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煤矿供电系统单相接地电容电流的治理(论文文献综述)
孔庆宇[1](2021)在《煤矿高压供电系统漏电故障MATLAB仿真》文中研究指明在煤矿井下高压供电系统中,漏电故障容易诱发瓦斯和煤尘爆炸,严重威胁煤矿的安全生产。应用MATLAB中的SIMULINK平台仿真矿井在高压供电系统中发生漏电故障时的零序电流和零序电压波形,分析煤矿高压供电系统中各线路的零序矢量关系,为研究煤矿漏电保护技术提供一种判断依据。
李建忠[2](2021)在《煤矿电网安全分析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司韶文[3](2021)在《煤矿电网单相间歇性电弧接地故障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单相间歇性电弧接地故障是煤矿电网中发生频次最高的故障类型。单相间歇性电弧接地故障因其容易引发系统内电容、电感参数的反复振荡而产生危及全网的过电压问题,影响范围广且幅值较高,会引发越级跳闸扩大停电范围,严重威胁煤矿供电安全性。同时,矿井电力电缆长期处于潮湿、腐蚀性强的恶劣环境中,容易产生本体损坏、绝缘劣化的问题,绝缘水平下降后易导致单相间歇性电弧接地故障,因此,对煤矿电网单相间歇性电弧接地故障进行研究对于提升煤矿电网安全意义重大。论文主要围绕单相电弧故障建立数学模型及仿真模型、分析不同中性点接地方式下煤矿电网单相间歇性电弧接地过电压特性,研究适合于煤矿电网的过电压抑制技术。首先从电弧物理过程的起始状态入手,利用交流电弧的特性对电弧电流过零时状态进行分解。为避免利用线性弧道电阻仿真的局限性,论文以非线性弧道电阻的黑盒模型为基础,提出一种电弧接地故障暂态仿真方法,为分析弧光过电压特性奠定了基础。围绕接地故障电流特性及弧道电压的频谱特性对多类经典模型进行仿真对比分析,为后续煤矿电网电弧接地故障仿真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模型基础。以冯家塔煤矿矿井供电系统为例,以动态电弧模型为基础,建立冯家塔矿井电网单相间歇性电弧接地故障仿真模型,研究无限压方式、经消弧线圈各种补偿方式下、以及小电阻接地方式对单相弧光过电压的抑制效果,对比分析了消弧线圈接地和小电阻接地方式的适用范围。大量仿真分析表明消弧线圈在系统单相接地电容电流较大时,对单相弧光接地过电压具有更好的防治效果。论文研究的煤矿电网单相接地熄弧特性,故障电弧有效熄灭的残流数值区间等结论,为煤矿电网脱谐度设定及中性点接地方式选择提供一定的参考。
陈昕[4](2021)在《基于改进导纳法的煤矿电网接地选线技术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我国煤炭开采行业机械化与自动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煤矿电网供电负荷明显上升,供电系统更加复杂,极易发生电气故障。统计表明,矿井电网中发生故障的类型以单相接地故障为主,约占电气故障总量的80%。由于井下施工时的环境特殊,当某处发生单相接地事故时危害较大,可能损伤电气设备,甚至引发爆炸、火灾等事故。目前,对于煤矿井下发生单相接地故障选线的问题一直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案,为此本文将对煤矿电网接地选线问题进行研究。本文对煤矿电网中性点不接地及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在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的稳态和暂态过程的形成机理和特征进行了分析,从理论上探讨了馈线零序电压、零序电流的分布规律和相关特性。通过Matlab搭建煤矿井下电网的仿真模型,分别对零序功率方向法、五次谐波法及首半波法进行了仿真,并分析各方法的优缺点及应用范围。同时,本文详尽分析了零序导纳法的基本原理并对其进行了仿真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进导纳法。改进导纳由基波导纳与五、七次谐波导纳构成,并将五个周波的改进导纳值进行累加相量求和,得到更加清晰的故障方向。仿真结果表明,改进导纳法能够有效减小零序导纳复平面上的误动区域。本文使用ONLLY-A430继保仪模拟故障信号,设置零序电压与零序电流的不同相位差来模拟可能发生的故障情况并进行实验验证。实验数据表明,改进导纳法能够准确选出故障线。最后使用供电监控系统安全性能验证装置,设置矿井三级变电站不同位置发生接地,在不同测量点采集信号,验证改进导纳法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导纳法适用于井下多级供电系统单相接地故障选线。
