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哮喘缓解期治疗体会(论文文献综述)
谭田慧[1](2021)在《化痰方治疗儿童哮喘缓解期(肺脾气虚证)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观察儿童哮喘患者缓解期的治疗前后的主要指标,并客观的评价和分析化痰方治疗儿童哮喘缓解期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80例就诊在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儿科门诊,并符合儿童哮喘缓解期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口服化痰方饮片剂的为治疗组,口服橘红痰咳液的为对照组,治疗组和对照组都按照1周为一疗程,连续服用2个疗程,在此过程中保持密切联系,间隔半年随访一次。观察治疗前后患儿疗效指标的变化,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组患儿气短、咯痰等主要观察症状基本消失属痊愈的共有5例,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的属于显效的共有12例,临床症状有些许好转,属于有效的19例,无效4例;对照组患儿气短、咯痰等主要观察症状基本消失属痊愈0例,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的属于显效的共有8例,临床症状有些许好转,属于有效的21例,无效11例;治疗组的总有效率相对比较高,达到了90.00%以上,而对照组相对较低,只有72.50%,很明显,两组具有显着差异(P<0.05)。总之,在改善患儿气短、咯痰临床症状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并且在降低发病次数方面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化痰方是治疗儿童哮喘缓解期安全有效的药物(中药方),无明显不良反应和副作用,临床疗效显着,建议推广使用。
卓丽[2](2021)在《参芪益肺糖浆联合三伏贴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的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参芪益肺糖浆联合三伏贴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并探讨其治疗本病的机理。方法:将70例符合中医肺脾气虚型哮病诊断标准(西医支气管哮喘缓解期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及对照组35例。对照组采用单纯口服药物治疗:参芪益肺糖浆(党参、黄芪、鸡内金、当归、白术、茯苓、龙骨、牡蛎、紫河车、冬虫夏草、丹参、炙甘草等组成),治疗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三伏贴。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急性发作次数、ACT评分、肺功能的变化。结果:1.中医证候疗效评价:通过中医证候疗效标准显示,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1.17%,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2.3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2.中医证候总积分方面: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总积分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3.中医单项症状方面:治疗结束后,治疗组患者气短、精神、易感冒、饮食、喘息、面色等单项中医症状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便溏、胸闷、腹胀等单项中医症状的比较上未见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4.ACT评分方面:治疗组ACT评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5.急性发作次数方面:治疗组在急性发作次数的改善上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6.肺功能方面:治疗组在FEV1、FVC、FEV1/FVC的改善上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7.不良反应: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在生命体征、血常规、尿常规、粪便常规及肝、肾功能等无明显差别,未见不良反应。结论:参芪益肺糖浆联合三伏贴可明显缓解支气管哮喘缓解期(肺脾气虚型)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ACT评分,改善远期疗效,治疗组具有明显优势,且安全无毒副作用。
孙宁[3](2021)在《崔红生教授治疗哮病中医用药规律及中医诊断与治疗量表拟定初探》文中提出目的哮病是一种以突然发作、呼吸困难、面色苍白、喉间发出哮鸣音为特征的呼吸道疾病,现代医学中的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喘息型,以及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等均可参照其辨证论治。这其中部分支气管哮喘极为顽固,反复发作,迁延难愈,约5%会发展为难治性哮喘,尤其是激素依赖性哮喘(steroid dependent asthma,SDA),需要长期应用全身糖皮质激素治疗才能控制。现代医学对SDA的治疗措施有限,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撤药与治疗的矛盾,临床多应用中医中药进行干预。然针对其中医证候类型划分、诊断及治疗方法选择始终无法得到统一,尚无证候学与治疗学相结合的规范化治疗指南或共识出现,严重困扰着众多的临床医生和患者。