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浅谈桩基础桥梁断桩问题(论文文献综述)
黄佳诚[1](2020)在《考虑桩土相互作用的船-车-桥耦合动力分析》文中认为我国航运水系发达,船撞事故的发生在近年日益频繁。而高铁线路的建设大量运用了桥梁,若船撞事件发生在高速铁路桥梁上,势必会威胁到桥上行车安全。因此,建立合理的车辆-桥梁动力相互作用模型,对船舶撞击作用下的车桥耦合动力响应进行正确评估是高速铁路桥梁设计的重要参照,开展船-车-桥耦合动力特性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以往船桥碰撞的相关研究中很少考虑桩土相互作用,为了更加准确地评估船舶撞击对车桥动力系统的影响,本文基于文克尔地基梁假设,建立了考虑桩土相互作用的船-车-桥耦合动力模型。主要的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采用轮轨密贴模型,自编Matlab程序建立了十五个自由度的车辆振动模型。以德国高速线路低干扰谱为基本不平顺功率谱,采用逆傅里叶变换法得到对应了轨道的时域随机不平顺序列。(2)基于文克尔地基梁假设,采用“m法”和“P-Y曲线法”分别建立了线弹性及非线性桩土相互作用模型。对文克尔地基梁模型施加水平静载,发现随着水平荷载的加大,非线性桩土模型与弹性桩土模型的墩顶位移差值也越来越大,模型工作性能与预期相符。(3)对是否考虑桩土相互作用的几种有限元模型分别进行模态分析,发现考虑桩土作用以后全桥模型刚度受到削减,自振周期变长,且各振型呈现不同的特征性差异。在分析车桥耦合动力特性时,应充分考虑桩土相互作用的影响。(4)对考虑固接、弹性和非线性桩土相互作用的桥梁模型分别进行了车桥耦合振动分析,结果表明:考虑桩土相互作用后桥梁的横向和竖向动力响应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增大。(5)计算了船撞荷载下车桥系统的动力响应,并选取行车速度、船撞力峰值、船撞桥墩位置、桩基布置形式以及撞击船只种类五个变量,研究其对船-车-桥耦合系统产生的影响。研究表明:1)列车行车速度对各项评价指标有显着的正相关性影响,且车体横向加速度、横向轮轨力和脱轨系数这三个指标在车速较高时反应更为敏感。2)撞击力峰值越大,车体横向加速度、横向轮轨力和脱轨系数三项指标也越大。3)在越接近墩顶的位置发生碰撞,车辆行车安全受到的影响越大。4)对于易遭受横桥向船撞作用的桥梁下部结构来说,改变桩基排布方式、增加沿撞击方向受力基桩的根数有助于减小冲击作用的影响。5)不同种类船只产生的撞击力效果不一,在持时和峰值均相等的情况下,球鼻艏货船撞击效应对车桥系统产生的影响要比平艏驳船大。(6)当桥梁受到较大撞击作用时,假定极端情况下桩身在应力最大处发生断裂,初步探究了断桩效应对列车走行安全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断桩事故使得车桥系统各横向动力响应指标最大值均发生了增长,从而大大降低了列车的走行安全性。
林浩[2](2020)在《某城市桥梁灌注桩断桩问题分析及处理的研究》文中指出桥梁工程是我国城市经济发展中非常重要的基础设施,其中桥梁桩基础是桥梁工程施工中极其重要的一环,是桥梁工程建设的难点,也是参建各方关注的重点。本文以某桥梁工程中两条灌注桩出现的断桩事故为主要研究对象,全文通过理论和实际工程相结合的分析方法,主要研究了该桥梁工程中灌注桩断桩事故的判定、产生的原因及处理措施等。本文首先论述了桥梁灌注桩出现断桩事故的经常性和不利影响,得出对其研究的必要性;接下来结合该桥梁工程地质条件、桩径、周边环境等特点,对几种常用的灌注桩桩身完整性检测方法进行比选,研究各种检测方法在该桥梁工程断桩事故判定中的适用性和准确性;然后复盘灌注桩实际施工过程,采用因果分析法对断桩事故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为断桩处理及后续的桩基础施工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接着结合该桥梁工程工期要求、场地条件、断层范围等因素,分析比较断桩处理常用的几种方法,并对最终选用的高压注浆法的整个处理过程及注意事项进行详细描述;最后通过分析高压注浆法的处理效果、对工期的影响、经济性、社会效益等,评价该处理方法对该桥梁工程断桩的处理效益。所得结论如下:1、低应变法和声波透射法在该桥梁工程中均有效地检测出灌注桩的桩身完整性情况,但该两种方法均出现了误判的情况,且低应变法误判率更高,需结合钻孔抽芯法进行验证。2、该桥梁工程产生断桩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导管拔管过快及混凝土供应不足。3、该桥梁工程断桩采用高压注浆法处理取得了很好的处理效益,且断桩的桩径越大、断层位置越深,该处理方法的性价比越高。4、该桥梁工程出现断桩质量事故,处理起来费时费力,影响了约1.5个月工期,产生了不必要支出,还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因此参建各方应尽最大努力防范此类事故发生。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能为工程建设人员在桥梁工程建设中遇到类似断桩事故时提供一些参考。
