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防治进展(论文文献综述)
叶月娥,郑丽娅,王爱孙,董玉桂[1](2021)在《620例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情况调查及其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温州某医院620例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情况及危险因素,为临床防控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选择2018年3月-2019年10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620例早产儿纳入研究,于早产儿出生后开展视网膜病变筛查,统计视网膜病变检出率,并经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危险因素。结果温州某医院620例早产儿中筛出视网膜病变53例,检出率是8.55%。单因素分析显示,温州某医院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生和患儿出生胎龄、出生体质量、应用呼吸机、酸中毒、输血、感染存在相关性(P<0.05);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生和患儿性别、贫血、多胎、吸氧、黄疸、低血糖血症、应用保温箱无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出生胎龄<30周、极低体质量<1 500 g、应用呼吸机、酸中毒、输血、窒息及感染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温州某医院620例早产儿存在视网膜病变发生风险,且其发生多与患儿出生胎龄、出生体质量、应用呼吸机、酸中毒、输血、窒息及感染密切相关,故为及时且有效的防控,临床需及早完善临床筛查工作,了解高危因素,合理制定干预管理措施。
姜海涛,李国仁[2](2021)在《我国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筛查现状》文中研究说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是一种属于可避免、可控的儿童主要致盲性及低视力眼病。筛查是早检出、早干预和早治疗的前提和关键措施,对降低儿童致盲率及视力损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对我国ROP筛查和发病现状作一综述,以期为ROP的防治提供参考。
陈伟成,骆建平,陈小燕,陈进勉[3](2021)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转归情况及其进展至重度的危险因素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转归情况及其进展至重度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6月本院95例视网膜病变早产儿为研究对象。随访6个月,观察所有患儿的转归情况,比较不同新生儿因素(性别、胎龄、体重、1 min Apgar评分、感染情况及先天性疾病情况)及其他因素(机械通气时间、母亲妊娠期疾病情况、肺表面活性物质应用情况及分娩方式)者的转归情况,并分析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进展至重度的危险因素。结果:95例早产儿中进展至重度者30例(31.58%),自然消退者65例(68.42%)。不同性别、先天性疾病、母亲妊娠期疾病、肺表面活性物质应用情况及分娩方式的早产儿转归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胎龄、体重、1 min Apgar评分、感染情况及机械通气时间的早产儿转归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龄、体重、1 min Apgar评分、感染情况及机械通气时间均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进展至重度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进展至重度的概率较高。胎龄、体重、1 min Apgar评分、感染情况及机械通气时间均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进展至重度的危险因素,可作为防控与干预措施制定的参考依据。
郑慧芬,丁璐,吴本清[4](2021)在《急进性与普通型早产儿视网膜病的对比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急进性早产儿视网膜病(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与普通型ROP临床特征及发生急进性ROP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深圳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病房住院的ROP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儿是否达到急进性ROP诊断标准分别纳入急进性ROP组和普通型ROP组。收集患儿的临床资料、治疗情况及母亲围生期资料,应用SPSS 18.0统计软件比较两组差异。结果 127例ROP患儿中107例为普通型ROP,20例为急进性ROP。普通型ROP组与急进性ROP组胎龄、出生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胎龄<32周早产儿分别占91.6%(98/107)和95.0%(19/20),出生体重<1 500 g分别占84.1%(90/107)和90.0%(18/20)。普通型ROP组输血≥2次者占53.3%(57/107),急进性ROP组占85.0%(17/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普通型ROP组81.3%(87/107)使用机械通气,69.2%(74/107)通气时间≤7 d;急进性ROP组全部使用机械通气,65.0%(13/20)通气时间>7 d。急进性ROP组较普通型ROP组机械通气时间明显延长(P<0.05)。普通型ROP组部分需激光光凝治疗,预后均较好;急进性ROP组治疗多采用玻璃体腔注药,部分需联用激光光凝,大部分预后较好。结论急进性ROP与普通型ROP患儿一般临床特征无明显差异,但输血、机械通气时间延长与急进性ROP发生相关。
樊江波,陈兰,应继东,刘维锋,李颖洁[5](2021)在《县级医院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流程建设分析》文中研究指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成为早产儿致盲的主要原因。早筛早诊早治成为防治盲的关键。通过多学科协作、掌握筛查技术、选择筛查方法、规范筛查流程、防范筛查风险、标准评估病情、适时干预病变等流程建设,成功在县级医院有效开展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共完成新生儿眼病筛查775人次,发现视网膜病变异常1.33%;完成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56人次,发现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并成功治疗1眼,占1.78%。