刘荣杰[5](2021)在《彬长矿区胡家河矿供电系统电容电流测试及治理方案》文中指出随着电网负荷和供电系统长度的增加,10kV供电系统的容性电流也随之增大。当10kV的供电系统发生单相故障时,供电系统的电弧不会自行熄灭,非常容易产生间歇性的电弧过电压,过电压的状态如果一直持续,那绝缘体中的薄弱点将会发生短路。为了保障电网的安全运行并杜绝该种故障,需要采用另外一种方式补偿电容电流——消弧线圈。为保障消弧线圈能够更加安全地保障供电系统安全运行,不会产生二次伤害。要对于供电系统的相关指数进行具体的测定,并正确的调整消弧线圈电流值,这样才能正确调谐。
才志君[6](2020)在《小电流接地系统在线运行故障选线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电力技术的发展和电力用户对供电可靠性要求的提高,小电流接地系统成为配电网的主要接地形式,这一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在线运行故障选线一直是中压配电网继电保护技术中的难题。针对小电流系统在线运行故障选线技术的故障识别可靠性低,灵敏度差等问题,提出一种新的选线技术,为了更好适应电力系统,构建了三种差动式拓扑结构,研究差动拓扑结构下的选线原理及方法,该选线技术通过线路首端人为构造中性点,引入补偿支路,实现补偿支路前后零序电流测量值产生差异,根据差异的特征实现对故障线路的识别,以此特征作为故障选线判据;利用Matlab对小电流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进行仿真分析,得到系统零序电流和接地故障电流的仿真波形,分析单相接地故障电流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参照电力系统安全规程总结满足电力系统安全性的最佳补偿方式,同时与其他几种常见的传统选线方法进行对比测试;通过模拟实验验证选线判据的可行性、有效性、快速性和通用性,以此解决实际电力系统故障选线时处理故障信息效率不高以及故障信息诊断可靠性低的问题。最终结果表明,故障线路与非故障线路差动特征值存在明显差异,可以准确快速识别故障线路,且与其他选线方法相比准确率更高、速度更快;对提高配电网供电可靠性,降低故障影响,提高电能质量,减少故障损失具有重要意义。该论文有图36幅,表5个,参考文献60篇。
张文周[7](2020)在《小电流接地系统差动式选线的可靠性及安全性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电力系统技术的发展和供电规模的壮大,用户对供电系统安全性和可靠性的要求越来越高。我国3-66KV的配电网中,普遍采用中性点不接地或经消弧线圈接地的运行方式,在这种运行方式下,单相接地故障一直是影响供电安全性和可靠性的难题之一,很多研究学家针对此进行了探究分析,提出了很多选线方法,但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本文针对中性点不接地系统的单相接地故障,提出的一种基于补偿参数的多零序电流互感器差动式选线方法,并对此方法进行了理论分析。通过人为接入三相平衡电抗器,并在其前后及自身回路分别接入零序电流互感器,构建了差动式选线系统拓扑图。由于非故障线路首端零序电路互感器测得的零序电流是其自身支路产生的零序电流,不包括其他支路,而故障线路首端零序电流互感器测得的零序电流是除自身支路外,其余支路产生的零序电流矢量和。因此故障线路和非故障线路首端零序电流互感器测得的零序电流在本质上有明显的差别,可根据不同支路表现出来的零序电流特征进行故障选线。在整个分析过程中,采用了向量图分析法,不同的补偿方式下向量图所呈现出的零序电流幅值和相位不同,通过综合分析幅值和相位关系,可得出不同补偿方式下的选线结论。本文进一步研究了补偿器参数的设置对安全性和可靠性的影响,不同补偿方式下不同的补偿参数对故障点零序电流的影响极大,合理的补偿参数不仅可以降低危险性,对安全性和可靠性也有一定的提高。通过MATLAB/SIMULINK进行了仿真实验验证,调节补偿装置的性质观察零序电流变化趋势,采集图像,分析图像性质,验证选线结论。最后,在实验室搭建了实验平台,模拟对地参数,记录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析验证,从仿真和实验结果综合验证了此选线方法的可行性。该论文有图26幅,表11个,参考文献58篇。
