一、广东立法保证“放心肉”(论文文献综述)
刘鹏,钟晓[1](2021)在《智慧监管真的智慧吗?——基于地方政府食品安全监管改革的案例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在现代化信息社会的背景下,传统的命令-控制型监管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新业态的监管需要,亟需新的监管模式。跟此前的理解不同的是,智慧监管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传统监管+互联网技术,而是一种新型的监管理念与模式。智慧监管秉持"大监管"的监管理念,主张监管主体和手段的多元化,提倡运用不同的工具组合,以最少的干预、最低的成本实现监管者与被监管者的共赢。本研究梳理和厘清了智慧监管的起源和概念,创新性地提出了一个类型学分析框架,从"智(技术)"和"慧(合作)"两个范畴分析智慧监管,按照监管技术和监管合作的高低程度将监管实践划分为传统监管、技治监管、合治监管和智慧监管四种类型,并对典型的地方政府在食品安全领域中的智慧监管改革的案例进行了分类比较,得出了智慧监管改革实践中存在的差异,由此对推进智慧监管在我国的发展提出建议:应该依托互联网时代的信息技术发展红利,实现更加精细化、更具回应性和基于监管对象自身激励机制基础之上的新型监管,让监管方式真正实现既智且慧,从而有效提升智慧监管的效能。
陈建有[2](2020)在《加丰公司微生物菌产品营销策略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国民收入的提高,猪肉消费在国民日常消费所占用的比重越来越大,并且对猪肉消费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更加追求质量、卫生、营养。随着人类对猪肉产品需求的增加,就要大幅度、快速的提高猪肉产品的产量,在这一过程中,为了达到既能促进生长又能防病治病的目的,大量的、种类繁多的兽药尤其是抗生素被运用于养殖业中的许多环节。据统计我国每年约有10万吨抗菌药物用于养殖业,其中60%以上用作饲料药物添加剂。而长期使用抗生素给猪肉质量、养殖农户还有环境污染都带来严重的危害。随着养殖业和畜牧业的发展,现在美国、德国、澳大利亚、日本这些发达国家已经在全面使用微生物制剂。我们国家也提出在2021年起全面实现无抗养殖。加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就是在这样的宏观背景下成立的一家专业从事微生物制剂的科技公司,公司的核心使命是让所有的养殖农户能够全面实现无抗养殖,为养殖户创造效益,让消费者能够吃上放心肉,高质量肉。本文在市场营销管理理论的支持下,通过运用PEST分析法、SWOT模型分析法、波特五力模型对加丰生物科技公司的市场营销现状进行分析,运用STP战略分析,分析了加丰生物科技公司的市场细分、目标市场和市场定位,并根据分析结果和公司实际情况制定了营销组合策略及实施保障。经过分析研究,制定了加丰生物科技公司的营销组合策略:产品策略、价格策略、渠道策略和促销策略。产品策略包括产品组合策略、品牌策略和产品包装策略。价格策略主要采用用户感知定价法。营销渠道包括产品销售渠道和技术服务渠道两个部分,包括代理、上门销售培训服务、公众号和微信群等线上服务营销。促销策略包括会议、广告、人员和公关促销。为了保障营销组合策略的顺利实施,本文制定了相应的营销保障:人力资源保障;建立专门的售后服务团队,对售后服务进行体系化建设;健全考核机制和企业文化建设。
冯思恩[3](2019)在《广州市生猪屠宰监管机制优化的对策研究 ——以P区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生猪肉品在我国居民日常消费机构中占有重大比例,是人民生活主要的食用农产品之一。近年来,由于猪肉价格的波动性较大,病害猪肉、注水猪肉、瘦肉精猪肉等问题猪肉的出现,严重威胁到人民群众餐桌上的安全。生猪屠宰作为我国食品加工领域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生猪屠宰环节监管的缺失与不足,更是直接影响到消费者的生命健康安全,对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建设提出了重要考验。2005年起,广州市生猪屠宰管理工作由工商部门接管,并于2014年交由农业部门负责。农业部门接管生猪屠宰管理工作以来,积极发挥职能作用和优势,不断加强对生猪屠宰环节的监管力度,加大巡查执法力度,对生猪屠宰违法行为持续保持高压态势,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各级农业部门的共同努力下,生猪屠宰环节肉品质量基本安全。但在食品安全形势日益严峻的今天,生猪肉品质量监管环节,尤其是生猪屠宰环节的肉品质量安全监管领域,仍存在较多问题。因此,优化广州市生猪屠宰监管机制,对提高生猪屠宰行政监管效能,保障屠宰环节生猪肉品质量安全和供应稳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本文在综述国内外文献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以提高生猪肉品质量安全和供应稳定为切入点,综合运用文献分析法、比较分析法、数理分析法等方法,对广州市生猪屠宰监管机制的优化进行深入研究。以广州市P区生猪屠宰监管机制为研究对象,借鉴广东省其他城市生猪屠宰监管机制的成功经验,从公共管理角度对生猪屠宰监管机制现状情况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据此提出广州市生猪屠宰监管机制的优化对策:注重政府管理决策的科学化、加强生猪屠宰部门协同管理、构建监管智能信息互动平台、完善监管执法队伍制度建设、加强行业自律和自主发展。
