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血管活性肠肽及其在眼科学的研究进展(论文文献综述)
余跃[1](2016)在《血管活性肠肽在脾气虚大鼠中的作用研究》文中认为目的:研究发现小肠运动异常是脾气虚的常见症状,但发生机制不甚清楚。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 VIP)是一种重要的脑肠肽,其在脾气虚动物模型小肠运动异常中的作用还有争议。本工作主要研究脾气虚时小肠VIP-VPAC2R-cAMP—PKA信号转导通路的变化,探讨VIP在脾气虚小肠运动中的作用。材料与方法:1.动物分组20只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地分为对照组和脾气虚证模型组(模型组),每组10只。2.模型复制及评价建立饮食失节加劳倦型脾气虚模型,即15d内:①先饱食1d,再禁食2d,均不禁水,共5个循环;②每日水温35~37℃游泳至力竭。评价标准:消瘦,食少,神疲,乏力等。3.小肠运动评价炭末推进法测定大鼠的小肠推进率水平。4.小肠形态学变化HE染色和透射电镜观察小肠的形态学变化。5.小肠VIP、cAMP和PKA水平制备小肠组织匀浆,采用ELISA方法检测。6.小肠VPAC2表达免疫组化法观察大鼠小肠组织中表达。7.数据处理采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分析,实验数据均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有意义。结果:1.模型评价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体质量、饮食和进水量减少,双前肢抓力下降,在旷场实验中,对照组大鼠表现活跃,运动距离远,且垂直活动次数多,其活动区域大,反映其好奇程度较高。模型组大鼠反应较为迟钝,运动距离均显着缩短,垂直活动次数也降低,活动区域变小;说明两模型组大鼠对外界事物关注度降低,好奇程度下降,且反应迟钝,这提示了脾气虚证大鼠出现了神疲乏力的症候模型,已经导致了脾气虚证大鼠的中枢神经系统严重损伤。模型组大鼠处于消瘦、纳少、神疲和乏力状态,提示模型复制成功。2.小肠推进率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小肠推进率明显降低。3.形态学变化光镜下,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未见明显改变;电镜下,对照组可见小肠黏膜上皮排列规则,表面微绒毛丰富,规则。细胞核杆状,形态较一致,细胞间紧密连接较短,桥粒结构良好。胞质内粗面内质网、线粒体丰富,而模型组黏膜表面上皮排列规则,胞质丰富,表面微绒毛丰富、规则,明显变长。细胞连接发育较差,紧密连接短,桥粒丰富,局部胞膜分离。胞质内含有大量溶酶体,电子密度均匀,粗面内质网丰富,轻度扩张。4.VIP-VPAC2-cAMP-PKA信号转导通路变化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小肠组织的VIP含量显着升高,而cAMP和PKA的含量均显着降低,VIP受体在小肠组织的表达显着降低。结论:1.脾气虚状态下小肠运动减慢与VPAC2R受体表达下调所引起的cAMP及PKA的水平下降有关。
刘亚杰[2](2013)在《血管活性肠肽在不同生理时期皖西白鹅生殖轴上的表达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血管活性肠肽(VIP)是由28个氨基酸组成的直链肽,属胰泌素-胰高血糖素家族。VIP及其受体分布十分广泛,既是胃肠道激素,又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因此VIP在机体中发挥着多种生物学作用。从VIP的发现至今,有关VIP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在VIP与禽类就巢关系方面也开展了一些研究,但有关VIP在不同时期鹅中表达特点的研究却未见报道。本试验以青春期、产蛋期、休产期和就巢期的皖西白鹅为研究对象,通过免疫荧光定位技术探究VIP在皖西白鹅不同生理时期下丘脑、垂体和卵巢中的分布,同时结合放射性免疫及酶联免疫分析等方法,更进一步阐明了VIP和性腺激素在皖西白鹅不同生理时期中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VIP在皖西白鹅的青春期、产蛋期、休产期和就巢期中的下丘脑、垂体和卵巢中都有不同程度的表达。(1)VIP主要分布于皖西白鹅上述生理时期下丘脑中的弓状核、室旁核和内侧核中,且VIP在就巢期下丘脑核团的免疫荧光强度高于其他三个时期(P<0.05),休产期的荧光强度次之,另外,就巢期与休产期之间免疫荧光强度均值差异不显着(P>0.05),但休产期与产蛋期的荧光强度均值之间差异显着(P<0.05);VIP在青春期的下丘脑中表达最弱,免疫荧光强度均值与产蛋期之间差异不显着(P>0.05)。(2)VIP免疫反应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皖西白鹅上述生理时期的腺垂体中,且四个生理时期皖西白鹅腺垂体的VIP免疫反应荧光强度之间的关系与其在下丘脑中的表达特点一致,即在就巢期的表达最强(P<0.05),休产期次之,在青春期的表达最弱(P<0.05)。(3)VIP免疫反应阳性细胞在皖西白鹅上述生理时期的卵巢中均有表达,且主要表达于卵泡中,不同生理时期表达程度及部位不同。