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入WTO后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的五大走向(论文文献综述)
于宁[1](2010)在《我国农产品流通的网络建设和信任提升》文中指出本文在概述农产品流通网络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我国农产品流通中的网络建设和信任问题;提出应利用社会关系和网络机制、加强中间商组织建设,完善农产品流通网络和提升信任度,并用相关案例实证分析了这些举措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祝洪[2](2007)在《农产品批发市场投资项目选择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农产品批发市场在我国农产品流通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农产品批发市场行业的发展在中国却起步较迟,批发市场项目的投资则更是刚刚转入专业化、规范化的阶段。本文阐述了农产品批发市场项目投资的基本理论,分析了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发展现状和趋势,针对农产品批发市场项目投资风险的特殊性,明确地提出“企业办市场”的模式符合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而专业化、有实力的农产品批发市场投资企业更是大有作为。由此,文章通过对农产品批发市场投资项目的选择原则、方法及可行性研究工作步骤的研究,建立了一套实际可行的项目投资研究的财务模型,并通过对CH农副产品中心批发市场进行业务拓展的实例,验证了本文所述方法的实用性和可行性,对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投资行业的健康发展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邵志国[3](2005)在《农民素质变化与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对策的研究》文中认为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对于一个农业人口众多的国家,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大力开发农村人力资源。要完成这一任务,需要由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基础教育和成人教育三者通力合作。其中,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又有着十分要的作用。目前我国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的基础还很薄弱,很不适应大力开发农村人力资源的需要。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国际经济形势的巨大变化,我国农村在经济、社会、文化诸多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与经济发展多元化趋势相伴生的农民的素质也发生了分化,农民自身对提高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强烈,使得不同素质的农民对职业教育的需求层次与教学模式发生了显着变化,构筑了我国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发展新的背景与环境主体。 本研究从分析农民素质变化入手,分析农村职业技术教育与农民素质变化之间的关系,探讨制约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因素等,并提出适应农民素质变化的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思路和对策,以期对我国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有所裨益。 本文共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重点研究农民及农民素质变化。首先从农民和农民素质的基本概念入手,分析农民的内涵和范围,并进一步的分析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的概念和在影响农民整体素质上的作用。其次,通过对农民素质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农民素质是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变量,农民素质的高低直接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表现为农民素质影响农业技术推广和技术进步;农民素质影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民素质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农民的非农化;农民素质影响农民收入;农民素质影响农业产业化经营和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第三由农民素质的演化过程分析来研究我国农民素质状况和农民的分化趋势。建国以来农民素质演变具有以下特点:文化素质明显提高,科技素质得到较大提高,经营素质迅速增强,思想道德素质水平不断提高,思想观念发生较大转变,农民身体素质得到很大改善,心理素质发生转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民的分化明显加速,一是大量农民从土地上分离出来,从农业产业中分化出来和转向非农产业;二是原先具有相同农民身份的人们分化为带有明显不同特征的群体。 第二部分主要研究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的内涵、现状及主要形式。通过对职业教育内涵的新发展和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的新认识的探析,职业教育内涵呈现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一是转变传统、狭义的职业教育和培训观念,确立包括职业教育、技术教育与培训