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崔红生教授应用中医中药治疗哮病的用药规律进行数据挖掘,分析其遣方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用药经验。并重点分析其经验方-加减乌梅丸方的有效活性成分及其治疗SDA的分子机制。最后围绕SDA的中医中药应用过程中尚未达共识的证型、遣方用药及安全性等问题进行了德尔菲法的调查问卷初探,详细地进行了专家访谈,拟定了关于SDA中医药诊治的量表,供后续指南的拟定提出研究方向与科学基础。方法1.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V2.5)为计算载体,通过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总结崔红生教授治疗哮病的用药规律,通过统计2011年4月至2020年12月经崔红生教授诊治哮病的医案,筛选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后纳入病历,通过中国科学院研制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V2.5)录入审核数据,最后利用平台软件以及Microsoft EXCEL软件进行数据挖掘和统计分析,总结崔红生教授的用药经验。2.对崔红生教授经验方-加减乌梅丸方治疗SDA进行分子机制研究,分别通过TCMSP数据库、Genecards数据库查找加减乌梅丸中中药的有效活性成分及其靶点蛋白和人类激素依赖型哮喘相关的作用靶点,构建有效活性成分-疾病靶点的网络图;蛋白互作网络通过String数据库进行构建,通过Metascape数据库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最后使用分子对接技术对有效活性成分和靶点进行验证。3.根据文献研究法和专家访谈法,结合临床实际情况构建SDA治疗量表初稿,并通过德尔菲法专家咨询确定治疗量表各级指标,供后续指南的拟定提出研究方向与科学基础。结果1.研究纳入病历2011例/次,共计有效处方1040张。纳入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2.05,年龄区间8~99岁。医案中处方用药涉及273味,药物四气以寒、凉为主(共占50.52%),其中寒性药使用最多(占45.92%),其次为温性药、平性药;药物五味以以甘、苦、辛为主(共占87.69%);药物归经以归肺、胃、脾为主(共占57.86%)。医案涉及高频用药补虚药使用最多(占总用药比22.86%),其次为止咳平喘药(占总用药比16.37%)。根据统计结果及组方规律,通过频数及置信度统计得出常见药物组合:麦冬-芦根、芦根-黄芩、炙甘草-枇杷叶、麦冬-黄芩、乌梅-白芍。通过基于网络的关联性分析得出纳入医案中运用的核心方药为:乌梅、白芍、黄芩、紫苏子、金银花、麦冬、芦根、薏苡仁、杏仁、生石膏、桃仁、枇杷叶、桑白皮、桔梗、炙甘草、菊花、防风、桑叶、法半夏、蝉蜕、浙贝母。多项结果均显示治疗中多与吾师的经验方-加减乌梅丸方有密切关系。2.经过筛选,加减乌梅丸方中的槲皮素、β-谷甾醇、山奈酚、豆甾醇等多个关键活性成分,可能通过作用在转录因子AP-1(Transcription factor AP-1,JUN)、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有丝分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 1(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1,MAPK1)、RAC-α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RAC-alpha serine/threonine-protein kinase,AKT1)、细胞肿瘤抗原 p53(Cellular tumor antigen p53,TP53)等核心基因表达上参与加减乌梅丸方的治疗。KEGG富集分析所涉及的通路包括癌症通路(Pathways in cancer)、PI3K-Akt 信号通路(PI3K-Akt signaling pathway)、HIF-1 信号通路(HIF-1 signaling pathway)、NF-kappa B 信号通路(NF-kappa B signaling pathway)、cAMP 信号通路(cAMP signaling pathway)、Jak-STAT 信号通路(Jak-STAT signaling pathway)等。3.建立了 2项一级指标,11项二级指标及234项三级指标的激素依赖型哮喘治疗量表初稿。结论1.崔红生教授治疗哮病主要通过祛邪扶正、调补阴阳的治法,提出从肝论治,其经验方-加减乌梅丸方应用频繁,为临床治疗提供了用药经验。2.加减乌梅丸方可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复杂作用机制发挥抗炎作用,进而对激SDA起到治疗作用。3.通过德尔菲专家访谈法,分析、整合出适合SDA的治疗量表初稿,对未来指南的拟定提供了研究方向与科学基础。
任丽辉[4](2020)在《健脾防哮膏在儿童哮喘临床缓解期(肺脾气虚证)的临床观察》文中指出目的:观察健脾防哮膏(自制)对哮喘缓解期(肺脾气虚证)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将121例肺脾气虚证哮喘患儿按就诊的时间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0例,给予健脾防哮膏;对照组61例患儿,给予孟鲁司特钠。疗程为3个月,随访3个月,搜集两组治疗后症状及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和控显率)、症候积分的改变、大气道PEF和FEV1的改善情况、小气道功能恢复情况、哮喘控制、患儿的生活质量状况等相关数据,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意义。结果:治疗组控显率为71.67%,总有效率为88.33%;对照组控显率为44.26%,总有效率为81.97%,总有效率两组相当。