邱冰妍[4](2019)在《社会治理视域下平安广州建设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从古至今,“平安”作为国人对于美好生活的一个朴素向往,屡屡出现在各种官方文件中,而伴随着社会转型所带来的的深刻变化,影响社会平安的问题也在逐步显现。为了维护社会的长治久安,党和中央审时度势,提出了在更高水平上建设“平安中国”这一战略目标,平安建设作为一项历史工作任务也由此焕发了新的生机。但与加速变革的时代相比,与现实社会的迫切需求相比,当前我国学术界和实务界对平安建设的研究尚显薄弱。已有的研究成果多数还处于概念移植与理论推演之中,未能系统找到切实影响平安建设的各类因素,导致难以对现阶段平安建设的理念、体系、运行机制、手段进行系统论证与分析。新时期,各级政府积极响应号召,颁布相应政策并展开形式各异的实践探索,对平安建设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广州地处改革开放前沿,是华南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社会治安压力较大,影响社会平安的因素较多,社会管理和社会建设任务繁重。为了推进新型城市化发展,2012年10月,广东省委、省政府召开创建平安广东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后,广州市随即召开传达贯彻会议,开始部署推进创建平安广州工作。历经6年多的时间,广州市的平安建设情况如何?收获了哪些成效,又面临着哪些问题?如何挖掘问题后面潜藏的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这是本研究拟解决的核心问题。本文首先从内涵和外延两个角度,对平安建设与其他相似概念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进行区分,并在社会治理理论的框架下对其进行概念的厘清和界定;随后在重点梳理平安建设历史演进脉络的基础上,充分研读《关于全面创建平安广州的实施意见》及《创建平安广州推进方案(2013-2022年)》两份纲领性文件,构建了“法治建设、权益保障、服务管理、群防共治和矛盾化解”五个分析维度。重点分析了平安广州建设的具体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发现平安广州建设所取得的成效主要体现在社会治安形势总体向好以及五个相应领域取得的具体进展。但成效后面暴露出的是机制体系建设不完善、权益保障覆盖度不够、制度供给与精细化程度不足和社会治理内力凝聚和常态推动不够等关键问题。最后再从基层基础建设、运行机制和思想认识三个层面剖析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结合广州本地的实际情况和需求,从顶层设计和具体措施两个方面提出加强平安建设的对策建议。
李萍[5](2018)在《改革开放以来广州打造共建共治共享实践探索——以《羊城论坛》为例》文中认为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必须要有人民的有序政治参与。人民有序政治参与是民主行政的表现形式;是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必然选择。《羊城论坛》成为广州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的重要平台有其产生的背景和特点;其贴近民生的选题机制体现了人民情怀;开放互动的形式成为市民参与的演练场。完善论坛,必须大力夯实物质基础;加强政府部门的参与意识,提高其应对能力;适当拓宽选题渠道、灵活安排录制时间;加强论坛后续信息反馈机制建设。
万遂如[6](2017)在《生态养猪与动物源性食品安全》文中研究表明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对食品安全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指出:"民以食为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关系我国13亿多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必须抓得紧而又紧。"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是对全国各族人民的亲切关怀,也是人民的期待。现在老百姓不是因为缺少食物而影响自己的生存与生命,而重要的是害怕食品不安全威胁着自己的身体健康,甚至危害生命。目前养猪生产对动物源性食品安全会产生什么影响?本文就此谈点个人意见,
刘增金[7](2015)在《基于质量安全的中国猪肉可追溯体系运行机制研究 ——以北京市为例》文中提出猪肉作为中国居民消费最多的肉类产品经常受到质量安全问题的困扰,建立猪肉可追溯体系是解决猪肉质量安全问题的重要途径,然而目前中国所实施的猪肉可追溯体系大多不能实现有效溯源,已有研究和实践证实建立和优化猪肉可追溯体系运行机制是实现猪肉有效溯源以及保障猪肉质量安全的重要路径,因此,建立和优化既能实现猪肉有效溯源以保障猪肉质量安全、又能全面考虑不同利益主体利益的猪肉可追溯体系运行机制,成为摆在国人面前的重要课题。已有文献缺少对中国猪肉可追溯体系运行机制的系统和全面研究,基于质量安全的猪肉可追溯体系运行机制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以信息不对称理论、供应链管理理论、产业组织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为基础,构建了研究的逻辑框架,以北京市为例,主要利用实地调研数据,结合描述性分析和计量分析等定性和定量方法,实证分析猪肉可追溯体系的运行机制,具体包括以下研究内容:厘清中国猪肉可追溯体系的发展历程与现状;通过理论分析构建基于质量安全的中国猪肉可追溯体系运行机制研究的逻辑框架;实证分析猪肉可追溯体系运行机制的构成及运行机理,具体内容包括基于市场需求的评价反馈机制、基于纵向协作的信息传递机制、基于政府干预的监督管理机制:实证分析生猪产业链利益主体参与猪肉可追溯体系的意愿以及猪肉可追溯体系的猪肉质量安全保障作用;最后在总结上述各部分研究主要观点与结论的基础上,提出促进中国猪肉可追溯体系有效运行的政策建议,并探讨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本文主要得出以下结论:中国的猪肉可追溯体系建设以政府主导模式发展更为迅猛,但在取得较大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系列问题;当前可追溯猪肉并未很好地满足消费者对猪肉质量安全方面的需求,消费者对可追溯猪肉的认知有待进一步加深;猪肉可追溯体系建设实现有效溯源的难点依然存在,并且广泛存在于生猪养殖、生猪屠宰加工以及猪肉销售等生猪产业链各个环节;政府干预对猪肉可追溯建设的顺利推进起到重要作用,但干预的效果有待进一步提高;产业链利益主体普遍倾向于愿意参与当前的猪肉可追溯体系建设,但缺乏主动深化猪肉可追溯体系建设的动力;当前猪肉可追溯体系建设确实起到保障猪肉质量安全的作用,但作用的发挥受到一定局限。