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与标准化问题(论文文献综述)
李晓静[1](2021)在《参与电商对猕猴桃种植户绿色生产行为的影响研究》文中提出绿色生产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涵之一。然而当前,绿色生产面临着产品“优质不优价”、消费者信任关系缺失、制度激励不足等现实困境,使得农户进行绿色生产的动力不足,也成为限制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瓶颈。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农村物流体系的完善,农村电商变成了绿色消费的重要引擎,实现了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的有效衔接,提升了绿色农产品的贸易效率。与此同时,来自消费端的绿色需求和农产品质量信息,通过数据共享机制,反馈到生产端,不仅为农户提供了新的盈利点,而且会推动农户生产方式的绿色变革。但就现实而言,农村电商依旧处于初步发展阶段,电子商务渗透到农村地区仍需一定的时间和过程,且受电商意识不足、销售经验匮乏等因素的制约,农户参与电商难度较大,消费者的绿色消费需求能否通过农村电商传递给生产者,进而影响农户转变生产方式已成为学术界重点关注的热点问题。基于此,本文主要探讨何种因素影响了猕猴桃种植户参与电商?参与电商是否会影响猕猴桃种植户的绿色农产品价值感知?是否会促进猕猴桃种植户采纳绿色生产技术,进而推动其绿色生产转型?其作用机制和实现路径又是什么?此外,参与电商是否能进一步提升猕猴桃种植户的绿色生产绩效?上述问题的回答,对政府出台促进农村电商发展的相关政策,吸引猕猴桃种植户积极参与电商销售,促进猕猴桃种植户绿色生产转型,提高猕猴桃产品质量均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以农户行为、交易成本、信息不对称、农业技术采纳等理论为指导,基于陕西省、四川省1036户猕猴桃种植户的调研数据,对样本区域内猕猴桃种植户参与电商现状及绿色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归纳,并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BFG两步法、内生转换模型、中介效应模型、Tobit模型及随机前沿生产函数等多种数理模型和实证分析方法,考察参与电商对猕猴桃种植户绿色农产品价值感知、绿色生产技术采纳、绿色生产转型、绿色生产绩效的作用机制和影响效果,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猕猴桃种植户参与电商,驱动其实施绿色生产行为的对策建议,以期为促进猕猴桃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证支持。本文得到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样本区域中,参与电商的猕猴桃种植户有398户,未参与电商的猕猴桃种植户有638户。在参与电商的猕猴桃种植户中,有70户参与平台电商模式,有328户参与社交电商模式,在638个未参与电商的猕猴桃种植户中,有494户猕猴桃种植户希望能够通过参与电商渠道销售猕猴桃,可见猕猴桃种植户普遍参与电商销售的意愿较高,但实际参与电商销售行为的总体水平较低。不同猕猴桃种植户的绿色生产技术认知存在明显差异,且政府对推动种植户采纳不同绿色生产技术的支持力度也存在明显差异。此外,有机肥施用技术、套袋技术、无公害农药使用技术在猕猴桃种植户样本中均得到了较高程度的采纳,但物理防治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种植户采纳率较低。从参与电商决策、参与电商模式及参与电商程度三个维度挖掘猕猴桃种植户参与电商的内在动力。研究结果显示加入合作社、接受农技培训次数较多、家中有村干部、互联网获取信息频繁能够促进猕猴桃种植户参与平台电商模式;户主年龄越小、户主受教育程度越高、家中劳动力人数越多、经营规模越小、种植专业化程度越高、人情往来支出较大、亲戚好友数量较多、对电商政策感知高、有网购经历、村庄有快递点能够促进猕猴桃种植户参与社交电商模式。(2)从绿色农产品价格感知、销量感知、消费者认可感知、政府支持感知、风险感知五个维度分析参与电商决策对猕猴桃种植户绿色农产品价值感知的影响。研究发现,参与电商决策能够提升猕猴桃种植户绿色农产品价值感知,且五个分维度均通过显着性检验;从参与电商模式来看,平台电商模式和社交电商模式均能促进猕猴桃种植户绿色农产品价值感知,而分维度中部分变量不显着;在398户参与电商的猕猴桃种植户中,随着参与电商程度的加深,猕猴桃种植户对绿色农产品价值感知有所提升,从分维度看,参与电商程度越高,猕猴桃种植户对销量、消费者认可、政府支持的信心均有所增强。(3)实证检验参与电商对猕猴桃种植户绿色生产技术采纳的影响发现,对猕猴桃种植户而言,绿色生产技术的重要性依次为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物理防治技术>套袋技术>无公害农药使用技术>有机肥施用技术。参与电商对猕猴桃种植户绿色生产技术采纳有显着促进作用,参与电商的猕猴桃种植户倘若未参与电商,其绿色生产技术采纳程度为62.07%;参与电商后,其绿色生产技术采纳程度增加到65.99%,增长率为6.32%。不同参与电商模式的猕猴桃种植户绿色生产技术采纳程度有差异,采纳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社交电商模式>平台电商模式>传统销售模式。参与电商程度对猕猴桃种植户绿色生产技术采纳程度也具有显着正向影响。从机理分析看,参与电商通过经济激励、降低交易成本、提升产品标准化、消费者正向激励四条传导机制促进猕猴桃种植户绿色生产技术采纳。另外,经济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信息资本等资源禀赋均在参与电商对猕猴桃种植户绿色生产技术采纳的影响中发挥重要作用。(4)根据猕猴桃种植户的生产指标特性,可以将猕猴桃种植户生产方式划分为绿色生产方式和传统生产方式两类,绿色生产方式的有机肥施用率、生物农药使用率、节水灌溉设备使用率、物理防治技术投入、包装物回收率均显着高于传统生产方式。就参与电商促进猕猴桃种植户转变生产方式而言,参与平台电商模式的转变概率大于参与社交电商模式的转变概率,且两者均大于参与传统销售模式的转变概率。参与电商程度对不同生产方式下猕猴桃种植户绿色生产转型的影响程度具有差异。(5)通过检验参与电商对猕猴桃种植户绿色生产绩效的影响发现,参与电商对猕猴桃种植户绿色生产效益和绿色生产效率均有显着提升作用。就绿色生产效益而言,在控制绿色生产技术采纳异质性后,参与电商对猕猴桃种植户家庭年收入、猕猴桃收入、家庭人均收入、每亩猕猴桃收入均有重要的提升作用,平台电商模式的收入效应大于社交电商模式的收入效应,且两者均大于传统销售模式的收入效应。绿色生产技术采纳在参与电商与猕猴桃种植户收入之间发挥重要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大小介于9.62%~11.18%之间,绿色生产技术采纳在参与电商与猕猴桃总收入之间的中介作用最大。就绿色生产效率而言,猕猴桃种植户绿色生产效率普遍偏低,平均值仅为63.92%,参与电商会促进猕猴桃种植户的生产技术效率,且平台电商模式下猕猴桃种植户生产技术效率更高。绿色生产技术采纳在参与电商与猕猴桃种植户生产技术效率之间发挥重要的中介作用。基于理论分析与实证结果,本文提出以下几方面建议: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促进绿色生产转型;增强电商政策宣传,提高电商参与意识;适度引导电商参与,注重电商多元发展;优化平台监督机制,打通信息披露机制;完善绿色生产管理,优化产品交易环境;增强服务体系建设,培育市场竞争能力。
陈瑶[2](2020)在《农户标准化生产遵从行为与意愿悖离及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农业标准化生产是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增强农业竞争力的源头,也是促进农业生产绿色发展、加快农业生产规模化的推动力。我国主推无公害、绿色和有机产品等的农业标准化生产,近几年国家政策同样极力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但由于农户个体内在推动力不足、外部激励机制不健全、社会规范和外在客观因素的限制等原因,农业标准化推进略有滞缓。苹果种植户中存在高意愿低行为的现象,是什么原因导致农户出现高意愿低行为的状况呢?本文以无公害苹果种植为例,分析影响农户标准化生产遵从行为与意愿悖离的因素。具体以陕西、山东、甘肃苹果主产区901个苹果种植户为样本,运用Logistic模型和中介效应检验流程,以农户种植无公害苹果过程中标准化生产遵从行为与意愿悖离为研究对象,选择农户自身禀赋、外部条件限制、社会规范、社会资源四类核心变量和7个控制变量,探究其影响农户标准化生产遵从行为与意愿悖离的内在逻辑。得到的结论有以下几点:1.存在农业标准化生产遵从行为与意愿相悖离的现象:行为与意愿一致的比例达到52.9%,行为与意愿悖离的比例达到47.1%,本文所研究高意愿低行为占比达44.7%;2.农户自身禀赋(年龄、健康状况、经济状况、劳动力数量)正向影响农业标准化生产遵从行为与意愿是否悖离,农户自身禀赋良好,具备农业标准化生产的客观条件,有利于农业标准化生产行为与意愿达成一致;3.外部条件限制(离最近果品批发市场距离、果园离家距离)负向影响农业标准化生产遵从行为与意愿是否悖离,外部环境条件良好有利于信息、技术和生产资料的获取,有利于实现农业标准化遵从行为与意愿的统一;4.社会规范(社会网络约束、是否有命令性规范、政府或组织是否检查、政府或组织是否惩罚)正向影响影响农业标准化生产遵从行为与意愿是否悖离,即制定社会规范有利于农业标准化生产遵从行为与意愿的一致化;5.社会资源(经常往来人数)正向影响影响农业标准化生产遵从行为与意愿是否悖离,社会资源的积累,有利于问题的解决,促进农业标准化生产行为与意愿的统一。基于上述结论,为加快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提出以下政策建议:推进社会公共服务组织建设,引导农户禀赋向好发展;推广农业标准化市场资源,减少外部条件限制;制定社会规范,完善农产品安全检查机制和惩罚机制;增强农户交流协作,引导农户积累社会资源。