经治疗后两组患儿哮喘控制、呼吸道感染次数、生活质量等方面恢复情况良好,但治疗组的控显率优于对照组,治疗组的中医次症证候积分、小气道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达到完全控制(P<0.05)。结论:健脾防哮膏对儿童哮喘临床缓解期肺脾气虚证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黄鹏珏[5](2020)在《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对张涤教授治疗小儿哮喘缓解期用药规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应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采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8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儿童哮喘缓解期病历,总结张涤教授治疗儿童哮喘缓解期的用药规律,客观有效地提炼和总结张涤教授对儿童哮喘缓解期的诊疗经验。方法:收集整理张涤教授自2017年9月至2020年3月期间诊断为儿童哮喘缓解期的门诊病历,依据诊断、纳入、排除标准进行筛选,将患者的一般资料,病史资料,临床诊断,处方用药等信息分别输入到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中相应的模块,建立病案采集、存储信息模块,再进一步分析,通过频次分析得出常用药物及性味归经;通过关联规则分析获得常用药对和核心组合;通过复杂系统熵聚类分析得出新处方。结果:对80份病例进行频数分析,共使用药物72味,药物类别以化痰止咳平喘药、补虚药,利水渗湿药为主。其中用药频次前10位为:黄芪、防风、白术、茯苓、白芍、浮小麦、麦冬、炒鸡内金、山楂炭、百合。药物四气以温性药为主;药物五味以甘味、苦味、辛味药为主;药物归经以肺脾胃经为主。运用关联规则分析得出常用的药物组合有:黄芪-防风、白术-防风、防风-茯苓、黄芪-茯苓等;核心组合有:黄芪-白术-防风、黄芪-防风-茯苓、白术-防风-浮小麦等。运用熵层次聚类分析得到5个新处方,分别是:(1)浮小麦、葛根、白术、磁石。(2)桔梗、白芍、山药、紫苏子。(3)蔓荆子、川牛膝、防风、玄参、牡丹皮。(4)紫苏子、白果、煅牡蛎、薏苡仁。(5)紫苏子、薏苡仁、葶苈子、煅牡蛎。结论:张涤教授治疗儿童哮喘缓解期的用药有规律可循,善用补虚药,多用温性药,以益气固表,培土生金为基本治则,重视肺脾胃等的调护,善用古方,配伍精当,确有效验方。
韦姜飞[6](2020)在《基于家庭干预的捏脊法对哮喘缓解期儿童脾虚与过敏体质状况影响的临床观察》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是通过观察医生指导下的、以捏脊法为主的家庭干预式小儿推拿对哮喘儿童缓解期脾虚证候及过敏体质的影响,以明确家庭干预式小儿推拿对哮喘儿童体质的改善作用,为推广小儿推拿调体提供依据。方法:将来自江苏省第二中医院、建邺区沙洲社区收治的59例哮喘缓解期患儿及来自南湖社区两所幼儿园的31例健康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儿分为哮喘观察组(n=30)与哮喘捏脊组(n=29)。31例健康儿童纳入正常对照组不做干预,观察8周。哮喘观察组30例维持缓解期的常规治疗和指导,其余不做干预,观察8周。哮喘捏脊组29例在给予维持缓解期的常规治疗和指导的同时,以捏脊法为主进行家庭干预。以2周为一个疗程,分别于干预前、干预2周后、干预4周后、干预6周后、干预8周后记录三组儿童脾虚和过敏体质的影响,同时记录研究期间哮喘发作及上呼吸道感染次数,并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1)在脾虚症状评分改善方面哮喘捏脊组优于哮喘观察组(P<0.05);(2)在过敏体质评分改善方面哮喘捏脊组优于哮喘观察组(P<0.05);(3)在上呼吸道感染次数方面比较:哮喘捏脊组感染次数明显少于哮喘观察组(P<0.01);(4)在哮喘发作次数方面比较:哮喘观察组与捏脊组未见明显差异(P>0.05);(5)疗效评价方面:哮喘捏脊组脾虚症状及过敏体质的疗效评价优于哮喘观察组(P<0.05)。结论:将捏脊法为主的小儿推拿作为哮喘患儿家庭;防治哮喘的干预手段,实用性强且安全性高,易被患儿及家长接受。在改善哮喘患儿脾虚及过敏体质、上呼吸道感染次数方面疗效优于观察组,因脾虚、过敏、上呼吸道感染与哮喘发作密切相关,所以此法对于哮喘的防治起到积极作用,且能提高患儿及其家庭生活质量。
陈甜[7](2019)在《“俞募配穴”穴位贴敷治疗慢性持续期小儿哮喘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本课题旨在观察“俞募配穴”穴位贴敷对于慢性持续期哮喘患儿的治疗效果,为小儿哮喘的穴位贴敷治疗提供新的组穴思路。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90例患儿,随机分为俞募组、常规组、西药组,每组各30例。俞募组予以俞募配穴法,主穴:肺俞、中府、脾俞、章门、肾俞、京门。常规组予以常规取穴法,主穴:肺俞、定喘、膏肓、肾俞、太渊、太溪,以上两组均根据患儿的中医证型给予相应的配穴,每次贴敷3-5h,1次/2日。西药组口服孟鲁司特钠咀嚼片,每次5mg,每日1次,睡前服用。三组疗程均为1个月,治疗后随访2个月,观察比较三组患儿治疗前后的主要症状、体征积分、PEF、FEV1值的变化情况以及随访时哮喘发作次数等指标。结果:(1)临床疗效比较:俞募组28例中,临床控制总例数5例,显效11例,好转7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2.14%;西药组27例中,临床控制总例数8例,显效10例,好转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88.89%;常规组29例中,临床控制总例数2例,显效4例,好转15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72.41%。统计分析显示,俞募组与西药组疗效相当,差异无显着性(P>0.05),两组疗效均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2)三组患儿在主要症状、体征方面都得到显着改善,其中俞募组与西药组之间差异无显着性(P>0.05),且均优于常规组(P<0.05)。(3)三种疗法均能有效提高PEF、FEV1值,其中俞募组与西药组均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俞募组与西药组两组之间差异无显着性(P>0.05)。(4)在2个月的随访结果中,俞募组哮喘发作次数低于西药组与常规组(P<0.05),常规组与西药组比较差异无显着性(P>0.05)。结论:1.“俞募配穴”穴位贴敷对于慢性持续期小儿哮喘在改善症状、体征及肺功能方面与孟鲁司特钠咀嚼片疗效相当,且均优于常规选穴穴位贴敷法。2.“俞募配穴”穴位贴敷在控制哮喘发作次数方面其远期疗效优于口服孟鲁司特纳咀嚼片及常规选穴法,值得临床推广。