据此,本文认为中国的猪肉可追溯体系建设应从鼓励生猪规模化和标准化养殖、加强生猪屠宰加工与猪肉销售环节利益主体之间纵向协作、建立健全不同销售业态溯源管理制度体系、鼓励部分猪肉生产经营者积极探索适合企业自身的猪肉溯源管理模式、明确政府监管职能、加强猪肉可追溯体系宣传力度、适时评估猪肉可追溯体系建设成果等方面做出努力。本文的特色与创新在于: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应建立怎样的符合本国国情的猪肉可追溯体系,需要建立在从经济管理层面探讨猪肉可追溯体系的运行机理基础之上,以此为切入点,本文在基于理论分析而构建的逻辑框架的基础上,对中国猪肉可追溯体系运行机制的运行机理、利益主体参与意愿、猪肉质量安全保障作用进行了系统全面的理论探讨和实证分析,提出了建立既能实现有效溯源以保障猪肉质量安全、又能考虑不同利益主体利益的猪肉可追溯体系的对策建议,本文所进行的理论探讨和实证分析的内容是开拓性的,逻辑框架和研究内容少有可供借鉴的数据资料或研究成果,本文获得的研究成果为中国食品可追溯体系和猪肉质量安全等相关问题研究提供重要的理论参考和借鉴,为中国食品质量安全等有关问题研究积累重要的文献资料。
陈伟明[8](2014)在《广州市猪肉市场监管执法研究》文中认为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但近年来,当“三聚氰胺毒奶粉”、“瘦肉精猪肉”、“苏丹红红心鸡蛋”等标题赫然出现在媒体上时,问题食品已成为社会公众广泛关注的热点和焦点。而猪肉作为餐桌上的主要食品,其市场监管工作的优劣,影响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并对经济的持续发展及社会的稳定产生深远的影响。广州市对猪肉的质量安全问题十分重视,多年来不断加大了对猪肉质量安全监管的力度和投入,出台相应的管理措施及管理办法,不断加强猪肉等食品的市场监管,使猪肉质量安全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然而,在猪肉市场监管的环节,尤其是在猪肉市场监管执法的领域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因此,研究如何加强广州市猪肉市场监管执法工作,保障猪肉的质量安全,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本文以广州市猪肉市场监管执法作为研究对象,首先从猪肉市场监管执法的理论来分析,建立理论分析框架;第二是对广州市猪肉市场监管的执法现状分析;第三是广州市猪肉市场监管执法的案例及分析;第四是国内外畜产品市场监管执法的经验借鉴;第五是尝试提出完善广州市猪肉市场监管执法工作的对策建议:一是完善法律法规,依法推动猪肉市场监管执法工作;二是构建新型的猪肉市场监管执法体制,提高执法效能;三是改革现有猪肉的屠宰流通管理制度,提高执法效率;四是统一广州市猪肉市场监管执法处罚标准,加大处罚力度;五是提升整合执法力量,全面加强猪肉市场监管联合执法力度;六是以宣传教育为着力点,营造高压严管的市场监管执法工作氛围。
姜桂根[9](2010)在《广州市流通领域猪肉质量安全政府监管研究》文中指出“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是人们生活必需品,是人类赖以生存、活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食品的安全性是食品必备特征。食品安全关系到公众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它己经成为国内外广泛关注的焦点和热点。保障食品安全,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广州市政府是一个十分负责任的政府,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食品安全问题,先后出台相应的管理措施和管理办法,不断加强猪肉等食品安全监管。然而,政府监管的效果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公众不满意,政府也不满意。因此,研究如何加强广州市流通领域猪肉质量安全政府监管,保障市场上流通的猪肉质量安全,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本文以广州市流通领域猪肉质量安全政府监管为研究对象,首先从流通领域猪肉质量安全政府监管理论来分析,构建分析研究理论基础。其次分析广州市流通领域猪肉质量安全监管面临的严峻形势,剖析流通领域猪肉质量安全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再次,采用比较研究方法,对欧美发达国家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进行研究,从法律体系、监管体制、监管模式、检测机制、预警机制、追溯制度和召回制度等方面,借鉴其先进的管理经验。最后,为了提高广州市流通领域猪肉质量安全监管的效率和效果,扭转当前被动局面,提出一些完善广州市流通领域猪肉质量安全政府监管的政策和建议:一是建立新型的猪肉质量安全监管体制;二是完善流通领域猪肉质量安全法律体系和标准体系;三是积极推进猪肉质量安全监管支撑体系建设;四是建立健全猪肉质量安全监管控制体系;五是塑造良好的猪肉质量安全监管环境;六是加强教育、培训和信息供给。
