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旅游景点开发的十大误区(论文文献综述)
杨琨[1](2021)在《西安回坊红埠街社区更新机制与策略研究》文中认为中国城镇化的快速增量发展模式持续了几十年。在这期间,城市的空间不断向外扩张,而内城社区也在城市的迭代发展之中逐渐高密度化。但是,过去这种城市发展模式已经被证实无法适应当下的空间状况,越来越多的城市问题促使我们去找寻新的城市发展方向,而内城社区发展方式的转变也必然会推动社区空间治理模式的转型。一方面,社区更新本身需要去面对的问题变得越来越多元化;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学者逐渐意识到,我国的城市内城更新问题,不是某一个学科单独研究就可以探索透彻的,也不是通过单纯的空间设计就可以完美解决的,而是需要多学科交叉研究,相互扶持,循序渐进。因此,新时期中国内城社区更新领域的空间治理研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本研究选择了西安明城区中的传统街道型社区——西安回坊红埠街社区为研究对象,在梳理了红埠街社区当下所存在的一系列物质空间和社会生活问题的基础之上,以社区更新空间治理中的机制模式作为本研究的切入点,借鉴城市政治学、管理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以城市政体理论作为研究的主要理论工具。深入研究了社区更新空间治理当中所处的宏观政治背景、经济和社会环境对更新工作的影响;地方政府-市场-社会三者在社区更新当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在具体的社区更新活动当中,围绕以社区空间资源为代表的社区发展要素所展开的空间博弈关系,进而影响更新活动的决策。以此构建出社区更新空间治理的元模型,并在此基础之上,分别阐述了红埠街社区中政府主导的更新、市场主导的更新和社会个体(组织)主导的更新机制特征以及更新成效,以此做出对比分析并进行归纳总结。最后针对社区更新博弈过程中的要点,以及对回坊红埠街社区的更新现状的反思,分别从空间营造体系的构建、社区治理平台的搭建、制度法律体系的完善方面,提出对于未来西安明城区内回坊红埠街社区更新治理工作的建议。并且针对调研中发现的社区空间问题,诸如建筑质量较差,基础设施落后,交通状况拥堵等提出具体的更新策略。
毕婉婉[2](2019)在《包装设计对茶叶品牌价值的影响研究 ——以安徽四大名茶为例》文中研究说明产品的包装设计是体现企业的经营理念、产品特征和用途,甚至是企业文化等诸多方面的信息,更为关键的是,它是消费者接触该产品的第一印象。而且随着消费市场的转型升级,人们对产品包装以及由此延伸品牌效应有更高要求,产品消费越来越多的由普通消费转向品牌消费和身份消费,这就对包装提出差异化的需求。实践证明,发展较好的企业往往越重视品牌建设,而品牌建设过程中优良的包装设计不仅能够提升产品形象,也能够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因此,如何利用茶叶包装设计提升茶叶品牌价值从而更好的建立茶叶品牌,达到品牌与包装设计相辅相成,使茶产品更具吸引力,激发消费者购买欲望,提升产品的附加值是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基于此,本文运用安徽省茶叶产业技术体系课题组中的数据,采用市场调查法、案例分析法以及定性分析法针对包装设计对茶叶品牌价值的影响进行了以下研究:(1)从安徽省茶叶品牌与包装发展现状问题入手,分析安徽茶叶消费市场的现状及茶叶品牌类型,比较安徽省不同地区茶叶品牌,通过实地调研了解消费市场茶叶包装、品牌销售现状。(2)通过茶叶品牌的承载地域文化功能、引领消费升级功能、提高价值创新功能的分析,研究影响茶叶品牌价值因素,并从包装设计角度探讨茶叶消费需求导向。(3)对比分析国内外茶叶包装现状以及优秀茶叶品牌的优势与弊端,探索通过包装设计来提升茶叶品牌价值之路。
黄一庭[3](2019)在《快捷酒店选址研究 ——以昆明Y快捷酒店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在四十年改革开放红利的深刻影响下,我国观光旅游者的出行方式及商务旅行者的出行频率发生了巨大变革。而快捷酒店也以较短的投资回收期、较高的投资收益等特点,吸引了众多投资主体的关注。因此快捷酒店迅速成为了城市酒店发展的热点和旅游接待市场的风向标。但这种超常规的增速和激烈的行业竞争也给快捷酒店的可持续发展及城市规划建设带来了各种负面影响。因此,快捷酒店选址布局的合理性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快捷酒店的选址布局合理性直接影响着城市旅游酒店行业和地区旅游业发展程度。昆明作为知名旅游城市,如果快捷酒店均能布局于合理地段,将对促进城市经济发展、提升城市形象产生积极影响。因此,深入研究与快捷酒店选址布局有关的问题,将会对昆明快捷酒店的健康发展以及城市布局的合理性提供有益的可行性参考。本文的写作思路大致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首先针对快捷酒店选址布局这一论点,总结归纳了传统区位理论、城市空间结构理论、现代城市规划理论、产业聚集理论、风水文化理论等作为探讨快捷酒店选址布局的理论基础。其次,以问题为导向,在详细描述我国快捷酒店发展现状、进程和空间布局概况的过程中,总结出我国及昆明快捷酒店选址布局的一般特征及存在的问题。再次,以昆明Y快捷酒店为例,以收集到的空间分布数据为基础,通过对外部交通、商圈分布及地价、旅游景点、城市规划、风水文化等相关影响因素的定性与定量分析,解释了上述因素对昆明Y快捷酒店选址布局的影响。最后,基于对昆明Y快捷酒店选址布局影响因素的分析,以昆明城市实际情况为基础,对昆明Y快捷酒店提出优化未来选址布局的可行性建议。
王悦[4](2018)在《基于大数据的旅游城市经济型酒店布局适宜性评价 ——以青岛主城区为例》文中提出城市酒店业的空间布局受到城市区域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公共交通、人口集散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一直是城市建设与发展战略中关注的重点。青岛市作为山东省重要城市,是我国华东地区发展的核心。随着“一带一路”的倡议,青岛被确定为新亚欧大陆经济走廊主要节点城市和海上合作战略支点的“双定位”城市,各种体育赛事与国际会议在青岛举行与召开,促进了青岛的全国认知度与吸引力。每年来青岛旅游或开会的人数不断增加,推动了旅游业以及以此为基础的相关产业的迅速发展。日益高涨的大众旅游与商务旅游给酒店行业在需求与质量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经济型酒店以其干净、便捷、低廉的优势迎合了市场需求,因此对青岛经济型酒店空间布局进行研究有助于认识青岛市旅游住宿业以及相关配套设施的空间布局合理性。