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煤电钻综合保护器的故障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刘伟[1](2018)在《煤矿深井供配电网络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应用》文中提出随着我国煤矿大批进入深层开采阶段,开采环境更加复杂严峻,对供配电网络提出更高的要求,如果供配电网络出现故障,带来的系列后果可能是灾难性的,而且近年来煤矿企业资源整合,提出了煤矿数字化的目标,煤矿深井供配电网络监控系统就显得更加必不可少。目前,除了少部分大型煤矿外,大部分的煤矿的供配电网络监控系统存在着数据采集不全面、系统兼容性差、可视化手段单一等一些缺点,不利于数字化矿山的建设要求,急需要一套数据采集更高效全面、系统平台更开放、具有现场沉浸性的煤矿深井供配电网络监控系统来实现信息综合利用、多元融合的数字化矿井平台。本文首先从需求分析、整体架构方面进行了整体性的研究与设计,再分别对供配电网络监控系统的监控分站、监控主站、三维虚拟场景可视化分别进行了设计。本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1)监控分站的分析与设计分别对功能需求、组成结构、软件模块、通讯协议进行了分析与设计,采用高性能的嵌入式工业计算机作为监控分站的处理核心,外挂式功能模块设计,提高监控分站稳定性能与通讯能力,具有体积小,通讯功能灵活配置的特点。2)监控主站的分析与设计采用SCADA系统结构,分别对结构组成、马赛克显示屏、软件模块等方面进行了设计,采用功能强大的OPC Server服务器实现实时数据统一接入和管理,实现了电能质量检测、报警监测处理等功能。3)三维虚拟场景设计针对传统二维监控方式的局限性,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基于Virtools平台开发了具有身临其境的三维虚拟场景可视化界面,分别对三维模型的建立、Virtools平台与OPC Server数据通讯、虚拟场景集成显示与控制、人工漫游与自动漫游方面进行了设计,实现了具有现场沉浸性的数据监测与控制,数据分析与展示能力大大增强,提高了系统的管理效率。
张卫国,王军,王洪达,丁守才[2](2015)在《基于PLC的矿用6+1回路组合开关研发与应用》文中研究说明针对目前常规的矿用隔爆型组合开关在实际使用中存在的问题,采用PLC保护技术,研发了一种6+1回路组合开关,即对设备进行检测监控,并完成过载、漏电、短路、断相、风电、瓦斯闭锁等保护功能。还可以进行远距离通信,适合于具有爆炸性危险气体(甲烷)和煤尘的矿井中。重点介绍了该组合开关的电气原理与功能。该组合开关已在现场应用两年,多项指标达到了设计要求。
潘宏进[3](2015)在《ZBZ-4.0Z系列煤电钻综合保护器在天湖岩煤矿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ZBZ-4.0Z系列煤电钻综合保护器是针对目前国内煤矿井下使用的煤电钻综保在实际运行中所存在的问题,首创开发研制的一种新型无触点煤电钻综合保护器。文章主要对其工作原理以及在矿井现场使用中与BBZ-2.5型煤电钻综保性能特点优劣进行简单对比,介绍ZBZ-4.0系列煤电钻综合保护器的各种原理和常见故障维修方法,希望机电维修人员能够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在日常维修中能为维修人员提供良好的借鉴和参考。
朱敏[4](2014)在《井下低压供电系统选择性漏电保护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漏电是井下低压供电系统的主要故障形式之一。漏电故障的危害极大,容易导致人身触电事故,还可能引起电火花,引发瓦斯煤尘爆炸及电雷管无准备爆炸事故。因此,恶劣的矿井环境对低压电网漏电保护提出了可靠性、速动性和选择性的要求,要求漏电保护器必须实现可靠判漏、立即动作跳闸、准确切除故障线路的功能。本系统在总控制器处采用附加直流电源检测的漏电保护原理,在分支电开关处采用零序电流幅值保护和零序功率方向的融合选线方式。在总控制器和分支控制器之间采用基于光纤的通信连接,实现系统快速通信,将分支处理器的数据快速传输到总控制器中进行判断,有效防止误判错判。总开关和分支开关处都选用DSP (TMS320F28335)为控制器,总控制器和分支处理器之间采用基于CAN总线的主从通信模式,并且可以通过键盘选择任何一个分支处理器作为总控制器,这样可以有效的避免了由于总控制器故障引起的事故。通过设计的硬件电路和软件编程方法实现对漏电故障的正确判断和对漏电支路的有效选择,并从硬件和软件方面对保护装置进行抗干扰设计,提高系统在井下恶劣环境中的实用性。通过系统仿真验证,该系统能够实现漏电判断和漏电支路的有效选择,表明该系统具有可靠性、灵敏性高和漏电支路准确选择的优点。