陆婷婷[8](2019)在《壮医穴位疗法调治儿童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壮医穴位疗法调治儿童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应用该疗法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缓解期(脾肾阳虚证)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择符合入组标准的60例患儿,按照就诊先后顺序,单号分为治疗组,双号分为对照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予以壮医穴位疗法,对照组予以孟鲁司特钠咀嚼片口服。治疗疗程:3周为1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随访时间:疗程结束后的第1月、第2月、第3月。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主症积分、次症积分及C-ACT评分的改善情况,观察和评价壮医穴位疗法治疗小儿哮喘缓解期的临床疗效。结果:(1)治疗后两组患儿在主症、次症总积分改善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2)治疗前后主症改善方面,治疗组在改善呼吸道感染次数、哮喘发作次数、哮喘发作程度、哮喘持续时间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3)两组治疗后组间各单项次症积分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4)疾病疗效评价,治疗组和对照组控制、显效、有效、无效例数分别为4、7、16、1和0、5、17、6,治疗组疾病总有效率96.4%,对照组疾病总有效率75.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5)中医证候疗效评价,治疗组和对照组控制、显效、有效、无效例数分别为2、10、13、2和0、3、17、8,治疗组疾病总有效率89.3%,对照组疾病总有效率71.4%,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6)两组患儿C-ACT评分,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后及随访第1月的C-ACT评分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第2个月、第3个月的C-ACT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提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在改善远期临床疗效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壮医穴位疗法调治儿童支气管哮喘缓解期(脾肾阳虚证)可以有效控制患儿哮喘及相关症状的发作,改善患儿中医症状群,值得临床运用推广。
梁安琪[9](2019)在《宣通平喘方联合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发作期(外寒内热型)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对比观察宣通平喘方联合雾化吸入与单纯雾化吸入两种方案治疗小儿哮喘发作期(外寒内热型)的临床疗效,为宣通平喘方的合理应用提供临床研究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1月来自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儿科哮喘专科门诊6-12周岁符合哮喘急性发作期轻中度(外寒内热型)的患儿60例,按就诊先后顺序遵循随机化原则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在医院予氧气雾化吸入硫酸沙丁胺醇溶液联合布地奈德混悬液,每日2次,病情缓解后予信必可,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宣通平喘方,每日2次。于治疗第3天、第7天评估两组患儿急性期严重度等级,观察症状、体征、呼出气一氧化氮值、肺功能变化,以评估宣通平喘方的临床疗效。结果:1、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包括主症总积分、次症总积分、总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治疗组下降较对照组显着,在单症状积分上,治疗组在咳嗽、咳痰、鼻塞流涕、喷嚏四个方面较对照组均显着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急性期严重度分级均较前下降,治疗组降级较对照组显着,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呼出气一氧化氮值(Fe NO)均较治疗前下降,治疗组下降值中位数为18.50ppb,对照组下降值中位数为13.00ppb,治疗组下降程度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功能指标FEV1、FEV1%、FEV1/FVC均较治疗前上升,治疗组FEV1、FEV1%、FEV1/FVC上升值中位数分别为0.14L、8.45%、9.50%,对照组为0.06L、3.50%、2.65%,治疗组上升程度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改善症状、体征、病情严重程度、呼出气一氧化氮值、肺功能上较对照组有优势。