青春期卵巢皮质中的原始卵泡上有少量VIP免疫反应阳性表达;在产蛋期卵巢的表达主要是在生长卵泡中的初级卵母细胞中,卵泡颗粒层有极少量表达;休产期和就巢期的生长卵泡中VIP免疫反应阳性主要表达在卵泡的颗粒层及初级卵母细胞中;另外,上述四个生理时期卵巢中VIP免疫反应荧光强度均值变化规律与下丘脑和腺垂体中的一致。(4)VIP在就巢期皖西白鹅血清中含量最高,休产期次之,青春期的含量最低,且除青春期与产蛋期的含量之间差异不显着以外(P>0.05),其他各个时期间的VIP血清含量均差异显着(P<0.05)。(5)雌二醇和孕酮均在产蛋期血清中的含量最高,青春期中最低,休产期与就巢期的含量差异不显着(P>0.05),且含量介于产蛋期和青春期之间。根据上述结果可得出的结论:(1)VIP在下丘脑、垂体和卵巢中的表达强度均为就巢期最强,青春期最弱,休产期比就巢期弱但强于产蛋期,此结果提示VIP可能与皖西白鹅的生殖、就巢有关。(2)VIP在皖西白鹅血清中含量为就巢期最高,青春期最低,休产期比就巢期低但高于产蛋期,提示VIP可能对皖西白鹅的就巢有一定作用。(3)雌二醇和孕酮均在产蛋期含量最高,在休产期和就巢期含量较低,且皖西白鹅进入产蛋期以后,雌二醇和孕酮与VIP的表达强度呈负相关。
刘毅[3](2010)在《鹅VIP、VIPR基因的克隆及其在不同繁殖阶段的组织表达研究》文中认为活性血管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 VIP)是家禽催乳素(Prolactin, PRL)的释放因子,与存在于细胞膜上活性血管肠肽受体(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 Receptor,VIPR)结合发挥其功能。本实验首次克隆出浙东白鹅VIP基因编码区(CDS)全部序列和VIPR基因编码区(CDS)部分序列;采用实时荧光PCR技术研究VIP和VIPR基因在鹅不同繁殖周期各个组织中表达规律;并测定鹅繁殖周期血浆中PRL浓度。鹅VIP与VIPR基因核苷酸序列与鸡VIP和VIPR基因核苷酸序列相似率分别为95%和94%。在整个繁殖周期,VIP和VIPR基因mRNA在鹅各个组织中都有表达,其中,VIP基因mRNA在肠、下丘脑和胰中表达量比其他组织高(P<0.01),而VIPR基因mRNA在肺、垂体、肠和胰中表达量比其他组织高(P<0.05)。在下丘脑中,VIP基因mRNA在就巢期表达量最高(P<0.01),休产期表达量最低(P<0.01),与之相反,在其他组织中,VIP基因mRNA均在产蛋期和光刺激阶段表达量最高(P<0.01),休产期表达量最低(P<0.01)。在垂体和下丘脑中,VIPR基因mRNA在就巢期表达量最高(P<0.01),休产期表达量最低(P<0.01)。在输卵管中,VIPR基因mRNA在就巢期和光崧弛阶段表达量最高(P<0.01),其他繁殖阶段表达量没有明显的变化(P>0.05)。在其他组织中,VIPR基因mRNA在休产期表达量明显较低(P<0.01),其他繁殖周期没有明显变化。值得注意的是,VIPR基因mRNA在肺中的表达量远远高于其他组织(P<0.01)。鹅血浆中PRL浓度在不同的繁殖阶段的更替而改变,就巢期鹅血浆中PRL浓度最高(33.52±6.55 ng/ml),明显高于其他繁殖阶段(P<0.01),休产期的鹅血浆中PRL浓度最低(8.03±2.36 ng/ml)(P<0.01)。由上可知,鹅下丘脑VIP基因和垂体VIPR基因mRNA的表达量与PRL分泌密切相关,VIP在鹅繁殖周期的调节中起重要作用。
罗云波[4](2010)在《白术茯苓汤调控脾虚大鼠血管活性肠肽的物质基础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白术茯苓汤调控脾气虚大鼠血管活性肠肽的化学成分或组分,并探讨各化学成分或组分的配伍协同作用。方法:①采用系统溶剂法从白术茯苓汤萃取分离得到其有效部位,进一步运用现代中药化学的植化分离手段,对有效部位进行分离鉴定得到各组分。②运用中药色谱技术研究白术茯苓水煎液中白术内酯Ⅲ的来源以及白术、茯苓不同配比对其含量的影响。③复制脾气虚证的动物模型,观察白术茯苓汤各提取分离组分及组分配伍对脾气虚大鼠血管活性肠肽、血管活性肠肽受体及受体结合率的影响,确定有效组分。结果:①1从白术茯苓汤水煎液提取分离出白术茯苓总多糖、总络合物、白术内酯Ⅲ。②高效液相色谱结果显示,白术茯苓汤复方水煎液出峰的强度和个数与白术相似,而与茯苓差异较大;在215nm条件下,白术茯苓汤复方水煎液出峰的强度最大,峰的个数最多;白术茯苓汤水煎液中,白术:茯苓复方按照1:1、3:1、2:1、1:3、2:3、3:2、1:2的变化,白术内酯Ⅲ含量发生了不同程度的依次降低。③与模型组比较,白术茯苓总多糖高剂量组、白术内酯Ⅲ高剂量组、络合物高剂量组、组分配伍高剂量组、白术茯苓汤组血浆血管活性肠肽降低(P<0.05及P<0.01),白术内酯Ⅲ高剂量组、络合物高剂量组、组分配伍高剂量组、组分配伍中剂量组、白术茯苓汤组肠组织血管活性肠肽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白术茯苓总多糖高剂量组、白术内酯Ⅲ中剂量组、络合物高剂量组、组分配伍中剂量组、白术茯苓汤组血管活性肠肽受体1(VIPR1)降低,白术内酯Ⅲ高剂量组、络合物高剂量组、白术茯苓总多糖高剂量组、络合物中剂量组、组分配伍中剂量组、白术茯苓汤组血管活性肠肽受体1(VIPR2)降低(P<0.05及P<0.01);与模型组比较,上述三组分配伍之高剂量组和白术茯苓汤组能降低脾气虚大鼠受体结合率水平。(P<0.05)结论:①白术茯苓汤下调脾气虚大鼠血管活性肠肽及血管活性肠肽受体的物质基础为白术茯苓总多糖、总络合物、白术内酯Ⅲ。②白术茯苓汤复方水煎液的成分主要来自白术,白术内酯Ⅲ是白术茯苓汤的重要化学成分之一。③白术茯苓汤中,白术与茯苓不同的配比对白术内酯Ⅲ的含量有影响,其中白术:茯苓(1:1)复方中白术内酯Ⅲ的含量最高,白术:茯苓(1:2)复方中白术内酯Ⅲ的含量最低。
