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务院决定提高中小幼教师工资标准(论文文献综述)
余露,王毓珣[1](2021)在《两届基础教育国家级语文获奖项目:比较分析与完善建议》文中研究表明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作为目前唯一的国家级最高教学类奖项,代表着我国基础教育教学研究的最高水准。运用多种方法对两届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86项语文获奖项目进行比较分析,从数量、区域、学段、项目完成者所在单位、连续获奖者、研究内容的类型、高频词汇和推荐情况等方面进行数据统计与比较,发现语文获奖项目数量稳步上升;在区域、学段和完成者所在单位上分布不均;连续获奖人共有7人,均处于江苏;语文教学研究热点集中于教学实践方面;推荐成果比例大幅提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的完善建议有:加强指导、鼓励合作、重视成果培育、聚焦问题、完善评审和加大推广力度,促进基础教育国家级语文教学成果高质量均衡发展。
胡沥丹[2](2021)在《新时代大中小幼爱国主义教育一体化研究 ——以成都市为例》文中研究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开拓进取的时代,也是创新发展的时代,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新时代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都全面开启了新局面,对爱国主义教育工作也提出了新要求。“爱国”看似老生常谈,实则意义深远,其与时代接轨,被赋予了新定义,也让“爱国主义”有了新内涵,“爱国主义教育”有了新思路。立足于新背景,可以发现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的新机遇和新挑战,各种社会错误思潮的影响、网络不良言论的危害以及“00后”学生的个性特征,都需要大力推进大中小幼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体化建设,让学生从幼儿园到大学接受系统化、渐进式的爱国主义教育,从而逐渐成长为爱祖国、爱党、爱人民和爱社会主义的时代新人。新时代大中小幼爱国主义教育一体化是按照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新目标和新要求,将纵向层次和横向要素相融合,从而循序渐进地阶梯式培育有爱的、有信念的、有志向的、有梦想的时代新人的教育教学体系。经调查发现,当前成都市大中小幼爱国主义教育一体化工作取得了诸多成就,主要有政府及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形成常态化和制度化、一体化规定爱国主义教育目标、一体化设置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和一体化创新爱国主义教育方式。但同时也凸显出理念认识的一致性有待达成、组织管理的纵深性有待推进、合力育人的协同性有待加强、载体运用的创新性有待提高、考核评价的多元性有待探索等的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主要是因为应试教育思想深植、体制机制欠缺、资源统整不够、介质适配不足、传统评价观念局限等。新时代改进大中小幼爱国主义教育一体化要从突破理念藩篱、强化顶层设计、整合各方优势、精准打造介质、改变评价观念五方面着手,从而持续推进新时代大中小幼爱国主义教育理念、管理、资源、载体和评价的一体化建设。
赵长林[3](2021)在《回归育人本位:新时代基础教育评价改革的旨归》文中认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教育的根本使命,但基础教育实践领域却存在着"应试教育"倾向、偏离党的教育方针等问题,形成了唯分数、唯升学的"顽瘴痼疾"。学校教育思想的偏离、社会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社会选人用人的不当导向是"五唯"形成的原因。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需要系统谋划、综合施策,推进基础教育回归立德树人本位;强化分类评价、完善评价标准,引导学校回归正确办学方向;突出师德师风和教育教学实绩评价,引导教师回归教书育人本位。未来,还要继续催生新时代教育评价新理论、新时代教育评价实践新体系、新时代教育评价新技术。
