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湘东北地区金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新进展(论文文献综述)
郑涛,李篡峰,刘云华,孙一茂[1](2021)在《湖南半边山金矿成矿地质条件与找矿前景分析》文中研究表明湖南半边山金矿赋矿地层为新元古界青白口系冷家溪群黄浒洞组(Qbh);受北东向与近南北向构造联合控制,两组断裂构造交汇部位是金矿富集最有利部位;区域中酸性岩体为成矿提供热源和动力;围岩蚀变主要有褪色化、硅化、黄铁矿化、褐铁矿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碳酸盐化;矿床成因属于中低温热液石英脉型矿床,可划分为两个成矿期、四个成矿阶段。半边山金矿与区域上肖家山金矿床具有相似的成矿地质环境和矿床特征,具备小型到中型金矿的找矿潜力。本文在对研究区前期工作系统分析总结的基础上,通过矿床地质地球化学分析,讨论了矿床成因并提出了有利找矿地段。
乐少强,黄火良,徐璐敏[2](2021)在《湖南省平江县金塘坳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探讨》文中研究说明湖南省平江县金塘坳金矿位于湘东北地区重要金矿成矿区内,位于钦-杭重要成矿带,该地区主要金矿床均赋存于中元古界冷家溪群地层中。文中介绍了其地质特征,对其成因类型及找矿标志、找矿方向进行了探讨。
王久懿[3](2020)在《江南造山带黄金洞金矿床成矿流体演化》文中研究表明江南造山带是华南地区最重要的金矿集区,黄金洞金矿床严格受长沙-平江断裂控制,储量大于85吨,是区内代表性矿床之一,其流体演化和金成矿机制一直存在争议。本文通过对前人的工作进行细致整理和综合分析,以及详细的野外和室内工作,以占60%储量的金塘矿段为代表,对黄金洞金矿床成矿流体演化进行了研究,综合分析讨论成矿机制,取得了以下认识:(1)黄金洞金矿床热液成矿期可划分为三个成矿阶段:Ⅰ阶段矿物组合为石英-毒砂(较少)-黄铁矿(较少)-白钨矿;Ⅱ阶段矿物组合为石英-金-黄铁矿-毒砂-黄铜矿-闪锌矿-绢云母;Ⅲ阶段矿物组合为石英-方解石-绿泥石阶段。其中Ⅱ阶段为金矿化的主要阶段。(2)初始成矿流体为含H2O-CO2-CH4挥发性气体、中高温(192-330℃),低盐度(2.2-8.9wt%NaCl.eqv)、低密度(0.745-0.988g/cm3)的富CO2流体。成矿主要集中在200-240℃。从早阶段到晚阶段,成矿流体的温度呈降低趋势,密度呈增加趋势,盐度无显着变化,流体pH先降低后升高。(3)Al是替换石英中Si的主要元素,Li+、Na+、K+、Rb+等一价碱金属离子和H+作为电价补偿同Al一同进入石英缺陷结构中;在流体演化各阶段石英沉淀过程中,从流体中进入石英缺陷晶格Al3+、Li+、Na+、K+、Rb+的总量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4)金以Au(HS)2-形式在流体中迁移。(5)流体减压沸腾与硫化反应是黄金洞金矿床金成矿的主要机制;强烈的水力致裂作用导致流体压力骤降,诱发流体不混溶,是导致可见金在角砾岩型矿石胶结物中沉淀的主要机制;强烈的硫化反应迅速消耗流体中的硫,导致金二硫络合物失稳,是诱发载金硫化物中不可见金和少量可见金沉淀的主要机制。
李成,赵芳芳,刘正军[4](2019)在《肖家山金矿地质特征及成矿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肖家山金矿是醴陵金矿区发现的一重要金矿床,中元古界冷家溪群是区内的主要地层出露,为一套巨厚的绿片岩相浅变质碎屑岩,是肖家山金矿的重要矿源层,矿区褶皱、断裂构造发育,有着强烈的岩浆活动,中生代花岗岩在区内广泛出露,为成矿提供了热源和动力。该区的控矿容构造为雁林寺韧性剪切带、三斗田脆-韧性剪切带,矿床以热液成矿作用为主,综合研究认为该矿属中高温热液叠加改造型金矿床。