王智初[4](2005)在《农资流通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文中指出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过去由于受到国家政策保护,农资流通企业受国际市场的影响较小。在我国正式加入WTO后,农业同国民经济的其他行业一样,都将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我国农资市场发展潜力很大,但大多数农资流通企业普遍存在着规模、资金、销售渠道、服务网络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同时也存在着如何降低人工成本、加强企业管理、改进营销策略、完善客户服务体系的问题。因此我国农资流通企业的发展在走连锁经营道路的同时,应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通过企业信息化建设,实现信息化管理,可以提高农资流通企业的管理和经营水平,降低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更好地为农业生产服务。 论文首先从农资流通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理论基础入手,对农资流通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原则、建设的方法和内容进行了研究。在此研究的基础上,以山东省烟台市农资公司信息化建设为例,对农资流通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技术体系和构建途径进行了实证研究。 论文在农资企业经营管理和农资市场特点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农资产品不同于其他商品,在企业信息化建设时,除了考虑一般商品流通企业信息化建设应遵循的原则外,还应充分考虑农资市场的独特性及其市场发展规律。这些原则具体有系统性原则、先进适用性原则、参与性原则和农资市场独特性原则。信息化建设的技术路线应按照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程序设计与编写、系统测试、系统运行与维护等5个步骤进行。其建设内容主要有:采购系统、库存系统、销售系统、配送系统和办公自动化系统等5个部分。 最后结合山东省烟台市农资公司信息化建设的需要,进行了实证研究。
王敬华[5](2004)在《小城镇市场的规划与管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体系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作为市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城镇市场,特别是小城镇商品交易市场得到了迅猛发展,“办一个市场,带一门产业,活一片经济,富一方百姓,兴一座城镇”已成为我国小城镇市场发展的特点。小城镇市场是小城镇及广大农村工业品及农产品流通的主渠道,小城镇市场的培育和发展有利于完善我国市场体系网络,促进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的形成;有利于加快小城镇流通业的发展,促进小城镇经济发展,繁荣我国农村乃至全国经济;有利于解决“三农”问题,加快城镇化进程。 目前,我国商品交易市场发展很快,但小城镇市场发展水平还不高,还存在市场网络体系不完善,缺乏规划、盲目布点、重复建设,市场档次不高,缺乏科学管理等问题,急需通过科学的规划和管理指导小城镇市场规范发展。小城镇市场规划与管理研究课题的提出就是针对存在问题,对小城镇市场进行系统、深入的剖析,通过对市场进行规划与管理方面的研究,解决影响其发展的关键问题,形成系统的指导小城镇市场建设和管理的理论与方法,促进小城镇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本文运用系统分析方法、文献研究与实践调查相结合、理论研究与对策研究相结合等方法,从小城镇市场的发展概况、发展规划、建设规划、市场管理、发展趋势与创新等几个方面对小城镇市场进行了系统研究。 (1)概述了小城镇市场的发展现状、历程、特点、功能与作用及经验总结,阐述了我国城镇化战略与小城镇发展现状,分析了小城镇与小城镇市场之间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互动关系,并对小城镇市场发展中存在问题进行了重点分析。 (2)重点研究了小城镇市场的发展规划和建设规划。市场发展规划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统筹安排各类不同层次市场的网络布局,制定其发展的总体目标与实施方案。分析了市场发展规划的相关理论和影响小城镇发展的相关因素,提出了小城镇市场体系的结构组成、小城镇市场网络体系布局和优化的方法及制定小城镇市场发展规划的内容和方法;市场建设规划是指市场在小城镇中的建设布局以及市场内部的功能分区与布局。分析了影响市场选址的因素,提出了市场选址、市场内部功能分区与布局、市场交通组织、及小城镇市场建设规划编制的内容和方法。 (3)从市场法制法规、政府在市场中的作用、市场交易方式、市场秩序、市场管理手段等几个方面提出了小城镇市场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4)分析了小城镇市场的发展趋势,正逐渐从注重粗放数量型扩张提高到注重质量效益型上来,其规划管理更趋现代化、规范化、科学化。指出小城镇市场面临新阶段的机遇和挑战,必须通过功能创新、组织创新,向现代流通方式转变等,不断升级改造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同时,新的发展趋势对小城镇市场规划与管理也提出新的要求。 本文以小城镇市场为研究对象,并对影响市场发展的规划和管理两个关键问题进行了重点分析,其中有些内容和方法可以为其他有形市场提供参考。
徐开文,盛萍[6](2002)在《一二五团为棉农新设信息“快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加入世贸组织后不几天,兵团农七师125团年近花甲的棉农老李认真翻着刚到手的一份信息资料,说“这个‘快餐’应该开。我虽然快退休了,但也需要补充WTO的知识。” 125团针对广大干部和棉农缺乏WTO常识的现状,由团宣传科搜集有关文章,编印了适合农场干部和棉农阅读的《面向WTO》,约6万余字,帮助干部和棉农了解、掌握 WTO的有关规则,抓准市场机遇,积极应对“入世”的挑战,引导棉农科学种养致富,努力发展农场经济。 这套资料遴选了 10多篇文章,内容主要涉