本文以青岛市主城区经济型酒店的空间数据为基本数据,运用ArcGIS10.2软件、QGIS开源地图软件、迈实AHP层次分析软件,从市域尺度、区域尺度、街区尺度对青岛主城区经济型酒店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细致分析,并运用OD成本矩阵、最短路径、缓冲区分析对酒店布局适宜性的影响因素进行量化分析。论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首先对旅游城市、经济型酒店等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和分析,并对此次研究内容进行说明;其次对国内外关于经济型酒店及酒店布局的研究成果进行系统的综述;最后提出了本文的论文框架以及创新点。第二章从理论基础与技术方法两个方面阐述了城市经济型酒店空间分布的研究基础。前者论证了城市旅游极、旅游经济理论以及空间区位理论在探讨城市经济型酒店空间分布中的指导作用;后者介绍了论文研究运用的主要方法,即地理信息系统及层次分析法。第三章对青岛旅游资源和城市基础设施进行系统分类以及数据收集。将青岛主城区A级景点及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按照自然山水资源、历史文化资源、城市建设资源进行细分,将城市基础设施按照交通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商业服务设施进行整理,最后收集各要素的地理位置及经纬度坐标,构建地理信息数据库。第四章首先根据文献综述及实地调研进行酒店布局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体系包括旅游资源因素和基础设施因素两大类,并进行18小类的细分;然后,运用ArcGIS软件的时间成本分析、缓冲区分析等方法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数据量化分析;最后,结合影响因子权重计算青岛主城区经济型酒店布局适宜性得分。第五章分析了低适宜性酒店分布区域的主要城市问题,包括资源布局不均、道路系统复杂线路不清、服务设施配置不合理三条,并针对这些问题从宏观与微观的角度提出空间优化策略建议。第六章为论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和论文中存在的不足与展望。
肖菲拉[5](2018)在《基于NPS的服务管理优化策略探究》文中研究表明对于旅游服务业来说,净推荐值NPS是反应公司服务管理优劣的重要指标。本文通过对C公司服务管理的NPS现状的考察和研究,提出一种改进的NPS值算法,并应用心理学方法和机器学习对该公司进行基于心理学的服务管理优化策略探究,以提高该公司NPS值为主要研究目的。本文研究将已被实验验证的优化策略运用到服务行业,实验表明可以对旅游服务管理行业的NPS值的提高有一定贡献,且本研究成果对于互联网服务质量的提高有重大意义。
杨富[6](2017)在《民族地区上市公司绩效差异影响因素研究 ——以西藏地区上市公司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存在严重的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差异较大,特别是民族地区始终处于经济发展的“低谷”。民族地区上市公司绩效区域差异现象充分反映了这种情况,对民族地区上市公司绩效问题研究,既可以揭示民族地区上市公司发展问题,也可以一窥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情况。研究以西藏地区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研究西藏上市公司绩效影响因素,揭示西藏上市公司和区域经济发展的系列问题,提出改善和提升企业绩效的对策建议。研究从文献研究入手,对企业绩效相关理论、民族地区上市公司绩效及西藏地区上市公司绩效等相关问题进行文献综述,对研究现状进行详细的梳理和分析。文献研究发现,上市公司特别是民族地区上市公司,存在显着的绩效区域差异现象,西藏地区上市公司具有典型的绩效区域差异特征。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对企业绩效理论脉络进行梳理,重点分析了“结构-行为-绩效”范式、核心能力理论、动态能力理论、平衡计分卡等理论方法。对企业绩效内涵、企业绩效影响因素、影响因素与绩效评价指标进行了理论探究,着重研究企业绩效影响因素层级划分及作用机制模型,为后续研究奠定理论基础。依据西藏上市公司2010年-2014年的财务报告、企业公开信息、现有研究成果、企业调研资料,对西藏上市公司财务绩效、管理绩效进行评价。为充分说明西藏上市公司财务绩效情况,对纵向比较财务指标相对较好的医药类上市公司,进行了行业年度财务指标水平的横向比较。绩效评价发现,西藏药业、奇正藏药、海思科、灵康药业、西藏5100等五家上市公司绩效状况相对较好。在通过绩效评价科学观测西藏上市公司绩效表现的基础上,确定调研方向和问题,进行深入调研,使用对偶加权法查找确定了技术与创新、区域环境、人力资本、企业文化四个企业绩效关键影响因素。文献研究与实地调研相结合,分析西藏上市公司绩效关键影响因素技术与创新、区域环境、人力资本、企业文化的特殊性,重点分析了关键影响因素在西藏区域环境、西藏上市公司绩效和企业发展中表现出的特殊特征。在对关键影响因素特殊性分析的过程中,对绩效关键影响因素进行层级划分,研究关键影响因素作用机制,构建了单因素作用机制模型。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归纳总结西藏上市公司绩效的一级影响因素、二级影响因素和三级影响因素,结合对各层级影响因素特殊性分析,提出各层级影响因素与企业绩效关系假设,并构建西藏上市公司关键影响因素综合作用机制模型。针对西藏上市公司样本量小、样本差异度大的实际,研究使用案例研究方法,选择产业聚集度高、样本差异度小的医药类上市公司为案例进行研究。通过对西藏医药类上市公司进行多案例研究,形成研究结论:一是对各层级影响因素与企业绩效关系的假设进行检验,回应了前述对企业绩效关键影响因素特殊性的研究。二是发现、论证了各层级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鉴于政府行为影响因素有较强的特殊性和对其他影响因素的影响力,把政府行为影响因素列为二级影响因素。三是发现验证影响因素作用机制的特征,影响因素不断变化,相互作用,共同发挥作用。四是在案例研究进行假设检验和形成研究结论的基础上,对假设模型进行修正,完善并构建西藏上市公司绩效关键影响因素作用机制模型。研究发现,西藏上市公司绩效关键影响因素通过两条路径影响和作用企业绩效,一条路径是技术与创新、人力资本关键影响因素构成企业核心能力,通过核心能力影响企业绩效;另一条路径是企业文化影响企业成员的个人行为,进而作用企业绩效。