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会计发展的思考与对策

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会计发展的思考与对策

一、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会计发展的思路和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惠阳[1](2021)在《K公司审计项目重大错报风险评估研究》文中提出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是以风险分析为基础、以风险评估为中心而进行的审计,重大错报风险评估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中处于核心的位置。因此全面准确地评估重大错报风险的水平至关重要。医药行业正是保证国民健康的关键行业,在盈利的同时还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责任。近几年国家出台各种政策限制药品价格,使得医药企业收入减少,同时国家还加大对医药行业的监管力度,使得医药企业的成本在不断上升。在以上两方面的叠加影响下,医药企业的经营收益在一定程度上会减少。因此,某些医药企业在利益动机和压力的驱使下,会通过粉饰财务数据的方式“美化”财务报表,从而使得财务信息失真。与之伴随而来的审计失败案例就屡有发生。因此对于事务所来说,对医药行业进行审计时做好重大风险评估工作是非常关键的,一定要对其可能存在的重大错报风险保持高度的警觉。本文以X事务所执行的K公司年报审计项目重大错报风险评估过程为研究对象。首先,本文在论述研究背景及意义的基础上,主要对医药行业审计风险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为接下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其次,详细介绍了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和重大错报风险理论,为进一步研究打下基础。再次,分析X事务所对K公司年报审计项目风险评估现状。通过分析发现X事务所在评估K公司重大错报风险时存在识别范围不全面、评估方法过于简单、评估结果模糊化等问题。所以进一步提出X事务所改进重大错报风险评估工作的必要性。再次,从K公司的外部环境、经营环境、财务环境、内部控制、舞弊风险等方面全面地识别出K公司审计项目存在的重大错报风险因素。根据识别结果设计评估指标,进一步使用层次分析法结合模糊综合评价法对K公司审计项目重大错报风险进行评估,根据得分确定指标风险,从而得出K公司的重大错报风险水平为较高水平。最后,本文分别针对财务报表层面和认定层面所发现的重大错报风险提出应对措施。对于财务报表层面,应当增加审计的不可预见性并保持应有的职业怀疑态度。而对于认定层面,针对销售费用、营业成本、存货、营业收入和应收账款等重大错报风险较高的报表项目提出应对措施。通过为X事务所提出重大错报风险应对措施,将K公司的审计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水平上。

管淑慧[2](2021)在《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路径》文中研究说明当前,许多国有企业都建立了包含内部审计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但是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在国家相关政策下,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面临着升级的挑战。文章分析了当前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国有企业应当改善内部审计形象、细化职能定位、注重内外部风险的管控、建立新型增值型内部审计体系,以切实提高国有企业的整体效益。

刘奕[3](2020)在《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文中提出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设备接入到移动网络,新的服务与应用层出不穷,对移动网络的容量、传输速率、延时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5G技术的出现,使得满足这些要求成为了可能。而在5G全面实施之前,提高现有网络的性能及用户感知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5G应用场景及目标入手,介绍了现网改善网络性能的处理办法,并针对当前5G关键技术 Massive MIMO 技术、MEC 技术、超密集组网、极简载波技术等作用开展探讨,为5G技术对4G 网络质量提升给以了有效参考。