黄丽萍[3](2020)在《福建省园艺产品标准化建设现状及其存在问题与对策》文中研究说明农业标准化是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食品安全的重要保障措施。在消费者对食品安全越来越重视的大环境下,作为食品安全重要保障措施的农业标准化工作的推进显得极为迫切。在福建省,园艺产品产值占比70%以上,在农产品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实施园艺产品标准化是福建省园艺产业发展的必经之路。园艺产品标准化建设促进了资源合理、有效、充分的利用,对于增强福建省园艺产品国内与国际竞争力、保障人民食品安全、保护生态环境等具有深远意义。本研究立足于园艺产品在“三品一标”(即: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和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采用文献调查、实地调研、走访座谈与案例分析等方式分析福建省园艺产品标准化的建设现状及其存在问题,并提出解决的对策。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调查国内外园艺产品标准化发展成效的基础上,总结了国际、国内和福建省园艺产品标准化发展概况:(1)总结介绍了ISO、CAC、FAO等国际主要涉种植业标准化机构;(2)以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地区有机产品发展概况为例,分析发达国家园艺产品标准化建设情况;(3)梳理了中国园艺产品标准化建设从起步到快速发展的历程;(4)以山东、浙江、江苏等省份为例分析国内园艺产品标准化快速发展阶段建设概况;(5)梳理了福建省园艺产品标准化建设发展的四个历史阶段。2.福建省园艺产品标准化建设现状:(1)无公害园艺农产品在福建省农产品认证中占比最高,随着行业发展,有望成为市场准入标准;(2)绿色园艺产品认证数量呈逐年递增趋势,表明园艺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水平不断提升;(3)由于有机农产品认证采用市场化运营模式,虽有统一国家标准,但监管不到位,导致市场较为混乱,福建省通过农业行政部门严格认证的有机园艺产品相对较少;(4)福建省地理标志园艺产品登记保护和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工作得到各级政府重视,成为福建省园艺产品标准化建设重要途径。3.福建省园艺产品标准化建设取得的成效:(1)为生态农业建设开辟了新路子;(2)促进了省、市、县三级农产品检测体系的形成;(3)促进了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一品一码”的建成。4.遴选福建省园艺产品标准化建设典型案例,分析类型企业在园艺产品标准化建设实施过程中主要做法和取得的成效:(1)提高经济效益;(2)促进生态保护;(3)促进生产技术水平提高;(4)促进生产装备水平提高;(5)促进产品质量提升;(6)促进产业发展、产业链延伸;(7)提高品牌知名度。5.结合典型案例分析,提出福建省园艺产品标准化建设工作中主要存在的问题:(1)对园艺产品质量认证重视度不够;(2)园艺产品品牌建设力度不够;(3)从业人员职业技术知识水平不高;(4)政府扶持力度不够、监督管理机制不够完善;(5)园艺产品相关标准具有局限性,修订不及时。6.针对福建省园艺产品标准化建设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1)高度重视园艺产品质量认证;(2)培育园艺产品品牌,推动园艺产品标准化建设;(3)提高从业人员职业知识技能水平;(4)进一步加强扶持力度,健全监督管理机制;(5)提高园艺产品相关标准的制定和修订的效率。
忻州市人民政府[4](2020)在《忻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忻州市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的通知》文中认为忻政发[2020]2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五台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各委、办、局:现将《忻州市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2020年1月10日(此件公开发布)忻州市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忻州——黄土丘陵、农牧交错、高原风光、千古文化。虽立地条件艰苦,但产业特色明显,享有中国杂粮之都、特优名品之乡等美名。特色产业基地、园区经济和农业的聚集功能不断提升,为农业产业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更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建立新型产业链拓展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邱继丰[5](2019)在《长春市朝阳区蔬菜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蔬菜是城乡居民生活必不可少的重要农产品,“菜篮子”工程是保障蔬菜供给重大的民生问题。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发展现代蔬菜产业是建设现代农业、推进农业农村两个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充分发挥蔬菜产业在乡村振兴中重要作用,必须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大力推进蔬菜产业的绿色发展;深入推进蔬菜种植的结构和布局的调整优化,大力发展“菜篮子”工程,发挥比较优势,加快转型升级;大力培育蔬菜生产的新业态、新模式、新动能;大力加快蔬菜产业的科技进步,不断提高现代化水平;加快促进蔬菜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朝阳区位于长春市中南部,地理位置优越,资源丰富,基础条件雄厚,发展优质高效蔬菜产业对促进朝阳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扩大就业和保障城市新鲜蔬菜产品供给有重要意义;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供给侧改革有重大意义。本文以朝阳区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为研究课题,通过查阅朝阳区农业农村局、地方志以及各镇农业站、办、所相关资料,运用农业产业化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梳理了目前朝阳区蔬菜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了问题形成的原因,提出了新时期朝阳区蔬菜产业发展的对策,结果如下:1.朝阳区蔬菜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1)农村实用人才、农业技术推广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2)蔬菜种植结构单一,设施菜田需进一步发展(3)合作社发展尚不成熟(4)农资、蔬菜质量监管需要进一步加强(5)缺少龙头企业带动,蔬菜加工附加值不高(6)蔬菜标准园内设施蔬菜发展进程缓慢。2.朝阳区蔬菜产业发展对策为了使朝阳区蔬菜生产真正做到巩固优势、补齐短板,发挥朝阳区在长春市及周边地区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优质特色蔬菜产业,做到一二三产业有机融合,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针对这些问题科学进行了合理分析和综合研判,提出促进朝阳区发展高标准蔬菜产业建议:(1)因地制宜,改善菜地基础设施条件;(2)充分利用水源保护地优势,顺势发展观光农业;(3)保证蔬菜标准园高质量建设,确立服务城市的新定位;(4)鼓励发展形成蔬菜生产的专业合作社;(5)大力培养农业技术人才,提升菜农素质;(6)推进设施蔬菜生产、加快产业发展进程;(7)加强生产监管,确保无公害蔬菜发展;(8)培育龙头企业,延伸蔬菜产业链;(9)优化蔬菜种植结构,实现多元品种供应城市。蔬菜是城乡居民生活必不可少的重要农产品,蔬菜产业是保障蔬菜供给的重大民生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蔬菜产业发展迅速,在保障市场供应、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未来,随着智慧园艺、设施园艺的发展,朝阳区将更加凸显其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加快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一二三产业有机结合,蔬菜产业必将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独特作用。