同时,技术与创新、人力资本、企业文化都受西藏区域环境影响。五是揭示了民族地区上市公司绩效区域差异的原因,地域环境是决定因素,技术与创新、人力资本、企业文化是重要的关键影响因素。在西藏上市公司关键影响因素特殊性分析和案例研究的基础上,对西藏上市公司发展与企业绩效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结,主要问题为:企业“外化”严重、企业绩效区域差异明显、核心能力不足、企业文化建设滞后、绩效管理水平偏低。针对西藏上市公司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善企业绩效、提升企业发展质量的指导思想,分别基于政府和企业视角,提出了宏观层面的具体对策与微观层面的具体建议。宏观层面:政府对推动上市公司发展至关重要,政府要改善和加强上市公司发展的人才、融资、技术与创新、市场等区域环境建设,为上市公司培育和发展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通过产业政策推动上市公司实现可持续发展。微观层面:上市公司要重点加强核心能力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在人力资本、技术研发、创新方面构建竞争优势,借助西藏地区的产业政策,实现特色发展。西藏地区具有典型性,区域特征明显,西藏地区上市公司绩效区域差异极为显着。以西藏地区上市公司绩效研究为例,揭示了上市公司绩效区域差异现象,深入揭示出民族地区上市公司在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借鉴西藏上市公司研究中所揭示的问题和对策建议,民族地区上市公司要重点分析企业绩效关键影响因素,从影响因素的特殊性及其作用机制入手,深刻认识引起企业绩效区域差异的核心问题,有的放矢,增强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改善和提升企业绩效水平,带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力明波[7](2017)在《天涯海角旅游公司发展战略研究》文中认为2009年12月31日,国务院颁布了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国家战略,海南正式开始建设国际旅游岛。旅游业作为海南省的支柱产业,近年来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位于海南岛南端的三亚市,气候和旅游资源优势明显,是中国唯一的热带滨海旅游城市,也是国际旅游岛发展中打造的重点旅游城市。现阶段,海南旅游正由传统的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型升级阶段,可持续发展是三亚旅游业的基本思想。本研究主要解决三个问题:本文将通过对管理公司三亚市天涯海角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经营现状的分析发现问题?这些问题背后的原因为何?如何制定发展战略促进公司可持续发展?通过本文研究发现,天涯海角公司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管理权限分割严重、管理体制不畅、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缺乏系统规划和科学的发展战略。针对企业存在的问题,本研究课题设定如下:天涯海角公司战略使命和总体目标研究。发展战略选择,战略的执行与实施;如何深化企业管理体制改革、如何提升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如何进行品牌经营、如何进行项目发展经营策略的改良,以及如何改良景区可持续发展战略。本研究运用MBA管理的SWOT方法,对天涯海角旅游发展公司的环境资源、管理现状与改革措施、品牌发展策略、项目发展及规划等方面进行研究与分析。本研究结论如下: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为以天涯海角公司为代表的传统旅游景区加快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天涯海角旅游发展公司管理的天涯海角游览区的核心业务是传统的观光旅游。该公司应该在做好主营业务的基础上,进行管理架构改革、做好项目发展战略规划,通过现代化企业体制建设和项目发展,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打造天涯文化品牌、创新企业发展战略,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企业做大做强的唯一途径。
邹奥博,何风琴[8](2016)在《基于SWOT分析的梅岭风景区旅游发展对策探讨》文中认为梅岭风景区作为南昌市的后花园,近些年旅游业虽有发展,却无重大突破,文章利用SWOT分析法分析了梅岭旅游业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挑战,并根据此分析结果,结合旅游业发展理论,针对性地提出了促进梅岭风景区旅游业进一步发展的对策。
施旭东[9](2013)在《扬州市邗江区旅游业发展战略研究》文中认为旅游业是全球第一大产业,发达国家旅游业增加值占本国GDP比重一般都在10%以上,旅游业越来越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当前我国旅游业发展前景广阔,已经进入了大众化、产业化发展的新阶段,既处于新一轮黄金发展期,又处于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2009年国务院41号文件《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出台后,20多个省(市、区)提出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服务业龙头产业来发展,我国旅游业进入了竞相加速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扬州邗江区历史文化悠久,具有一定发展的旅游资源和产业基础,在“十二五”规划中也把旅游业作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方向,给予了足够的支持和重视。但受制于体制、投入、运作模式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仍然存在旅游规模不大、旅游氛围不浓等问题。本文从政府公共管理、产业经济学的角度出发,结合旅游生命地周期理论、竞争力等理论,对邗江旅游业发展的路径和对策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文首先对国内外战略管理、旅游产业发展研究成果、主要理论进行了回顾。