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酯熔体增压泵的控制设计

聚酯熔体增压泵的控制设计

一、聚酯熔体增压泵控制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朱桐玉[1](2020)在《热塑性聚氨酯发泡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文中指出本论文以超临界流体为发泡剂,采用间歇式发泡工艺压力释放法成功制备热塑性聚氨酯(TPU)微孔发泡材料。研究了不同比例的CO2/N2气体以及发泡助剂对TPU发泡材料的密度、微观结构、热性能以及物理机械性能等方面的影响;通过将石墨烯、碳纳米管与碳纳米纤维复配使用,制备了纳米复合材料,研究了碳系复合填料对TPU的发泡性能、热性能、流变性能与电性能的影响。将CO2/N2混合气体作为发泡剂,两者的比例作为变量,通过间歇式发泡法制备了TPU发泡材料,分析对比了不同比例的CO2/N2对TPU的发泡性能、溶解度与解吸附能力、热性能、物理机械性能以及往复压缩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发泡气体组分中CO2的比例增大,对TPU塑化作用增强,可以降低材料发泡所需要的温度;溶解度与解吸附速率增大;ETPU(热塑性聚氨酯发泡材料)的泡孔尺寸明显变小变均匀,泡孔形貌从无规则形状转变为多边形且更加饱满,泡孔壁更薄,泡孔密度增大;ETPU的熔点降低,熔程变宽,熔融焓略微增大。而随着发泡气体组分中N2的比例增大,ETPU在熟化过程尺寸稳定性增强,收缩率减小;压缩永久变形率也逐渐减小。此外,组分(50%CO2-50%N2)与(25%CO2-75%N2)可以制备密度更低的ETPU,其样品在回弹性能和循环压缩性能方面有更好的表现。组分(100%CO2)制备的ETPU珠粒,其蒸汽成型的结合质量较好,成型的ETPU板材拉伸强度、撕裂与剥离撕裂强度最大。为提高超临界N2发泡工艺的效率,改善TPU微孔发泡材料的泡孔结构,研究了发泡助剂环戊烷、一氟二氯乙烷和离子液体与超临界N2的协同作用对TPU微孔发泡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发泡助剂都可以改善ETPU的密度与泡孔结构,其中一氟二氯乙烷效果最为显着,由于其对TPU的增塑作用最大,使ETPU最终密度从0.175g/cm3下降至0.139 g/cm3,发泡倍率从6.2增大至8.1;泡孔尺寸从117.9um下降至19.6 um,泡孔密度更是大幅度提升。DSC分析表明,环戊烷对材料的热性能影响最大,使ETPU的熔点明显降低,结晶度升高。通过力学测试分析表明,三种发泡助剂均使ETPU的硬度下降,回弹性能提升,但是也使泡沫的压缩永久变形率增大。对比而言,环戊烷对ETPU珠粒的蒸汽成型结合质量起到积极作用,使拉伸强度、撕裂以及剥离撕裂强度增大;而一氟二氯乙烷使ETPU板材的强度下降,但其样品在往复压缩性能方面表现较好。将不同尺寸的纳米填料(石墨烯、碳纳米纤维和碳纳米管)复配使用,通过熔融共混与超临界发泡法制备新型TPU纳米复合材料及发泡材料。研究G-CNF-CNT(GFT)混合填料的含量对发泡性能、热性能、流变性能与电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TPU纳米复合材料的最佳发泡温度在162.5℃左右。少量的GFT(0.5%、1%)可以促进发泡成核作用,改善泡孔结构,获得更低密度的TPU泡沫。流变性能分析发现,TPU纳米复合材料的储能模量,复数粘度随GFT含量的增大整体呈上升趋势,损耗因子呈下降趋势。从热性能来看,随着GFT含量的增多,泡沫的熔点降低,熔程变宽,结晶温度升高,结晶度降低,并使热稳定性提升。同时,GFT填料的引入可以明显改善材料导电性能,当GFT含量为4%时,纳米复合材料的体积电阻率可低至8.934×104Ωcm,比纯TPU泡沫下降了8个数量级;但是材料发泡后体积增大,导致部分导电通路或导电网络断开,对导电性能产生消极影响。