王剑峰[4](2021)在《联盟型学区的组织管理模式现状研究 ——以上海市T学区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学区化办学是指将位于同一区域内的若干所基础教育学校组建成一个组织单位,将这些学校的教育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从而缩小区域内校际办学差距的教育治理方式。学区化办学有助于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校际间的良性互动,从而逐步实现区域内基础教育办学的均衡发展。目前,我国的学区化办学实践大致可以分为龙头校引领的集团化办学模式、混合型多主体的集群模式以及多主体间平等合作的联盟模式三类。目前,有关联盟型学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性质的介绍和与其他类型学区的比较上,但是针对联盟型学区组织管理模式的研究仍然较少。本文以上海市T学区为个案,运用文献法和调查法对该联盟型学区的组织管理现状进行了分析。上海市T学区成立于2008年,原本被称为“教育洼地”的T地区通过建立联盟型学区,“抱团取暖”、“弱弱联合”,将当地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共享,实现了资源的优势互补,从而改变了当地优质教育资源匮乏、整体教育质量不高的现实困境。笔者先通过对上海市T学区相关教育政策文件和资料的研读,构建出对T学区组织管理模式的基本认识,在此基础上形成访谈提纲。然后挑选当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领导、学区委员会负责人、成员校校长及教师进行针对性的访谈,发现上海市T学区形成了政府领导、学区委员会负责、成员校为主体、社会力量参与的多元共治管理体系。同时,笔者还具体了解了T学区的资源共享机制,并从硬件资源、课程资源和教师资源三个方面对学区的教育资源共享模式进行剖析。在对学区的调查过程中,笔者也发现了目前上海市T学区组织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首先,行政力量对学区管理的干预仍然较多;其次,学区资源共享的方式仍以项目协同居多;另外,学区行政管理人员数量不足、结构安排不合理;还有,学区的教师联聘制度仍有待完善;最后,学区目前缺少专门性的评价体系。针对上述问题,笔者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希望能对学区化办学的实践及后续的学术研究有所助益。
王毓珣,段沿沿[5](2021)在《两届基础教育国家级数学获奖项目:比较分析与改进建议》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基于数据比较分析两届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48项数学获奖项目,发现数学获奖项目在数量上呈上升趋势,在质量上处于偏正态分布;东部地区优于中西部地区,省域之间差距显着;小学教育和其它增势明显,中学教育有所下降;科研与管理部门成为获奖大户,中小幼获奖比例下滑;两届连续获奖者3人;数学教学研究热点有所变化.为此提出4条改进建议:借助精准帮扶,推动均衡发展;鼓励全段科研,构建创新生态;激励专兼合作,推进协同攻关;支持问题解决,提高科研质量.
杜帮琼[6](2021)在《中小学综合督导报告研究 ——以上海市M区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20年,伴随着国家《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和《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等相关文件的印发,有关督导结果的研究显得越发重要。基于当下的政策背景、学校现状,本研究以反映教育督导结果的综合督导报告为研究对象,从上海市M区公布的25份教育督导报告出发,通过文献分析、内容分析、问卷调查、选取个案进行实地访谈等方法,从督学视角研究综合督导报告的实践现状,了解综合督导报告的整个形成流程、内容结构、撰写依据等,探究综合督导报告在实践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尽可能提出相对清晰且合理的对策建议,以期为相关方面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撑。本论文的研究问题聚焦为:1.中小学综合督导报告是什么?其整个实施过程如何?撰写依据有哪些?2.综合督导报告的内容结构要素有哪些?要素之间有何关联?3.在实践过程中,相关人员对其的了解度、认可度如何?4.综合督导报告在实践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有?针对上述问题,论文首先呈现全文的研究依据、研究总思路,对本研究使用到的三种研究途径进行研究设计。包括对25份综合督导报告进行分析、对M区A校相关人员进行调查与访谈、参考教育督导指标体系。其次,从本研究的题目出发,以办学水平切入学校的自评与他评视角,从综合督导报告的撰写依据、形成流程、内容结构来阐释综合督导报告的形成及内涵。再次,根据第二章的研究设计,进行研究结果分析,得出M区中小学综合督导报告的问题主要集中于:1.撰写报告的实施过程规范性还可深化;2.相关参与人员对报告了解和认可不深;3.督导报告的撰写依据在实践中单一且趋同;4.报告内容没能很好的反映出督导结果。最后,总结出综合督导报告的特点,针对第四章的主要问题讨论,从加强综合督导报告的专门研究、聚合学校相关人员的教育需求、培养撰写督导报告的专业人才、发挥督导报告使用的最优价值、完善针对督导报告的质量评价等五个方面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杨秋兰[7](2020)在《中小学青年教师激励机制研究 ——以邹平市为例》文中研究指明青年教师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他们在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提高学校教学质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他们是学校发展和成长的支柱。