高嵘[10](2011)在《基于物联网的猪肉溯源及价格预警模型研究》文中指出食品安全不仅关系到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还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党中央、国务院历来把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十分重视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已成为一项全局性的战略任务。本文立足民生产业领域,以猪肉产品安全为应用蓝本,对基于物联网的猪肉溯源模型及生猪价格预警模型进行研究。研究内容主要有:溯源过程控制和溯源体系;溯源数据的采集、传输和存储;高性能计算和大规模数据备份;猪肉价格风险预警等。研发了猪肉食品安全溯源系统和多部门协同监管系统两套核心软件,最终建立一个基于物联网的猪肉食品安全溯源应用示范体系。本文的主要创新点有:1、建立了基于支持向量机的生猪价格预警模型。该模型以支持向量机理论为基础,猪粮价格比率为指标,在小样本量的条件下对猪肉价格风险等级进行分析预测。实证分析表明,该模型适用于小样本量,并能以较高的准确度对生猪价格的风险等级进行预测,从而实现为政府部门提供生猪价格预警和抉择信息。为样本量不足的条件下进行生猪价格风险预测找到了新的方法。2、提出了基于Panel Data模型的猪肉销售价格影响因素和区域特征分析的方法。通过对商务部畜禽屠宰统计监测系统所收集的2008-2009年我国32个地区的生猪平均收购价、屠宰量、生产量、销售量、白条肉出厂价等指标进行实证分析,表明我国猪肉销售价格具有显着的正相关性,主要受到生猪收购价格因素的影响;除贵州、兵团地区外,其余地区的销售价格对屠宰量、生产量和销售量三个因素的变化均不敏感。3、提出了基于物联网的食品溯源应用模型、食品溯源有限状态机模型和食品溯源时序数据的函数聚类分析。基于物联网的食品溯源应用模型融合了多种信息技术,并对众多的异构信息进行转换、融合和挖掘,实现食品安全追溯信息管理,以及信息化时代下政府食品安全高效监管新模式。食品溯源有限状态机模型对溯源过程中的状态转换进行了分析和模拟,为进一步研究食品溯源系统的行为描述和结构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使得溯源流程更加合理和有效。猪肉供应链跟踪与溯源信息是大量的时序数据,食品溯源时序数据的函数型聚类分析把时序数据看成一个完整的关于时间的函数对象,对溯源数据进行分析,为决择者提供依据。4、建立了基于物联网的猪肉溯源应用示范,创新了食品安全监管模式。针对中国政府对食品安全监管的工作特点,利用物联网技术对生猪产业链信息进行整合,创立了政府多部门联合监管模式和生猪供应链业务管理体系,形成了完整的物联网技术在食品安全行业的应用示范体系和应用模式。变食品的不可溯源为可溯源,创新了食品安全监管模式,实现了生猪供应链局部独立监管向生猪供应链全流程协同监管的转变;实现了部门监管向社会参与的转变;实现了单向监管向双向监管的转变;实现了人力监管向技术监管的转变;实现了粗放式监管向精细化监管的转变。详细、准确、实时的溯源信息保证了一旦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可第一时间追溯到源头,极大提升了政府的监管能力和水平。
二、广东立法保证“放心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广东立法保证“放心肉”(论文提纲范文)
(1)智慧监管真的智慧吗?——基于地方政府食品安全监管改革的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问题的提出 |
二、文献综述和概念清理 |
(一)智慧监管的提出和起源 |
(二)西方国家智慧监管改革实践和发展 |
(三)智慧监管的含义和概念体系 |
1. 主体分类、手段和政策工具 |
2. 不同类型的政策工具组合 |
三、既智且慧:理解智慧监管的一个类型学分析框架 |
四、四种不同监管类型比较的案例分析 |
(一)传统监管——X市: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 |
(二)技治监管——湖南长沙:放心肉智能监管平台 |
(三)合治监管——江苏常州:阳光餐饮社会共治平台 |
(四)智慧监管——广东佛山:数智合治型食品安全监管新模式 |
第一,有效整合数据,强化基础资源。 |
第二,开展智慧赋能,创新监管工具。 |
第三,推进深度融合,优化监管流程。 |
第四,实施社会共治,改进监管机制。 |
(五)研究发现和结论 |
五、推进智慧监管发展的建议与趋势 |
第一,深刻认识智慧监管,牢固树立智慧理念。 |
第二,推动技术和监管融合,构建和完善智慧制度。 |
第三,开展战略合作布局,建立健全智慧机制。 |
第四,有策略地使用监管工具,打好智慧工具“组合拳”。 |
第五,构建智慧评价体系,大力提升监管效能。 |
(2)加丰公司微生物菌产品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1.2 研究方法与内容 |
1.3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第2章 加丰公司微生物菌产品营销现状和问题分析 |
2.1 加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简介和产品特点 |
2.2 加丰公司微生物菌产品营销现状及问题 |
2.3 加丰公司微生物菌产品营销问题原因分析 |
第3章 加丰公司微生物菌产品营销环境分析 |
3.1 加丰公司微生物菌产品宏观环境分析 |
3.2 加丰公司微生物菌产品微观环境分析 |
3.3 加丰公司微生物菌产品SWOT分析 |
第4章 加丰公司微生物菌产品营销策略制定和实施保障 |
4.1 加丰公司微生物菌产品STP市场策略分析 |
4.2 加丰公司微生物菌产品营销组合策略制定 |
4.3 加丰公司微生物菌产品营销策略的实施保障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广州市生猪屠宰监管机制优化的对策研究 ——以P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国内文献综述 |
1.3.2 国外文献综述 |
1.4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 |
1.5.1 文献资料法 |
1.5.2 比较分析法 |
1.5.3 数理统计法 |
1.5.4 访谈法 |
1.6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基本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基本概念 |
2.1.1 生猪屠宰 |
2.1.2 生猪定点屠宰 |
2.1.3 监管机制 |
2.2 理论基础 |