马兴栋,霍学喜[6](2019)在《制度信任对果农遵从标准化生产技术规范的影响——以苹果无公害生产为例》文中认为农业标准化过程既受市场机制的影响,更受自上而下的政府推广制度影响。以苹果无公害生产为例,基于山东、陕西、甘肃960份调查数据,分析市场交易制度信任与政府推广制度信任对果农遵从标准化生产技术规范的影响。研究表明:与果农主观判断是否实施标准化生产结果相比,客观的多指标综合评估结果相对较低;相对于政府推广制度,果农更信任优质优价的市场交易制度,市场交易制度与政府推广制度的信任均正向显着影响果农标准化生产的遵从程度;引入两种制度信任的交互项后,政府推广制度信任的回归结果仍然显着,这表明政府推广制度信任的影响更加明显,但市场交易制度与政府推广制度的信任并未表现出显着协同影响效果。
张娣[7](2019)在《种植农户绿色转型行为及其影响机制分析 ——以河南省孟津县为例》文中指出近年来,中国农业发展进入转型阶段。粗放式生产方式及其伴随的生态环境恶化、农业污染加剧等环境问题导致传统农业已无法适应当今社会,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现代化转型已刻不容缓。同时,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特色农业发展开始进入黄金时期,其中绿色农业逐渐成为农业现代化转型发展的有效选择。那么,种植农户是否愿意从事绿色农业?种植农户是如何进行绿色转型的?面对我国农业绿色转型的大趋势,如何促进种植农户绿色转型是值得关注的方向。然而,目前文献对绿色农业的研究虽多,从种植农户层面研究其绿色转型行为却少。种植农户绿色转型行为受哪些因素影响?厘清种植农户绿色转型行为及其影响机制,有助于改善和提高农户绿色转型效率,促进绿色农业转型,对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本文以种植农户绿色转型行为及其影响机制为研究对象,首先,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和理论;其次,在界定农业绿色转型、种植农户绿色转型行为概念的基础上,构建种植农户绿色转型行为影响机制的理论模型,并提出研究假设;再次,通过对孟津县绿色转型种植农户的问卷调查,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种植农户绿色转型行为影响机制进行探讨分析;最后,根据影响机制有针对性地提出促进种植农户绿色转型的政策建议。本文主要结论有:1、种植农户绿色转型行为主要体现在种植选择、生产方式、经营组织形式、资源投入方式、技术应用五个维度的绿色转型。种植选择上逐渐由低产、低品质的种植品种转变为因地制宜的特色、专用品种;生产方式由传统露天生产、铁犁牛耕、井水漫灌等人力操作逐步向温室大棚生产、机械化管理、智能化滴灌等科技化、绿色化的生产方式转变;经营组织形式由分散、孤立的传统农户经营向以绿色农产品为核心的绿色农业产业化经营转变;资源投入方式体现在改变了传统时期盲目提高化肥投入量来提升产量、河水漫灌等无节制的资源投入行为,更加绿色化和标准化。技术应用转型最终表现为农产品由传统农产品逐步发展为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有机农产品的过程。2、孟津县种植农户绿色转型行为在在镇之间不同,但整体处于偏低水平。孟津县送庄镇的种植农户绿色行为转型程度相较最高,引领着孟津县的绿色农业转型。白鹤镇、平乐镇、会盟镇种植农户绿色转型行为偏低。孟津县种植农户受收入差异不大、无力承担成本与风险、市场机制不完善、无精力打理等原因,选择继续绿色转型的种植农户较少。多数种植农户对其收益表示不满意,这也是当地农业绿色转型缓慢的重要原因之一。3、种植农户绿色转型行为各影响因素间的关系交错复杂。种植农户务农年限、年龄对绿色转型意识、产业链下游优化度产生负向影响、对农业环境保护意愿产生正向影响,种植农户文化程度则相反;种植农户绿色转型意识、农业环境保护意愿对产业链下游优化度均有显着正向影响。产业链中游优化度对两者产生显着正向影响;政府激励对绿色转型意识产生直接显着正向影响,对产业链下游优化度产生正向显着影响。4、农业产业链优化对种植农户绿色转型行为产生显着正向影响。受产业链整体协调、系统整合能力的影响,产业链中下游对于上游种植农户的监管力度、合作稳定度、合作对象的地理距离直接影响种植农户的成本与收益、技术创新和风险程度。参与较高级形态产业链的种植农户更愿意绿色转型,也呈现出更优的绿色转型行为。5、种植农户绿色转型行为影响机制为:从内在行为机制来看,种植农户个人特征则是影响其绿色转型行为的根本原因,是种植农户绿色转型的内生驱动力;种植农户绿色转型意识是影响其绿色转型行为的直接原因。从外在约束机制来看,农户绿色行为的转型需要以政府激励政策为前提,而产业链中、下游的要求则是一种需求驱动力。整体来看,产业链上、中、下游相互联系、分工协作,逐步形成产业一体化,提高整个产业链的运作效能和竞争优势;影响机制内各种因素相互影响,最终影响了种植农户的绿色转型行为。
何悦[8](2019)在《农户绿色生产行为形成机理与实现路径研究 ——基于川渝柑橘种植户化学品投入的实证》文中研究指明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的进程导致农业劳动力数量不断锐减,农户投入大量化肥、农药等化学品来替代农业劳动力的缺失已成为普遍选择。化肥、农药等化学品的使用为我国农产品产量提升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随着农户对农业化学品依赖性的增加,化肥、农药的过量施用、不合理施用现象时有发生,造成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和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直接影响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和连续几年的重要一号文件持续聚焦于农业绿色发展,以此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学者们普遍认为源头治理是改善生态环境和保障农产品安全的关键,即对农户生产行为的规范和改善。农户作为有限理性人,其生产行为受到内外多个因素的影响,深入探讨农户绿色生产行为的形成机理和影响路径,有利于从根本上引导和规范农户的生产行为。本研究基于计划行为理论、要素禀赋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外部性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构建农户绿色生产行为形成机理的研究框架,以川渝柑橘种植户为例,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和系统动力学模型,探讨农户绿色生产行为的形成机理,模拟仿真不同政策环境下农户绿色生产行为的变化,提出促使农户绿色生产行为实现的路径,为制定相应政策提供理论参考。本文得到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农业绿色生产整体水平较低,且不同区域间存在差异。农户适量施肥行为和商品有机肥购买施用行为较少,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采纳水平不高;违禁农药施用现象仍然存在,农药安全间隔期执行情况和绿色病虫害防治技术采纳情况不容乐观;农户绿色生产水平有待提升。(2)农户对知识能力、组织参与、市场环境、政府激励和政府规制的感知水平差异较大。感知水平依次为知识能力>政府激励>政府规制>市场环境>组织参与,说明农户对内部因素的感知水平要高于外部因素,产业化组织功能的缺失导致农户感知水平普遍较低。(3)农户绿色生产行为水平较低,意愿与行为存在不一致现象。农户绿色施肥行为和绿色施药行为,其意愿都要高于实际行为,农户绿色生产行为受到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4)知识能力、市场环境、政府激励和政府规制对农户绿色生产行为存在正向影响,且影响路径有所差异,而组织参与对其影响并不显着。对农户绿色施肥行为的影响程度依次为知识能力>政府激励>市场环境>政府规制;对农户绿色施药行为的影响程度依次为知识能力>政府规制>市场环境>政府激励。说明农户绿色生产行为受自身知识能力的影响最大,而政府、市场和组织等主体的作用相比要弱,加大提升农户知识能力能更有效促使农户的绿色生产行为。(5)政策满意度对农户绿色生产意愿和行为之间存在正向调节作用。农户对政策的满意度越高,有助于实现农户绿色生产意愿向行为的转化,因此可以通过提高农户政策满意度来促进农户绿色生产行为。(6)单一政策中知识能力对农户绿色生产行为影响最大,多种政策实施的影响要远远大于单一政策实施的影响。分别增加知识能力、组织参与、市场环境、政府激励和政府规制水平有助于农户实施绿色生产行为,其中知识能力的影响最大;同时增加这五个政策的水平,农户绿色生产行为提升幅度较大。(7)建立“农户-组织-市场-政府”多主体的动态协作体系,促进农户绿色生产行为。通过提高农户绿色生产知识水平、加强农业组织化程度、完善农业市场环境和加大政府政策力度等路径,通过多方主体的协作与努力,促使农业绿色发展和农户绿色生产行为。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构建农户绿色生产行为形成机理的理论分析框架。本研究从知识能力、组织参与、市场环境、政府激励和政府规制几个方面,对计划行为理论应用进行拓展,深入探讨农户绿色生产行为的形成机理,为农户生产行为的研究提供了新颖的视角。第二,从农户感知异质性视角探讨组织参与、市场环境、政府激励和政府规制对农户绿色生产行为的影响。已有研究多在同质性假设背景下,忽视了农户异质性所引致的对同一行为影响的感知差异。本研究从农户感知的视角,分析农户对产业组织、市场环境和政府政策的异质性感知对绿色生产行为的影响。第三,模拟仿真不同政策环境下农户绿色生产行为的动态变化过程,探讨不同政策的有效性。采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对不同政策环境下农户绿色生产行为的演变趋势进行模拟和仿真,进一步识别不同政策的效果,为相关部门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提供参考和依据。