张杰[5](2010)在《血管活性肠肽(VIP)在豚鼠形觉剥夺性近视眼中表达的动态观察》文中指出研究背景/目的目前近视作为全球发生率最高的一种屈光不正,因发病率高、危害性大已经成为全球防治的重点,其防治工作已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列入防盲计划。关于近视的研究历史已有200余年,就近视的发生机制人们也曾提出许多假说,但至今尚不能明确,更没有确切有效的防治方法。多项实验研究认为,形觉剥夺性近视的发生可能是由局部视网膜调控机制决定的。近几年研究发现,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 VIP)与近视有着密切的相关性。作为视觉信息分子,VIP在视觉诱导近视眼形成的过程中可能起到视觉信息传递和调控的作用。在幼鸡及灵长类等近视动物模型中发现VIP在视网膜中的表达明显增高,并在幼鸡近视动物模型中随近视程度的增加表达增加,但在更接近人的哺乳动物形觉剥夺性近视(form deprivation myopia, FDM)模型中是否也存在同样的动态变化尚未得到证实。本研究拟用不同技术方法,观察并对比VIP在豚鼠近视模型中形觉剥夺不同时间后实验组与对照组视网膜中的表达情况,同时观察其变化趋势是否与在幼鸡中的变化一致,进一步了解其在哺乳动物中可能参与的发生或发展机制,为寻求一种新的治疗或预防方法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选取60只2-3周龄三色健康豚鼠,随机选40只随机分成遮盖前、遮盖1w、2w、3w组,每组10只,采用单眼遮盖法(monocular deprivation, MD)进行形觉剥夺,均以右眼为剥夺眼(实验组),左眼暴露为自身对照组。另外分别在相应时间点随机选取5只同龄、未遮盖豚鼠作为正常对照组。在遮盖前和MD 1w、2w、3w后对相应豚鼠进行屈光度和眼轴长度的测量。遮盖组、自身对照组、正常对照组各随机取5只豚鼠的眼球用于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另5只豚鼠取视网膜组织,用于RT-PCR。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形觉剥夺前各组间屈光度和眼轴长度在统计学无明显差异(P>0.05),在单眼形觉剥夺后的1w、2w、3w,各组之间的差异在统计学上均具有显着性(屈光度P<0.01、P<0.01、P<0.05,眼轴长度均P<0.01);实验组、自身对照组屈光度和眼轴长度随形觉剥夺时间的增加而增加,正常对照组则在统计学上无显着性差异(P>0.05)。②形觉剥夺前各组间视网膜VIP在蛋白及mRNA水平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单眼形觉剥夺后的1w、2w、3w,各组之间的差异在统计学上均具有显着性(均P<0.01);实验组、自身对照组视网膜VIP蛋白、VIP mRNA随形觉剥夺时间的增加而增加,正常对照组在统计学上无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①形觉剥夺1w可以形成近视,且屈光度和眼轴长度随形觉剥夺时间的延长而增加。②VIP可能与形觉剥夺性近视的发生或发展有关。VIP在FDM豚鼠视网膜的表达随形觉剥夺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与屈光度和眼轴长度的变化一致。
陈坤[6](2008)在《光诱导c-fos基因在母鸡中脑的表达》文中研究说明本试验用c-fos法探讨光信息在母鸡中脑的传导通路,为深入了解光照对母鸡生产性能的影响机理打下基础。在养鸡生产中,光照是鸡赖以生存的环境中的重要因素之一;科学利用光照可以进一步提高鸡的生产性能,如:促进鸡的生长发育,调节性成熟,提高产蛋率、受精率、种蛋合格率等。禽类是最依赖视觉系统的脊椎动物。鸟类的视觉系统主要分为两个平行的视觉信息加工通路:离顶盖通路(thetectofugal pahway:视网膜—视顶盖—圆核—外纹体)和离丘脑通路(thethalamofugal pathway:视网膜—丘脑主视核和丘脑背外侧复合体—视厅);而对于禽类来说,离顶盖通路远比离丘脑通路重要的多。在鸡脑离顶盖视觉通路中,光刺激是否引起不同神经元的功能活动;哪些神经元参与某一特定光信息的传递,这些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光线通过鸡的眼睛,刺激视网膜,经视神经叶的视神经途径传到丘脑下部或直接透过颅骨到达松果体及丘脑下部,下丘脑产生和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onadotrophin Releasing Hormone,GnRH),再通过垂体门脉系统传至脑下垂体前叶,引起促卵泡激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FSH)和促黄体激素(LutenizingHormone,LH)的分泌,LH和FSH协同促进卵泡成熟,促进卵巢分泌雌二醇。这些激素共同构成支配生殖机能的内分泌体系,影响生殖器官的发育;促使卵泡生长发育和排卵。