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最高压力标准对比

全国最高压力标准对比

一、全国最高压力标准器的比对(论文文献综述)

王志鹏[1](2021)在《医用电子束水吸收剂量绝对测量及量值传递方法研究》文中指出医用电子束是现代放射治疗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射程有限,辐射剂量在较浅范围内全部沉积,主要用于治疗浅表层或偏心肿瘤,可以有效保护肿瘤后方的组织和器官。水吸收剂量作为放射治疗的处方剂量,也是医用电子束放射治疗中剂量校准的关键物理量,目前多数放疗事故原因是治疗过程中水吸收剂量的传递错误所致。通过对医用电子束水吸收剂量绝对测量及量值传递方法研究,能够从根源上降低其不确定度,减少因剂量传递错误导致的放疗事故,提高电子束放射治疗效果。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针对医用电子束水吸收剂量校准不确定度大的问题,采用水量热法将电子束在水中剂量沉积产生的0.5 m K温升的测量不确定度降低至0.15%,并对水吸收剂量绝对测量中各影响量进行研究,建立水吸收剂量绝对测量模型,将电子束水吸收剂量的绝对测量不确定度降低至0.35%,低于0.4%的国际现行绝对测量标准;通过分析临床电子束水吸收剂量校准方法,给出不确定度低至1.05%的水吸收剂量量值传递方法,满足了临床电子束水吸收剂量校准不确定度2%以内的要求。针对医用电子束辐射温升小测量精度要求高的问题,设计并搭建了由灵敏度约4.6%/K的热敏探针、温漂低至1.6μK/s的准绝热水箱和分辨率优于10 n V的交流电桥组成的电子束水量热计。在辐射温升分布的测量中发现:能量超过12 Me V的电子束最大剂量值后剂量梯度相对较小,更适合水量热计直接测量水吸收剂量。交流电桥的测试结果表明:激励电压为0.5 V,频率为19.5 Hz,电阻精度达到0.01%时,测量系统噪声最小,锁相放大器量程为20μV时辐射温升的测量不确定度可达0.15%。针对医用电子束水吸收剂量绝对测量中各影响量的扰动问题,通过设置对流屏障、电磁搅拌和水温为4℃中运行时,有效消除了热对流的影响;采用COMSOL构建了准绝热水箱的温度场,计算了量热芯玻璃容器和剂量分布产生的热传导的修正;引入量热芯玻璃容器,并制备了有机物含量低至2.5×10–7 mol/L的超纯水,再充入H2抑制辐射化学反应的产额和实验前预辐射的方式,将热敏探针周围水的辐射化学反应的影响降低至0.15%;根据水密度变化和电子束深度剂量分布计算了水密度变化的修正;采用PTW 31015电离室测量了玻璃容器对辐射场的扰动,并计算了其修正值;通过舍弃辐射结束后20 s的信号,消除了热敏探针时间响应的影响;建立了医用电子束水吸收剂量绝对测量模型。完成了10 Me V、12 Me V、15 Me V、18 Me V、20 Me V和22 Me V电子束水吸收剂量绝对测量和不确定度评定。根据电子束水吸收剂量绝对测量模型,分析了各个影响量的不确定度分量,根据方差合成定理计算出电子束水吸收剂量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分别为0.34%、0.32%、0.32%、0.36%、0.33%和0.32%。提出了在R50为7.5 cm的射线束中给出电离室水吸收剂量校准因子的量值传递方法,并利用电子束能量转换因子,将平板形电离室校准临床电子束的不确定度由2.1%降低至1.05%。开展了5种共9支电离室射线质转换因子的测量,并给出临床电子束水吸收剂量校准建议。结果表明,电离室射线质转换因子以及拆分后的光电转换因子和能量转换因子,均可作为常数。

施展[2](2021)在《常压气体流量标准装置计量特性改进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城市天然气管道的建设,大庆地区管网末端用于公共设施、工厂、宾馆、饭店的常压天然气流量计,市场存量约有2000台左右,而且数量不断增加,大庆周边及全国各地用于工业生产和贸易交接的常压天然气流量计也呈不断增长趋势。根据《计量法》的有关要求,所有的计量仪表凡是涉及到天然气贸易交接的应按照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的要求进行定期溯源。国家石油天然气大流量计量站负责国内的常压气体流量计量,其配备的原级计量标准使用年限较长,各种器件老化严重,影响了流量计量的准确性,急需进行设备改造,其配备的工作级标准目前看来检定流量范围窄、检定流量计等级低、测量不确定度较高,已无法适应当前的检定任务,也需要进行更新换代。为了满足大庆地区以及全国范围内常压天然气流量计检定(校准)的需要,开展了常压天然气量值溯源系统计量特性改进技术研究,取得如下成果:1.通过温、压修正技术、位移冗余测量技术、流量动态调节技术,使原级标准钟罩式气体流量标准装置的不确定度从Ur=0.1%(k=2)提高至Ur=0.08%(k=2),达到国内先进水平。2.通过研究装置的工作原理和优化流程工艺,新建了两套临界流文丘里喷嘴标准装置,不确定度Ur=0.32%(k=2),工作标准的测量范围达到(1~6000)m3/h,可对口径DN300及以下、准确度等级1.0级的各类常压天然气流量计进行检定。3.参加了中国计量院组织的,重庆计量院开展的原级标准比对试验,比对流量偏差小于±0.103%,证明了标准装置钟罩式气体流量标准装置量值传递的准确和可靠。本次的研究成果,可为大庆油田乃至全国范围计量检定机构常压天然气计量标准的设计、制造提供技术服务或产品,并可为东北乃至全国地区常压天然气贸易流量计提供高效优质的量值溯源服务。近两年,新增检定、校准各型天然气流量计1884台,检定收入272.64万元,并且为湖北、山西、北京等全国各地企业提供了优质的服务,创造了巨大的经济及社会效益。