马兴栋[9](2019)在《苹果种植户标准化生产行为研究 ——以无公害生产为例》文中认为中国是农业大国,但农业竞争力不强。中国拥有可耕地面积134955.66万公顷,具有超过6亿吨粮食、8000万吨肉类、7000万吨水产品的农业产能,但与之匹配的生产主体却是2.2亿农户,有限土地资源造成的人地比例不匹配矛盾成为中国最突出、最基本的国情和农情。在中国小农户生产情境中,探索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成为中国农业突破现有困境的重大命题。1999年,农业部和财政部启动“农业行业标准制定和修订计划”,在农业领域开始推行标准化生产。2001年,农业部围绕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在部分省份探索农业标准化实施示范区建设,进行实施层面上的农业标准化示范试探性试点工作。历年中央1号文件也连续强调农业标准化的重要意义。然而,中国的农业标准化路径是一种自上而下的生产管理制度变革,是政府和理论界、农业及食品工程技术行业催生的产物,外部推力显着加速着该变革的进程。受体制和市场发育的限制,消费者对标准化农产品虽有强烈的潜在需求和愿望,却没有转变为实际购买行为,结果导致农业标准化进展缓慢,主要农产品标准缺乏稳定性、质量信用不高,并成为学术界、决策及市场监管部门、消费者关注的重要问题。苹果是高价值农产品(HVP),因而苹果种植户的生产经营特征既具有中国农户生产经营的一般特征,但又具有独特性。首先,与粮食生产相比,苹果生产过程具有劳动密集、资本密集和技术密集特征,因而苹果种植户具有较高的经营管理能力和技术能力;其次,苹果生产经营过程的专业化程度、商品化程度和市场化程度较高,因而苹果种植户应对市场变化的经营决策能力更强;最后,苹果生产发展过程中政府支持苹果种植户发展的相关政策基本符合WTO绿箱政策,苹果产后进入市场过程中政府无任何干预政策,因而苹果市场是最接近于完全竞争市场状态的市场。可见,以苹果种植户标准化生产行为为对象和无公害苹果生产为例,对研究中国农业标准化过程的一般规律,认识中国农业标准化情境中农户的行为特征与效果,评价中国政府推进农业标准化进展的制度设计、运行与规制机制、政策结构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研究以农户行为理论、嵌入理论、外部性理论为基础,对苹果种植户标准化生产行为进行规范分析和理论解析;在对苹果种植户家庭基本特征及苹果生产经营基本特征进行统计描述的基础上,采用农户发展模型等方法和实地调查数据,对苹果种植户标准化生产行为的市场有效性、网络嵌入及其影响、制度信任与外部规制等方面进行了实证研究。基于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案设计,将本研究内容规划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是导言,即论文第一章。该部分在阐述研究背景的基础上总结凝练出本研究要解决的根据科学问题;介绍研究的目的设计及主要研究结论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综述和评价了国内外重要文献和精准性文献,并设计了支撑本研究的技术路线、研究方法选择和论文结构与章节安排。第二部分是理论分析,即论文第二章。在相关概念界定基础上,以农户行为理论、嵌入理论、外部性理论为指导,对苹果种植户标准化生产行为进行理论分析。借鉴农户发展模型的理论分析认为,适宜的经济制度应与传统的规范与习俗相协调,农户生产行为受到内外生系统的影响,且不同系统之间存在相互关联性。基于理论分析,结合苹果种植户标准化生产的具体情境,提出研究预期假设,即当前苹果标准化市场缺乏有效性导致苹果种植户标准化生产缺乏激励,且技术选择受到技术的网络效应与农户关系网路的共同影响,而制度信任与外部规制是苹果种植户遵从标准化生产的重要保障因素。第三部分是实证研究部分,涉及论文第三章至第七章。第三章是论文概述和描述性统计部分,重点介绍苹果产业发展状况、调查抽样方案与实地调研方法、样本容量和样本苹果种植户家庭基本情况,以及对苹果生产管理基本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第四章是实证研究部分,采用Heckman两阶段估计方法,分析苹果种植户标准化生产意愿及意愿溢价、估计意愿溢价均值;以消费者对标准化产品消费的意愿溢价为参照,评估和评价当前我国标准化产品市场的有效性。第五章以标准经济学中技术的网络效应与农业标准化生产管理特征作为研究起点,结合苹果生产管理中园艺流程特点,采用Mvprobit模型考察关系网络与技术网络嵌入对苹果种植户技术转换的影响机理。第六章按照制度信任的形成过程研究范式,将制度信任具体解构为对市场交易制度的信任和对政府推广制度的信任,采用有序Logit模型,分析制度信任对苹果种植户遵从标准化生产技术规范、规程的影响机理与程度。第七章将外部规制划分为“引导”和“监管”两个层面,研究外部规制对苹果种植户遵从标准化生产技术规范的影响。第四部分是研究结论和建议部分,即论文第八章。基于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结果,本研究从加强政府规制力度、提高农户生产管理素质、改善农业标准化生产条件方面,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论文主要结论包括:1.中国苹果种植户苹果生产的标准化生产程度较低,其中果园细碎化严重,规模化生产技术和管理手段推广受到限制,导致果园技术规范和管理标准推广应用面临规模不经济的微观环境;而与苹果产量关联密切的化肥、与果园病虫害防控效果管理密切的农药过度投入问题突出,苹果种植户安全生产意识薄弱。2.与普通苹果市场价格比较,苹果种植户采纳无公害生产管理规范与标准的意愿溢价的平均期望为64.66%,高于消费者购买无公害产品的意愿溢价。这意味着当前标准化农产品消费者的意愿溢价低于农产品生产者的意愿溢价,即难以形成正向激励苹果种植户自觉主动采纳标准化生产技术规范的价格条件,表明我国标准化农产品市场缺乏有效性。3.苹果生产管理中不同技术之间存在相互关联性,即联动效应明显。其中技术网络的嵌入导致了苹果种植户生产的“技术锁定”问题,而且随着苹果种植户技术网络的同质性增强,苹果种植户技术转换概率呈显着下降趋势。同质性关系网络对苹果种植户技术转换的影响并不显着,而异质性关系网络对苹果种植户技术转换的影响正向显着。4.苹果种植户对市场交易制度、政府推广制度的信任程度均正向显着影响苹果种植户遵从标准化生产技术规范的程度,但苹果种植户更偏向信任市场机制中优质优价的市场交易制度。当模型中引入信任的交互项后,研究发现对政府推广制度信任对苹果种植户遵从标准化生产技术规范的回归结果仍然显着,表明政府推广制度对苹果种植户遵从标准化生产技术规范的影响效果明显。5.外部规制对苹果种植户遵从标准化生产行为的实证研究发现,针对性强的宣传与培训、严格过程检查、规制性惩罚措施能够显着正向影响苹果种植户遵从标准化生产规范的程度,而物质投入扶持对苹果种植户遵从标准化生产规范的影响并不显着。
姚顺玉[10](2019)在《农民专业合作社质量保障行为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农业生产中,一些农民专业合作社完全具备质量保障的客观条件,但仍然没有对农产品进行质量保障。发达国家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治理工具主要为标准体系和认证体系,按照农业质量安全标准进行生产同样是我国保障农产品质量和解决农产品安全问题的关键。除按照质量标准进行认证以外,农药残留检测是生产者的风险规避行为,可以视为生产者主动进行质量保障。本文共研究了三种典型的质量保障行为:农药残留检测、绿色食品认证和有机产品认证。本文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研究对象,并根据200个合作社样本数据,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和结构方程模型对影响合作社质量保障行为的主观意识和客观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除此之外,将农产品认证细分为低标准认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与高标准认证(绿色食品认证和有机产品认证),进而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不同标准认证行为差异理论分析框架,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空间距离、外部支持与内部经验对合作社不同标准认证行为的影响差异。最终结果表明合作社的主观意识(态度、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和道德责任感)显着影响合作社的质量保障行为;合作社的一些内部和外部客观因素(合作社的规模、外部压力、销售距离、经验和供应链长度)对质量保障行为也会产生显着影响;合作社负责人的学历水平与质量保障行为之间没有显着关联;合作社的产销地空间距离、政府的外部支持及合作社内部认证经验对合作社不同标准认证的影响具有差异。本文的研究结果为政府治理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合作社农产品质量认证提供了参考建议。