朱貌贤,陈梅,张雄,刘清泉,伍式崇[5](2019)在《湖南浏阳—醴陵官庄地区金矿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浏阳—醴陵官庄地区金矿资源丰富,地质构造环境复杂。在资料系统收集和二次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开展大量的野外实地考察,系统总结区内主要金矿床矿体特征、矿石类型、矿化程度、围岩蚀变等特征,分析地层、岩浆岩及构造对区内金矿成矿的控制,总结区内金矿成矿规律。冷家溪群富含火山碎屑物质的浅变质岩系为区内金矿的矿源层,中酸性岩体/岩脉在空间上与成矿显示出一定的关系,近EW向和NE向两组次一级断裂构造控制矿体的具体产出。划分出近EW向成矿带和NE向成矿带,初步认为浏阳—醴陵官庄地区金矿的成因类型为造山型金矿床。
陕亮[6](2019)在《湘东北地区铜-铅-锌-钴多金属成矿系统》文中指出湘东北地区位于扬子陆块与华夏陆块的多次裂解、碰撞和贴合部位,历经多期次、多类型造山作用,形成了NNE和NE大型走滑断裂系统控制的雁列盆岭山链构造格局。多期次中酸性岩浆活动强烈,成矿地质背景良好,是我国铜-铅-锌-钴等多种金属矿产资源的成矿有利区和找矿目标区。但目前铜-铅-锌-钴多金属区域成矿作用研究薄弱,铜-铅-锌-钴多金属成矿是否为一个统一的成矿系统等科学问题仍不明确,需要研究解决。论文以区域成矿学为指导,以中国地质调查局《湘东北—鄂东地区地质矿产调查》项目为主要依托,以湘东北地区铜-铅-锌-钴多金属矿成矿作用为重点,以七宝山斑岩-矽卡岩型-热液脉型铜多金属矿、井冲热液脉型铜-钴-铅-锌多金属矿、桃林热液脉型铅-锌-铜多金属矿、栗山热液脉型铅-锌-铜多金属矿等4个典型矿床为研究对象,通过分类解剖矿床地质特征,厘定成岩成矿时代,分析成矿物质来源与成矿流体性质等,研究铜-铅-锌-钴多金属成矿作用,探讨区域成矿作用与成矿规律,划分成矿系统,总结区域成矿模式,提出下一步找矿方向建议,服务矿产勘查部署。取得以下主要成果及认识:(1)提出湘东北地区铜-铅-锌-钴多金属矿床是在古太平洋板块自南东向北西俯冲背景下的燕山期岩浆侵入活动相关的岩浆-热液成矿系统,可进一步划分为斑岩型-矽卡岩-热液脉型铜多金属、岩浆-热液充填-交代型型铜-钴-铅-锌多金属、岩浆-热液充填型铅-锌-铜多金属等3个成矿子系统。将铜-铅-锌-钴多金属矿床的成因类型划分为斑岩型-矽卡岩型-热液脉型铜多金属矿、热液脉型铜-钴-铅-锌多金属矿、热液脉型铅-锌-铜多金属矿等3大类,并总结提出了湘东北地区燕山期铜-铅-锌-钴多金属区域成矿模式。(2)确定与铜-铅-锌-钴多金属成矿系统成矿过程有关的岩浆岩主要在153-148 Ma和138-132 Ma两个时期形成,成矿系统存在晚侏罗世(153 Ma±)铜多金属成矿、早白垩世(135-128 Ma±)铜-钴-铅-锌多金属成矿、晚白垩世(88 Ma±)铅-锌-铜多金属成矿等3次与湘东北地区构造-岩浆活动耦合的成矿事件。(3)发现成矿系统自南东向北西呈现渐变规律,主要表现为含矿岩浆活动的成岩时代由老变新,成矿时代总体由老变新,成矿元素由以铜为主逐步转变为以铅锌为主,成矿作用关键控制因素由以中酸性岩浆岩与活泼碳酸岩的接触带构造,逐步转变为中酸性岩浆岩与大规模断层活动的耦合关系,并进一步转变为以岩浆期后断裂的后期叠加活化控制为主。(4)提出铜-铅-锌-钴多金属成矿系统的物质来源主要为深部岩浆岩,但不同矿床成矿岩浆岩源区不同程度地加入了上地壳物质。七宝山铜多金属矿成矿物质来源为较典型的岩浆源,井冲铜-钴-铅-锌多金属矿有少量地壳物质加入,桃林铅-锌-铜多金属矿、栗山铅-锌-铜多金属矿加入的地壳物质相对更多。(5)认为铜-铅-锌-钴多金属成矿系统的成矿流体主要为高温、中低盐度、低密度的NaCl-KCl-H2O岩浆热液体系,中温、中低盐度、低密度NaCl-Na2SO4-H2O岩浆热液体系和中低温、中低盐度、中低密度的NaCl-Na2SO4-CaCl2-H2O岩浆热液与大气降水混合体系等3个类型。