王学明[2](2019)在《PVDF纳米纤维的结构调控及其防护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人们越来越关注有害固体颗粒对健康的危害,许多应用领域对功能性防护纺织品的需求日益增加,尤其是石油、化工、医疗等可能接触危险化学品的职业,必须给予现场作业人员有效的保护。纳米纤维网对颗粒物有着良好的阻隔功能,在防护领域有着很好的应用前景。本文针对纳米纤维的力学性能差,透气性能不足和功能性单一等问题,基于溶液喷射纺丝法开展了对PVDF纳米纤维结构调控的研究,制备了具有功能性的防护材料。针对纳米纤维网力学性能差的缺点,通过在PVDF的纺丝液中加入交联剂(TMPTA)和光引发剂(TPO),实现了对PVDF纳米纤维力学性能的调控,利用溶液喷射法设计制备了交联聚偏氟乙烯(PVDF)纳米纤维网。研究表明TMPTA的加入可明显提升纳米纤维网力学性能,相比于纯的PVDF纤维网,其拉伸断裂强度增加44.1%,断裂伸长率增加88.6%。对粒径大于230nm颗粒物过滤效率达到100%,过滤阻力仅为320Pa,透气性可以达到32.42 L/m2·s,透湿性可以达到211.7 g/m2·h,表现出良好对颗粒物阻隔防护性能。针对纳米纤维网透气性能差的缺点,通过在PVDF的纺丝液中混入PS聚合物,利用静电辅助溶液喷射技术纺丝,实现了对PVDF纳米纤维的形貌调控,制备了形貌良好的串珠状纳米纤维。研究表明当PVDF和PS质量分数都为7%时,所制备纳米纤维的串珠结构形貌最佳,纤维网有良好的透气性能,可达到37.76L/m2·s,同时纳米尺寸低凹的表面可以吸附气体分子,相当于在宏观表面上有一层稳定的气体薄膜,具有较好的拒水性能,接触角可高达132.6°。作为防护材料表现出很好的透气性能,为穿着防护服的作业人员提供舒适性。为了赋予纳米纤维网环境响应性能,通过在PVDF和PS的纺丝液中加入二甲基亚砜和溴甲酚紫(BCP)显色剂,利用静电辅助溶液喷射方法设计制备了具有氨气响应的多孔串珠纳米纤维。利用扫描电镜和BET测试,定性和定量地分析了串珠纤维的孔径分布。研究表明当BCP含量为0.3%时,响应范围较宽,响应灵敏度也较高,可以响应环境中100ppb含量的氨气。可为作业在氨气行业的工作人员提供很好的预警作用,有着潜在的应用前景。

钟晓英[3](2019)在《柔性灌装生产线教学设备研究与开发》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人们的生活质量因科技发展而大幅提高,对产品的要求不但多而且追求个性化的现象也越来越普遍。然而传统的大规模自动化批量产生模式却不能对市场新的需求变化作出快速的响应,它逐步被一种具有旺盛需求和强大生命力的新生产模式——柔性化生产替代。柔性化生产可以在保持品质、交期、成本相同的条件下,使自动化生产线在大批量和小批量生产之间任意切换,灵活性好,应变能力强。因此,柔性生产线在企业也逐渐得到广泛的应用,它将成为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柔性灌装生产线教学设备的研究与开发,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接近工程实际的训练平台,让学生熟练掌握柔性灌装生产线的安装、编程、调试和维护,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为企业提供掌握现代高新技术的高技能人才。本文依据我院(惠州市技师学院)在2011年引入广东三向教学仪器制造有限公司的SX-815P工业自动化实训设备在学生实训中遇到的问题与不足,结合企业实际生产的工艺要求,设计了采用由汇川H2U系列PLC和MCGS组态软件等构建一个由PLC控制、上位机监控系统组成的典型柔性灌装生产线教学设备。本文主要的研究工作和取得的成绩有以下几个方面:1、在分析国内外柔性灌装生产线现状及发展的基础上,针对现有的教学设备使用情况和实际教学的需求,重新设计了柔性灌装生产线教学设备总体方案,在原有的圆形转盘单元、加热与检测单元、灌装加盖单元和输送带单元这四个单元功能模块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二维码分拣单元模块。每个单元模块可以独立运行,也可组合联机运行。2、文中将二维码分拣单元模块加入到柔性灌装生产线教学设备的设计中,实现贴有二维码标签空瓶的分类检测。用户可通过扫描瓶子上二维码标签了解产品的相关信息。除此以外,二维码扫描器使用可以节约因灌装容器材质、容量不同而使用相应不同的传感器数量。改变灌装容器类型或扩展系统功能时,与传统教学实训装置当功能改变需作出相应大幅度调整时相比更具有优势,此教学设备只需对软件部分修改系统内部程序,硬件部分作出相应的小幅调整即可,体现了生产的柔性。3、通过对液体加热罐的多种恒温控制方法分析,最后本文采用模拟PI闭环加热控制系统实现灌装液体加热至指定温度的恒温控制。灌装液体的供给采用PID算法控制,利用PLC和变频器来控制水泵,对循环恒液位罐液位和网管水压压力实现闭环PID调节,使供液系统自动稳恒于设定的压力值,液位恒定。4、本文详细介绍了灌装加盖单元的设计。(1)经过研究分析,对液体的灌装提出多种方法,结合实际,最终采用计时式灌装。(2)加盖单元利用PLC控制槽轮推动气缸使棘轮转盘旋转到指定工位,实现加盖、旋盖操作。(3)对该单元进行软硬件设计。5、本教学设备完成设计后,进行了整体的系统调试和性能测试。通过对系统的整体测试,实现了扫码出瓶、加热检测与灌装加盖的全过程,灌装量准确。