但光信息在神经系统内部通过怎样的途径和方式对鸡下丘脑-垂体-性腺轴起调节作用,目前还不清楚。脑中神经元间的联系错综复杂,利用常规的神经束路追踪标记物方法不能对光信息通路进行完全的描绘,因为其一般不能跨神经元传递。但即早基因c-fos可通过跨突触活化作用诱导表达,在中枢神经系统接受内外刺激后,c-fos的表达产物Fos蛋白可作为单一神经元应答的分辨标记。c-fos原癌基因是一种即刻早基因(immediately early gene,IEG),耦连细胞外信息与细胞内靶基因的转录,被称为核内“第三信使”(third messenger);普遍存在于神经中枢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正常情况下高度保守,表达水平很低,难以检测,在受刺激的情况下可以迅速发生一过性表达。c-fos基因的表达可作为脑对包括光照在内的各种刺激起反应的标志物。疼痛刺激诱导c-fos基因在鸭脊髓的表达作为光诱导c-fos基因在母鸡中脑的表达的免疫组化阳性对照;从而对Fos蛋白的分布、形态有初步的认知。光诱导c-fos基因在母鸡中脑的表达试验:将鸡右眼遮光7天后接受20 1x的光照刺激1.5h,暗适应1.5h后灌流固定,取脑制作石蜡切片,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和Western Blot的方法检测c-fos基因在中脑的表达。结果显示:中脑内有大量Fos样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主要见于左侧,分布于中脑SGC层、峡核大细胞部(Nucleusisthmi pars magnocellularis,Imc)和小细胞部(Nucleus isthmi pars parvocellularis,Ipc)、峡视核(Nucleus isthmo-opticus,ION)、半月核(Nucleus Semilunaris,SLu)、中脑外侧核背侧部(Nucleus mesencephalicus lateralis pars dorsalis,MLd)、红核(Nucleus raphes,RN)、滑车神经核(Nucleus nervitrochlearis,nⅣ)。中脑两侧峡核的Fos样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的细胞数密度及Fos样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所占神经核团细胞数量的百分比差异显着(P<0.05)。但在未接受光刺激的脑区域内也有少量Fos样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上述结果提示:光照信息主要通过视网膜经离顶盖通路传达到母鸡中脑,同时顶盖一峡核回路也起重要作用。非视觉感光系统(non-visual photosensitivesystem,NVPS)及离顶盖通路中光信息的交叉投射造成c-fos基因在未接受光刺激的脑区域中有少量的表达。
文跃强[7](2008)在《白术茯苓汤调控脾虚大鼠VIP有效部位的筛选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运用不同极性的有机溶剂萃取白术茯苓汤水煎液,将所得到的相应部位灌胃脾气虚大鼠,以确定下调VIP的有效部位。方法;运用正丁醇、乙酸乙酯萃取白术茯苓水煎液,得到正丁醇部位、乙酸乙酯部位、水层;用水提醇沉法提取茯苓多糖、白术茯苓多糖;用60%乙醇洗脱装有白术茯苓汤的大孔吸附树脂柱,得到60%乙醇洗脱液。运用苦寒泻下加饥饱失常法复制脾气虚证的动物模型,以白术茯苓汤、正丁醇部位、乙酸乙酯部位、水层、茯苓多糖、白术茯苓多糖、60%乙醇洗脱液为治疗药物灌胃脾气虚大鼠。用放免法测定血浆肠组织VIP的含量,确定白术茯苓汤下调VIP的有效部位。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白术茯苓汤、正丁醇均能降低脾虚大鼠VIP水平(P<0.05),其中白术茯苓汤对血浆VIP水平的下调更明显(P<0.01)。乙酸乙酯、水层、茯苓多糖、白术茯苓多糖对肠组织VIP有降低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乙酸乙酯、水层、白术茯苓多糖、60%乙醇洗脱液对血浆VIP呈升高趋势,其中乙酸乙酯、60%乙醇洗脱液最明显(P<0.01)。结论:正丁醇部位和白术茯苓汤均能下调脾气虚大鼠VIP含量,表明正丁醇部位具有白术茯苓汤降低VIP类似作用。
王平宝,刘双珍,王华,蒋晶晶,吴小影,谭星平,夏朝华[8](2006)在《VIPmRNA在鸡形觉剥夺性近视眼球后壁组织中的表达》文中认为目的:探讨雏鸡高度近视眼眼球后壁组织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intestinalpeptide,VIP)mRNA的动态表达及意义。方法:选择出生1d来亨雏鸡共30只,15只右眼遮盖作为实验组,分别持续遮盖1,2和4wk;另15只双眼均未遮盖作为正常对照组。两组均采用检影验光检测屈光度;眼科A超测定活体眼轴长度;对两组3个时间段眼球后壁行RT-PCR检测VIPmRNA的动态表达。结果:实验组由实验前远视眼快速演变为高度近视眼,并随遮盖时间延长,近视度数加深,眼轴延长;两组眼球后壁均有VIPmRNA阳性表达;随出生时间延长两组VIPmRNA表达均逐渐增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VIPmRNA表达明显上调(P<0.01)。结论:形觉剥夺可导致高度近视眼;高度近视眼较正常眼VIPmRNA表达明显上调。VIP可能参与了近视眼形成与发展的调控。