刘炳南[8](2020)在《矿井供电系统单相接地故障选线算法的研究与实现》文中提出本课题是山西省青年科技研究基金“矿井供电系统杂散电流分布规律及防治方法研究”(项目编号:201701D221240)的子课题,是针对目前我国矿井供电系统单相接地故障选择性保护中存在的故障选线准确度低、可靠性差等问题提出的。随着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的广泛推广及应用,矿井负荷容量与供电距离持续增大,供电电压等级大幅提高,使得单相接地故障几率也显着提高。同时,由于矿井大容量负荷的频繁启停,变频调速装置的大量使用,致使单相接地保护装置误动、拒动、越级跳闸等现象频繁发生。因此,研究矿井供电系统单相接地故障特性,探索高灵敏性、高可靠性和高时效性的单相接地故障选线算法,对确保矿井供电系统的安全运行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晋煤集团某矿井供电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RTDS(Real Time Digital Simulator)实时数字仿真系统,搭建了典型矿井供电系统仿真模型,研究了矿井供电系统单相接地故障暂态与稳态特性,提出了基于改进的MEEMD单相接地故障选线算法并对其进行了仿真验证。具体研究内容如下:通过广泛调研和基础理论学习,在总结矿井供电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的主要原因,以及现有单相接地故障选线算法优缺点的基础上,针对晋煤集团某典型矿井供电系统,搭建了基于RTDS的矿井供电系统仿真模型,研究了不同故障因素对单相接地故障暂态与稳态特征的影响。针对目前矿井供电系统单相接地故障选线装置错选、漏选的问题,研究了CEEMD分解、MEEMD分解和小波包变换三种算法,并对它们的单相接地故障选线进行了仿真测试,结果表明:对理想信号进行单相接地故障选线时,三种选线算法均能表现出较好的选线准确率;对非理想信号进行故障选线时,MEEMD分解选线准确率最高,其次是小波包变换,而CEEMD分解选线准确率最低。针对MEEMD分解时噪声分量剔除不充分的问题,提出了改进的MEEMD分解算法和基于改进的MEEMD单相接地故障选线算法。该算法在对改进的MEEMD分解得到的IMF分量进行重构及Hilbert变换的基础上,以计算得到的瞬时相角与能量占比为双判据进行单相接地故障选线。基于RTDS的仿真测试结果表明:改进的MEEMD分解较MEEMD分解具有更高的时频分解特性;基于改进的MEEMD单相接地故障选线算法选线准确率更高。以RTDS实时数字仿真系统及所构建矿井供电系统模型为基础,搭建了基于RTDS、博电功率放大器以及TMS320F28335的选线算法硬件测试平台,对基于改进MEEMD分解的单相接地故障选线算法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该算法在单相接地故障特征不明显情况下仍可完成正确选线,具有良好的选线可靠性和准确性,为确保矿井供电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提供了理论和技术保障。
陈文聪[9](2020)在《矿井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定位技术研究与应用》文中指出随着智能化矿井不断发展,矿井各类机电设备推陈出新,矿井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的同时也提高了对矿井配电网安全性、稳定性的要求。矿井配电网分支繁多、覆盖面广、所处地理环境复杂,多种因素导致配电网络故障频发,其中单相接地故障占故障总数85%以上。因此在发生单相接地故障后,如何快速准确地排查故障,缩短停电时间,降低单相接地故障对配电网设备绝缘性能的破坏就变得至关重要。本文针对上述问题研究矿井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定位技术,着重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首先,利用注入信号法自故障相注入的信号电流仅流向故障接地点的特点,定位故障馈线,再由相应算法根据探测器上传的信息计算出故障点精确位置。通过对比研究直流、交流注入法的特点,分析两者在矿井方面的应用有效性,应用交流信号注入法作为矿井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定位方法。