林燕腾[7](2002)在《加入WTO后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的五大走向》文中研究指明自1985年取消农副产品的统派购制以来,国家相继开放农副产品市场,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是平均利润率较高的领域,因而吸引社会多元投资建市场。近年来。多渠道投资促进了我国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的发展,据农业部的有关人士介绍,截至目前全国已形成了以蔬菜市场、干鲜果品市场、粮食市场、小商品市场、肉禽蛋市场五大市场为骨干的5000多个农副产品市场体系,这些市场已基本形成了网络体系,成为农产品流通的主导力量。
林燕腾[8](2001)在《入世后农产品批发市场的五大走向》文中认为
林燕腾[9](2001)在《加入WTO后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的五大走向》文中提出
林燕腾[10](2001)在《加入WTO后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的五大走向》文中指出 在当代,国际农产品批发市场主要体现为五大方面的功能:一是收集产品;二是分配产品;三是形成价格;四是结算:五是信息集散。随着我国加入WTO,农产品批发市场必然与国际接轨,而呈现以下走向: 一 政府加强批发市场的规划,建成国家和地方批发市场的大框架 农业的基础地位使政府迫切建立起农产品流通的大框架,走出农产品卖难的困境。在这里农产品批
二、加入WTO后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的五大走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加入WTO后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的五大走向(论文提纲范文)
(2)农产品批发市场投资项目选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本文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 研究思路及文章结构 |
第二章 农产品批发市场投资理论综述 |
2.1 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概念界定 |
2.2 农产品批发市场的类型 |
2.3 农产品批发市场的特性 |
2.4 农产品批发市场投资的风险管理 |
第三章 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投资项目研究 |
3.1 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发展过程及趋势分析 |
3.2 深圳农产品“布吉模式”的分析 |
3.3 农产品批发市场项目及商业地产项目的比较研究 |
第四章 农产品批发市场投资项目的选择 |
4.1 农产品批发市场投资项目的影响因素 |
4.2 农产品批发市场投资项目选择的原则 |
4.3 农产品批发市场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 |
4.4 农产品批发市场投资项目的财务分析 |
第五章 实例:CH 农批市场投资项目财务分析及规划 |
5.1 项目概况 |
5.2 市场调研 |
5.3 项目规划及设计思路 |
5.4 CH 农副产品中心批发市场财务分析 |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3)农民素质变化与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对策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一) 研究背景 |
(二) 研究目的和意义 |
(三) 研究内容和思路 |
(四) 研究方法 |
1 农民与农民素质分析 |
1.1 农民及农民素质的概念 |
1.2 对农民素质的认识 |
1.3 农民素质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关系 |
1.3.1 农民素质影响农业技术推广和技术进步 |
1.3.2 农民素质影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
1.3.3 农民素质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农民的非农化 |
1.3.4 农民素质影响农民收入 |
1.3.5 农民素质影响农业产业化经营和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
1.4 我国农民素质状况和农民的分化及研究 |
1.4.1 我国农民素质状况分析 |
1.4.2 农民素质的分化及趋势分析 |
2 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的现状分析 |
2.1 对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的新认识 |
2.1.1 职业教育内涵的新发展 |
2.1.2 对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的新认识 |
2.2 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的现状分析 |
2.2.1 现状分析 |
2.2.2 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的主要形式 |
3 现行农村职业技术教育与农民素质变化适应性分析 |
3.1 农民素质变化对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的要求 |
3.2 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发展与农民素质变化分析 |
3.2.1 农村职业技术教育体系不完善难以适应农民对职业教育的多样化需求 |
3.2.2 农村职业技术教育针对性不强,教育内容落后单一难以适应农民素质变化的需求 |
3.2.3 专业课程设置僵化难以适应农民素质变化的需求 |