王华,刘双珍,王平宝[9](2004)在《血管活性肠肽及其在眼科学的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血管活性肠肽作为神经肽递质,广泛分布于全身和眼球各器官组织中,发挥广泛而重要的信息传递和生理调控功能。本文就血管活性肠肽及其受体的结构、分布与功能,特别是对眼球生理功能及视觉发育调控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二、血管活性肠肽及其在眼科学的研究进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血管活性肠肽及其在眼科学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血管活性肠肽在脾气虚大鼠中的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论着摘要 |
英文论着摘要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附论文图片) |
讨论 |
结论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综述 血管活性肠肽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
致谢 |
(2)血管活性肠肽在不同生理时期皖西白鹅生殖轴上的表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 |
文献综述 |
引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1.1 试验动物 |
1.1.2 主要试剂 |
1.1.3 主要溶液的配制 |
1.1.4 主要仪器 |
1.2 试验方法 |
1.2.1 样品的采集及处理 |
1.2.2 冰冻组织切片的制作 |
1.2.3 免疫荧光染色 |
1.2.4 图像采集及分析 |
1.2.5 ELISA 检测血清中血管活性肠肽的含量 |
1.2.6 放射性免疫法检测血清中雌二醇和孕酮的含量 |
1.2.6.1 放射性免疫法检测血清中雌二醇的含量 |
1.2.6.2 放射性免疫法检测血清中孕酮的含量 |
1.2.7 数据统计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VIP 在不同生理时期皖西白鹅下丘脑中的表达 |
2.2 VIP 在不同生理时期皖西白鹅腺垂体中的表达 |
2.3 VIP 在不同生理时期皖西白鹅卵巢中的表达 |
2.4 VIP 阳性反应在不同生理时期皖西白鹅下丘脑、垂体和卵巢中的荧光强度 |
2.5 VIP 和性腺激素不同生理时期皖西白鹅血清中的含量 |
2.6 VIP 与雌二醇和孕酮的相关性分析 |
3 讨论 |
3.1 VIP 在不同生理时期皖西白鹅下丘脑中的表达 |
3.2 VIP 在不同生理时期皖西白鹅垂体中的表达 |
3.3 VIP 在不同生理时期皖西白鹅卵巢中的表达 |
3.4 VIP 和性腺激素在不同生理时期皖西白鹅血清中的含量变化及其相关性 |
3.5 VIP 与皖西白鹅就巢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3)鹅VIP、VIPR基因的克隆及其在不同繁殖阶段的组织表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文献综述 |
1.1 家禽就巢研究概述 |
1.1.1 家禽就巢发生的机理 |
1.1.2 环境对家禽就巢的影响 |
1.1.3 家禽就巢的分子遗传基础 |
1.1.4 家禽就巢的内分泌机制 |
1.2 VIP及VIPR研究进展 |
1.2.1 VIP的结构及其作用 |
1.2.2 VIP基因的结构及其表达调控 |
1.2.3 VIP信号传导途径 |
1.2.4 VIP受体 |
1.3 研究背景及目的与意义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1.1 试验动物及样品采集 |
2.1.2 主要仪器设备 |
2.1.3 试验试剂 |
2.1.4 主要试剂的配制 |
2.2 试验方法 |
2.2.1 总RNA的提取 |
2.2.2 cDNA第一条链的合成 |
2.2.3 用于克隆PCR引物设计 |
2.2.4 PCR扩增 |
2.2.5 RT-PCR产物克隆 |
2.2.6 序列生物信息学分析 |
2.2.7 荧光定量PCR |
2.2.8 测定血浆中PRL浓度 |
3 结果与分析 |
3.1 VIP基因克隆和序列分析 |
3.1.1 小肠组织中总RNA的提取 |
3.1.2 VIP基因RT-PCR扩增 |
3.1.3 VIP基因重组菌液PCR的鉴定 |
3.1.4 VIP基因序列分析 |
3.2 VIPR基因克隆和序列分析 |
3.2.1 小肠组织中总RNA的提取 |
3.2.2 VIPR基因RT-PCR扩增 |
3.2.3 VIPR基因重组菌液PCR的鉴定 |
3.2.4 VIPR基因序列分析 |
3.3 荧光定量实验结果 |
3.3.1 荧光定量引物验证 |
3.3.2 目的基因与内参基因的标准曲线 |
3.3.3 基因RT-PCR结果 |
3.3.4 VIP基因在不同繁殖周期各个组织中的表达 |
3.3.5 VIP基因在各个组织中不同繁殖时期的表达 |
3.3.6 VIPR基因在不同繁殖周期各个组织中的表达 |
