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建设的差异与重点

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建设的差异与重点

一、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建设的差异与重点(论文文献综述)

王宝英,齐爱云,王子莎[1](2022)在《黄河流域与长江经济带种植业碳足迹供需平衡对比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种植业碳足迹供需平衡分析是明确种植业碳减排方向的前提和基础。通过构建黄河流域及长江经济带种植业碳足迹及生态承载力账户,基于时空维度对其动态演化进行分析,并引入供需平衡指数表征其种植业碳资源供需现状。结果表明,黄河流域种植业碳足迹基本呈"M"型变动,长江经济带则呈逐年上升趋势。二者碳生态承载力均呈逐年上升趋势,耕地碳吸收功能不断增强,但上升幅度有所减缓。黄河流域内省际间种植业碳足迹相差较大,长江经济带差异值较小且总量值低于黄河流域。二者碳生态承载力中下游省份均高于上游省份。黄河流域供需平衡指数值均高于长江经济带,生态盈余省份所占比例均低于长江经济带。

张中良,牛木川[2](2022)在《长江、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测算与比较研究》文中提出构建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以长江、黄河干流周边城市为测算单元,基于2007—2016年51个城市面板数据,测算并比较了两流域高质量发展指数及经济状况、社会福利、生态环境在指数中所占比重,并运用Tobit回归比较了两流域高质量发展驱动要素。结果表明,2007—2016年长江、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指数总体涨幅分别为18.81%、13.70%,年均涨幅分别为1.73%、1.29%,总体均位于中质量发展阶段。经济状况占比均呈倒"U"型趋势,生态环境均呈下降趋势。社会福利在长江占比呈上升趋势,在黄河呈"U"型趋势,黄河流域经济与社会福利"脱钩"现象明显。Tobit回归结果显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均有助于提升流域内城市高质量发展。创新、开放对黄河流域影响较大,绿色、协调、共享对长江流域影响较大。

赵前前,范巧[3](2022)在《“江”“河”国家战略联动促进中国南北方共同富裕的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其在区域尺度上的传统界定更侧重于东中西和东北板块,中国南北方差距扩大化及相对地位前凸的发展现实,使得在区域尺度上实现中国南北方的共同富裕更具必要性和紧迫性。在解析中国南北方共同富裕的衍生逻辑、发展维度和评价尺度,以及阐释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两大国家战略("江""河"战略)的理论研究孤立性、现实推进割裂与联动必要性的基础上,结合"江""河"战略联动的发展维度与中国南北方共同富裕评价尺度的精准匹配,探讨了以"江""河"战略联动促进中国南北方共同富裕的内在机理和发展路径。建议围绕"江""河"地区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生态保护和"江""河"文化建设的协同推进、现代产业体系协同建设和产城融合协同推进、国际国内开放合作的深度协同、协同打好民生发展系统补丁、科学架构联动发展的保障体制机制等六个方面,充分发挥"江""河"战略联动在促进中国南北方共同富裕中的重要作用。

彭绪庶[4](2022)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认知与战略取向》文中研究指明21世纪以来,黄河流域自然生态开始呈现一些新特征和新趋势,不断凸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价值、战略需要和战略意义。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取向主要包括:通过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优化区域开放格局和推动特殊类型地区加快发展来完善新时期区域发展战略,通过因地制宜推进区域高质量绿色发展和发挥中心城市高质量集约发展带动作用来探索地区特色高质量绿色发展道路,推进产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以及强化生态安全保障作用。

郝宪印,邵帅[5](2022)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驱动逻辑与实现路径》文中研究说明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中,以生态保护为前提的高质量发展是实现流域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当前,推动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关键要在诸多复杂问题中识别出主要矛盾与主导因素,理清驱动逻辑,落实发展战略。结合流域现状与特色,应锚定生态约束、主体形态、发展模式、内生动力等重大问题,按照遵循自然规律、把水资源作为最大刚性约束,把握发展趋势、构建以城市群为主要载体的绿色集约发展格局,协调流域关系、坚持龙头带动与融合联动辩证统一,激活内生动力、以经济联系为重要突破口,将全流域结成利益共同体,努力探索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有效路径。