其次,改进区段故障定位算法,提高故障定位算法精度。通过对某煤矿配电网络系统图的拓扑结构建模分析,将矩阵逻辑运算区段定位算法与Amoeba迭代算法相结合提出基于探测信息的故障点定位算法,使故障定位精确至故障点。对算法进行仿真验证,仿真结果显示算法平均误差为0.35%左右,能够满足系统精确性要求。再者,针对信号注入法的注入信号电流被线路分布电容等电气量参数分流后流经信号探测器的电流信号较为微弱和难以采集的问题,提出应用Stochastic resonance理论中的噪声积极效应协同非线性双稳态系统来增强注入信号强度。通过应用混频信号调制方式,优化信号探测器对注入信号电流的滤波方式,提高注入信号电流检测的精度及故障定位可靠性。通过模型仿真,验证Stochastic resonance理论混频调制方式的可行性。最后,进行矿井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定位系统的设计。设计基于4G网络的矿井通信网络结构,改进信号探测器,阐述软件设计,使本文理论具备应用载体。
康志国[10](2020)在《斜沟矿区10kV系统电容电流综合治理研究与应用》文中研究指明通过对斜沟矿区开采多年来10 kV供电系统电容电流的增长情况研究,分析了导致斜沟矿区10kV系统单相接地电容电流过大原因,并根据斜沟矿区生产供电现状,采取了定制安装最大补偿能力为200 A的大容量成套消弧装置对10 kV系统单相接地电容电流进行补偿灭弧,并满足矿井未来采掘延伸后电容电流的增长需求,同时制定矿区电缆使用规定措施来进一步抑制矿区电容电流的增长。
二、煤矿供电系统单相接地电容电流的治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煤矿供电系统单相接地电容电流的治理(论文提纲范文)
(1)煤矿高压供电系统漏电故障MATLAB仿真(论文提纲范文)
1 分析煤矿高压供电系统中性点运行方式 |
1.1 中性点不接地方式下的煤矿高压供电系统 |
1.2 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下的煤矿高压供电系统 |
2 仿真煤矿高压供电系统单项接地模型 |
2.1 中性点不接地高压供电系统单相接地仿真 |
2.2 中性点经消弧线圈补偿接地运行的高压供电系统单相接地仿真 |
2.3 仿真结论 |
3 结束语 |
(3)煤矿电网单相间歇性电弧接地故障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煤矿配电系统单相间歇性电弧接地故障的研究现状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2 非线性电弧模型的建立 |
2.1 故障电弧的理论分析 |
2.2 非线性弧道电阻的模型 |
2.3 非线性弧道电阻模型及特性分析 |
2.4 电弧模型的仿真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3 煤矿电网单相间歇性电弧接地故障特性分析 |
3.1 故障仿真模型搭建 |
3.1.1 冯家塔矿井供电系统 |
3.1.2 冯家塔矿井单相弧光接地 |
3.1.3 冯家塔煤矿供电系统仿真模型 |
3.2 无限压措施下的弧光过电压仿真分析 |
3.3 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的过电压分析 |
3.3.1 消弧线圈的功能与种类 |
3.3.2 消弧线圈的选择 |
3.3.3 经消弧线圈接地的过电压仿真分析 |
3.4 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的过电压仿真分析 |
3.4.1 小电阻接地的优势与缺点 |
3.4.2 小电阻的阻值选择 |
3.4.3 经小电阻接地过电压仿真分析 |
3.5 小电流接地运行方式下的接地故障电流特性 |
3.6 两种接地方式在抑制过电压方面的对比 |
3.7 本章小结 |
4 消弧线圈接地煤矿电网单相间歇性电弧接地故障特性研究 |
4.1 单相间歇性电弧接地故障特性分析 |
4.1.1 故障相恢复电压幅值 |
4.1.2 脱谐度影响下的故障相恢复电压平均速率 |
4.2 消弧线圈脱谐度对电弧特性影响分析 |
4.3 本章小结 |
5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
(4)基于改进导纳法的煤矿电网接地选线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
2 煤矿电网单相接地故障特征分析 |
2.1 单相接地故障稳态特征分析 |