随后利用客源市场分析工具对邗江旅游市场的特点和现状进行综合分析,同时介绍了常州武进、泰州姜堰溱湖旅游业发展成效和具体举措。本文采用SWOT分析工具研究了邗江旅游发展的内部优势劣势、外部机遇挑战,并提出了要应采取优势——挑战(ST)战略的看法。在基础上对旅游发展的战略定位、战略原则、战略重点以及政府推动旅游产业的措施和办法进行了研究。本文的初步结论:要按照邗江旅游正处于快速发展期的战略定位,以实施人文历史战略、围绕扬州战略、长江运河战略为具体战略,大力发展文化体验、都市娱乐、乡村休闲三大产业。按照“政府主导,规划先行,项目带动,共同发展”的原则,重点围绕文化旅游、乡村旅游两大主题,开发好瓜洲、沿湖两大旅游集聚区,同时通过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优化旅游产品和产业结构、整合旅游消费要素、开展精准营销等措施,实现旅游产业的快速稳定发展。
李贵东[10](2012)在《绥宁县林业企业整合上市问题研究》文中认为资金的短缺和融资的困难是我国中小企业扩大生产规模,促进产品结构升级,形成品牌效应的重要障碍。绥宁县是湖南第一林业县,虽然林业资源丰富,林业加工业、森林旅游都有着较好发展,但由于多是中小企业,没有充足的资金,存在的集融资的障碍,发展缓慢。2009年10月,创业板的开通为绥宁县林业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融资途径,绥宁县“分山不分林,分股不分山”的经营模式和林权改革的确权到户也为组建一个营林公司提供了便利条件。本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首先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国内外文献综述和研究内容及思路。第二部分介绍了企业合并基础理论和创业板上市与流程。第三部分首先概述了绥宁县自然和社会经济状况,然后描述了绥宁县林权改革状况,最后概述了现有林业加工企业、森林旅游企业的基本现状,分析了对其进行资源整合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创业板上市的基本条件和流程,分析并预测了现有林业资源整合后的资产及收益情况,对绥宁县林业企业整合上市进行了可行性分析,继而表明,绥宁县现有林业资源整合后基本符合我国创业板上市的条件。第四部分对绥宁县林业企业整合上市融资方案进行了设计:首先是绥宁县林业企业整合方案设计,该方案中先是针对绥宁县林权改革中“分山不分林,分股不分山”的经营模式组建一个营林公司,在此基础上,将其与林业有关的加工业和森林旅游业整合,形成一家以营林、加工、森林旅游为一体的林业集团公司,其次是绥宁县林业企业上市方案设计,上市方案设计主要从整合后的林业集团公司上市时间、上市方式、中介机构的选聘和上市流程四个方面进行了探讨。第五部分针对上市过程提出一些保障措施,以确保整合上市方案能更好的实施。第六部分是结语,主要对前面的内容进行一些总结,并阐述了论文的创新点与不足。论文研究的目的是为绥宁县林业产业发展和资金的筹集提供一个全新的参考,试图探索出一条林业产业快速健康持续发展的道路,为其他地区林业产业的发展提供一个新的参考思路和借鉴。
二、旅游景点开发的十大误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旅游景点开发的十大误区(论文提纲范文)
(1)西安回坊红埠街社区更新机制与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转型期的中国 |
1.1.1 转型期中国城市的矛盾与冲突 |
1.1.2 西安明城区人居环境急需改善 |
1.1.3 现代化更新治理的创新成为推动存量转型的关键 |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1.3.1 传统街道型社区更新研究综述 |
1.3.2 社区更新机制研究综述 |
1.3.3 回坊片区相关研究成果 |
1.4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
1.4.1 研究对象 |
1.4.2 研究内容 |
1.4.3 研究方法 |
1.4.4 技术路线(转下页) |
2 社区更新机制内涵解读 |
2.1 传统街道型社区认知 |
2.1.1 传统街道型社区现实概况 |
2.1.2 传统街道型社区价值发现 |
2.2 社区更新机制内涵研究 |
2.2.1 社区空间更新治理的源理论:城市政体理论 |
2.2.2 社区更新利益主体的结构构成 |
2.2.3 社区更新利益主体主导下的更新治理运行逻辑 |
2.3 社区更新模式类型化研究 |
2.3.1 决断型更新模式 |
2.3.2 主导型更新模式 |
2.3.3 合作型更新模式 |
2.3.4 监管型更新模式 |
2.4 本章小结 |
3 红埠街社区演变历程及现状调查研究 |
3.1 回坊红埠街社区历史演进 |
3.1.1 回坊红埠街社区历史发展脉络 |
3.1.2 回坊红埠街社区空间发展演变 |
3.2 回坊红埠街社区空间环境现状调研 |
3.2.1 红埠街社区的空间肌理特征 |
3.2.2 红埠街社区街巷交通现状 |
3.2.3 回坊红埠街社区建筑综合现状 |
3.2.4 回坊红埠街社区基础设施现状 |
3.2.5 回坊红埠街社区公共空间现状 |
3.2.6 回坊红埠街社区环境绿化现状 |
3.3 回坊红埠街社区社会现状调研 |
3.3.1 红埠街社区社会构成 |
3.3.2 社区民族社会结构 |
3.3.3 红埠街社区社会生活方式 |
3.4 红埠街社区制度管理体系 |
3.4.1 多级行政管理体系 |
3.4.2 清真寺管理制度 |
3.4.3 社区更新管理制度 |
3.5 回坊红埠街社区问题总结 |
3.5.1 人与空间的矛盾 |
3.5.2 “老龄化”的矛盾 |
3.5.3 “物质与精神”的矛盾 |
3.6 本章小结 |
4 红埠街社区更新类型化研究 |
4.1 红埠街社区更新治理类型 |
4.1.1 政府主导下的社区更新 |
4.1.2 市场企业组织主导下的社区更新 |
4.1.3 社会个体主导下的社区更新 |
4.2 政府主导下的社区更新 |
4.2.1 空间加建类更新样本:红埠街社区中心 |
4.2.2 空间修缮类更新样本:中医院家属院 |
4.3 市场主导下的社区更新 |
4.3.1 空间更新样本一:麦苋街76 号民宿 |
4.3.2 空间更新样本二:不舍·长安里系列民宿 |
4.4 社会个体主导下的社区更新 |
4.4.1 场地装置类更新样本:小皮院停车场 |
4.4.2 空间加建类更新样本一:北广济街265 号院 |
4.4.3 空间加建类更新样本二:大皮院·小贾八宝粥 |
4.4.4 空间新建类/置换类更新样本:北广济街245-249 号 |
4.4.5 空间重建类更新样本一:红埠街100 号 |
4.4.6 空间重建类更新样本二:小坤园35 号 |