杨美[6](2021)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构建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各指标权重,为护理管理者和临床工作者评价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护理质量提供参考和借鉴,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善。方法1.以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护理质量等为关键词,运用文献回顾、内容分析法等方法筛选有价值的中外文献,提取潜在的护理质量评价指标。2.拟定访谈提纲,通过半结构访谈进一步获取补充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护理质量临床评价指标。3.召开专家小组会议进一步讨论确定各指标的名称、类别、计算公式、收集方法。根据专家意见修改指标,初步拟定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4.根据初拟的早产儿呼吸窘迫征护理质量评价指标编制函询问卷,采用Likerts5级评分法对各指标的重要性进行评分。运用德尔菲法向新生儿危重症护理、护理管理、新生儿临床医学等领域的24名专家进行了3轮专家函询。5.运用SPSS24.0对专家函询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运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yerarchy Process,AHP)建立指标层次结构模型,构建两两比较判断矩阵并进行一致性检验,计算各指标权重。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64篇文献,两名分析员以“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结构模式为理论指导结合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专病特点,初步提取41项三级指标,将同一类别相近指标整理归纳11项二级指标。2.分析访谈资料根据访谈结果补充9项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护理质量评价指标。3.经专家讨论认为初步提取的指标符合其分类类别,根据专家意见新增10项指标。初步拟定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护理质量评价指标池,共包括一级指标3项,二级指标12项,三级指标59项。4.三轮专家函询问卷有效回收率分别为80.00%、92.86%、92.31%,专家权威系数为0.88,说明专家积极性和权威性较高。而三轮函询的Kendall W协调系数分别是0.303、0.212、0.236,非参数检验P<0.05,反映了专家意见具有一致性。最终构建的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共包括:一级指标3项,二级指标13项,三级指标43项。5.层次分析法构建指标层次结构模型和两两判断矩阵并进行一致性检验,一致性系数CR<0.1,权重分配合理。一级指标权重分别为:结构指标(0.1958)、过程指标(0.4934)、结果指标(0.3108)。二级指标权重前三位分别为:NICU专科护理(0.1383)、产房复苏(0.1383)、院内感染(0.1026)、安全不良事件(0.1026)。三级指标权重前三位分别为:黄金时间段复苏规范执行率(0.0922)、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0.0684)、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0.0684)。结论参加3轮函询的专家的积极系数和权威系数较高,地域分布广泛,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可信度高。构建形成的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内容涵盖了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护理服务的各个环节,可操作性强,具有较好的系统性、科学性。可为临床深入评价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护理质量提供参考依据,促进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陈森华[7](2021)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与血小板参数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认为目的研究早产儿视网膜病变与生后早期及血管病理增殖期两个不同阶段血小板参数的相关性。方法将2017年1月1日至2020年11月1日于生后24小时内入住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福州儿童医院新生儿科且出生胎龄≤32周的早产儿纳入本研究,将诊断为ROP的早产儿纳入病例组,将确诊无ROP的早产儿纳入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早产儿生后早期及血管病理增殖期两个不同阶段血小板参数、母亲妊娠期情况、早产儿基本资料、临床相关疾病和治疗情况,采用SPSS 2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共纳入175例早产儿,ROP组66例,胎龄28.5w(27.4w~29.8w),出生体重1100g(918g~1363g);非ROP组109例,胎龄30.7w(29.1w~31.4w),出生体重1480g(1195g~1700g),组间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而两组在性别和多胎之间差异不显着(P>0.05)。2、ROP组中有超早产儿23例(34.8%),超低体重儿有19例(28.8%),非ROP组中分别有6例(5.5%)、8例(7.3%),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ROP组需有创、无创呼吸支持以及鼻导管吸氧时间均较非ROP组显着延长(P<0.05)。3、患儿母亲年龄小于20岁以及辅助生殖技术的使用,组间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4、ROP组发生AOP、肺炎、BPD、中-极重度贫血、hs PDA、严重窒息、ICH、败血症以及酸中毒比例较非ROP组显着升高,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两组在NRDS、NEC、PVL的发生上,差异不显着(P>0.05)。