我国制定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有效的教师激励管理是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保证。我国的基础教育就像建筑学的基础,是我国建设高素质人才的基础工程。中小学教育是基础性的教育工作,在教育过程中教师扮演着重要角色,针对中小学青年教师开展有效的激励管理,可以促进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和谐、稳定、健康发展,对我国教育质量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因此,如何建立科学有效的中小学教师激励机制已成为我国当前基础教育改革面临的首要问题。当今的教学团队存在一些不和谐之处。如何有效地调动中小学青年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中小学如何留住人才,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从中小学教育的发展现状来看,部分中小学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教学设施不断优化,教学质量不断提升。但也有部分学校青年教师流动性较大,青年教师对学校缺乏归属感,表现出的工作积极性不强,既影响了学校的发展情况也不利于教学水平的提升。在有效的激励措施的支持下,教师的潜能可以得到有效激发,自身的积极性能够得到带动,同时青年教师也能够在这个过程中获得自我提升和发展。然而,教师必须在正确的理论指导下实施激励。本文旨在丰富青年教师激励的理论内容,完善学校管理理论,研究青年教师激励问题。落实教师权益的规定;帮助学校培养优秀教师和创新人才,提升学校竞争力;帮助激发青年教师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精神;帮助为地方中小学管理者提供管理参考。因此,如何采用有效的方式带动中小学青年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提高青年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已成为一个亟待探索的问题。本文主要收集了有关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和中小学青年教师激励机制的文献和数据,借鉴国内外相关课题的研究成果,选取邹平市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深入研究,结合访谈、个案研究等方法,对全市中小学青年教师激励机制进行综合分析,并从多个角度审视其相关内容,全面探讨激励的相关方面,找出存在的问题,进行归因分析,从多个方面探索构建科学的中小学教师激励机制的最佳对策。最后,本文根据政府职能理论、国家治理现代化理论和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提出了完善邹平中小学青年教师激励机制的对策:完善中小学教师工资长效联动机制,规范中小学教育体制管理,建立和完善教育监督与评估机制,做好学校激励管理体系建设,深化教育监督体制,促进政府绩效评估,进一步完善学校内部激励方法。
王坤[8](2020)在《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教师嵌入式发展的内涵、特点及路径》文中认为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教师发展最为突出的问题表现在三个层面上:一是职前教师的培养,教育理论与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教育实践相脱节导致刚入职的教师不能很好地满足本地实际工作的需求;二是入职教师大多缺乏相应的入职指导,导致部分教师流失;三是在职教师的专业发展质量不高。针对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教师发展的困境,本研究提出教师嵌入式发展方式予以解决。教师嵌入式发展是指教师在专业发展中应用嵌入的方式,在嵌入的状态下,谋求专业上的发展。教师嵌入式发展有着非常复杂的结构,呈现出阶段性、差异性和层次性的特点。为此,在宏观层面上,国家应为教师嵌入式发展提供充足的经费和健全的制度保障;在中观层面上,学校应为教师嵌入式发展营造自由、宽松、便利的成长环境;在微观层面上,教师应最大化地激发自身专业发展的学习力。
康晓伟,裴丽,刘珊珊[9](2020)在《我国代课教师70年回顾与展望:多重合法身份的代课教师制度构建》文中指出代课教师问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教师队伍建设中的特殊现象,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师资短缺乃至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的必然产物。如何解决代课教师问题涉及到教师队伍整体质量。本研究通过对包括大学教师教育研究者、教育行政部门管理者、中小学校长等代课教师利益共同体在内的焦点团体访谈,揭示出了代课教师在编制、专业水平、身心健康、待遇、专业发展机会和合法权益等方面面临的问题。本研究提出解决代课教师问题的根本在于构建多重合法身份的代课教师制度,即构建多重合法身份的教师地位、待遇、补充与流动体系。
