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凉州区走高效农业之路(论文文献综述)
张文萍[1](2021)在《金羊灌区水资源精细化管理助力乡村振兴的探索与实践》文中研究说明金羊灌区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积极改善农村供水基础设施,将有限的地下水资源在农业水权管控、河长制落实、农村人饮安全供水等工作中采取一系列精细化管控措施,转变水资源利用方式,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助推提升农村农业绿色发展水平。
霍云云[2](2021)在《石羊河流域日光温室产业发展现状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经过广泛深入的调研,分析了石羊河流域温室作物的种植结构现状、发展规模、灌溉技术模式以及经济效益,指出了目前石羊河流域发展日光温室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教育部[3](2020)在《教育部关于公布第三批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名单的通知》文中指出教体艺函[2020]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部属各高等学校、部省合建各高等学校: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关于"继续推动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建设"的总体部署,在学校自主申报、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推荐基础上,经专家遴选与公示,教育部综合认定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1095所学校为第三批国防教育特色学校,现将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名单予以公布。
陈菲[4](2018)在《石羊河流域灌区农业用水效率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干旱区内陆河流域的核心在于水,核心区域在于绿洲。受山地—绿洲—荒漠景观格局的制约,水资源利用存在着上游产水区—中游利用区—下游散失区的空间分异。中下游绿洲是耗水最大的区域,也是人-地-水矛盾高度集结之地。灌区是指有可靠水源和引、输、配、排水渠道系统的灌溉区域,是构成干旱区绿洲的最基本单元,也是水资源利用最集中的地区。其效率的高低不仅深刻影响着绿洲水资源的利用态势和稳定性,而且波及到全流域三生系统(生产-生活-生态)的和谐发展状态。石羊河流域是河西三大内陆河流域之一,也是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最高、水压力最大用水矛盾最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最严重的流域之一。流域内水资源消耗率达109%,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高达172%,远远超过水资源的合理承载能力。农业灌溉用水高达90%。因此农业用水效率的高低,决定着流域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在继续发展灌区农业的前提下,客观评估当下石羊河流域灌区农业用水效率、认清节水形势、找到影响用水效率的主要因素,对提高灌区农业用水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前人重要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方法,使用分类效率模型、Malmquist模型和拥挤指数模型,以石羊河流域16个灌区为研究区域,分析了整个流域综合治理前后农业用水效率值和其空间分异规律,治理过程中(15年间)效率值的动态特征以及不同类型灌区投入生产要素的冗余率和拥挤指数。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综合治理前后各灌区农业用水效率存在着显着时空分异特征,高值区域具有明显聚类和地域性特点,效率的变化与重要政策的实施高度切合。(2)灌区之间自然禀赋的差异对技术效率EC的影响不大,山水混合灌区可作为新技术引进的实验灌区。(3)各灌区的水、土以及渠系建设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冗余。(4)石羊河流域的多数灌区在15年间都存在投入要素拥挤。为了避免生产要素的浪费,后续规划实施时灌区生产资源的配置还需考虑投入要素之间的关系。(5)灌区的农业用水效率与单位面积用水量、固定渠系水利用系数以及灌区的土地利用系数都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与灌区的渠系密度呈反相关。最后,本文以实证分析结果为依据,提出了提高石羊河流域灌区用水效率的对策和建议。
