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 x86-64 开发人员的免费仿真工具

面向 x86-64 开发人员的免费仿真工具

一、向x86-64开发人员提供免费的模拟工具(论文文献综述)

杨琦[1](2021)在《煤矿井下局部通风机智能调控系统研究》文中指出通风系统被认为是矿井的“血液循环系统”,是保障矿井安全和生产的重要基础。局部通风机作为通风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井下的运行情况直接影响煤矿的安全生产。本文针对局部通风机长期处于工频运行状态,无法根据井下环境自动调节风量,进而造成大量电能浪费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煤矿井下局部通风机智能调速策略,同时设计了局部通风机调控系统,实现井上工作人员远程对局部通风机进行监控,使得煤矿井下通风监控系统的自动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为了解决风机需风量大小无法估测的问题,本文应用人工神经网络,构建了Elman神经网络对局部通风机需风量的预测模型,采用改进的遗传算法对Elman网络的权值和阈值进行优化,通过对下一时刻需风量的预测,为通风机智能调速提供数据支持。(2)通过上一时刻预测的需风量与传感器采集的当前风量对比,求出风量误差和误差率,利用模糊控制理论算法设计了风量的模糊控制器,同时结合变频调速技术使得局部通风机实现自主决策启停,有效的解决了风机“一风吹”的问题。(3)为了实现所提出的煤矿井下局部通风机智能调控系统,选用ARM+Linux组成嵌入式平台,通过搭建交叉编译工具链、BootLoader、Linux内核与根文件系统以及井上井下数据互传通路的网络设备驱动设计,为局部通风机控制系统运行提供环境保障。(4)利用组态软件设计了局部通风机监控系统,实现井上工作人员和监控系统的人机对话,应用Modbus/TCP通讯协议实现井下集控单元与监控系统的数据交互。实验测试表明,该系统能有效的实现通风机的智能调控功能,为推动井下通风系统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提供了一定的方法指导。

许凯[2](2020)在《基于哈希的高通量生物基因测序数据处理算法优化》文中提出近年来,随着生命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特别是在高通量测序技术(通常称为下一代测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的飞速发展推动下,生命科学中生成的数据量大大增加,基因组测序项目的数量和测序数据的数量急剧增加。高通量测序数据在飞速增加,但处理器的性能提升速度却逐年放缓,甚至接近停滞,单个处理器的性能已经难以进一步扩展。在2015年,由于提升芯片频率等方法会进一步加大芯片的散热问题,同时,指令级的流水和并行也出现了巨大的局限性和低效性,各种微体系结构的改进已经达到瓶颈,处理器性能的提升现在每年只有3.5%,平均20年提升一倍,摩尔定律在芯片领域几乎已经失效。因此学者们开启了多核和异构体系结构的研究,不需要改变程序的算法和实现仅仅依靠芯片性能提升从而使程序性能获得大幅度改善已经变得越来越困难,“免费午餐”的时代已经过去。因此,一方面生命科学高通量测序数据一直在急剧增加,另一方面近年来计算性能的提升主要集中在新兴体系结构的发展,因此在新的体系结构上如何处理高通量测序数据是急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基因纠错和基因比对是高通量测序数据处理中前期的两个步骤,纠错和比对在同构CPU上的研究已经有很多,但是针对异构架构处理器的研究和针对大规模数据集的处理研究相对较少。如何在基础的算法上进行改进使得计算量减少,如何针对新兴的异构体系架构进行针对性的设计以适应不同架构处理器的特点,如何进行分布式的实现以针对大规模的数据集,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的工作主要针对以上问题,围绕DNA测序数据处理过程中的基因纠错和序列比对在Intel多核和众核架构以及国产自主设计的处理器SW26010等体系结构上的算法设计和针对性实现进行研究。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所述:1)本文提出了一种可扩展的并行纠错算法SPECTR,旨在提高各种Intel并行平台上Illumina DNA短序列进行纠错时的吞吐量。SPECTR的实现基于k-谱方法,针对Intel多核和众核架构以及异构计算集群采用了许多针对性的优化。本文针对SPECTR中的一个关键操作Bloom过滤器的查询进行了优化,对数据重新布局,加快了查询速度,对查询工作中的共同操作,抽象出查询中向量化需要的一般操作,实现了 Bloom过滤器查询操作的异构计算框架。在纠错过程中,本文设计了一个基于堆栈迭代的方法来取代在异构架构上性能较低的递归操作。在单个设备内,本文使用OpenMP的动态任务划分实现了负载均衡。针对单个节点的多个设备,本文设计了数据的分发框架,实现了不同设备间的负载均衡。针对多个节点,本文设计了分布式实现。实验表明,与在CPU上的多线程原始实现相比,优化后的实现在不同设备中加速了 2.8到9.3倍。与其他基因纠错工具相比,在相同的硬件上执行时,SPECTR的速度可提高1.7到6.4倍。在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的32个节点上执行时,实现了约86%的并行效率。2)针对基因比对,本文在神威·太湖之光及其申威体系架构SW26010上设计实现了一种高度可扩展的序列比对算法S-Aligner。为解决序列比对算法中的内存瓶颈和计算瓶颈,S-Aligner设计采用了三层并行级别:(1)使用MPI基于任务网格模式进行节点间并行计算;(2)使用多线程和异步数据传输来实现节点内并行处理,将需要计算的数据进行分块实现了不同计算核心之间的负载均衡,充分利用了 SW26010多核处理器的所有260核,以及(3)向量化了基因比对中计算编辑距离的Myers算法,充分利用了可用的256位SIMD向量寄存器。在文件I/O期间,本文采用异步访问模式和数据共享策略以克服网络文件系统的带宽限制。性能评估表明,S-Aligner几乎可以线性扩展,在太湖之光上的13,312个节点上实现了 95%的并行效率。S-Aligner在具有很高准确度的同时,在单个节点上的性能优于在Intel CPU平台上运行的序列比对工具RazerS3。3)在对S-Aligner进行分析之后,本文设计了一个新的可扩展且高效的基因比对算法SWMapper。为了减少内存的使用和加速索引的构建,SWMap-per使用了一个精简哈希索引,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分布式索引构建方法。在进行比对时,提出了一种新的过滤算法,将基因序列分解为长种子和短种子,使用短种子查找到候选匹配位置后,利用长种子进行过滤减少需要计算的候选位置数。为了去除候选匹配位置中的重复,设计使用了一个最小堆数据结构进行排序删除重复位置。在对基因序列和参考基因子序列进行编辑距离的计算时,设计实现了带状Myers(Baned Myers)算法的向量化,使用SW26010的一条三元逻辑指令替换多条逻辑指令,减少了计算指令数。本文针对多个计算核心设计了动态调度策略来实现负载均衡,针对多个节点,本文设计了分布式实现。性能评估表明,在单个SW26010上,SWMapper的性能优于在相同硬件上的S-Aligner 6.2倍。与运行在Intel CPU上的其他比对算法相比,SWMapper实现了 2.6到26.5倍的加速。在128个计算核组上运行时,SWMappcr实现了 74%的强扩展效率。