陕亮,姜军胜,康博,王晶,龙文国,柯贤忠,刘家军,徐德明,牛志军[7](2019)在《湘东北地区主要有色金属矿床成矿物质来源——来自硫、铅同位素的证据》文中提出湘东北地区有色金属矿床成矿物质来源综合研究相对缺乏。以桃林铅锌矿、栗山铅锌矿、井冲钴铜多金属矿为研究对象,分析矿床主成矿期矿石硫化物单矿物的硫、铅同位素地质特征,结合七宝山铜多金属矿等研究现状,综合研究湘东北地区有色金属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规律。硫同位素特征表明,4个矿床的成矿物质整体为深部岩浆硫源,其中,七宝山矿床为较典型的岩浆硫源,桃林、栗山、井冲等矿床混入了少量地层硫源,且桃林矿床比栗山、井冲矿床混入地层硫源的比例更高。铅同位素特征表明,4个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以上地壳为主,但混入了少部分幔源物质,且七宝山、井冲的幔源物质混入比例更高。
刘萌,王智琳,许德如,伍杨,董国军,宁钧陶,邓腾,崔宇[8](2018)在《湖南井冲钴铜多金属矿床绿泥石、黄铁矿和黄铜矿的矿物学特征及其成矿指示意义》文中研究指明位于江南造山带中段的湘东北地区是湖南省重要的金多金属成矿区,近年来在该区长平(长沙–平江)断裂带中段东侧新发现了一些钴铜多金属矿床,这类矿床在成矿地质特征上明显有别于江南造山带中典型的铜多金属矿床。它们均赋存于燕山期连云山岩体外接触带的热液蚀变构造角砾岩带内,明显受构造和岩浆岩控制,围岩蚀变以硅化和绿泥石化为主。然而,目前薄弱的研究程度使得对该类型矿床的成因认识不清。本文以井冲钴铜多金属矿床为研究对象,运用EPMA和LA-ICP-MS方法分别开展了绿泥石的化学组成分析和金属硫化物的微量元素分析。LA-ICP-MS分析结果表明各世代硫化物微量元素组成具有一定差异,从早阶段到晚阶段,黄铁矿中的Co、Mo、Bi含量及Co/Ni值逐渐降低, Ni、As、Se含量升高;黄铜矿中的Co、Ni、Se含量降低, Zn、Ag、Sn、Pb、Bi含量升高。大部分黄铁矿中Co/Ni值大于1,具岩浆热液成因黄铁矿的特征。元素Co主要以晶格替代Fe的方式赋存于黄铁矿中,次以Co的独立矿物形式存在。黄铁矿与黄铜矿中Pb、Ag与Bi均表现出正相关性,暗示这些元素主要以Bi的硫化物或硫盐矿物包裹体形式存在。根据绿泥石经验温度计,估算出成矿温度从早阶段(253~300℃)到中阶段(223~266℃)逐渐降低。结合成矿地质特征,认为井冲钴铜多金属矿床为与岩浆热液有关的中温热液充填交代成因,但成矿元素可能主要来自于基底连云山岩群。
刘守林,李停,李祉宏,彭梓峰,曾旭,全伟[9](2018)在《湘东醴陵烟竹山矿区金矿体地质特征与找矿前景分析》文中认为湘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区域变质与动力变质石英脉型金矿区,醴陵地区是其主要的金矿田之一。本次研究以醴陵烟竹山矿区内成矿构造(褶皱、韧性剪切带、劈理化带)为找矿方向,发现7条石英脉带型金矿化(体),查明区内金矿化(脉)带的走向、形态及其含矿性。在此基础上,总结了矿区内金矿体地质特征,简述了找矿标志,对矿床成因模型进行了探讨,对找矿前景进行了初步分析。
