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家重点技术改造“双高一优”项目导向计划(论文文献综述)
魏楚京[1](2020)在《金象生化有限责任公司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以玉米为原料的玉米深加工产业在区域农业的发展下,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和新亮点。在玉米深加工业产能结构的调整下,黑龙江、吉林等玉米主产区将迎来快速发展,掌控原料资源型的企业将发展迅速。结合政策,集团型深加工企业均在战略性的调整与布局,谋求更长远的发展,主要深加工企业着重进行资源化、差异化、延伸产业链的战略布局。黑龙江未来将成为国内大型深加工企业战略竞争的要地,产品与技术升级将成为深加工企业的发展方向。本文研究的金象生化有限公司就是黑龙江省玉米深加工产业有代表性的发展性企业,是厦门象屿集团有限公司在黑龙江省成立的黑龙江金象生化有限责任公司。经过几年发展,金象生化已成为黑龙江省粮食加工领域龙头企业。金象生化目前下辖富锦产业园、北安产业园、绥化产业园和研发中心。在企业初创期虽发展迅猛,但金象生化相比玉米深加工行业内其他标杆企业,仍有许多不足之处,企业现有的加工规模较小,对行业影响力弱以及产品单一,不能与资源以及市场优势形成互补。本文从中国玉米深加工行业发展环境着手,结合黑龙江金象生化有限公司的发展现状以及企业的内外部环境,采用文献研究法、调查访问法和定量分析法对玉米深加工行业内主要标杆企业的发展状况及规模进行分析,并结合金象生化有限公司自身的优、劣势,来研究金象生化有限公司未来的发展战略。根据金象生化的SWOT分析与战略目标规划,总结得出符合企业自身实际的发展战略为整体成本领先/差异化战略。根据所制定战略配置相关资源,把握好当前包括行业发展的政策和经济环境在内的玉米深加工行业发展方向,发挥好企业的集团协同优势,优化产品组合,深化全产业链,强化资本运作,使企业具有规模效应,从而建设合理的产业格局。与此同时,还要对组织结构、销售、生产以及采购方面加强管理,为战略的顺利实施做好保障。
宋奇[2](2014)在《山东省在“蓝”、“黄”战略背景下的产业集群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产业集群是现代产业发展的一种重要社会组织形式。山东省十分注重产业集群发展的问题,省政府于2008年对山东省加快产业集群发展提出了意见,2009年11月省政府对山东省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发展做出规划,提出:“加快提高园区(基地)、企业载体集聚功能和资源要素配置效率,推动现代渔业、海洋工程建筑、海洋生态环保、海洋文化旅游、海洋运输物流等优势产业集群化发展”。近年来,我省的产业集群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并取得了一系列丰硕的成果,特别是对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做出的规划被国务院相继批复,更是有力地促进了我省产业集群的快速发展。本文分析研究了山东省产业集群发展的现状,总结之前学者的研究和分析,研究了山东省产业集群发展的特征、动力机制和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若干解决山东省产业集群发展存在问题的对策,具体有充分利用蓝色半岛经济区建设的契机,构建一体化的经济区域引进业务外包等现代产业组织的新理念,提高园区内产业集群度和技术水平提高政策支持的力度,大力培育山东省着名品牌尽快建立以企业为创新主体的产业集群创新体系加快构建国际合作机制,建立开放型的产业集群体系。
李法娟[3](2014)在《中国钢铁产业政府补贴政策的绩效研究 ——以上市公司为例》文中研究指明钢铁产业作为我国经济的基础产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实现我国工业化和现代化有着重要影响。近年来,我国钢铁产业有了很大发展,但是存在的问题也比较严重。首先,由于我国钢铁产品出口量迅速增长,贸易摩擦也相伴而生,尤其是针对钢铁发起的反补贴日益严重,对我国钢铁产品出口带来不利影响,如何应对贸易摩擦,已成为中国各钢铁企业及整个钢铁产业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其次,由于我国钢铁产业盲目投资不断扩大产能,铁矿石需求量急剧上升,由此引起铁矿价格持续攀升,另一方面由于技术水平过低与过剩的产能造成钢价下跌,很多钢铁企业面临亏损。因此,作为政府扶持产业手段之一的补贴,其在钢铁产业中发挥的具体作用值得研究。本文首先从政府补贴理论、国内外政府补贴的实证研究以及关于钢铁产业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并对中国钢铁产业补贴政策的演变、补贴结构与方式、补贴规模、补贴水平等进行探讨分析。在对政府补贴的实证研究中,多是集中于政府补贴动机研究或是对农业、能源、渔业或研发补贴等产业的研究,很少有涉及钢铁领域关于补贴的实证研究。而有关钢铁产业的研究,多是关于国家产业政策对于我国钢铁企业的影响的研究。本文在关于钢铁产业补贴政策的实证研究中,使用钢铁上市公司中的29家2009-2012年的数据。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政府补贴对公司的盈利能力有一定影响,但是对出口的影响并不显着。并且,在补贴对生产效率的研究中发现,29家钢铁上市公司的技术进步水平较低,严重影响资源使用率,降低了政府补贴效率。本文最后对实证结论进行归纳分析,并对钢铁产业的发展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朝华[4](2003)在《要闻纵览》文中指出