沈波,张琦,杨博,岳永旺[4](2015)在《在线添加动态混合器PLC控制系统设计》文中研究说明基于可编程控制器(PLC)与MODBUS工业通信网络技术,为动态混合器设计了一套自动控制系统,该系统能够随着纺丝原料流量的变化动态地添加混合功能母粒。来自生产现场的被测信号通过MODBUS网络上传给PLC,根据动态混合器设备的工艺要求及控制算法,PLC计算出控制信号,并通过MODBUS网络发送给控制设备或调节器。该系统是整个纺丝工艺控制系统的一部分,可改变原有系统只能随时间按固定容量添加功能母粒的状况,实现功能母粒注入量随纺丝设备状态的变化而实时动态调整,保证注入比例实时恒定。该系统也能解决原先仪表控制系统的反应滞后问题。实际应用效果表明,纺丝工艺的质量及稳定性得到了明显提高。

李旭东[5](2014)在《PET聚酯切片生产装置节能降耗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PET是一种广泛被应用的聚合物,国内外有多家大型生产装置,但均属于高能耗装置,部分装置质量不佳,随着国家对产业结构的调整,其市场经济效益差,部分企业出现经营困难等情况。目前市场上主流的聚酯生产装置主要有杜邦设计的三釜反应工艺,中国纺织设计院设计的四釜、五釜反应工艺,以及德国吉玛公司设计的五釜反应工艺。从综合能耗和单位能耗的角度看,杜邦设计的三釜反应工艺比较有优势,尤其是在热能和电能方面。国家对聚酯行业节能降耗的要求日益提高,对环境保护亦日益重视。根据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节能部分的要求,工业企业是节能减排的重点,并明确要求转变发展方式,优化工艺路线,提高技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工业体系。因此,对于聚酯行业的工程公司和生产厂家来说,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合装置的节能降耗和产业升级不仅具有重大的经济价值,而且势在必行。本文简要介绍了聚酯切片的生产工艺过程,生产过程中的能源耗用,精馏塔,溴化锂冷冻机,以及有机气提塔OSC。通过对生产工艺装置的能源耗用分析,进行了酯化加压、酯化蒸汽的回收利用、精馏塔的操作优化、有机气提塔OSC的操作优化等工艺的改造,从而达到节能降耗的效果,降低加工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认为,通过对生产装置及工艺的改进,降低精馏塔的回流比,减少酯化蒸汽的产生;提高二次能源的利用率,可以显着降低生产中的能耗,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