5、ROP组需使用PS、糖皮质激素的概率更高,咖啡因、肠外营养使用天数更长、输红细胞次数更多,两组之间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而输血小板次数组间差异不显着(P>0.05)。6、ROP组两个阶段的PLC、PMI较非ROP组普遍偏低,PDW较非ROP组普遍偏高,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而两组在两个阶段MPV之间差异不显着(P>0.05)。7、筛出ROP病变需手术时的生后周数,超早产儿为(10.5±2.2w),极早产儿为(7.4±2.6w),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8、多因素分析表明:酸中毒、生后1周PDW较大是ROP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出生胎龄及生后1周PMI较大是ROP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1、出生胎龄越小,发生重度ROP时间反而越晚,需坚持定期筛查随访。2、ROP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出生胎龄小、酸中毒、生后1周PDW较大、生后1周PMI较小是RO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3、PLC降低、PDW升高、PMI降低可能是反应ROP患者血小板活化的指标,生后早期血小板活化可能在ROP的病理生理中起一定的作用,需进一步前瞻性研究证实。
王亮,张自峰,陶梦璋,李曼红,王雨生[8](2021)在《中国大陆地区2008至2018年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病变化趋势》文中认为随着新生儿救治水平不断提高,早产儿存活率不断上升,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成为儿童致盲的首位病因。进入21世纪,中国大陆地区ROP筛查和防治工作不断深入,但不同区域开展工作的情况及ROP检出率差异较大。本文在前期对2010年前ROP发生情况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对2008至2018年的文献报道进行汇总,追踪和分析约10年间中国大陆地区ROP的筛查情况和发病变化趋势,以期为科学防治ROP提供参考。(中华眼科杂志,2021,57:379-385)
陈雯[9](2021)在《血细胞指标对早产儿视网膜病的早期预测价值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早产儿视网膜病(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是发生于未成熟或低出生体重儿的增殖性视网膜病变,也是全球范围内儿童致盲的首要原因。随着国内新生儿医学的发展和进步,我国早产儿、极低出生体重新生儿的存活率明显提高,由此ROP的发病率随之提高。本研究拟探讨血细胞指标对ROP的早期预测价值,为临床医师提供一种新的、便捷的监测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5月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生儿救治中心住院治疗并行眼底照相检查的早产儿。根据眼底照相的结果分为ROP组与非ROP组,并在根据病变分区、分级的情况,将ROP组患儿分为轻度与重度ROP。收集患儿围生期情况(胎膜早破、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感染、宫内窒息、羊水胎粪污染等),生后情况(新生儿肺炎、新生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新生儿败血症、真菌感染、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用氧方式、氧疗时间,输血次数),以及出生后24小时内,生后1周,生后3周的血常规资料(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分布宽度、血小板、平均血小板体积、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比较不同组别各指标的差异,使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引起ROP的危险因素。并通过绘制ROC曲线,评估血细胞指标对ROP的早期预测价值,并找到预测ROP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1.生后24小时,ROP组相较于非ROP组患儿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中性粒细胞计数、NLR比值显着降低,LMR比值显着增高,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生后1周时,ROP组相较于非ROP组患儿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计数、LMR比值显着降低,单核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NLR比值显着增高,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生后3周时,ROP组相较于非ROP组患儿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淋巴细胞计数、LMR比值显着降低,中性粒细胞计数、NLR比值显着增高,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胎龄、出生体重、BPD、出生时NLR、生后1周NLR、生后1周LMR、生后3周NLR、生后3周LMR是ROP发病的危险因素。5.重度ROP组患儿NLR在出生时[1.680(1.1,2.0)vs0.750(0.5,1.3)]、第1周[1.900(1.6,2.5)vs1.540(1.2,2.1)]、第3周[1.280(0.7,1.5vs0.760(0.5,1.3)]均显着高于轻度ROP患儿。LMR值在出生时[5.290(3.4,7.2)vs7.240(5.7,10.2)]、第1周[2.010(1.4,2.6)vs2.290(1.7,2.7)]、第3周[2.660(1.8,5.3)vs3.550(2.6,4.3)]均显着小于轻度ROP患儿。6.第1周NLR、LMR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且与其他时期曲线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此两组数据的曲线下面积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周NLR的曲线下面积0.756(95%CI:0.697~0.815)、最佳预测值1.470;第1周LMR的曲线下面积0.786(95%CI:0.732~0.839)、最佳预测值2.930。结论:1.