徐卫华[5](2002)在《为了中国的飞跃——党的“十六大”代表、飞跃集团董事长邱继宝的创业传奇》文中研究说明 第一篇日出东方台州市,这是中国黄金海岸线上的一颗闪亮的明珠。它位于浙江省中部沿海,北连宁波,南接温州,为中国海岸带的中心地段,被先人誉为山水神秀,人杰地灵。它历史悠久,秦始皇时设立回浦乡,唐高祖武德5年(公元622年)改为台州,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1994年8月22日国务院正式批准撤销台州地区,设立台州市。它辖有2市3区4县,其中有6个县、市、区临海,是一个面向海洋的新兴城市。那辽阔的海域,肥沃的平川,锦秀的山峦,密集的港湾,星罗棋布的岛屿,数不胜数的名胜古迹,文天祥曾称其为“海上
谢旭人[6](2002)在《努力做好2002年技术改造工作 促进工业经济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文中指出
平欣光[7](2002)在《广州工业的昨天、今天与明天》文中提出20 0 1年是“十五”规划的头一年 ,在这一年里 ,广州的工业经济发展得怎样 ?在新的一年里它又将面临怎样的机遇与挑战 ,我们又将有怎样的新的目标与举措 ?以下 ,广州市经委主任、学院院长平欣光同志将为我们一一道来。
李荣融[8](2001)在《扎扎实实做好2002年经贸工作 为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新的贡献——在全国经贸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文中指出
杜哲兴[9](2000)在《认清形势 抓任机遇 努力做好技术改造工作》文中指出 2000年是世纪交替之年,是“九五”计划的最后一年,能否完成全年技改工作目标,关系到“九五”技改目标能否实现。 进入九十年代以来,尽管我国经济进入了生产相对过剩,市场有效需求不足阶段。但是,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区域集团的进程速度加快,我国即将加入WTO,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国家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这些不仅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也给技术改造工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只要我们增强信心,抓住机遇,开拓进取,团结拼搏,就一定能完成技术改造工作的各项任务。根据2000年技术改造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思路和原则,重点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争取一批国家重点技改项目 围绕国家投资重点,筛选一批高素质企业、高水平项目,争取进入第四、第五批国家
李哲君[10](2008)在《转轨时期国企治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完善治理是国企公司化改革的关键所在。公司化改革以后,虽然绝大多数国企表面上建立了“三权四会”的内部分权制衡机制,但法定代表人、公司党委和党管干部构成了当前国企治理的深层结构。该结构具有两个明显特征:一是高度集权;二是法定代表人(和党委书记)的权力来源不完全是政府对国企的所有权,而是党管干部体制。这两个特征使得现行的国企治理既不同于传统的全民所有制企业领导体制(改革的初始模式),也不同于市场体制下的公司治理(所有者治理),而具有鲜明的转轨时期中国特色。这种特殊性在于:执政党和政府对国企经营者的政治监管替代了表面上的所有者治理。这种治理模式为国企改革带来了许多理论和实践上的难题。有关国企治理的研究大体可以简单划分为两部分:理论方面多集中在委托——代理理论,以及应用此模型分析内部人控制产生的原因及相关对策;实务方面则侧重于比较和引进各国公司治理模式的差异和制定公司治理规则。其中绝大多数研究都是验证国外已经相对成熟的理论和概念。实践中,与西方治理理论是公司制度演化的“果”大不相同的是,作为经济体制转轨的一个组成部分,国企治理理论很大程度上可以被认为是国企治理改革实践的“因”,体现为一个基于西方理论与实践的、以人为设计和干预为主导的正式规则的创新和突变过程,忽视了我国国企与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国企完全不同的初始状态和约束条件。因此,本文试图从更宽泛的视角来研究国企治理问题,提出现行国企治理安排实际是政治结构的产物,是一种源于政治的“所有权与控制相分离”现象。论文从国企治理的实现机制和演化变迁两个方面论证了这一命题。从国企治理的实现机制来看,法定代表人、党委和党管干部结合一起,构成了一个内部基本协调,能够有效运作的治理体制。作为厂长负责制的遗产,法定代表人总揽全面工作,是国企经济和行政事务的唯一法定受托人;党委作为政治核心,参与国企内部各个层面的重大决策,掌控中层管理人员和政群干部的任免。为缓和法定代表人和党委之间的权力冲突,国企普遍通过“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和“党政一肩挑”等人事上的党政合一策略,实现经营组织体系和政治体系的相互渗透,形成有机的整体。党管干部则是国企治理的外部约束机制。作为坚持党的领导的根本原则,党管干部既是法定代表人(和党委书记)的任免机制,也是其权力来源和制约机制。