3.3.7 VIPR基因在各个组织中不同繁殖时期的表达 |
3.4 血浆中PRL浓度的测定 |
3.4.1 标准曲线的建立 |
3.4.2 鹅不同繁殖周期血浆中PRL浓度 |
4 讨论 |
4.1 血浆中PRL的浓度在不同的繁殖周期的变化 |
4.2 VIP和VIPR基因MRNA荧光定量 |
4.2.1 VIP和VIPR基因在各个组织中表达情况 |
4.2.2 VIP、VIPR基因在垂体-下丘脑-性腺轴的表达变化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白术茯苓汤调控脾虚大鼠血管活性肠肽的物质基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缩略词表 |
引言 |
文献研究 |
1 VIP及其受体研究概述 |
1.1 VIP及受体体内分布情况 |
1.2 VIP的主要生理作用 |
1.3 VIP与疾病 |
2 健脾益气方剂对VIP调节作用的研究 |
3 白术、茯苓及含白术茯苓复方的研究进展 |
3.1 白术的研究概况 |
3.1.1 白术的本草学认识 |
3.1.2 白术的功效与临床运用 |
3.1.2.1 补气健脾,用于脾胃虚弱,食少胀满,倦怠乏力,泄泻等症 |
3.1.2.2 燥湿利水,用于水湿停留、痰饮、水肿 |
3.1.2.3 益气健脾,养血安胎 |
3.1.3 白术的化学成分研究 |
3.1.4 白术的药理作用研究 |
3.1.4.1 利尿作用 |
3.1.4.2 抗肿瘤作用 |
3.1.4.3 免疫调节作用 |
3.1.4.4 抗炎抗菌作用 |
3.1.4.5 抗糖尿病作用 |
3.1.4.6 抗衰老作用 |
3.1.4.7 调节胃肠运动的作用 |
3.1.4.8 抑制子宫平滑肌 |
3.1.4.9 调节腹膜孔的作用 |
3.2 茯苓的研究概况 |
3.2.1 茯苓的本草学认识 |
3.2.2 茯苓的功效与临床运用 |
3.2.2.1 利水渗湿,与温阳益气利湿药配伍,用于小便不利,水肿等症 |
3.2.2.2 健脾渗湿,与健脾化湿药配伍,用于脾气虚泄泻、带下等症 |
3.2.2.3 除湿化痰,与化痰除湿药配伍,用于痰饮咳嗽,痰湿入络,肩背酸痛等症 |
3.2.2.4 宁心安神,与安神药配伍,用于心悸,失眠等症 |
3.2.3 茯苓的化学成分研究 |
3.2.4 茯苓的药理作用研究 |
3.2.4.1 调节免疫功能 |
3.2.4.2 抗肿瘤作用 |
3.2.4.3 抗衰老 |
3.2.4.4 抗炎 |
3.2.4.5 利水消肿 |
3.2.4.6 保肝作用 |
3.2.4.7 防石作用 |
3.2.4.8 其他作用 |
3.3 含白术茯苓复方的研究概况 |
3.3.1 含白术茯苓复方的临床运用概况 |
3.3.2 含白术、茯苓复方的化学和药理研究概况 |
4 中药复方物质基础的研究进展 |
4.1 中药复方物质基础研究的主要思路和方法 |
4.1.1 拆方研究法 |
4.1.2 整方研究法 |
4.1.2.1 植化分离方法 |
4.1.2.2 血清药理学和血清药物化学方法 |
4.2 中药复方物质基础主要研究技术 |
4.2.1 分子生物色谱技术 |
4.2.2 分子中药组学技术 |
5 本研究的设计 |
5.1 研究思路 |
5.2 研究方法 |
5.3 技术路线 |
5.4 前期研究 |
5.4.1 白术茯苓汤配伍、配比、煎药法对脾气虚大鼠VIP水平影响的研究 |
5.4.1.1 白术、茯苓及白术茯苓汤对脾气虚大鼠VIP及VIPR2基因表达的影响 |
5.4.1.2 白术茯苓汤不同配比及合煎、分煎、醇提对脾气虚大鼠VIP的影响 |
5.4.2 白术茯苓汤水煎液有效部位的筛选 #29实验研究 |
实验研究 |
第一部分 白术茯苓汤水煎液药物化学的研究 |
1 白术茯苓汤水煎液有效部位的化学成分研究 |
1.1 实验材料 |
1.1.1 药材 |
1.1.2 药品与试剂 |
1.1.3 仪器 |
1.2 实验方法 |
1.2.1 萃取得到正丁醇部位 |
1.2.2 对正丁醇部位化学成分的提取与分离 |
1.3 实验结果 |
1.3.1 化合物的鉴定结果 |
1.3.1.1 已鉴定明确的化合物 |
1.3.1.2 结构尚未完全明确的化合物 |
1.3.2 化合物的鉴定过程和依据 |
1.3.2.1 化合物Ⅰ |
1.3.2.2 化合物Ⅱ |
1.3.2.3 化合物Ⅲ |
1.3.2.4 化合物Ⅳ |
1.3.2.5 化合物Ⅴ |
1.3.2.6 化合物Ⅵ |
1.3.2.7 化合物Ⅶ |
2 白术茯苓汤不同配比水煎液的薄层色谱鉴别研究 |
2.1 实验材料 |
2.1.1 药材 |
2.1.2 药品与试剂 |
2.1.3 仪器 |
2.2 实验方法 |
2.2.1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2.2.2 系统筛选 |
2.2.3 显色剂的筛选 |
2.3 实验结果 |
2.3.1 5%香草醛浓硫酸显色结果 |
2.3.2 碘蒸气显色结果 |
2.4 结论 |
3 白术茯苓汤水煎液中化学成分的来源研究 |
3.1 材料 |
3.1.1 药材 |
3.1.2 药品与试剂 |
3.1.3 仪器 |
3.2 色谱条件 |
3.3 样品制备 |
3.4 结果 |
4 白术茯苓汤不同配比水煎液中白术内酯Ⅲ的含量测定 |
4.1 实验材料 |
4.2 实验方法 |
4.2.1 色谱条件 |
4.2.2 对照品溶液的配制 |
4.2.3 样品制备 |
4.3 实验结果 |
4.3.1 线性关系 |
4.3.3 精密度实验 |
4.3.4 稳定性实验 |
4.3.5 重现性实验 |
4.3.6 加样回收率实验 |
4.3.7 样品的含量测定 |