范黎明[3](2020)在《基于WebRTC的车载指挥调度系统的研究与实现》文中认为目前政府在抗洪抢险、森林救火等领域经常会发生通信环境恶劣导致通信中断,无法指挥调度救援的情况,因而造成巨大损失。如何在公网无法提供通讯支持的特殊环境下进行指挥调度是解决该问题的关键所在。因此,本文设计开发了一种基于WebRTC的车载指挥调度系统。系统由系统管理模块、车辆管理模块、系统配置模块和指挥调度模块组成。具有以下功能:(1)对车辆信息进行增删改查;(2)坐席发送短消息指令指挥调度其他车辆;(3)坐席与其他车辆进行音视频通话;(4)对其他车辆进行视频监控,能够随时观察车辆当前状况。本文分析了特殊通信环境下进行指挥调度所面临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对系统业务逻辑做出需求分析整合,完成车载指挥调度系统的技术框架的搭建、逻辑功能的实现、数据库、数据表的设计,制定出系统总体设计方案。系统基于J2EE平台设计实现,使用WebRTC开源库中的通信协议作为音视频架构的基础;采用MVC设计模式对系统进行分层实现,最顶层通过JSP技术开发各个网页终端界面;中间层则是系统的核心部分,包含了系统控制器和提供使用者存取操作的系统服务,使用Struts框架实现依赖JSP,通过Hibernate框架实现前后端的交互;最底层则是系统通过Mysql数据库实现数据存放操作。以组件化架构的方式架构系统,使系统在开发维护上更加简易方便,提升系统开发维护的效能。系统开发后,对系统各种模块进行了功能测试和性能测试。经测试,系统满足设计需求,实现了音视频通话、车辆监控、车辆信息管理、调度短消息发送等功能;通过压力工具JMeter分别模拟5、10、50、80、100、200、500个用户同时访问系统,系统没有宕机现象,系统的平均响应时间约为1.5秒,达到性能需求指标。系统整体测试结果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孟岩岩[4](2020)在《基于设计参量敏感性分析的建筑节能优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能源与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建筑能耗在社会总能源消耗中占到21%,绿色可持续发展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流方向。传统建筑设计方式具有主观性,缺乏科学性,最终的建筑设计方案并不能保证节能需求。因此为提升建筑节能效率,有必要结合当地气候与环境资源,在参数化分析基础上进行高效的节能设计。本文在结合敏感性分析方法的同时利用机器学习代理模型,以天津地区的办公建筑为研究对象,提出建筑初步设计阶段中基于敏感性分析的建筑优化设计策略,并与整体优化进行对比,验证了敏感性分析和比较的必要性。首先通过阅读建筑节能优化设计相关文献,总结归纳出在建筑初步设计阶段影响节能的变量,构建了两个寒冷地区的办公建筑能耗模型。然后针对每个建筑研究对象在建筑初步设计阶段,依托于参数化设计grasshopper平台建立建筑能耗的参数化模型。并结合蒙特卡洛方法,对建筑设计变量进行超拉丁方采样,利用BP神经网络对获取的数据集进行训练,得到高拟合建筑能耗预测模型。然后利用建好的能耗预测模型,在不同的全局敏感性分析方法下对建筑有关节能的被动设计变量进行敏感性分析,最终得到有关建筑各个参数及与其参数间交互作用对建筑性能的影响规律,为最终建筑方案的重点优化设计方向提供理论基础。建筑能耗模型A排名前三的变量为窗户类型,层高,照明功率密度,但是气密性在总建筑负荷中的影响比在峰值负荷中要大。而在建筑能耗模型B中长宽比,高度,屋面保温层厚度才是影响最大的参量。并且对不同敏感性分析方法的计算成本和敏感性排序进行综合分析比较,寒冷地区办公建筑能耗模型首选Morris方法进行敏感性分析。最后应用NSGA2多目标遗传算法与预测模型结合的方式,针对本文提出的基于敏感性分析的优化设计策略,并与整体优化设计策略进行比较。通过对优化过程以及pareto最优解集分析,前者的解集的分布度会降低,但是优化结果几乎相同,并且优化成本大大降低,这为以后的基于参数化分析的建筑性能优化设计提供新的行之有效的参考。

韩芬婷[5](2020)在《“X石油公司测井项目招标书”(第2-5章)翻译实践报告》文中认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和“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深化,中国企业参与海外工程的招投标项目日渐增多,标书翻译引起广泛的关注,其重要性日益显现,其准确程度决定着招投标的成败。本翻译报告基于2.1万字的X石油公司测井项目招标书的翻译实践,内容主要包括技术投标、财务投标、评估/选择标准及合同草案四个部分,明确了投标的各方面要求以及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对招投标活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报告将纽马克文本类型理论用于指导招标书的翻译,主要采用了交际型翻译法,以求译文忠实于原文,准确表达原文信息,同时,重视交际功能,强调译文信息接收的有效性。报告从词汇、句法、篇章三个层面阐述了英文招标书的文本特征,运用典型实例,对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归纳总结,探讨了招标书的翻译方法。本报告进一步拓展了文本类型理论对招投标翻译的指导作用,对招投标文件的标准化翻译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希望本报告能为石油项目招标书翻译的研究提供参考。