董凡[4](2019)在《知识产权损害赔偿制度研究》文中提出国内学者研究知识产权侵权损害赔偿制度及司法实践,历来注重对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构成、责任方式等问题的定性探究,而较少重视对知识产权损害赔偿功能、原则、数额的确定等核心内容进行充分的论证与实证分析。以致于我国知识产权损害赔偿制度实施的法律效果、社会效果一直饱受诟病,并与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推进要求不相适应。现阶段,学理界与实务界认为知识产权保护情势严峻的主要原因在于知识产权损害赔偿制度尚未充分发挥保护权利人、遏制侵权行为、持续激励创新的制度效果,并且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是,现有的研究成果多数仅简单借用传统民事损害赔偿制度内容,十分缺乏在传承继受基础上形成创新发展性质的研究成果。因此,国内多数研究结论与建议亦无法有效解决我国知识产权保护面临的恶意侵权、重复侵权、赔偿低、举证难等突出问题。本文在基于知识产权损害赔偿特殊性以及我国司法审判实践的现实情势,围绕“制度本体内容构成与适用现状”、“制度功能与基本原则”、“具体赔偿方式及其适用路径”与“制度完善对策”四大主轴,设计研究框架,展开深入研究,提出对策建议。在“制度本体内容构成与适用现状”部分,旨在探求知识产权损害赔偿制度的核心组成内容及其内涵。知识产权损害赔偿制度在损害意涵、制度功能、基本原则、多元赔偿方式方面明显有别于传统的民事损害赔偿制度。同时,通过对1769件知识产权损害赔偿裁判案件的实证分析,可以清晰地发现我国知识产权损害赔偿在司法适用过程中存在缺失基础理论指引、具体赔偿方式适用空间有限、法定赔偿裁量空间较大以及缺乏专门证据制度等显现问题。在“制度功能与基本原则”部分,深入剖析知识产权损害赔偿的制度功能与基本原则两大方面。基于现有侵权情势严峻、赔偿额补偿效果遏制社会创新潜力以及传统民事损害赔偿理念难以解释突破法定赔偿上限等现实状况,进而强调“预防功能”的重要性;知识产权损害赔偿应将预防功能与救济功能置放于同一功能价值位阶,以发挥其遏制侵权、促进创新的制度效果。传统民事损害赔偿以填平救济原则作为最主要的计赔原则,而知识产权损害赔偿在坚持填平救济原则的同时,还应当明确引入和确立市场价值原则和比例原则,构建知识产权损害赔偿“三原则”内容体系。在适用填平救济原则作为确定赔偿实现目标的基础上,具体适用市场价值原则来确定初步的损害赔偿数额,再适用比例原则确定最终的合理损害赔偿额。在“赔偿方式及其适用规则”部分,实际损失应当厘清侵权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另外,法官在适用实际损失和侵权获益赔偿方式以确定损害赔偿数额时,应当持“分摊原则为原则,以整体市场价值原则为例外”的裁判逻辑;适用“许可使用费赔偿”方式时,应当扩大合理许可费基准范围,适当援引域外计算合理许可费基数的司法经验;同时,应当确立“法定赔偿”的量化裁判标准。同时,我国应当全面引入“惩罚性赔偿”,并在适用规则方面设计精细化赔偿倍数的考量因素。基于上述研究,本文认为我国知识产权损害赔偿制度需从实体法、程序法和相关配套制度三方面进行完善。在实体法维度,应当修正知识产权损害赔偿方法的法定位序及适用关系,即构建知识产权侵权损害赔偿的赔偿基准、取消适用损害赔偿方法的法定位序限定等;删除许可使用费合理倍数中“倍数”的立法措辞,而以“合理许可使用费”的赔偿方式代替;适当修正法定赔偿的最低判赔限制与至高判赔上限,以及统一“法定赔偿”的立法措辞;提出以“故意侵权”和“实施两次以上的侵权行为或者侵权情节严重”作为惩罚性赔偿的适用条件,并且统一判赔倍数的幅度。在程序法维度,提出在知识产权损害赔偿诉讼证据收集阶段确立诉讼证据披露规则与证据保全规则;在诉讼庭审过程中确立举证妨碍规则以及降低证明标准的完善建议。在相关配套措施方面,应当强调通过发挥知识产权损害赔偿司法政策的指引作用;强化知识产权案例指导制度的司法示范作用,以及在确定损害赔偿数额时引入知识产权损害赔偿评估机制及司法会计制度。通过上述完善对策的实施,促进知识产权损害赔偿制度发挥出最优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刘忠全[5](2019)在《技术创新对企业成本管理创新的影响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2014年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以来,我国相继出台了中国制造2025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等政策以大力推动创新活动。中国制造2025战略强调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提高创新设计能力,而“十三五”规划提出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则进一步明确了将创新置于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随着我国国家创新战略的不断推进,科技创新在社会经济发展、全面深化改革中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从微观层面看,技术创新是众多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面对竞争愈加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环境,加大技术创新投入是企业立足市场、提升市场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根本。成本管理对于促进增产节支、加强成本核算、改进经营管理、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具有重大意义。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调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要素的最优配置,以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2016年进一步提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要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即“三去一降一补”政策。其中的“降成本”即强调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加强成本管理工作。技术创新和成本管理是经济发展的两个重要方面。受经济环境变化及国家宏观政策的影响,近几年来技术创新及成本管理创新越来越为理论界所重视。已有文献从微观和宏观层面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和经济后果进行了大量研究,同时也有众多学者针对成本管理演进历程、影响因素及模式创新等进行了探讨。虽然偶有文献对技术创新与成本管理创新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考查,如有学者通过对高科技企业的研究发现,技术创新和成本管理创新之间有着相辅相成的协同关系,也有学者从历史演进的角度提出作业成本法的产生是基于二十世纪80年代技术的进步,亦即技术创新推动了成本管理创新,但几乎没有学者对技术创新对成本管理创新的具体影响路径加以研究。就现实而言,技术创新对企业的影响是重大且深远的,技术的进步必然导致企业内部生产力的变化,从而会对企业内生产关系提出新的要求。从这一点来讲,技术进步必然会通过某种或某几种路径影响或导致成本管理创新。本文主要研究技术创新对企业成本管理创新的影响机制。Robert K.Yin认为,当研究的问题与其所处内外环境难以区分时,适合采用案例研究方法进行研究。技术创新、成本管理创新以及技术创新对成本管理创新的影响机制都与企业环境密切相关,且难以区分,因此,本文采用案例研究方法对技术创新影响企业成本管理创新的机制进行研究。本文遵循的案例研究步骤如下:第一,以创新理论、科学管理理论及组织理论为基础,初步构建技术创新对成本管理创新影响机制的理论观点;第二,以理论观点为基础,设计案例研究方案,形成案例研究框架;第三,以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为研究案例,通过现场访谈、现场观察等方法收集案例证据分析资料,并采用“模式匹配”证据分析技巧对证据资料进行分析,形成案例研究观点;第四,通过理论构建与案例证据分析的不断循环,最终形成本文的理论观点与研究结论。通过案例研究,本文提出了技术创新通过生产组织形式变化、企业组织结构变化以及会计信息技术进步来影响成本管理创新的理论模型。主要研究结论如下:第一,生产技术的进步能对企业生产组织形式产生重大影响,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也推动着成本管理模式创新。本文着重考查了大庆油田因科技进步而导致的生产变化,并从三个方面论述了生产组织形式变化对成本管理模式的影响。首先,生产技术进步促进了生产要素的变革,伴随着生产要素——劳动资料、管理要素与信息要素等的变化,成本管理模式也在不断变化,如标准成本法、作业成本法的应用;其次,以技术创新为基础的生产规模的扩大及生产流程的精细化分别促使企业采用成本预算控制及分批法等进行成本管理;最后,技术创新所带来的产品质量、种类等变化也对成本管理提出了新要求,进而推动了成本管理创新。第二,企业生产技术的进步使得组织结构产生相应变化,进而带动了企业成本管理模式的创新。本文通过梳理大庆油田责任有限公司技术创新历程,分别考查了以模仿创新和自主创新为主的两个阶段,发现在不同的创新阶段分别有不同的组织结构与其相适应,同时成本管理模式也随着组织结构的变化而变化。具体而言,大庆油田为配合模仿创新阶段的生产实际采用了事业部制的组织结构,并实际运用了与事业部制组织结构相契合的成本管理模式——责任成本管理;在研发模式以自主创新为主的阶段,为提高生产效率,案例企业在原有的事业部制组织结构基础上引入了灵活性更强的职能制组织结构,并运用了相适应的作业成本管理方法。案例研究发现,整个成本管理模式的创新、演进都是基于与新型技术和组织结构变化的匹配,基于产量的生产技术创新催生着组织结构的变革,组织结构的变革又孕育着新的成本管理模式与之融合。第三,技术创新影响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变革,进而对企业成本管理创新产生影响。通过对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下属两个单位的案例研究发现,由技术进步所带来的会计信息系统本身的发展能够直接推动成本管理创新。具体而言,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变革能够通过精细预算成本管理、规范成本核算管理、强化运营和管控成本等对成本管理创新产生正向作用;此外,由技术进步带来的财务共享中心的建立也能通过减少财务运营成本及提升核算效率等促进成本管理创新。会计信息系统是成本管理的物质基础之一,会计信息系统随着技术的进步而发展,成本管理也伴随着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而得到革新。本文研究的创新与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本文首次提出并论证了技术创新是成本管理创新的重要影响因素,并初步构建了技术创新影响成本管理创新的分析框架。这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技术创新和成本管理的研究文献。理论界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技术创新的经济后果”及“成本管理模式”等主题进行了大量研究,但未有学者就技术创新对成本管理创新的作用及作用路径进行探讨。本文采用多案例研究方法,多角度地分析、论证了技术创新对成本管理创新的影响作用。第二,本文系统揭示了技术创新与成本管理之间的经济联系,并厘清了二者之间完整的传导路径。已有文献大多将技术创新和成本管理创新两者孤立起来进行研究,很少有学者就两者之间具体的经济联系进行探讨。与以往文献不同,本文以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为案例企业,具体验证了生产组织形式、组织结构以及会计信息系统在技术创新和成本管理创新之间的中介效应,从而进一步厘清了技术创新对企业成本管理创新的影响机制与具体路径。第三,本文重点关注了技术创新对企业管理行为的影响,进一步拓展了技术创新效应的研究领域。大量学者对技术创新的经济后果的研究多从生产活动、企业价值以及宏观经济后果等角度入手,很少有学者研究技术创新对企业管理行为产生的影响。技术进步会给企业带来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技术创新对企业的影响研究不应局限于其直接的经济后果,还应关注技术创新对企业管理所带来的间接影响。本文以技术创新为切入点,落脚于企业成本管理创新,探讨了二者之间的内在经济联系。本文的研究进一步丰富了技术创新经济后果和成本管理创新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成果,同时对企业管理实践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黄爱明[6](2017)在《基于云计算的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中小企业凭借这一契机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已经成为我国市场经济的关键构成部分,中小企业的正在不断增加,每年数量都在增加,企业的员工也越来越多,收益也在不断增加,在我国市场经济中占据的比例正在不断增加。信息化管理制度是先进的管理形式,同时也是使企业跟上时代发展、提升经济效应的关键所在,这一管理模式只要是围绕会计信息化来进行的,所以,提升会计信息化程度是改善企业管理模式的关键。中小企业在我国市场经济中的关键构成部分,想要从根本上改善我国企业的会计信息化情况应当将重点放在中小企业信息管理中,实现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管理能够有效提升我国经济水平。以往的会计信息在构建的时候,企业投入的资金数额是十分多的,采购设备、服务器投资、信息系统维修的费用都是很高的,中小企业无法负担这些巨额的资金,所以,在面临会计信息化改革的时候中小企业是很无奈的,由于中小企业资金导致其无法进行会计信息化建设,所以使得中小企业在相关方面的发展相对落后。在云计算不断发展的情况下,中小企业会计计算信息化得到新的发展契机。云计算指的是把和计算机有关系的软件还有硬件设备信息变得虚拟,将其划分为可量化的部分只有在网络中进行出租,这能够跨域时间还有地点的局限性,给企业提供及时、便捷的服务。基于云计算指的是中小企业付出小部分租金就能够将会计信息管理使用到自身企业需求中,这样既能够减少购买软件、硬件的费用,还能够省去安装所需要的时间。所以,云计算的出现给中小企业在会计信息化过程带来很大的帮助,加快中小企业发展的步伐。本文首先对当前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然后对云计算在企业中的作用进行阐述,提出了云计算是未来中小企业实现会计信息化的关键。同时本文对国内外云计算在中小企业中的使用情况进行阐述,使用比较法来对云计算的多种使用形式跟以往的形式进行对比,在相关理论知识的指导下对中小企业实现会计信息化构建基本走势,在本文对Z企业在会计信息化的使用问题、使用流程还有所取得的效果来进行分析,给其他中小企业在构建这一制度的时候提供参考意见。