曹雪[5](2018)在《武威清源葡萄酒小镇创新规划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我国城镇化发展的步伐日渐加快,农村与城市边缘区域的城镇化成为首要解决的问题。目前,国家将城乡建设的重点逐步转移到新型城镇化建设上,旨在于提高小城镇人口的物质生活水平,促进小城镇产业发展,进而推动城乡融合。作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突破口,特色小镇的发展激活了小城镇发展的内在潜能,同时为其经济提升创造了新的增长点。本文选取第一批国家级特色小镇武威清源镇为研究对象,主要探寻其创新规划发展道路。特色小镇在国内还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很多方面需要积极探索。本文首先对国内外研究动态进行综述,取得经验启示后,逐步提出本文的规划内容。明确技术路线后,运用文献收集、实地调研、总结归纳、问卷调查等多种研究方法,从清源镇的发展条件、政策支持和前期规划等方面入手,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综合分析,梳理和评价清源镇发展现状的优劣势。清源葡萄酒小镇创新规划研究的核心内容有四部分。首先从规划新思想的引入开始,梳理近几年与特色小镇发展密切相关的规划指导思想,为清源镇创新规划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撑。然后,根据前期对清源镇的发展潜力和存在问题的分析,确定创新规划内容。创新规划内容主要从小镇总体定位、产业培育、空间风貌塑造、生态环境保护、融资渠道五方面入手,突出定位、产业、风貌、生态、融资对清源镇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同时,依据现有城乡规划编制体系,提出以组织机制、编制程序、规划成果要求为主要内容的编制导则。最后,分别从创新保障机制建立、多种融资渠道拓展、创新运营模式推广、加强品牌效应塑造、规划实施动态管理五方面,提出针对清源镇创新规划实施的相关建议。最后,根据本文研究内容,得出清源葡萄酒小镇创新规划研究的结论,指出本文创新点,并对清源镇未来发展及研究思路进行了展望。
周波[6](2017)在《甘肃省标准化梯田建设综合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梯田建设对于提高土地生产力、保障粮食安全、加快区域农业的产业结构调整、治理区域水土流失以及促进生态建设、保持农业土地开发利用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等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根据《甘肃省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水土保持情况普查成果报告》、《甘肃省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结果》和甘肃省水土保持年报等相关统计资料,采用专家咨询、实地调查、现有成果和实验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梯田建设现状及梯田现有技术指标分析、梯田类型区划分、标准化梯田技术指标研究、标准化梯田建设及管理技术研究、标准化梯田建设试验示范及效益评价、标准化梯田建设潜力研究等方面,开展了甘肃省标准化梯田建设综合技术试验示范研究,期望为甘肃省高标准梯田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本文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根据有关统计资料,定量分析了甘肃省及其各地(州)市的梯田、耕地资源量,探讨了甘肃省梯田建设现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2)在对省内梯田实地勘测研究的基础上,选取相关自然因子和社会经济因子,对甘肃省梯田类型进行了 区划分,分析了黄土区和土石山区两个一级区和六个二级区的梯田建设现状及技术指标。(3)系统提出了标准化梯田的概念及主要控制因素,规范了标准化梯田的田块、田片、田区三级系统及标准化设计标准,明确了低标准梯田的判别标准和标准化梯田质量评定程序及评定方法,提出了适合甘肃省黄土区、土石山区的标准化梯田设计规范、设计指标体系、建设标准、施工规程、质量评定和生产管理等技术体系。(4)合理确定了甘肃省不同梯田类型区坡耕地和低标准梯田改造目标,试验示范了低标准梯田和坡耕地田面改造技术、田埂改造技术、土壤培肥技术、梯田路网密度改造技术、排水系统改造技术、集水设施优化技术。(5)根据示范点标准化梯田建设的经济性分析结果,量化评价了甘肃省不同梯田类型区标准化梯田的保水保土效益、抗旱抗灾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研究了陇中黄土丘陵沟壑区梯田和坡耕地的土壤呼吸特征,梯田土壤呼吸速率与坡耕地相比高出17.6%;但梯田和坡耕地土壤呼吸速率影响因素不同,坡耕地主要受到PH、全氮两个因素的影响,而梯田土壤呼吸速率影响因素则更复杂;5cm 土壤温度能较好的解释梯田和坡耕地土壤呼吸动态变化。(6)根据甘肃省水利普查资料,统计分析了甘肃省一、二级梯田类型区的现有坡耕地资源量和低标准梯田与标准化梯田面积,提出了甘肃省各梯田类型区建设标准化梯田的潜力。
聂中民[7](2017)在《科技为“药方” 疏通致富路——武威市农技协助推科普惠农项目纪实》文中提出2017年1月20日,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尚勇到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调研时指出:"农技协不能满足于现有工作模式,要研究新情况、新问题,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用技术服务把现有农技协‘串’起来,将农技协建设成开放型、枢纽型、平台型科技服务组织,集成各种农业科技资源,引领农民合作组织体系前行,更好地服务‘三农’发展和决胜脱贫攻坚工作。"武威市的基层农技协会建设情况如何?农技协助推科普惠农工作现状怎么样?农技协