赵士伟[6](2020)在《太阳系拉格朗日点研究与可视化表示》文中认为随着我国深空探测的不断发展,对拉格朗日点的研究与应用也越来越重视,拉格朗日点的研究也逐步从理论推向了实践。我国成为继美国和欧盟之后第三个造访向日-地拉格朗日L2点的国家。嫦娥四号成为世界首个在月球背面着陆巡视探测的航天器,它通信主要依靠其中继卫星“鹊桥”。“鹊桥”运行轨道为月球背面一侧的地月L2平动点Halo轨道。“鹊桥”卫星在拉格朗日L2点做拟圆周运动,通过定期轨道控制保持轨道的稳定性。中国未来的火星探测任务也提出方案在日地拉格朗日点L4、L5处搭建中继通讯卫星。各个大国同时也加紧了对拉格朗日点的研究,美国宇航局(NASA)计划在地月拉格朗日点L2出创建空间站,欧洲宇航局(ESA)利用地月拉格朗日点L1捕获小行星来获取太空资源等,各国对拉格朗日点的竞争也愈加激烈。根据上述的情况并结合我国国情。本文首先介绍了国内外对拉格朗日点研究以与应用现状,接着分析太阳系中主要星体,研究它们与太阳形成的拉格朗日点,并从理论模拟和计算机模拟上其可视化研究。

李国辉[7](2020)在《基于国产实时操作系统的EPICS应用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我国自动化水平的发展,国内控制厂商基于外国操作系统,并结合近年来快速发展的现场总线技术,开发国产分布式控制系统,在火电、污水处理和核电站能够实现控制系统的国产化替代。本文的目的是在实时操作系统上应用EPICS IOC的实时数据库和逻辑控制功能。尤其是基于国产实时操作系统SylixOS,开发一套过程控制系统,提高现有控制系统的自主可控性,实现快速、灵活、经济的控制方案,并在超轻水制备平台台架上予以验证。本文利用EPICS作为软件架构基础,开发EtherCAT总线协议的分布式控制系统。IgH Master实现EtherCAT主站功能;利用dls epics ethercat组件建立套接字服务器和EPICS IOC客户端通信,再调用IgH Master的用户接口;最终建立EPICS IOC和EtherCAT从站的通信,从而实现对EtherCAT从站I/O的控制。本文以PC/Windows作为操作员站,以中嵌EUX-8000作为控制器,采用EtherCAT现场总线,建立一套SylixOS控制系统验证平台,用自主化的国产实时操作系统替代进口的RTLinux系统。为了建立超轻水制备平台控制系统,将EPICS Base和EtherCAT驱动,以及dls epics ethercat组件移植到SylixOS上。根据平台需求利用VDCT开发了过程控制逻辑,实现了加热器启停、超温报警连锁、低液位报警连锁以及功率控制功能,最后利用EPICS CSS开发了人机操作界面。随着EPICS基于SylixOS的过程控制的成功应用,有望在更紧凑的架构、更高同步率和采样率的运动控制领域进行扩展应用。

房瑞东[8](2020)在《汽车全液晶仪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汽车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国内的中高档汽车开始搭载显示虚拟界面的全液晶仪表作为更加智能的人机交互窗口。然而,由于技术起步较晚,全液晶仪表在国内并未推广,也很少有厂商将中控的丰富功能转移至仪表端。另外,市面上的全液晶仪表基本都不具备对虚拟界面的运行故障检测机制。因此,本课题以可扩展性、实时性与稳定性为重点,设计了一款成本较低的全液晶仪表,并作为完全开源的方案提供给联合企业。首先,由于全液晶仪表尚未在国内普及,所以本课题从硬件与软件两方面着手控制了设计成本,但同时也十分注重产品的可靠性,确保其能最终商用。在硬件方面,采用了市面上一款性价比较高的核心板作为全液晶仪表的系统核心,在面向不同档次车型时易于更换,而硬件底板由课题所依托的智能网联实验室自主设计;在软件方面,本课题设计过程与现有的很多企业和科研单位不同,所采用的框架与开发工具全部是开源免费的。进一步地,本课题为了使企业人员在沿用整套方案时更加方便,设计了U-Boot与内核的分支开发策略。其中,调试版镜像支持内核、设备树与根文件系统的网络加载,为开发过程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最终版镜像则是经过深入优化,并根据全液晶仪表的实际使用需求所定制的轻量级系统,上电启动速度提升显着。考虑到产品未来面向用户的阶段,本课题也将用户体验度视作一项重要指标。通过设计视频接口,使得中控台能够将导航画面从后台转移至驾驶员视线中央的全液晶仪表端,实现了两设备之间的功能交互,进而支持中控台切换至其他界面以实现多功能用途。同时,为了更好地满足用户实际需求,本课题充分调研了有关驾驶员对界面显示需求的研究成果,采用了一套理论上非常符合用户期望的设计方案,并使用MPU厂商开源的SDK设计了支持按键操作菜单的GUI应用。此外,由于目前面市的全液晶仪表基本都没有引入对运行界面的后台自检机制,所以本课题为企业设计了一套基于盲水印技术的界面故障检测方案。首先对原宿主图像执行整数提升小波变换与快速QR分解并选定最合适的待嵌入位置,然后基于模运算嵌入水印。开发人员可以根据自身产品的硬件性能设置一个时间间隔,令GUI应用在运行时交替使用两套带有不同盲水印的重构图像,然后利用基于模运算的提取算法快速提取水印并与期望值对比,从而有效地检测出界面是否发生卡顿。最后,本课题利用噪声攻击模拟了全液晶仪表界面在运行时的不利情况。实验结果表明,在界面受较严重干扰时,故障检测算法仍可以以较高正确率提取出当前水印数据,验证了算法具有一定的鲁棒性。