2.2.1 外部性理论 |
2.2.2 信息不对称理论 |
2.2.3 政府规制与激励理论 |
第三章 广州市P区生猪屠宰监管机制的现状分析 |
3.1 生猪屠宰监管部门 |
3.1.1 协调机构 |
3.1.2 职能部门 |
3.1.3 基层单位 |
3.2 生猪屠宰监管情况 |
3.2.1 规划设置 |
3.2.2 经营监管 |
3.3 生猪屠宰法规保障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广州市P区生猪屠宰监管机制运行中存在问题分析 |
4.1 机构部门设置不够健全 |
4.1.1 执法监管体系 |
4.1.2 检疫监督体系 |
4.1.3 监管职能重叠 |
4.2 职能部门协同不够到位 |
4.2.1 协调机构作用发挥不充分 |
4.2.2 监管部门间信息共享困难 |
4.2.3 部门刑事司法衔接不严密 |
4.2.4 属地管理职责落实不到位 |
4.3 队伍建设水平有待提高 |
4.3.1 行政执法人员编制不足 |
4.3.2 检疫人员业务能力不高 |
4.3.3 属地监管人员配备不够 |
4.3.4 企业检验人员资质较低 |
4.4 法规政策执行不够高效 |
4.4.1 屠宰行业自律不规范 |
4.4.2 屠宰场点规划不合理 |
4.4.3 代宰制模式存在漏洞 |
4.4.4 屠宰设施设备较落后 |
4.4.5 环境评价结果不达标 |
4.4.6 屠宰工无证上岗情况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广东省其它城市成功经验及启示 |
5.1 经验介绍 |
5.1.1 佛山市 |
5.1.2 东莞市 |
5.2 启示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广州市生猪屠宰监管机制优化的对策 |
6.1 注重政府管理决策的科学化 |
6.1.1 构建集权式的生猪屠宰监管机制 |
6.1.2 健全动物疫病防疫监督管理体系 |
6.1.3 整合生猪屠宰与动物防疫监管职能 |
6.2 加强生猪屠宰部门协同管理 |
6.2.1 发挥政府议事协调机构作用 |
6.2.2 建立生猪应急供应保障机制 |
6.2.3 实行生猪肉品监测预警机制 |
6.2.4 建立质量安全可追溯管理机制 |
6.2.5 落实牲畜屠宰属地管理责任 |
6.3 构建监管智能信息互动平台 |
6.3.1 强化检验检疫监督和信息公开 |
6.3.2 实施生猪电子标识信息化体系 |
6.3.3 全面启用屠宰场远程监控体系 |
6.3.4 构建“菜篮子”电子商务平台 |
6.3.5 建立质量安全信息披露机制 |
6.4 完善监管执法队伍制度建设 |
6.4.1 完善生猪屠宰监管制度 |
6.4.2 建立新型兽医管理体系 |
6.4.3 落实肉品质量安全标准 |
6.4.4 建设高水平综合执法队伍 |
6.4.5 完善生猪产销对接制度 |
6.5 加强行业自律和自主发展 |
6.5.1 明确行业协会自律监管职责 |
6.5.2 提高生猪屠宰的组织化程度 |
6.5.3 实行生猪肉品市场准入制度 |
6.5.4 生猪屠宰企业自主并购发展 |
6.6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1:P区生猪屠宰监管机制访谈记录表 |
附录2:P区生猪屠宰监管机制访谈提纲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4)社会治理视域下平安广州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三)简要评述 |
三、研究内容及框架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框架 |
四、研究方法 |
(一)文献分析法 |
(二)个案研究法 |
(三)系统分析法 |
五、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核心概念和理论基础 |
一、核心概念 |
(一)概念内涵 |
(二)概念外延 |
二、理论基础 |
(一)社会治理的产生及定义 |
(二)社会治理的特征 |
(三)社会治理的目标和诉求:善治 |
(四)社会治理的方法和途径:协同治理 |
(五)简要评述 |
三、理论分析框架 |
五、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平安建设的历史演进与广州实践 |
一、平安建设的历史演进 |
(一)地方实践的兴起 |
(二)中央对平安建设的确认 |
(三)新时期平安建设的发展 |
二、平安广州建设的目标与框架 |
(一)平安广州的提出 |
(二)平安广州的建设目标 |
(三)平安广州的建设框架 |
三、平安广州建设的实践路径 |
(一)稳步提升法治建设水平 |
(二)重点加大权益保障力度 |
(三)着力推进重点人口的服务管理 |
(四)积极探索群防共治体系建设 |
(五)切实创新矛盾预防化解模式 |
四、平安广州建设的主要成效 |
(一)社会治安形势总体向好 |
(二)具体领域建设成效显着 |
五、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平安广州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
一、平安广州建设存在的问题 |
(一)法治建设的体系和机制不够完善 |
(二)权益保障的覆盖面仍需不断拓展 |
(三)服务管理的精细化程度依旧不足 |
(四)协同治理的参与和施治水平不高 |
二、平安广州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基层基础建设不到位 |
(二)各项运行机制不健全 |
(三)领导干部和公众的思想认识存在误区 |
五、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新时代平安广州建设的顶层设计和具体措施 |
一、做好平安广州建设的顶层设计 |
(一)巩固平安广州建设的基层基础建设 |
(二)健全平安广州建设的运行机制 |
(三)纠正平安广州建设的思想认识 |
二、推进平安广州建设的具体措施 |
(一)加强法治的机制体系建设 |
(二)拓宽权益保障覆盖面 |
(三)提升重点人群服务管理水平 |
(四)加强多元主体参与协同治理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广州市人大常委会2017-2021 年立法规划 |