2.1.1 中性点不接地系统 |
2.1.2 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 |
2.2 单相接地故障暂态特征分析 |
2.2.1 暂态电容电流 |
2.2.2 暂态电感电流 |
2.2.3 暂态接地电流 |
2.3 本章小结 |
3 单相接地故障选线方法的仿真研究 |
3.1 仿真模型建立 |
3.2 基于稳态量选线方法 |
3.2.1 零序功率方向法 |
3.2.2 五次谐波法 |
3.3 基于暂态量选线方法 |
3.3.1 首半波法 |
3.4 本章小结 |
4 基于改进导纳法的单相接地故障选线研究 |
4.1 零序导纳法单相接地选线研究 |
4.1.1 选线原理 |
4.1.2 仿真分析 |
4.2 改进导纳法单相接地选线研究 |
4.2.1 选线原理 |
4.2.2 仿真分析 |
4.3 基于ONLLY-A430 继保仪实验验证 |
4.3.1 A430 继保仪 |
4.3.2 USB5622 数据采集卡 |
4.3.3 实验步骤与结果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5 供电监控系统安全性能验证 |
5.1 实验装置介绍 |
5.1.1 装置可实现的功能 |
5.1.2 装置结构与组成 |
5.1.3 主要设备及技术指标 |
5.2 实验步骤与结果分析 |
5.2.1 实验步骤 |
5.2.2 结果分析 |
5.3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论文总结 |
6.2 工作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5)彬长矿区胡家河矿供电系统电容电流测试及治理方案(论文提纲范文)
1 供电系统电容电流测量 |
2 供电系统电容电流估算 |
3 电容电流的综合治理 |
4 结论 |
(6)小电流接地系统在线运行故障选线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变量注释表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论文主要研究工作 |
1.5 本章小结 |
2 小电流接地故障特征分析 |
2.1 电力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概述 |
2.2 小电流接地故障稳态特征分析 |
2.3 小电流接地故障暂态特征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3 差动选线方法研究 |
3.1 差动式选线原理分析 |
3.2 差动选线拓扑结构的研究 |
3.3 本章小结 |
4 差动选线判据研究 |
4.1 电力系统模型构建 |
4.2 差动特征值与接地故障电流的向量分析 |
4.3 选线判据的制定 |
4.4 本章小结 |
5 差动选线仿真研究 |
5.1 仿真模型搭建 |
5.2 仿真结果分析 |
5.3 选线结果比较 |
5.4 本章小结 |
6 差动选线实验研究 |
6.1 实验模型搭建 |
6.2 实验验证与结果分析 |
6.3 本章小结 |
7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7)小电流接地系统差动式选线的可靠性及安全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变量注释表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意义 |
1.4 本文研究重点 |
2 小电流接地系统参数特征分析 |
2.1 正常运行稳态特征值分析 |
2.2 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稳态特征分析 |
2.3 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故障运行稳态特征分析 |
3 小电流接地系统差动式选线理论分析 |
3.1 系统的拓扑结构的建立 |
3.2 小电流接地系统差动式选线原理分析 |
3.2.1 容性补偿向量分析 |
3.2.2 阻性补偿和感性补偿的向量图分析 |
3.3 单相接地故障差动式选线方法 |
3.4 补偿参数对故障选线可靠性影响分析 |
4 补偿参数的安全性分析 |
4.1 补偿参数对流过故障点零序电流影响的相量分析 |
4.2 补偿参数对故障点零序电流影响建模分析 |
4.2.1 等效电路的建立 |
4.2.2 模型I零序电流变化规律分析 |