温晋杰[9](2020)在《空天运输遥操作系统净评估与可信度认定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为了统筹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协同发展,我国提出了“军民融合”国家战略,其核心是促进军民两个领域双向技术交流。空天运输是军民融合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先导行业,在空天运输嫦娥系列任务中,一个关键组成部分是地面控制中心通过空天运输遥操作系统推送操控信息实现月面巡视器无人自动巡视和科学就位探测。但是,针对我国空天运输领域信息技术国产、自主和可控的发展需求,我国还没有相当的空天运输遥操作系统设计、实施、测试和维护等方面的质量评估方法、技术、体系和标准,在技术层面还缺乏军民融合准入/准出评估机制。围绕上述研究背景和研究问题,本文应用净评估理论,提出了空天运输遥操作系统系统净评估方法,定量认定了探月工程嫦娥系列任务遥操作系统的可信度,建立了空天运输遥操作系统净评估体系,意图保障嫦娥五号任务万无一失,为空天运输领域军民融合战略落地提供技术保障。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和创新点如下:(1)首次将净评估理论引入空天运输领域,提出了利用形式化方法建立空天运输遥操作系统净评估指标体系数学模型,借助自主可控的自动化工具采集系统可信证据,从而实现遥操作系统可信度认定的净评估方法。在嫦娥五号任务联调联试过程中,通过净评估方法准确定位了遥操作系统全生命周期的不可信因素,解决了系统质量不可控的问题,实现了遥操作系统联调联试零差错。(2)以遥操作系统相关的软件过程文档、国家军用标准和空天运输领域特性作为净评估指标来源,利用形式化Z语言构建了遥操作系统净评估指标体系数学模型,保障了评估指标的准确性和全面性,解决了嫦娥四号和嫦娥五号任务遥操作系统净评估指标二义性和需求动态变化的问题,为遥操作系统可信证据自动化采集打下基础。(3)以遥操作系统净评估指标体系数学模型为输入,搭建了国产自主可控的空天运输遥操作系统可信证据自动采集平台。在嫦娥四号任务执行前,该平台自动采集了科学客观的嫦娥四号遥操作系统可信证据,确保了嫦娥四号遥操作任务圆满完成。(4)利用偏差最小化方法提出了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结合的组合赋权法。针对数学理论赋权方法的不实际性问题,在航天信息资源国产化的前提下,借助可视化技术实现了近十年来国家载人航天和探月工程历次航天任务数据的长期保存,完成了净评估前期知识积累。同时,构建了遥操作系统净评估虚拟仿真环境,通过回放和论证净评估过程,实现了工程实践数据持续优化数学理论赋权模型的研究方案,提高了净评估指标赋权的可靠性和可信性。(5)针对空天运输领域信息技术自主可控的核心需求,在Windows和国产麒麟操作系统上完成了探月工程嫦娥系列任务遥操作系统的设计、开发、测试、维护和评估,实现了跨平台且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航天任务信息推送平台,为嫦娥系列任务执行提供了安全保障。上述研究成果经探月工程二期实战检验,实现了遥操作系统可信度认定,精准实施并圆满完成了嫦娥三号和嫦娥四号任务,并通过了GJB 9001C-2017武器装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为探月工程后续任务和火星探测任务信息系统的开发、质量评估和改进提供了技术框架。

胡广超[10](2020)在《容器环境下药物分子动力学模拟与并行虚拟筛选的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借助高性能并行计算的强大算力,基于微观层面上设计药物的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能够产生丰富的蛋白构像,而基于分子对接设计药物的虚拟筛选方式可以筛选出靶向性极强的药物小分子,这两种药物研究手段均能加速新药的研发速度。但长期以来,它们对计算环境要求较高,并且软件依赖众多、部署复杂、不可迁移和在共享计算资源上升级易发生冲突,不仅耗费药物科研工作者大量的时间,而且给计算集群的部署与维护带来沉重的负担。除此以外,分子数据库中的化合物数量众多,长期以来筛选时间较长的问题也急需解决。本文探索了使用以隔离、安全和迁移为性能特征的容器虚拟化方式解决上述问题。首先使用HPL、HPCG和OSU等标准基准程序研究了KVM、Docker和Singularity三种虚拟化方案在CPU处理、存储、磁盘读取和网络带宽方面与物理机的性能损耗差异,然后使用两种典型的高性能计算应用VASP和WRF评估容器在真实算例下的多节点并行计算、GPU计算和跨平台迁移方面的性能。接下来选择上述基准性能实验中性能最佳的容器构建可同时满足三种经典分子动力学模拟的NAMD(CPU与GPU异构计算型)、AMBER(GPU并行版)和GROMACS(多节点并行版)容器环境,并应用到极具医疗研究价值的Ⅱ型糖尿病受体GLP-1R、与癌症相关的BRD9蛋白和起麻醉作用的μ-opioid受体与相应配体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中;最后在容器环境下研究了编译与预编译版的AutoDock Vina虚拟筛选工具的性能差异,基于性能最优的Vina版本构建和部署了基于MPI多节点并行虚拟筛选药物的容器系统,并研究了它的并行处理性能和完成对靶向肿瘤细胞的MTH1激酶的药物虚拟筛选。本文实验结果显示,通过基准性能评估,Singularity容器在计算峰值、存储、网络与磁盘读取方面的综合性能优于KVM和Docker,能够取得物理机般的计算结果;在真实应用场景下Singularity容器性能完全满足HPC的并行计算环境如MPI、GPU和Infiniband要求,并能够获得与物理机相似的精准结果,迁移性能实验也展现出了Singularity较高的性能稳定性。另外,使用构建的NAMD、AMBER和GROMACS容器计算环境对GLP-1R、BRD9和μ-opioid受体与相应配体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与物理机非常相似,其性能损耗可忽略不计;同时实验发现在靶向MTH1激酶的药物并行虚拟筛选实验中,编译版的Vina性能最优,并行虚拟筛选容器系统随着节点数的增多可以大幅度减少药物筛选时间,最终筛选出的药物分子可准确对接在MTH1的活性位点上。本文制作的镜像均已上传到镜像资源库中,药物研究者可以自行下载使用。