3.2.4 教育结构不合理,办学模式单一,教育模式滞后难以适应农民素质变化的需求 |
3.2.5 招生对象单一,时间安排不合理难以适应农民素质变化的需求 |
3.2.6 信息沟通不畅难以适应农民素质变化的需求 |
3.3 制约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因素分析 |
3.3.1 农民的观念障碍,认识不足制约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 |
3.3.2 分析和把握农民需求变化不够准确,制约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发展 |
3.3.3 教育体制改革相配套的政策不到位,制约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 |
3.3.4 政策研究滞后,政策理论依据薄弱制约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 |
3.3.5 农村职业技术教育体制不顺、部门分割严重、资源利用率低制约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 |
3.3.6 低收益高成本弱化了农民对职业教育的需求强度,制约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 |
3.3.7 现行制度约束着农民接受职业教育的积极性 |
3.3.8 农业生产力的低水平制约着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 |
3.3.9 法律保障机制不健全制约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 |
3.3.10 学校师资问题是制约农村职业学校发展的关键因素 |
3.3.11 农村职业技术教育体系不完善,教育管理体制不灵活是制约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内在因素 |
3.3.12 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目标的局限性 |
3.3.13 农村职业技术教育需求与供给之间的不对等性是制约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重要因素 |
3.3.14 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投资渠道单一是制约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瓶颈 |
4 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思路及对策研究 |
4.1 农村职业技术教育改革与调整的基本思路 |
4.2 农村职业技术教育改革的基本原则 |
4.2.1 以人为本的原则 |
4.2.2 多样性灵活性原则 |
4.2.3 整体性与协调性原则 |
4.2.4 可持续发展原则 |
4.3 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对策 |
4.3.1 建立健全完善的农村职业技术教育法律法规体系 |
4.3.1.1 建立符合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特点的教育政策体系 |
4.3.1.2 抓好农村职业技术教育配套政策体系建设 |
4.3.1.3 建立完善的农村职业技术教育法律法规体系 |
4.3.1.4 加强《职业教育法》的执法检查和对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工作的督导评估 |
4.3.2 加快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的结构调整,构建多层次和多样化的农村职业技术教育体系 |
4.3.3 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的高等职业教育 |
4.3.4 加强调查研究,实行“三教统筹”和农科教结合 |
4.3.5 大力开展农民转岗培训和继续教育 |
4.3.6 优化教育资源,建立和完善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培训基地 |
4.3.7 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的竞争力 |
4.3.7.1 积极推进农村教育课程改革,构建科学的农村职业技术教育课程体系 |
4.3.7.2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增强职教师资教育教学的整体素质 |
4.3.7.3 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体,多渠道并存的农村职业技术教育投入体系 |
4.3.8 推进配套制度改革,促进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健康发展 |
4.3.8.1 深化劳动就业制度改革,实行职业准入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
4.3.8.2 改革招生制度和办学体制 |
4.3.8.3 改革学校办学管理体制,实施灵活多样的办学形式,增强农村职业学校的服务能力 |
5 结论 |
主要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4)农资流通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研究背景 |
1.1 国内外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 |
1.1.1 国内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 |
1.1.2 国外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 |
1.2 农资流通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
1.2.1 农资流通企业信息化的含义 |
1.2.2 农资流通企业信息化的建设意义 |
1.3 研究目标与研究思路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思路 |