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与标准化问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与标准化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参与电商对猕猴桃种植户绿色生产行为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
1.3.1 涉农电商的相关研究 |
1.3.2 农户绿色生产技术采纳的研究 |
1.3.3 农户绿色生产转型的研究 |
1.3.4 农户绿色生产绩效的研究 |
1.3.5 农村电商对农户行为决策的影响研究 |
1.3.6 文献评述 |
1.4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路线 |
1.4.3 研究方法 |
1.5 论文创新之处 |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影响机理分析 |
2.1 相关概念 |
2.1.1 生鲜农产品 |
2.1.2 猕猴桃种植户 |
2.1.3 涉农电商 |
2.1.4 农产品电商模式 |
2.1.5 绿色生产行为 |
2.2 理论基础 |
2.2.1 农户行为理论 |
2.2.2 交易成本理论 |
2.2.3 信息不对称理论 |
2.2.4 农业技术采用行为理论 |
2.3 参与电商对猕猴桃种植户绿色生产行为的影响机理分析 |
2.3.1 参与电商对猕猴桃种植户绿色农产品价值感知的影响分析 |
2.3.2 参与电商对猕猴桃种植户绿色生产技术采纳的影响分析 |
2.3.3 参与电商对猕猴桃种植户绿色生产转型的影响分析 |
2.3.4 参与电商对猕猴桃种植户绿色生产绩效的影响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样本区猕猴桃种植户参与电商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
3.1 猕猴桃种植户参与电商现状分析 |
3.1.1 世界及中国猕猴桃产业发展现状 |
3.1.2 中国电子商务和农村电商的发展历程分析 |
3.1.3 数据来源与样本描述 |
3.1.4 样本区猕猴桃种植户参与电商现状 |
3.1.5 参与电商与猕猴桃种植户绿色生产行为的相关关系推断 |
3.2 猕猴桃种植户参与电商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
3.2.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 |
3.2.2 计量模型设定、变量选取与描述性统计 |
3.2.3 猕猴桃种植户参与电商决策的影响因素 |
3.2.4 猕猴桃种植户参与电商模式的影响因素 |
3.2.5 猕猴桃种植户参与电商程度的影响因素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参与电商对猕猴桃种植户绿色农产品价值感知的影响 |
4.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 |
4.2 计量模型设定与变量选取 |
4.2.1 计量模型设定 |
4.2.2 变量选取和描述性统计 |
4.3 参与电商决策对猕猴桃种植户绿色农产品价值感知的影响分析 |
4.4 参与电商模式对猕猴桃种植户绿色农产品价值感知的差异分析 |
4.5 参与电商程度对猕猴桃种植户绿色农产品价值感知的影响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参与电商对猕猴桃种植户绿色生产技术采纳的影响 |
5.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 |
5.2 计量模型设定与变量选取 |
5.2.1 计量模型设定 |
5.2.2 变量选取和描述性统计 |
5.3 猕猴桃种植户绿色生产技术采纳程度的度量 |
5.4 参与电商对猕猴桃种植户绿色生产技术采纳程度的影响分析 |
5.4.1 参与电商决策对猕猴桃种植户绿色生产技术采纳程度的影响 |
5.4.2 参与电商模式对猕猴桃种植户绿色生产技术采纳程度的影响 |
5.4.3 参与电商程度对猕猴桃种植户绿色生产技术采纳程度的影响 |
5.5 作用机制检验:中介效应分析 |
5.6 异质性分析 |
5.7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参与电商对猕猴桃种植户绿色生产转型的影响 |
6.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 |
6.2 计量模型设定与变量选取 |
6.2.1 计量模型设定 |
6.2.2 变量选取和描述性统计 |
6.3 猕猴桃种植户生产方式判定 |
6.3.1 猕猴桃种植户生产方式数目的确定 |
6.3.2 样本属于潜在类别的概率分析 |
6.3.3 两类猕猴桃种植户生产方式的特征分析 |
6.4 参与电商对猕猴桃种植户绿色生产转型的影响分析 |
6.4.1 参与电商决策对猕猴桃种植户绿色生产转型的影响分析 |
6.4.2 参与电商模式对猕猴桃种植户绿色生产转型的影响分析 |
6.4.3 参与电商程度对猕猴桃种植户绿色生产转型的影响分析 |
6.5 内生性检验 |
6.5.1 参与电商决策对猕猴桃种植户绿色生产转型影响的内生性检验 |
6.5.2 参与电商模式对猕猴桃种植户绿色生产转型影响的内生性检验 |
6.5.3 参与电商程度对猕猴桃种植户绿色生产转型影响的内生性检验 |
6.6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参与电商对猕猴桃种植户绿色生产绩效的影响 |
7.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 |
7.1.1 参与电商对猕猴桃种植户绿色生产效益的影响 |
7.1.2 参与电商对猕猴桃种植户绿色生产效率的影响 |
7.2 模型设定与变量选择 |
7.2.1 变量定义及描述性统计 |
7.2.2 模型设定 |
7.3 参与电商对猕猴桃种植户绿色生产效益的影响 |
7.3.1 参与电商决策、绿色生产技术采纳对收入的影响 |
7.3.2 参与电商模式、绿色生产技术采纳对收入的影响 |
7.3.3 参与电商程度、绿色生产技术采纳对收入的影响 |
7.3.4 绿色生产技术采纳在参与电商影响收入中的中介作用 |
7.4 参与电商对猕猴桃种植户绿色生产效率的影响 |
7.4.1 随机前沿生产函数估计 |
7.4.2 参与电商决策对生产效率影响中绿色生产技术采纳的中介作用 |
7.4.3 参与电商模式对生产效率影响中绿色生产技术采纳的中介作用 |
7.4.4 参与电商程度对生产效率影响中绿色生产技术采纳的中介作用 |
7.5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研究结论、政策建议与展望 |
8.1 主要结论 |
8.1.1 猕猴桃种植户基本特征 |
8.1.2 参与电商对猕猴桃种植户绿色农产品价值感知的影响 |
8.1.3 参与电商对猕猴桃种植户绿色生产技术采纳的影响 |
8.1.4 参与电商对猕猴桃种植户绿色生产转型的影响 |
8.1.5 参与电商对猕猴桃种植户绿色生产绩效的影响 |
8.2 政策建议 |
8.2.1 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促进绿色生产转型 |
8.2.2 加强电商政策宣传,提高电商参与意识 |
8.2.3 适度引导电商参与,注重电商多元发展 |
8.2.4 优化平台监督机制,打通信息披露机制 |
8.2.5 完善绿色生产监管,优化产品交易环境 |
8.2.6 增强服务体系建设,培育市场竞争能力 |
8.3 研究不足与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介 |
(2)农户标准化生产遵从行为与意愿悖离及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文献研究综述 |
1.3.1 农业标准化的研究回顾 |
1.3.2 农户生产意愿的研究回顾 |
1.3.3 农户生产行为的研究回顾 |
1.3.4 农户行为与意愿悖离的研究回顾 |
1.3.5 研究评述 |
1.4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4.3 技术路线图 |
1.5 可能的创新点 |
第二章 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农业标准化 |
2.1.2 无公害果品 |
2.1.3 农户标准生产遵从行为与意愿的悖离 |
2.1.4 社会规范 |
2.1.5 社会资源 |
2.2 理论基础 |
2.2.1 计划行为理论 |
2.2.2 外部性理论 |
2.2.3 社会规范理论 |
2.2.4 社会资源理论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农户标准化生产遵从行为和意愿的特征分析 |
3.1 数据来源与样本基本特征 |
3.2 变量选取及其说明 |
3.3 样本描述性统计分析 |
3.3.1 农户行为与意愿悖离的描述性统计 |
3.3.2 农户行为与意愿相关影响因素的描述性统计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农户标准化生产遵从行为与意愿悖离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
4.1 模型设定 |
4.1.1 模型验证基本思路 |
4.1.2 Logistic模型选择 |
4.1.3 中介效应模型流程 |
4.2 农户行为与意愿悖离的影响因素模型回归分析 |
4.2.1 变量多重共线性检验 |
4.2.2 回归结果及讨论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5.1 研究结论 |