贾华坤[3](2021)在《平行双关节坐标测量机误差修正技术研究》文中认为平行双关节坐标测量机采用一个长光栅传感器和两个圆光栅传感器协同工作实现三维在位测量,解决传统正交式坐标测量机不够灵巧的难题。本论文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三维阿贝误差补偿技术在关节式坐标测量机中的应用研究》(No.51875165),主要对平行双关节坐标测量机误差运动的分析与修正、含有误差运动成分的测量模型建立、恒温与变温下圆光栅传感器测角误差修正技术等内容开展了系统的研究。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如下:(1)分析并测量了Z轴位移台滑座的6项误差运动(长光栅传感器测量误差、垂直方向直线度误差运动、水平方向直线度误差运动、偏摆角误差运动、俯仰角误差运动和滚转角误差运动),并使用多项式法对各项误差运动进行建模。基于改进的四参数D-H建模理论,建立了包含上述6项误差运动的平行双关节坐标测量机的测量模型,并提出针对该测量模型的结构参数标定方法。(2)回顾了阿贝原则及其拓展理论,并将其推广到角度测量领域,定义了测角阿贝误差的概念,提出了测角阿贝误差的修正方法,该方法的主要环节是使用自准直仪配合平面反射镜对旋转轴倾斜误差运动引起的阿贝角进行测量。在修正测角阿贝误差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测角误差进行修正,圆光栅传感器的测角精度得以显着提高。(3)提出了一种基于误差分析-测量-建模的圆光栅传感器测角误差分析方法,建立了光栅盘安装偏心和旋转轴径向误差运动引起的圆光栅传感器测角误差模型。研发了一种基于图像处理技术的光栅盘安装偏心幅值和相位角的检测方法。该方法适用于在精密轴系装配和光栅盘安装过程中对圆光栅传感器的测角误差值进行预测,并对精密轴系的设计工作具有一定指导作用。(4)提出了一种傅里叶级数展开-遗传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的方法,修正含温度因素的测角误差。经修正后,圆光栅传感器的测角精度显着提高。该方法对应用于现场测量且含有精密轴系的串联式测量仪器具有较高的适用性。开发了以FPGA和单片机为核心的硬件电路系统和配套的下位机程序,结合相应的机械结构和上位机程序,研制了一台新型平行双关节坐标测量机。基于上述的误差建模与修正技术,新研制的平行双关节坐标测量机的测量精度达到8.6μm。

张帆[4](2020)在《连云港市计量检定测试中心公益职能强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计量广泛存在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不仅对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有着重要影响,更保障着生产贸易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对我国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连云港市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其地区范围内有众多的石油、化工、医药等企业,涉及法制计量管理的计量器具众多。连云港市计量检定测试中心是连云港地区唯一的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其公益职能的发挥直接关系到本区域量值传递的准确性和法制计量管理的有效性。随着《计量法》的修改和新的《实施强制管理的计量器具目录》的颁布,如何在事业单位改革浪潮中转变职能,提升技术能力,强化公益属性,是连云港市计量检定测试中心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对连云港市计量检定测试中心发展历程梳理与公益职能发挥现状分析基础之上,发现连云港市计量检定测试中心在发挥公益职能过程中存在“职能定位模糊、强制检定业务范围小、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建设落后、CNAS校准项目能力建设薄弱与服务意识欠缺”等相关问题。进一步研究发现“管理体制行政化、财政经费投入不足与专业技术人员水平参差不齐”是导致连云港市计量检定测试中心在发挥公益职能发挥中产生上述问题的根源。针对连云港市计量检定测试中心在发挥公益职能过程中存在突出问题,本文借鉴国内外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公益职能发挥的先进经验,结合连云港市计量检定测试中心在发挥公益职能实际现状,认为要想整体强化连云港市计量检定测试中心的公益职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履行中心职能,拓展公益计量检定测试领域;其次,夯实基础,提升公益能力;第三,加强计量宣传,普及计量知识;最后,创新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水平。

顾廷炜[5](2020)在《压电式压力电测系统校准及不确定度评定关键技术研究》文中认为动态压力测量在武器系统性能评价中应用广泛,如枪炮的膛内压力测量、各类弹药的爆炸冲击波压力测量等。压电式传感器具有优秀的动态性能,因此针对这类动态压力测试对象,目前普遍采用压电式压力电测系统。然而,由于压电式压力电测系统低频特性较差,不宜采用静态校准,且不同测试对象对应的压电式压力电测系统中传感器的安装方式、所处的测试环境以及实测压力的波形特征均不相同,因此,需根据实际测试对象的特点,研制合适的压力校准装置,研究相应的准静态和动态压力校准技术,提出对应的工作特性参数和动态传递特性求取方法,以提高校准工作效率和压力校准精度。此外,对于压电式压力电测系统而言,不确定度是表征其测试结果质量好坏的重要指标,动态压力的时域瞬变性使得现有的静态不确定度计算方法已无法准确地衡量动态测试结果的好坏,因此,需开展准静态和动态校准条件下的压电式压力电测系统不确定度评定技术研究。基于上述考虑,本文以火药燃气压力、空中冲击波压力和水下冲击波压力等典型压电式压力电测系统为研究对象,基于动力学建模理论、BP神经网络、遗传算法、灰色理论和有限元仿真等方法,开展相关的校准技术、工作特性参数求取方法、动态修正方法和不确定度评定方法研究。论文的主要工作如下:(1)针对压电式压力电测系统存在的低频特性不佳、不宜采用静态标定的问题,研究了一种基于落锤装置的比对式准静态校准方法。通过分析压电式压力电测系统的电路特性,为准静态校准方法在降低静电泄漏,抑制输出漂移方面的有效性提供了理论依据;介绍了落锤装置的工作原理和比对式准静态校准方法,组建了标准压力监测系统,并分量程段进行了量值传递,量传结果表明,标准压力监测系统在高低两个量程段内均有着较高的压力监测精度;通过相关的比对式准静态校准试验求取了被校系统的灵敏度、非线性和重复性等工作特性参数,验证了比对式准静态校准工作特性参数求取方法的可行性。(2)针对传统比对式准静态校准方法存在的标准压力监测系统成本高、试验效率低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遗传神经网络(GABP)算法的校准装置参数配置及压力电测系统准静态校准方法。通过训练准静态校准试验样本数据,建立了落锤装置的工作参数与所产生的压力峰值和脉宽之间的数学模型,模型的压力峰值和脉宽预测误差分别低于0.7%和0.2%;基于GA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求取了被校压力电测系统的工作特性参数,求取结果与传统的比对式准静态校准方法相近,验证了该校准方法的可行性。(3)针对传统比对式准静态校准方法和基于遗传神经网络算法的准静态校准方法存在的不足,研究了一种基于自研力传感器的绝对式准静态校准方法。分析了力传感器安装连接方式所导致的预紧力、惯性力和动态性能下降对力值测量的影响,以现有落锤装置中的锤头结构作为弹性敏感元件研制了一种高精度应变式力传感器,通过理论研究、仿真分析和静动态校准试验,验证了力传感器的机械强度、抗弯性能和静动态特性均满足要求;通过分析影响压力校准精度的各个因素对力和压力的关系模型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参考压力峰值修正方法,修正后的压力峰值和参考压力峰值之间的误差不超过0.7%;基于绝对式准静态校准方法求取了被校系统的工作特性参数,求取结果与前文校准方法相近,验证了该校准方法的可行性。(4)针对空气和水下冲击波压力电测系统动态校准存在的问题,开展了基于空气激波管和预压水激波管的压力电测系统动态校准及动态补偿方法研究。通过有限元仿真分析了水下冲击波压力的传播规律、水激波管内平面波的形成规律以及水激波管内腔长度、静态预压值和炸药装药量等因素对冲击波压力的影响;组建了标准和被校压力电测系统,基于空气激波管和预压水激波管进行了动态压力校准试验,在此基础上对被校压力电测系统的动态传递特性进行了求取;对被校系统传递函数的数学模型进行系统辨识,并采取了相应的动态补偿措施,补偿后,被校系统的动态特性指标得到了改善,动态误差明显减少。(5)为了解决基于比对式、GABP模型和力传感器三种不同准静态校准方法的压力测量不确定度评定问题,分析了准静态校准中参考压力值和被校压力电测系统测量不确定度的影响因素,并基于传统的GUM方法、Monte Carlo法以及不确定度传播定律对典型火药燃气压力典型系统的不确定度进行了求取;针对压电式压力电测系统不确定度评定中存在的“以静代动”现象和小样本测量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灰色理论和神经网络算法的动态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方法,并运用该方法对典型空中和水下冲击波压力电测系统的动态不确定度进行了计算。