陈俊年[8](2017)在《农村土地流转对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社会发展的影响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中央提出的农村土地流转政策的实施,给农业农村经济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城市化的发展,使农业人口不断向城市转移,给农村发展带来了劳动力减少、老龄化加快、土地闲置等一系列问题。在此趋势下,土地流转显得尤为必要。通过农村土地流转把土地集中起来整体规划,统一管理和使用,使农业发展开始向着规模化、集约化和高效率的方向发展,有利于农业健康、持续和稳定。因此,农村土地流转已经成为优化农村土地资源配置、帮助农民增收、推动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以地租理论、规模经营理论、制度变迁理论等相关理论为基础,把凉州区土地流转作为研究对象,在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和数据统计基础上,对凉州区农村土地流转产生影响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客观研究。结合SWOT分析法对农村土地流转中的内部和外部环境因素加以分析,进一步探讨凉州区土地流转的发展战略。为凉州区进一步推行农村土地流转提供有力依据和具体的对策、措施。主要研究结果如下:农村土地流转对于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不容忽视:农村土地流转促使农业种植结构和农业产业规模不断发生变化;提高了防范农业风险、灾害的能力;推动了农村城镇化或城乡一体化结构的形成;促进农村区域经济整体发展升级。凉州区农村土地流转存在一定的区域特殊性。主要制约凉州区农村土地流转的因素有:土地流转产权制度不健全、不合理,导致流转市场发育较为缓慢;农地细碎化、水利设施不完善延缓了土地流转进程;土地流转行为不规范,收益存在风险;土地流转形式单一,且短期租赁现象较多;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城乡二元化现象,阻碍土地流转的进程。通过本研究得到以下主要结论:适度规模的农村土地流转促进凉州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也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这不仅有助于农村地区经济发展,也有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
刘艳萍[9](2016)在《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项目对凉州区生态恢复的影响》文中指出本研究主要采用查阅文献、问卷调查和案例分析等方法,从凉州区生态保护的角度出发,系统的研究了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对凉州区水资源环境保护、植被恢复以及风沙治理等方面影响的问题。从而为凉州区的生态保护提供理论依据,对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有一定的实用价值。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面对水资源保障能力较弱且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不相适应的形势,导致了水资源严重短缺;农田水利建设管理体制与现代农业经营方式变化不相适应,大田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应用亟待加强;水利基础设施依然薄弱,民生水利工程建设任务依然繁重的现实,我们要勇于面对严酷的形势,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石羊河流域治理取得的成绩得到巩固和深化。一要坚定不移的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要建立完善的节水制度体系、深化水权制度改革、持续推进水价改革、落实严格的水权管理制度、建立完备的生态保护体系。二要尽快争取石羊河流域治理续建工程,加大在生态保护、通道绿化、生态林网、功能设施配套等方面的投入,充实和巩固取得的成果,使该项目发挥最大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三是将凉州区沿沙地带防风固沙林、生态经济型防护林、封沙育林草、绿洲区林网建设、通道绿化和生态小康村镇绿化列入财政扶持项目进行重点扶持。四是制定周密而详实的教育培训计划,对群众进行种养殖技术培训和节水教育。培育珍惜水、爱惜水的社会理念,树立人人节水、自觉节水的社会风尚。五是大力投入资金实施水回收利用工程的建设。六是在富民产业的培育发展方面当地政府要多层次调研,听取多方面的意见建议,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尽量减少行政干预,变干预为引导,使产业真正成为群众积极响应的惠农产业。