武苗苗[10](2020)在《中小城市民办幼儿园教师生存状态研究 ——以湖北省H市城区为例》文中认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学前教育事业,明确提出要在“幼有所育上不断取得新进展”,并从家国未来的层面强调建设学前教育的必要性。在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过程中,民办幼儿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据统计,到2018年底,民办幼儿园占到我国幼儿园总数的62%,民办幼儿园教师占幼儿园教师总数的70%。民办园教师作为民办幼儿园发展的主力军,“生存”是其发展的根本性问题,直接关系到幼儿教师的质量,影响我国幼儿教育的整体状况。因此,关注民办幼儿园教师的生存状态对我国教育事业建设具有积极意义。民办幼儿园教师与其他教师相比,面临的处境更为复杂特殊,尤其是在中小城市。相较于大城市,中小城市的经济较薄弱,且对学前教育的投资有限,以及民办园自收自支的特征,在一定程度上无法满足民办园教师的职业发展,并且教师“无编制”的身份导致其工资待遇差、社会地位低等一系列问题,使其生存更加困难。因此,关注中小城市民办幼儿园教师生存处境极为重要。本论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包括问题的提出、研究目的与意义、概念界定、文献综述、研究思路与方法。第二部分是中小城市民办幼儿园教师生存的现状调查,主要包括对湖北省H市城区20所幼儿园的490名民办教师的基本情况调查以及通过调查发现民办园教师工资待遇普遍较低、工作压力相对较大、工作环境有待改善、专业发展严重受阻、业余生活比较单调等生存困境。第三部分是中小城市民办园教师生存困境的原因分析,主要包括民办园以市场为核心的办学理念;民办园教师“无编制”的边缘身份;民办园的内涵式发展意识不足;民办园教师的素质参差不齐;民办园教师业余生活缺乏幸福感。第四部分是改善中小城市民办园教师生存状态的对策建议。主要包括提高民办园教师的福利待遇;化解民办园教师的工作压力;创设和谐的工作环境促;进民办园教师的专业发展;丰富民办园教师的业余生活。
二、国务院决定提高中小幼教师工资标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国务院决定提高中小幼教师工资标准(论文提纲范文)
(1)两届基础教育国家级语文获奖项目:比较分析与完善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一、问题提出 |
二、研究设计 |
(一)样本选择 |
(二)研究方法 |
(三)数据处理与统计 |
三、两届语文获奖项目统计分析 |
(一)两届语文获奖项目总体比较分析 |
(二)两届语文获奖项目区域分布比较分析 |
(三)两届语文获奖项目学段分布比较分析 |
(四)两届语文获奖项目完成者所在单位分布比较分析 |
(五)两届语文获奖项目类型分布比较分析 |
(六)两届语文两项获奖人分布比较分析 |
(七)两届语文获奖项目高频词分布分析 |
(八)两届语文获奖项目推荐情况分析 |
四、研究结论与完善建议 |
(一)研究结论 |
(二)完善建议 |
1.加强指导。 |
2.鼓励合作。 |
3.重视培育。 |
4.聚焦问题。 |
5.完善评审。 |
6.加大推广。 |
(2)新时代大中小幼爱国主义教育一体化研究 ——以成都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
1.4.1 创新点 |
1.4.2 不足之处 |
2 新时代大中小幼爱国主义教育一体化概述 |
2.1 新时代大中小幼爱国主义教育一体化相关概念界定 |
2.1.1 爱国主义 |
2.1.2 爱国主义教育 |
2.1.3 大中小幼爱国主义教育一体化 |
2.1.4 新时代大中小幼爱国主义教育一体化 |
2.2 新时代大中小幼爱国主义教育一体化的理论依据 |
2.2.1 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
2.2.2 习近平爱国主义系列重要论述精神 |
2.2.3 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
2.3 新时代大中小幼爱国主义教育一体化的现实意义 |
2.3.1 有利于一体化培养为人民服务的有爱之人 |
2.3.2 有利于一体化培养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的有信之人 |
2.3.3 有利于一体化培养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的有志之人 |
2.3.4 有利于一体化培养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有梦之人 |
3 成都市大中小幼爱国主义教育一体化的现状分析 |
3.1 成都市大中小幼爱国主义教育一体化现状调查 |
3.1.1 成都市大中小幼爱国主义教育一体化的基本做法 |
3.1.2 成都市大中小幼爱国主义教育一体化数据统计与分析 |
3.2 成都市大中小幼爱国主义教育一体化取得的成就 |
3.2.1 政府及学校领导高度重视爱国主义教育一体化工作 |
3.2.2 常态化、制度化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一体化工作 |