王帅[6](2020)在《单轮式横向力系数测试仪量值溯源方法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单轮式横向力系数测试仪作为目前最常用的一种路面摩擦系数检测设备,已经广泛地应用于我国的路面抗滑性能测试和评定当中,并且其测试的横向力系数已经被《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纳入了我国沥青路面抗滑设计指标当中。我国的道路验收标准JTG F80/1-2017《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一册土建工程》中明确规定路面的横向力系数(SFC)≥50,2014年颁布的JJG(交通)113-2014《单轮式横向力系数测定仪检定规程》中针对几个关键部分对该设备的技术指标提出了要求,但并未建立明确的量值溯源途径,因此,长期以来,行业内未实现该设备的量值溯源,也无法开展该类设备的检定/校准工作。本课题以单轮式横向力系数测试仪为研究对象,以交通部国家道路与桥梁工程检测设备计量站的科研项目为依托,通过对现阶段设备计量检定方法的研究和分析、量值溯源途径的研究、计量标准装置的设计研发以及相关的试验和不确定度评定,研究设备可行的量值溯源方法,完善公路工程计量测试服务体系和交通计量技术规范体系,为横向力系数测试仪检测的可靠性提供保障。本文提出了一种单轮式横向力系数测试仪的量值溯源方法。通过现场试验对当前检校方法进行了解,通过对数据的处理分析发现问题,提出研制计量标准装置的方案,利用Solidworks对方案模型进行搭建,并利用ANSYS Workbench平台对模型进行力学分析判断可行性和方案比选,确定方案后以模型为基础进行装置搭建,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配件进行完善。通过对研制的计量标准装置的不确定度评定,建立以力学参数为基准的量值溯源链,以实现对单轮式横向力系数测试仪的量值溯源。

赵地[7](2020)在《索结构参数识别中的不确定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作为斜拉桥的主要受力构件之一,准确地识别斜拉索的索力值并科学地评定测量结果是确保斜拉桥顺利建设和后期运营安全的重要前提。频率法测试索力结果的准确度取决于模型参数的精度和模型本身的可靠性,本文以课题组初步建立的索力计量体系为基础,分析了索力测量与计量学的联系,在不确定度理论框架下,对不同测量模型进行不确定度评定,并用上级仪器对索力动测模型进行校准以量化模型本身的不确定度大小。建立了拉索有限元模型并结合评定结果对不同测量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设计并实施了现场索力测试方案,运用频谱分析提取拉索自振频率,通过上级仪器压力环对测量模型索力值进行校准,确定了索力动测模型本身因假设条件的不满足而引起的不确定度大小,本文主要内容有:(1)对索力测试现状、计量学中的测量结果评定理论方法以及索参数识别方法进行文献调研。总结了常见的索力测试方法并推导了频率法中的弦模型及简支梁模型的显式表达过程,在此基础上,从计量学角度阐述了对测量结果的分析处理从误差理论过渡到不确定度理论这一过程,并分析了对于索力测量结果也需满足量值溯源的必要性和科学性,梳理并分析文献中对索力测量模型中的索长、索密度、抗弯刚度和边界条件对测量索力的影响及各参数的识别方法。(2)以计量学中的不确定度理论为基础和切入点,对计量学中有关测量模型的不可靠性方面的文献进行分析梳理,完成了桥梁工程中索力动测模型因假设条件的不满足而其本身存在的不确定度和动测模型中因参数的概率特性引起的不确定度的区别划分。结合短索实测案例,以固支梁模型为制备状态分别得到了弦理论模型和简支梁模型本身的不确定度和测量模型中参数的概率特性引起的不确定度。并分析了索力测量模型迭代发展过程。并通过非参数假设检验理论确定了动测模型中参数以及索力输出量的概率分布类型,完善了蒙特卡洛法分析参数的概率特性所引起的不确定度这一过程。(3)通过上级仪器校准来确定动测模型本身的不确度大小,完成了对索力测量结果从模型之间的比对上升到计量学的中对于测量模型的校准这一过程。建立拉索有限元模型来提取拉索自振频率,将不同的测量模型带入到蒙特卡洛法中进行不确定度评定,通过参考值对不同的测量模型进行校准,以确定测量模型本身产生的不确定度大小,在此基础上结合拉索生产现场以及实桥实测数据,通过上级仪器的校准,分别得到了模型参数的概率特性和模型本身存在的不确定度大小,然后将两者引起的不确定进行合成,得到了测量模型最终不确定度大小。

李春瑛[8](2019)在《遥感式汽油车排放有害气体检测仪国家计量检定装置的建立和考核》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介绍了遥感式汽油车排放有害气体检测仪国家计量检定装置的建立和考核方面的内容;阐述了该项计量标准考核(复查)申请书、计量标准技术报告的填写,指导和帮助全国该领域技术人员完成此项考核工作。