七是对有利于生态恢复的生态林、特色经济林、设施农牧业要持续不断的给予资金扶持、技术支持、销售撑持、运贮护持。经研究,石羊河流域治理后全区生态环境比治理前(2006年)有明显好转。具体表现在:森林面积达到85.61万亩,覆盖率提高到了11.2%,荒漠化和沙化土地明显减少,沙区植被覆盖度明显提高;沿沙地带的草皮、草本植物覆盖度由2006年的不到15%提高到28%以上,风沙沿线30余万亩良田得到有效保护;南部祁连山区、沿山区灌木植被覆盖度不断提高,水土流失的现状得到有效治理,洼地小气候环境有了显着改善,抵御泥石流、冰雹、大风等自然灾害的能力进一步增强;从2011年到2014年,区域性沙尘暴合计只有三次,年均不足一次,且沙尘暴范围缩小、时间缩短,是有气象记录以来同期最少年份;凉州区仅仅有浮尘天气,武威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29天,优良率90.1%。这些就足以证明石羊河流域治理工程取得了显着的成效。
潘晓龙[10](2015)在《武威市凉州区特色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以发展节水高效农业为目标,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全面推进“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为主体特色农业生产模式和“贮藏加工+运输销售”营销模式,设施农牧业和特色林果业已逐渐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该地区虽然特色资源优势明显,可开发潜力巨大,但由于经济欠发达、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其农业产业化发展程度低。因此,如何突破凉州区发展的瓶颈,充分利用该地现有的资源和特色农产品等优势实现凉州区特色农业可持续发展,不仅关系到凉州区的经济发展、农民的增收,还关系到整个河西地区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本文以可持续发展理论、特色农业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立足于武威市凉州区特色农业发展现状,运用社会调查法、层次分析法以及实证分析法建立其可持续发展指标评价体系。本文将特色农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分为四个部分:经济系统、生产系统、社会系统以及生态系统,根据特色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以及凉州区特色农业体系的构成特点来构建具有上下层级结构关系的特色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德尔菲法选定评价指标16个。通过评价体系对该区特色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评价和分析,并根据评价结果分析出阻碍凉州区特色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最后,针对凉州区特色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存在的问题,并结合该地区农业的特色和优势,给出具体的对策以及措施。本文对于武威市凉州区的特色农业发展的研究,以及一些相关的对策及建议,可能会对我国其它类似地区的改革实践以及其他学者的研究提供一些帮助和参考。
二、凉州区走高效农业之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凉州区走高效农业之路(论文提纲范文)
(1)金羊灌区水资源精细化管理助力乡村振兴的探索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基本情况 |
1.1 水权配置情况 |
1.2 灌区河道情况 |
1.3 灌区人饮供水情况 |
2 灌区在农业灌溉中精细化管理措施 |
2.1 逐级明晰水权 |
2.2 规范用水程序 |
2.3 加强用水计量 |
2.4 建立用水台账 |
2.5 严格过程监控 |
2.6 开展水权交易 |
2.7 深化水价改革 |
2.8 建立水资源监控平台 |
3 灌区河长制落实采取的管理措施。 |
3.1 加强宣传力度 |
3.2 完成河道移交 |
3.3 签订管护协议,认真履职巡河 |
3.4 设置公示、警示、防护拦 |
4 灌区农村人饮安全工作采取的管理措施 |
4.1 加强协调,提供保障 |
4.2 加强宣传,明晰责权 |
4.3 加强管理、合理收费 |
5 进一步深化以水精细化管理促灌区乡村振兴的思考 |
5.1 建立水资源刚性约束长效机制 |
5.2 增强水利基础设施为现代农业持续加力 |
5.3 以“智慧水利”推进水资源精细管控治理能力 |
5.4 优化水资源配置发展高效农业 |
5.5 强化水资源精细化管理全力助力乡村振兴 |
(2)石羊河流域日光温室产业发展现状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石羊河流域日光温室发展规模 |
2 石羊河流域日光温室种植布局与结构分析 |
3 日光温室灌溉模式与用水效益分析 |
4 日光温室种植效益分析 |
5 日光温室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6 结语 |