3.2.3 一体化规定爱国主义教育目标 |
3.2.4 一体化设置爱国主义教育内容 |
3.2.5 一体化创新爱国主义教育方法 |
3.3 成都市大中小幼爱国主义教育一体化存在的问题 |
3.3.1 理念认识的一致性有待达成 |
3.3.2 组织管理的纵深性有待推进 |
3.3.3 合力育人的协同性有待加强 |
3.3.4 载体运用的创新性有待提高 |
3.3.5 考核评价的多元性有待探索 |
3.4 成都市大中小幼爱国主义教育一体化存在问题的成因 |
3.4.1 应试教育思想阻碍了理念认识的全面普及 |
3.4.2 体制机制欠缺阻碍了组织管理的上下同力 |
3.4.3 资源统整不够阻碍了合力育人的同向同行 |
3.4.4 介质适配不足阻碍了载体运用的推陈出新 |
3.4.5 传统评价观念阻碍了考核评价的综合多样 |
4 新时代改进大中小幼爱国主义教育一体化的对策建议 |
4.1 突破理念藩篱,推进大中小幼爱国主义教育理念一体化建设 |
4.1.1 转变应试观念,顺应全新时代的发展要求 |
4.1.2 提升认识站位,培养站谋深远的工作队伍 |
4.1.3 贯彻育人为本,树立“三全”教育新理念 |
4.2 强化顶层设计,推进大中小幼爱国主义教育管理一体化建设 |
4.2.1 专管专治,设立上传下达的管理机构 |
4.2.2 首尾贯通,创建系统完备的工作机制 |
4.2.3 纵横联动,健全协调有力的管理制度 |
4.3 整合各方优势,推进大中小幼爱国主义教育资源一体化建设 |
4.3.1 把握校内现有资源,发挥校园第一阵地作用 |
4.3.2 调动家庭优质资源,提高家庭家长的配合度 |
4.3.3 运用社区特色资源,打造教育活动本土空间 |
4.3.4 挖掘社会丰富资源,开辟教育活动广阔空间 |
4.4 精准打造介质,推进大中小幼爱国主义教育载体一体化建设 |
4.4.1 注重创新,丰富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载体 |
4.4.2 结合实际,选取符合各年龄阶段特点的特色载体 |
4.4.3 凝聚力量,编写符合各年龄阶段特点的生动教材 |
4.5 改变评价观念,推进大中小幼爱国主义教育评价一体化建设 |
4.5.1 “一把尺子”,制定科学考核标准 |
4.5.2 多元考核,建立综合评价体系 |
4.5.3 及时反馈,科学运用评价结果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3)回归育人本位:新时代基础教育评价改革的旨归(论文提纲范文)
一、基础教育“五唯”“顽瘴痼疾”的成因分析 |
1. 学校教育思想的偏离是“五唯”形成的主因 |
2. 社会发展不充分不平衡是“五唯”形成的社会客观原因 |
3. 社会选人用人的不当导向是“五唯”形成的条件性原因 |
二、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系统改革,促进基础教育回归立德树人本位 |
1. 系统谋划、综合施策,推进基础教育回归立德树人本位 |
2. 强化分类评价、完善评价标准,引导学校回归正确办学方向 |
3. 突出师德师风和教育教学实绩评价,引导教师回归教书育人本位 |
三、对新时代教育评价体系创新的展望 |
1. 催生新时代教育评价新理论 |
2. 催生新时代教育评价实践新体系 |
3. 催生新时代教育评价新技术 |
(4)联盟型学区的组织管理模式现状研究 ——以上海市T学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一)国家教育政策的推动 |
(二)地方上学区化办学模式的快速发展 |
(三)部分地区对优质教育资源的迫切需要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三、概念界定 |
(一)学区 |
(二)联盟型学区 |
(三)组织管理模式 |
四、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
(一)学区化办学研究的关键词共现分析 |
(二)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
(三)现有研究述评 |
(四)理论基础 |
五、研究思路、内容及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内容 |
(三)研究方法 |
第二章 上海市T学区组织管理模式的现状调查及分析 |
一、调查的设计与实施 |
(一)调查目的 |
(二)调查方法 |
(三)调查对象的选取 |
(四)调查的实施 |
二、上海市T学区概况 |
(一)上海市T学区的简介 |
(二)上海市T学区组织管理模式的发展脉络 |
三、多元主体参与的治理型学区组织结构 |
(一)区教育局成立工作小组作为领导单位 |
(二)学区层面成立执行委员会作为学区权力中心 |
(三)各校(园)长组成联盟落实学区具体工作 |
四、以政府为中心的网络化学区管理体系 |
(一)区教育局和当地镇政府是学区管理的领导单位 |
(二)成员校是学区管理的核心主体 |
(三)社会力量是学区管理的参与者和支持者 |
五、联盟模式下的学区教育资源共享机制 |
(一)上海市T学区教育资源共享的选择与分类 |
(二)以设施设备共享为目的的硬件资源共享机制 |
(三)以优质师资共享为目的的教师联聘制度 |
(四)以特色课程资源共享为目的的学生跨校联动制度 |
第三章 T学区组织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一、T学区组织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