谷友艺[9](2019)在《基于μ-base测距仪的野外基线量值传递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野外基线作为特殊的长度实物标准,可为全站仪等测距仪器提供长度基准,是实现室外大尺寸距离传递的重要标准装置。为减小地壳运动、地基沉降、地下水位变化等对基线标准长度的影响,野外基线需定期进行校准。目前,野外基线校准技术主要有三种:光干涉法、高精度光电测距法和24m因瓦尺法,光干涉法是校准野外基线精度最高的方法。我国境内当前没有一条采用光干涉法校准的基线可以使用,主要采用24m因瓦尺或高精度光电测距仪实现野外基线的校准,这两种方法的精度等级要低于光干涉法。24m因瓦尺法的作业效率较低,μ-base测距仪性能优良,室内重复性测量精度为±10μm,测量精度优于已停产的ME5000测距仪,可满足高精度的基线校准需求。因此,研究基于μ-base测距仪的野外基线量值传递技术是很有必要的,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与科研价值。为完善我国的野外基线校准规范,本文在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基于μ-base测距仪的野外基线量值传递技术,对μ-base测距仪校准基线进行误差分析发现,气象参数测量误差对测距精度的影响最为严重,通过搭建环境参数自动采集系统,对野外基线温致误差抑制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同时开展了一系列野外基线量值传递实验,主要工作和创新点如下:1.在郑州市某基线沿线设计并搭建了环境参数自动采集系统,通过推导气象改正公式,发现温度参数比气压和湿度的影响更显着,因此对温度参数进行重点研究。实验分析了通风与光照两个要素对测量精度的影响,通过强制通风与保护伞遮阳改进,显着提高了温度传感器的野外测量精度。通过系统测试,探究了基线沿线温度的统计分布,分析总结出气象参数的周日变化规律,为选取基线测量时间提供了最优选择。通过测线气象参数梯度实验研究,探究了气象传感器的最优布设方案。设计了一款简洁直观、交互性好的基线数据处理软件,满足了测量人员的实际需要。2.针对等效面积模型中折线平滑性较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径向基神经网络的温度模型,该模型更加符合地表温度分布规律。推导了μ-base测距仪的气象改正模型,对“两点法”、等效面积模型、分段线性插值模型和径向基神经网络模型的气象改正效果进行评定。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分段线性插值模型和提出的径向基神经网络模型的改正效果最好。3.针对基线沿线的温度传感器长时间暴露在室外,易出现数据缺失、数据异常等故障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型粒子滤波算法,结合样本熵,关联了温度传感器网络的时空特性,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算法具有良好的效果。4.为完善我国的野外基线校准规范,开展了一系列野外基线量值传递实验研究。基于搭建的环境参数自动采集系统,进行了“多点法”与“两点法”的测量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多点法”的标准差平均比“两点法”减少了34.7%。对μ-base法测量基线的不确定度重新进行评定,在阴天条件下,基线测量的相对扩展不确定度可达到0.62?106-。基于μ-base测距仪的高精度光电测距基线,与24m因瓦尺的精度进行了实验探讨,实验结果表明两种方法精度相当。对μ-base测距仪与高精度GNSS接收机组合测量进行研究,可满足超长距离的野外基线检定需要。当基线长度大于600m时,μ-base测距仪、24m因瓦尺和高精度GNSS接收机测量间的相对误差小于1?10-66 D。

崔航[10](2019)在《超声测流装置几何参数在线精测方法的研究与应用》文中指出超声流量计由于其无压损、便携、安装方便、多声道配置以适应复杂流场的特点,已经逐渐成为现场大口径水流量计量的最佳解决办法。其流量计算模型中涉及到管道内径、声道长度、声道角、声道高度等多个几何参数,在超声测流装置安装结束之后,需要对这些几何参数进行精确的现场测量,并将测量结果输入到流量计主机中,参与流量计示值的计算。针对测量人员能够进入的大口径管道,通常采用全站仪测量几何参数;若无法进入管道内部,则使用三坐标关节臂或激光跟踪仪进行外部实测。主要完成的工作:(1)完成了基于全站仪的流量计几何参数实测实验。由于是在流道内部进行测量工作,在克服了恶劣的实验环境之外,完成了从测量设备的搭建、数据采集到测量数据分析和测量结果的比对的工作。(2)完成了基于三坐标关节臂的流量计几何参数实测实验。通过对实验室的DN200、DN260、DN1000口径管道以及现场DN1200口径管道的测点坐标采集,并对现场流道及流量计进行拟合,计算出几何参数。同时对三坐标关节臂进行标定,了解其实际测量能力与厂家宣称值的差距。(3)建立了基于激光跟踪仪的大口径超声测流装置几何参数测量方法,不仅解决了管道外部几何参数实测问题,而且具有较高的不确定度水平。结合两个泵站DN2600管段现场测量实例,评估了管道内径、声道长度、声道角、声道高度等参数对流量不确定度的贡献。

二、全国最高压力标准器的比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全国最高压力标准器的比对(论文提纲范文)