附件2:2018 十件民生实事及完成情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5)改革开放以来广州打造共建共治共享实践探索——以《羊城论坛》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必须要有人民有序政治参与 |
(一)人民有序政治参与是民主行政的表现形式 |
(二)人民有序政治参与是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 |
(三)人民有序政治参与是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必然选择 |
二、《羊城论坛》——广州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重要平台 |
(一)《羊城论坛》的诞生背景及成长 |
(二)《羊城论坛》的特点 |
(三)贴近民生的选题机制体现了共建共治共享的人民情怀 |
(四)论坛成为搭建人民有序政治参与的重要平台 |
(五)开放互动的形式成为市民参与共建共治共享的演练场 |
三、完善《羊城论坛》,为广州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增彩 |
(一)必须大力夯实人民参与论坛的物质基础 |
(二)加强政府部门的参与意识,提高应对能力 |
(三)适当拓宽选题渠道、灵活安排录制时间 |
(四)加强《羊城论坛》后续信息反馈机制建设 |
(6)生态养猪与动物源性食品安全(论文提纲范文)
1 动物源性食品安全事件的回顾 |
2 我国养猪生产中影响食品安全的主要问题 |
2.1 养猪场的排泄污染物对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的影响 |
2.2 饲料污染对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的影响 |
2.3 兽药残留对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的影响 |
2.4 病原微生物的污染对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的影响 |
3 动物源性食品安全对策 |
3.1 进一步建立健全与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 |
3.2 大力发展生态养猪, 走产业化与专业化生产之路 |
3.3 加强对饲料生产企业的监管, 确保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的源头 |
3.4 加大对抗生素生产与经营市场的监管力度 |
3.5 大力减少抗生素的使用, 防止畜产品药物残留 |
3.6 严把屠宰检疫关, 防止病死猪肉流入市场 |
3.7 进一步完善动物源性食品检测技术体系 |
3.8 建立统一管理与监督机构 |
(7)基于质量安全的中国猪肉可追溯体系运行机制研究 ——以北京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3 研究方案 |
1.4 基本概念界定 |
1.5 创新说明 |
第二章 中国猪肉可追溯体系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
2.1 中国猪肉可追溯体系发展背景、历程与现状 |
2.2 北京市猪肉可追溯体系发展背景、历程与现状 |
2.3 小结 |
第三章 猪肉可追溯体系运行机制的理论分析与逻辑框架 |
3.1 相关理论基础 |
3.2 基于质量安全的猪肉可追溯体系运行机制研究的逻辑框架 |
3.3 小结 |
第四章 基于市场需求的评价反馈机制分析 |
4.1 分析框架 |
4.2 数据来源与样本说明 |
4.3 基于数量与质量视角的消费者猪肉消费与购买情况 |
4.4 现实情境下消费者对可追溯猪肉的购买行为分析 |
4.5 假想情境下消费者对可追溯猪肉的购买意愿分析 |
4.6 小结 |
第五章 基于纵向协作的信息传递机制分析 |
5.1 分析框架 |
5.2 数据来源与样本说明 |
5.3 生猪养殖环节猪肉溯源实现的关键节点 |
5.4 生猪屠宰加工环节猪肉溯源实现的关键节点 |
5.5 猪肉销售环节猪肉溯源实现的关键节点 |
5.6 小结 |
第六章 基于政府干预的监督管理机制分析 |
6.1 分析框架 |
6.2 政府干预的原因与目标分析 |
6.3 政府干预的手段与效果分析 |
6.4 小结 |
第七章 产业链利益主体参与猪肉可追溯体系的意愿分析 |
7.1 分析框架 |
7.2 数据来源与样本说明 |
7.3 养猪场户参与猪肉可追溯体系的意愿分析 |
7.4 生猪屠宰加工企业参与猪肉可追溯体系的意愿分析 |
7.5 猪肉销售商参与猪肉可追溯体系的意愿分析 |
7.6 小结 |
第八章 猪肉可追溯体系质量安全保障作用分析 |
8.1 分析框架 |
8.2 数据来源与样本说明 |
8.3 北京市生猪产业链各环节质量安全现状 |
8.4 猪肉可追溯体系建设对养猪场户质量安全行为的影响 |
8.5 猪肉可追溯体系建设对生猪屠宰加工企业质量安全行为的影响 |
8.6 猪肉可追溯体系建设对猪肉销售商质量安全行为的影响 |
8.7 小结 |
第九章 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
9.1 主要结论 |
9.2 政策建议 |
9.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介 |
(8)广州市猪肉市场监管执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选题的背景 |
1.1.2 选题的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3 研究目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和创新点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思路 |
1.3.3 研究方法 |
1.3.4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1.3.5 创新点 |