向子明[3](2020)在《基于模糊理论的大直径桩基声波检测技术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我国工程建设的迅猛发展,桩基础工程在整个工程中的地位显得日益显着。而在桥梁工程方面,随着桥梁跨径的不断增加,桥梁桩基直径和数量均有所增加,大直径桩基的缺陷检测技术尤为重要。桩基础是桥梁工程的运用最为广泛的基础形式,主要用于承受上部结构所受荷载,并传递至地下较深处承载性能好的土层,以满足承载力和沉降的要求。在桩基础施工过程中,受到施工现场环境、施工工艺和现场施工机具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桩身易出现各种缺陷,从而影响结构整体的安全和使用。而桩基础的质量是整个工程的根本,若桩基础完整性不达标,极有可能造成国家财产损失甚至人员伤亡。因此,在桥梁桩基施工完成之后的缺陷检测及检测手段的选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能否快速、准确、高效率的探测出桩身缺陷的位置及程度是选取检测方式的关键所在。本文结合实际工程,采用超声波透射法和低应变发射法两种检测方式分别对桩基础进行完整性检测,并将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和研究。主要工作如下:(1)对桩身常见的缺陷及其产生原因进行了研究,具体介绍了常用检测方法的基本原理及检测方式,分析了各方法的优缺点。(2)引入模糊数学的概念,构件模糊综合判别模型,从数值上更加直观的分析桩身缺陷并判别桩基的完整性等级。(3)运用超声波透射法和低应变法对实际工程进行检测,依照检测结果定性的分析缺陷类型及程度,并将超声波透射法的检测结果与模糊综合判别法相结合,对各声参数进行模糊综合判定,将定性的经验分析定量化,多方位综合考虑对桩身完整性等级进行评判。
谢达奔[4](2019)在《刚性承台下含缺陷桩群桩竖向承载力分布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加快,工程建筑的规模不断扩大,而桩基础作为一种优质的基础形式,人们对其重视程度日益加深。在实际桩基工程施工中,限于技术、环境等因素,缺陷桩的出现难以避免。桩身缺陷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桩的有效承载能力和桩基沉降状况,对建筑物本身是一种潜在的威胁。目前,对含缺陷桩群桩实际的荷载分布等方面研究很少,工程实践中对缺陷桩的处理方式往往是以加桩的方式简单处理,缺乏较为科学合理的理论依据。本文通过理论与数值模拟两种方法,对含缺陷桩的桩基础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1.理论分析:(1)推导出了考虑刚度减弱(第一类)和刚度增强(第二类)两种缺陷类型、任意桩数与布桩方式下的含缺陷桩群桩基础承载力分布计算公式。(2)通过具体的算例,对含单根缺陷桩的群桩基础承载状况展开研究,研究表明第一类缺陷桩基础中缺陷桩分担的荷载有所减少。随着所含缺陷桩缺陷程度逐渐减弱,各桩受力趋于相同。当桩数仅为2根或3根时,第一类缺陷桩基础中分摊至缺陷桩中的荷载值大小与正常桩无异,缺陷桩的沉降值增加。呈矩形布置的4桩群桩基础中,互为对角的两桩所受荷载相同,缺陷桩承担的荷载随着其本身刚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大。第一类缺陷桩基础中,桩基朝缺陷桩所在位置发生倾斜,缺陷桩沉降值最大;第二类缺陷桩基础中,桩基朝缺陷桩对角桩位置发生倾斜。呈正五边型布置的5桩基础中,离缺陷桩较远的正常桩分担荷载值变化较小,而离缺陷桩较近的桩体荷载变化状况较为明显。2.数值模拟:运用MIDA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含单根缺陷桩的四桩桩基模型,做出了相应的分析。计算结果表明:(1)第一类缺陷桩基础中,缺陷桩分担较少荷载的同时产生更大沉降。与无缺陷桩时相比,缺陷桩基础中缺陷桩及其对角桩承担荷载值有所下降,剩余两桩承担更大荷载的同时沉降值增加,承台朝缺陷桩所在位置发生倾斜。(2)第二类缺陷桩基础中,缺陷桩分担荷载值较正常桩大,承台朝缺陷桩对角桩所在位置发生倾斜,缺陷桩对角桩沉降值最大。3.通过改变承台混凝土强度与承台厚度的方式,研究承台刚度的变化对含缺陷桩的群桩基础承载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承台刚度的减小,承台对群桩受力与沉降的调节能力逐渐削弱,缺陷桩与剩余基桩沉降差值扩大。同时承台刚度的下降也增大了承台最大与最小沉降之差。