(3)教育部关于公布第三批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名单的通知(论文提纲范文)
附件1 |
附件2 |
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基本要求 |
一、深化改革发展,保障教学效果 |
二、强化组织领导,健全管理机制 |
三、纳入发展规划,完善政策措施 |
四、建立报告制度,营造良好氛围 |
五、完善质量监测,加强建设管理 |
(4)石羊河流域灌区农业用水效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ABSTRACT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3.1 理论意义 |
1.3.2 实践意义 |
1.4 技术路线 |
1.5 数据选取与来源 国内外研究综述 |
2.1 国外研究综述 |
2.2 国内研究综述 研究区概况 灌区农业用水效率评估模型的建立 |
4.1 灌区农业用水效率的评估模型 |
4.1.1 灌区资源配置能力的评估——CCR与BCC模型 |
4.1.2 灌区农业用水效率的测算——TFWE模型 |
4.1.3 改进的灌区农业用水效率测算方法DEA-categorical模型 |
4.1.4 灌区农业用水效率的动态分析——Malmquist模型 |
4.1.5 对投入要素的判断——DEA-congestion(拥挤指数)模型 |
4.2 评价指标的建立 |
4.2.1 评价指标的选取依据 |
4.2.2 评价指标的相关性检测 灌区农业用水效率的时空变化 |
5.1 时间特征 |
5.1.1 静态分析 |
5.1.2 动态分析 |
5.2 空间特征 |
5.3 投入要素的冗余率与拥挤指数分析 |
5.3.1 水冗余情况 |
5.3.2 土冗余情况 |
5.3.3 渠系密度冗余 |
5.3.4 拥挤指数的测定 流域综合治理对灌区农业用水效率变化的影响 |
6.1 《规划》实施以来各灌区的水效率变化 |
6.2 《规划》实施过程中重要的整改措施 结论与建议 |
7.1 主要结论 |
7.1.1 水效率的时空变化情况 |
7.1.2 综合治理与水效率变化的关系 |
7.2 讨论与建议参考文献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与参与课题致谢 |
(5)武威清源葡萄酒小镇创新规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
1.2.1 国外研究动态 |
1.2.2 国内研究动态 |
1.2.3 经验与启示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相关概念界定 |
1.4.1 产业园区 |
1.4.2 小城镇 |
1.4.3 特色小镇 |
1.5 主要研究思路 |
1.6 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法 |
1.6.1 技术路线 |
1.6.2 研究方法 |
1.7 本章小结 |
2 清源葡萄酒小镇现状综合分析 |
2.1 现状概况 |
2.1.1 历史沿革 |
2.1.2 自然因素 |
2.1.3 社会发展 |
2.2 相关规划解读 |
2.2.1 《甘肃省统筹城乡发展实验区武威城乡融合发展核心区总体规划》 |
2.2.2 《甘肃(武威)国际陆港发展战略规划》 |
2.2.3 武威市城市总体规划 |
2.2.4 武威市凉州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
2.2.5 清源镇总体规划 |
2.2.6 清源镇控制性详细规划 |
2.2.7 《武威重离子暨荣华颐养院控制性详细规划》 |
2.3 发展机遇分析 |
2.3.1 国家发展新形势 |
2.3.2 省域发展新格局 |
2.3.3 地方发展新进展 |
2.4 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
2.4.1 特色产业发展态势较弱 |
2.4.2 产城融合程度较低 |
2.4.3 空间风貌塑造单一 |
2.4.4 生态环境比较脆弱 |
2.4.5 融资建设渠道单一 |
2.5 本章小结 |
3 清源葡萄酒小镇创新规划思想引入 |
3.1 产镇融合与“三生融合” |
3.1.1 产镇融合 |
3.1.2 三生融合 |
3.2 智慧小镇与全域旅游 |
3.2.1 智慧小镇 |
3.2.2 全域旅游 |
3.3 “三变”改革与三权分置 |
3.3.1 三权分置 |
3.3.2 “三变”改革 |
3.4 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 |
3.5 本章小结 |
4 清源葡萄酒小镇创新规划内容 |
4.1 创新规划总则 |
4.1.1 指导思想 |
4.1.2 编制依据 |
4.1.3 总体目标 |
4.2 创新规划基本原则 |
4.2.1 突出特色 |
4.2.2 三生融合 |
4.2.3 产镇融合 |
4.2.4 以人为本 |
4.2.5 市场主导 |
4.3 创新规划的核心内容 |
4.2.1 规划定位 |
4.2.2 产业培育 |
4.2.3 风貌塑造 |
4.2.4 生态保护 |
4.2.5 融资模式 |
4.4 本章小结 |
5 清源葡萄酒小镇创新规划编制导则 |
5.1 创新规划组织机制 |
5.1.1 选择创新规划编制单位 |
5.1.2 组建专家团队指导规划 |
5.1.3 完善规划编制组织领导 |
5.1.4 促进公众参与创新规划 |
5.2 创新规划编制程序 |
5.2.1 规划草案 |