洪新[5](2014)在《长距离供电大电流监控系统设计》文中研究指明由于大型建筑、轨道交通系统和煤矿井下综采面的规模不断增大,作为电网中最底层和最庞大的低压供电系统,不断的扩大其供电距离。在长距离供电系统中,由于供电线路很长,阻抗较大,从而供电线路末端短路电流很小。电网主要负载电动机启动产生数倍于额定电流的大电流冲击,其值甚至大于供电线路末端短路电流,电流幅值保护法难以区分。传统的保护在合闸起动时通过提高保护整定值或者增加保护动作延时来防止保护误动,但这两种方法降低了保护的灵敏度,已经不能满足现在越来越复杂的电力系统的需要。供电系统出现短路故障后如果保护拒动,将会产生严重事故。一方面,短路产生的大电流会使供电线路快速升温导致绝缘损坏甚至燃烧引发火灾,还会产生很大的电动力导致供电设备毁坏;另一方面,短路还会导致其他正常线路的电压下降,影响用电甚至最严重时引起整个电力系统崩溃和瓦解。本文旨在设计针对长距离供电的大电流保护系统,使用相敏保护解决长距离供电系统电机启动电流与短路电流难以区分问题。系统具有对供电设备进行通、断电控制的基本功能外,还能够自动实时地检测线路电参数,实现过载、断相、短路、欠电压和电机启动情况的区分,并在电网出现故障时,切除供电线路,保证人身和设备安全。此外,针对长距离供电故障点发现难的问题,加入短路故障测距功能,缩短故障排除时间。本文首先分析了目前已有的电网故障检测方法的基本原理,然后详细介绍了这些检测原理的在本系统的实现方法。最后,文章对硬件系统设计进行了介绍,包括PLC(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触摸屏和三相电参数采集模块。软件设计是系统实现的重要方面,文章在第五章详细的介绍了PLC和触摸屏程序设计,实现数据采集、转换处理、故障报警和远程数据通信与存储。最后,文章总结了系统的研制过程,并对今后大电流监控系统的研制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刘天野[6](2014)在《矿用综合保护器在用测试技术研究》文中认为矿用综合保护器(简称矿用综保)在使用中易失效,失去对电气设备、系统的保护功能,危害人身设备安全,在特定情况下能引起瓦斯、煤尘爆炸等严重危害矿井安全的事故。矿用综保在使用中定期进行功能测试(称为在用测试)能及时筛选出失效综保,杜绝此类情况发生,从而保证矿井生产安全。如何提高矿用综合保护器在用测试的准确性和测试过程的自动化程度,并提高测试系统自身的工作可靠性,影响矿用综合保护器在用测试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测试激励电源成为在用测试准确性和自动化程度提高的限制因素这一情况,采用直接波形合成技术研制了可程序控制的测试激励电源,提高了测试的准确性和测试过程自动化程度;针对综保测试扩展的需要,对测试系统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进行了通用性、可扩展性研究,使得测试系统交付后能针对新型号综保进行测试功能扩展幵发;针对测试系统进行了可靠性分析,得出了提高测试系统自身可靠性的建议。论文首先分析了波形合成原理,设计了一套可程控输出的矿用综合保护器的测试激励电压源、电流源。激励电压源、电流源采用数字波形直接合成技术产生原始可控信号,进行高精度线性功率放大后作为综保测试激励电压、电流,实现了激励电压、电流的程控输出、高精度输出。其次,进行了系统硬件通用性研究和软件体系结构研究。硬件通用性研究中,首先在矿用综合保护器接口标准化程度提高的预期前提下,对矿用综保在用测试硬件资源需求进行了分析,得出了最少硬件资源需求。其次,对两种测试系统接口匹配方式一开关阵列方式和型号专用匹配电路方式——进行了对比分析,确定测试系统接u采用型号对应匹配电路方式。随后,设计了采用型号专用匹配电路接口方式的测试系统硬件系统。最后,以WZBH3GT型号综合保护器为例说明了型号专用接口匹配电路设计过程与方在测试系统软件体系结构研究中,首先分析了矿用综合保护器在用测试系统软件的需求特点,提出了满足通用性和可扩展性要求的矿用综保测试软件设计原则;在该设计原则基础上,进行了测试软件数据组织(数据结构)设计和测试软件功能(模块)设最后,对测试系统硬件部分进行了可靠性分析。本章在测试系统前代产品结构框图基础上建立了其可靠性模型,采用FMECA方法对该测试系统进行了可靠性分析,确定了各部件的故障模式、影响和危害度,找出了影响该测试系统可靠性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改进设计、提高整个系统可靠性的建议。
刘天野,张志杰[7](2013)在《矿用综合保护装置在用检测技术现状及发展》文中认为指出中国矿用综合保护装置在用检测技术存在标准可操作性差、综合保护装置种类及型号繁多且更新快等问题;从矿用综合保护装置的发展历程和通用检测装备特点方面阐述了中国矿用综合保护装置在用检测技术的现状,并提出了中国矿用综合保护装置在用检测技术的发展方向,即提高检测精度与自动化程度、具有更强的故障分析能力、更具环保性、计算机和检测系统更紧密结合、智能BIT技术与标准化。