4.4.7 空间重建类更新样本三:红埠街34 号 |
4.5 本红埠街社区更新状况的总结评述 |
4.5.1 红埠街社区更新特征梳理 |
4.5.2 红埠街社区更新问题总结 |
4.6 本章小结 |
5 红埠街社区更新治理策略研究 |
5.1 当下更新治理案例解读 |
5.1.1 国外及港台地区更新治理解读 |
5.1.2 国内大陆地区更新治理解读 |
5.1.3 当下更新治理的特点与未来的趋势总结 |
5.2 社区更新治理的思考 |
5.2.1 社区空间营造体系的构建 |
5.2.2 社区治理体系的构建 |
5.2.3 更新制度体系的改革 |
5.3 红埠街社区更新治理体系构建 |
5.3.1 城市层面——法律制度体系的完善 |
5.3.2 社区层面——更新治理平台的搭建 |
5.3.3 个体层面——更新治理流程的严格执行 |
5.4 红埠街社区更新策略 |
5.4.1 空间肌理保护延续 |
5.4.2 街巷交通保障优化 |
5.4.3 建筑院落整治更新 |
5.4.4 基础设施完善布局 |
5.4.5 公共空间发现激活 |
5.4.6 环境绿化植入提升 |
5.4.7 营造社区场所记忆 |
5.5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1.1 研究内容总结 |
6.1.2 红埠街社区更新治理的思考与建议 |
6.2 研究创新点与不足 |
6.2.1 研究创新点 |
6.2.2 主要不足 |
6.3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读研期间的研究成果 |
图录 |
表录 |
(2)包装设计对茶叶品牌价值的影响研究 ——以安徽四大名茶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1.3.3 文献述评 |
1.4 研究思路及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4.3 数据来源 |
1.5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分析和内涵界定 |
2.1 相关理论基础 |
2.1.1 消费需求理论 |
2.1.2 竞争优势理论 |
2.1.3 品牌价值理论 |
2.1.4 包装设计原理 |
2.2 本研究界定 |
2.2.1 包装设计理念 |
2.2.2 品牌价值属性 |
2.2.3 研究范围界定 |
第三章 安徽省茶叶品牌和包装发展现状 |
3.1 安徽省茶叶品牌发展现状分析 |
3.1.1 安徽省茶叶品牌类型 |
3.1.2 不同地区茶叶品牌发展差异分析 |
3.2 安徽省茶叶包装及销售现状 |
3.2.1 包装类型及其差异 |
3.2.2 茶叶销售的地区分布 |
第四章 包装设计功能及消费导向分析 |
4.1 茶叶品牌价值功能 |
4.1.1 承载地域文化功能 |
4.1.2 引领消费升级功能 |
4.1.3 提高价值创新功能 |
4.2 包装设计的消费取向 |
4.2.1 绿色健康消费取向 |
4.2.2 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取向 |
4.2.3 物质精神消费取向 |
第五章 包装设计对茶叶品牌价值影响的案例分析 |
5.1 案例概况 |
5.1.1 “徽六”与“谢裕大” |
5.1.2 “立顿”与“Whittard of Chelsea” |
5.2 案例的比较分析 |
5.2.1 茶叶消费群体特征 |
5.2.2 茶叶品牌价值分析 |
5.3 案例的启示 |
第六章 基于包装设计的安徽茶叶品牌价值提升对策 |
6.1 拓展包装设计的功能 |
6.1.1 利用包装设计拓展品牌形象 |
6.1.2 利用包装设计传达品牌意念 |
6.1.3 包装设计推动传承与创新 |
6.2 提升茶叶的品牌价值 |
6.2.1 整合品牌资源 |
6.2.2 品牌组合策略 |
6.2.3 拓宽销售渠道 |
参考文献 |
附录A 2018年茶叶消费市场调查问卷 |
作者简介 |
(3)快捷酒店选址研究 ——以昆明Y快捷酒店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
2 理论基础 |
2.1 传统区位理论 |
2.2 城市空间结构理论 |
2.3 现代城市规划理论 |
2.4 产业聚集理论 |
2.5 风水文化理论 |
3 快捷酒店选址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3.1 我国快捷酒店选址现状 |
3.2 昆明快捷酒店发展现状及布局描述 |
3.3 快捷酒店选址存在的常见问题 |
4 昆明Y快捷酒店选址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
4.1 昆明Y快捷酒店概况 |
4.2 昆明Y快捷酒店在昆明市内的空间分布特征 |
4.3 昆明Y快捷酒店选址的影响因素分析 |
5 昆明Y快捷酒店未来选址策略及启示 |
5.1 优化城市主次干道周边及地铁沿线的合理分布 |
5.2 城市核心商圈合理布局 |
5.3 旅游景点附近合理分布 |
5.4 与城市发展规划相协调 |
5.5 敏锐关注政府发展政策 |
5.6 选址布局应兼顾人文风水理念 |
6 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局限 |
6.3 下一步研究方向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基于大数据的旅游城市经济型酒店布局适宜性评价 ——以青岛主城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 |
1.2.1 研究区域 |
1.2.2 研究对象 |
1.2.3 研究问题 |
1.3 相关概念界定 |
1.3.1 旅游城市 |
1.3.2 经济型酒店 |
1.4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4.1 国外酒店业空间布局研究进展 |
1.4.2 国内酒店业空间布局研究概述 |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5.1 研究方法 |
1.5.2 技术路线 |
第2章 空间布局研究理论基础与技术方法 |
2.1 旅游经济理论基础 |
2.1.1 城市旅游增长极 |
2.1.2 旅游需求与供给 |
2.1.3 旅游者消费行为理论 |
2.2 空间布局研究技术方法 |
2.2.1 GIS地理信息系统 |
2.2.2 层次分析法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青岛旅游资源分析及城市设施量化 |
3.1 青岛旅游发展历程与现行规划解析 |
3.1.1 青岛旅游业发展历程 |
3.1.2 青岛旅游业发展现状 |
3.1.3 青岛旅游业现行规划解析 |
3.2 主城区旅游资源分析及数据采集 |
3.2.1 自然山水资源 |
3.2.2 历史文化资源 |