(一)行政力量对学区管理的干预仍然较多 |
(二)学区资源共享的方式仍以项目协同居多 |
(三)学区行政管理人员数量不足、结构安排不合理 |
(四)学区的教师联聘制度仍有待完善 |
(五)缺少以学区为单位的专门性评价 |
二、T学区组织管理模式现存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传统教育管理制度的惯性影响 |
(二)学区办学自主权的缺失 |
(三)缺乏对学区组织管理的科学研究 |
(四)教师联聘制度的不完善 |
第四章 对策及建议 |
一、明确政府与学区权力边界,强化学区治理属性 |
二、学区执委会要加强学区管理制度的建设 |
三、精准有效地配置学区内的优质教师资源 |
四、建立一体化专门性评价体系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5)两届基础教育国家级数学获奖项目:比较分析与改进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1 问题提出 |
2 研究设计 |
2.1 样本选择 |
2.2 研究方法 |
2.3 数据处理与统计 |
3 两届数学获奖项目统计分析 |
3.1 两届数学获奖项目总体比较分析 |
3.2 两届数学获奖项目区域分布比较分析 |
3.3 两届数学获奖项目学段分布比较分析 |
3.4 两届数学获奖项目完成者所在单位分布比较分析 |
3.5 两届数学连续获奖者及项目分布分析 |
3.6 两届数学获奖项目高频词汇分布分析 |
4 研究结论与行动重点 |
4.1 研究结论 |
4.2 改进建议 |
(6)中小学综合督导报告研究 ——以上海市M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问题的提出 |
(一)研究背景及缘由 |
(二)研究问题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三、核心概念界定 |
(一)综合督导 |
(二)督导报告 |
(三)办学水平 |
四、文献综述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三)研究述评 |
五、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可能的创新点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三)可能的创新点 |
第二章 研究设计与实施 |
一、研究开展的依据 |
(一)研究中小学综合督导报告的理论依据 |
(二)研究中小学综合督导报告的政策依据 |
二、研究总思路 |
三、研究途径选择及实施设计 |
(一)途径一:分析25 份综合督导报告文本 |
(二)途径二:对A校相关人员开展调查 |
(三)途径三:参考上海15 个区督导评估指标 |
第三章 中小学综合督导报告的形成及内涵 |
一、顺应办学水平评估的需要 |
(一)办学水平评估:自评与他评 |
(二)自评报告与督评报告 |
二、中小学综合督导报告的形成 |
(一)中小学综合督导报告的撰写依据 |
(二)中小学综合督导报告的形成流程 |
三、中小学综合督导报告的内涵阐释 |
(一)中小学综合督导报告的内涵 |
(二)M区综合督导报告的内容结构 |
第四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
一、针对综合督导报告文本的分析 |
(一)文本主题、节点与字数统计分析 |
(二)内容结构的编码分析 |
二、调查结果的分析 |
(一)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 |
(二)访谈调查的结果分析 |
三、问题讨论及困境 |
(一)综合督导报告的规范性方面还可深化 |
(二)相关参与人员对报告了解和认可不深 |
(三)督导报告的撰写依据在实践中单一且趋同 |
(四)报告内容没能很好的反映出督导结果 |
第五章 总结及建议 |
一、关于中小学综合督导报告的总结 |
二、完善中小学综合督导报告的对策建议 |
(一)加强综合督导报告的专门研究 |
(二)聚合学校相关人员的教育需求 |
(三)培养撰写督导报告的专业人才 |
(四)发挥督导报告使用的最优价值 |
(五)完善针对督导报告的质量评价 |
参考文献 |
附录A “中小学综合督导报告研究”调查问卷 |
附录B “中小学综合督导报告研究”访谈提纲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7)中小学青年教师激励机制研究 ——以邹平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的背景 |
1.1.2 研究的意义 |
1.2 研究概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研究述评 |
1.3 研究的主要方法和基本思路 |
1.3.1 主要研究方法 |
1.3.2 基本研究思路 |
1.4 创新与不足 |
第2章 概念阐述与理论分析 |
2.1 概念界定 |
2.1.1 中小学年轻教师 |
2.1.2 激励 |
2.1.3 激励机制 |
2.2 理论基础 |
2.2.1 政府职能理论 |
2.2.2 国家治理现代化理论 |
2.2.3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
第3章 邹平市中小学青年教师队伍激励机制的发展历程、现状及效果 |