二、向x86-64开发人员提供免费的模拟工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向x86-64开发人员提供免费的模拟工具(论文提纲范文)

(1)煤矿井下局部通风机智能调控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矿井局部通风机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局部通风机系统现存问题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2 煤矿井下局部通风机需风量的预测
    2.1 局部通风机系统概述
        2.1.1 局部通风机及工作方式
        2.1.2 局部通风机节能原理
    2.2 局部通风机需风量预测研究
        2.2.1 人工神经网络
        2.2.2 建立Elman神经网络需风量预测模型
        2.2.3 改进遗传算法优化Elman神经网络
    2.3 局部通风机需风量的预测仿真
    2.4 本章小结
3 局部通风机调速系统研究
    3.1 模糊控制理论研究
        3.1.1 模糊控制发展
        3.1.2 模糊控制系统组成及基本原理
    3.2 风量模糊控制器的设计
        3.2.1 局部通风机风量调节方案
        3.2.2 风量模糊控制算法的研究
    3.3 局部通风机风量调节系统仿真
    3.4 本章小结
4 局部通风机控制平台搭建
    4.1 通风机运行硬件平台搭建
        4.1.1 微控制器选型
        4.1.2 Linux操作系统
    4.2 建立交叉编译环境
    4.3 目标机系统的搭建
        4.3.1 移植Bootloader
        4.3.2 移植Linux内核
        4.3.3 构建根文件系统
    4.4 通信驱动的开发
        4.4.1 数据通信接口
        4.4.2 Linux网络设备驱动
        4.4.3 DM9000 网络驱动程序设计
    4.5 本章小结
5 局部通风机监控系统开发
    5.1 上位机系统
    5.2 局部通风机监控系统功能分析
    5.3 监控系统界面设计及功能实现
        5.3.1 用户登录模块
        5.3.2 主监控界面开发
        5.3.3 异常报警模块
        5.3.4 数据历史曲线模块
    5.4 上位机与下位机通讯
    5.5 系统实验测试
    5.6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成果

(2)基于哈希的高通量生物基因测序数据处理算法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文中使用的缩略词和符号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研究的现状和挑战
        1.2.1 数据量的增加
        1.2.2 基因序列纠错的方法
        1.2.3 基因序列比对的方法
        1.2.4 异构处理器的发展
        1.2.5 生物信息学在异构架构上的实现
        1.2.6 面临的挑战
    1.3 本文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1.4 本文的组织结构和章节安排
第二章 背景
    2.1 哈希算法
        2.1.1 哈希简介
        2.1.2 布隆过滤器
    2.2 FASTQ格式
    2.3 基因纠错算法
    2.4 基于哈希的基因比对算法
        2.4.1 SAM格式
        2.4.2 种子-延伸策略
        2.4.3 精确比对和最优比对
        2.4.4 Smith-Waterman算法
    2.5 高性能计算机的体系结构
        2.5.1 Intel CPU和向量处理器
        2.5.2 Xeon Phi
        2.5.3 SW26010
    2.6 编程模型
        2.6.1 MPI模型
        2.6.2 OpcnMP模型
        2.6.3 Athread编程模型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SPECTR: 多核和众核架构上的可扩展短读序列纠错
    3.1 引言
    3.2 串行纠错算法介绍
    3.3 并行算法设计
        3.3.1 数据内存对齐
        3.3.2 向量化Bloom过滤器查询
        3.3.3 消除递归代码
        3.3.4 优化细节
    3.4 分布式实现
    3.5 实验结果
        3.5.1 实验设置
        3.5.2 准确度
        3.5.3 单设备性能
        3.5.4 与其他工具的比较
        3.5.5 天河二号上的性能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S-Aligner: 基于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的基因比对
    4.1 引言
    4.2 Myers算法
    4.3 S-Aligner的设计
        4.3.1 计算核组间的大规模并行
        4.3.2 计算核组内的多线程并行
        4.3.3 SIMD向量化
        4.3.4 局部设备内存的使用
    4.4 实验结果
        4.4.1 单节点的性能分析
        4.4.2 与RazerS3的比较
        4.4.3 扩展性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SWMapper: 基于精简哈希的可扩展基因比对
    5.1 引言
    5.2 带状Myers算法
    5.3 SWMapper的设计
        5.3.1 MPE上的工作流程
        5.3.2 精简哈希索引的建立
        5.3.3 CPE上的工作流程
        5.3.4 移除重复位置
        5.3.5 种子过滤
        5.3.6 带状Myers算法的向量化
        5.3.7 数据传输优化
        5.3.8 分布式版本
    5.4 实验结果
        5.4.1 准确度
        5.4.2 建立哈希索引的时间
        5.4.3 比对时间
        5.4.4 优化的性能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博士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相关的开源项目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3)基于WebRTC的车载指挥调度系统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发展现状总结
    1.3 论文组织架构
2 车载指挥调度系统相关技术研究
    2.1 Web RTC机制和相关技术
    2.2 XMPP推送机制
    2.3 JANUS服务器简介
    2.4 Web GIS简介
    2.5 云平台简介
    2.6 本章小结
3 系统需求分析与总体设计
    3.1 系统总体需求描述
    3.2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3.2.1 系统管理
        3.2.2 车辆监控
        3.2.3 车辆信息管理
        3.2.4 视频通信管理
        3.2.5 系统配置管理
        3.2.6 调度管理
    3.3 系统用例模型
        3.3.2 功能模块用例
    3.4 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3.4.1 参与者
        3.4.2 性能需求
        3.4.3 易操作性需求
        3.4.4 可维护性需求
    3.5 系统整体设计
        3.5.1 系统整体框架设计
        3.5.2 系统功能模块及结构设计
        3.5.3 数据库设计
    3.6 本章小结
4 系统详细设计与实现
    4.1 系统开发环境与运行环境
    4.2 系统软件架构设计
        4.2.1 系统服务端设计
        4.2.2 用户端设计
    4.3 软件功能设计
        4.3.1 系统管理设计
        4.3.2 车辆监控设计
        4.3.3 车辆信息管理设计
        4.3.4 视频通信管理设计
        4.3.5 系统配置管理设计
        4.3.6 调度设计
    4.4 数据表的设计
    4.5 动态口令认证方法
    4.6 推送功能实现
        4.6.1 信息推送服务器
        4.6.2 多媒体流媒体服务器
    4.7 系统功能模块实现
        4.7.1 登录实现
        4.7.2 车辆监控实现
        4.7.3 车辆信息管理实现
        4.7.4 视频通信管理实现
        4.7.5 系统配置管理实现
        4.7.6 信息调度实现
    4.8 基于Openstack云平台部署实现
    4.9 本章小结
5 系统测试
    5.1 系统环境
        5.1.1 系统测试目标
        5.1.2 测试环境与测试配置
    5.2 系统功能测试
        5.2.1 系统管理模块测试用例表
        5.2.2 车辆信息管理模块测试用例表
        5.2.3 系统配置管理模块测试用例表
        5.2.4 调度管理模块测试用例表
        5.2.5 视频通信管理模块测试用例表
        5.2.6 车辆监控模块测试用例表
    5.3 系统性能测试
    5.4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获科研成果