蔡晓娇[6](2013)在《3万吨/年高强涤纶工业丝基础理论研究及工厂设计》文中研究指明涤纶工业丝是一种高强度的涤纶长丝,其中高强型涤纶工业丝的应用最广泛。近几十年,虽然我国涤纶工业丝的产能逐渐提高,但与国外相比,产品性能较差并且品种较少。本设计通过基本理论的深度研究,并对比国内外已经成熟的连续固相聚合(SSP)及纺丝卷绕生产线(DSD)的工艺技术及设备的特点,决定分别采用日本东丽的SSP工艺、大连合成纤维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的纺丝工艺和TMT的卷绕工艺生产高强度涤纶工业丝。同时,详细分析工艺条件对固相反应速率和高强型涤纶工业丝产品质量的影响,其中采用毛细管流变仪对高粘度聚酯流变性能和动态力学分析仪对初生纤维的动态粘弹性进行研究,确定工艺条件。根据产能及产品规格,运用相关公式计算工艺参数及主要设备的尺寸。此设计还分别对SSP及DSD两部分的通用设备选型,各工序物料及能量进行了衡算,确定公用工程用量、设计建筑部分、预估概算等。结合工艺流程、设备尺寸、工艺管道安装、车间布置原则绘制SSP及DSD的工艺流程图、平面布置图。本设计的特点是节能、高效、低成本,克服了结晶中空气进入N2的技术难题,大大减少了N2消耗量,并采用了自压密封式纺丝组件,保证了初生纤维的结构均匀性。

宁军,钟晓萍,殷荣忠,朱永茂,刘勇,张骥红,陈红,刘丽湘,姚雪丽,李丽娟,罗兰,邹林,范君怡[7](2009)在《2007~2008年世界塑料工业进展》文中认为收集了2007年7月~2008年6月世界塑料工业的相关资料,介绍了2007~2008年国外塑料工业的发展情况,提供了世界塑料产量、消费量及全球各类树脂的需求量及产能情况。按通用热塑性树脂(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氯乙烯、ABS树脂)、工程塑料(尼龙、聚碳酸酯、聚甲醛、热塑性聚酯、聚苯醚)、特种工程塑料(聚苯硫醚、液晶聚合物、聚醚醚酮)、通用热固性树脂(酚醛、聚氨酯、不饱和聚酯树脂、环氧树脂)不同品种的顺序,对树脂的产量、消费量、供需状况及合成工艺、产品应用开发、树脂品种的延伸及应用的进一步扩展等技术作了详细介绍。

詹勇[8](2006)在《国产3万吨大容量直纺短纤纺丝及后加工工艺研究》文中指出涤纶短纤维是重要的合成纤维品种之一,在涤纶纤维中所占的比例约为40%,是一种重要的纺织原料。其生产制造方法按流程分,可分为熔体直接纺丝和切片间接纺丝;按原料性质分,可分为原生纺和再生纺。直接纺工艺因其质量稳定,产能大,制造成本低成为一种主要的工艺路线。目前国内的熔体直接纺涤纶短纤装置的总产能约为450万吨,其中绝大部分装置是从国外成套引进,设备投资大,投资回收周期长,经济效益不显着,而且技术受到国外厂商的制约。我公司经过论证,通过消化吸收国外同类装置的先进技术,与国内设备制造商联合进行国产化设备的设计制造及工艺包的研究,于2006年初顺利投产。与同类进口装置相比,设备投资降低近一半,并对关键设备和技术进行了技术升级,并通过大量试验和工艺优化,产品质量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并实现了长周期优质稳定生产,为企业赢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黄德梅,蔡雪峰[9](2006)在《PROFIBUS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介绍PROFIBUS现场总线在大规模直纺长丝生产中的实际应用,重点介绍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方红军[10](2005)在《熔体直纺56dtex/48f涤纶细旦FDY产品研制》文中提出介绍了在12 头纺FDY 设备上采用熔体直纺生产56dtex/48f 细旦FDY 的工艺路线,并从工艺、设备方面探讨了生产细旦FDY 的诸多影响因素。控制好熔体输送温度和压力,缩短停留时间,保证熔体质量是纺丝成功的前提;纺丝温度292~298℃,纺丝压力13~16Mpa,风速0.35~0.45m/s, 油嘴高度800mm,上油率1.0%左右,拉伸倍数2.0~3.0,GR1 温度85~92℃,GR2 温度125~130℃,保持良好的设备性能,并对关键设备作相应改造,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可制得质量较好的FDY细旦丝。