2、两组治疗后,治疗组有3例临床痊愈,26例显效,0例好转,1例无效,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有0例临床痊愈,17例显效,11例好转,2例无效,总有效率93.33%。经统计学分析,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1、宣通平喘方联合雾化吸入治疗较单纯雾化吸入治疗可显着改善哮喘患儿的咳喘症状,改善病情严重程度,减轻气道非特异性炎症,部分改善肺通气功能,宣通平喘方是辅助治疗小儿哮喘急性期的有效方剂。2、宣通平喘方联合雾化吸入治疗较单纯雾化吸入治疗可显着改善哮喘患儿鼻塞流涕、喷嚏等鼻部症状,宣通平喘方是体现肺鼻同调、从气道整体论治的有效方剂。
陈婷婷[10](2019)在《补肺益肾方治疗哮喘缓解期肺肾两虚型患者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补肺益肾方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舒利迭)治疗哮喘缓解期肺肾两虚型患者的临床疗效,并与单纯用舒利迭组进行对照;对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及疗效观察指标改善情况进行比较,并分析其临床疗效和探讨该方治疗本病的作用机理。方法: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哮喘缓解期肺肾两虚型患者,按随机单盲的试验设计方法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予补肺益肾方联合舒利迭治疗;对照组单纯用舒利迭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ACT分值、IgE值及T淋巴细胞亚群值,将收集的资料进行汇总处理,通过统计学分析得出结果,最后讨论分析,得出研究结论。结果:1.在治疗之前,两组患者各症状积分、ACT分值、IgE值及T淋巴细胞亚群值都不具备统计学意义,即存在良好的可比性。2.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83.33%)较对照组的总有效率(53.33%)高,且两组间比较P<0.01,表明治疗组疗效要明显优于对照组。3.经治疗后,两组各症状积分较治疗前比均明显减少,除对照组耳鸣(P=0.645)及畏寒肢冷或五心烦热(P=0.010)外,其他均P<0.01。在改善神疲乏力、自汗、易感冒、腰膝酸软、耳鸣、畏寒肢冷或五心烦热症状方面较对照组更优,P<0.01;气短症状的改善程度同样较对照组更优,P<0.05。4.经治疗后,两组在增加ACT分值方面均有疗效,与治疗前相比,P<0.01。治疗后组间对比,治疗组的疗效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5.经治疗后,两组在下调IgE值方面均有疗效,与治疗前相比,P<0.01。治疗后组间对比,治疗组的疗效要优于对照组,P<0.05。6.经治疗后,两组CD3+、CD4+、CD8+及CD4+/CD8+与治疗前比,均P<0.01,差异具有非常显着性(除对照组CD4+/CD8+无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在CD3+、CD4+方面P<0.05,差异具有显着性;在CD8+方面P>0.05,差异无显着性;在CD4+/CD8+方面P<0.01,差异具有极显着性。7.在试验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血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等安全性指标无明显不良影响。结论:联合运用补肺益肾方益气固卫、调和阴阳、补肺益肾平喘,可有效改善哮喘缓解期肺肾两虚型患者的症状积分;在增加ACT分值、下调IgE值及提高T淋巴细胞亚群值方面临床疗效可观。运用本方联合舒利迭治疗能有效改善哮喘患者临床症状,增强和调节患者体质及免疫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在治疗过程中患者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说明本方安全可靠,值得进一步研究探索。
二、哮喘缓解期治疗体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哮喘缓解期治疗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化痰方治疗儿童哮喘缓解期(肺脾气虚证)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引言 |
文献综述 |
临床研究 |
1.临床资料 |
2.临床试验方法 |
3.统计学方法 |
4.研究结果与分析 |
5.医案举隅 |
讨论 |
1.哮喘缓解期的病因病机 |
2.哮喘缓解期中医治疗 |
3.方药分析 |
4.疗效分析 |
5.结论 |
6.不足与展望 |
7.体会 |
本文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个人简介 |
(2)参芪益肺糖浆联合三伏贴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1章 绪论 |
第2章 文献研究 |
2.1 祖国医学对支气管哮喘的认识 |
2.2 三伏贴定义及历史源流 |
2.3 现代医学对哮喘的认识 |
第3章 临床研究 |
3.1 研究目的 |
3.2 研究对象 |
3.3 诊断标准 |
3.4 病例选择标准 |
3.5 研究方法 |
3.6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
3.7 数据处理及统计方法 |
3.8 两组资料比较 |
第4章 讨论 |
4.1 立题依据 |
4.2 参芪益肺糖浆的药物组成及功效 |
4.3 药物分析 |
4.4 三伏贴的药物组成、功效及药物分析 |
4.5 临床疗效分析 |