5.2 政策建议 |
5.2.1 推进社会公共服务组织建设,引导农户禀赋向好发展 |
5.2.2 推广农业标准化市场资源,减少外部条件限制 |
5.2.3 制定社会规范,完善农产品安全检查机制和惩罚机制 |
5.2.4 增强农户交流协作,引导农户积累社会资源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3)福建省园艺产品标准化建设现状及其存在问题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 调查背景 |
2 相关概念的界定 |
2.1 标准与园艺产品标准 |
2.2 标准化与园艺产品标准化 |
2.3 无公害农产品定义 |
2.4 绿色食品定义 |
2.5 有机产品定义 |
2.6 农产品地理标志定义 |
2.7 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定义 |
3 调查目的、内容及方法 |
3.1 调查目的 |
3.2 调查内容与方法 |
第二章 国内外园艺产品标准化发展概况 |
1 国际园艺产品标准化发展概况 |
1.1 国际主要涉种植业的标准化组织介绍 |
1.2 部分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园艺产品标准化发展概况 |
2 国内园艺产品标准化发展概况 |
2.1 我国标准化发展历程 |
2.2 我国园艺产品标准化概况 |
3 福建省园艺产品标准化建设发展历程 |
3.1 盲目发展阶段 |
3.2 萌芽阶段 |
3.3 逐步提升阶段 |
3.4 快速提升阶段 |
第三章 福建省园艺产品标准化建设现状调查 |
1 福建省园艺产品标准化建设情况调查方案 |
1.1 调查时间与地点 |
1.2 调查方法 |
1.3 调查内容 |
2 福建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标准化发展现状 |
1.1 无公害农产品认证 |
1.2 福建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现状 |
2 福建省绿色食品认证标准化发展现状 |
2.1 绿色食品认证 |
2.2 福建省绿色食品认证现状 |
3 福建省有机产品认证标准化发展现状 |
3.1 有机农产品认证 |
3.2 福建省有机产品认证现状 |
4 福建省农产品地理标志标准化体系现状 |
4.1 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 |
4.2 福建省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情况 |
5 福建省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体系现状 |
6 福建省园艺产品标准化建设取得的成效 |
第四章 典型案例分析 |
1 无公害农产品(龙头企业主导型) |
1.1 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主要做法 |
1.2 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成效 |
1.3 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存在的问题 |
2 绿色食品(龙头企业主导型) |
2.1 绿色食品认证的主要做法 |
2.2 绿色标准化生产成效 |
2.3 绿色食品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
3 有机产品(龙头企业主导型) |
3.1 有机产品认证的主要做法 |
3.2 有机标准化生产的成效 |
3.3 有机标准化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
4 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行业协会主导型) |
4.1 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的主要做法 |
4.2 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的总体成效 |
4.3 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标准化生产中存在问题 |
5 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政府主导型) |
6 各类型标准化生产模式的特点 |
第五章 福建省园艺产品标准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
1 福建省园艺产品标准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
2 福建省园艺产品标准化发展的建议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长春市朝阳区蔬菜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1.1.1 选题目的 |
1.1.2 选题意义 |
1.2 国内外蔬菜产业发展的经验与对朝阳区的启示 |
1.2.1 国外蔬菜产业发展特点及经验 |
1.2.2 国内蔬菜产业发展的特点和经验 |
1.2.3 国内外蔬菜产业发展经验对朝阳区蔬菜产业发展的启示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蔬菜产业的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2 相关理论 |
2.2.1 农业产业化理论 |
2.2.2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三章 长春市朝阳区蔬菜产业发展现状 |
3.1 朝阳区发展蔬菜产业的基础条件 |
3.1.1 区位优越 |
3.1.2 生态优势 |
3.1.3 基础优势 |
3.1.4 政策优势 |
3.2 蔬菜标准园的建设 |
3.2.1 园区建设情况 |
3.2.2 建设资金使用情况 |
3.2.3 园区生产基本情况 |
3.2.4 创建工作的保障措施 |
3.3 千顷蔬菜基地建设 |
3.3.1 基地建设的必要性 |
3.3.2 基本原则 |
3.3.3 建设规模 |
3.3.4 重点项目及工程建设标准 |
3.3.5 蔬菜基地项目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渠道 |
3.3.6 蔬菜基地项目效益 |
3.3.7 保障措施 |
3.4 农业示范区的建设情况 |
3.4.1 示范区基本情况 |
3.4.2 示范区建设进展 |
3.4.3 主要实施办法 |
3.5 朝阳区无公害蔬菜的发展 |
3.5.1 农药使用 |
3.5.2 肥料使用 |
3.5.3 全区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建设 |
3.5.4 无公害蔬菜重点建设项目 |
3.6 合作社、家庭农场和采摘园的发展 |
3.6.1 蔬菜产业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基本情况 |
3.6.2 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各产业中的分布情况 |
3.6.3 全区农民专业合作社政府财政扶持情况 |
3.7 农业技术推广现状 |
3.7.1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发展变化情况 |
3.7.2 农业新技术示范推广 |
3.7.3 农业技术培训工作取得的成果 |
第四章 朝阳区蔬菜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4.1 .蔬菜产业发展存在问题分析 |
4.1.1 农村实用人才水平偏低 |
4.1.2 农业技术推广工作面临的困难较多 |
4.1.3 蔬菜种植结构单一,设施菜田需进一步发展 |
4.1.4 蔬菜加工附加值不高 |
4.1.5 蔬菜标准园内设施蔬菜发展进程缓慢 |
4.1.6 质量监管不到位 |
4.1.7 合作社发展尚不成熟 |
4.2 蔬菜产业发展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
4.2.1 农村实用人才培养不科学 |
4.2.2 农户的菜田生产方法过于粗放 |
4.2.3 企业发展不足 |
4.2.4 蔬菜的深加工程度不够 |
4.2.5 蔬菜标准园内设施蔬菜发展进程缓慢的原因 |
4.2.6 质量监管机构不完善、人员缺乏 |
4.2.7 合作社缺乏强劲的运营机制 |
第五章 长春市朝阳区蔬菜产业发展的对策 |
5.1 进一步改善菜地基础设施条件 |
5.1.1 因地制宜,加快模块化蔬菜基地建设 |
5.1.2 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初步形成蔬菜市场 |
5.1.3 大力提升抗灾减灾的能力 |
5.2 充分利用水源保护地优势,顺势发展观光农业 |
5.2.1 鼓励发展家庭农场 |
5.2.2 结合农业观光发展采摘园 |
5.2.3 开发旅游项目,注重参与蔬菜生产项目的设置 |
5.3 保证蔬菜标准园高质量建设,确立服务城市的新定位 |
5.3.1 保证蔬菜园区的建设用地 |
5.3.2 避开城市近郊,菜田向中远郊发展 |
5.3.3 加大机械化水平,进行标准园建设 |
5.4 鼓励发展形成蔬菜生产的专业合作社 |
5.5 大力培养农业技术人才,提升菜农素质 |
5.5.1 注重选拔科技示范户 |
5.5.2 选拔培育科技指导员 |