潘东高[7](2003)在《网络环境下会计理论和方法若干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正在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和繁荣起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以互联网在经济活动中的应用为本质特征的电子商务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信息技术对会计行业也已产生了深刻影响。IT引起的变革浪潮正在冲撞着会计的海岸线,它改变了商业运营的方式,信息需求者需要用新的信息模式进行决策,内部会计和对外报告会计都必须改革。创建第三次浪潮中的会计范例,促成组织上的和行政上的变革以实施这一新的会计范例已成为信息化时代会计理论和方法创新的必然选择。 会计理论和方法博大精深,本文着重于对网络环境下会计理论和方法的部分前沿及热点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和探讨。主要有: 第一,网络环境对会计基础理论和会计准则的影响。本文从会计与环境的关系出发,以会计目标为逻辑起点的现代会计概念框架,通过比较“受托责任”和“决策有用”两者会计目标观,指出了会计目标与会计环境的适应性问题,在分析网络经济的主要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网络经济环境下的会计目标模式和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并在分析了会计基本假设的现实窘境的基础上提出了对会计假设、会计原则修正的观点。本文从纵向历史和横向比较两个角度分析会计准则的适应性问题,在分析美国的安然事件对国际会计准则变革的走向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网络经济是消除各国政治、法律、经济和文化制约和桎梏,推动会计准则国际协调强大利器的观点。 第二,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体系结构问题。本文认为会计的本质是一个信息系统,并从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和构成要素出发,分析手工会计信息系统、传统自动化会计信息系统特征及其演进规律,研究了新兴网络信息技术对会计信息系统的影响,特别是计算网络技术对会计系统组织和会计信息生产的作用,数据库技术和金融电子技术对会计信息系统信息流和资金流的影响,信息技术对Intranet/Extranet/Internet及网络财务的影响。提出了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两种发展方向以及基于Intranet/Extranet/Internet的传统自动化会计信息系统武汉且工大李博士论文:网络环瑰下奋计班婚和矛法若千问趁研究作者:‘东禹2003.5的网架结构;提出了未来会计信息生产模型以及基于新兴网络信息技术的技术平台架构;提出了建立事件驱动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思路和结构框架。 第三,会计软件发展趋势问题。软件是计算机的灵魂,会计软件是网络会计信息系统的灵魂。本文对我国会计软件技术特点、功能结构特点和市场特点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比较中西方会计软件的差异,提出了会计软件产业应对挑战的策略,指出认清中西方会计软件差异的实质,扬长避短是提升竞争力的关键;培育和建设好软件服务业是建立开放、充满活力的软件市场的前提。对网络环境下会计软件的功能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和预测,提出了会计披露向会计频道视图功能方向发展,会计决策向专家型智能性方向发展的必然性。 第四,网络环境下审计技术和方法问题。本文分析了网络环境下传统会计信息系统审计风险特征,降低和防范审计风险的策略;根据审计技术的基本原理,分析了在现阶段实施并行审计技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及其并行审计技术的相关要求:分析了rr审计的评价技术,指出了我国大力加强rr审计工作的重要性。 第五,网络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问题。本文分析了信息系统的风险与安全、网络会计信息系统的风险因素及控制技术,根据信息系统风险管理的方法和技术,提出了对网络会计信息系统风险进行管理的技术和方法,即网络会计信息系统的监控机制模型、网络会计信息系统的风险预带模型和网络会计信息系统安全风险的有效防范措施。 本文最后以江汉油田这一大型国有企业为样本,根据笔者主持和参与的《油田企业网络财务实务的研究》和《油田企业会计业务流程重组及网络财务信息系统的研究》两个科研课题的部分成果,以及所参与的江汉油田会计电算化的实践经历,对基于Intranet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进行了实证分析,提出了建立适应企业发展提升企业竞争力的会计信息系统原则、方法和步骤,并对当前基于Iniranet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对会计基础理论的实际影响进行了评估,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