(1)医用电子束水吸收剂量绝对测量及量值传递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医用电子束放疗及其剂量要求
        1.1.1 医用电子束放疗的特点
        1.1.2 医用电子束放疗中剂量校准要求
    1.2 水吸收剂量绝对测量方法
        1.2.1 水吸收剂量的定义与绝对测量
        1.2.2 水吸收剂量测量方法及介质选择
        1.2.3 水吸收剂量绝对测量之电离法
        1.2.4 水吸收剂量绝对测量之Fricke剂量法
        1.2.5 水吸收剂量绝对测量之量热法
    1.3 水吸收剂量量值传递体系
        1.3.1 国际上水吸收剂量量值传递体系
        1.3.2 国内水吸收剂量量值传递体系
    1.4 论文研究内容
        1.4.1 研究内容及目标
        1.4.2 研究的技术路线
2 医用电子束辐射温升测量系统的研制
    2.1 辐射温升的相对分布测量
        2.1.1 辐射温升与水深的关系
        2.1.2 校准深度处辐射温升的相对分布
    2.2 辐射温升测量传感器及准绝热水箱的搭建
        2.2.1 辐射温升传感器的选型与制作
        2.2.2 辐射温升测量中准绝热环境的设计
    2.3 辐射温升测量方法及其测量系统的搭建
        2.3.1 辐射温升测量原理
        2.3.2 交流电桥测量系统的搭建
    2.4 本章小结
3 医用电子束水吸收剂量绝对测量模型的研究
    3.1 热对流对水吸收剂量绝对测量的影响
    3.2 热传导对水吸收剂量绝对测量的影响
        3.2.1 热传导模型
        3.2.2 热传导仿真计算
        3.2.3 模拟计算结果
    3.3 热损对水吸收剂量绝对测量的影响
    3.4 测量点位置对水吸收剂量绝对测量的影响
        3.4.1 水密度变化产生的深度影响
        3.4.2 剖面剂量分布不均产生的横向影响
    3.5 非水材料的扰动对水吸收剂量绝对测量的影响
    3.6 热敏探针的时间响应对水吸收剂量绝对测量的影响
        3.6.1 大剂量辐射前后的影响
        3.6.2 辐射后瞬态响应的影响
    3.7 医用电子束水吸收剂量绝对测量模型
    3.8 本章小结
4 医用电子束水吸收剂量绝对测量及不确定度评定
    4.1 医用电子束辐射温升测量
        4.1.1 热敏探针阻值与温度的关系
        4.1.2 交流电桥输出电压与阻值变化关系
        4.1.3 辐射温升产生的阻值变化
    4.2 医用电子束辐射场剂量波动的监测与消除
        4.2.1 剂量波动的监测
        4.2.2 剂量波动的修正
    4.3 水吸收剂量绝对测量结果
        4.3.1 水吸收剂量绝对测量结果的验证
        4.3.2 医用电子束水吸收剂量绝对测量结果
    4.4 医用电子束水吸收剂量绝对测量的不确定度评定
        4.4.1 辐射温升测量不确定度
        4.4.2 绝对测量模型中各影响量的不确定度
        4.4.3 辐射场剂量扰动不确定度
        4.4.4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4.5 本章小结
5 临床电子束水吸收剂量量值传递方法研究
    5.1 临床电子束水吸收剂量现行的量值传递方法
        5.1.1 水吸收剂量量值传递探测器
        5.1.2 水吸收剂量量值传递系统
        5.1.3 水吸收剂量量值传递公式
    5.2 电离电荷测量及修正
        5.2.1 极化效应修正
        5.2.2 离子复合效应修正
        5.2.3 空气密度修正
        5.2.4 电离电荷计算
    5.3 水吸收剂量校准因子
        5.3.1 ~(60)Co辐射场中的水吸收剂量校准因子
        5.3.2 医用电子束中的水吸收剂量校准因子
    5.4 射线质转换因子
        5.4.1 光电转换因子
        5.4.2 能量转换因子
    5.5 临床电子束水吸收剂量量值传递方法的修订
    5.6 临床电子水吸收剂量量值传递不确定度
        5.6.1 当前校准规范的量值传递不确定度
        5.6.2 本研究修订后的量值传递不确定度
    5.7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主要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2)常压气体流量标准装置计量特性改进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论文完成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原级标准控制技术研究
    2.1 钟罩式气体流量标准的工作原理
    2.2 钟罩外径测量方法研究
        2.2.1 π尺
        2.2.2 激光跟踪仪
        2.2.3 外径千分尺法
    2.3 原级标准装置自动检定系统的改造
        2.3.1 改造前国家站控制系统现状
        2.3.2 控制系统方案概述
        2.3.3 下位机硬件系统设计
        2.3.4 上位机软件程序设计
        2.3.5 控制系统智能化设计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原级标准计量准确性因素分析及装置不确定度评估
    3.1 影响钟罩计量准确性的主要因素分析及解决办法
        3.1.1 钟罩位移测量
        3.1.2 压力影响
    3.2 钟罩式气体流量标准装置不确定度评估
        3.2.1 测量的数学模型
        3.2.2 确定装置测量不确定度的来源
        3.2.3 评估各输入量标准不确定度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工作级标准技术研究
    4.1 工作级气体流量标准技术概述
    4.2 临界流文丘里喷嘴理论研究
        4.2.1 流量计算公式
        4.2.2 临界流函数计算
    4.3 临界流文丘里喷嘴设计方案研究
        4.3.1 临界流喷嘴的流量组合方案
        4.3.2 工作级标准工艺设计
        4.3.3 工作级标准的其它设备及要求
    4.4 临界流文丘里喷嘴流量不确定度评估
        4.4.1 测量的数学模型:
        4.4.2 确定装置测量不确定度的来源
        4.4.3 评定各输入量估计值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
        4.4.4 评定输入量估计值的相关性
    4.5 临界流文丘里喷嘴流量测量不确定度计算
        4.5.1 给出K系数时标准装置流量测量的不确定度
        4.5.2 给出示值误差时标准装置流量测量的不确定度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装置比对方法研究及技术应用前景分析
    5.1 原级装置准确性比对研究
        5.1.1 比对方案设计
        5.1.2 比对数据处理方法研究
        5.1.3 比对过程
    5.2 原级标准与工作级标准量值一致性比对
        5.2.1 比对方案设计
        5.2.2 比对数据处理方法研究
        5.2.3 比对过程
    5.3 技术应用前景分析
        5.3.1 应用情况
        5.3.2 经济效益分析
        5.3.3 市场前景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发表文章及研究成果目录
致谢