2.农资流通企业信息化建设需求分析 |
2.1 农资流通企业的经营现状 |
2.2 农资流通企业的经营特点 |
2.3 农资流通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原则 |
3.农资流通企业信息化建设方法 |
3.1 建设步骤 |
3.1.1 系统分析 |
3.1.2 系统结构设计 |
3.1.3 程序设计与编写 |
3.1.4 系统测试 |
3.1.5 系统运行与维护 |
3.2 信息化建设的几个关键问题 |
3.2.1 确立系统的建设目标 |
3.2.2 选择合适的软件和合作伙伴 |
3.2.3 管理人员培训 |
3.2.4 系统运行维护 |
4.农资流通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内容 |
4.1 采购系统 |
4.2 库存系统 |
4.3 销售系统 |
4.4 配送系统 |
4.5 办公自动化系统 |
4.6 系统安全 |
5.农资流通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实证分析 |
5.1 烟台市农资流通企业经营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
5.1.1 经营现状 |
5.1.2 存在的问题 |
5.2 烟台市农资流通企业经营管理工作流程分析 |
5.2.1 销售管理 |
5.2.2 库存管理 |
5.2.3 采购管理 |
5.2.4 存货管理 |
5.3 烟台市农资流通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需求分析 |
5.3.1 业务基础 |
5.3.2 销售&分销 |
5.3.3 采购 |
5.3.4 进出口 |
5.3.5 配送中心 |
5.3.6 费用管理 |
5.3.7 数据检索管理权限 |
6.结果和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小城镇市场的规划与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3 研究对象、目标与内容 |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
第二章 小城镇市场发展概况 |
2.1 小城镇市场的发展 |
2.2 小城镇与小城镇市场的关系 |
2.3 小城镇市场存在问题 |
第三章 小城镇市场的发展规划 |
3.1 市场布局相关理论 |
3.2 商品流通方式与流通网络 |
3.3 影响小城镇市场发展的因素 |
3.4 小城镇商品市场体系 |
3.5 市场体系的网络布局与优化 |
3.6 小城镇市场发展规划的制定 |
第四章 小城镇市场的建设规划 |
4.1 市场建设规划回顾 |
4.2 市场选址 |
4.3 市场功能分区与布局 |
4.4 市场交通组织 |
4.5 市场形态及建筑形式 |
4.6 小城镇市场建设规划的编制 |
第五章 小城镇市场的管理 |
5.1 市场法制 |
5.2 政府在市场中的作用 |
5.3 市场的交易方式 |
5.4 市场秩序 |
5.5 市场管理手段及其信息化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小城镇市场发展趋势与创新 |
6.1 小城镇商品市场发展趋势 |
6.2 小城镇市场面临的挑战 |
6.3 小城镇市场创新与转型 |
6.4 小城镇市场发展趋势对规划和管理的要求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的主要结论 |
7.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图表目录 |
图1-1 论文研究内容框架 |
图2-1 我国商品交易市场分布 |
图2-2 小城镇市场界定 |
图2-3 2002年农村消费品市场个数结构图 |
图2-4 2002年农村消费品市场成交额结构图(按市场形式) |
图2-5 2002年农村消费品市场成交额结构图(按经营商品种类) |
图2-6 农村消费品市场数和商品成交额历年变化 |
图2-7 1995-2002年全国农村生产资料市场基本情况 |
图2-8 我国商品交易市场发展历程 |
图2-9 小城镇市场演进的基本线索 |
图2-10 城镇人口和城镇化水平在发达地区与发展中地区的对比 |
图2-11 建国后我国人口增长及城镇化发展变化 |
图2-12 建国后我国建制镇发展变化 |
图2-13 小城镇与市场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示意图 |
图3-1 中心地的空间等级 |
图3-2 廖什市场区位论 |
图3-3 批发市场的营销流程 |
图3-4 鲜活农副产品流通途径 |
图3-5 流通渠道中批发环节的作用 |
四、加入WTO后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的五大走向(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农产品流通的网络建设和信任提升[J]. 于宁. 农业经济问题, 2010(06)
- [2]农产品批发市场投资项目选择研究[D]. 祝洪. 天津大学, 2007(07)
- [3]农民素质变化与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对策的研究[D]. 邵志国. 吉林农业大学, 2005(04)
- [4]农资流通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 王智初. 中国农业大学, 2005(05)
- [5]小城镇市场的规划与管理研究[D]. 王敬华. 中国农业大学, 2004(03)
- [6]一二五团为棉农新设信息“快餐”[J]. 徐开文,盛萍. 中国棉花, 2002(06)
- [7]加入WTO后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的五大走向[J]. 林燕腾. 北京农业, 2002(01)
- [8]入世后农产品批发市场的五大走向[J]. 林燕腾. 中国供销合作经济, 2001(12)
- [9]加入WTO后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的五大走向[J]. 林燕腾. 中国农垦, 2001(12)
- [10]加入WTO后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的五大走向[J]. 林燕腾. 农村天地, 20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