(4)基于设计参量敏感性分析的建筑节能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挑战
        1.1.2 基于性能模拟的建筑优化设计
        1.1.3 参数化分析手段在建筑初步设计阶段的应用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1.3.1 敏感性分析方法在建筑性能模拟中的应用与比较
        1.3.2 机器学习在建筑性能中的预测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技术路线和创新点
        1.5.1 技术路线
        1.5.2 创新点
第2章 建筑参数化设计优化理论方法
    2.1 敏感性分析
        2.1.1 敏感性分析概述
        2.1.2 敏感性方法分类以及适用性
    2.2 BP(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
        2.2.1 算法简介
        2.2.2 重要参数和方法
        2.2.3 回归评价函数
    2.3 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
        2.3.1 NSGA-Ⅱ基本原理
        2.3.2 多目标优化算法的评价指标
    2.4 参数化设计优化流程搭建
        2.4.1 工具的选择
        2.4.2 参数化优化设计流程
第3章 设计变量对建筑能耗的敏感性分析
    3.1 寒冷地区办公建筑能耗模型构建
        3.1.1 寒冷地区办公建筑能耗模型A
        3.1.2 寒冷地区办公建筑能耗模型B
    3.2 能耗预测模型建立
        3.2.1 数据集创建
        3.2.2 数据标准化
        3.2.3 代理模型训练和验证
    3.3 建筑能耗模型A的敏感性分析
        3.3.1 不同敏感性分析方法的抽样
        3.3.2 敏感性结果分析
    3.4 建筑能耗模型B的敏感性分析
        3.4.1 不同敏感性分析方法的采样
        3.4.2 敏感性结果分析
        3.4.3 敏感性分析方法对排序结果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不同优化策略的结果分析及对比
    4.1 优化设计策略
        4.1.1 整体优化设计策略
        4.1.2 基于敏感性分析的优化设计策略
        4.1.3 实验设计
    4.2 建筑能耗模型A的优化结果分析及对比
        4.2.1 进化收敛过程分析
        4.2.2 pareto最优解
    4.3 建筑能耗模型B的优化结果分析及对比
        4.3.1 进化收敛过程分析
        4.3.2 pareto最优解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5)“X石油公司测井项目招标书”(第2-5章)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CHAPTER Ⅰ INTRODUCTION
    1.1 Research Background
    1.2 Introduction to the Source Text
    1.3 Framework of the Report
CHAPTER Ⅱ TRANSLATION PROCESS
    2.1 Preparations before Translation
        2.1.1 Translation Tools
        2.1.2 Parallel Texts and Bibliography
        2.1.3 Terminologies and Abbreviations
    2.2 Process of Translation
    2.3 Proofreading and Revision after Translation
CHAPTER Ⅲ LITERATURE REVIEW
    3.1 Research on Newmark’s Text Typology Theory
    3.2 Research on Bidding Documents for Petroleum Projects
CHAPTER Ⅳ CASE STUDY
    4.1 Translation at Lexical Level
        4.1.1 Terminologies
        4.1.2 Modal Verbs
        4.1.3 Abbreviations
        4.1.4 Formal Words
        4.1.4.1 Archaic Words
        4.1.4.2 Synonyms in Pairs
        4.1.4.3 Complex Phrases
        4.1.4.4 Formal Expressions
    4.2 Translation at Syntactic Level
        4.2.1 Declarative Sentences
        4.2.2 Long and Complex Sentences
        4.2.2.1 Splitting
        4.2.2.2 Embedding
        4.2.2.3 Reversing
        4.2.2.4 Amplification
        4.2.2.5 Inserting
        4.2.3 Passive Voice
        4.2.3.1 Conversion from Passive Voice to Active Voice
        4.2.3.2 Conversion from Passive Structure to Non-Subject
        4.2.3.3 Passive Structure Remaining Unchanged
    4.3 Translation at Discourse Level
        4.3.1 Cohesion
        4.3.1.1 Reference
        4.3.1.2 Substitution
        4.3.1.3 Conjunction
        4.3.1.4 Repetition
        4.3.2 Stylization
CHAPTER Ⅴ CONCLUSION
    5.1 Major Findings
    5.2 Limitations and Suggestions
ACKNOWLEDGEMENTS
BIBLIOGRAPHY
APPENDIX Ⅰ GLOSSARY
APPENDIX Ⅱ ABBREVIATIONS
APPENDIX Ⅲ SOURCE TEXT AND TARGET TEXT