(3)平行双关节坐标测量机误差修正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坐标测量系统
        1.1.1 坐标测量机
        1.1.2 其它测量系统
    1.2 关节类坐标测量机研究现状
        1.2.1 便携关节式坐标测量机
        1.2.2 平行双关节坐标测量机
    1.3 课题来源、研究目标及选题意义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平行双关节坐标测量机测量模型研究
    2.1 平行双关节坐标测量机系统构成
    2.2 便携关节式坐标测量机建模理论
        2.2.1 D-H建模理论
        2.2.2 广义几何误差模型
        2.2.3 指数积模型
    2.3 平行双关节坐标测量机建模方式
    2.4 Z轴位移台误差运动测量
        2.4.1 误差运动测量方法
        2.4.2 实验结果与数据分析
    2.5 小结
第三章 圆光栅传感器测角误差分析与修正
    3.1 引言
    3.2 旋转轴误差运动及其测量方法
    3.3 阿贝原则在角度测量上的拓展应用研究
        3.3.1 阿贝原则的起源与发展
        3.3.2 测角阿贝误差
        3.3.3 实验结果与数据分析
    3.4 基于误差分析-测量-建模的测角误差研究
        3.4.1 测角误差模型研究
        3.4.2 光栅盘安装偏心检测
        3.4.3 旋转轴径向误差运动测量
        3.4.4 实验结果与数据分析
    3.5 小结
第四章 含温度因素的圆光栅传感器测角误差修正技术研究
    4.1 引言
    4.2 含温度因子的测角误差修正模型
        4.2.1 傅里叶级数展开
        4.2.2 BP神经网络
        4.2.3 遗传算法
    4.3 测角误差检测实验方案
    4.4 实验结果与数据分析
        4.4.1 傅里叶级数展开-遗传算法优化的BP神经网络方法
        4.4.2 对比分析
    4.5 小结
第五章 平行双关节坐标测量机标定与测量精度验证
    5.1 平行双关节坐标测量机标定技术研究
        5.1.1 标定模型
        5.1.2 结构参数计算方法
        5.1.3 标定实验
    5.2 平行双关节坐标测量机测量精度验证
        5.2.1 坐标测量机检测标准
        5.2.2 测量精度验证方案与结果
    5.3 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4)连云港市计量检定测试中心公益职能强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1.2.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与不足之处
        1.4.1 创新之处
        1.4.2 不足之处
第2章 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公益职能强化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计量检定测试中心
        2.1.2 公益服务
    2.2 理论基础
        2.2.1 有限政府理论
        2.2.2 公共物品理论
第3章 连云港市计量检定测试中心公益职能发挥现状分析
    3.1 连云港市计量检定测试中心机构公益职能演进历程
        3.1.1 机构概况
        3.1.2 职能定位
        3.1.3 业务组成
    3.2 连云港市计量检定测试中心公益职能发展现状
        3.2.1 计量检定和计量校准能力建设
        3.2.2 强制检定工作
        3.2.3 其他公益职能发挥情况
第4章 连云港市计量检定测试中心公益职能发挥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4.1 连云港市计量检定测试中心公益职能发挥存在的问题
        4.1.1 职能定位模糊
        4.1.2 强制检定业务范围较小
        4.1.3 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建设落后
        4.1.4 CNAS校准项目能力建设薄弱
        4.1.5 服务意识欠缺
    4.2 连云港市计量检定测试中心公益职能发挥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2.1 管理体制行政化
        4.2.2 财政经费投入不足
        4.2.3 专业技术人员水平参差不齐
第5章 国内外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公益职能发挥经验借鉴
    5.1 国内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公益职能发挥经验借鉴
        5.1.1 无锡市计量测试院
        5.1.2 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
    5.2 国外管理计量技术机构公益职能发挥经验借鉴
        5.2.1 美国
        5.2.2 日本
        5.2.3 俄罗斯
第6章 连云港市计量检定测试中心公益职能强化的对策建议
    6.1 履行中心职能,拓展公益计量检定测试领域
        6.1.1 稳步推进强制检定工作
        6.1.2 夯实日常检定工作
        6.1.3 拓展公益计量检定测试领域
    6.2 夯实基础,提升公益能力
        6.2.1 加强产业计量中心建设
        6.2.2 加强能源计量中心建设
        6.2.3 强化专业技术人员专业素养
    6.3 加强计量宣传,普及计量知识
        6.3.1 民生计量进社区
        6.3.2 计量知识进校园
        6.3.3 计量工作进市场
    6.4 创新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水平
        6.4.1 增强服务意识,改善服务态度
        6.4.2 提高工作效率,缩短检测时间
        6.4.3 创新服务方式,实施互联网+计量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1 实施强制管理的计量器具目录
附件2 连云港市计量检定测试中心可开展的强制检定项目
附件3 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规定