这完全不同于所有者治理假定中的与市场机制紧密关联的自我治理,是一种与政治机制紧密关联的外部监督,其标准和程序主要是政治式的,既没有也难以建立业绩标准,实际是切断了利润信号在经理市场的传递。也就是说,党管干部基本取代了所有者的投票职能以及经理市场和证券市场对国企经营者的约束。从国企治理的变迁机制来看,现行的国企治理体制与党和政府的偏好以及外部制度环境具有较高的亲和力。这一治理体制是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以市场为导向的国企改革过程中逐渐变迁成型的。论文从国企治理的历时性关联,回顾了国企领导体制在改革开放后的三次重大变型,分析导致每次变型的主要原因,总结了这一变迁过程的两大特色:强制性制度变迁和次级制度变迁。前者说明当前的国企治理体制是一种为执政党和政府所偏爱的制度安排;后者则强调国企治理的变迁是在双轨制改革战略约束下对次级制度的调整。意识形态和政治结构的刚性构成了国企治理的基础性制度环境,国企内部法定代表人、党委书记双头体制和一肩挑的人事政策更是现行政治结构的翻版。因此,期望通过局部努力来实现国企治理向所有者治理的跨越,注定难以实现。
二、国家重点技术改造“双高一优”项目导向计划(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国家重点技术改造“双高一优”项目导向计划(论文提纲范文)
(1)金象生化有限责任公司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研究方法与内容 |
1.3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
第2章 金象生化有限公司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
2.1 金象生化有限公司概况 |
2.2 金象生化有限公司经营现状 |
2.3 金象生化有限公司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第3章 金象生化有限公司发展环境分析 |
3.1 金象生化有限公司的宏观环境分析 |
3.2 金象生化有限公司行业环境分析 |
3.3 金象生化有限公司的内部环境分析 |
3.4 金象生化有限公司发展战略SWOT分析 |
第4章 金象生化有限公司发展战略制定及实施 |
4.1 金象生化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的目标 |
4.2 金象生化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的选择 |
4.3 金象生化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的实施 |
4.4 金象生化有限公司发展战略实施的保障措施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山东省在“蓝”、“黄”战略背景下的产业集群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
1.1.1 研究的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思路 |
1.2.1 研究的主要内容 |
1.2.2 研究思路 |
1.2.3 主要创新点 |
第2章 国内外产业集群发展的理论综述 |
2.1 国内外产业集群发展的理论综述 |
2.2 国内外产业集群发展的基本情况 |
第3章 山东省产业集群发展的基本状况和主要特点 |
3.1 山东省产业集群发展的基本状况 |
3.2 山东省产业集群发展的主要特点 |
第4章 山东省产业集群发展的主要类型及动力来源和机制 |
4.1 产业集群理论划分的类型 |
4.2 山东省产业集群的主要类型 |
4.3 山东省产业集群的动力来源和机制 |
4.3.1 自下而上的市场自发型动力 |
4.3.2 自上而下的政府推动型动力 |
4.3.3 市场自发与政府推动结合型动力 |
第5章 山东省产业集群发展所存在的问题 |
5.1 龙头城市的影响力小,带动作用有限 |
5.2 产业结构层次低,新兴产业少 |
5.3 产业集群度低,园区集约化水平不高 |
5.4 产业集群的研发环节相对薄弱 |
5.5 集群内企业数量多,单个企业的规模小 |
5.6 集群内品牌数量多,但缺乏具有影响力的着名品牌 |
5.7 外商投资企业自成体系,与当地的产业集群很难有效兼容 |
第6章 山东省产业集群发展的主要对策 |
6.1 充分利用蓝色半岛经济区建设的契机,构建一体化的经济区 |
6.2 引进业务外包等现代产业组织的新理念,提高园区内产业集群度和技术水平 |
6.3 提高政策支持的力度,大力培育山东省着名品牌 |
6.4 尽快建立以企业为创新主体的产业集群创新体系 |
6.5 加快构建国际合作机制,建立开放型的产业集群体系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研究不足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3)中国钢铁产业政府补贴政策的绩效研究 ——以上市公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对钢铁产业补贴政策的研究与现状 |
1.2.1 关于政府补贴的理论研究 |
1.2.2 国内外关于政府补贴的实证研究 |
1.2.3 国内对钢铁产业的相关研究 |
1.2.4 文献综述及评析 |
1.3 写作思路与结构安排 |
1.4 本文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
第2章 中国钢铁产业补贴政策演变 |