4.2.3 模型II零序电流变化规律分析 |
4.2.4 补偿参数对故障点零序电流的影响趋势总结 |
4.2.5 补偿参数安全值分析 |
4.3 补偿参数安全性与故障选线可靠性综合分析 |
4.3.1 各补偿下安全性可靠性比较 |
4.3.2 安全性与故障选线可靠性对补偿参数要求 |
4.3.3 差动式选线方法的应用 |
5 差动式选线仿真验证 |
5.1 仿真平台 |
5.2 仿真模块参数设置 |
5.3 仿真步骤 |
5.4 仿真结果 |
5.5 仿真结果分析 |
6 差动式选线实验验证 |
6.1 实验系统搭建 |
6.2 实验参数和步骤 |
6.3 实验数据 |
6.4 实验结果分析 |
6.5 实验误差分析 |
6.6 减小误差方法 |
7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8)矿井供电系统单相接地故障选线算法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进程 |
1.2.1 国外研究进程 |
1.2.2 国内研究进程 |
1.3 国内外主流选线算法比较 |
1.3.1 稳态分量法 |
1.3.2 暂态分量法 |
1.3.3 注入信号法 |
1.3.4 多判据融合选线法 |
1.4 矿井供电系统故障选线难点 |
1.5 本文研究目标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矿井供电系统单相接地故障理论分析及模型搭建 |
2.1 单相接地故障稳态分析 |
2.1.1 中性点不接地系统 |
2.1.2 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 |
2.2 单相接地故障暂态分析 |
2.2.1 暂态电容电流 |
2.2.2 暂态电感电流 |
2.2.3 暂态接地电流 |
2.3 基于RTDS的故障模型搭建及仿真验证 |
2.3.1 基于RSCAD的仿真建模过程 |
2.3.2 仿真模型搭建 |
2.3.3 模型参数设置 |
2.3.4 单相接地故障零序电流波形仿真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几种主流选线算法对比及仿真验证 |
3.1 CEEMD分解基本理论 |
3.1.1 EMD分解 |
3.1.2 EEMD分解 |
3.1.3 CEEMD分解 |
3.2 MEEMD分解 |
3.3 小波包变换 |
3.3.1 小波变换 |
3.3.2 小波包变换 |
3.4 主流选线算法比较测试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改进的MEEMD选线算法及仿真验证 |
4.1 改进的MEEMD分解基本理论 |
4.2 MEEMD算法改进前后时频域仿真分析 |
4.2.1 时域仿真分析 |
4.2.2 频域仿真分析 |
4.3 基于改进的MEEMD单相接地故障选线算法 |
4.4 选线算法仿真分析与选线效果验证 |
4.4.1 选线算法仿真分析 |
4.4.2 选线效果验证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DSP与 RTDS的硬件测试平台搭建及算法测试 |
5.1 基于DSP的算法测试硬件电路设计 |
5.1.1 DSP核心芯片 |
5.1.2 DSP最小系统 |
5.1.3 信号采样电路 |
5.2 仿真平台简介 |
5.2.1 GTAO板卡简介 |
5.2.2 功率放大器简介 |
5.3 基于RTDS的硬件测试平台 |
5.4 选线算法的硬件测试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9)矿井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定位技术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故障定位方法研究与发展状况 |
1.2.1 故障测距法故障定位技术 |
1.2.2 信号寻踪法故障定位技术 |
1.2.3 故障点探测法故障定位技术 |
1.3 矿井配电网故障定位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2 矿井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特征与故障线路识别技术的研究 |
2.1 矿井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特点 |
2.1.1 故障点电流及中性点电压分析 |