郭飞,王智琳,许德如,董国军,宁钧陶,王展,邓腾,于得水,崔宇[10](2018)在《湘东北地区栗山铅锌铜多金属矿床的成因探讨:来自矿床地质、矿物学和硫同位素的证据》文中研究说明湘东北大型栗山铅锌铜多金属矿床位于幕阜山岩体边部,矿体赋存于岩体及其内外接触带中的硅化构造角砾岩带内.根据野外调查和显微岩(矿)相学观察,可将栗山矿床的主成矿期——热液成矿期划分为四个阶段:粗粒石英+萤石+绿泥石(ChlⅠ)+少量黄铁矿+黄铜矿阶段(Ⅰ)、石英+萤石+绿泥石(ChlⅡ)+黄铜矿+黄铁矿阶段(Ⅱ)、石英+萤石+绿泥石(ChlⅢ)+闪锌矿+黄铜矿+方铅矿阶段(Ⅲ)、细粒石英+少量黄铜矿+黄铁矿细脉阶段(Ⅳ).EPMA分析结果表明ChlⅠ为蠕绿泥石,ChlⅡ和ChlⅢ为鲕绿泥石-铁镁绿泥石.根据绿泥石温度计,估算出阶段Ⅰ,Ⅱ,Ⅲ的成矿温度分别为239℃280℃,221℃261℃和212℃238℃.结合闪锌矿硫逸度计算,表明栗山矿床形成于中温、低氧逸度、低硫逸度的环境.硫化物的δ34S(-4.7‰1.5‰)变化较小且接近零值,表明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岩浆热液.通过与钦杭成矿带上典型的铅锌矿床对比,提出栗山矿床为与岩浆热液有关的中温热液充填交代成因.
二、湘东北地区金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新进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湘东北地区金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新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湖南半边山金矿成矿地质条件与找矿前景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区域成矿地质背景 |
2 矿床地质特征 |
2.1 地层 |
2.2 构造 |
2.3 岩浆岩 |
2.4 地球化学场特征 |
2.5 围岩蚀变 |
2.6 矿体特征 |
2.7 矿石特征 |
3 矿床成因 |
4 找矿前景分析 |
5 结论 |
(2)湖南省平江县金塘坳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区域地质背景 |
2 矿区地质概况 |
3 矿体地质特征 |
3.1 矿体特征 |
3.2 矿石结构 |
3.3 矿石构造 |
4 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 |
4.1 矿床成因探讨 |
4.2 找矿标志 |
4.3 找矿方向 |
5 结语 |
(3)江南造山带黄金洞金矿床成矿流体演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选题背景与项目依托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项目依托 |
1.2 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
1.2.1 造山型金矿床成矿流体 |
1.2.2 造山型金矿床金成矿机制 |
1.2.3 黄金洞金矿床成矿流体 |
1.2.4 黄金洞金矿床金成矿机制 |
1.2.5 存在问题 |
1.3 研究内容与科学问题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科学问题 |
1.4 研究方案与完成工作量 |
1.4.1 研究方案 |
1.4.2 已完成工作量 |
2 区域地质 |
2.1 区域地层 |
2.1.1 新元古界冷家溪群 |
2.1.2 石炭系-泥盆系 |
2.1.3 白垩系 |
2.2 区域构造 |
2.2.1 断裂 |
2.2.2 褶皱 |
2.2.3 韧性剪切带 |
2.3 区域岩浆岩 |
2.3.1 新元古代岩体 |
2.3.2 加里东期岩体 |
2.3.3 印支期岩体 |
2.3.4 燕山期岩体 |
2.4 区域矿产特征 |
3 矿床地质 |
3.1 矿区地层 |
3.2 矿区构造 |
3.2.1 断裂 |
3.2.2 褶皱 |
3.3 矿体特征 |
3.4 围岩蚀变 |
3.5 矿石特征 |
3.5.1 矿石类型 |
3.5.2 矿石结构 |
3.5.3 自然金分布 |