5.2.2 组织对接 |
5.2.3 审议批准 |
5.2.4 公开发布 |
5.3 创新规划成果要求 |
5.3.1 创新规划方案 |
5.3.2 创新规划图集 |
5.3.3 创新规划附件 |
5.4 本章小结 |
6 清源葡萄酒小镇创新规划实施建议 |
6.1 创新保障机制建立 |
6.1.1 组织机构 |
6.1.2 用地保障 |
6.2 多种融资渠道并行 |
6.3 创新运营模式推广 |
6.4 加强品牌效益塑造 |
6.4.1 增加品牌效应 |
6.4.2 增强舆论宣传 |
6.5 规划实施动态监测 |
6.5.1 增加评价体系 |
6.5.2 创建考核标准 |
6.6 本章小结 |
7 总结与展望 |
7.1 总结 |
7.2 创新之处 |
7.3 不足与展望 |
7.3.1 存在的不足 |
7.3.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调查问卷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6)甘肃省标准化梯田建设综合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2.1 坡改梯的研究现状 |
1.2.2 坡改梯的稳定性分析 |
1.2.3 坡改梯的生态效益研究 |
1.2.4 梯田的优化设计研究 |
1.2.5 甘肃省梯田建设研究 |
1.3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技术路线 |
2 甘肃省梯田建设基本情况 |
2.1 甘肃省基本情况 |
2.2 甘肃省水土流失与耕地利用现状 |
2.3 梯田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
2.4 甘肃省梯田建设现状 |
2.4.1 甘肃省梯田建设历程 |
2.4.2 甘肃省梯田建设理念与做法 |
2.4.3 甘肃省梯田建设现状 |
2.4.4 甘肃省梯田建设存在问题 |
2.5 本章小结 |
3 甘肃省梯田类型区划分及各分区梯田建设现状 |
3.1 梯田类型区划分 |
3.1.1 划分原则 |
3.1.2 划分结果 |
3.2 甘肃省不同梯田类型区概况及其梯田建设现状 |
3.2.1 黄土区 |
3.2.2 土石山区 |
3.3 甘肃省不同梯田类型区耕地与梯田现状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4 甘肃省标准化梯田技术指标研究 |
4.1 标准化梯田建设标准与特征 |
4.1.1 标准化梯田建设标准 |
4.1.2 标准化梯田特征 |
4.2 低标准化梯田判别标准与特征 |
4.2.1 低标准梯田概念 |
4.2.2 低标准梯田判别指标及特征 |
4.3 梯田工程三级系统构成及标准化设计标准 |
4.3.1 梯田工程三级系统构成 |
4.3.2 标准化梯田设计标准 |
4.4 标准化梯田的质量评定 |
4.4.1 质量要求 |
4.4.2 质量测定 |
4.4.3 质量评定方法 |
4.5 本章小结 |
5 甘肃省不同梯田类型区标准化梯田建设技术 |
5.1 黄土区标准化梯田建设技术 |
5.1.1 标准化梯田设计技术 |
5.1.2 田面宽度建设技术 |
5.1.3 田块建设技术 |
5.1.4 田埂建设技术 |
5.1.5 田坎建设技术 |
5.1.6 标准化梯田施工技术 |
5.1.7 配套工程建设技术 |
5.1.8 标准化梯田生产管理技术 |
5.2 土石山区标准化梯田建设技术 |
5.2.1 标准化梯田设计技术 |
5.2.2 标准化梯田施工技术 |
5.2.3 梯田配套工程建设技术 |
5.3 低标准梯田标准化改造技术 |
5.3.1 田块改造 |
5.3.2 埂坎改造 |
5.3.3 田区改造 |
5.3.4 道路改造 |
5.3.5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应用 |
5.4 本章小结 |
6 甘肃省标准化梯田示范点建设及效益评价 |
6.1 标准化梯田示范点选择 |
6.2 标准化梯田示范点建设及效益评价 |
6.2.1 平凉市崆峒区火龙沟小流域 |
6.2.2 清水县任家后沟小流域 |
6.2.3 徽县滩店小流域 |
6.3 标准化梯田示范点效益综合分析与评价 |
6.4 黄土丘陵沟壑区梯田坡耕地土壤呼吸特征研究 |
6.4.1 土壤呼吸 |
6.4.2 材料与方法 |
6.4.3 结果与讨论 |
6.4.4 本节小结 |
6.5 本章小结 |
7 甘肃省标准化梯田建设潜力分析 |
7.1 黄土区标准化梯田建设潜力分析 |
7.2 土石山区标准化梯田潜力研究 |
7.3 甘肃省不同梯田类型区梯田建设潜力研究 |
7.4 甘肃省梯田标准化建设潜力总体分析 |
7.5 本章小结 |
8 结论与建议 |
8.1 结论 |
8.2 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校学习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7)科技为“药方” 疏通致富路——武威市农技协助推科普惠农项目纪实(论文提纲范文)
智慧农业小协会撬动大民生 |
农技培训专家把脉走富路 |
银会合作金融“活水”润肥田 |
品牌培育抱团发展闯新路 |
产销对接设施农业前景好 |
(8)农村土地流转对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社会发展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4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