3.2.3 城市建设资源 |
3.2.4 旅游资源空间量化 |
3.3 主城区城市基础设施分析及数据采集 |
3.3.1 交通设施数据 |
3.3.2 公共设施数据 |
3.3.3 商业设施数据 |
3.4 信息数据库构建 |
3.4.1 数据归类及完善 |
3.4.2 坐标转换及投影 |
3.4.3 信息数据库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酒店布局适宜性评价模型构建及影响因子量化 |
4.1 青岛主城区经济型酒店空间布局分析 |
4.1.1 市域尺度 |
4.1.2 区域尺度 |
4.1.3 街道尺度 |
4.2 酒店布局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权重计算 |
4.2.1 酒店布局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 |
4.2.2 酒店布局适宜性影响因子权重计算 |
4.2.3 影响因子权重分析 |
4.3 酒店布局适宜性影响因子量化方法 |
4.3.1 密度分析 |
4.3.2 缓冲区分析 |
4.3.3 可达性分析 |
4.4 酒店布局适宜性影响因子量化分析 |
4.4.1 旅游要素可达性量化分析 |
4.4.2 交通便捷度量化分析 |
4.4.3 公共服务因素量化分析 |
4.4.4 商业服务因素量化分析 |
4.5 基于旅游需求的酒店布局适宜性计算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基于旅游需求的低适宜性酒店片区优化策略 |
5.1 酒店适宜性得分反映出的主要城市问题 |
5.1.1 旅游资源布局不均,发展不平衡 |
5.1.2 道路系统复杂,游览线路不清 |
5.1.3 服务设施配置不合理,区域差异大 |
5.2 宏观策略:基于旅游需求的城市整体布局优化策略 |
5.2.1 优化空间结构,缩小南北差异 |
5.2.2 分区重构,定位分区特色功能 |
5.2.3 加强区域合作,促进市域建设 |
5.2.4 完善旅游交通线路系统设计 |
5.3 微观策略:基于旅游需求的城市节点空间优化策略 |
5.3.1 一级适宜区构建游客集散中心,引导设施合理布局 |
5.3.2 二级适宜区完善交通体系,提高服务效率 |
5.3.3 三级适宜区修缮公共服务设施,加大交通网络建设 |
5.3.4 四级适宜区增添休闲娱乐产品,提升配给能力 |
5.3.5 五级适宜区依托项目建设,提供个性化服务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不足 |
6.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青岛市主城区经济型酒店名录 |
附录二 酒店资源设施重要性网络调查问卷 |
附录三 青岛主城区经济型酒店适宜性得分表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
致谢 |
(5)基于NPS的服务管理优化策略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3 研究思路 |
1.4 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 |
1.4.1 本文的研究内容 |
1.4.2 本文的组织结构 |
第二章 服务质量管理 |
2.1 服务质量管理的相关理论 |
2.1.1 服务质量管理的概念 |
2.1.2 服务质量管理的特点 |
2.1.3 服务质量管理的发展过程 |
2.2 顾客忠诚度的理论基础 |
2.3 服务质量与忠诚度之间的关系 |
2.4 服务质量评价指标 |
2.5 适用于互联网的服务质量评价指标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服务现状调研 |
3.1 在线旅游行业服务现状 |
3.2 C公司服务部服务现状 |
3.3 C公司服务部现存问题 |
3.4 目前C公司提升服务质量对策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NPS和机器学习的服务管理优化策略 |
4.1 改进的NPS算法 |
4.1.1 中文分词 |
4.1.2 特征提取 |
4.1.3 样本标记 |
4.1.4 分类模型 |
4.1.5 识别结果 |
4.2 被动者优化 |
4.2.1 被动者评分心理探究 |
4.2.2 被动者转化策略 |
4.3 贬损者优化 |
4.3.1 贬损者评分心理探究 |
4.3.2 贬损者转化策略 |
4.4 基于用户群分类角度的策略优化 |
第五章 优化策略实验 |
5.1 实验设计 |
5.2 实验过程 |
5.2.1 胆汁质贬损者的转化实例 |
5.2.2 低评分用户归因策略实行的转化实例 |
5.3 实验结果 |
5.3.1 NPS转化数据 |
5.3.2 推荐者增加比例 |
5.3.3 贬损者降低比例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全文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6)民族地区上市公司绩效差异影响因素研究 ——以西藏地区上市公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理论背景 |
1.1.2 现实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技术路线 |
1.5 本章小结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企业绩效影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研究 |
2.2 企业绩效区域差异研究 |
2.2.1 上市公司绩效区域差异 |
2.2.2 地域环境与企业绩效 |
2.2.3 国际化与企业绩效 |
2.3 民族地区上市公司绩效研究 |
2.3.1 民族地区上市公司绩效区域差异 |
2.3.2 西藏上市公司研究概述 |
2.4 文献研究结论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相关理论 |
3.1 企业绩效理论 |
3.1.1 企业绩效理论脉络 |
3.1.2 企业绩效相关理论 |
3.2 企业绩效评价方法 |
3.3 企业绩效影响因素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研究对象的描述分析 |
4.1 西藏上市公司基本情况 |
4.2 绩效测量目的和方法 |
4.3 财务绩效评价 |
4.3.1 财务绩效评价方法 |
4.3.2 财务绩效评价 |
4.3.3 西藏医药类上市公司财务绩效行业横向比较 |
4.4 管理绩效评价 |
4.4.1 管理绩效评价方法 |
4.4.2 管理绩效评价 |