二、聚酯熔体增压泵控制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聚酯熔体增压泵控制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热塑性聚氨酯发泡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热塑性聚氨酯概述
        1.1.1 热塑性聚氨酯的结构与性能
        1.1.1.1 原料
        1.1.1.2 软段与硬段
        1.1.1.3 配合剂
        1.1.2 热塑性聚氨酯的应用研究
    1.2 超临界发泡概述
        1.2.1 超临界流体
        1.2.2 发泡机理
        1.2.2.1 聚合物/超临界流体均相体系
        1.2.2.2 泡孔成核
        1.2.2.3 泡孔成长
        1.2.3 TPU超临界发泡的有关研究
    1.3 纳米复合材料
        1.3.1 机械性能
        1.3.2 电磁性能
        1.3.3 热性能
    1.4 本文研究目的与内容
第二章 不同二氧化碳/氮气比例对超临界发泡TPU的影响
    前言
    2.1 实验部分
        2.1.1 主要原料
        2.1.2 实验设备
    2.2 试样制备与工艺
        2.2.1 ETPU发泡珠粒的制备与工艺
        2.2.2 ETPU板材的制备
    2.3 测试分析
        2.3.1 物理机械性能测定
        2.3.2 泡孔的微观形态表征
        2.3.3 收缩率测试
        2.3.4 气体溶解及解吸附能力测试
        2.3.5 热性能测试
        2.3.6 往复压缩性能测试
    2.4 结果与讨论
        2.4.1 ETPU尺寸稳定性及收缩率
        2.4.2 气体的解吸附曲线及溶解度分析
        2.4.3 ETPU泡孔结构分析
        2.4.4 ETPU热性能分析
        2.4.5 ETPU物理机械性能分析
        2.4.6 ETPU往复压缩性能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发泡助剂对超临界N2发泡TPU的影响
    前言
    3.1 实验部分
        3.1.1 主要原料
        3.1.2 实验设备
    3.2 样品制备
    3.3 材料的测试与表征
        3.3.1 物理机械性能测试
        3.3.2 泡孔的微观形貌表征
        3.3.3 热性能测试
        3.3.4 往复压缩性能测试
    3.4 结果与讨论
        3.4.1 不同发泡助剂对ETPU尺寸稳定性的影响
        3.4.2 泡孔形貌分析
        3.4.3 热性能分析
        3.4.4 物理机械性能分析
        3.4.5 往复压缩性能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TPU/ GFT纳米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
    前言
    4.1 实验部分
        4.1.1 实验原料
        4.1.2 实验设备
    4.2 样品的制备
        4.2.1 TPU/ GFT复合材料的制备
        4.2.2 TPU/ GFT超临界N2 微孔发泡材料的制备
    4.3 测试与表征手段
        4.3.1 微观形貌表征
        4.3.2 热性能测试
        4.3.3 体积电阻率的测定
        4.3.4 流变性能测试
    4.4 结果与讨论
        4.4.1 TPU/ GFT复合发泡材料的密度与形貌
        4.4.2 TPU/ GFT复合材料流变性能
        4.4.3 微观形貌
        4.4.3.1 TPU/ GFT复合材料微观形貌
        4.4.3.2 TPU/ GFT复合发泡材料微观形貌
        4.4.4 TPU/ GFT复合发泡材料热性能
        4.4.4.1 DSC分析
        4.4.4.2 TGA分析
        4.4.5 TPU/ GFT复合材料体积电阻率
    4.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及专利