第二部分、白术茯苓汤提取分离组分调控VIP的研究 |
1 白术茯苓汤及其提取分离组分对脾气虚大鼠VIP含量的影响 |
1.1 实验材料 |
1.1.1 动物 |
1.1.2 药材 |
1.2 实验方法 |
1.2.1 实验场地 |
1.2.2 实验分组 |
1.2.3 造模 |
1.2.4 实验给药方法 |
1.2.4.1 供试药物制备 |
1.2.4.2 给药方法 |
1.2.5 标本采集与处理 |
1.2.6 测定 |
1.2.7 数据统计 |
1.3 实验结果 |
1.3.1 动物一般状况 |
1.3.2 各组大鼠血浆及结肠组织VIP含量的变化 |
2 白术茯苓汤提取分离组分对脾气虚大鼠VIP受体的影响 |
2.1 实验材料 |
2.1.1 动物 |
2.1.2 药材 |
2.1.3 试剂与仪器 |
2.2. 实验方法 |
2.2.1 实验分组 |
2.2.2 造模方法 |
2.2.3 实验给药方法 |
2.2.4 标本采集与处理 |
2.2.5 VIP受体测定 |
2.2.6 数据统计 |
2.3 实验结果 |
2.3.1 动物一般状况 |
2.3.2 各组大鼠结肠组织VIP受体变化 |
2.3.2.1 VIP受体标准曲线 |
2.3.2.2 各组大鼠结肠组织VIP受体含量的变化 |
3 白术茯苓汤提取分离组分对脾气虚大鼠VIP受体结合率的影响 |
3.1 实验材料 |
3.1.1 动物 |
3.1.2 药材 |
3.1.3 仪器与试剂 |
3.2 实验方法 |
3.2.1 实验场地 |
3.2.2 实验分组 |
3.2.3 造模方法 |
3.2.4 实验给药方法 |
3.2.5 标本采集与处理 |
3.2.6 VIP 受体结合率测定 |
3.2.7 数据处理及统计 |
3.3 实验结果 |
3.3.1 动物一般状况 |
3.3.2 各组大鼠结肠组织VIP受体结合率的变化 |
讨论 |
1 关于脾气虚动物模型的选择和确立 |
1.1 单因造模 |
1.1.1 泻下法 |
1.1.2 偏食法 |
1.1.3 饮食失节法 |
1.1.4 现代医学的病理模型 |
1.2 复因造模 |
1.2.1 破气苦降加饮食失节法 |
1.2.2 过劳加饮食失节法 |
1.3 脾气虚动物模型的评价 |
1.4 本研究所选择的脾气虚动物模型 |
2 脾气虚、VIP与胃肠运动 |
2.1 VIP与胃肠运动 |
2.2 脾气虚与胃肠运动 |
2.3 脾气虚与VIP |
3 白术茯苓汤及其提取分离组分对VIP及VIP受体、受体结合率调控作用的分析 |
3.1 白术茯苓汤对脾气虚大鼠VIP调控作用的影响因素探析 |
3.1.1 煎药溶媒对白术茯苓汤调控VIP作用的影响 |
3.1.2 合煎、单煎对白术茯苓汤调控VIP作用的影响 |
3.1.3 白术与茯苓不同配比对白术茯苓汤调控VIP作用的影响 |
3.2 白术茯苓汤提取分离组分调控VIP作用的分析 |
3.3 白术茯苓汤及其提取分离组分调控VIP受体作用的分析 |
3.4 白术茯苓汤及其组分调控VIP受体结合率作用的浅析 |
4 白术茯苓汤化学组分的提取分离思考 |
4.1 络合物的思考 |
4.2 白术内酯Ⅲ的讨论 |
5 组分配伍之我见 |
结论 |
特色与创新 |
问题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件1: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件2:综述2 |
参考文献 |
附件3: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
(5)血管活性肠肽(VIP)在豚鼠形觉剥夺性近视眼中表达的动态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1章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动物和模型制备 |
1.1.1 实验动物 |
1.1.2 FDM动物模型的制备 |
1.2 实验器材及试剂 |
1.2.1 主要仪器及耗材 |
1.2.2 主要试剂 |
1.3 实验分组 |
1.4 屈光度和眼轴长度的测量 |
1.4.1 屈光度的测量 |
1.4.2 眼轴长度的测量 |
1.5 标本的采集与处理 |
1.6 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
1.6.1 HE染色 |
1.6.2 免疫组织化学法 |
1.7 RT-PCR方法半定量分析 |
1.8 统计学分析 |
第2章 结果 |
2.1 屈光度(D)及眼轴长度(mm)的比较 |
2.1.1 正常对照组豚鼠左右眼屈光度、眼轴长度的比较 |
2.1.2 任意同一时间各组间屈光度和眼轴长度的比较 |
2.1.3 各组在不同时间屈光度和眼轴长度的比较 |
2.2 视网膜VIP蛋白表达的比较 |
2.2.1 任意同一时间各组间视网膜VIP蛋白表达的比较 |
2.2.2 各组在不同时间视网膜VIP蛋白表达的比较 |
2.3 视网膜VIP mRNA的比较 |
2.3.1 任意同一时间各组间VIP mRNA的比较 |
2.3.2 各组在不同时间VIP mRNA的比较 |
第3章 讨论 |
3.1 实验性形觉剥夺性近视动物模型 |
3.2 视网膜VIP在FDM中的作用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图 |
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6)光诱导c-fos基因在母鸡中脑的表达(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动物 |