汪彬[6](2021)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的时代要求、战略目标与国际治理经验借鉴》文中提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是新时代立足问题导向、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中央与地方上下结合达成一致而应时推出的区域重大战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是个系统工程,要借鉴大江大河治理的国际经验,推动以水资源为核心的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和以跨行政区协调为重点的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通过系统治理、综合治理、协同治理,实现由行政辖区利益最大化向流域整体利益最大化转变,要构建生态协同治理长效机制,推动流域治理现代化;要深刻认识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困难,破解流域协同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要加强黄河文化遗产发掘和保护,弘扬黄河文化新时代价值;要把握"三新"重大逻辑,发挥黄河流域在新发格局中的重大贡献。

许学工[7](2021)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途径探讨——生态-文化-经济融合发展、分区与统筹》文中提出基于黄河流域的特点和国家战略需求,本文认为,生态-文化-经济融合发展是实现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一条途径。根据内部的差异,把流域分为四个区域进行研究,对每个区域,都结合其流域生态功能、地域文化、城市群、经济结构和特点进行了生态-文化-经济融合发展的探讨。在此基础上,提出黄河流域整体统筹协调的主要措施。

夏骕鹔,郭淑芬[8](2021)在《黄河流域生态效率:时空特征与影响因素——基于51个地级市面板数据的研究》文中提出通过DEA-SBM模型测算黄河流域51个地级市的生态效率,并运用泰尔熵标准对生态效率的空间差异度及其差异贡献率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黄河流域生态效率近十年呈现波动式上升态势,内部空间呈现随流域上中下游走势逐步上升的特征。通过构建双因素效应面板数据模型分析发现,区域经济水平、科技创新能力、生态功能定位、环境规制、对外开放程度、产业结构等因素对提升黄河流域生态效率具有正向作用,城市化率的作用则表现为负向抑制。为此,建议加快改善黄河流域的生态低效问题,保持黄河流域环境约束的强度,推动实现区域内一体化协调发展。

姜玲[9](2021)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差异化“问题清单”与协同策略》文中研究说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但全流域普遍存在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保障形势严峻、经济发展质量不高、创新驱动发展水平较低、区域战略重点失偏等问题,且流域内不同省份存在多元功能与利益需求。因此,如何加强流域内协同治理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难点。本研究基于典型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开发协调发展经验与内涵思辨,剖析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协同要求与内涵,基于整体协同和差异协调的二维视角梳理了流域协同治理的共性与差异化问题清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科学保护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推动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协同响应策略,并重点分析了科技创新协同与空间协同的问题与策略。

肖融[10](2021)在《我国流域保护立法的价值表达与功能建构——以《长江保护法》为分析对象》文中指出流域保护立法是实现我国流域空间法治的理论基础与实践路径,《长江保护法》是我国对大型流域保护综合性立法的首次尝试。以《长江保护法》为分析对象,运用法律规范相互关联的秩序思维和规范分析方法,探析该法通过立法目的、调整对象、法律原则等法律规范的设计,将国家战略和政治层面抽象价值转化为法律层面的价值表达与功能定位。该法"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生态环境修复"3个功能专章和"绿色发展"专章构成了"3+1"的结构模式,立法价值和绿色发展理念的融贯为各功能之间建立网状式的链接提供了可能。《长江保护法》是基于流域自然属性、生态属性、经济属性、法律属性、战略需求和法学理论一般运用的基础上,聚焦流域根本性问题,凸显法律价值与功能定位在整部法律的聚合性与布局性,能够为我国大流域保护立法提供借鉴和参考。《长江保护法》的实施是实现立法价值和功能定位的前提,也是实现其应然效力和实然效力的统一,这是一个系统性、持久性过程,需要行政机关对法律的执行、司法机关对法律的适用和公民对法律的遵守得以贯彻落实。