4.6 问题与展望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哮病发作期的方药分析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参加学术会议及获奖 |
致谢 |
(3)崔红生教授治疗哮病中医用药规律及中医诊断与治疗量表拟定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激素依赖型哮喘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
1 激素依赖型哮喘概述 |
2 激素依赖性哮喘、激素抵抗性哮喘、难治性哮喘之间的关系 |
3 激素依赖性哮喘的诱因 |
4 激素依赖型哮喘的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学特征 |
5 鉴别诊断 |
6 激素依赖性哮喘的治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激素依赖性哮喘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
1 病因病机 |
2 辨证论治 |
2.1 分期辨证论治 |
2.2 脏腑辨证论治 |
2.3 分型辨治 |
2.4 专方专治 |
2.5 中西医结合治疗 |
2.6 其他治法 |
参考文献 |
综述三 三步序贯法治疗激素依赖型哮喘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概况 |
1 三步序贯法理论的产生及内涵 |
2 三步序贯法治疗SDA的理法方药 |
3 三步序贯法临床应用概况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前言 |
第一章 基于数据挖掘总结崔红生教授治疗哮病的中药用药规律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资料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研究方法 |
第三节 研究结果 |
1 基本信息统计 |
2 总体方药信息统计 |
3 基于关联规则的数据分析 |
第四节 讨论 |
1 哮病概述 |
2 SDA的中医证治机理 |
3 研究结果分析与讨论 |
4 从肝论治治疗哮病 |
5 加减乌梅丸方分析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加减乌梅丸方治疗SDA的作用机制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资料与方法 |
1 加减乌梅丸方有效活性成分 |
2 筛选加减乌梅丸方与SDA的共同作用靶点 |
3 关键化学成分-共同靶点网络构建 |
4 PPI网络构建 |
5 GO富集分析和KEGG富集分析 |
6 分子对接 |
第三节 研究结果 |
1 加减乌梅丸方有效活性成分 |
2 加减乌梅丸方-SDA靶点预测 |
3 加减乌梅丸方中活性成分与SDA基因网络构建 |
4 PPI蛋白互作网络分析 |
5 GO功能富集分析 |
6 KEGG通路富集分析 |
7 靶点-通路网络构建 |
8 分子对接结果 |
第四节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SDA中医诊断与治疗量表拟定的初探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资料与方法 |
1 研究目的 |
2 激素依赖型哮喘中医证候规律的研究方案构建 |
3 德尔菲专家咨询法 |
4 统计学分析 |
第三节 研究结果 |
1 专家积极程度与权威程度 |
2 专家协调程度 |
3 专家咨询建议 |
4 问卷调查评分结果 |
5 构建SDA中医诊疗指南专家调查量表 |
第四节 讨论 |
1 拟定SDA中医诊疗指南专家调查量表的重要性及应用价值 |
2 拟定SDA中医诊疗指南专家调查量表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
3 拟定SDA中医诊疗指南专家调查量表的依据及指导意义 |
参考文献 |
结语 |
致谢 |
附录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4)健脾防哮膏在儿童哮喘临床缓解期(肺脾气虚证)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资料与方法 |
一、临床资料 |
(一) 研究对象 |
(二) 仪器及药物 |
二、研究方法 |
(一) 分组 |
(二) 治疗 |
(三) 观察指标 |
(四) 中医疗效判定标准 |
(五) 资料处理与统计分析 |
结果 |
一、病例 |
二、一般情况 |
(一) 一般资料 |
(二) 病程 |
(三) 哮喘控制水平 |
(四) 中医证候 |
(五) 气道功能 |
(六) 生活质量 |
三、治疗结果 |
(一) 综合临床疗效 |
(二) 证候积分 |
(三) 气道功能 |
(四) 哮喘生活质量情况 |
(五) 呼吸道感染次数 |
(六) 安全性 |
讨论 |
一、中医认识与研究 |
(一) 病因病机研究 |
(二) 治疗 |
二、西医学认识 |
(一) 病因 |
(二) 发病机制 |
(三) 治疗 |
三、方药分析 |
(一) 组方依据 |
(二) 对照组选药依据 |
四、结果分析 |
(一) 整体疗效分析 |
(二) 中医证候积分分析 |
(三) 肺功能分析 |
(四) 呼吸道感染次数分析 |
(五) 生活质量分析 |
五、问题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小儿支气管哮喘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5)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对张涤教授治疗小儿哮喘缓解期用药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1 祖国医学对哮喘的认识 |
1.1 病名渊源 |
1.2 病因分析 |
1.3 病机探讨 |
1.4 古代医家治疗哮喘的认识 |
1.5 现代医家治疗哮喘缓解期的认识 |
2 现代医学对小儿哮喘的认识 |
2.1 危险因素 |
2.2 发病机制 |
2.3 常用治疗药物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资料 |
2.1 资料的来源与采集 |