(2)PVDF纳米纤维的结构调控及其防护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化学防护服分类及特点
        1.1.2 化学防护服的进展
    1.2 纳米纤维制备方法及研究进展
    1.3 纳米纤维的应用及性能研究
        1.3.1 力学性能
        1.3.2 透气性能
        1.3.3 环境响应性能
    1.4 课题研究的意义及内容
第二章 交联PVDF纳米纤维防护材料制备及其性能表征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原料及仪器
        2.2.2 交联PVDF纳米纤维网的制备
        2.2.3 防护服衬布的制备
        2.2.4 结构和性能表征
    2.3 测试结果与讨论
        2.3.1 交联纳米纤维网的微观形貌
        2.3.2 纳米纤维网交联机理
        2.3.3 交联纳米纤维网机械性能
        2.3.4 交联纳米纤维网热稳定性
        2.3.5 交联纳米纤维网结晶性
        2.3.6 交联纳米纤维网过滤性和透气性
        2.3.7 交联纳米纤维网润湿性和透湿性
        2.3.8 防护服衬布的性能测试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PVDF/PS串珠纳米纤维防护材料的制备及性能表征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原料及仪器
        3.2.2 PVDF/PS串珠纳米纤维网制备
        3.2.3 结构和性能表征
    3.3 测试结果与讨论
        3.3.1 微观形貌
        3.3.2 结构分析
        3.3.3 结晶性能
        3.3.4 过滤性和透气性
        3.3.5 润湿性能
        3.3.6 热稳定性能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氨气响应的Porous BCP串珠纳米纤维防护材料的制备及性能表征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原料及仪器
        4.2.2 响应性Porous BCP串珠纳米纤维网制备
        4.2.3 结构和性能表征
    4.3 测试结果与讨论
        4.3.1 微观形貌
        4.3.2 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布
        4.3.3 过滤性能
        4.3.4 润湿性能
        4.3.5 氨气响应性能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
致谢

(3)柔性灌装生产线教学设备研究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1.1.2 课题研究的意义
    1.2 灌装生产线国内外发展现状
    1.3 本课题主要工作与研究内容
第二章 柔性灌装生产线教学设备总体设计
    2.1 柔性灌装生产线教学设备设计目标
    2.2 柔性灌装生产线工作过程
    2.3 柔性灌装生产线各模块教学功能分析
    2.4 柔性灌装生产线系统结构
        2.4.1 系统构成
        2.4.2 系统技术要求
    2.5 柔性灌装生产线技术方案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柔性灌装生产线教学设备控制部件设计
    3.1 电源电路设计
    3.2 气动回路设计
        3.2.1 气动传动技术概述
        3.2.2 各单元模块气动控制设计
    3.3 PLC选型及通讯
        3.3.1 PLC选型
        3.3.2 PLC通讯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柔性灌装生产线教学设备功能模块设计
    4.1 二维码分拣单元和圆形转盘单元
        4.1.1 圆形转盘单元结构介绍
        4.1.2 物料到位检测方法的选择
        4.1.3 二维码扫描器分拣
        4.1.4 电气控制回路设计
        4.1.5 二维码分拣及圆形转盘单元人机界面的设计
    4.2 加热与检测单元
        4.2.1 加热与检测单元结构设计
        4.2.2 温度控制系统
        4.2.3 电气控制回路设计
        4.2.4 加热与检测单元人机界面的设计
    4.3 灌装加盖单元
        4.3.1 灌装加盖单元结构设计
        4.3.2 灌装方式选择
        4.3.3 电气控制回路设计
        4.3.4 灌装加盖单元人机界面的设计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调试及性能测试
    5.1 系统调试
    5.2 功能及性能测试
        5.2.1 功能性测试
        5.2.2 性能测试
        5.2.3 教学可行性验证
    5.3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总结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4)在线添加动态混合器PLC控制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PLC的在线添加动态混合器原理
    1.1系统构成
    1.2工作原理
2在线添加动态混合器的系统设计
    2.1PLC控制原理
    2.2系统结构设计
    2.3系统的信号传输关系
3结论