2.2 主要材料与仪器 |
2.2.1 主要试剂及药品 |
2.2.2 主要仪器设备 |
2.3 试验方法 |
2.3.1 溶液的配制 |
2.3.2 光诱导c-fos基因在母鸡中脑的表达的阳性对照 |
2.3.3 鸡的光照刺激 |
2.3.4 取材 |
2.3.5 免疫组化检测 |
2.3.6 WesternBlot检测 |
3 结果 |
3.1 免疫组化检测 |
3.1.1 Fos样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的形态 |
3.1.1.1 Fos免疫组化阳性对照—疼痛刺激诱导c-fos基因在鸭脊髓的表达 |
3.1.1.2 光诱导c-fos基因在母鸡中脑的表达 |
3.1.2 Fos样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的分布 |
3.1.3 Fos样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的统计分析 |
3.2 Western Blot检测 |
4 讨论 |
4.1 中脑对光刺激反应的特点 |
4.1.1 胶质细胞与神经细胞的交互作用 |
4.1.2 胶质细胞与GnRH的关系 |
4.1.3 半月核(SLu) |
4.2 峡核-顶盖 |
4.3 非视觉感光系统 |
4.5 几种神经肽在鸡顶盖-峡核通路上的分布及其作用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作者简历 |
致谢 |
(7)白术茯苓汤调控脾虚大鼠VIP有效部位的筛选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实验研究 |
1 药物提取部分 |
1.1 实验材料 |
1.2 实验仪器 |
1.3 化学成分的系统预试 |
1.4 不同部位样品制备研究 |
1.4.1 系统溶剂法制备样品 |
1.4.2 大孔吸附树脂样品制备研究 |
1.4.2.1 大孔吸附树脂的预处理 |
1.4.2.2 上柱样品的制备 |
1.4.2.3 样品的洗脱 |
1.4.3 多糖的提取和含量测定 |
1.4.3.1 复方多糖的提取 |
1.4.3.2 多糖的含量测定与多糖的得率 |
1.4.3.3 结果与分析 |
1.4.3.3.1 浸提时间的影响 |
1.4.3.3.2 水料比的影响 |
1.4.3.3.3 温度的影响 |
1.4.3.3.4 提取次数对多糖提取率的影响 |
1.4.3.3.5 乙醇用量及沉淀时间对粗多糖得率的影响 |
1.4.3.3.6 结论 |
1.4.3.4 最佳条件下白术茯苓多糖和茯苓多糖的提取 |
1.4.3.4.1 白术茯苓多糖的提取 |
1.4.3.4.2 茯苓多糖的提取 |
2. 药物筛选部分 |
2.1 实验材料 |
2.1.1 实验动物 |
2.1.2 实验试剂和药物 |
2.1.3 实验仪器 |
2.2 实验方法 |
2.2.1 造模方法 |
2.2.2 实验分组及给药方法 |
2.2.3 指标观察与检测 |
2.2.3.1 一般状态观察 |
2.2.3.2 血浆及结肠组织VIP水平测定 |
2.3 统计学处理方法 |
2.4 实验结果 |
2.4.1 一般状态观察 |
2.4.2 血浆及结肠组织VIP水平变化 |
3. 讨论 |
3.1 中药复方物质基础研究的方法 |
3.1.1 采用系统溶剂法对全方的化学成分进行系统提取、分离纯化、精制和鉴定 |
3.1.2 以单味药有效成分为指标,对复方进行定量和定性的检测 |
3.1.3 以药效为标准确定复方的有效成分或活性部位 |
3.2 白术茯苓汤对脾虚大鼠VIP下调作用优于正丁醇的浅析 |
结论 |
问题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件一:综述 |
附件二:在校期间参加的课题和发表的文章 |
四、血管活性肠肽及其在眼科学的研究进展(论文参考文献)
- [1]血管活性肠肽在脾气虚大鼠中的作用研究[D]. 余跃.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6(03)
- [2]血管活性肠肽在不同生理时期皖西白鹅生殖轴上的表达研究[D]. 刘亚杰. 安徽农业大学, 2013(05)
- [3]鹅VIP、VIPR基因的克隆及其在不同繁殖阶段的组织表达研究[D]. 刘毅. 四川农业大学, 2010(04)
- [4]白术茯苓汤调控脾虚大鼠血管活性肠肽的物质基础研究[D]. 罗云波.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0(08)
- [5]血管活性肠肽(VIP)在豚鼠形觉剥夺性近视眼中表达的动态观察[D]. 张杰. 青岛大学, 2010(03)
- [6]光诱导c-fos基因在母鸡中脑的表达[D]. 陈坤. 河北农业大学, 2008(08)
- [7]白术茯苓汤调控脾虚大鼠VIP有效部位的筛选研究[D]. 文跃强.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08(07)
- [8]VIPmRNA在鸡形觉剥夺性近视眼球后壁组织中的表达[J]. 王平宝,刘双珍,王华,蒋晶晶,吴小影,谭星平,夏朝华. 国际眼科杂志, 2006(02)
- [9]血管活性肠肽及其在眼科学的研究进展[J]. 王华,刘双珍,王平宝. 国际眼科杂志, 2004(06)
标签:脾气虚论文; 茯苓论文; 白术的作用与功效论文; 基因合成论文; 白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