二、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建设的差异与重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建设的差异与重点(论文提纲范文)

(1)黄河流域与长江经济带种植业碳足迹供需平衡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1 农业碳足迹测算
        1.1.1 碳源测算模型
        1.1.2 碳汇测算模型
        1.1.3 农业碳足迹
    1.2 农业碳生态承载力计算
    1.3 农业碳供需平衡指数
    1.4 数据来源
2 农业碳足迹/生态承载力时空动态特征
    2.1 时序特征
    2.2 空间特征
        2.2.1 种植业碳足迹空间特征
        2.2.2 种植业碳生态承载力空间特征
    2.3 农业碳供需平衡分析
3 结论与建议

(2)长江、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测算与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方法与模型
    1.1 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构建
    1.2 模型构建与数据来源
2 模型结果与比较分析
3 高质量发展驱动要素分析
4 结论

(3)“江”“河”国家战略联动促进中国南北方共同富裕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国南北方共同富裕的衍生逻辑、发展维度及评价尺度
二、“江”“河”国家战略的理论孤立、现实割裂与联动必要性
    (一)“江”“河”国家战略
    (二)“江”“河”国家战略的理论关注孤立性与现实推进割裂
    (三)“江”“河”国家战略联动的必要性解析
三、“江”“河”国家战略联动促进中国南北方共同富裕的内在机理研究
    (一)“江”“河”国家战略的六维联动
    (二)路径匹配与机理梳理
四、“江”“河”国家战略联动促进中国南北方共同富裕的发展路径
    (一)强化“江”“河”地区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
    (二)联动推进“江”“河”地区的生态保护和文化建设
    (三)架构“江”“河”地区高质量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打造“江”“河”地区产城高效融合的城市群协同发展新格局
    (四)协同推进“江”“河”地区的深度开放和国际国内合作
    (五)打好“江”“河”地区民生短板的系统补丁
    (六)建立“江”“河”地区联动发展的保障体制机制

(4)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认知与战略取向(论文提纲范文)

1 新时期黄河流域自然生态和社会经济发展新变化
    1.1 黄河流域自然生态属性的新特征和新趋势
        1.1.1 大洪水泛滥和大改道概率与风险大幅降低
        1.1.2 黄河流域自然生态环境大幅改善
        1.1.3 黄河流域水土流失和黄河输沙量降至历史低值水平
    1.2 黄河流域经济社会价值进一步凸显
        1.2.1“三大进步”提升了黄河流域经济社会可利用价值
        1.2.2 人和经济社会发展与黄河的关系发生显着变化
        1.2.3 生态经济带和区域经济增长极跃起成为可能
2 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背景
    2.1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需要
    2.2 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需要
    2.3 加快拓展中国经济发展空间的战略需要
    2.4 探索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有效路径的战略需要
3 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时代意义与战略价值
    3.1 增强文化自信,凝聚民族复兴的精神力量
    3.2 示范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经济思想的战略融合
    3.3 强化中国发展战略纵深,提升经济安全保障水平
    3.4 助力脱贫攻坚,探索特色扶贫开发道路
4 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取向
    4.1 完善新时期区域发展战略
        4.1.1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4.1.2 优化区域开放格局
        4.1.3 推动特殊类型地区加快发展
    4.2 探索地域特色高质量绿色发展道路
        4.2.1 坚持因地制宜实现高质量绿色发展
        4.2.2 发挥中心城市高质量集约发展带动作用
    4.3 推进产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4.4 强化生态安全保障

(5)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驱动逻辑与实现路径(论文提纲范文)