2.1 中国钢铁产业政策演变 |
2.1.1 产能控制 |
2.1.2 结构调整 |
2.2 中国钢铁产业补贴:一般分析 |
2.2.1 对钢铁企业本身的补贴 |
2.2.2 钢铁产业上游补贴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钢铁产业补贴政策的统计分析:以上市公司为例 |
3.1 政府补贴样本数据的选取及来源 |
3.2 钢铁产业政府补贴结构与规模 |
3.2.1 钢铁产业政府补贴结构 |
3.2.2 钢铁产业政府补贴规模 |
3.3 补贴水平及广度分析 |
3.3.1 政府补贴水平分析 |
3.3.2 政府补贴广度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钢铁产业补贴与出口规模及盈利能力的相关性研究 |
4.1 样本数据选取 |
4.2 研究假设与变量描述 |
4.2.1 研究假设 |
4.2.2 变量描述 |
4.3 研究方法与数据稳定性检验 |
4.3.1 研究方法 |
4.3.2 面板数据的稳定性检验 |
4.4 模型选择与结果分析 |
4.4.1 面板数据回归模型选择 |
4.4.2 模型回归结果分析 |
4.5 DEA补贴效率分析 |
4.5.1 DEA模型选择 |
4.5.2 投入和产出指标的确定 |
4.5.3 数据结果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研究结论与对策分析 |
5.1 研究结论及原因分析 |
5.1.1 研究结论 |
5.1.2 原因分析 |
5.2 对策与建议 |
5.2.1 政府应规范出口制度并调整补贴政策 |
5.2.2 钢铁协会应建立有效预警机制,并转变协会组织职能 |
5.2.3 钢铁企业要实现技术升级与联合重组,并开拓多元化市场 |
5.3 本文的研究不足之处 |
参考文献 |
附录1:35家钢铁上市公司2006—2012年补贴总额及明细、利润总额及上市时间 |
附录2:29家钢铁上市公司2009-2012年净资产收益率、出口收入、主营业务收入、总资产、员工人数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6)努力做好2002年技术改造工作 促进工业经济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论文提纲范文)
一、2001年全国技术改造工作取得显着成绩 |
1. 全国技改投资保持较高增速, 完成情况良好。 |
2. 国债技改项目实施顺利, 标志性目标取得阶段性成果。 |
3. 转变观念, 改进方法, 为企业改善投资环境。 |
二、进一步做好今年技术改造工作 |
1.2002年技术改造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
2. 重点做好今年国债技术改造工作。 |
3. 加强对全社会技术改造投资方向的引导, 千方百计加大技术改造投入。 |
4. 要坚决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 |
(8)扎扎实实做好2002年经贸工作 为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新的贡献——在全国经贸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论文提纲范文)
一、2001年经贸工作实现了“十五”良好开局 |
(一)总量调控取得新的进展,淘汰落后和劣势企业退出市场步伐加快 |
(二)企业改革进一步深化,企业管理得到改善 |
(三)企业技术改造力度加大,技术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 |
(四)城乡市场开拓迈出新的步伐,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 |
(五)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取得初步成效,重点行业的安全生产状况有所好转 |
(六)机构改革迈出重大步伐,职能转变取得明显进展 |
二、2002年经贸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
三、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做好2002年各项经贸工作 |
(一)按照市场需求搞好总量调控,进一步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 |
(二)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进国有企业的战略性改组 |
(三)大力推进企业技术进步,促进工业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 |
(四)培育和建立现代流通体系,促进消费扩大内需 |
(五)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做好加入世贸组织的各项应对工作 |
(六)创造平等竞争环境,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
(七)标本兼治,继续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
四、与时俱进,创造性地做好经贸工作 |
(一)进一步转变职能,提高宏观调控的能力和水平 |
(二)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提高服务意识和质量 |