4.5 研究样本的选取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研究假设与模型 |
5.1 西藏上市公司绩效关键影响因素的选取 |
5.1.1 研究方法 |
5.1.2 关键影响因素的选取 |
5.2 西藏上市公司绩效关键影响因素特殊性研究 |
5.2.1 区域环境因素特殊性研究 |
5.2.2 企业文化因素特殊性研究 |
5.2.3 技术、创新与人力资本因素特殊性研究 |
5.3 关键影响因素与企业绩效关系假设及作用机制模型 |
5.3.1 关键影响因素与企业绩效关系假设 |
5.3.2 关键影响因素作用机制模型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案例研究 |
6.1 研究方法 |
6.1.1 研究方法的选择 |
6.1.2 案例研究方法概述 |
6.2 案例选择 |
6.3 数据收集 |
6.3.1 研究的问题 |
6.3.2 数据来源 |
6.3.3 数据收集方法 |
6.3.4 数据的信度与效度 |
6.4 数据分析 |
6.4.1 三级影响因素与企业绩效关系分析 |
6.4.2 二级影响因素与企业绩效关系分析 |
6.4.3 一级影响因素与企业绩效关系分析 |
6.5 研究结论 |
6.5.1 关键影响因素与企业绩效关系假设检验结果 |
6.5.2 各层级影响因素间的主要作用关系 |
6.5.3 关键影响因素作用机制的特征 |
6.5.4 西藏上市公司关键影响因素作用机制模型 |
6.5.5 民族地区上市公司绩效区域差异的原因 |
6.6 本章小结 |
第7章 对策研究 |
7.1 制约西藏上市公司绩效的主要问题 |
7.2 提升西藏上市公司绩效的对策 |
7.2.1 指导思想 |
7.2.2 宏观对策研究 |
7.2.3 微观对策研究 |
7.3 本章小结 |
第8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8.1 研究结论 |
8.2 创新点 |
8.3 研究不足 |
8.4 研究展望 |
8.5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1 各省(区、市)生产总值表(2004 年—2013 年) |
附录2 各省(区、市)固定资产投资(2004 年—2013 年)情况表 |
附录3 西藏上市公司2010年财务报表主要数据情况表 |
附录4 西藏上市公司2011年财务报表主要数据情况表 |
附录5 西藏上市公司2012年财务报表主要数据情况表 |
附录6 西藏上市公司2013年财务报表主要数据情况表 |
附录7 西藏上市公司2014年财务报表主要数据情况表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7)天涯海角旅游公司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目的意义 |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2.1 研究内容 |
1.2.2 论文研究方法 |
1.2.3 框架结构 |
第2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
2.1 国内外文献综述 |
2.1.1 国内文献综述 |
2.1.2 国外文献综述 |
2.1.3 文献综述评价 |
第3章 天涯海角旅游公司环境分析 |
3.1 天涯海角公司外部环境分析 |
3.1.1 外部旅游市场竞争的加剧 |
3.1.2 景区生命周期的挑战 |
3.2 天涯海角公司内部环境分析 |
3.2.1 体制问题 |
3.3 天涯海角景区SWOT分析 |
3.3.1 优势(strength) |
3.3.2 劣势(weakness) |
3.3.3 机会(opportunities) |
3.3.4 威胁(threat) |
第4章 天涯海角公司中长期发展战略 |
4.1 加快培养专业人才 |
4.2 科学规划协调发展 |
4.3 打造个性化旅游产品 |
4.4 深入挖掘天涯文化 |
第5章 天涯海角公司发展战略选择 |
5.1 文化立区战略 |
5.1.1 物质层面上的天涯文化 |
5.1.2 精神层面上的天涯文化 |
5.2 产品升级战略 |
5.2.1 旅游基础设施与人文化景观高度协调 |
5.2.2 高标准的生态和审美景观环境 |
5.2.3 人造景观须具备独特性吸引力 |
5.2.4 静态艺术与动感设计相结合 |
5.3 产品推广战略 |
5.3.1 旅游品牌形象推广 |
5.3.2 旅游品牌形象传播 |
5.3.3 旅游市场分级 |
5.4 项目发展战略 |
5.5 打造个性化服务战略 |
5.5.1 提升软件服务水平 |
5.5.2 提供个性服务 |
5.5.4 加强与游客互动 |
第6章 战略的执行与实施 |
6.1 组织保障 |
6.2 政策保障 |
6.3 产业政策 |
6.4 资金保障 |
6.5 人才保障 |
第7章 结论 |
7.1 本文研究结论 |
主要参考文献 |
致谢 |
(8)基于SWOT分析的梅岭风景区旅游发展对策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一、问题的提出 |
二、梅岭风景区概况 |
三、梅岭风景区旅游业发展SWOT分析 |
(一) 梅岭旅游发展优势 |
1. 自然景观独特 |
2. 梅岭文化博大精深 |
3. 景观丰富、休闲娱乐一体 |
4. 林木葱郁、避暑佳地 |
5. 旅游集群度较高 |
(二) 梅岭旅游发展劣势 |
1. 特色不明显、景区雷同 |
2. 产品开发档次较低 |
3. 旅游服务设施不完善 |
(三) 梅岭旅游发展机遇 |
1. 交通通达性不断提高 |
2. 政府重视度加强 |
3. 南昌出台多项旅游利好措施 |
4. 南昌湾里区设旅游仲裁法庭 |
(四) 梅岭旅游发展挑战 |
1. 省内其他景点替代性较强 |
3. 景区周边村庄建筑风貌不协调 |
4. 景区营销程度不高 |
四、梅岭旅游业进一步发展的对策建议 |
(一) 深入挖掘景区文化内涵 |
(二) 开展新颖、形式多样的营销模式 |
(三) 管理体制创新、争取更多财政投入 |
(四) 以人性化原则完善基础设施服务 |
1. 停车场服务体系 |
2. 改善道路体系 |
3. 安全设施体系加强 |
4. 医疗卫生体系完善 |
(五) 积极调动景区居民共同参与维护美化景区 |
(六) 打造品牌、进入精品旅游景区行列 |
五、小结 |
(9)扬州市邗江区旅游业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战略管理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2 关于旅游经济学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
1.3 研究的目标、内容和方法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内容 |