1.5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二章 土地流转的相关概念及理论概述 |
2.1 土地流转相关概念的界定 |
2.2 土地流转的相关理论研究 |
2.2.1 马克思主义地租理论 |
2.2.2 土地规模经营理论 |
2.2.3 制度变迁理论 |
2.2.4 土地产权理论 |
第三章 农村土地流转国内外研究现状 |
3.1 国外研究状况 |
3.2 国内研究状况 |
3.2.1 农村土地流转的历程回顾 |
3.2.2 农村土地流转的涵义 |
3.2.3 农村土地流转的基本方式 |
3.2.4 对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主要研究 |
3.2.5 农村土地流转方面的研究 |
3.2.6 农村土地流转的发展趋势 |
第四章 武威市凉州区农村土地流转现状、存在问题及影响研究 |
4.1 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 |
4.1.1 农村土地流转的基本情况 |
4.1.2 农村土地流转的主要形式 |
4.1.3 农村土地流转后的主要用途 |
4.2 农村土地流转对凉州区产生的影响 |
4.2.1 主体行为发生变迁—农民转变为城镇居民 |
4.2.2 农村基层政府职能从重管理向重服务转变 |
4.2.3 推动社会保障体系均衡发展 |
4.2.4 促使农民改变了乡土观念 |
4.2.5 促进农村产业结构发生调整 |
4.3 凉州区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 |
4.3.1 流转产权制度不健全,流转市场发育缓慢 |
4.3.2 土地细碎化、农业用水时效性不强 |
4.3.3 流转行为不规范,收益存在风险 |
4.3.4 流转形式较为单一 |
4.3.5 短期租赁现象较多,周期较短 |
4.3.6 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存在城乡二元化现象 |
第五章 SWOT分析和发展对策的探讨 |
5.1 SWOT分析法 |
5.2 SWOT分析模型 |
5.3 对凉州区农村土地流转的SWOT分析 |
5.3.1 优势 |
5.3.2 劣势 |
5.3.3 机会 |
5.3.4 威胁 |
5.4 发展对策的探讨 |
5.4.1 SO战略(实现最优发展) |
5.4.2 WO战略(利用机会、回避弱点) |
5.4.3 ST战略(利用优势、减低威胁) |
5.4.4 WT战略(收缩、合并)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项目对凉州区生态恢复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目的意义 |
第二章 石羊河流域治理前的现状 |
2.1 石羊河流域概况 |
2.1.1 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 |
2.1.2 地形地貌 |
2.1.3 气候 |
2.1.4 石羊河流域水资源分布特征 |
2.2 凉州区概况综述 |
2.3 存在的主要生态问题 |
2.3.1 农业化绿洲耗水严重 |
2.3.2 生态环境恶化 |
2.3.3 水资源减少 |
2.3.4 植被退化 |
2.3.5 水土流失加剧,水源涵养能力下降 |
第三章 石羊河流域大环境对凉州区生态的影响 |
3.1 生态环境 |
3.2 生态保护 |
3.2.1 水与生态系统 |
3.2.2 水与环境 |
3.3 凉州区生态环境恶化历史原因分析 |
3.3.1 水资源减少是石羊河流域生态退化的主导因 |
3.3.2 农业开发是引起水资源减少的最主要原因 |
3.3.3 巩固边塞是引起河西走廊农业开发耕地面积扩大主要原因 |
3.3.4 战争对石羊河流域生态退化的影响不可忽视 |
第四章 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中生态恢复采取的有效方法及效果 |
4.1 石羊河流域水源涵养采取的方法 |
4.1.1 对祁连山林区实行全面封育管理,加大林政案件查处力度,严厉打击毁林违法行为,有效保护祁连山水源涵养林 |
4.1.2 开展人工增雪作业,增加涵养区降水量,保护祁连山冰川 |
4.2 水资源保护利用采取的措施 |
4.2.1 关井压田减少农业用水 |
4.2.2 定额计量水资源,形成严格的水权调控管理办法 |
4.2.3 发挥水价“杠杆”作用,提高群众节水意识 |
4.2.4 采取强制措施向下游调水,用地表水代替地下水减少地下水开采 |
4.2.5 多措并举,提高综合治理效果 |
4.2.6 发展现代农业提高水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
4.2.7 压沙造林提高植被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 |
4.2.8 项目扶持有效推动治理步伐 |
4.3 水资源保护的效果 |
4.3.1 地下水开采量得到有效控制 |
4.3.2 天然河道治理对增加下游泄水量效果明显 |
4.3.3 用水量大幅下降,用水结构更优化 |
4.3.4 所产生经济效益的分析 |
4.4 生态效益的对比分析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与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武威市凉州区特色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相关理论概述 |