2.1.2 中性点不接地的单相接地故障特征分析 |
2.1.3 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的单相接地故障特征分析 |
2.1.4 故障特征分析总结 |
2.2 基于注入信号法的单相接地故障定位原理 |
2.2.1 交流信号注入法有效性分析 |
2.2.2 直流信号注入法有效性分析 |
2.3 矿井配电网信号注入法应用性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3 矿井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精确定位算法的研究 |
3.1 矿井配电网拓扑矩阵数学模型 |
3.1.1 网络拓扑矩阵图论描述 |
3.1.2 矿井配电网络结构建模 |
3.2 矩阵逻辑运算故障区段定位算法 |
3.2.1 算法决策矩阵 |
3.2.2 区段定位逻辑运算 |
3.3 Amoeba迭代故障点精确定位算法 |
3.3.1 故障线路模型分析 |
3.3.2 Amoeba迭代算法参数求解 |
3.4 算法误差仿真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4 注入信号增强技术模型与仿真 |
4.1 Stochastic resonance理论数学模型 |
4.1.1 Stochastic resonance理论基础模型 |
4.1.2 Stochastic resonance理论的双稳态系统模型应用 |
4.2 注入信号增强调制方式 |
4.2.1 二次尺度变换调制 |
4.2.2 混频调制方式 |
4.3 仿真验证 |
4.4 本章小结 |
5 矿井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定位系统的设计 |
5.1 矿井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定位系统概述 |
5.2 矿井4G-LTE无线通信网络结构设计 |
5.2.1 矿井无线通信网络应用对比分析 |
5.2.2 矿井4G-LTE无线通信网络设计 |
5.3 矿用SR信号探测器设计 |
5.3.1 信号检测模块 |
5.3.2 Stochastic resonance调制信号处理模块 |
5.3.3 核心处理芯片及通信模块 |
5.4 监控主机软件界面设计 |
5.5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10)斜沟矿区10kV系统电容电流综合治理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斜沟矿区10 kV供电系统电容电流概况 |
2 斜沟矿区10 kV系统电容电流过大原因分析 |
2.1 矿区10 k V供电系统结构不合理 |
2.2 矿区电缆使用不合理 |
3 大容量消弧装置的实践应用 |
4 抑制10 kV系统电容电流增长电缆管理方式 |
4 结论 |
四、煤矿供电系统单相接地电容电流的治理(论文参考文献)
- [1]煤矿高压供电系统漏电故障MATLAB仿真[J]. 孔庆宇. 煤矿现代化, 2021(04)
- [2]煤矿电网安全分析研究[D]. 李建忠. 中国矿业大学, 2021
- [3]煤矿电网单相间歇性电弧接地故障的研究[D]. 司韶文. 西安科技大学, 2021
- [4]基于改进导纳法的煤矿电网接地选线技术研究[D]. 陈昕. 西安科技大学, 2021
- [5]彬长矿区胡家河矿供电系统电容电流测试及治理方案[J]. 刘荣杰. 内蒙古煤炭经济, 2021(01)
- [6]小电流接地系统在线运行故障选线技术研究[D]. 才志君.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20(02)
- [7]小电流接地系统差动式选线的可靠性及安全性研究[D]. 张文周.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20(02)
- [8]矿井供电系统单相接地故障选线算法的研究与实现[D]. 刘炳南. 太原理工大学, 2020(07)
- [9]矿井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定位技术研究与应用[D]. 陈文聪. 青岛科技大学, 2020(01)
- [10]斜沟矿区10kV系统电容电流综合治理研究与应用[J]. 康志国. 同煤科技, 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