(5)PET聚酯切片生产装置节能降耗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聚酯和聚酯技术
        1.1.1 世界聚酯和聚酯技术的发展
        1.1.2 国内聚酯及聚酯技术的发展
        1.1.3 聚酯主要反应及主流聚酯生产装置
    1.2 聚酯装置节能研究意义
    1.3 标准煤
第2章 杜邦三釜聚酯工艺介绍
    2.1 工艺流程
    2.2 流程介绍
        2.2.1 浆料调配系统
        2.2.2 酯化反应
        2.2.3 辅料注入
        2.2.4 预缩聚反应 UFPP
        2.2.5 Finisher
第3章 装置能耗分析
    3.1 PET 聚合装置的能耗分布
第4章 节能措施及效果研究
    4.1 酯化加压
        4.1.1 酯化加压原理及流程
        4.1.2 设计步骤
        4.1.3 测试数据及分析
        4.1.4 结论
    4.2 酯化余热回收再利用
        4.2.1 溴冷机工作原理及特点
        4.2.2 溴冷机的选型
        4.2.3 工艺流程及控制设计
        4.2.4 节能效益评估
    4.3 精馏塔操作方式改进
        4.3.1 目的
        4.3.2 设计
        4.3.3 测试数据及分析
        4.3.4 结论
    4.4 高浓度废水气提系统改善
        4.4.1 概述
        4.4.2 气提塔系统
        4.4.3 项目评估
        4.4.4 测试程序
        4.4.5 测试数据
        4.4.6 节能计算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6)3万吨/年高强涤纶工业丝基础理论研究及工厂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意义
        1.1.1 课题提出的背景
        1.1.2 课题提出的意义
    1.2 设计任务的依据或项目来源
        1.2.1 产品规格
        1.2.2 设计范围
        1.2.3 项目来源
    1.3 原料、半成品及产品技术指标
        1.3.1 原材料规格
        1.3.2 高粘度切片规格
        1.3.3 辅助材料质量指标
        1.3.4 国家产品质量指标标准
        1.3.5 物检及化验
    1.4 生产组织与劳动定员
        1.4.1 生产组织
        1.4.2 劳动定员
    1.5 其他
第二章 固相缩聚的生产工艺研究
    2.1 固相缩聚的反应机理
    2.2 固相缩聚技术比较及选择
        2.2.1 连续固相缩聚和间歇式固相缩聚
        2.2.2 各公司固相缩聚技术的比较
    2.3 影响固相缩聚反应速度的主要因素
        2.3.1 原材料切片
        2.3.2 氮气气体的影响
        2.3.3 结晶
        2.3.4 反应温度的影响
        2.3.5 反应时间的影响
        2.3.6 分子量分布
第三章 纺丝牵伸卷绕的生产工艺研究
    3.1 纺丝牵伸卷绕生产的生产工艺研究
        3.1.1 涤纶工业丝的物理模型
        3.1.2 纺丝牵伸卷绕部分的理论依据
    3.2 纺丝牵伸卷绕生产路线的选择
        3.2.1 一步法和二步法
        3.2.2 各公司纺丝卷绕技术的比较
    3.3 影响高强型涤纶工业丝产品质量的因素
        3.3.1 纺丝温度的影响
        3.3.2 缓冷工艺的影响
        3.3.3 冷却条件的影响
        3.3.4 纺丝速度的影响
        3.3.5 上油工艺的影响
        3.3.6 牵伸倍数的影响
        3.3.7 松弛热定型温度的影响
第四章 生产流程或生产方案的确定
    4.1 工艺流程简述
        4.1.1 主工艺流程简述
        4.1.2 辅助系统
    4.2 本设计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4.2.1 设计特点
        4.2.2 存在的问题
第五章 工艺设计
    5.1 工艺参数的计算及选择
    5.2 主要工艺参数的选择
第六章 物料及能量衡算
    6.1 设计基准及数据的确定
    6.2 物料衡算计算
    6.3 能量衡算
    6.4 主副材料的消耗
第七章 设备选型
    7.1 固相缩聚部分
        7.1.1 主体设备计算与配台
        7.1.2 辅助设备的选型及配台
        7.1.3 非标准设备的设计
    7.2 纺丝牵伸卷绕部分
        7.2.1 主体设备计算与配台
        7.2.2 辅助设备及通用设备的选型及配台
        7.2.3 非标准设备的选型及配台
第八章 公用工程规格及计算
    8.1 公用工程的规格要求
    8.2 公用工程用量
第九章 电气控制系统
    9.1 供电要求
    9.2 照明设计
    9.3 自动控制设计
        9.3.1 概述
        9.3.2 控制系统组成
    9.4 防雷设计
第十章 建筑部分
    10.1 工艺车间建筑结构设计
    10.2 厂房内主要物料运输情况
    10.3 车间布置说明
第十一章 概算
    11.1 车间成本估算
        11.1.1 概算
        11.1.2 原材料、其他费用
        11.1.3 工资
    11.2 技术经济分析及评价
第十二章 环境保护与安全
    12.1 环境保护
    12.2 安全措施
第十三章 前景分析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设备一览表
附录B 攻读硕士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8)国产3万吨大容量直纺短纤纺丝及后加工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聚酯工艺
    1.1 工艺流程
    1.2 主要原材料规格
第二章 纺丝工艺
    2.1 主要工艺流程
    2.2 主要设备结构
    2.3 电气控制系统
第三章 纺丝工艺的优化研究
    3.1 聚酯熔体的特点
    3.2 纺丝工艺的特点和缺陷
    3.3 工艺优化预期目标
    3.4 工艺调优研究
    3.5 组件组装工艺研究
    3.6 纺丝温度的优化研究
    3.7 冷却成形工艺优化研究
    3.8 纺丝上油工艺优化研究
    3.9 卷绕张力的优化选择
    3.10 优化试验结果及讨论
第四章 后加工工艺研究
    4.1 工艺流程
    4.2 主要设备结构
    4.3 拉伸工艺的优化研究
    4.4 定型工艺的优化研究
    4.5 优化试验结果及讨论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9)PROFIBUS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PROFIBUS现场总线简介
2 PROFIBUS现场总线在直纺长丝生产中的应用
3 PROFIBUS现场总线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3.1 网络数据传输量小
    3.2 DP从站频繁发生通信故障
    3.3 现场总线通信介质不能冗余, 无法发挥总线的最大特点
4 结束语