1.2.1 农业可持续发展定义 |
1.2.2 特色农业及其可持续性 |
1.2.3 特色农业可持续发展影响因素 |
1.3 特色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的作用和意义 |
1.3.1 特色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的作用 |
1.3.2 特色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1 特色农业相关研究 |
2.1.1 国外关于特色农业的研究 |
2.1.2 国内关于特色农业的研究 |
2.2 农业可持续发展相关研究 |
2.2.1 国外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现状 |
2.2.2 国内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现状 |
2.3 本研究意义 |
第三章 研究内容和方法 |
3.1 研究区概况 |
3.2 主要研究内容 |
3.3 研究方法 |
3.4 特色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 |
3.4.1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3.4.2 特色农业发展可持续性评价体系 |
3.4.3 评价方法 |
第四章 武威市凉州区特色农业可持续发展现状、评价及其结果分析 |
4.1 凉州区特色农业可持续发展现状 |
4.1.1 生产规模迅速扩大 |
4.1.2 良种推广扎实有效 |
4.1.3 技术集成效益显着 |
4.1.4 园区引领作用突出 |
4.1.5 机制创新效果明显 |
4.1.6 典型培育带动作用好 |
4.2 武威市凉州区特色农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构建 |
4.3 武威市凉州区特色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 |
4.3.1 指标数据的标准化 |
4.3.2 指标权重的确定 |
4.3.3 各子系统评价值及综合指标分析 |
4.4 评价结果分析 |
第五章 武威市凉州区特色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其给出的对策、建议 |
5.1 武威市凉州区特色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 |
5.1.1 农业产业化水平还不高 |
5.1.2 特色农业投入不足 |
5.1.3 特色农产品市场体系不完善 |
5.1.4 科技创新能力不足 |
5.1.5 农业基础设施薄弱 |
5.1.6 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耕地面积日益减少 |
5.2 武威市凉州区特色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对策及建议 |
5.2.1 提升产业化水平,健全特色产业体系 |
5.2.2 加大特色农业投入力度 |
5.2.3 实施技术创新工程,提升科技水平 |
5.2.4 完善特色农产品市场体系 |
5.2.5 搞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
5.2.6 坚持可持续发展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四、凉州区走高效农业之路(论文参考文献)
- [1]金羊灌区水资源精细化管理助力乡村振兴的探索与实践[J]. 张文萍.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1(14)
- [2]石羊河流域日光温室产业发展现状分析[J]. 霍云云.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1(04)
- [3]教育部关于公布第三批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名单的通知[J]. 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20(12)
- [4]石羊河流域灌区农业用水效率研究[D]. 陈菲. 西北师范大学, 2018(06)
- [5]武威清源葡萄酒小镇创新规划研究[D]. 曹雪. 兰州交通大学, 2018(01)
- [6]甘肃省标准化梯田建设综合技术研究[D]. 周波. 西安理工大学, 2017(11)
- [7]科技为“药方” 疏通致富路——武威市农技协助推科普惠农项目纪实[J]. 聂中民. 甘肃农业, 2017(09)
- [8]农村土地流转对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社会发展的影响研究[D]. 陈俊年. 兰州大学, 2017(02)
- [9]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项目对凉州区生态恢复的影响[D]. 刘艳萍. 兰州大学, 2016(08)
- [10]武威市凉州区特色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 潘晓龙. 兰州大学, 20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