胡艳妮[8](2021)在《新商科背景下广西中职学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电子商务成为重要的商品交易模式,社会对新型商务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目前我国已有上千所中、高等学校开设了电子商务专业,但随着新时代对人才复合性、综合性要求的不断提高,一些学校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早已脱节。据统计,虽然随着互联网经济的深化发展社会急需电子商务专业人才,但中职学校电子商务专业的就业率却低于总体平均水平,与专业人才需求形成巨大反差。要解决结构性失业,最有效的手段就是要摸清市场需求的变化,根据需要加强对应专业技能与专业知识的学习,在具体行动上要落实到加强专业建设上来。通过确定“专业深度交叉融合是核心,课程体系交叉融合是重点,师资队伍建设是保障,实践共享资源库是重要助推器”的新商科专业建设理念,突破传统思维模式,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卓越电子商务人才为目标,以专业知识交叉融合为切入点和突破口,全面革新中职电子商务专业建设模式,优化中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研究。本文主要以广西中职电子商务专业建设为研究对象,综合采用实地调研、问卷调查法以及访谈法等对学校负责人、教师、学生以及用人单位等就目前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及专业融合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其在当今新商科社会需求下存在的问题。针对发现的问题优化现有的专业建设方案,之后通过在广西案例校——广西电子高级技工学校中实施优化后的电子商务专业建设方案开展实践研究。最后综合现状调查及实践调研所发现的问题提出优化对策。通过重新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调整升级课程体系,采用模块化项目教学模式进行专业融合教学,优化我国中职学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路径,从而培养更具有业务融合能力,终身学习能力的复合性、综合性人才,不断推进职业教育、应用型学科教育的育人水平和教学能力。具体分为以下几部分:前言部分主要介绍了论文研究背景、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研究方法、核心概念界定及国内外研究现状等。第一章是对新商科背景及其对电子商务专业建设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包括新商科对中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影响,对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方案确定的影响,对电子商务专业课程实施的影响及对电子商务专业评估的影响。第二章是对广西中职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及专业融合教学现状进行调研分析。调研包括对广西区内多所开展电子商务专业建设、专业群建设、教学融合研究及校企合作教学项目的中等职业院校的师生及校领导进行问卷调研及访谈,通过采访多位企业管理者及毕业生了解目前产教融合现状及毕业生就业现状,对比分析所收集的教学实例等。通过问卷数据及访谈内容的综合分析得出目前广西中职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开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第三章是新商科背景下广西中职学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个案研究。根据现状调研分析优化设计广西中职学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方案,通过以广西电子高级技工学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为例,实施设计方案流程,并进行教学评估及专业评估,为优化对策的提出打下坚实基础。第四章是基于前几部分内容的研究,分析提出新商科背景下广西中职学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优化对策及建议,使之更利于培养电子商务专业复合型、综合性人才,满足新商科提出的高素质人才需求。最后为结论部分,对整篇论文进行总结并提出展望。

任心怡[9](2021)在《“互联网+”背景下中职会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广州市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还促进了学校教育的发展。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从而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要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中职会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能否达到新时代的要求,是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本文通过阅读梳理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标准和文献,提取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相关要素,初步拟定了中职会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结构框架,再根据中职会计教师的建议进行修正,确定结构框架,编制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以广州市为例,对中职会计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分析。通过对调查结果进行总体分析、组群差异分析,发现广州市中职会计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整体处于中等水平,大多数中职会计教师认同信息技术对于优化会计学科教学具有积极意义,信息化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体发现以下一些问题:中职会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不平衡;中职会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差异较大;中职学校信息化环境建设不完善;信息化教学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培训效果不佳。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提升中职会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对策:树立信息化教学意识,提升信息素养;加强教学实践,提升操作和设计能力;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加强组织引领,减轻教师教学任务;完善信息化环境建设,促进可持续发展;改变评价方式,完善激励措施;以赛促教,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优化培训机制,满足培养需求;保证政策支持,加大经费投入;搭建区域资源库平台,促进发展交流。

郑云雷[10](2021)在《Z互联网公司审计风险识别与应对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互联网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各个领域影响日益突出,其行业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经营合法合规成为国家重点关注的内容。在行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互联网行业审计风险研究存在必要性和现实需求。国际和国内的审计准则普遍引入了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会计师事务所对互联网企业的审计也多采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但互联网企业的特殊性使得其所处的内外部环境相对复杂,因此互联网行业审计使得审计人员面临不小的挑战。目前,有关审计风险的研究多聚焦于会计师事务所层面,缺少对具体行业的审计风险研究,特别是对互联网行业的研究。在这种背景下,本文选取Z互联网公司,对其审计风险的识别、评估和应对进行详细地分析与研究。根据审计准则的要求,对互联网企业的审计风险因素进行识别。首先利用熵权法搭建了审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通过专家打分法对各风险因素进行赋权,将审计风险由定性分析转为定量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认定影响Z互联网公司审计风险的主要因素。最后从完善总体审计策略、优化实质性审计程序和加强事务所软硬件建设三个方面向会计师事务所提出应对互联网企业审计风险的建议。在理论研究上,本文可以部分弥补互联网企业审计风险应对的空缺,熵权法是审计风险评估的有益补充,特别是通过熵权法对互联网企业的审计风险进行评估,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审计风险难以量化的问题,帮助审计人员掌握互联网企业的具体风险点。在应用研究上,本文对其他互联网企业的审计提供了可借鉴的方法,可帮助审计人员有效评估并应对互联网企业的审计风险,提升实施审计程序的质量,为今后会计师事务所开展互联网企业相关的审计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