梁美妮[8](2011)在《煤矿井下高压开关综合保护单元的研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煤矿井下工作环境特殊,空间狭窄,空气潮湿,负荷波动大,电气设备及供电线路绝缘容易老化,从而会造成漏电、短路、过载、过压、欠压等故障,如不及时发现和处理,将会造成严重后果,危及人身安全和生产安全[6]。随着数字集成电路的应用与发展,为了适应电器工业不断发展的需求,配电设备与控制系统日益复杂化,对综合保护产品的性能与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高性能的单片机RAM,数字处理DSP芯片、微机保护装置的不断发展,一些新的保护原理和方案,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并逐步得到实际应用。本文在分析了目前国内外高压馈电开关保护器的研究进展与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综合保护器的设计方案。本论文以TI公司的32位数字信号处理芯片TMS320F2812为核心处理器,研制了一种集多种保护、控制、显示、整定、通信功能为一体的矿用高压馈电开关保护系统。它具有漏电闭锁、短路、过载、欠压、过压等功能保护和故障查询功能,并且采用人机交互界面对电网运行状况及故障情况显示。软件编程采用了模块化结构,便于系统的升级,此外,针对系统可能遇到的各种干扰,在硬件、软件两方面进行了抗干扰设计。论文最后对馈电开关保护器在实验室结合开发板与实验室设备进行了初步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保护器能准确地判断电网的各种故障并执行相应操作,性能较稳定,动作可靠,达到了预期设计目标。
邢金岭[9](2010)在《煤矿新型煤电钻综合保护开关的研究》文中指出目前,煤矿井下使用的煤电钻综保开关的开关器件大多为交流接触器,动作时易产生火花,开关体积大而且笨重,保护功能单一。随着煤矿生产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对煤矿井下煤电钻综保开关设备的性能和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研制安全可靠的新型矿用开关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研究的矿用新型煤电钻开关是以固态继电器作为开关器件,以AT89C51单片机为控制器,采用过零触发技术,实现快速、无触点开断的煤矿新型智能开关。本文的硬件设计包括:信号采集模块、单片机控制模块、液晶显示电路、显示模块以及固态继电器开关控制电路。软件设计包括:主程序、中断子程序、数据采集子程序、液晶显示子程序等流程图。最后对整个装置的硬件、软件进行了调试。调试结果表明:本文所设计的智能综保开关达到了预期的目标,验证了本文设计的可行性。
亓玉刚[10](2010)在《智能型矿用多功能低压电子保护器综合自动化测试系统的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煤矿现代化生产与安全生产的发展,各种矿用电气设备如电子保护插件,真空交流接触器以及矿用电动机的故障检测已经越来越重要。本文设计了智能型矿用多功能低压电子保护器综合自动化测试系统,系统功能齐全,手动测试与自动测试相结合,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与经济价值。综合自动化测试系统硬件部分主要有综合测试台,工控机,大电流发生器,液晶显示屏和打印机组成。工控机与综合测试台之间通过研华数据采集板卡和ISA总线,PCI总线通讯。系统采用研华数据采集板卡采集系统所需的开关量信号与模拟量信号。软件部分主要采用功能强大,便于操作的MCGS组态软件实现。系统主要测试电子保护插件的各种保护功能,从而确定插件是否故障;此外,系统还能够测试真空接触器的参数与触点动作同步性,并且还能够测试电动机的参数,以便确定设备是否故障。综合自动化测试系统不仅能够测试矿用电气设备的故障,还能够大体确定设备的故障部位以及方向。为此,本文详细阐述了故障诊断理论和故障诊断技术。结合目前比较先进的现代故障诊断技术—故障树诊断,采用建立故障树模型的方法诊断电子保护插件的故障,进而以照明综合电子保护装置的短路保护出现故障的状况加以分析说明;并且采用智能故障诊断技术中的模糊故障树的方法对电动机进行故障预测与故障诊断,给出了故障树,还根据经验给出了电动机各部分故障发生的概率。综合测试系统现在已研制成成品,运行良好,但在综合性与自动化程度方面还需要一定提高。
二、煤电钻综合保护器的故障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煤电钻综合保护器的故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煤矿深井供配电网络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煤矿深井供配电网络监控系统的发展及现状分析 |