黄苹[5](2018)在《桥梁工程钻孔灌注桩施工及问题处置措施分析》文中提出钻孔灌注桩是桥梁工程中常见的基础形式,对钻孔灌注桩施工工序与关键技术进行了总结,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断桩及桩身偏斜等问题的原因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对应的处置措施。结合工程实例,介绍钻孔灌注桩施工工序与关键技术,包括埋设施工护筒,制备循环泥浆,钻进造孔,浇筑成桩,对钻孔灌注桩出现的质量问题采取了相应的处置措施,从而确保了桩基检测的合格,提高了桥梁工程的质量。
靳子良[6](2018)在《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在公路桥梁基础中的应用及问题探讨》文中指出本文从公路桥梁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的设计和施工方面应用情况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和分析,同时针对某项目大规模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后出现的施工相关问题进行了逐一分析并给出了相关解决方案。
熊文峰[7](2018)在《复杂岩溶地段桩基低应变完整性检测及质量评价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桩基础是深基础的一种重要形式,其质量的好坏对整个工程具有重大的影响。但桩基础作为隐蔽性工程,质量不易把握,特别是在岩溶地区,桩基缺陷率则更高。因此加强施工中质量管控、施工后质量检测,对整个工程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依托昌赣铁路项目某工区桩基工程检测工作,选取该标段某特大桥7号桩(缺陷桩)作为研究对象,运用ABAQUS软件模拟其在一定位置深度的情况下的混凝土不连续、离析、空洞等缺陷,得到频域和时域的导纳曲线,通过波动理论分析出病害位置处的波形传播规律与特征。对该桩实测采集波形,根据测试所得参数,结合理论推导,对该典型桩进行缺陷分析和判断,给出了缺陷位置理论计算值;并将低应变实测曲线与第四部分缺陷桩基ABAQUS数值模拟曲线做了对比,两者的缺陷计算结果差值在许可范围内,得出数值模拟值与理论分析值、实测计算值是一致的。结合现场钻芯法结果,证实了该桩身上部缺陷的类型和位置。最后针对该问题,通过注浆加固补强,对其再次取芯,进行抗压强度实验,经复检后合格。并利用该段的检测数据,回溯施工记录,分析了桩基产生缺陷的原因,给出了针对性的处理方案。在该段其它岩溶地段桩基的处理过程中进行运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保证了工程质量,提高了施工进度。研究结果为岩溶地段桩基的完整性检测和缺陷处理提供了有益探索。
刘海涛[8](2016)在《桥梁桩基础施工质量常见问题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交通运输系统快速发展,桥梁工程越来越多,其施工质量的优劣对桥梁使用安全的影响重大。为适应桥梁工程高标准的施工质量要求,文章以桥梁桩基础为研究对象,首先简述了桩基础类型,然后结合以往工程实践具体分析了桩基础施工中的一些常见质量问题,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以保证桥梁桩基础工程施工质量,保证桥梁结构稳固。
周涛[9](2016)在《桥梁桩基础施工的质量通病及控制策略》文中认为桥梁桩的基础施工对于桥梁来说,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探讨关于桥梁桩的基础施工问题,对其质量的通病以及控制和管理的方法进行整体性的规划,完善桥梁施工,解决在桥梁施工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一、桥梁桩基础施工的重要性桩基础作为桥梁工程的重要基础之一,其施工质量的好坏将会对桥梁工程的整体质量带来直接性的影响。桩基
王治斌[10](2015)在《分析桩基础桥梁断桩存在的问题及防治措施》文中提出桥梁工程建设是我国交通建设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时也为交通领域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桥梁建设质量的好坏与基础工程的施工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在桥梁建设的过程中,对于桥梁基础工程的建设是十分重视的。然而在实际中,断桩事件时有发生,严重的影响了桥梁建筑的稳定性。本文在此主要分析了桩基础桥梁断桩存在的问题,以及桩基础桥梁造成断桩现象的原因,并对桩基础桥梁断桩问题的防治措施进行了一定的研究,旨在为提高我国桥梁建筑的质量而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二、浅谈桩基础桥梁断桩问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桩基础桥梁断桩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考虑桩土相互作用的船-车-桥耦合动力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船桥碰撞问题研究现状 |