二、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会计发展的思路和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会计发展的思路和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K公司审计项目重大错报风险评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研究述评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相关理论
    2.1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相关理论
        2.1.1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审计模型
        2.1.2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基本审计流程
    2.2 重大错报风险的概念及分类
        2.2.1 重大错报风险的概念
        2.2.2 重大错报风险的分类
    2.3 重大错报风险识别和评估
        2.3.1 重大错报风险评估的理论基础
        2.3.2 重大错报风险识别和评估的方法
第三章 K公司审计项目重大错报风险评估现状及存在问题
    3.1 K公司年报审计项目简介
        3.1.1 X事务所简介
        3.1.2 K公司简介
        3.1.3 审计工作流程
    3.2 X事务所对K公司审计项目重大错报风险评估现状
        3.2.1 重大错报风险识别内容
        3.2.2 重大错报风险评估程序
        3.2.3 重大错报风险评估结果
    3.3 X事务所在重大错报风险评估中存在的问题
        3.3.1 重大错报风险识别范围不全面
        3.3.2 重大错报风险评估方法使用过于简单
        3.3.3 重大错报风险评估结果过于模糊
    3.4 X事务所改进重大错报风险评估的必要性
第四章 K公司审计项目重大错报风险识别
    4.1 K公司外部环境
        4.1.1 宏观环境
        4.1.2 行业状况
    4.2 K公司经营环境
        4.2.1 K公司性质
        4.2.2 K公司战略目标和经营风险
    4.3 K公司财务环境
        4.3.1 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选择和应用
        4.3.2 财务状况
    4.4 内部控制
        4.4.1 整体层面的内部控制
        4.4.2 业务流程层面的内部控制
    4.5 舞弊因素
    4.6 K公司审计项目重大错报风险识别结果
第五章 K公司审计项目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
    5.1 K公司重大错报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5.1.1 选取指标的依据
        5.1.2 设计指标遵循的原则
        5.1.3 重大错报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5.2 重大错报风险评估模型的建立
        5.2.1 基于层次分析法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5.2.2 指标权重的确定
        5.2.3 权重结果的计算
    5.3 K公司重大错报风险的定量评估
第六章 K公司审计项目重大错报风险的应对措施
    6.1 K公司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应对措施
        6.1.1 增加审计程序不可预见性
        6.1.2 保持应有的职业怀疑态度
    6.2 K公司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应对措施
        6.2.1 与销售费用有关的实质性程序
        6.2.2 与营业成本有关的实质性程序
        6.2.3 与存货有关的实质性程序
        6.2.4 与营业收入有关的实质性程序
        6.2.5 与应收账款有关的实质性程序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2)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路径(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面临的挑战和难题
    1.1 职能定位模糊,业务层级较低
    1.2 内部审计的权威性不够,没有形成一致的认同度
    1.3 内部审计的职能定位和升级将面临文化与认知的挑战
2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路径分析
    2.1 细化审计职能定位,构建增值型审计业务体系
    2.2 塑造内部审计形象,使增值型审计身份得到认同
    2.3 扩大风险控制范围,提高增值型审计的风险管控能力
3 结束语

(3)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4G网络现处理办法
2 4G网络可应用的5G关键技术
    2.1 Msssive MIMO技术
    2.2 极简载波技术
    2.3 超密集组网
    2.4 MEC技术
3 总结