3.6 成矿阶段及脉体时序 |
4 流体包裹体热力学 |
4.1 样品采集与分析方法 |
4.2 流体包裹体岩相学特征 |
4.3 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分析 |
4.4 流体包裹体激光拉曼光谱分析 |
5 石英微量元素地球化学 |
5.1 样品采集与分析方法 |
5.2 分析结果 |
5.3 石英微量元素特征 |
6 成矿流体演化与金成矿机制 |
6.1 成矿流体特征 |
6.2 成矿流体演化 |
6.3 金成矿机制 |
6.3.1 金在流体中的运移形式 |
6.3.2 金成矿机制 |
7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4)肖家山金矿地质特征及成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成矿地质背景 |
2 矿床地质特征 |
(1)矿体地质特征。 |
(2)矿石特征。 |
(3)成矿期次划分。 |
(4)成矿流体特征。 |
3 成矿地质条件及矿床成因 |
(1)地层对成矿的作用。 |
(2)构造对成矿的作用。 |
(3)岩浆岩对成矿的作用。 |
(4)矿床成因分析。 |
4 结论 |
(5)湖南浏阳—醴陵官庄地区金矿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区域地质概况 |
2 矿床地质特征 |
3 控矿因素 |
3.1 地层与成矿 |
3.2 岩浆岩与成矿 |
3.3 构造与成矿 |
4 成矿规律 |
5 矿床成因浅析 |
(6)湘东北地区铜-铅-锌-钴多金属成矿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选题背景 |
2 研究现状与存在主要问题 |
2.1 成矿系统理论及其发展 |
2.2 我国多金属成矿系统研究现状 |
2.3 湘东北多金属成矿系统研究现状 |
2.4 湘东北代表性矿床成矿作用研究 |
2.5 存在主要问题 |
3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5 主要实物工作量 |
6 主要创新性成果 |
第一章 区域成矿地质背景 |
1.1 区域地层 |
1.1.1 新元古界 |
1.1.2 古生界 |
1.1.3 中生界 |
1.1.4 新生界 |
1.2 区域构造 |
1.2.1 构造单元划分 |
1.2.2 构造运动 |
1.2.3 断裂 |
1.2.4 褶皱 |
1.3 区域岩浆岩 |
1.3.1 火山岩 |
1.3.2 侵入岩 |
1.4 区域变质岩 |
1.5 区域矿产资源概况 |
第二章 铜-铅-锌-钴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 |
2.1 铜-铅-锌-钴多金属矿床概况 |
2.2 七宝山斑岩型-矽卡岩型-热液脉型铜多金属矿床 |
2.2.1 矿区地质 |
2.2.2 矿体地质 |
2.2.3 矿化特征 |
2.3 井冲热液脉型铜-钴-铅-锌多金属矿床 |
2.3.1 矿区地质 |
2.3.2 矿体地质 |
2.3.3 矿化特征 |
2.4 桃林热液脉型铅-锌-铜多金属矿床 |
2.4.1 矿区地质 |
2.4.2 矿体地质 |
2.4.3 矿化特征 |
2.5 栗山热液脉型铅-锌-铜多金属矿床 |
2.5.1 矿区地质 |
2.5.2 矿体地质 |
2.5.3 矿化特征 |
第三章 测试分析方法 |
3.1 岩浆岩锆石分选与制靶 |
3.2 锆石U-PB年代学 |
3.3 锆石LU-HF同位素 |
3.4 硫、铅同位素 |
3.5 硫化物单矿物RB-SR同位素等时线 |
3.6 萤石单矿物SM-ND同位素等时线 |
3.7 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冰点温度、群体成分、H-O同位素测试 |