1.2.1 经典船桥碰撞理论 |
1.2.2 船桥碰撞试验研究进展 |
1.2.3 船桥碰撞问题数值计算研究进展 |
1.3 考虑桩土相互作用的车桥耦合问题研究现状 |
1.3.1 桩-土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
1.3.2 车桥耦合中的桩土相互作用问题 |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技术路线 |
1.4.1 研究内容 |
1.4.2 技术路线 |
1.5 本章小结 |
2 车桥系统动力分析模型 |
2.1 列车模型 |
2.1.1 列车模型的基本假定 |
2.1.2 车辆模型的运动方程 |
2.2 桥梁模型 |
2.2.1 桥梁模型的基本假定 |
2.2.2 桥梁模型的运动方程 |
2.3 轨道不平顺 |
2.4 轮轨关系 |
2.5 全过程迭代法 |
2.6 本章小结 |
3 简化文克尔地基梁桩土相互作用模型 |
3.1 算例介绍 |
3.2 桥梁材料参数 |
3.3 桩土相互作用模型 |
3.3.1 土层参数 |
3.3.2 线弹性文克尔地基梁模型 |
3.3.3 非线性文克尔地基梁模型 |
3.3.4 群桩效应 |
3.4 本章小节 |
4 考虑桩土相互作用的车桥耦合振动分析 |
4.1 水平静载下有限元模型受力分析 |
4.2 桥梁动力特性分析 |
4.3 考虑桩土相互作用的车桥系统动力响应 |
4.3.1 桥梁结构动力响应 |
4.3.2 桥上列车动力响应 |
4.4 本章小结 |
5 船-车-桥耦合动力作用 |
5.1 船撞荷载的简化 |
5.2 船撞作用下的系统响应与行车安全 |
5.2.1 桥梁结构动力响应 |
5.2.2 桥上列车动力响应 |
5.3 船-车-桥耦合动力作用的影响因素 |
5.3.1 参数分析 |
5.3.2 桩基布置形式 |
5.3.3 撞击船只种类 |
5.4 船撞致断桩对撞后桥上行车安全的影响 |
5.4.1 桩基受力分析 |
5.4.2 断桩效应对列车行车安全的影响 |
5.5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2)某城市桥梁灌注桩断桩问题分析及处理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研究的背景 |
1.2.研究的问题 |
1.3.文献综述 |
1.3.1.国内研究现状 |
1.3.2.国外研究现状 |
1.4.研究路线 |
第二章 工程概况 |
2.1.工程地质概况 |
2.2.大桥桩基础设计概况 |
第三章 断桩的检测与判定 |
3.1.大桥灌注桩检测方法比选 |
3.2.大桥灌注桩断桩事故的判定 |
3.3.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断桩事故原因分析 |
4.1.灌注桩5-P2夹泥断桩原因分析 |
4.2.灌注桩1-P10砂浆夹层断桩原因分析 |
4.3.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断桩的处理 |
5.1.大桥灌注桩断桩事故处理方法比选 |
5.2.高压注浆法处理过程 |
5.3.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处理效益评估 |
6.1.处理效果评估 |
6.2.工程进度影响评估 |
6.3.经济性评估 |
6.4.社会效益评估 |
6.5.本章小结 |
结论与建议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3)基于模糊理论的大直径桩基声波检测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桩基础发展概述 |
1.2 大直径超长桩基 |
1.2.1 大直径超长桩基的发展 |
1.2.2 大直径超长桩基的定义及特点 |
1.3 基桩完整性检测技术的发展历史及进展 |
1.3.1 超声波检测技术的发展历史及进展 |
1.3.2 动测法检测技术的发展历史及进展 |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
第二章 传统声波基桩检测技术概述 |
2.1 基桩类型 |
2.2 基桩常见缺陷 |
2.3 超声波透射法和低应变反射法的原理 |
2.3.1 基本声学原理 |
2.3.2 超声仪及超声波透射法检测的原理 |
2.3.3 低应变反射波法基本原理及现场技术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模糊理论的桩基完整性综合判别方法 |