(6)太阳系拉格朗日点研究与可视化表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与应用现状
        1.3.1 拉格朗日点研究历史
        1.3.2 国外研究与应用现状
        1.3.3 国内研究应用现状
        1.3.4 拉格朗日点可视化现状
    1.4 拉格朗日点可视化及存在的问题
        1.4.1 存在的问题
        1.4.2 解决方案
    1.5 论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太阳系与拉格朗日点可视化相关术语
    2.1 相关术语和技术介绍
        2.1.1 太阳系介绍
        2.1.2 三体问题与拉格朗日点
        2.1.3 数据可视化
        2.1.4 希尔球
    2.2 研究平台
        2.2.1 Window操作平台
        2.2.2 国产操作系统
第三章 拉格朗日点研究方法
    3.1 拉格朗日点推导
    3.2 Blender建模软件
        3.2.1 Windows安装
        3.2.2 中标麒麟安装
    3.3 Python介绍
    3.4 Python-API接口
        3.4.1 使用脚本建模
        3.4.2 Python包扩展
        3.4.3 Pycharm调试Blender脚本
        3.4.4 NVIDIA驱动
    3.5 太阳系可视化表示方案
        3.5.1 固定轨道模拟太阳系
        3.5.2 物理规律模拟太阳系
第四章 可视化方法
    4.1 万有引力定律与势能动能守恒定律
        4.1.1 万有引力定律
        4.1.2 势能与动能守恒定律
        4.1.3 龙格-库塔方法
    4.2 Barnes-Hut算法
        4.2.1 算法介绍
        4.2.2 四叉树数据结构
        4.2.3 构建四叉树
        4.2.4 计算作用力
第五章 太阳系拉格朗日点模拟
    5.1 单体建模
    5.2 创建整体太阳系模型
    5.3 模拟太阳系运行
        5.3.1 星历表模拟
        5.3.2 万有引力模拟
        5.3.3 龙格-库塔方法
    5.4 拉格朗日点模拟
第六章 拉格朗日点应用与预期
    6.1 探月工程
    6.2 火星探测
    6.3 深空探测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7)基于国产实时操作系统的EPICS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课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课题的背景
        1.1.2 课题的意义
    1.2 课题研究发展现状
        1.2.1 国外EPICS的操作系统的研究现状
        1.2.2 国内EPICS的操作系统的研究现状
        1.2.3 EPICS的操作系统发展趋势
    1.3 课题主要内容
    1.4 论文组织框架
第2章 控制系统的方案
    2.1 需求分析
    2.2 系统架构设计
    2.3 网络通信
        2.3.1 OSI参考模型
        2.3.2 TCP/IP网络协议
        2.3.3 Socket网络通信
    2.4 控制系统的硬件方案
        2.4.1 人机操作接口站
        2.4.2 控制器
        2.4.3 EtherCAT
    2.5 控制系统的软件方案
        2.5.1 EPICS
        2.5.2 IgH Master
        2.5.3 dls epics ethercat
        2.5.4 ASYN
    本章总结
第3章 控制系统的实现
    3.1 EPICS Base实时性能优化
    3.2 控制系统组件在RTLinux上的实现
        3.2.1 RTLinux部署
        3.2.2 EPICS Base部署
        3.2.3 IgH Master的部署
        3.2.4 dls epics ethercat组件部署
        3.2.5 IOC编译
    3.3 控制系统组件在SylixOS上的移植
        3.3.1 移植原则
        3.3.2 Linux和 SylixOS的函数的使用差异
        3.3.3 对控制组件的源码开发
        3.3.4 EPICS在 SylixOS的编译过程
    本章总结
第4章 控制系统的测试与应用
    4.1 测试硬件环境
    4.2 控制系统实时性测试
        4.2.1 SylixOS和 RTLinux软件实时性对比测试
        4.2.2 从站实时性测试
    4.3 超轻水控制需求分析
    4.4 超轻水制备平台的控制逻辑开发
        4.4.1 液位控制逻辑
        4.4.2 加热控制和联锁保护逻辑
        4.4.3 功率控制逻辑
    4.5 人机监控界面开发
    4.6 应用情况
    本章总结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8)汽车全液晶仪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汽车全液晶仪表的硬件与软件方案
    2.1 汽车全液晶仪表的架构
        2.1.1 仪表盘的机械结构
        2.1.2 仪表系统的整体框架
    2.2 系统的功能需求与设计思路
    2.3 系统硬件方案
        2.3.1 高性能核心板
        2.3.2 全液晶仪表硬件底板
    2.4 系统软件方案
        2.4.1 车载操作系统的选择
        2.4.2 根文件系统的开发框架
        2.4.3 GUI应用的开发工具包
        2.4.4 界面故障检测方案的开发库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全液晶仪表的系统设计
    3.1 引言
    3.2 车载操作系统的开发
        3.2.1 开发机的环境搭建
        3.2.2 U-Boot与内核的分支开发
        3.2.3 NFS挂载与镜像文件的烧写
        3.2.4 各功能模块的移植
    3.3 GUI应用的设计与移植
        3.3.1 利用SDK实现GPU的高速渲染
        3.3.2 GUI应用的界面布局方案
        3.3.3 Open GL的纹理贴图与坐标变换
        3.3.4 按键菜单逻辑与字库移植
    3.4 系统启动与运行过程的优化
        3.4.1 内核与设备树的裁剪
        3.4.2 GUI应用与根文件系统的优化
        3.4.3 U-Boot的提速工作
    3.5 系统优化效果测试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盲水印技术的界面故障检测方案
    4.1 引言
    4.2 宿主图像与盲水印的选取
        4.2.1 嵌入通道的选择依据
        4.2.2 生成原始水印素材
        4.2.3 置乱取得最终待嵌入数据
    4.3 提升格式整数小波的预处理工作
        4.3.1 离散小波变换对图像的处理原理
        4.3.2 提升方案与整数小波的介绍
        4.3.3 Le Gall5/3小波的预处理过程
    4.4 盲水印嵌入与提取算法
        4.4.1 待嵌入区域的分块QR分解
        4.4.2 基于模运算的嵌入与提取算法
    4.5 开发机端的故障检测算法测试
        4.5.1 理想状态下的嵌入与提取测试
        4.5.2 噪声干扰下的算法鲁棒性测试
    4.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9)空天运输遥操作系统净评估与可信度认定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目的和意义
        1.1.1 课题研究背景
        1.1.2 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空天运输遥操作系统发展现状
    1.3 航天信息系统故障导致的灾难
    1.4 信息系统质量评估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国外研究现状
        1.4.2 国内研究现状
    1.5 论文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
        1.5.1 研究内容
        1.5.2 结构安排
第二章 遥操作系统净评估理论基础
    2.1 信息系统可信性定义
        2.1.1 面向用户主体的定义
        2.1.2 面向系统客体的定义
    2.2 信息系统质量模型
        2.2.1 面向过程的系统质量模型
        2.2.2 面向产品的系统质量模型
    2.3 信息系统相关的标准
        2.3.1 国际通用标准
        2.3.2 国家军用标准
    2.4 净评估理论
        2.4.1 净评估的内涵及特性
        2.4.2 净评估研究现状
    2.5 探月工程嫦娥系列任务遥操作系统介绍
        2.5.1 业务流程介绍
        2.5.2 质量控制措施
    2.6 遥操作系统净评估要素
        2.6.1 战略自动化
        2.6.2 文本数据挖掘
        2.6.3 形式化方法
        2.6.4 软件测试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遥操作系统净评估指标体系构建及其形式化规约
    3.1 形式化方法—Z语言
    3.2 遥操作系统净评估指标体系结构的形式化规约
    3.3 遥操作系统净评估指标内容及其形式化规约
        3.3.1 软件过程文档
        3.3.2 国家军用软件标准
        3.3.3 空天运输遥操作系统领域特性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遥操作系统可信证据采集平台
    4.1 动态可信证据采集
        4.1.1 功能类可信证据采集
        4.1.2 性能类可信证据采集
    4.2 静态可信证据采集
        4.2.1 源代码类可信证据采集
        4.2.2 文档类可信证据采集
        4.2.3 环境类可信证据采集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净评估指标权重计算
    5.1 指标赋权法
        5.1.1 单一赋权法
        5.1.2 单一赋权法的组合方法
    5.2 遥操作系统净评估指标赋权方法
        5.2.1 AHP和 EWM的组合优化
        5.2.2 不同赋权方法对比指标
    5.3 构建对比判断矩阵的工程方法
        5.3.1 航天信息资源国产化
        5.3.2 航天系列任务信息传承与长期保存
        5.3.3 知识本体构建评估知识库
        5.3.4 空天运输遥操作系统净评估虚拟仿真环境
    5.4 遥操作系统净评估指标赋权
        5.4.1 权重计算
        5.4.2 结果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遥操作系统净评估
    6.1 空天运输遥操作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6.1.1 开发环境搭建
        6.1.2 跨平台系统设计
    6.2 嫦娥四号遥操作系统实际工程应用
    6.3 嫦娥五号遥操作系统净评估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和展望
    7.1 研究总结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 A Z语言词汇表
附录 B 探月工程嫦娥系列任务
附录 C 开源的证据采集工具
附录 D 常见的指标赋权方法