一、以水定发展是前提和原则
    (一)水资源短缺对黄河流域的主要制约
    (二)黄河流域水权制度改革的实践
    (三)深化流域水权制度改革的重点任务
二、以城市群为载体实现流域高质量发展
    (一)城市群是流域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载体
    (二)推动流域城市群集约高效发展
    (三)在绿色发展中打造流域差异化优势
三、龙头带动与融合联动相互促进
    (一)龙头带动为流域协同提供动能
    (二)融合联动为流域协同整合力量
    (三)龙头带动与融合联动共促区域发展
四、构筑流域一体化利益共同体
    (一)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二)巩固提升实体经济
    (三)塑强高质量发展增长极
    (四)促进农业资源优化整合
    (五)推进构建流域现代能源体系
    (六)深化文化资源开发与合作

(6)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的时代要求、战略目标与国际治理经验借鉴(论文提纲范文)

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是适应时代发展所需的国家战略
    (一)是立足时代背景面向解决现实问题的区域重大战略
    (二)是落实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区域重大战略
    (三)是上下结合、中央与地方达成共识的区域重大战略
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是探索区域和流域综合治理的重大战略
    (一)探索大江大河生态保护治理路径的新标杆
    (二)化解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重要空间抓手
    (三)探索区域特色高质量发展新路径的重要示范区域
    (四)构建跨区域流域协同治理新机制的重要典范
    (五)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动脉
三、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四大战略目标取向
    (一)构建黄河流域生态协同治理长效机制,推动黄河流域治理现代化
    (二)深刻认识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挑战,破解协同发展体制机制障碍
    (三)加强黄河文化遗产发掘和保护,弘扬黄河文化新时代价值
    (四)把握“三新”重大逻辑,发挥黄河流域在新发展格局中的重要贡献
四、借鉴大河大江治理国际经验,推动黄河流域综合治理的政策建议
    (一)大江大河治理的理论思考
        1. 大江大河治理的特征。
        2. 大江大河治理的路径研究。
    (二)大江大河治理的国际经验。
    (三)借鉴国际大江大河治理经验,推动黄河流域大治理
        1. 健全黄河流域生态用水管理的法律体系和利益补偿机制。
        2. 确立黄河流域管理机构统一的开发、管理职权和地位。
        3. 建立生态优先的管理思路,注重资源、环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 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实现黄河流域综合开发治理。
        5. 高度重视运用高科技手段技术开发治理黄河流域。
        6. 构建黄河流域协同治理的顶层设计机制。

(7)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途径探讨——生态-文化-经济融合发展、分区与统筹(论文提纲范文)

一、基于黄河流域特点和国家战略需求的思考
二、生态-文化-经济的分区融合发展
    1. 黄河上游青藏高原河源及峡谷段———青川甘区
        (1)生态
        (2)文化
        (3)经济
    2. 黄河上游河套平原段———宁蒙区
        (1)生态
        (2)文化
        (3)经济
    3. 黄河中游黄土高原———陕晋区
        (1)生态
        (2)文化
        (3)经济
    4. 黄河下游华北平原———豫鲁区
        (1)生态
        (2)文化
        (3)经济
三、黄河流域的整体统筹协调
    1. 统筹黄河水的调配与管理
    2. 突破黄河的短板和瓶颈
        (1)陆路运输通道
        (2)海港与枢纽城市
    3. 加强黄河流域的整体研究
    4. 建立流域内部的统筹合作机制
四、结论与讨论
    1. 结论
    2. 讨论

(8)黄河流域生态效率:时空特征与影响因素——基于51个地级市面板数据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文献回顾
    (一)黄河流域
    (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
    (三)生态效率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1. 研究区域。
        2. 样本范围。
        3. 样本分组。
    (二)研究方法
        1. DEA-SBM。
        2. 泰尔指数。
        3. 双因素效应面板。
    (三)指标选取
    (四)数据来源
        1. 消除统计范围的差异。
        2. 消除统计指标变化的影响。
        3. 时间变量的统一处理。
四、黄河流域生态效率的时空特征
    (一)时间特征
        1. 综合效率。
        2. 技术效率。
        3. 规模效率。
    (二)空间特征分析
        1. 分组分析。
        2. 热力图分析。
        3. 泰尔指数分析。
五、黄河流域生态效率的影响因素
    (一)影响因素选取
    (二)平稳性检验
    (三)回归结果
    (四)分析与讨论
        1. 区域经济水平。
        2. 科技创新能力。
        3. 生态功能定位。
        4. 环境规制。
        5. 城市化率。
        6. 对外开放程度。
        7. 产业结构。
六、研究结论与启示
    (一)研究结论
    (二)理论启示与对策建议
    (三)不足与展望