(10)熔体直纺56dtex/48f涤纶细旦FDY产品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序言
第一章 实验
    第一节 设备和仪器
    第二节 原料和产品
    第三节 测试方法
    第四节 工艺流程
    第五节 主要工艺条件
第二章 结果与讨论
    第一节 熔体输送及分配系统
        一、熔体输送流程的设计及主要工艺条件
        二、熔体输送设备条件及其影响
        1. 熔体过滤器
        2. 熔体增压泵
        3. 熔体换热器
        4. 静态混合器
        5. 熔体输送温度和压力的连锁控制
    第二节 纺丝卷绕系统
        一、纺丝工艺条件及其影响
        1. 熔体质量
        2. 纺丝温度
        3. 纺丝压力
        4. 冷却条件
        5. 上油
        6. 拉伸倍数和热辊温度
        7. 网络
        8. 纺丝张力
        9. 纺丝速度
        10. 卷绕成型
        二、纺丝设备条件及其影响
        1. 纺丝箱体
        2. 纺丝计量泵
        3. 缓冷器和保温隔板
        4. 纺丝组件
        5. 侧吹风室
        6. 油嘴
        7. 卷绕机
    第三节 产品质量
    第四节 生产管理
第三章 结论
第四章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其它项目及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四、聚酯熔体增压泵控制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 [1]热塑性聚氨酯发泡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 朱桐玉. 青岛科技大学, 2020(01)
  • [2]PVDF纳米纤维的结构调控及其防护性能研究[D]. 王学明. 天津工业大学, 2019(01)
  • [3]柔性灌装生产线教学设备研究与开发[D]. 钟晓英.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1)
  • [4]在线添加动态混合器PLC控制系统设计[J]. 沈波,张琦,杨博,岳永旺. 纺织学报, 2015(10)
  • [5]PET聚酯切片生产装置节能降耗的研究[D]. 李旭东. 上海师范大学, 2014(01)
  • [6]3万吨/年高强涤纶工业丝基础理论研究及工厂设计[D]. 蔡晓娇. 大连工业大学, 2013(07)
  • [7]2007~2008年世界塑料工业进展[J]. 宁军,钟晓萍,殷荣忠,朱永茂,刘勇,张骥红,陈红,刘丽湘,姚雪丽,李丽娟,罗兰,邹林,范君怡. 塑料工业, 2009(03)
  • [8]国产3万吨大容量直纺短纤纺丝及后加工工艺研究[D]. 詹勇. 苏州大学, 2006(04)
  • [9]PROFIBUS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的应用[J]. 黄德梅,蔡雪峰. 仪表技术, 2006(04)
  • [10]熔体直纺56dtex/48f涤纶细旦FDY产品研制[D]. 方红军. 苏州大学, 2005(04)

标签:;  ;  ;  ;  ;  

聚酯熔体增压泵的控制设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