(10)容器环境下药物分子动力学模拟与并行虚拟筛选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内容
    1.4 本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虚拟化技术概述
    2.1 基于Hypervisor的虚拟机
    2.2 容器
        2.2.1 Docker容器
        2.2.2 Singularity容器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容器性能的评估方法与实现
    3.1 标准基准性能评估
        3.1.1 存储性能
        3.1.2 磁盘读取性能
        3.1.3 CPU性能
        3.1.3.1 HPL
        3.1.3.2 HPCG
        3.1.4 网络带宽性能
    3.2 应用基准的性能评估
        3.2.1 WRF
        3.2.2 VASP
    3.3 容器迁移性能评估
    3.4 实验结果与分析
        3.4.1 标准基准
        3.4.2 应用基准
        3.4.3 Singularity容器迁移性能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容器环境下的药物分子动力学模拟与应用
    4.1 分子动力学模拟介绍
    4.2 容器环境下分子动力学模拟环境的构建
    4.3 实验方法
        4.3.1 基于容器的靶向Ⅱ型糖尿病受体与配体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4.3.2 基于容器的BRD9蛋白与小分子抑制剂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4.3.3 基于容器的μ-opioid受体与小分子激活剂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4.4 结果与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容器环境下药物并行虚拟筛选的研究与实现
    5.1 药物的虚拟筛选介绍
    5.2 容器环境下并行虚拟筛选环境的实现
    5.3 实验方法
    5.4 实验结果与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四、向x86-64开发人员提供免费的模拟工具(论文参考文献)

  • [1]煤矿井下局部通风机智能调控系统研究[D]. 杨琦. 西安科技大学, 2021(02)
  • [2]基于哈希的高通量生物基因测序数据处理算法优化[D]. 许凯. 山东大学, 2020(04)
  • [3]基于WebRTC的车载指挥调度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 范黎明. 西安科技大学, 2020(01)
  • [4]基于设计参量敏感性分析的建筑节能优化研究[D]. 孟岩岩. 天津大学, 2020(02)
  • [5]“X石油公司测井项目招标书”(第2-5章)翻译实践报告[D]. 韩芬婷. 西安石油大学, 2020(11)
  • [6]太阳系拉格朗日点研究与可视化表示[D]. 赵士伟. 石家庄铁道大学, 2020(04)
  • [7]基于国产实时操作系统的EPICS应用研究[D]. 李国辉.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2020(01)
  • [8]汽车全液晶仪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房瑞东.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0(01)
  • [9]空天运输遥操作系统净评估与可信度认定研究[D]. 温晋杰. 石家庄铁道大学, 2020(04)
  • [10]容器环境下药物分子动力学模拟与并行虚拟筛选的研究与实现[D]. 胡广超. 兰州大学, 2020(01)

标签:;  

面向 x86-64 开发人员的免费仿真工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