第四章 七宝山斑岩型—矽卡岩型—热液脉型铜多金属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
4.1 成岩成矿时代 |
4.1.1 成岩时代 |
4.1.2 成矿时代 |
4.2 成矿岩体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
4.2.1 岩石学 |
4.2.2 岩石地球化学 |
4.3 成矿流体性质及来源 |
4.3.1 岩相学 |
4.3.2 物理化学条件 |
4.3.3 流体成分 |
4.3.4 H-O同位素 |
4.4 成矿物质来源 |
4.4.1 硫同位素 |
4.4.2 铅同位素 |
4.5 矿床成因分析 |
第五章 井冲热液脉型铜-钴-铅-锌多金属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
5.1 成岩成矿时代 |
5.1.1 成岩时代 |
5.1.2 成矿时代 |
5.2 成矿岩体岩石地球化学 |
5.2.1 岩石学 |
5.2.2 岩石地球化学 |
5.3 成矿流体性质 |
5.3.1 岩相学 |
5.3.2 物理化学条件 |
5.3.3 流体成分 |
5.3.4 H-O同位素 |
5.4 成矿物质来源 |
5.4.1 硫同位素 |
5.4.2 铅同位素 |
5.5 矿床成因分析 |
第六章 桃林热液脉型铅-锌-铜多金属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
6.1 成岩成矿时代 |
6.1.1 成岩时代 |
6.1.2 成矿时代 |
6.2 成矿岩体岩石学及地球化学 |
6.3 成矿流体性质 |
6.3.1 岩相学 |
6.3.2 物理化学条件 |
6.3.3 流体成分 |
6.3.4 H-O同位素 |
6.4 成矿物质来源 |
6.4.1 硫同位素 |
6.4.2 铅同位素 |
6.5 矿床成因分析 |
第七章 栗山热液脉型铅-锌-铜多金属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
7.1 成岩成矿时代 |
7.1.1 成岩时代 |
7.1.2 成矿时代 |
7.2 岩浆岩岩石学及地球化学 |
7.2.1 岩石学 |
7.2.2 岩石地球化学 |
7.3 成矿流体性质 |
7.3.1 岩相学 |
7.3.2 物理化学条件 |
7.3.3 流体成分 |
7.3.4 H-O同位素 |
7.4 成矿物质来源 |
7.4.1 硫同位素 |
7.4.2 铅同位素 |
7.5 矿床成因分析 |
第八章 铜-铅-锌-钴多金属成矿系统 |
8.1 成矿系统划分 |
8.1.1 成矿系统划分依据 |
8.1.2 湘东北地区铜-铅-锌-钴多金属成矿系统划分 |
8.2 成矿要素 |
8.2.1 物质来源 |
8.2.2 流体性质 |
8.2.3 能量与动力 |
8.2.4 时间与空间 |
8.2.5 成矿控制因素 |
8.3 成矿作用过程 |
8.4 成矿产物 |
8.5 成矿后的变化 |
8.6 成矿模式 |
8.7 找矿方向 |
8.7.1 岩浆热液充填-交代型铜-铅-锌-钴多金属矿 |
8.7.2 燕山期斑岩型铜钨等多金属矿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7)湘东北地区主要有色金属矿床成矿物质来源——来自硫、铅同位素的证据(论文提纲范文)
1 地质背景 |
1.1 区域地质背景 |
1.2 矿床地质特征 |
2 样品处理与分析 |
3 硫同位素特征 |
3.1 桃林铅锌矿床 |
3.2 栗山铅锌矿床 |
3.3 井冲铜钴矿床 |
4 铅同位素特征 |
4.1 桃林铅锌矿床 |
4.2 栗山铅锌矿床 |
4.3 井冲铜钴矿床 |
5 讨论 |
5.1 区域硫同位素特征 |
5.2 区域铅同位素特征 |
5.3 区域成矿物质来源 |
5.4 不同成因类型对比 |
