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浅谈施工工序质量控制(论文文献综述)
常倩[1](2021)在《建设项目原生电子文件档案化管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建设项目档案工作环境、对象、内容发生巨大变化,面临资源分散流失、安全难度加大等诸多挑战。档案化作为一种有效维护文件真实完整的管理方法,是保障建设项目原生电子文件质量的重要途径。因此,建设项目原生电子文件档案化管理,对于有效应对电子文件管理难题、推进档案事业转型及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建设项目原生电子文件档案化管理的关键是原始信息档案化,建设项目施工过程由一系列工序组成,原始信息伴随着施工工序的进行不断形成,工序质量节点作为施工工序的转换点,不仅是项目建设原始信息的采集点、原生电子文件的创建点,也是实现电子文件档案化管理的基础。同时,建设项目原生电子文件档案化管理受责任主体、技术、标准、制度等多种因素影响,本文在对建设项目电子文件管理要素进行分析和归纳的基础上,认为责任主体作为维护电子文件质量的责任者,是电子文件档案化管理得以实施的执行者,标准规范作为平台系统建设的依据,是档案化管理的重要保障,平台系统作为电子文件赖以生存的环境,是档案化管理的基本支撑,并从形成分级在线协同的组织管理体系、构建科学的标准规范、设计合理的系统平台三个方面推进建设项目原生电子文件档案化管理,以维护原生电子文件的质量并提高建设项目档案工作管理水平。
于佳宁[2](2021)在《基于BIM-PSO的建设项目施工阶段隐性质量成本控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随着我国建筑企业和建筑从业人数的不断增加,从而导致建筑市场竞争激烈,并出现盈利水平低下的“效益漏斗”现象。究其原因,建筑企业在施工过程中不重视质量成本的控制是一个重要因素。现阶段施工企业对显性质量成本的控制相对较为健全,而隐性质量成本具有隐蔽性和难以全部量化的特征,常被企业所忽视。故本文针对此现象,以控制建筑项目在施工阶段产生隐性质量成本为出发点,研究基于BIM技术和粒子群算法的隐性质量成本控制和优化方法。本文首先对隐性质量成本的概念进行界定,通过文献研究法客观分析了隐性质量成本的构成及产生动因,结合施工阶段的现存问题提出隐性质量成本的控制要素,运用问卷调查法和因子分析法分析了隐性质量成本控制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结合成本控制论将公共因子归纳为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三个方向,建立了隐性质量成本控制要素体系。基于前文分析,笔者应用BIM技术建立三维信息模型对隐性质量成本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引入粒子群算法弥补BIM技术在信息处理上的不足,进而实现对隐性质量成本在施工阶段全过程的有效控制。最后,通过实例对隐性质量成本优化控制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进行了验证,并提出科学合理的控制对策及建议。研究结果表明,运用BIM技术和粒子群算法不仅可以加深建筑企业对隐性质量成本构成和产生动因的认识,还能帮助建筑企业在施工阶段对隐性质量成本进行有效控制。建筑施工项目隐性质量成本优化控制模型的构建,不仅丰富了建筑施工项目隐性质量成本的控制体系,还为施工企业完成项目目标、合理配置施工资源、促进经济效益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
姚江[3](2020)在《S公司质量管理体系重构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深入推进,“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引领我国的经济飞速发展,我国现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在我国化工企业传统优势减弱,环境保护要求不断提高,传统化工产业升级改造的基础上,新工艺、新技术在化工建设中的应用已成为必然。石油化工行业大量新的技改项目、新建项目的开工建设,使我国的化工产业和化工施工技术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和突破,这必然会给化工建筑企业带来更多的市场和发展机会。然而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当前中国乃至世界经济造成的损失无法估量,由此带来的全球经济下行压力越来越大,国内外的投资、生产、就业等环境也越来越差。石油化工行业作为各行各业的上游产品生产的带头行业,受疫情影响也特别强烈。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浪潮的背景下,作为经济发展中重要一环的我国石油化工企业正面临着更加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与挑战,与之相关联的化工施工企业和其它行业一样,也必然会受到国内外经济下行的影响,面临更加激烈的优胜劣汰的考验。S公司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基础建设、石油化工、煤化工企业大量新建、扩建,而发展起来的。