血细胞比值NLR、LMR与ROP的发病相关,且与疾病的严重程度相关。2.胎龄、BPD、出生时NLR、生后1周NLR、生后1周LMR、生后3周NLR、生后3周LMR是ROP发病的危险因素。3.第1周NLR、LMR对ROP的早期预测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孙娜,陈垂海,杨瑰艳,陈洁,高莹[10](2021)在《三亚地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流行现状及其母亲相关因素分析》文中提出目的:了解三亚地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流行现状及探讨其相关危险因素,为该地区本病预防工作提供有利参考。方法:选取2019-01/12期间在三亚市妇幼保健院分娩且胎龄小于36周的早产儿243例486眼和足月儿35例70眼作为研究对象,均进行眼底筛查,依据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诊断标准统计其发病率,并收集所有母亲孕前及孕期相关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足月儿均未发生视网膜病变,早产儿确诊36例,其发病率约14.8%(36/243)。其中,Ⅰ期病变患儿约占58.3%,其次依次为Ⅱ期病变(30.6%)、Ⅲ期病变(8.3%)及Ⅳ病变(2.8%),未发现Ⅴ期病变患儿。同时,阈值病变患儿2例(5.6%)。足月儿母亲与早产正常儿母亲除孕周外,在月经、孕龄、妊娠胎数、妊娠并发症相关因素中均无差异(P>0.05),但与早产患病儿母亲均有差异(P<0.05)。月经不调、高龄妊娠、孕周短、多胎、子痫、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糖尿病、围生期感染均是导致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病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三亚地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病率较高,应予以高度重视,同时影响因素颇多,而孕前调理月经、避免高龄妊娠、足月分娩、单胎妊娠、控制妊娠并发症是降低该地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有效方法。
二、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防治进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防治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620例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情况调查及其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资料来源 |
1.2 方法 |
1.3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视网膜病变筛查结果 |
2.2 单因素分析结果 |
2.3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危险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
3 讨论 |
(2)我国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筛查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0引言 |
1 ROP筛查的概况 |
2 ROP的发病机制和高危因素 |
2.1 ROP的发病机制 |
2.2 ROP发生和发展的高危因素 |
2.2.1出生胎龄 |
2.2.2出生体质量 |
2.2.3不合理氧疗 |
2.2.4遗传因素 |
2.2.5出生后合并症 |
2.2.6母孕相关合并症 |
2.2.7体质量增长缓慢 |
2.2.8其他因素 |
3 ROP筛查的标准和方法 |
3.1 ROP筛查的标准 |
3.2 ROP的筛查时间 |
3.3 ROP的筛查方法 |
4 ROP筛查和发病的现状 |
5结语 |
(3)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转归情况及其进展至重度的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转归情况评价标准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转归情况 |
2.2 不同新生儿因素的早产儿转归情况比较 |
2.3 不同其他因素的早产儿转归情况比较 |
2.4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进展至重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
3 讨论 |
(5)县级医院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流程建设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筛查情况分析 |
2 筛查流程建设 |
2.1 医院重视、多学科合作 |
2.2 学习筛查技术 |
2.2.1 根据当地条件选择合适的筛查技术 |
2.2.2多方式、多途径掌握筛查技术 |
2.3 规范筛查流程 |
2.3.1 筛查前准备工作 |
2.3.2 双目间接检眼镜操作方法 |
2.3.3 数字视网膜成像系统操作方法 |
2.3.4 筛查结束后宣教 |
2.4 ROP筛查风险与对策 |
3 ROP病情评估和治疗 |
4 讨论 |
4.1 县级医院ROP筛查方式的选择 |
4.2 多学科协作模式探讨 |
4.3 ROP筛查风险讨论 |
4.4 修水ROP筛查情况讨论 |
(6)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研究背景 |
2 研究目的 |
3 研究意义 |
4 理论模型与相关概念 |
4.1 Donabedian模型 |
4.2 护理质量 |
4.3 护理质量指标 |
4.4 早产儿 |
4.5 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
5 技术路线图 |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1.1 半结构访谈法研究对象 |
1.2 专家会议法研究对象 |
1.3 德尔菲法研究对象 |
2 研究方法 |
2.1 文献研究 |
2.2 半结构访谈 |
2.3 专家会议 |
2.4 德尔菲(Delphi)专家函询 |
2.5 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 |
3 统计学方法 |
4 质量控制 |
4.1 指标体系初步拟定阶段 |
4.2 德尔菲专家函询阶段 |
4.3 统计分析阶段 |
结果 |
1 文献研究结果 |
2 半结构访谈内容提炼结果 |
3 专家会议结果 |
4 德尔菲专家函询结果 |
5 指标权重结果 |
讨论 |
1 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分析 |