(5)压电式压力电测系统校准及不确定度评定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压力校准方法研究现状
        1.2.2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方法研究现状
    1.3 现有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1.4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2 压电式压力电测系统比对式准静态校准方法研究
    2.1 引言
    2.2 比对式准静态压力校准方法
        2.2.1 压电式压力电测系统输出特性分析
        2.2.2 准静态校准压力源概述
        2.2.3 压力脉冲频谱特性分析
        2.2.4 比对式压力校准量传途径分析
    2.3 标准压力监测系统组建及其静态校准
        2.3.1 标准压力监测系统组建
        2.3.2 标准压力监测系统静态校准
        2.3.3 标准压力监测系统工作特性参数求取
    2.4 典型被校压力电测系统组建及其校准试验
        2.4.1 典型被校压力电测系统组建
        2.4.2 压电式压力电测系统静压加载试验
        2.4.3 典型被校压力电测系统校准试验
    2.5 基于准静态校准的工作特性参数求取方法研究
        2.5.1 工作特性参数求取方法研究
        2.5.2 典型被校压力电测系统工作特性参数求取
    2.6 本章小结
3 基于GABP算法的压电式压力电测系统准静态校准方法研究
    3.1 引言
    3.2 神经网络算法概述及其优化方法研究
        3.2.1 人工神经网络的概念及特点
        3.2.2 神经网络算法优化方法研究
    3.3 GA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研究
        3.3.1 GA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的建立
        3.3.2 GA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的训练
        3.3.3 GA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的测试
        3.3.4 GA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与BP神经网络模型的比较
        3.3.5 GA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与多元非线性回归模型的比较
    3.4 基于GA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的准静态压力校准实践
        3.4.1 基于GABP模型的压力电测系统校准方法
        3.4.2 基于GABP模型的压力电测系统工作特性参数求取
    3.5 本章小结
4 压电式压力电测系统绝对式准静态校准方法研究
    4.1 引言
    4.2 基于力传感器的压力电测系统绝对式校准原理
        4.2.1 基于力传感器的压力校准原理
        4.2.2 力传感器安装连接方式对力值测量的影响分析
    4.3 力传感器安装连接方式对力值测量的影响试验研究
        4.3.1 基于HBM力传感器的力值测量系统
        4.3.2 基于HBM力传感器的压力校准试验
        4.3.3 基于GABP算法的力值修正方法研究
        4.3.4 基于HBM力传感器的压力校准局限性
    4.4 专用力传感器设计与有限元仿真
        4.4.1 专用力传感器设计
        4.4.2 专用力传感器的理论研究和仿真分析
    4.5 专用力传感器静动态特性分析
        4.5.1 基于专用力传感器的力值测量系统
        4.5.2 专用力传感器静态特性分析
        4.5.3 专用力传感器动态特性分析
    4.6 基于专用力传感器的力和压力关系模型研究
        4.6.1 力和压力关系模型理论研究
        4.6.2 压力校准精度影响因素分析
        4.6.3 参考压力峰值修正方法研究及试验验证
    4.7 基于专用力传感器的准静态压力校准实践
        4.7.1 基于专用力传感器的压力电测系统校准方法
        4.7.2 基于专用力传感器的压力电测系统工作特性参数求取
    4.8 本章小结
5 压电式压力电测系统动态校准方法研究
    5.1 引言
    5.2 基于空气激波管的动态压力校准方法
        5.2.1 基于空气激波管的动态压力校准原理
        5.2.2 典型空中冲击波压力电测系统组成
        5.2.3 空中冲击波压力电测系统动态校准试验及传递特性求取
        5.2.4 空中冲击波压力电测系统动态补偿方法研究
    5.3 基于预压水激波管的动态压力校准原理
        5.3.1 水下爆炸冲击波理论
        5.3.2 预压水激波管动态压力校准装置
        5.3.3 预压水激波管动态压力校准原理
    5.4 水激波管爆炸冲击波压力场特性仿真研究
        5.4.1 有限元仿真模型建立及其参数设置
        5.4.2 水下爆炸冲击波压力传播规律研究
        5.4.3 预压水激波管爆炸冲击波压力影响因素研究
    5.5 水下冲击波压力电测系统动态传递特性求取方法研究
        5.5.1 标准和被校压力电测系统组建
        5.5.2 水下冲击波压力电测系统动态校准试验
        5.5.3 压力电测系统动态特性影响因素分析
        5.5.4 水下冲击波压力电测系统动态传递特性求取
    5.6 水下冲击波压力电测系统动态补偿方法研究
    5.7 本章小结
6 压电式压力电测系统不确定度评定方法研究
    6.1 引言
    6.2 基于准静态校准的压力测量不确定度影响因素分析
        6.2.1 准静态压力校准系统组成
        6.2.2 压力测量不确定度影响因素分析
    6.3 基于准静态校准的压力电测系统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6.3.1 参考压力值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6.3.2 典型被校压力电测系统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6.4 基于水激波管动态校准的压力电测系统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6.4.1 水下冲击波压力电测系统测量不确定度影响因素分析
        6.4.2 水下冲击波压力电测系统动态不确定度评定方法研究
        6.4.3 水下冲击波压力电测系统动态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6.5 基于空气激波管动态校准的压力电测系统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6.5.1 空中冲击波压力电测系统测量不确定度影响因素分析
        6.5.2 空中冲击波压力电测系统动态不确定度评定简析
    6.6 本章小结
7 全文小结
    7.1 论文主要工作及研究成果
    7.2 论文的创新点
    7.3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6)单轮式横向力系数测试仪量值溯源方法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路面动态摩擦系数测试原理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4.1 路面抗滑性能检测的发展和研究
        1.4.2 抗滑指标计量的研究概况
        1.4.3 技术指标现状
    1.5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5.1 主要研究内容
        1.5.2 技术路线
    1.6 研究的难点及采取的措施
2 单轮式横向力系数测试仪溯源途径的研究
    2.1 计量参数的确定
    2.2 量值溯源链的建立
    2.3 量值溯源图
    2.4 本章小结
3 横向力系数当前计量测试方法研究
    3.1 单轮式横向力系数测试仪
        3.1.1 基本结构
        3.1.2 机械结构
        3.1.3 电气结构
        3.1.4 数据采集处理系统
        3.1.5 技术指标及操作方法
    3.2 单轮式横向力系数测试仪的检定方法
        3.2.1 计量技术指标
        3.2.2 试验准备
        3.2.3 试验方法和内容
    3.3 试验结果与分析
        3.3.1 重复性测试
        3.3.2 左右轮对比测试
        3.3.3 稳定性测试
        3.3.4 不同设备对比测试
        3.3.5 不同路面对比测试
        3.3.6 各地测试结果
    3.4 问题与改进
    3.5 本章小结
4 单轮式横向力系数测试仪计量标准装置的设计研究
    4.1 设计思路
        4.1.1 平面链条式计量标准装置
        4.1.2 滚筒式计量标准装置
    4.2 方法比较及技术路线选择
        4.2.1 模型搭建
        4.2.2 基于ANSYS Workbench的静态力学分析
        4.2.3 基于ANSYS Workbench的瞬态动力学分析
        4.2.4 技术路线
    4.3 搭建方法及配件选择
        4.3.1 传动方式选择
        4.3.2 电机选择
        4.3.3 传感器选择
    4.4 装置的主要构件
    4.5 装置组装及测试流程
    4.6 计量标准装置图
    4.7 本章小结
5 重复性试验、技术指标分析及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
    5.1 单轮式横向力系数测试仪计量标准装置的重复性验证
    5.2 技术指标分析
        5.2.1 分析依据
        5.2.2 技术指标
    5.3 单轮式横向力系数测试仪计量标准装置的不确定度评定
        5.3.1 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流程
        5.3.2 计量标准装置的不确定度评定
    5.4 检定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
        5.4.1 距离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
        5.4.2 温度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
        5.4.3 测试轮偏角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
        5.4.4 垂直荷载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
        5.4.5 水平荷载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
        5.4.6 SFC动态测试结果的不确定度
    5.5 单轮式横向力系数测试仪的量值溯源图
    5.6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7)索结构参数识别中的不确定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拉索索力测试及参数识别的研究现状
        1.2.1 常见的索力测试方法
        1.2.2 频率法测量索力的研究现状
        1.2.3 拉索参数识别的研究现状
    1.3 索参数对频率法测量索力的影响
    1.4 索力测量与计量学
        1.4.1 量值的传递和溯源
        1.4.2 索力测量与计量学的联系
    1.5 问题的提出
    1.6 研究意义和章节安排
第二章 测量结果分析及参数识别的基本理论
    2.1 引言
    2.2 误差理论到不确定度理论的过渡
        2.2.1 误差理论与不确定度理论的区别与联系
        2.2.2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的理论分析
    2.3 参数概率特性分析
        2.3.1 连续型总体密度函数的描述
        2.3.2 区间估计及非参数假设检验分析
    2.4 模型校准的逻辑推理分析
    2.5 拉索参数识别的方法研究
        2.5.1 索的抗弯刚度识别方法
        2.5.2 索的边界条件识别方法
        2.5.3 索长及线密度识别方法
    2.6 拉索参数识别中的不确定度研究技术路线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参数识别方法的不确定度评定理论及案例分析
    3.1 引言
    3.2 索结构参数识别方法的不确定度评定理论
        3.2.1 频率法测量索力的理论分析
        3.2.2 索参数识别方法的不确定度评定理论分析
    3.3 索力测量模型之间的比对分析
        3.3.1 制备状态下的索力测量模型
        3.3.2 不同测量模型比对的案例分析
    3.4 有参考值的拉索实测案例分析
        3.4.1 索力测量模型本身的不确定度分析
        3.4.2 弦模型索力测量的不确定度分析案例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拉索数值分析与不确定度计算
    4.1 引言
    4.2 拉索数值建模与不确定度计算
        4.2.1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4.2.2 拉索不确定度分析
    4.3 测量模型参数对索力测量结果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拉索索力现场实测及不确定度计算
    5.1 引言
    5.2 拉索动测法现场实测
        5.2.1 现场实测的理论分析
        5.2.2 现场测试方案及过程
        5.2.3 测量数据分析
    5.3 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及测量模型的校准
        5.3.1 BD012#拉索不确定度评定
        5.3.2 索力测量模型的校准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文章总结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A:MCM法计算程序
    附录 B:常见的分布列或概率密度分布函数
    附录 C:常见的分位数分布表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成果