5.5.3 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训 |
5.5.4 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大力培养年轻职业菜农 |
5.6 推进设施蔬菜生产、加快产业发展进程 |
5.6.1 关注温室大棚质量的提升 |
5.6.2 改善提高大棚的基础功能 |
5.6.3 引导菜农走出高投入、高产出的误区 |
5.7 加强生产监管,确保无公害蔬菜发展 |
5.7.1 进行无公害蔬菜的生产监管,提高生产安全水平 |
5.7.2 推行市场准入机制 |
5.7.3 加强法律宣传,政府提供资金支持 |
5.8 培育龙头企业,延伸蔬菜产业链 |
5.8.1 落实优惠政策,培育自己的龙头企业品牌 |
5.8.2 依托龙头企业,延伸蔬菜产业链 |
5.9 优化蔬菜种植结构,实现多元品种供应城市 |
5.9.1 调整蔬菜种植的品种结构,倡导菜田精细化管理 |
5.9.2 倡导农户对菜田精细化管理 |
5.9.3 建立农民蔬菜直销市场,减少中间环节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制度信任对果农遵从标准化生产技术规范的影响——以苹果无公害生产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问题的提出 |
二、理论分析框架与实证模型 |
三、样本来源与实证结果分析 |
1. 样本来源及描述性统计分析 |
2. 基础回归结果分析 |
3. 交互效应分析 |
四、结论及政策含义 |
(7)种植农户绿色转型行为及其影响机制分析 ——以河南省孟津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绿色农业研究综述 |
1.2.2 农业绿色转型研究综述 |
1.2.3 农业产业链优化研究综述 |
1.2.4 种植农户绿色转型行为研究综述 |
1.2.5 文献评述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可能的创新点 |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绿色农业 |
2.1.2 农业绿色转型 |
2.1.3 农业产业链 |
2.1.4 种植农户绿色转型行为 |
2.2 理论综述 |
2.2.1 绿色农产品封闭供应链理论 |
2.2.2 农产品价值链理论 |
2.2.3 农户行为理论 |
2.2.4 计划行为理论 |
3 种植农户绿色转型行为及其影响机制理论分析 |
3.1 种植农户绿色转型行为维度 |
3.2 种植农户绿色转型行为影响因素研究假设 |
3.3 种植农户绿色转型行为影响机制理论框架 |
4 种植农户绿色转型行为调查与分析 |
4.1 孟津县种植农户绿色转型行为及其影响机制研究设计 |
4.1.1 调研地点简介及问卷发放 |
4.1.2 调查问卷内容及结构设计 |
4.1.3 数据分析方法 |
4.2 孟津县农业绿色转型现状 |
4.2.1 孟津县绿色农业发展现状 |
4.2.2 孟津县种植农户绿色转型行为特征 |
4.3 绿色转型种植农户基本特征分析 |
4.3.1 种植农户自身与家庭特征 |
4.3.2 种植农户绿色转型意愿特征 |
5 种植农户绿色转型行为影响机制实证检验 |
5.1 种植农户绿色转型行为影响机制探索性因子分析 |
5.1.1 问卷所有变量信效度检验 |
5.1.2 剔除低相关性和非主成分变量,确立模型指标 |
5.1.3 模型变量信效度检验 |
5.2 种植农户绿色转型行为影响机制验证性因子分析 |
5.3 种植农户绿色转型行为影响机制结果分析 |
5.3.1 种植农户绿色转型行为各影响因素间关系分析 |
5.3.2 种植农户绿色转型行为影响机制分析 |
6 结论与政策建议 |
6.1 结论 |
6.2 政策建议 |
6.2.1 加强绿色农业技术普及,提高种植农户农业环境保护意愿 |
6.2.2 提高种植农户生产方式、经营组织形式创新的成果化 |
6.2.3 优化绿色农业产业链,推动产业融合 |
6.2.4 加强政府政策扶持,建立规制性制度环境 |
6.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农户调查问卷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8)农户绿色生产行为形成机理与实现路径研究 ——基于川渝柑橘种植户化学品投入的实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农业生产化学品投入的现状 |
1.3.2 农业生产化学品不合理使用的危害 |
1.3.3 农业生产化学品不合理使用的原因 |
1.3.4 农户绿色生产行为的影响因素 |
1.3.5 农户绿色生产行为产生的效应 |
1.3.6 研究评述 |
1.4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技术路线 |
1.5 研究的创新之处 |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基本概念界定 |
2.1.1 农户 |
2.1.2 农户绿色生产行为 |
2.1.3 农用化学品 |
2.2 理论基础 |
2.2.1 计划行为理论 |
2.2.2 要素禀赋理论 |
2.2.3 信息不对称理论 |
2.2.4 外部性理论 |
2.2.5 可持续发展理论 |
2.3 本章小结 |
3 理论框架与研究假说 |
3.1 理论分析 |
3.1.1 农户绿色生产行为形成的机理分析 |
3.1.2 农户绿色生产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
3.1.3 农户绿色生产行为形成的理论分析框架 |
3.2 研究假说 |
3.3 模型构建 |
3.4 本章小结 |
4 研究设计与描述性分析 |
4.1 问卷设计与变量选择 |
4.1.1 问卷结构 |
4.1.2 变量选择与量表设计 |
4.2 预调研及问卷的修正 |
4.3 抽样设计及数据收集 |
4.3.1 确定调研区域 |
4.3.2 选取调研样本 |
4.3.3 具体调研方法 |
4.3.4 数据收集 |
4.4 样本农户基本情况 |
4.4.1 样本农户个人特征 |
4.4.2 样本农户家庭特征 |
4.4.3 样本农户生产特征 |
4.5 样本农户绿色生产状况 |
4.5.1 农户施肥特征 |
4.5.2 农户施药特征 |
4.6 本章小结 |
5 农户绿色生产行为形成机理的实证分析 |
5.1 变量描述性统计分析 |
5.1.1 知识能力的统计分析 |
5.1.2 组织参与的统计分析 |
5.1.3 市场环境的统计分析 |
5.1.4 政府激励的统计分析 |
5.1.5 政府规制的统计分析 |
5.1.6 行为态度的统计分析 |
5.1.7 主观规范的统计分析 |
5.1.8 知觉行为控制的统计分析 |
5.1.9 农户绿色生产行为意愿的统计分析 |
5.1.10 农户绿色生产行为的统计分析 |
5.2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
5.3 信度与效度检验 |
5.3.1 信度检验 |
5.3.2 效度检验 |
5.4 计量模型构建 |
5.4.1 结构方程模型的概述 |
5.4.2 结构方程模型的构建 |
5.5 农户绿色施肥行为形成机理的实证分析 |
5.5.1 模型拟合度检验 |
5.5.2 参数估计 |
5.5.3 实证结果分析与假说检验 |
5.5.4 调节效应检验 |
5.5.5 农户绿色施肥行为模型多群组分析 |
5.6 农户绿色施药行为形成机理的实证分析 |
5.6.1 模型拟合度检验 |
5.6.2 参数估计 |
5.6.3 实证结果分析与假说检验 |
5.6.4 调节效应检验 |
5.6.5 农户绿色施药行为模型多群组分析 |
5.7 本章小结 |
6 农户绿色生产行为的动态模拟分析 |
6.1 系统动力学模型的概述 |
6.1.1 系统动力学的定义 |
6.1.2 系统动力学的特征 |
6.1.3 系统动力学的相关概念 |
6.1.4 系统动力学建模的步骤 |
6.2 农户绿色生产行为系统动力学模型构建 |
6.2.1 基本假设 |
6.2.2 系统模型边界及因果关系 |
6.2.3 系统模型构建及参数设置 |
6.3 农户绿色生产行为系统动力学模型检验 |
6.3.1 模型结构适合性检验 |
6.3.2 模型行为的灵敏度检验 |
6.3.3 模型结构的一致性检验 |
6.4 农户绿色生产行为系统模型仿真 |
6.4.1 不同政策模拟分析 |
6.4.2 多种政策综合模拟分析 |
6.5 本章小结 |
7 农户绿色生产行为的实现路径 |
7.1 农户绿色生产行为的基本目标 |
7.2 农户层面 |
7.2.1 提高农户绿色生产知识获取的便利性 |
7.2.2 构建多主体、多途径的农户绿色生产教育培训体系 |
7.2.3 加强对农户自我约束意识的培养 |
7.3 组织层面 |
7.3.1 鼓励农户自愿领办或者加入农业合作性质的经济组织 |
7.3.2 充分发挥产业组织的服务功能 |
7.3.3 完善组织与农户的利益分配机制 |
7.4 市场层面 |
7.4.1 严格规范农资销售市场 |
7.4.2 完善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 |
7.4.3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披露 |
7.5 政府层面 |
7.5.1 加强农业绿色生产的宣传力度和技术指导 |
7.5.2 建立以绿色生产为导向的农业补贴机制 |
7.5.3 积极推进“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 |
7.5.4 加大政府对农户生产行为的规制力度 |
7.6 本章小结 |
8 研究结论与展望 |
8.1 研究结论 |
8.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Ⅰ |
附录Ⅱ |