3.1 模糊数学的原理 |
3.1.1 模糊集合 |
3.1.2 确定隶属函数 |
3.1.3 F集贴近度 |
3.1.4 识别原则 |
3.1.5 综合评判模型 |
3.2 基桩完整性模糊评判法 |
3.2.1 单根桩桩身完整性模糊综合评判模型 |
3.2.2 确定隶属函数 |
3.2.3 确定权重 |
第四章 某高速公路大直径超长桩基完整性检测分析 |
4.1 两种检测方法的异同 |
4.1.1 两种检测的相同点 |
4.1.2 两种检测的不同点 |
4.2 实际工程的检测结果 |
4.2.1 工程概况 |
4.2.3 检测数据及分析 |
4.3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结论 |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刚性承台下含缺陷桩群桩竖向承载力分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前言 |
1.2 研究目的 |
1.3 缺陷桩基础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缺陷桩成因与应对措施 |
1.3.2 缺陷单桩的研究 |
1.3.3 含缺陷桩群桩的研究 |
1.3.4 群桩基础承载性状研究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
第2章 含缺陷桩群桩基础竖向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 |
2.1 前言 |
2.2 群桩承载性状理论计算 |
2.2.1 单桩承载力的确定 |
2.2.2 传统的群桩沉降与承载力理论计算 |
2.3 刚性承台下含缺陷桩群桩基础竖向承载力分布分析方法 |
2.3.1 缺陷类型的分类 |
2.3.2 模型建立与基本假设 |
2.3.3 理论计算分析与公式的提出 |
2.3.4 公式深化与拓展 |
2.3.5 算例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含缺陷桩群桩基础承载性状数值模拟 |
3.1 前言 |
3.2 数值计算模型建立 |
3.2.1 有限元法简介 |
3.2.2 Midas/GTS软件介绍 |
3.2.3 模型建立 |
3.3 单桩竖向承载特性分析 |
3.3.1 正常单桩轴力分布分析 |
3.3.2 正常单桩沉降特性分析 |
3.3.3 缺陷单桩的拟定 |
3.4 含缺陷桩群桩基础竖向承载力分布分析 |
3.4.1 群桩桩身轴力分布分析 |
3.4.3 群桩基础承载力分布状况分析 |
3.5 含缺陷桩群桩基础沉降分析 |
3.5.1 群桩基础桩体沉降分析 |
3.5.2 群桩基础承台沉降分析 |
3.6 有限元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的对比分析 |
3.6.1 单桩等效P-S曲线的拟定 |
3.6.2 群桩竖向承载力分布计算与比对 |
3.7 本章小结 |
第4章 承台刚度改变对含缺陷桩群桩基础承载性状的影响 |
4.1 引言 |
4.2 承台变刚度方案的提出 |
4.3 有限元模型建立 |
4.4 承台刚度改变措施对比分析 |
4.4.1 承台混凝土强度等级改变 |
4.4.2 承台厚度改变 |
4.5 承台刚度变化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5)桥梁工程钻孔灌注桩施工及问题处置措施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钻孔灌注桩施工工序与关键技术 |
1.1 埋设施工护筒 |
1.2 制备循环泥浆 |
1.3 钻进造孔 |
1.4 浇筑成桩 |
2 桥梁工程钻孔灌注桩常见质量问题 |
2.1 断桩 |
2.2 桩身偏斜 |
3 桥梁工程钻孔灌注桩质量问题的处置措施 |
3.1 断桩的处置措施 |
3.2 桩身偏斜的处置措施 |
4 工程案例分析 |
4.1 案例1 |
4.2 案例2 |
5 结论 |
(6)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在公路桥梁基础中的应用及问题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预应力管桩应用概况 |
2 桥梁管桩布设方式比选 |
3 施工工艺要点及要求 |
4 施工过程出现的问题分析及处置方案 |
4.1 桩身断裂分析及处置方案 |
4.2 桩头破裂分析及处置方案 |
4.3 桩长过短情况分析及处置方案 |
4.4 接头偏上的情况分析及处置方案 |
5 结语 |
(7)复杂岩溶地段桩基低应变完整性检测及质量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2 桩基及其检测技术发展历程 |
1.2.1 桩基及施工技术发展 |
1.2.2 桩基检测技术发展 |