第二章 猪肉市场监管执法研究的基本概念和理论问题概述 |
2.1 基本概念 |
2.1.1 市场监管的涵义和基本内容 |
2.1.2 执法的涵义 |
2.1.3 广州市猪肉市场监管执法的涵义 |
2.2 基本理论问题 |
2.2.1 猪肉市场监管的必要性和局限性 |
2.2.2 猪肉市场监管执法的主体、模式和手段 |
2.3 本文分析应用的主要理论 |
2.3.1 市场失灵理论 |
2.3.2 及 |
2.3.3 监管俘虏理论 |
第三章 广州市猪肉市场监管的执法现状分析 |
3.1 广州市猪肉市场的现状 |
3.1.1 广州市概况及“放心猪肉”销售现状 |
3.1.2 广州市的猪肉销售特点 |
3.2 广州市猪肉市场监管的执法状况 |
3.2.1 广州市猪肉市场监管执法主体 |
3.2.2 广州市猪肉市场监管执法模式 |
3.2.3 广州市猪肉市场监管执法手段 |
3.2.4 广州市猪肉市场监管执法的基本情况 |
3.3 广州市猪肉市场监管执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
3.3.1 广州市猪肉市场监管执法存在问题 |
3.3.2 广州市猪肉市场监管执法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四章 广州市猪肉市场监管执法案例分析 |
4.1 广州市猪肉市场监管执法案例一 |
4.1.1 具体案情 |
4.1.2 案例引发的思考 |
4.2 广州市猪肉市场监管执法案例二 |
4.2.1 具体案情 |
4.2.2 案例引发的思考 |
第五章 国内外畜产品市场监管执法的经验借鉴 |
5.1 发达国家畜产品市场监管执法的主要特点 |
5.1.1 美国畜产品市场监管执法的经验 |
5.1.2 德国畜产品市场监管执法的经验 |
5.1.3 日本畜产品市场监管执法的经验 |
5.2 国内其它地区畜产品市场监管执法的经验 |
5.3 对广州的启示 |
第六章 完善广州市猪肉市场监管执法工作的对策建议 |
6.1 完善法律法规,依法推动猪肉市场监管执法工作 |
6.2 构建新型的猪肉市场监管执法体制,提高执法效能 |
6.3 改革现有猪肉的屠宰流通管理制度,提高执法效率 |
6.4 统一广州市猪肉市场监管执法处罚标准,加大处罚力度 |
6.5 提升整合执法力量,全面加强猪肉市场监管联合执法力度 |
6.6 以宣传教育为着力点,营造高压严管的市场监管执法工作氛围 |
结论 |
主要参考文献及出处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9)广州市流通领域猪肉质量安全政府监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1、选题的背景 |
2、选题的意义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1、国外研究现状 |
2、国内研究现状 |
3、研究评述 |
(三) 研究目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和可能的创新点 |
1、研究目的 |
2、研究思路 |
3、研究方法 |
4、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5、可能的创新点 |
第二章 流通领域猪肉质量安全政府监管的理论分析 |
(一) 流通领域猪肉质量安全与政府监管的概念界定 |
1、猪肉质量安全的涵义 |
2、流通领域与政府监管的涵义 |
3、流通领域猪肉质量安全政府监管的涵义 |
(二) 流通领域猪肉质量安全政府监管的必要性分析 |
1、猪肉质量安全信息具有公共产品属性 |
2、猪肉质量安全的信息不对称 |
3、猪肉质量安全的外部性 |
4、消费者购买猪肉的行为决策 |
(三) 流通领域猪肉质量安全市场失灵的调整 |
1、流通领域猪肉质量安全市场失灵时市场主动调节方法 |
2、流通领域猪内质量安全政府监管的可行性 |
3、流通领域政府干预猪肉市场失灵的主要方法 |
(四) 流通领域猪肉质量安全监管的结构要素分析 |
1、监管主体 |
2、监管模式 |
3、监管手段 |
4、监管技术 |
5、监管制度 |
6、监管环境 |
(五) 本研究应用的主要理论 |
1、跨域治理理论 |
2、无缝隙政府理论 |
第三章 广州市流通领域猪肉质量安全政府监管现状分析 |
(一) 广州市流通领域猪肉质量安全的政府监管现状 |
1、广州市流通领域猪肉质量安全状况 |
2、广州市流通领域猪肉质量安全政府监管状况 |
(二) 广州市流通领域猪肉质量安全政府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 |
1、法律法规标准体系不完善 |
2、多头监管效率低下 |
3、监督管理难度较大 |
4、执法不严惩戒不力 |
5、检测体系尚不完善 |
6、信息共享尚未建立 |
7、代宰制度尚不合理 |
8、信息供给十分不足 |
9、激励机制尚未健全 |
10、行业参与严重不足 |
(三)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1、立法体系存在缺陷 |
2、政府监督管理失败 |
3、行政体制改革不到位 |
4、缺乏有效的行政监督 |
5、驾驭市场经济能力弱 |
6、监管环境恶化且复杂 |
第四章 主要发达国家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经验借鉴 |
(一) 主要发达国家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主要特点 |
1、美国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主要特点 |
2、加拿大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主要特点 |
3、英国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主要特点 |
(二) 主要发达国家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给我们的启示 |
1、建立健全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 |
2、成立精简高效的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