(三)进一步加强学习和培训,提高干部的素质和修养 |
(四)进一步搞好党风廉政建设,提高反腐倡廉的自觉性和能力 |
(10)转轨时期国企治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方法、思路和论文结构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思路 |
1.3.3 论文结构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企业契约理论的回顾 |
2.1.1 企业的层级结构学派 |
2.1.2 企业的合约学派 |
2.2 不完全契约与所有者治理 |
2.2.1 不完全契约与所有权 |
2.2.2 股东主权理论和共同治理理论的争议 |
2.2.3 所有者治理的实现机制 |
2.3 所有权结构与控制权分配 |
2.4 政治干预与公司治理 |
2.5 我国国企治理研究的现状和不足 |
2.5.1 基于所有者治理理论的国企治理研究 |
2.5.2 关于国企治理中一人专权问题的研究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政治监管对所有者治理的替代 |
3.1 国企面临的治理困难 |
3.1.1 现金流量权与投票权的分离 |
3.1.2 转轨时期国企的特殊性 |
3.2 国企治理的本质:政治监管 |
3.3 政治监管与所有者治理的差异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国企治理的内部机制 |
4.1 法定代表人:一人专权 |
4.1.1 公司唯一法定代表 |
4.1.2 董事会的首长 |
4.1.3 总经理的上级领导 |
4.1.4 政府的代理人 |
4.2 党委:监督和参与决策 |
4.2.1 企业党委的组织 |
4.2.2 国企党委的控制权 |
4.3 权力冲突和人事上的党政合一 |
4.4 改善国企内部治理的努力及评价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国企治理的外部机制 |
5.1 任免机制:党管干部 |
5.1.1 政治化的选拔标准 |
5.1.2 政治式的任免程序 |
5.1.3 党管干部的治理功能 |
5.2 党管干部约束下的激励和监督 |
5.2.1 党管干部约束下的激励机制 |
5.2.2 党管干部约束下的监督机制 |
5.3 政治监管模式的数理分析 |
5.3.1 领导机关与国企经理的交易博弈 |
5.3.2 政治监管与公司价值的关系 |
5.4 改善国企外部治理的努力及其影响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国企治理的历史变迁 |
6.1 强制性变迁与诱致性变迁 |
6.2 国企治理的初始模式 |
6.3 第一次变型:法定代表人的产生和扩张 |
6.3.1 厂长负责制的恢复 |
6.3.2 厂长权力的膨胀 |
6.3.3 法定代表人的产生和推广 |
6.3.4 公司化改革后的变化 |
6.4 第二次变型:企业党组织的强化 |
6.4.1 党委职能的弱化 |
6.4.2 党委地位的重新上升 |
6.4.3 党委职能的持续强化 |
6.5 第三次变型:工人参与治理的没落 |
6.5.1 国企劳动关系改革的简要回顾 |
6.5.2 工人社会经济地位的下降 |
6.5.3 工人参与治理的日渐式微 |
6.6 本章小结 |
第7章 国企治理的制度环境 |
7.1 基础性制度与次级制度 |
7.2 双轨制与体制改革 |
7.2.1 价格双轨制及其争议 |
7.2.2 经济体制改革的成绩与失衡 |
7.2.3 困难重重的政治体制改革 |
7.3 本章小结 |
第8章 结论和展望 |
8.1 结论 |
8.2 主要创新点 |
8.3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科研及论文情况 |
一、科研情况 |
二、发表论文 |
四、国家重点技术改造“双高一优”项目导向计划(论文参考文献)
- [1]金象生化有限责任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 魏楚京. 吉林大学, 2020(08)
- [2]山东省在“蓝”、“黄”战略背景下的产业集群研究[D]. 宋奇. 青岛理工大学, 2014(04)
- [3]中国钢铁产业政府补贴政策的绩效研究 ——以上市公司为例[D]. 李法娟. 东华大学, 2014(06)
- [4]要闻纵览[J]. 朝华. 化工技术经济, 2003(03)
- [5]为了中国的飞跃——党的“十六大”代表、飞跃集团董事长邱继宝的创业传奇[J]. 徐卫华. 中国作家, 2002(11)
- [6]努力做好2002年技术改造工作 促进工业经济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J]. 谢旭人. 中国经贸导刊, 2002(07)
- [7]广州工业的昨天、今天与明天[J]. 平欣光. 广州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2(01)
- [8]扎扎实实做好2002年经贸工作 为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新的贡献——在全国经贸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 李荣融. 中国经贸导刊, 2001(23)
- [9]认清形势 抓任机遇 努力做好技术改造工作[J]. 杜哲兴. 当代经济, 2000(04)
- [10]转轨时期国企治理研究[D]. 李哲君. 中南大学, 20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