(9)苹果种植户标准化生产行为研究 ——以无公害生产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文献综述与评价 |
1.3.1 标准化领域的基础研究 |
1.3.2 农户标准化生产行为研究 |
1.3.3 文献评价 |
1.4 研究思路、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技术路线 |
1.4.3 研究方法 |
1.5 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分析 |
2.1 概念界定 |
2.1.1 标准 |
2.1.2 标准化 |
2.1.3 农业标准化与标准化生产技术规范 |
2.1.4 苹果种植户标准化生产行为 |
2.2 理论分析 |
2.2.1 农户行为理论 |
2.2.2 嵌入性理论 |
2.2.3 外部性理论 |
2.3 苹果种植户标准化生产行为理论分析 |
2.3.1 农户发展模型的分析框架 |
2.3.2 苹果种植户标准化产品市场有效性评价依据 |
2.3.3 网络嵌入对苹果种植户标准化生产技术转换的影响机理 |
2.3.4 制度对苹果种植户遵从标准化生产技术规范的影响机理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苹果产业状况与样本特征分析 |
3.1 苹果产业发展状况 |
3.1.1 世界苹果产业发展状况 |
3.1.2 中国苹果产销情况 |
3.2 调查方案设计 |
3.2.1 苹果市场分析 |
3.2.2 抽样方法及样本分布 |
3.2.3 苹果种植户特征描述 |
3.3 苹果种植户标准化生产描述性分析 |
3.3.1 苹果生产导向标准对比与选择依据 |
3.3.2 样本苹果种植户化肥施用行为分析 |
3.3.3 苹果种植户农药施用行为分析 |
3.3.4 苹果种植户标准化生产遵从程度分析 |
3.3.5 苹果种植户标准化生产实施效果分析 |
3.3.6 苹果种植户标准化生产规制类型及效果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苹果种植户标准化生产意愿及溢价分析 |
4.1 文献回顾 |
4.2 模型选择与变量设计 |
4.2.1 基于条件价值评估法的标准化生产意愿溢价分析 |
4.2.2 苹果种植户标准化生产意愿及其溢价估计模型 |
4.2.3 变量说明 |
4.3 标准化生产意愿溢价实证分析 |
4.4 标准化生产意愿溢价估计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双重网络嵌入对苹果种植户标准化生产技术转换行为的影响 |
5.1 网络嵌入的理论分析 |
5.1.1 技术的网络效应 |
5.1.2 差序格局下的网络嵌入 |
5.2 数据、变量与模型 |
5.2.1 数据来源及说明 |
5.2.2 变量选取 |
5.2.3 模型选择 |
5.3 网络嵌入对农户技术转换影响的实证分析 |
5.3.1 技术网络嵌入的影响 |
5.3.2 关系网络的影响 |
5.3.3 控制变量的影响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制度信任对苹果种植户遵从标准化生产技术规范的影响 |
6.1 制度信任对农户遵从标准化生产技术规范影响的理论框架 |
6.2 数据、变量设置与模型选择 |
6.2.1 数据基础分析 |
6.2.2 变量设置 |
6.2.3 模型选择 |
6.3 苹果种植户遵从标准化生产技术规范的实证结果分析 |
6.3.1 基础回归结果分析 |
6.3.2 市场交易制度与政府推广制度的交互效应分析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外部规制对苹果种植户遵从标准化生产技术规范的影响 |
7.1 农户遵从标准化生产决策理论模型与研究假说 |
7.2 变量选择 |
7.3 模型估计结果及分析 |
7.3.1 多重共线性检验 |
7.3.2 实证回归结果分析 |
7.4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结论与建议 |
8.1 研究结论 |
8.1.1 苹果种植户标准化生产水平较低 |
8.1.2 苹果产业标准化市场有效性不足 |
8.1.3 网络嵌入导致部分“技术锁定” |
8.1.4 制度信任对标准化生产的影响分析 |
8.1.5 外部规制对标准化生产的影响分析 |
8.2 主要建议 |
8.2.1 加强外部规制力度 |
8.2.2 提高农户生产素质 |
8.2.3 改善农业标准化生产条件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作者简介 |
(10)农民专业合作社质量保障行为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概念界定 |
1.2.2 农产品生产者参与质量认证的相关研究 |
1.2.3 农产品生产者农药残留检测相关研究 |
1.2.4 简要述评 |
1.3 研究目标 |
1.4 研究思路、内容与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内容 |
1.4.3 研究方法 |
1.5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
第2章 农民专业合作社质量保障现状与存在问题 |
2.1 数据来源 |
2.2 样本基本情况 |
2.3 农民专业合作社质量保障现状 |
2.3.1 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质量认证现状与问题 |
2.3.2 合作社农药残留检测现状与问题 |
第3章 合作社绿色与有机认证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
3.1 合作社绿色与有机认证行为理论框架 |
3.2 绿色与有机认证行为概念的操作化与测量 |
3.2.1 问卷设计 |
3.2.2 绿色与有机认证模型设定 |
3.3 绿色与有机认证行为的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 |
3.3.1 客观影响因素分析 |
3.3.2 主观影响因素分析 |
第4章 合作社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
4.1 合作社无公害认证行为理论框架 |
4.2 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行为概念的操作化与测量 |
4.3 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行为的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 |
4.4 绿色、有机与无公害认证行为影响因素差异分析 |
第5章 合作社农药残留检测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
5.1 合作社农药残留检测行为理论框架 |
5.2 农药残留检测行为概念的操作化与测量 |
5.2.1 测量指标设计 |
5.2.2 农残检测行为模型设定 |
5.3 农残检测行为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 |
5.3.1 客观影响因素分析 |
5.3.2 主观影响因素分析 |
5.4 农药残留检测行为与认证行为影响因素差异分析 |
第6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启示 |
6.1 研究结论 |
6.2 政策启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A 农民专业合作社质量保障行为调查问卷 |
作者简介 |
四、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与标准化问题(论文参考文献)
- [1]参与电商对猕猴桃种植户绿色生产行为的影响研究[D]. 李晓静.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1
- [2]农户标准化生产遵从行为与意愿悖离及影响因素研究[D]. 陈瑶.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0(02)
- [3]福建省园艺产品标准化建设现状及其存在问题与对策[D]. 黄丽萍. 福建农林大学, 2020(02)
- [4]忻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忻州市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的通知[J]. 忻州市人民政府. 忻州市人民政府公报, 2020(02)
- [5]长春市朝阳区蔬菜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 邱继丰. 吉林大学, 2019(03)
- [6]制度信任对果农遵从标准化生产技术规范的影响——以苹果无公害生产为例[J]. 马兴栋,霍学喜.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3)
- [7]种植农户绿色转型行为及其影响机制分析 ——以河南省孟津县为例[D]. 张娣. 河南大学, 2019(01)
- [8]农户绿色生产行为形成机理与实现路径研究 ——基于川渝柑橘种植户化学品投入的实证[D]. 何悦. 四川农业大学, 2019(12)
- [9]苹果种植户标准化生产行为研究 ——以无公害生产为例[D]. 马兴栋.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9(08)
- [10]农民专业合作社质量保障行为影响因素研究[D]. 姚顺玉. 青海大学, 201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