(4)知识产权损害赔偿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现状评述
    第三节 研究方法、思路与创新点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思路
        三、学术创新点
第二章 我国知识产权损害赔偿制度的适用现状与问题
    第一节 知识产权损害赔偿制度的内容构成与立法依据
        一、知识产权损害赔偿制度的内容构成
        二、知识产权损害赔偿制度的立法依据
    第二节 知识产权损害赔偿制度适用的现实考察
        一、法定赔偿方式的适用呈泛化态势
        二、判赔金额与诉请金额间差距较大
        三、部分赔偿额超过法定赔偿的上限
        四、缘于“举证难”致使审理周期较长
        五、判赔额与地区经济水平呈正比关系
        六、损害赔偿诉讼案件地区分布不均匀
    第三节 知识产权损害赔偿制度适用的存在问题
        一、缺失制度特有的基础理论指引
        二、赔偿方式未能彰示其工具价值
        三、法定赔偿适用的裁量空间过大
        四、缺乏专门的知识产权证据规则
        五、赔偿方式的规则设计不尽合理
第三章 知识产权损害赔偿的价值基础与功能
    第一节 知识产权损害赔偿的价值基础
        一、矫正正义理论:基石价值
        二、功利主义理论:补充价值
        三、创新激励理论:专有价值
    第二节 知识产权损害赔偿的多元功能
        一、救济功能
        二、预防功能
        三、惩罚功能
        四、确认功能
    第三节 预防功能应当定位为核心功能
        一、知识产权损害赔偿功能定位调整的必要性
        二、预防功能定位为核心功能的多维度诠释
        三、预防功能发挥与实现的必要限定
第四章 知识产权损害赔偿的基本原则
    第一节 填平救济原则:确定损害赔偿范围的基点
        一、填平救济原则是知识产权损害赔偿的基石原则
        二、适用填平救济原则确定损害赔偿范围的路径
    第二节 市场价值原则:确定赔偿数额的价值原点
        一、知识产权市场价值原则的基本内涵与理论支撑
        二、引入知识产权市场价值原则的合法性与合理性
        三、确定知识产权市场价值的量定工具与方法选择
    第三节 比例原则:探寻诉讼当事人利益的衡平点
        一、比例原则的基础内涵与本质属性
        二、比例原则适用于知识产权损害赔偿的正当性诠释
        三、比例原则适用于损害赔偿的阶层化操作及其适用
        四、比例原则适用于损害赔偿的局限表征与完善径路
第五章 知识产权损害的一般赔偿方式与适用路径
    第一节 实际损失赔偿方式与适用路径
        一、实际损失的所属类型与赔偿范围
        二、实际损失赔偿方式的适用困境
        三、实际损失赔偿方式的适用路径
    第二节 侵权获益赔偿方式与适用路径
        一、侵权获益赔偿的请求权基础择定
        二、侵权获益赔偿方式的适用困境
        三、侵权获益赔偿方式的适用路径
    第三节 许可费赔偿方式与适用路径
        一、许可使用费赔偿方式的理论基础
        二、许可使用费赔偿方式的适用困境
        三、适当扩大许可费赔偿的基准范围
        四、丰富我国合理许可费的计算方法
    第四节 法定赔偿方式与适用路径
        一、法定赔偿方式的理论内涵
        二、法定赔偿方式的适用困境
        三、法定赔偿方式的适用路径
第六章 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引入与适用规则
    第一节 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的理论基础
        一、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的基本内涵
        二、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的法律性质
    第二节 全面引入知识产权惩罚赔偿制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全面引入知识产权惩罚赔偿制度的必要性
        二、全面引入知识产权惩罚赔偿制度的可行性
    第三节 域外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制度的考察与镜鉴
        一、英美法系国家的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制度
        二、大陆法系地区的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制度
        三、域外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制度的经验镜鉴
    第四节 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制度的适用规则与考量因素
        一、厘清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制度的适用规则
        二、释明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数额的考量因素
        三、预防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滥用的适当限制
第七章 我国知识产权损害赔偿制度的完善对策
    第一节 实体法维度的完善对策
        一、修正知识产权损害赔偿方式的法定位阶及适用关系
        二、优化我国知识产权许可使用费赔偿规则的立法规范
        三、调整我国知识产权法定赔偿的赔偿幅度与规范内容
        四、构建我国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制度适用的基本要件
    第二节 程序法维度的完善对策
        一、完善知识产权损害赔偿诉讼证据规则的必要性
        二、优化知识产权损害赔偿的证据收集与保全规则
        三、调整知识产权损害赔偿的证明责任与证明标准
    第三节 相关配套制度的完善对策
        一、发挥我国知识产权损害赔偿司法政策的指引作用
        二、强化我国知识产权案例指导制度的司法示范作用
        三、引入知识产权损害赔偿评估机制及司法会计制度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5)技术创新对企业成本管理创新的影响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二节 研究框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框架与内容
        二、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技术创新的经济后果
        一、宏观经济后果
        二、微观经济后果
    第二节 生产组织形式的影响因素与经济后果
        一、生产要素和生产工艺流程的影响因素
        二、生产要素和生产工艺流程的经济后果
    第三节 企业组织结构变革的影响因素与经济后果
        一、企业组织结构变革的影响因素
        二、企业组织结构变革的经济后果
    第四节 会计信息系统的影响因素与经济后果
        一、会计信息系统的影响因素
        二、会计信息系统的经济后果
    第五节 成本管理创新的影响因素
        一、宏观层面的影响因素
        二、微观层面的影响因素
第二章 技术创新、生产组织形式与成本管理创新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理论建构与观点提出
        一、技术创新、生产要素构成变化与成本管理创新
        二、技术创新、生产工艺流程进步与成本管理创新
        三、技术创新、产出产品升级与成本管理创新
    第三节 案例研究设计
        一、案例选择说明
        二、证据资料收集与处理
    第四节 生产组织形式案例分析
        一、技术创新、生产要素及成本管理创新
        二、技术创新、生产工艺流程及成本管理创新
        三、技术创新促进成本管理创新—基于生产组织形式变革的视角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技术创新、组织结构完善与成本管理创新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理论建构与观点提出
        一、技术创新结果、组织结构特征变化与成本管理创新
        二、技术创新方式、组织结构形式选择与成本管理创新
    第三节 案例研究设计
        一、案例选择说明
        二、证据资料收集与处理
    第四节 案例分析
        一、大庆油田技术创新历程回顾
        二、技术创新对组织结构形式的影响
        三、技术创新对组织结构特征的影响
        四、技术创新通过组织结构影响成本管理创新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信息技术创新、会计信息系统与成本管理创新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理论构建与观点提出
        一、信息技术的创新历程
        二、信息技术创新对会计信息系统的影响
        三、会计信息系统对成本管理创新的影响
        四、信息技术创新对成本管理创新的影响路径
    第三节 案例研究设计
        一、案例选择说明
        二、案例证据资料收集与分析
        三、案例研究思路
    第四节 案例分析
        一、采油二厂会计信息化案例分析
        二、中国石油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案例分析
        三、案例分析总结
    本章小结
研究总结与政策建议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创新
    三、研究局限与后续研究
    四、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6)基于云计算的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选题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文献综述
        1.2.2 国内文献综述
    1.3 研究思路、方法与结构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3.3 论文结构
第二章 中小企业基于云计算的会计信息化应用的理论分析
    2.1 云计算、会计信息化相关概念
        2.1.1 云计算
        2.1.2 会计信息化
    2.2 理论基础
        2.2.1 系统论
        2.2.2 信息论和信息方法
        2.2.3 标准化
    2.3 基于云计算的动因分析
        2.3.1 建设基于云计算的会计信息化必要性分析
        2.3.2 建设基于云计算的会计信息化需求分析
        2.3.3 建设基于云计算的会计信息化模式分析
        2.3.4 云计算会计信息化与传统会计信息化的对比分祈
    2.4 应用效果的评价方法
        2.4.1 风险评价
        2.4.2 人员素质测评
        2.4.3 财务分析和决策评价
第三章 基于云计算的会计信息化案例分析——以Z公司为例
    3.1 Z公司背景介绍
    3.2 Z公司需求分析
        3.2.1 Z公司面临的问题
        3.2.2 Z公司会计信息系统总体需求
        3.2.3 Z公司会计信息系统建设目标
        3.2.4 Z公司会计信息系统建设原则
    3.3 Z公司解决方案
        3.3.1 云服务商选择
        3.3.2 产品试用
        3.3.3 功能完善
        3.3.4 签订服务协议
        3.3.5 售后服务
    3.4 基于云计算的会计信息化在Z公司的应用效果
        3.4.1 云计算模式下的系统建设成本
        3.4.2 财务部门变化
        3.4.3 业务流程的改变
        3.4.4 财务分析和决策支持的改变
第四章 云计算技术环境下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问题与对策建议
    4.1 基于云计算的Z公司会计信息化所面临的问题
        4.1.1 对云计算的认识不足
        4.1.2 可选择的应用有限
        4.1.3 信息安全问题
        4.1.4 云计算的标准问题
    4.2 基于云计算的Z公司会计信息化改善对策
        4.2.1 从国家层面来看
        4.2.2 从运营商层面来看
        4.2.3 从企业角度来看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结论
    5.2 创新与不足
        5.2.1 创新方面
        5.2.2 存在的不足
    5.3 未来的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7)网络环境下会计理论和方法若干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cat
1 导论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1 网络环境对会计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影响
        1.1.2 创新会计理论和方法是会计业必然选择
        1.1.3 IT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建立网络会计信息系统提供了技术支持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概述
        1.2.1 国外研究的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框架、思路及技术路线
2 网络环境对会计基础理论的影响及修正
    2.1 现代会计理论的逻辑起点
        2.1.1 财务会计理论概念框架的思路分析
        2.1.2 会计环境与会计基础理论的关系
    2.2 网络环境下的会计目标及会计信息质量特征
        2.2.1 受托责任学派和决策有用论产生的背景及基本观点
        2.2.2 两种观点的比较
        2.2.3 网络经济时代的会计目标及会计信息质量特征
    2.3 会计假设、原则及其修正
        2.3.1 会计基本假设的内容
        2.3.2 会计基本假设的在网络环境中的窘境
        2.3.3 会计假设的修正
        2.3.4 会计原则及其修正
    2.4 本章小结
3 会计准则的适应性变革及网络环境对会计准则的影响
    3.1 社会发展与会计演进
        3.1.1 经济环境与会计的发展
        3.1.2 人文及政体与会计制度
        3.1.3 法律环境与会计制度比较
    3.2 美国的会计准则与安然(Enron)事件
        3.2.1 美国会计准则实务和理论的演进
        3.2.2 取得制定国际会计准则的主导权
        3.2.3 安然系列事件给我们的启示
    3.3 我国会计准则分析与评价
        3.3.1 我国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沿革
        3.3.2 我国会计准则的现状分析
        3.3.3 中国会计标准的国际化是会计制度发展的必然趋势
    3.4 网络环境下会计准则问题分析
        3.4.1 会计准则与会计信息
        3.4.2 会计准则的国家特色
        3.4.3 网络经济环境将大大加快国际会计准则协调的速度
    3.5 本章小结
4 会计信息系统及其演进分析
    4.1 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和构成要素
        4.1.1 经营过程与交易循环
        4.1.2 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
        4.1.3 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构成要素
        4.1.4 会计信息系统的分类及其发展
    4.2 手工会计信息系统
        4.2.1 手工会计信息系统信源和信宿--记录和报告
        4.2.2 会计信息处理的两个子系统
        4.2.3 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
    4.3 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
        4.3.1 电算化会计是中国的特产
        4.3.2 会计电算化理论演进
    4.4 手工会计与电算化会计比较分析
        4.4.1 手工会计与电算化信息系统的共同特征
        4.4.2 手工与计算机会计凭证收集方式的不同点
        4.4.3 手工与计算机会计数据处理的不同点
        4.4.4 会计职能和方法的变化
        4.4.5 现行会计信息系统的缺陷
    4.5 本章小结
5 新兴信息技术对会计信息系统的影响
    5.1 计算机、网络技术对会计系统组织和会计信息生产的作用
        5.1.1 计算机网络技术对会计信息组织和处理的支持
        5.1.2 数据库技术和金融电子技术对会计系统信息流和资金流的影响
        5.1.3 分布组件技术在会计软件结构中的应用
    5.2 基于Intranet/Extranet/Internet的会计信息系统架构
        5.2.1 网络信息系统信息传输技术及网络处理技术
        5.2.2 不同网络环境下优化网架结构
    5.3 一种新的会计信息生产模式和表现方式
        5.3.1 一种基于MA(Mobile Agents)交易模式
        5.3.2 未来会计信息生产的一种模型
        5.3.3 新兴网络技术对会计信息系统影响
    5.4 本章小结
6 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体系结构分析
    6.1 网络环境下传统自动化会计信息系统体系结构沿革
        6.1.1 网络会计信息系统(NAIS)与企业资源计划(ERP)
        6.1.2 网络会计信息系统(NAIS)与电子商务(EC)
    6.2 事件驱动会计信息系统网络技术条件分析
        6.2.1 管理信息在企业内的集成是事件驱动会计信息系统的雏形
        6.2.2 信息在企业间集成使事件驱动会计由内向外逐渐扩展
        6.2.3 事件驱动会计的必然性分析
    6.3 网络环境下事件驱动会计信息系统分析
        6.3.1 建立事项驱动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思路
        6.3.2 事项会计信息系统体系结构分析
    6.4 本章小结
7 会计软件比较及发展趋势研究
    7.1 我国会计软件现状分析
        7.1.1 我国财务软件的技术特点及现状分析
        7.1.2 我国财务软件功能结构特点
        7.1.3 我国会计软件市场分析
    7.2 会计软件产业应对挑战的策略分析
        7.2.1 认清中西方会计软件技术性差异,扬长避短是提升竞争力的关键
        7.2.2 培育和建设好软件服务业是建立开放、具有活力的软件市场的前提
    7.3 会计软件功能发展趋势分析
        7.3.1 会计决策向专家型智能性方向发展
        7.3.2 随着电子商务的拉动向网络化会计方向发展
    7.4 本章小结
8 网络环境下的审计方法和技术探讨
    8.1 网络环境下的并行审计技术探讨
        8.1.1 并行审计技术基本原理
        8.1.2 实施并行审计技术重要性和必要性分析
        8.1.3 实施并行审计技术相关要求
    8.2 IT审计中的评价技术
        8.2.1 信息系统安全性、可靠性和有效性及其评价技术
        8.2.2 信息系统的整体效能(Effectiveness)的综合评价
    8.3 网络环境下审计风险及其防范
        8.3.1 网络环境下传统会计信息系统审计风险的特征
        8.3.2 降低和防范审计风险的策略
    8.4 本章小结
9 网络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
    9.1 信息系统的风险与安全分析
        9.1.1 信息系统的脆弱性与安全威胁
        9.1.2 信息系统的风险分析方法
    9.2 信息系统风险管理的方法和技术
        9.2.1 信息系统的风险管理
        9.2.2 信息系统的安全控制与安全系统的构建
        9.2.3 安全控制方案的评价
    9.3 网络会计信息系统的风险因素及控制技术分析
        9.3.1 网络会计信息系统的风险
        9.3.2 会计信息系统控制方法和技术
    9.4 网络会计信息系统的风险管理
        9.4.1 财务信息系统的监控机制
        9.4.2 网络财务信息系统的风险预警模型
        9.4.3 网络会计信息系统安全风险的有效防范
    9.5 本章小结
10 基于Intranet环境会计信息系统的实证分析
    10.1 样本基本情况概述
        10.1.1 企业变革的环境影响分析
        10.1.2 内部组织机构变化情况
    10.2 江汉油田Intranet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现状分析
        10.2.1 石油天然气企业会计特点分析
        10.2.2 江汉油田财务管理及会计信息系统的现状分析
        10.2.3 会计信息系统的人机环境
    10.3 启示和借鉴
        10.3.1 紧贴企业重组改制进行会计业务流程重组
        10.3.2 领导挂帅、系统规划,循序渐进,稳步推进
        10.3.3 建立和实施会计信息系统的原则和步骤
        10.3.4 Intranet会计信息系统对会计基础理论实际影响的评估
    10.4 本章小结
11 全文总结
    11.1 会计理论和方法的知识结构
        11.1.1 会计理论和方法体系的观点
        11.1.2 论文的基本结构
    11.2 本论文的主要观点和创新
    11.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及部分获奖目录
附录2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及获奖情况
致谢