2.2 诊断标准 |
2.3 纳入标准 |
2.4 排除标准 |
3 研究方法 |
3.1 病案数据的预处理 |
3.2 处方来源与筛选 |
3.3 分析软件 |
3.4 处方的录入与核对 |
3.5 数据挖掘分析过程 |
4 研究结果 |
4.1 频次统计 |
4.2 基于关联规则分析的药物组合规律分析 |
4.3 基于关联规则对药物组合进行分析 |
4.4 基于改进的互信息法的药物间关联度分析 |
4.5 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的药物核心组合分析 |
4.6 基于熵聚类的新处方分析 |
第三部分 讨论与分析 |
1 中医传承辅助系统 |
1.1 系统介绍 |
1.2 系统功能 |
2 数据挖掘在中医临床经验总结中的应用 |
2.1 数据挖掘阐释 |
2.2 数据挖掘在医学领域的应用 |
3 哮喘缓解期用药规律分析及体会 |
3.1 益气固表,培土生金 |
3.2 温散痰饮,重视气机,甘苦相宜 |
4 核心组合、新方分析及体会 |
4.1 核心组合分析及体会 |
4.2 新方分析及体会 |
5 不足与展望 |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儿童哮喘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6)基于家庭干预的捏脊法对哮喘缓解期儿童脾虚与过敏体质状况影响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1 祖国医学对小儿哮喘的认识及治疗 |
1.1 病名渊源 |
1.2 对病因的认识 |
1.3 对病机的分析 |
1.4 中医治疗 |
2 现代医学对小儿哮喘的认识 |
2.1 现代医学病机研究 |
2.2 现代医学治疗措施 |
3 立论依据 |
3.1 哮喘缓解期证候特点及治疗重要性 |
3.2 哮喘发病的相关性研究 |
3.3 小儿推拿防治过敏性疾病的相关机制研究 |
3.4 小儿推拿健脾的作用机制及疗效 |
3.5 家庭干预手段防治小儿哮喘的优势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研究对象 |
1.1 样本量的确定 |
1.2 病例选择 |
1.3 诊断标准 |
1.4 纳入与排除标准 |
2 研究步骤 |
2.1 分组方法 |
2.2 指导方法 |
2.3 常规治疗与分组治疗 |
2.4 观察指标 |
2.5 疗效评价标准 |
2.6 研究过程中患儿哮喘急性发作的处理 |
2.7 脱落病例的处理 |
3 统计学方法 |
4 研究流程图 |
5 研究结果 |
5.1 病例脱落状况 |
5.2 人口统计学基线比较 |
5.3 脾虚症状评分比较 |
5.4 过敏体质评分比较 |
5.5 上呼吸道感染次数比较 |
5.6 哮喘发作次数比较 |
5.7 治疗前后脾虚相关症状比较 |
5.8 治疗前后过敏相关症状比较 |
6 疗效评价 |
7 安全性分析 |
第三部分 讨论与分析 |
1 研究结果效应分析 |
1.1 对哮喘缓解期患儿相关症状影响的整体分析 |
1.2 干预时间对患儿脾虚、过敏积分的影响 |
1.3 干预方法对患儿脾虚、过敏积分的影响 |
2 捏脊疗法作用机制探讨及治则确立依据 |
2.1 关于捏脊疗法 |
2.2 以捏脊法为主的小儿推拿防治哮喘治则确立依据 |
3 哮喘防治家庭干预手段的临床指导 |
4 研究结论 |
5 研究的意义 |
6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7)“俞募配穴”穴位贴敷治疗慢性持续期小儿哮喘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临床研究 |
1.1 研究对象 |
1.1.1 病例来源 |
1.1.2 一般资料 |
1.2 病例选择标准 |
1.2.1 西医诊断标准 |
1.2.2 西医分期标准 |
1.2.3 病情严重度分级标准 |
1.2.4 中医辨证分型标准 |
1.2.5 病例纳入标准 |
1.2.6 病例排除标准 |
1.2.7 剔除、脱落标准 |
1.3 研究方法 |
1.3.1 临床病例分组方法 |
1.3.2 治疗方法 |
1.3.3 观察指标 |
1.3.4 疗效判定 |
1.3.5 安全性评估 |
1.3.6 统计方法 |
1.4 研究结果与统计分析 |
1.4.1 三组患儿临床疗效的比较 |
1.4.2 三组患儿主要症状、体征积分的比较 |
1.4.3 三组患儿治疗前后PEF、FEV1的比较 |
1.4.4 三组患儿治疗前后及随访发作次数比较 |
1.5 病例脱落情况 |
1.6 不良反应观察 |
2 文献研究 |
2.1 现代医学对哮喘的认识 |
2.1.1 定义及流行病学特点 |
2.1.2 哮喘的西医病因病机 |
2.1.3 哮喘的西医治疗 |
2.2 祖国医学对哮喘的认识 |
2.2.1 中医病因 |
2.2.2 中医病机 |
2.2.3 中医治疗 |
2.3 穴位贴敷 |
2.3.1 穴位贴敷的机制硏究 |
2.3.2 穴位敷贴防治小儿哮喘的临床研究 |
3 讨论分析部分 |
3.1 “俞募配穴法”穴位贴敷治疗哮喘的依据 |
3.2 贴敷穴位分析 |
3.3 贴敷方药组成及选药依据 |
3.4 孟鲁司特钠的选择 |
3.5 研究结果分析 |
3.5.1 临床疗效分析 |
3.5.2 哮喘的主要症状及体征积分改善情况 |
3.5.3 肺功能PEF、FEV1值变化情况分析 |
3.5.4 哮喘发作次数比较 |
3.5.5 临床安全性的调查 |
4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8)壮医穴位疗法调治儿童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1 祖国医学对小儿哮喘的研究 |
1.1 哮喘病名沿革 |
1.2 对哮喘病因病机的研究 |
1.3 中医药治疗小儿哮喘的研究 |
2 西医对儿童支气管哮喘的研究 |
2.1 基本概念及流行病学 |
2.2 病因病机的研究 |
2.3 治疗方法 |
3 小结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临床研究 |
1.1 研究对象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病例剔除标准及脱落标准 |
2 临床观察方法 |
2.1 分组方法 |
2.2 干预措施 |
2.3 治疗疗程 |
2.4 急性发作期的对症处理 |
2.5 观察时间点 |