3、对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进行控制 |
4、重视技术监管 |
5、严格落实食品追溯和召回制度 |
6、强化经营业户自律意识,加强自我监控 |
7、充分发挥社会中间层组织参与管理社会的积极作用 |
8、重视危险性评估 |
9、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
10、加强信息公开,建设透明政府,发挥社会舆论监督 |
第五章 完善广州市流通领域猪肉质量安全政府监管的对策建议 |
(一) 建立新型的猪肉质量安全监管体制 |
1、改革的基本原则 |
2、监管体制改革,构建新型的监管体制 |
3、构建统一界面,提供无缝隙服务监管 |
4、加强跨域治理,创建新型的治理模式 |
(二) 完善流通领域猪肉质量安全法律体系和标准体系 |
1、完善相应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 |
2、统一违法行为认定和处罚标准 |
3、加强政府治理能力建设 |
4、加强配套制度建设 |
(三) 积极推进猪肉质量安全监管支撑体系建设 |
1、合理整合检验检测资源,科学设置检验检测机构 |
2、大力推进猪肉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的社会化 |
3、建立统一协调的猪肉质量安全信息体系 |
(四) 建立健全猪肉质量安全监管控制体系 |
1、严格落实猪肉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 |
2、推行猪肉质量安全管理的HACCP体系 |
3、以科学为基础,健全风险分析和安全评估体系 |
(五) 塑造良好的猪肉质量安全安全监管环境 |
1、强化契约精神,重建道德信用体系 |
2、发挥行业协会等非政府组织的作用 |
3、发挥新闻媒体和消费者的监督作用 |
(六) 加强教育、培训和信息供给 |
1、根据不同群体开展相应的教育培训 |
2、加大猪肉质量安全信息供给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附件 |
(10)基于物联网的猪肉溯源及价格预警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项目背景和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食品监管体系的相关现状 |
1.2.2 动物食品安全溯源系统的相关现状 |
1.2.3 生猪价格的相关研究 |
1.3 论文主要工作及创新点 |
1.4 论文章节安排 |
第二章 猪肉溯源模型研究 |
2.1 猪肉溯源的政府监管应用模型 |
2.1.1 食品溯源应用模型 |
2.1.2 关键技术的集成应用 |
2.2 食品溯源的有限状态机 |
2.2.1 食品溯源流程分析 |
2.2.2 食品溯源的有限自动机模型 |
2.3 食品溯源时序数据的函数型聚类分析 |
2.3.1 食品时序数据函数型聚类分析 |
2.3.2 实际应用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猪肉价格预警模型研究 |
3.1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生猪价格预警模型 |
3.1.1 支持向量机的基本原理 |
3.1.2 基于SVM的生猪价格预警模型 |
3.1.3 价格预警的相关调控措施 |
3.2 基于PANEL DATA模型的猪肉销售价格影响因素和区域特征分析的方法 |
3.2.1 Panel Data模型 |
3.2.2 建模及实证分析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物联网的猪肉溯源应用体系 |
4.1 基于物联网的猪肉溯源总体框架 |
4.2 猪肉溯源信息的感知和采集 |
4.2.1 养殖环节 |
4.2.2 屠宰环节 |
4.2.3 批发环节——滑轨交易 |
4.2.4 零售环节——农贸市场 |
4.3 溯源数据的分析处理 |
4.4 多政府部门联合监管 |
4.4.1 联合监管框架 |
4.4.2 供应链用户业务管理和政府联合监管核心软件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食品溯源案例分析 |
5.1 案例简要情况 |
5.2 数据中心和溯源管理 |
5.3 示范应用效果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全文总结及未来工作展望 |
6.1 全文总结 |
6.2 未来工作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四、广东立法保证“放心肉”(论文参考文献)
- [1]智慧监管真的智慧吗?——基于地方政府食品安全监管改革的案例研究[J]. 刘鹏,钟晓.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02)
- [2]加丰公司微生物菌产品营销策略研究[D]. 陈建有. 吉林大学, 2020(08)
- [3]广州市生猪屠宰监管机制优化的对策研究 ——以P区为例[D]. 冯思恩.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2)
- [4]社会治理视域下平安广州建设研究[D]. 邱冰妍.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2)
- [5]改革开放以来广州打造共建共治共享实践探索——以《羊城论坛》为例[A]. 李萍. 中国国际共运史学会2018年年会论文集, 2018
- [6]生态养猪与动物源性食品安全[J]. 万遂如. 养猪, 2017(03)
- [7]基于质量安全的中国猪肉可追溯体系运行机制研究 ——以北京市为例[D]. 刘增金. 中国农业大学, 2015(08)
- [8]广州市猪肉市场监管执法研究[D]. 陈伟明. 华南理工大学, 2014(02)
- [9]广州市流通领域猪肉质量安全政府监管研究[D]. 姜桂根. 华南理工大学, 2010(02)
- [10]基于物联网的猪肉溯源及价格预警模型研究[D]. 高嵘. 电子科技大学, 20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