1.3.3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2 扬州市邗江区旅游业发展现状 |
2.1 扬州市邗江区概况 |
2.2 扬州市邗江区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
2.2.1 基本概况 |
2.2.2 邗江旅游产业与扬州旅游业之间的关系定位 |
2.2.3 邗江旅游客源市场分析 |
3 邗江区旅游业发展的SWOT分析 |
3.1 邗江区旅游业发展优势 |
3.1.1 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
3.1.2 具有一定的国内外知名度,并且是扬州城区的核心部分 |
3.1.3 生态环境优良 |
3.1.4 区位条件优越,交通与通讯便捷 |
3.2 邗江区旅游业发展劣势 |
3.2.1 邗江旅游资源虽然较多,但种类单一,优质资源较少 |
3.2.2 自身旅游吸引力较弱 |
3.2.3 旅游产品结构不合理 |
3.2.4 缺乏震撼性景点,观光度假人数少 |
3.2.5 乡村旅游缺乏主题,特色不够鲜明 |
3.3 邗江区旅游业发展机遇 |
3.3.1 中国旅游业加大开放和国际旅游形势向好的机遇 |
3.3.2 各级政府支持力度加强 |
3.3.3 国内旅游者收入的提高和长假制度普及 |
3.3.4 旅游观念的改变和旅游方式的多元化 |
3.4 邗江区旅游业发展挑战 |
3.4.1 区域竞争的加剧 |
3.4.2 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和利用挑战 |
3.4.3 城市化范围不断扩大,旅游业发展可用空间减少的挑战 |
3.5 邗江区旅游业SWOT分析的初步结论 |
4 周边旅游产业发展的经验借鉴 |
4.1 案例选择的背景和借鉴意义 |
4.2 江苏常州武进区 |
4.2.1 基本概况 |
4.2.2 重点景区 |
4.3 江苏泰州姜堰市 |
4.3.1 基本概况 |
4.3.2 重点景区 |
4.4 相关启示及经验 |
5 邗江区旅游业发展目标及措施 |
5.1 战略定位 |
5.2 邗江旅游业的总体思路和基本原则 |
5.3 邗江旅游业的具体发展战略 |
5.4 实施旅游发展战略的具体措施和实施路径 |
5.4.1 树立旅游先行的发展理念强化规划引领作用 |
5.4.2 挖掘历史文化资源,集中力量瓜洲国际旅游度假区 |
5.4.3 利用近郊生态特色,发展乡村休闲旅游 |
5.4.4 不断拓展投入渠道,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
5.4.5 整合旅游消费要素,放大旅游全产业链 |
5.4.6 开展精准营销,加强宣传推介 |
5.4.7 优化旅游配套环境,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绥宁县林业企业整合上市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 研究主要内容 |
1.4 研究方法 |
1.5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5.1 企业兼并文献综述 |
1.5.2 林权制度改革文献综述 |
1.5.3 创业板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
2 企业整合上市理论基础和流程 |
2.1 企业兼并基础理论 |
2.1.1 企业兼并的概念 |
2.1.2 企业兼并的主要方式和形式 |
2.1.3 企业兼并相关理论 |
2.2 创业板市场理论基础和流程 |
2.2.1 创业板市场概念 |
2.2.2 我国创业板公司上市流程 |
3 绥宁县林业企业整合上市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
3.1 绥宁县林业企业整合上市的必要性分析 |
3.1.1 绥宁县概况 |
3.1.2 绥宁林业及林权改革现状分析 |
3.1.3 绥宁县林业企业现状分析 |
3.1.4 绥宁县林业企业整合上市必要性分析 |
3.2 绥宁县林业企业整合上市的可行性分析 |
3.2.1 创业板上市条件 |
3.2.2 绥宁县主要林业企业财务状况分析 |
3.2.3 绥宁县林业企业整合上市可行性分析 |
4 绥宁县林业企业整合上市方案设计 |
4.1 绥宁县林业企业整合方案设计 |
4.1.1 整合的主体 |
4.1.2 整合的实施 |
4.1.3 整合的配套措施 |
4.2 绥宁县林业企业上市方案设计 |
4.2.1 上市时间规划 |
4.2.2 上市方式选择 |
4.2.3 选聘中介机构 |
4.2.4 上市流程设计 |
5 绥宁县林业企业整合上市方案的实施保障措施 |
5.1 政府的支持 |
5.1.1 制定相关的法规制度和优惠政策 |
5.1.2 提供上市资金支持 |
5.1.3 维护市场竞争秩序,净化市场环境 |
5.2 企业自身的完善 |
5.2.1 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 |
5.2.2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高员工凝聚力 |
5.2.3 加强科技创新,重视人才培养与引进 |
6 结语 |
6.1 总结与展望 |
6.2 创新点与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
致谢 |
四、旅游景点开发的十大误区(论文参考文献)
- [1]西安回坊红埠街社区更新机制与策略研究[D]. 杨琨.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1(01)
- [2]包装设计对茶叶品牌价值的影响研究 ——以安徽四大名茶为例[D]. 毕婉婉. 安徽农业大学, 2019(05)
- [3]快捷酒店选址研究 ——以昆明Y快捷酒店为例[D]. 黄一庭. 云南大学, 2019(03)
- [4]基于大数据的旅游城市经济型酒店布局适宜性评价 ——以青岛主城区为例[D]. 王悦. 青岛理工大学, 2018(05)
- [5]基于NPS的服务管理优化策略探究[D]. 肖菲拉. 上海交通大学, 2018(08)
- [6]民族地区上市公司绩效差异影响因素研究 ——以西藏地区上市公司为例[D]. 杨富. 吉林大学, 2017(09)
- [7]天涯海角旅游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 力明波. 湖北工业大学, 2017(01)
- [8]基于SWOT分析的梅岭风景区旅游发展对策探讨[J]. 邹奥博,何风琴. 老区建设, 2016(10)
- [9]扬州市邗江区旅游业发展战略研究[D]. 施旭东. 扬州大学, 2013(04)
- [10]绥宁县林业企业整合上市问题研究[D]. 李贵东.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