但公司的质量管理水平却没有随之同步发展,加上公司的施资力量不强、技术差、设备落后、质量管理制度不完善,在施工过程中就会出现这样那样的质量问题,造成工程质量事故频发。由于化工产品大多是易爆、易燃、易中毒的产品,所以化工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涉及到的设备和装置也都具有易燃、易爆、高温高压等危险特点,不论是制造过程还是施工过程,一旦出现任何质量问题均会导致一系列不可估量的严重后果,甚至对人身安全会造成很大威胁。这就要求S公司必须有过硬的管理和从业人员,良好的企业文化,完善的施工质量管理体系,以确保所施工的工程质量优良。面对这种新的形势,S公司如何通过适当的质量策略,建立健全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提高施工质量,提升企业竞争力,显得迫切且紧要。为此,本文从化工施工企业面临的国内外复杂多变的经济运行环境以及国内化工施工企业自身的特点,指出企业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必要性。从质量管理及质量管理体系的概念、建立原则、方法、国内外企业质量管理发展动态、以及相关的质量管理理论为基础,研究了质量管理体系建立的理论依据。以化工施工企业S公司为研究对象,对该公司质量管理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并分析了S公司在质量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分析了产生问题的具体原因。对S公司重构的质量管理目标,质量管理体系重构原则、重构流程及注意事项,并对S公司重构质量管理体系的具体过程以及具体内容以及在实际实施方面的具体保障措施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说明,对S公司重构的质量管理体系在福建申马项目的具体应用案例进行验证。文章最后对S公司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成果进行了总结。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帮助国内的化工施工企业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建立与本企业相适应的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并加以实施和持续改进,为增加化工施工企业的竞争优势,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供强有力的理论依据,为企业在充分利用互联网等先进的科学技术的条件下,通过加强对工程项目施工过程的质量管理和控制,提高工程的整体质量,减少或避免质量事故以及因质量问题引发的安全事故的发生,为顾客提供良好的服务,提升企业社会形象,早日赶超国外同行业质量管理水平等方面提供实践借鉴。
赵冬梅[4](2020)在《ZM公司EPC项目质量控制流程改进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我国工程承包市场的蓬勃发展,工程承发包模式也呈现多样化的特点,EPC模式因其集中化协调的管理的优势在众多承包模式中脱颖而出,在我国正被大力推行。设计作为EPC项目的核心阶段,是决定整个工程质量的至关重要的因素,以设计院为主的EPC项目承包模式越来越为人所认可。ZM公司作为专业设计院,紧抓发展机会,成功进入工程总承包领域,但作为传统设计研究院,ZM公司在大型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的质量管理方面处于劣势;尤其是随着公司的不断发展,所承包的EPC项目的规模也越来越大,建设过程愈加复杂,ZM公司如何对高度复杂的工程建设项目的质量进行有效控制,保证EPC项目质量满足业主需求,已成为摆在ZM公司面前亟待攻克的难题。本文从EPC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关键点分析及质量控制流程优化的视角对ZM公司提高EPC项目质量的途径进行了研究。本文在综述EPC工程总承包模式下质量控制理论、质量控制关键点、流程优化理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EPC项目总承包的概念与特点进行了阐述,从EPC项目总承包商的视角将EPC项目建设过程进行了划分,并阐述了 EPC模式下项目质量管理的概念与特点。其次,通过到ZM公司进行实地调研,对ZM公司EPC项目质量控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包括质量控制关键点不明确以及质量控制流程粗放等;然后,针对ZM公司EPC项目质量控制关键点不明确的问题,采用文献分析和实地访谈的方式对ZM公司EPC项目质量控制关键点进行了识别,共得到21个质量控制关键点,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抽取主成分因子,计算了各质量控制关键点在其主成分上的权重以及各主成分的权重。最后,针对ZM公司EPC项目质量控制流程存在的不足,以流程优化理论为理论基础,结合ZM公司EPC项目质量控制关键点识别结果,对其EPC项目策划过程、设计过程、采购过程、施工过程以及收尾过程中质量控制关键点的质量控制流程进行了改进设计,并提出了提升项目质量控制流程改进实施有效性的几项保障措施。