1.3 虚拟现实技术在煤矿深井供配电网络监控系统中的应用现状 |
1.4 论文主要工作内容及组织结构 |
1.4.1 存在问题及不足 |
1.4.2 研究内容及工作重点 |
1.4.3 组织结构 |
1.5 本章小结 |
第2章 煤矿深井供配电网络监控系统的研究 |
2.1 煤矿深井供配电网络整体概述及特点分析 |
2.1.1 煤矿深井供配电网络整体概述 |
2.1.2 煤矿深井供配电网络特点分析 |
2.2 监控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
2.3 监控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
2.3.1 基于嵌入式操作系统的监控分站结构设计 |
2.3.2 基于SCADA系统的监控主站结构设计 |
2.3.3 煤矿深井供配电监控系统整体结构设计 |
2.3.4 煤矿深井综合自动化信息平台设计 |
2.4 监控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
2.4.1 通讯技术研究 |
2.4.2 虚拟现实技术研究 |
2.4.3 三维模型驱动实现技术 |
2.4.4 电力系统可视化技术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煤矿深井供配电网络监控系统监控分站设计 |
3.1 监控分站功能需求 |
3.2 智能型综合保护器介绍 |
3.2.1 地面变电所综合保护装置 |
3.2.2 井下防爆电器综合保护装置 |
3.3 井下监控分站选型设计 |
3.3.1 监控分站选型原则 |
3.3.2 KJ512-F监控分站结构 |
3.3.3 KJ512-F监控分站主要技术指标 |
3.4 监控分站通讯设计 |
3.4.1 RS485总线与通讯服务器接线原则 |
3.4.2 Modbus通讯协议简介 |
3.4.3 Modbus协议在TCP/IP上实现 |
3.5 监控分站软件设计 |
3.5.1 数据存储区域划分 |
3.5.2 软件结构框图 |
3.5.3 功能模块流程图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煤矿深井供配电网络监控系统监控主站设计 |
4.1 地面监控主站功能需求分析 |
4.2 地面监控主站SCADA系统硬件结构设计 |
4.2.1 硬件组成 |
4.2.2 监控服务器和工作站配置 |
4.2.3 马赛克模拟显示屏设计 |
4.2.4 自愈式以太环网连接方式 |
4.3 地面监控主站SCADA系统软件设计 |
4.3.1 SCADA系统模块组成 |
4.3.2 OPCServer服务器设计 |
4.3.3 MCGS与OPCServer数据交互 |
4.3.4 电能质量监测模块设计 |
4.3.5 报警模块设计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煤矿深井供配电网络监控系统三维虚拟场景设计 |
5.1 功能分析与总体架构 |
5.1.1 主要功能 |
5.1.2 架构分析 |
5.2 三维虚拟场景模型设计 |
5.2.1 虚拟场景实现步骤 |
5.3 Virtools平台与OPCServer通讯设计 |
5.4 虚拟场景集成显示与控制 |
5.4.1 设备信息显示面板 |
5.4.2 报警监测及处理 |
5.4.3 三维物体选取 |
5.5 人工漫游与自动漫游实现 |
5.6 本章小结 |
第6章 煤矿深井供配电网络监控系统应用 |
6.1 井下监控分站程序下载与运行界面 |
6.1.1 监控分站应用程序下载与配置 |
6.1.2 监控分站运行界面 |
6.2 地面监控主站平台应用 |
6.2.1 OPCServer与监控分站连接配置 |
6.2.2 SQLServer数据存储 |
6.2.3 马赛克模拟显示屏实现 |
6.2.4 实时监控运行界面 |
6.2.5 三维虚拟场景展示 |
6.3 本章小结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7.1 总结 |
7.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2)基于PLC的矿用6+1回路组合开关研发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矿用6+1回路组合开关简介 |
2 系统设计 |
2.1 电气主回路设计 |
2.2 PLC系统设计 |
3 功能及参数 |
3.1 短路和过载保护 |
3.2 断相保护 |
3.3 漏电闭锁 |
3.4 风电闭锁 |
3.5 瓦斯闭锁 |
3.6 过压欠压保护 |
4 结语 |
(3)ZBZ-4.0Z系列煤电钻综合保护器在天湖岩煤矿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产品主要功能 |