(8)遥感式汽油车排放有害气体检测仪国家计量检定装置的建立和考核(论文提纲范文)

0引言
1 遥感式汽油车排放有害气体检测仪计量标准的建立与考核
    1.1计量标准考核的技术依据
    1.2计量标准考核的实施
        1.2.1主持考核的单位
        1.2.2计量标准的考核程序
        1.2.3计量标准的分类
        1.2.3.1社会公用计量标准
        1.2.3.2部门最高计量标准
        1.2.3.3企事业最高计量标准
2 遥感式汽油车排放有害气体检测仪计量标准考核申报材料的填写
    2.1计量标准考核(复查)申请书申报内容的填写
    2.2可开展检定(校准)项目内容的填写
    2.3遥感式汽油车排放有害气体检测仪计量标准的量化考核
3 遥感式汽油车排放有害气体检测仪技术报告部分内容的填写
    3.1建立计量标准的目的
    3.2计量标准的工作原理及其组成
    3.3遥感式汽油车排放有害气体检测仪检定装置计量检定系统表
    3.4遥感式汽油车排放有害气体检测仪计量标准不确定度的评定说明
        3.4.1气体示值误差不确定度的分析
        3.4.2测速检定装置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的分析
        3.4.3加速度检定装置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的分析
        3.4.4风速测量装置示值误差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的分析
        3.4.5坡度测量装置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评定分析
4需要补充说明的几个问题

(9)基于μ-base测距仪的野外基线量值传递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野外基线校准技术
        1.2.1 光干涉法
        1.2.2 24 m因瓦尺法
        1.2.3 高精度光电测距法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论文的组织架构
第二章 μ-base测距仪校准基线误差分析
    2.1 μ-base测距仪简介
    2.2 μ-base校准基线方法
    2.3 μ-base测距仪校准基线误差分析
        2.3.1 仪器测量误差
        2.3.2 斜距计算模型误差
        2.3.3 气象参数测量误差
        2.3.4 高差改正误差
        2.3.5 基线不共线误差
        2.3.6 小结
    2.4 不确定度评定
        2.4.1 数学模型
        2.4.2 标准不确定度分量
        2.4.3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2.4.4 扩展不确定度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环境参数自动采集系统设计与实现
    3.1 总体设计
    3.2 硬件设计与实现
        3.2.1 硬件选型
        3.2.2 传感器检定
        3.2.3 传感器改进
    3.3 系统集成与测试
        3.3.1 系统集成
        3.3.2 系统测试
        3.3.3 测线气象参数梯度实验研究
    3.4 软件设计与实现
        3.4.1 软件架构设计
        3.4.2 软件功能实现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野外基线温致误差抑制技术
    4.1 测线温度模型构建
        4.1.1 等效面积模型
        4.1.2 径向基神经网络模型
    4.2 气象改正
        4.2.1 气象改正模型
        4.2.2 改正效果评定
    4.3 温度测量粗差检测方法
        4.3.1 改进型粒子滤波算法
        4.3.2 实验验证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野外基线量值传递实验研究
    5.1 基线稳定性测量实验
        5.1.1 实验环境
        5.1.2 实验分析
    5.2 基于环境参数自动采集系统的测量精度评定
        5.2.1“多点法”与“两点法”实验
        5.2.2 不确定度评定
    5.3 基于μ-base的量值传递实验分析
        5.3.1 μ-base与24m因瓦尺实验对比
        5.3.2 μ-base与 GNSS接收机实验对比
        5.3.3 三者实验对比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工作与总结
    6.2 展望
    6.3 野外基线校准规范修订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历

(10)超声测流装置几何参数在线精测方法的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1.3 基于超声时差法测流装置的在线流量校准
    1.4 论文研究内容
2 超声测流装置几何参数测量理论研究
    2.1 超声测流的基本原理
        2.1.1 测流原理
        2.1.2 声道权重系数
    2.2 几何参数的测量方法
    2.3 几何参数测量设备
    2.4 几何参数的不确定度评估
    2.5 本章小结
3 基于关节臂的几何参数测量方法
    3.1 引言
    3.2 实验室管道的流量计几何参数测量实验
        3.2.1 DN200和DN260 管段
        3.2.2 DN1000 管段
    3.3 现场DN1200 管道几何参数测量实验
    3.4 现场流量校准
        3.4.1 测流场景及实验步骤
        3.4.2 标准超声测流装置的校准数据分析
        3.4.3 流量计校准结果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基于激光跟踪仪的几何参数测量方法
    4.1 引言
    4.2 测试环境及流量计结构
    4.3 几何参数测量及分析方法
    4.4 结果及其不确定度分析
        4.4.1 管道内径不确定度
        4.4.2 声道长度和声道角不确定度
        4.4.3 几何参数引入的流量不确定度
    4.5 不同测量方法的比较分析
    4.6 本章小结
5 基于全站仪的渐缩流道流量计几何参数的测量
    5.1 引言
    5.2 测流场景及待测几何参数
    5.3 数据采集系统及工作流程
    5.4 流道拟合及过流面积参数分析
    5.5 几何参数校准结果分析
    5.6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某调蓄工程流量计声道长度数据
附录B 某调蓄工程流量计声道角数据
作者简历

四、全国最高压力标准器的比对(论文参考文献)

  • [1]医用电子束水吸收剂量绝对测量及量值传递方法研究[D]. 王志鹏. 北京交通大学, 2021(02)
  • [2]常压气体流量标准装置计量特性改进技术研究[D]. 施展. 东北石油大学, 2021
  • [3]平行双关节坐标测量机误差修正技术研究[D]. 贾华坤. 合肥工业大学, 2021(02)
  • [4]连云港市计量检定测试中心公益职能强化研究[D]. 张帆. 湘潭大学, 2020(02)
  • [5]压电式压力电测系统校准及不确定度评定关键技术研究[D]. 顾廷炜. 南京理工大学, 2020(01)
  • [6]单轮式横向力系数测试仪量值溯源方法的研究[D]. 王帅. 大连理工大学, 2020(02)
  • [7]索结构参数识别中的不确定度研究[D]. 赵地. 重庆交通大学, 2020(01)
  • [8]遥感式汽油车排放有害气体检测仪国家计量检定装置的建立和考核[J]. 李春瑛. 低温与特气, 2019(05)
  • [9]基于μ-base测距仪的野外基线量值传递技术研究[D]. 谷友艺. 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 2019(05)
  • [10]超声测流装置几何参数在线精测方法的研究与应用[D]. 崔航. 中国计量大学, 2019(02)

标签:;  ;  ;  ;  ;  

全国最高压力标准对比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