(8)新商科背景下广西中职学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思路
    四、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调查研究法
        (三)案例研究法
    五、核心概念
        (一)新商科
        (二)电子商务专业
        (三)专业建设
        (四)专业交叉融合
    六、研究述评
        (一)国外研究现状述评
        (二)国内研究现状述评
        (三)研究现状述评
第一章 新商科对中职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影响因素分析
    一、新商科对人才培养目标确立的影响
        (一)企业人才需求趋向复合型人才
        (二)注重三大“新”能力的培养
    二、新商科对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影响
        (一)对专业融合通识课程体系的需求
        (二)对课程匹配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
    三、新商科对师生教学组织实施的影响
        (一)对教学资源配置提出新要求
        (二)对师生能力素质提出新要求
    四、新商科对专业评估核心要素的影响
        (一)增加多维复合能力评估指标点
        (二)增加地域经济适应性评价标准
第二章 广西中职学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现状分析
    一、广西中职学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现状调查
        (一)调查问卷设计
        (二)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三)访谈设计
        (四)访谈结果分析
    二、广西中职学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存在主要问题
        (一)人才培育未契合新商科需求
        (二)专业教学课程体系有待完善
        (三)融合教学组织实施有待深化
        (四)缺乏专业融合质量评估体系
第三章 广西中职学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个案研究
    一、广西中职学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方案设计
        (一)专业培养定位
        (二)优化课程体系
        (三)教学组织实施
        (四)考核评估方式
    二、广西中职学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方案实施
        (一)案例学校介绍
        (二)方案实施过程
        (三)方案实施评估
    三、广西中职学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方案实施存在问题
        (一)缺少集群式课程体系建设
        (二)教学组织实施存在盲点
        (三)缺少新商科专业评估点
第四章 广西中职学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对策
    一、找准专业定位培育“新”人才
        (一)校企共商人才培养“新”定位
        (二)多措并举提升专业“新”能力
    二、重构课程体系,优化课程结构
        (一)构建双创通识融合课程体系
        (二)多模块深化课程实施融合度
    三、校企联合提升课程组织实施效率
        (一)共享共建多态互补专业教学资源
        (二)内培外引,打造复合型教师队伍
    四、建立多元立体专业质量评价体系
        (一)教学评估
        (二)专业评估
结论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研究生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致谢