2 工作原理 |
3 性能特点优劣对比分析 |
4 故障分析及排除 |
5 使用中的注意事项 |
6 结语 |
(4)井下低压供电系统选择性漏电保护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漏电保护的研究意义 |
1.2 漏电保护的国内外发展及现状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2 井下低压电网故障分析 |
2.1 井下低压电网的基本状况 |
2.1.1 井下低压供电系统的基本特点 |
2.1.2 井下低压供电系统的漏电种类 |
2.1.3 井下低压电网发生漏电的危害 |
2.1.4 井下低压电网中漏电保护装置的重要性 |
2.2 漏电保护国家标准及其技术要求 |
2.2.1 漏电保护器的国家标准 |
2.2.2 漏电保护器的性能参数 |
2.2.3 选择性漏电保护的技术要求 |
2.3 井下低压电网的漏电原理分析 |
2.3.1 基本漏电电流回路 |
2.3.2 单相漏电故障的参数变化 |
2.4 漏电保护的选择性原理 |
2.5 选择性漏电保护方法分析 |
2.5.1 附加直流电源法 |
2.5.2 零序电流幅值法 |
2.5.3 零序电压保护法 |
2.5.4 零序功率方向保护 |
2.5.5 旁路接地保护 |
2.5.6 利用三个整流管的漏电保护 |
2.6 本文所采用的漏电保护方法 |
3 选择性漏电保护硬件电路设计 |
3.1 DSP模块 |
3.1.1 DSP的电源模块 |
3.1.2 DSP最小系统 |
3.2 绝缘电阻测量模块 |
3.3 零序电压采样调理电路 |
3.3.1 零序电压采样电路 |
3.3.2 零序电压调理电路 |
3.4 零序电流采样电路 |
3.4.1 零序电流采样电路 |
3.4.2 零序电流调理电路 |
3.5 通信模块 |
3.5.1 光纤传输 |
3.5.2 CAN总线 |
3.5.3 基于CAN总线光纤通信接口设计 |
3.5.4 总控制器与上位机的通信连接 |
3.6 人机接口单元 |
3.6.1 键盘电路 |
3.6.2 显示电路 |
3.7 开关量输入输出电路 |
3.8 本章小结 |
4 选择性漏电保护软件设计 |
4.1 软件开发环境 |
4.2 交流信号的采样算法分析 |
4.3 软件设计方案 |
4.3.1 主程序模块 |
4.3.2 分支模块 |
4.3.3 初始化模块 |
4.3.4 零序电压电流检测模块 |
4.3.5 绝缘电阻检测模块 |
4.3.6 液晶显示模块 |
4.4 本章小结 |
5 选择性漏电保护装置抗干扰设计 |
5.1 干扰的主要来源及危害 |
5.2 硬件抗干扰设计 |
5.2.1 对电源干扰的抑制措施 |
5.2.2 对来自信号传输通道干扰的抑制措施 |
5.2.3 空间电磁辐射抗干扰 |
5.3 软件抗干扰设计 |
5.4 本章小结 |
6 系统仿真 |
6.1 仿真工具 |
6.2 仿真结果 |
7 总结 |
7.1 总结 |
7.2 存在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5)长距离供电大电流监控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大电流保护系统的基本要求 |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章 大电流故障基本检测原理 |
2.1 短路故障保护 |
2.1.1 对称短路保护 |
2.1.2 非对称短路保护 |
2.2 缺相保护 |
2.3 超时过载保护 |
2.4 欠压保护 |
2.5 小结 |
第3章 大电流故障保护的实现 |
3.1 粗糙集理论简介 |
3.1.1 粗糙集理论的基本概念 |
3.1.2 知识的表达与约简 |
3.1.3 决策表及约简规则 |
3.2 短路故障保护实现方案 |
3.3 相敏保护的实现 |
3.4 缺相保护的实现 |
3.5 欠压及超时过载保护的实现 |
3.6 短路故障点测距的实现 |
3.7 小结 |
第4章 大电流保护实验系统硬件设计 |
4.1 可编程控制器 |
4.1.1 可编程控制器的优势 |
4.1.2 西门子 S7-200 系列可编程控制器简介 |
4.2 MCGS 组态软件 |
4.3 三相电参数采集 |
4.3.1 EDA9033D 模块主要的技术指标 |
4.3.2 EDA9033D 模块通讯参数设置地址表 |
4.3.3 EDA9033D 模块电参数读写地址表 |
4.4 小结 |
第5章 大电流保护系统程序设计 |
5.1 S7200 PLC 程序设计 |
5.2 触摸屏程序设计 |
5.2.1 触摸屏与外部设备通信的实现 |
5.2.2 数据处理的实现 |
5.2.3 触摸屏显示画面设计 |
5.2.4 报警处理的实现 |
5.2.5 远程数据传输的实现 |
5.3 小结 |
第6章 结束语 |
6.1 总结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6)矿用综合保护器在用测试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1.绪论 |