1.3 主要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岩溶地区桩基特点及常见质量缺陷 |
2.1 岩溶地区概述 |
2.2 桩的特点、作用及分类 |
2.2.1 桩的特点及适用范围 |
2.2.2 桩的分类 |
2.3 常见质量缺陷 |
2.3.1 沉管灌注桩可能出现的问题 |
2.3.2 冲、钻孔灌注桩可能出现的问题 |
2.3.3 人工挖孔桩可能出现的问题 |
2.3.4 预制桩可能出现的问题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桩基低应变反射波检测理论分析 |
3.1 低应变检测概述 |
3.2 低应变反射波法检测基本原理 |
3.2.1 一维波动方程 |
3.2.2 杆件一维波动方程的解答 |
3.2.3 应力波在桩中的传播 |
3.3 数据分析 |
3.3.1 波速确定 |
3.3.2 缺陷位置确定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缺陷桩基的数值模拟分析 |
4.1 ABAQUS软件模型的建立 |
4.1.1 分析模块简介 |
4.1.2 主要步骤 |
4.1.3 接触面设置 |
4.1.4 参数设置和有限元模型 |
4.2 缺陷桩基的数值模拟分析过程及结论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工程实例 |
5.1 该标段岩溶地区钻(冲)孔桩概况 |
5.1.1 设计概况 |
5.1.2 地质及水文情况 |
5.1.3 气象特征 |
5.2 低应变法初测 |
5.2.1 检测仪器的选配 |
5.2.2 现场检测的注意事项 |
5.2.3 缺陷桩的实测过程、数据及分析 |
5.3 钻芯法验证 |
5.3.1 芯样钻取、采集规定 |
5.3.2 评判标准 |
5.3.3 取芯验证过程及结论 |
5.4 低应变实测曲线与数值模拟曲线对比 |
5.5 质量缺陷处理 |
5.6 桩基质量问题影响因素与预防措施 |
5.6.1 回填法 |
5.6.2 注浆法 |
5.6.3 钢护筒跟进法 |
5.7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主要实践经历 |
致谢 |
(9)桥梁桩基础施工的质量通病及控制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一、桥梁桩基础施工的重要性 |
二、桥梁桩基础施工的质量现状和问题 |
1. 桩机钻孔时常见的问题 |
2. 清孔时常见的问题 |
3. 灌注混凝土时常见的问题 |
三、桥梁桩基础施工的质量控制策略 |
1. 桩机钻孔时的策略 |
2. 桩机清孔时的策略 |
3. 灌注混凝土时的策略 |
四、结语 |
(10)分析桩基础桥梁断桩存在的问题及防治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桩基础桥梁断桩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1.1 桩体截面强度较低 |
1.2 混凝土灌注施工方法不当 |
1.3 因质量控制不合理而导致工程出现断桩现象 |
1.4 塌孔 |
1.5 其他原因 |
2 桩基础桥梁断桩问题的防治措施 |
2.1 紧抓设计环节 |
2.2 组织和管理好施工的各个环节 |
2.3 加强养护和维修 |
2.4 材料的选择 |
结束语 |
四、浅谈桩基础桥梁断桩问题(论文参考文献)
- [1]考虑桩土相互作用的船-车-桥耦合动力分析[D]. 黄佳诚.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3)
- [2]某城市桥梁灌注桩断桩问题分析及处理的研究[D]. 林浩.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3]基于模糊理论的大直径桩基声波检测技术研究[D]. 向子明. 长沙理工大学, 2020(07)
- [4]刚性承台下含缺陷桩群桩竖向承载力分布研究[D]. 谢达奔. 湘潭大学, 2019(02)
- [5]桥梁工程钻孔灌注桩施工及问题处置措施分析[J]. 黄苹. 建筑技术开发, 2018(23)
- [6]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在公路桥梁基础中的应用及问题探讨[J]. 靳子良. 低温建筑技术, 2018(11)
- [7]复杂岩溶地段桩基低应变完整性检测及质量评价研究[D]. 熊文峰. 华东交通大学, 2018(10)
- [8]桥梁桩基础施工质量常见问题分析[J]. 刘海涛.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6(16)
- [9]桥梁桩基础施工的质量通病及控制策略[J]. 周涛. 中华建设, 2016(05)
- [10]分析桩基础桥梁断桩存在的问题及防治措施[J]. 王治斌.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