6 结论 |
(8)湖南井冲钴铜多金属矿床绿泥石、黄铁矿和黄铜矿的矿物学特征及其成矿指示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地质概况 |
2 围岩蚀变与成矿阶段划分 |
3 分析方法 |
4 结果 |
4.1 硫化物LA-ICP-MS分析结果 |
4.2 绿泥石化学组成 |
5 讨论 |
5.1 黄铁矿中微量元素赋存状态 |
5.2 成矿条件的制约 |
5.3 矿床成因 |
6 结论 |
(9)湘东醴陵烟竹山矿区金矿体地质特征与找矿前景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区域地质特征 |
1.1 区域地层 |
1.2 区域构造 |
1.3 区域岩浆岩 |
2 矿区地质特征 |
2.1 地质特征 |
2.2 矿区构造特征 |
2.3 矿区化探特征 |
3 矿 (化) 体地质特征 |
4 矿石显微构造特征 |
5 找矿前景分析 |
5.1 找矿地质标志 |
5.2 前景分析 |
(10)湘东北地区栗山铅锌铜多金属矿床的成因探讨:来自矿床地质、矿物学和硫同位素的证据(论文提纲范文)
1 区域地质概况 |
2 矿区地质特征 |
3 采样与分析方法 |
4 结果 |
4.1 绿泥石化学组成 |
4.2 闪锌矿化学组成 |
4.3 硫同位素组成 |
5 讨论 |
5.1 成矿物理化学条件 |
5.2 矿床成因探讨 |
6 结论 |
四、湘东北地区金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新进展(论文参考文献)
- [1]湖南半边山金矿成矿地质条件与找矿前景分析[J]. 郑涛,李篡峰,刘云华,孙一茂. 矿产勘查, 2021(05)
- [2]湖南省平江县金塘坳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探讨[J]. 乐少强,黄火良,徐璐敏. 世界有色金属, 2021(06)
- [3]江南造山带黄金洞金矿床成矿流体演化[D]. 王久懿.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20
- [4]肖家山金矿地质特征及成矿研究[J]. 李成,赵芳芳,刘正军. 世界有色金属, 2019(24)
- [5]湖南浏阳—醴陵官庄地区金矿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分析[J]. 朱貌贤,陈梅,张雄,刘清泉,伍式崇. 矿产与地质, 2019(06)
- [6]湘东北地区铜-铅-锌-钴多金属成矿系统[D]. 陕亮.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9(02)
- [7]湘东北地区主要有色金属矿床成矿物质来源——来自硫、铅同位素的证据[J]. 陕亮,姜军胜,康博,王晶,龙文国,柯贤忠,刘家军,徐德明,牛志军. 地质通报, 2019(05)
- [8]湖南井冲钴铜多金属矿床绿泥石、黄铁矿和黄铜矿的矿物学特征及其成矿指示意义[J]. 刘萌,王智琳,许德如,伍杨,董国军,宁钧陶,邓腾,崔宇.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18(05)
- [9]湘东醴陵烟竹山矿区金矿体地质特征与找矿前景分析[J]. 刘守林,李停,李祉宏,彭梓峰,曾旭,全伟. 国土资源导刊, 2018(02)
- [10]湘东北地区栗山铅锌铜多金属矿床的成因探讨:来自矿床地质、矿物学和硫同位素的证据[J]. 郭飞,王智琳,许德如,董国军,宁钧陶,王展,邓腾,于得水,崔宇.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1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