(9)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差异化“问题清单”与协同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协同的内涵思辨
    2.1 流域保护开发的域外经验借鉴
    2.2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思辨
3. 黄河流域协同治理的问题解构与差异化问题清单
    3.1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共性”问题解构
        3.1.1 生态环境脆弱且协调治理复杂性强
        3.1.2 经济与民生基础薄弱且缺乏增长带动核心
        3.1.3 科技协同创新面临核心资源短缺和环境薄弱双重压力
    3.2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差异化”问题清单
        3.2.1 水资源协同治理的区域差异分析
        3.2.2 沿黄各省份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差异化问题分析
        3.2.3 沿黄各省份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问题归类与归因
4.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协同响应策略
    4.1 管理制度协同:构建“权、责、利”明晰的政策协同体系
    4.2 生态治理协同:构建分工清晰、主导任务明确的生态协同治理格局
    4.3 经济产业协同:以差别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协同流域产业体系和布局
    4.4 空间功能协同:探索合理分工、优势互补的网络型城市群优化路径
    4.5 科技创新协同:推进高水平科技创新打造区域协同创新高地

(10)我国流域保护立法的价值表达与功能建构——以《长江保护法》为分析对象(论文提纲范文)

1 流域保护立法的价值表达
    1.1 立法目的条款是法律价值的规范表达形式
    1.2 调整对象条款是法价值导向的行为范围
    1.3 法律原则条款是法价值的具体化表达
2 基于流域保护立法价值的功能定位
    2.1 以维护生态系统完整性为价值目标的资源保护功能
    2.2 以流域水安全问题为价值导向的水污染防治功能
    2.3 以凸显功能性修复为价值目标的生态环境修复功能
    2.4 “绿色发展”专章明确绿色发展的责任主体与社会共治
    2.5 功能与功能的衔接
3 长江保护立法对流域保护立法价值与功能之启示
    3.1 流域“自然—经济—社会”系统决定流域保护立法的价值与功能
    3.2 流域保护立法应当聚焦各个流域根本性问题
4 结语

四、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建设的差异与重点(论文参考文献)

  • [1]黄河流域与长江经济带种植业碳足迹供需平衡对比研究[J]. 王宝英,齐爱云,王子莎. 湖北农业科学, 2022(03)
  • [2]长江、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测算与比较研究[J]. 张中良,牛木川. 生态经济, 2022(02)
  • [3]“江”“河”国家战略联动促进中国南北方共同富裕的机制研究[J]. 赵前前,范巧.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01)
  • [4]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认知与战略取向[J]. 彭绪庶. 生态经济, 2022(01)
  • [5]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驱动逻辑与实现路径[J]. 郝宪印,邵帅. 山东社会科学, 2022(01)
  • [6]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的时代要求、战略目标与国际治理经验借鉴[J]. 汪彬.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2021(06)
  • [7]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途径探讨——生态-文化-经济融合发展、分区与统筹[J]. 许学工. 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 2021(01)
  • [8]黄河流域生态效率:时空特征与影响因素——基于51个地级市面板数据的研究[J]. 夏骕鹔,郭淑芬. 统计学报, 2021
  • [9]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差异化“问题清单”与协同策略[J]. 姜玲. 今日科苑, 2021(12)
  • [10]我国流域保护立法的价值表达与功能建构——以《长江保护法》为分析对象[J]. 肖融.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21(12)

标签:;  ;  ;  ;  ;  

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建设的差异与重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