1.1 课题来源及背景 |
1.1.1 我国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体 |
1.1.2 煤矿安全生产关乎能源安全 |
1.1.3 机电设备定期测试是保证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手段 |
1.2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
1.2.1 我国与先进产煤国家矿用综保测试应用背景差别 |
1.2.2 我国矿用综保在用检测面临的困难 |
1.2.3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矿用保护器测试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矿用保护器测试研究现状 |
1.3.3 矿用综保测试相关技术发展现状 |
1.4 论文安排及主要研究内容 |
2.矿用综合保护器在用测试技术分析 |
2.1 矿用综合保护器在用测试工程背景 |
2.1.1 煤矿井下工作环境特点 |
2.1.2 煤矿井下主要电气设备 |
2.1.3 继电保护相关概念 |
2.1.4 煤矿井下电气设备的电气保护 |
2.2 测试原理 |
2.3 检测依据分析 |
2.4 矿用综保在用测试的指导原则 |
2.5 本章小节 |
3.大功率电源输出参数程控理论分析及设计 |
3.1 直接波形合成理论 |
3.1.1 基本构成与原理 |
3.1.2 频率控制原理 |
3.1.3 相位-幅度值转换 |
3.1.4 主要技术指标 |
3.2 程控电源设计 |
3.2.1 程控电源设i139 |
3.2.2 主要参数选择 |
3.2.3 DDS信号源电路功能框图 |
3.2.4 程控电源输出性能参数 |
3.3 程控电源测试数据分析 |
3.4 本章小节 |
4.测试系统测试通用性研究 |
4.1 测试硬件通用性研究 |
4.1.1 最小测试硬件资源分析 |
4.1.2 测试接口匹配方式分析 |
4.2 测试系统硬件整体设计 |
4.2.1 测试系统总体设计 |
4.2.2 测试系统引脚设计 |
4.2.3 测试系统电路原理框图 |
4.3 测试接口匹配电路研究 |
4.3.1 设计原则与设计流程 |
4.3.2 设计示例 |
4.4 本章小节 |
5.测试系统软件开发模式研究 |
5.1 测试软件复用研究 |
5.2 测试软件设计 |
5.2.1 数据组织设计 |
5.2.2 功能模块设计 |
5.3 本章小节 |
6.硬件系统可靠性分析 |
6.1 FMECA分析方法 |
6.2 测试系统的FMECA分析 |
6.3 本章小节 |
7.结论与展望 |
7.1 论文主要工作与结论 |
7.2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
7.3 展望 |
附录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8)煤矿井下高压开关综合保护单元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的背景和意义 |
1.2 高压开关综合保护系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 |
1.2.1 国内发展概况 |
1.2.2 国外研究概况 |
1.2.3 高压开关综合保护系统的发展趋势 |
1.3 高压防爆馈电开关保护器的功能要求 |
1.4 本论文研究内容和章节安排 |
2 煤矿井下高压电网故障与保护原理 |
2.1 我国目前煤矿井下供电系统的特点 |
2.2 过电流保护 |
2.2.1 短路故障特征分析 |
2.2.2 短路保护原理 |
2.2.3 过载保护 |
2.3 欠压、过压保护 |
2.4 漏电保护 |
2.4.1 引起漏电的原因 |
2.4.2 漏电故障的电气特征 |
2.4.3 漏电保护方式的选择 |
2.4.4 漏电保护原理 |
2.5 保护接地 |
2.6 本章小结 |
3 保护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
3.1 井下高压开关综合保护单元的总体设计 |
3.2 DSP 芯片的选择 |
3.2.1 DSP 的电源模块 |
3.2.2 JTAG 接口电路 |
3.3 模拟量输入前置处理模块 |
3.3.1 变换器电路 |
3.3.2 低通滤波电路 |
3.3.3 TMS320F2812 AD 转换模块 |
3.4 故障存储模块的设计 |
3.4.1 铁电存储器FM31256 主要特点 |
3.4.2 铁电存储器FM31256 引脚说明 |
3.5 人机接口单元 |
3.5.1 人机界面设计要求 |
3.5.2 人机交互界面设计方案 |
3.5.3 人机交互界面硬件电路设计 |
3.6 本章小结 |