(9)“互联网+”背景下中职会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广州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思路
第二章 国内外文献综述
    第一节 国外文献综述
        一、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影响因素的研究
        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结构的研究
        三、教师课堂中应用信息技术的现状研究
        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对策的研究
    第二节 国内文献综述
        一、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影响因素的研究
        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结构的研究
        三、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的研究
        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对策的研究
        五、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研究
    第三节 研究述评
第三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第一节 相关概念
        一、“互联网+”
        二、信息化教学
        三、信息化教学能力
    第二节 相关理论基础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二、教师专业发展理论
        三、终身学习理论
第四章 中职会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结构框架的构建
    第一节 中职会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结构框架构建的依据
        一、国内外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标准
        二、我国中职教师教学能力标准
        三、“互联网+”背景下对会计教学的要求
    第二节 中职会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结构框架初步拟定
    第三节 中职会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结构框架修正与解析
        一、中职会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结构框架修正
        二、中职会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结构框架的指标阐释
第五章 中职会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调查设计及实施
    第一节 问卷和访谈提纲的编制
        一、《广州市中职会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调查问卷》的编制
        二、广州市中职会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访谈提纲的设计
    第二节 调研的实施情况
        一、调查对象
        二、访谈对象
        三、问卷的信效度检验
第六章 中职会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分析
    第一节 中职会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问卷调查分析
        一、中职会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基本情况统计
        二、中职会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描述性分析
        三、中职会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差异性分析
        四、问卷小结
    第二节 中职会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访谈分析
        一、信息化教学发展情况
        二、学校信息化环境建设
        三、信息化教学需求
    第三节 中职会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中的问题
        一、中职会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不平衡
        二、中职会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差异较大
        三、中职学校信息化环境建设不完善
        四、中职学校信息化教学培训方式、内容缺乏针对性
        五、中职会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缺乏机制的督促与保障
第七章 中职会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对策
    第一节 教师主体层面
        一、树立信息化教学意识,提升信息素养
        二、加强教学实践,提升操作和设计能力
        三、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
    第二节 学校主体层面
        一、加强组织引领,减轻教师教学任务
        二、完善信息化环境建设,促进可持续发展
        三、改变评价方式,完善激励措施
        四、以赛促教,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
        五、优化培训机制,满足培养需求
    第三节 教育部门层面
        一、保证政策支持,加大经费投入
        二、搭建区域资源库平台,促进发展交流
第八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主要研究结论
    第二节 研究不足
    第三节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广州市中职会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调查问卷
附录二 中职会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访谈提纲
致谢
学位论文数据集表

(10)Z互联网公司审计风险识别与应对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审计风险评估研究
        1.2.2 审计风险应对研究
        1.2.3 互联网企业审计风险研究
    1.3 研究思路和内容
        1.3.1 研究思路
        1.3.2 主要内容
    1.4 研究方法
    1.5 论文创新点
第2章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互联网商业模式
        2.1.2 审计风险
        2.1.3 熵权法
    2.2 理论基础
        2.2.1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
        2.2.2 商业模式创新
        2.2.3 信息不对称理论
        2.2.4 风险管理理论
        2.2.5 委托代理理论
第3章 Z互联网公司审计风险识别与评估
    3.1 Z公司基本情况
        3.1.1 基本情况介绍
        3.1.2 商业模式分析
        3.1.3 基本财务情况
    3.2 Z互联网公司审计风险识别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3.2.1 外部风险因素
        3.2.2 内部风险因素
        3.2.3 指标体系构建
    3.3 Z互联网公司审计风险评估方法的选择与应用
        3.3.1 评估方法
        3.3.2 问卷调查
        3.3.3 审计风险评估
        3.3.4 Z互联网公司主要审计风险点
第4章 Z互联网公司审计风险应对研究
    4.1 Z互联网公司审计风险应对框架构建
    4.2 完善总体审计策略
        4.2.1 明确审计范围
        4.2.2 完善影响审计业务的重要因素
        4.2.3 优化审计时间安排
    4.3 优化实质性审计程序
        4.3.1 准确评估企业的经营风险
        4.3.2 信息系统审计
        4.3.3 改进营业收入审计程序
        4.3.4 改进研发费用审计程序
        4.3.5 改进商誉减值审计程序
        4.3.6 改进无形资产审计程序
        4.3.7 改进职工薪酬审计程序
    4.4 加强事务所软硬件建设
        4.4.1 提高专业胜任能力
        4.4.2 利用“云平台”和大数据进行审计
        4.4.3 完善质量控制体系
        4.4.4 提高审计人员独立性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5.1 研究结论
    5.2 对策建议
        5.2.1 对会计师事务所防范审计风险的建议
        5.2.2 对互联网企业防范审计风险的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1 审计风险因素评价表
附录2 问卷调查结果汇总表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四、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会计发展的思路和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K公司审计项目重大错报风险评估研究[D]. 惠阳. 西安石油大学, 2021(12)
  • [2]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路径[J]. 管淑慧. 当代会计, 2021(09)
  • [3]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J]. 刘奕. 数码世界, 2020(04)
  • [4]知识产权损害赔偿制度研究[D]. 董凡.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1)
  • [5]技术创新对企业成本管理创新的影响机制研究[D]. 刘忠全.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19(08)
  • [6]基于云计算的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应用研究[D]. 黄爱明.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2017(02)
  • [7]网络环境下会计理论和方法若干问题研究[D]. 潘东高. 武汉理工大学, 2003(01)
  • [8]新商科背景下广西中职学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研究[D]. 胡艳妮.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2)
  • [9]“互联网+”背景下中职会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广州市为例[D]. 任心怡.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2021(02)
  • [10]Z互联网公司审计风险识别与应对研究[D]. 郑云雷. 山东大学, 2021(02)

标签:;  ;  ;  ;  ;  

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会计发展的思考与对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