3.1 邹平市中小学青年教师激励机制发展历程 |
3.1.1 邹平市中小学青年教师激励机制的创立与探索(1949-1992) |
3.1.2 邹平市中小学青年教师激励机制的发展与创新(1993至今) |
3.2 邹平市中小学青年教师激励机制现状 |
3.2.1 城市基本情况 |
3.2.2 教师调查设计 |
3.2.3 数据统计与分析 |
3.2.4 激励需求分析 |
3.3 邹平市中小学青年教师的激励机制的有效性 |
3.3.1 “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确立 |
3.3.2 基本的薪酬福利得到保障 |
3.3.3 各项激励制度逐步规范化 |
第4章 邹平市中小学青年教师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分析 |
4.1 邹平市中小学青年教师队伍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 |
4.1.1 薪酬体系存在系列弊端 |
4.1.2 教师出现职业倦怠现象 |
4.1.3 考评标准不够科学规范 |
4.1.4 继续教育培训流于形式 |
4.1.5 激励缺乏针对性和差异性 |
4.2 邹平市中小学青年教师队伍激励机制存在问题的原因 |
4.2.1 政府教育性经费投入不足 |
4.2.2 教育资源分配缺乏均衡化 |
4.2.3 刚性约束和监管措施乏力 |
4.2.4 中小学教育督政落实困难 |
4.2.5 教育激励管理制度不健全 |
第5章 国外中小学青年教师激励机制及其借鉴 |
5.1 国外中小学青年教师激励机制分析 |
5.1.1 日本 |
5.1.2 德国 |
5.1.3 美国 |
5.2 发达国家中小学青年教师激励机制对我国的启示 |
5.2.1 努力提高中小学教师的地位和待遇 |
5.2.2 建构完善中小学教师职业保障体系 |
5.2.3 建立科学有效的教师激励培训机制 |
第6章 优化中小学青年教师激励机制的对策与建议 |
6.1 健全中小学教师工资长效联动机制 |
6.1.1 完善教育经费投入机制 |
6.1.2 优化教育经费支出结构 |
6.1.3 科学管理使用教育经费 |
6.2 规范中小学教育管理体制 |
6.2.1 健全教育行政执法机制 |
6.2.2 加强完善政府服务机制 |
6.2.3 加大教育行政监督力度 |
6.3 建立健全教育监管和评价机制 |
6.3.1 建立完整统一的教育监管体系 |
6.3.2 进一步健全教育经费绩效评价 |
6.3.3 提高监管人员的政治思想觉悟 |
6.4 搞好学校激励管理制度建设 |
6.4.1 搞好绩效工资提高教师综合收入 |
6.4.2 多种形式完善继续教育激励机制 |
6.4.3 构建多元考评体系规范教师培养 |
6.5 深化教育督导体制推进政府履职评价 |
6.5.1 深化教育督导管理体制 |
6.5.2 深化教育督导运行机制 |
6.5.3 深化教育督导问责机制 |
6.6 进一步完善学校内部激励方式 |
6.6.1 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 |
6.6.2 激励过程中更加注重差异性 |
6.6.3 塑造激励性文化环境促进共同成长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邹平市中小学青年教师激励情况调查问卷 |
附录2 邹平市中小学青年教师激励情况调查结果 |
附录3 邹平市中小学青年教师激励因素重要性调查问卷 |
附录4 邹平市中小学青年教师激励情况访谈问卷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8)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教师嵌入式发展的内涵、特点及路径(论文提纲范文)
一、问题的提出 |
二、分析框架: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教师嵌入式发展 |
(一)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教师嵌入式发展的内涵 |
(二)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教师嵌入式发展的特点 |
1.阶段性 |
2.差异性 |
3.层次性 |
三、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教师嵌入式发展的实践路径 |
(一)宏观层面:国家为教师嵌入式发展提供充足的经费和健全的制度保障 |
(二)中观层面:学校为教师嵌入式发展营造自由、宽松、便利的成长环境 |
(三)微观层面:教师应最大化激发自身专业发展的学习力 |
(9)我国代课教师70年回顾与展望:多重合法身份的代课教师制度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一、研究缘起与研究问题 |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代课教师队伍建设回顾 |
(二)研究问题的提出 |
二、研究方法 |
(一)资料收集 |
(二)资料分析 |
三、研究结果 |
(一)代课教师没有国家编制身份,缺乏规范的聘用制度保障 |
(二)传统代课教师专业水平总体较低 |
(三)代课教师心理亚健康问题突出,缺乏专业身份认同 |
(四)代课教师待遇低,与在编公办教师同工不同酬 |
(五)代课教师专业培训机会少,专业发展不受学校重视 |