乐大威[5](2020)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进度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前,多数建设工程项目主要是以经验或者常规方式制定施工进度计划,对施工工期、成本和质量进行单项管理,这很难满足工程项目的实际需要。对项目施工工期、质量和成本三者的综合管理,已成为施工企业和相关建设单位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国内外学者重点关注的研究对象。要解决工程项目施工进度优化问题,必须综合考虑工期、成本、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建立了工程的施工进度综合优化模型,使工程项目工期、成本、质量和资源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为施工企业创造更多经济效益的同时,创造更大社会效益。本文对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工期、成本和质量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探讨,运用价值工程思想提出在影响总工期较小前提下,保证非关键线路工作质量以降低成本,在质量目标下,运用赶工费率对成本的影响适当压缩工期的思路。在研究工期、成本和质量单独优化方法的基础上,建立施工进度多目标综合优化模型,确定综合最优方案。在工期固定、资源均衡化条件下,提出基于分裂调峰积法的施工资源优化方法。最后,以唐山丰润区润唐悦府项目为例,验证了本文综合优化模型和施工资源优化方法的适用性。实例应用结果表明:在保证工程质量条件下,实现优化工期,节约成本,资源均衡效果显着。图19幅;表7个;参66篇。
孙红雨[6](2020)在《H快速路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研究与实践》文中提出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与经济水平的稳步提高,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基础设施投资规模不断扩大,为满足城市人口的生活便利与出行方便,城市快速路建设越来越多的呈现在我们的视野中。随着建设数量的增加,快速路相关的质量事故时有发生,不仅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了极大危害,而且对建筑行业产生了较为恶劣的影响,因此,城市快速路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水平亟待提高。本文以H快速路工程为例研究探讨如何加强快速路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并提出相关对策与建议。首先,结合H快速路工程(以下简称H工程)的项目特点,进行项目质量体系的策划,制定工程项目质量方针与目标,并通过建立质量管理组织机构与划分人员质量职责,从思想、组织、技术和制度四方面构建质量保证体系以指导施工。其次,引入WBS理论,采用施工过程分解方法,对H工程进行逐层分解,以确定施工内容,通过树状图的方式,将施工流程予以呈现,为后续施工质量关键工序的识别提供理论基础。再次,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施工过程中收集到的质量问题进行整理,并利用WBS分解成果,对收集的问题进行归类,运用排列图法识别出施工中存在问题较为突出的关键工序,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及对关键工序的质量问题进行专题会议研究,深入剖析H工程施工质量影响因素,识别出H工程施工质量影响因素因果分析图,为后续施工质量控制措施的提出提供导向基础。最后,为了保证H工程施工质量得到有效的控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关对策与建议,主要包括:针对关键工序的施工及质量影响因素分别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从思想、组织、技术和制度四方面完善质量保证措施的落实,制定增强施工质量控制的优化措施,引入PDCA循环来实现对H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持续改进建议,以保证H工程质量的提升,实现管理工作开展的最终目标,以保障现阶段及后续施工的质量控制。本文利用项目质量管理相关理论、方法来研究探讨如何提升H工程的质量管理水平,促进了质量管理理论在快速路工程中的应用与实践,本文所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识别出的关键工序及质量影响因素以及提出的相关对策与建议,可以为H工程和后期类似工程提供借鉴与参考。该论文有图13幅,表20个,参考文献84篇。