2.6 观察指标 |
2.7 疗效评定标准 |
2.8 统计学处理 |
3 研究结果 |
3.1 两组人口学资料及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比较 |
3.2 观察指标的结果 |
3.3 疗效分析 |
3.4 两组患儿C-ACT评分的对比 |
3.5 安全性分析 |
4 讨论 |
4.1 小儿哮喘缓解期调、养、防、治的重要性 |
4.2 外治疗法治疗小儿哮喘缓解期的优势 |
4.3 小儿哮喘缓解期脾肾阳虚证多见,温肾健脾法常用 |
4.4 壮医对哮喘的认识 |
4.5 壮医穴位疗法的选穴依据 |
4.6 评价分析与评价 |
5 问题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缩略词表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9)宣通平喘方联合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发作期(外寒内热型)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2 研究方案 |
2.1 病例分组与治疗方法 |
2.2 观察指标 |
2.3 统计分析 |
3 研究结果 |
3.1 病例完成情况 |
3.2 两组间一般情况比较 |
3.3 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
3.4 急性期严重度分级比较 |
3.5 FeNO值比较 |
3.6 肺功能比较 |
3.7 临床疗效比较 |
3.8 安全性评价 |
4 讨论分析 |
4.1 西医对哮喘的认识 |
4.2 中医对哮喘的认识 |
4.3 导师陈伟斌主任治疗小儿哮喘的经验总结 |
4.4 宣通平喘方组方解析 |
4.5 研究结果分析 |
4.6 体会与展望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综述 审因论治肺络病临床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2 :中医证候积分表 |
附录3 :随机数表 |
(10)补肺益肾方治疗哮喘缓解期肺肾两虚型患者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历史回顾 |
1 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脱落或剔除标准 |
1.6 终止试验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试验分组设计 |
2.2 治疗方法 |
2.3 观察指标 |
2.4 疗效评定标准 |
2.5 安全性评价标准 |
2.6 统计学方法 |
3 研究结果 |
3.1 治疗前一般资料分析 |
3.2 治疗后结果比较 |
3.3 安全性分析 |
3.4 不良反应 |
讨论 |
1 补肺益肾方的治法方药及探讨 |
1.1 治法及选方依据 |
1.2 组方特色及功用特点 |
1.3 单味药物分析及现代药理研究 |
2 “治未病”理念在防治哮喘中的重要意义 |
3 ACT在评估哮喘患者病情控制中的临床意义 |
4 补肺益肾方对哮喘患者IgE值的影响 |
5 补肺益肾方对哮喘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
6 临床疗效分析 |
6.1 中医证候疗效分析 |
6.2 治疗前后ACT分值变化情况 |
6.3 治疗前后IgE值变化情况 |
6.4 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值变化情况 |
7 本研究的依从性及安全性分析 |
8 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答辩委员会名单 |
个人简介 |
四、哮喘缓解期治疗体会(论文参考文献)
- [1]化痰方治疗儿童哮喘缓解期(肺脾气虚证)的临床疗效观察[D]. 谭田慧.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参芪益肺糖浆联合三伏贴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的疗效观察[D]. 卓丽. 湖北民族大学, 2021(12)
- [3]崔红生教授治疗哮病中医用药规律及中医诊断与治疗量表拟定初探[D]. 孙宁.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健脾防哮膏在儿童哮喘临床缓解期(肺脾气虚证)的临床观察[D]. 任丽辉.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5]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对张涤教授治疗小儿哮喘缓解期用药规律研究[D]. 黄鹏珏.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20(02)
- [6]基于家庭干预的捏脊法对哮喘缓解期儿童脾虚与过敏体质状况影响的临床观察[D]. 韦姜飞.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8)
- [7]“俞募配穴”穴位贴敷治疗慢性持续期小儿哮喘的临床研究[D]. 陈甜.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9(03)
- [8]壮医穴位疗法调治儿童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的临床疗效观察[D]. 陆婷婷.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9(03)
- [9]宣通平喘方联合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发作期(外寒内热型)临床疗效观察[D]. 梁安琪.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19(03)
- [10]补肺益肾方治疗哮喘缓解期肺肾两虚型患者的临床研究[D]. 陈婷婷.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