2 德尔菲专家函询的可靠性分析 |
3 评价指标体系体现专病护理特色 |
3.1 结构指标着眼于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护理所需的基本要素 |
3.2 过程指标聚焦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救治的重点环节 |
3.3 结果指标体现了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护理效果 |
4 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护理质量评价指标权重分析 |
4.1 结构指标权重分析 |
4.2 过程指标权重分析 |
4.3 结果指标权重分析 |
结论 |
1 研究结论 |
2 研究的创新性和局限性 |
2.1 创新性 |
2.2 局限性 |
3 进一步研究方向 |
参考文献 |
综述 新生儿护理质量评价指标的研究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附录 |
致谢 |
(7)早产儿视网膜病变与血小板参数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资料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与分组 |
1.2 研究方法 |
1.3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一般资料比较 |
2.2 三大危险因素比较 |
2.3 母亲因素、产前、围产期因素比较 |
2.4 合并症比较 |
2.5 治疗情况比较 |
2.6 第一阶段血小板参数比较 |
2.7 第二阶段血小板参数比较 |
2.8 两组两个阶段血小板参数自身比较 |
2.9 ROP组分层分析 |
2.10 ROP相关因素多因素分析 |
3 讨论 |
3.1 血小板参数的意义 |
3.2 新生血管形成与ROP |
3.3 血小板与血管生成 |
3.4 本研究结果的意义 |
3.5 不足和展望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血细胞指标对早产儿视网膜病的早期预测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诊断标准与分级标准 |
2.2.1 ROP诊断标准 |
2.2.2 ROP分级标准 |
2.2.3 其他疾病诊断标准 |
2.3 仪器与检查 |
2.3.1 眼底检查 |
2.3.2 血常规检查 |
2.4 研究与方法 |
2.4.1 资料收集 |
2.4.2 统计学方法 |
第3章 结果 |
3.1 一般情况 |
3.1.1 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 |
3.1.2 两组患儿危险因素情况 |
3.1.3 眼底病变情况 |
3.1.4 输血与ROP |
3.1.5 氧疗与ROP |
3.2 两组患儿血细胞参数比较 |
3.2.1 两组患儿出生时血细胞参数比较 |
3.2.2 两组患儿生后1 周血细胞参数比较 |
3.2.3 两组患儿生后3 周血细胞参数比较 |
3.3 不同严重程度患儿间NLR、LMR值比较 |
3.4 ROP多因素Logistic分析 |
3.5 NLR、LMR对 ROP的预测价值 |
第4章 讨论 |
4.1 一般情况 |
4.2 ROP的危险因素 |
4.3 血细胞指标与ROP |
4.3.1 白细胞计数及其分类计数 |
4.3.2 血小板及其参数 |
4.3.3 输血及贫血 |
4.3.4 血细胞比值NLR、LMR、PLR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不足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炎症/感染对早产儿视网膜病的影响研究 |
参考文献 |
(10)三亚地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流行现状及其母亲相关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引言 |
1对象和方法 |
1.1对象 |
1.2方法 |
2结果 |
2.1 ROP的发病率和性别差异比较 |
2.2 ROP的临床分布特征 |
2.3三组母亲月经不调、双胎及多胎和妊娠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 |
2.4三组母亲孕龄和孕周的比较 |
2.5 ROP母亲相关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
3讨论 |
3.1 ROP的起源及流行趋势 |
3.2 ROP的分期及治疗 |
3.3 ROP与母亲的关系 |
四、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防治进展(论文参考文献)
- [1]620例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情况调查及其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J]. 叶月娥,郑丽娅,王爱孙,董玉桂. 中国妇幼保健, 2021(21)
- [2]我国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筛查现状[J]. 姜海涛,李国仁. 国际眼科杂志, 2021(08)
- [3]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转归情况及其进展至重度的危险因素分析[J]. 陈伟成,骆建平,陈小燕,陈进勉. 中国医学创新, 2021(22)
- [4]急进性与普通型早产儿视网膜病的对比分析[J]. 郑慧芬,丁璐,吴本清. 中华新生儿科杂志, 2021(04)
- [5]县级医院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流程建设分析[J]. 樊江波,陈兰,应继东,刘维锋,李颖洁. 江西医药, 2021(06)
- [6]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D]. 杨美. 青岛大学, 2021(02)
- [7]早产儿视网膜病变与血小板参数的相关性研究[D]. 陈森华. 福建医科大学, 2021(02)
- [8]中国大陆地区2008至2018年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病变化趋势[J]. 王亮,张自峰,陶梦璋,李曼红,王雨生. 中华眼科杂志, 2021(05)
- [9]血细胞指标对早产儿视网膜病的早期预测价值研究[D]. 陈雯. 南昌大学, 2021(01)
- [10]三亚地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流行现状及其母亲相关因素分析[J]. 孙娜,陈垂海,杨瑰艳,陈洁,高莹. 国际眼科杂志, 2021(03)
标签:早产儿论文;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论文; 视网膜病变论文; 新生儿筛查论文; 视网膜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