4 保护系统算法分析 |
4.1 采样方式的选择 |
4.1.1 直流采样 |
4.1.2 交流采样 |
4.1.3 小结 |
4.2 微机保护算法的分析 |
4.3 本章小结 |
5 软件系统设计 |
5.1 DSP 软件的开发环境 |
5.2 主控模块程序设计 |
5.3 子功能模块程序设计 |
5.3.1 初始化与自检模块 |
5.3.2 模拟信号采集模块软件实现 |
5.3.3 漏电闭锁检测模块 |
5.3.4 故障存储模块程序设计 |
5.3.5 人机交互模块软件设计 |
5.4 本章小结 |
6 系统抗干扰分析 |
6.1 干扰对智能保护系统的影响 |
6.1.1 干扰的来源 |
6.1.2 干扰对保护装置的影响 |
6.2 保护系统的抗干扰措施 |
6.2.1 硬件抗干扰措施 |
6.2.2 软件抗干扰措施 |
6.3 本章小结 |
7 系统调试与结果分析 |
7.1 系统调试 |
7.1.1 硬件调试 |
7.1.2 软件调试 |
7.2 调试结果分析 |
7.2.1 数据采集部分测试 |
7.2.2 人机交互模块测试 |
7.3 试验数据分析 |
7.4 本章小结 |
8 结论 |
8.1 结论 |
8.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9)煤矿新型煤电钻综合保护开关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 |
1.2 煤矿新型煤电钻开关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1.3 国内煤电钻综合保护开关的发展及现状 |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 |
1.5 本章小结 |
2 新型煤电钻综合保护开关的设计方案 |
2.1 新型煤电钻综合保护开关的主要功能 |
2.2 新型照明信号综保的系统组成 |
2.3 新型煤电钻综合保护开关的控制电路 |
2.4 本章小结 |
3 新型煤电钻综合保护开关的开关主电路及保护功能 |
3.1 开关主电路 |
3.2 固态继电器 |
3.3 电动机故障分类概述 |
3.4 开关主电路设计 |
3.5 新型煤电钻综合保护开关的保护功能 |
3.5.1 漏电保护功能 |
3.5.2 短路保护功能 |
3.5.3 断相保护功能 |
3.5.4 过载故障特征分析及保护判据 |
3.5.5 欠压和过压保护功能 |
3.6 本章小结 |
4 新型煤电钻综合保护开关的硬件设计 |
4.1 信号输入调理电路设计 |
4.1.1 电路结构分析 |
4.1.2 硬件电路设计 |
4.2 CPU 主系统设计 |
4.2.1 电路结构分析 |
4.2.2 主要元器件选择 |
4.2.3 硬件电路设计 |
4.3 显示电路设计 |
4.4 开关控制电路的设计 |
4.4.1 电路结构分析 |
4.4.2 主要元器件介绍 |
4.4.3 硬件电路设计 |
4.5 本章小结 |
5 新型煤电钻综合保护开关的软件设计 |
5.1 系统软件开发环境 |
5.2 系统软件设计原则 |
5.3 系统软件结构 |
5.4 主程序的设计 |
5.5 定时器3 中断子程序的设计 |
5.6 数据采集子程序的设计 |
5.7 字符型液晶显示模块 |
5.8 本章小结 |
6 系统的抗干扰设计 |
6.1 切断噪声的传播途径 |
6.2 软件抗干扰 |
6.2.1 软件抗干扰的原理与必要性 |
6.2.2 软件抗干扰 |
6.3 本章小结 |
7 实验调试 |
7.1 实验调试 |
7.2 实验检验 |
7.2.1 开关性能检测 |
7.2.2 开关综合保护功能检测 |
7.3 本章小结 |
8 结论 |
8.1 结论 |
8.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10)智能型矿用多功能低压电子保护器综合自动化测试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2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概述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智能矿用电子保护插件综合测试系统硬件设计 |
2.1 煤矿用电子保护插件简介 |
2.1.1 几种常见煤矿用电子保护插件 |
2.1.2 煤矿用电子保护插件故障分析 |
2.2 电子保护插件测试系统总体设计 |
2.2.1 电子保护插件测试系统总体设计的思路 |
2.2.2 综合测试台简介 |
2.3 工控机及板卡 |
2.3.1 工控机简介 |
2.3.2 工控机选择及应用 |
2.3.3 系统用采集板卡PCL731 和PCL813B |
2.3.4 采集板卡与工控机间的通讯 |
2.4 电子保护插件测试系统测试 |
2.4.1 插件测试系统测试原理 |
2.4.2 插件测试系统测试电路分析 |
2.4.3 插件测试系统测试过程 |