(六)“一刀切”的清退政策损害了代课教师的权益,引发了社会矛盾 |
四、多重合法身份的代课教师制度构建的政策建议 |
(一)承认其合理性和必然性,构建多重合法身份的教师地位体系 |
(二)完善工资福利及专业发展机制,构建多重合法身份的教师待遇体系 |
(三)建立转正、退出及补偿机制,构建多重合法身份的教师流动体系 |
(四)建立稳定的合同聘任制,保障多重合法身份的教师补充与流动体系 |
(五)妥善解决历史遗留代课教师问题,把他们作为精准扶贫对象 |
(10)中小城市民办幼儿园教师生存状态研究 ——以湖北省H市城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
一 中小城市民办园教师的主体地位不容小觑 |
二 民办园教师的处境不容乐观 |
三 改善民办园教师的生存状态是优质师资队伍建设的关键 |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
一 研究目的 |
二 研究意义 |
第三节 概念界定 |
一 中小城市 |
二 民办幼儿园 |
三 教师生存状态 |
第四节 文献综述 |
一 国内文献综述 |
二 国外文献综述 |
三 文献总结与启示 |
第五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
一 研究思路 |
二 研究方法 |
第一章 中小城市民办幼儿园教师生存状态的现状调查 |
第一节 中小城市民办幼儿园教师的基本情况 |
一 研究对象 |
二 调查结果 |
第二节 中小城市民办幼儿园教师生存困境 |
一 工资待遇普遍较低 |
二 工作压力相对较大 |
三 工作环境有待改善 |
四 专业发展严重受阻 |
五 业余生活比较单调 |
第二章 中小城市民办园教师生存困境的原因分析 |
第一节 民办园以市场为核心的办学取向 |
一 民办园自收自支的特点导致教师工资偏低 |
二 社会保障体系缺乏,“五险一金”缴纳不足 |
第二节 民办园教师“无编制”的边缘身份 |
一 社会地位偏低,缺乏社会支持 |
二 身份认同模糊,职业生涯迷茫 |
第三节 民办园内涵式发展的意识不足 |
一 家长对民办园教师的工作缺乏尊重和理解 |
二 民办园受地理位置限制,办学条件比较差 |
第四节 民办园师资力量的参差不齐 |
一 培训途径缺乏,专业发展困难 |
二 学历结构偏低,专业素质不高 |
第五节 民办园教师业余生活缺乏幸福感 |
一 多重角色冲突,工作生活失衡 |
二 闲暇时间缺乏,生活比较单调 |
第三章 改善中小城市民办园教师生存状态的对策建议 |
第一节 提高中小城市民办园教师的工资待遇 |
一 缩小幼儿教师工资差异,增加职业吸引力 |
二 规范民办园监督管理,完善教师福利待遇 |
第二节 化解中小城市民办园教师的工作压力 |
一 加大社会支持,营造尊师重教的氛围 |
二 端正教育态度与行为,谋求长远发展 |
第三节 创设良好的中小城市民办园教师工作环境 |
一 增强教育合力,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 |
二 加大教育投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
第四节 促进中小城市民办园教师的专业发展 |
一 关注教师成长,提高教师能力和素质 |
二 调整学历要求,严控幼师的准入门槛 |
第五节 丰富中小城市民办园教师的业余生活 |
一 合理安排闲暇时间,回归生活与工作平衡 |
二 提高业余生活质量,增强精神世界的成长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一) |
附录 (二) |
致谢 |
就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 |
四、国务院决定提高中小幼教师工资标准(论文参考文献)
- [1]两届基础教育国家级语文获奖项目:比较分析与完善建议[J]. 余露,王毓珣. 教育导刊, 2021(11)
- [2]新时代大中小幼爱国主义教育一体化研究 ——以成都市为例[D]. 胡沥丹.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3]回归育人本位:新时代基础教育评价改革的旨归[J]. 赵长林. 教育测量与评价, 2021(06)
- [4]联盟型学区的组织管理模式现状研究 ——以上海市T学区为例[D]. 王剑峰.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5]两届基础教育国家级数学获奖项目:比较分析与改进建议[J]. 王毓珣,段沿沿. 数学教育学报, 2021(02)
- [6]中小学综合督导报告研究 ——以上海市M区为例[D]. 杜帮琼.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7]中小学青年教师激励机制研究 ——以邹平市为例[D]. 杨秋兰. 山东大学, 2020(12)
- [8]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教师嵌入式发展的内涵、特点及路径[J]. 王坤. 民族教育研究, 2020(03)
- [9]我国代课教师70年回顾与展望:多重合法身份的代课教师制度构建[J]. 康晓伟,裴丽,刘珊珊. 教师教育研究, 2020(03)
- [10]中小城市民办幼儿园教师生存状态研究 ——以湖北省H市城区为例[D]. 武苗苗. 黄冈师范学院, 20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