2.5 JDB 电动机综合保护插件的测试 |
2.5.1 JDB 电动机综合保护插件的测试原理及过程 |
2.5.2 大电流发生器测试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真空接触器和电动机参数测试系统的设计 |
3.1 真空接触器 |
3.1.1 真空接触器简介 |
3.1.2 真空接触器的故障分析 |
3.2 真空接触器测试原理 |
3.2.1 真空接触器同步性测试原理 |
3.2.2 真空接触器的参数测试原理 |
3.2.3 真空接触器测试过程 |
3.3 程控耐压仪 |
3.3.1 程控耐压绝缘测试仪简介 |
3.3.2 程控耐压绝缘测试仪的操作程序及步骤 |
3.4 电动机参数测试系统设计 |
3.4.1 矿用电动机参数 |
3.4.2 矿用电机空载试验与短路试验 |
3.4.3 绝缘性能试验方法简介 |
3.4.4 数据拟合技术在电机参数测试试验中的应用 |
3.4.5 最小二乘法 |
3.5 电动机参数测试方法 |
3.5.1 电动机参数测试方法 |
3.5.2 电动机参数测试过程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煤矿电子插件测试系统软件设计 |
4.1 MCGS 组态软件 |
4.1.1 MCGS 组态软件说明 |
4.1.2 MCGS 组态软件系统构成 |
4.1.3 MCGS 组态软件工作方式和组态工程 |
4.2 MCGS 调用板卡分析 |
4.2.1 MCGS 板卡调用过程 |
4.2.2 MCGS 板卡调用驱动程序 |
4.3 智能型矿用多功能低压电子保护器综合自动化测试系统的软件设计思路 |
4.3.1 自动操作 |
4.3.2 数据采集与处理 |
4.3.3 综合测试系统添加信号 |
4.3.4 综合测试系统的上位机程序 |
4.4 电子保护插件测试系统软件设计 |
4.4.1 插件测试系统软件整体设计思路 |
4.4.2 插件测试系统软件流程图 |
4.4.3 插件测试系统上位机程序 |
4.4.4 自动测试过程 |
4.5 真空接触器测试系统程序分析 |
4.5.1 真空接触器测试系统测试流程图和上位机程序 |
4.5.2 真空接触器自动测试过程 |
4.6 电动机参数测试过程 |
4.6.1 电动机参数测试过程流程图 |
4.6.2 电动机参数测试的过程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故障诊断技术在综合测试系统中的应用 |
5.1 故障诊断技术和故障树 |
5.1.1 故障诊断理论 |
5.1.2 故障诊断技术在国外国内研究状况和进展 |
5.1.3 故障诊断方法 |
5.1.4 故障树诊断 |
5.1.5 故障树的优点及应用 |
5.2 故障诊断理论在综合测试系统中的应用 |
5.2.1 照明电子保护插件应用于故障诊断 |
5.2.2 照明电子保护综合装置的故障树模型以及流程图 |
5.2.3 照明综合保护装置故障分析 |
5.3 模糊故障树在矿用电机故障诊断中的应用 |
5.3.1 矿用电动机的故障与电机故障诊断 |
5.3.2 模糊故障诊断树技术 |
5.3.3 模糊故障诊断树在电机故障诊断中的应用 |
5.4 本章小结 |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四、煤电钻综合保护器的故障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煤矿深井供配电网络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应用[D]. 刘伟.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2018(01)
- [2]基于PLC的矿用6+1回路组合开关研发与应用[J]. 张卫国,王军,王洪达,丁守才. 煤矿机电, 2015(03)
- [3]ZBZ-4.0Z系列煤电钻综合保护器在天湖岩煤矿的应用[J]. 潘宏进. 企业技术开发, 2015(15)
- [4]井下低压供电系统选择性漏电保护的研究[D]. 朱敏. 安徽理工大学, 2014(02)
- [5]长距离供电大电流监控系统设计[D]. 洪新.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4(09)
- [6]矿用综合保护器在用测试技术研究[D]. 刘天野. 中北大学, 2014(08)
- [7]矿用综合保护装置在用检测技术现状及发展[J]. 刘天野,张志杰. 工矿自动化, 2013(05)
- [8]煤矿井下高压开关综合保护单元的研制[D]. 梁美妮. 西安科技大学, 2011(01)
- [9]煤矿新型煤电钻综合保护开关的研究[D]. 邢金岭. 西安科技大学, 2010(06)
- [10]智能型矿用多功能低压电子保护器综合自动化测试系统的研究[D]. 亓玉刚. 青岛科技大学, 2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