郭文龙[7](2020)在《沈阳西府原着装配式建筑建造过程工序质量管理研究》文中认为我国装配式建筑起步较晚,施工技术与施工工艺等方面还不够完善,仍然存在很多质量问题,本文结合理论与实践,就西府原着装配式建筑项目施工工序质量问题与质量控制,进行深入分析,希望能从根本上提高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根据西府原着装配式建筑的建造工艺特点,通过文献收集与施工现场调研,识别施工质量原因与施工工艺的关联性,构建构件生产与构件现场装配两阶段工艺流程,寻找关键流程路径,在此基础上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关键路径的影响质量的关键工序及关键流程上的工序,以关键工序质量管理为目标,制定组织、教育考核培训、技术及信息的四个方面针对关键工序的解决路径与方法。首先,本文以西府原着装配式建筑建造过程的工序质量研究为切入点,研究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的研究成果,结合国内建筑工程的“全面质量管理”“质量链”“施工工序的质量管理”到追求施工各工序零缺陷、零问题到请求工程咨询服务的质量管理方式的选择等,对质量管理的方法进行了全面深入的了解与分析。其次,调研装配式建筑常见质量问题,并对其产生原因进行分析,通过问题产生的原因查找与施工工艺间关联性,建立西府原着装配式建筑生产与施工装配两阶段的工艺流程图,根据现场工艺确定关键工艺流程,调研类似装配式建筑工序质量影响因素、相关文献资料查阅,结合层次分析法和两种质量诊断理论,找出各阶段施工工艺流程图上的关键工序。为下一阶段管理关键工序的质量及分析关键工序间的耦合效应奠定基础。最后,从关键工序质量管理提高角度入手,利用PDCA循环和主动与被动控制方法,制定西府原着装配式建筑项目关键工序质量管理组织结构的构建,通过对员工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考核,提供员工的工作行为质量意识;关键工序技术措施与路径的提高是保证工序质量的重要举措和方法;按相关施工技术标准、验收规范检查是检验施工质量目标达成好坏的依据;对本工程建造过程关键工序耦合性情况的后处理和信息技术保障措施是关键工序质量提高的有利工具。为以后装配式项目建造过程工序质量管理提供参考。
陈玉梅[8](2019)在《基于GA-PSO算法的绿色施工项目多目标均衡优化研究》文中指出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阶段,尤其是城市化进程不断持续发展,资源的过量消耗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也随之日益凸显。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既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也带来了诸如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等问题,这些问题在建筑施工这一环节中表现的尤为明显。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生态文明战略的提出,以绿色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逐渐成为建筑行业的发展风向标,绿色施工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也会成为建筑领域施工的主要发展方向。绿色施工相较于传统的施工技术,更多考虑了环保的因素,注重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共生。而对项目多目标的科学综合管理是实现绿色施工的重要方法,但传统施工项目目标管理多涉及工期、成本、质量三大目标,因此本文将环境保护和安全目标结合传统三大控制目标同时分析研究得以较优实现项目目标均衡优化,对施工项目多目标管理的研究和对绿色施工的促进以及为企业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分析绿色施工各目标之间的关系,在网络计划技术的基础上结合目标管理的特点对绿色施工项目的工期、成本、质量、安全和环境保护五个主控目标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对质量、安全和环境保护三个定性目标采用德尔菲法进行量化。在目标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文献研究和合理的假设分析并建立工期与成本优化模型、工期与质量优化模型、工期与安全优化模型、工期与环境保护优化模型,之后利用多属性效用理论构建了绿色施工项目工期-成本-质量-安全-环境保护多目标均衡优化模型。其次本文在粒子群算法和遗传算法的分析基础上,将遗传思想引入粒子群算法中,并利用改进后的粒子群算法即遗传粒子群算法(GA-PSO算法)对绿色施工项目的多目标均衡优化模型进行求解,高效高精度地选择出模型的均衡最优解,为管理者提供多目标优化的决策依据。最后本文结合绿色施工项目的实例,利用GA-PSO算法对构建的绿色施工项目多目标均衡优化模型进行求解,得到了多目标均衡优化模型的最优解,在整体模型最优解下得到了各目标的较优解,结果显示该绿色施工项目的质量、安全和环境保护目标值都符合要求水平,且优化后的工期比合同约定的工期提前了 11天,成本也比预期减少了 177万元,优化结果很好地实现了该绿色施工项目在工期、成本、质量、安全和环境保护五个目标的均衡优化,同时也验证了遗传粒子群算法的适用性和实用性。根据绿色施工项目多目标的优化研究结果和项目管理的特点,为绿色施工项目五个主控目标的控制措施提出了建议,为项目管理者提供一种合理可行的保证绿色施工项目在预算下高效绿色、保质保量地进行的决策方法,进而提升绿色施工项目的优化管理能力。
孙恩来[9](2019)在《基于ANP-FUZZY法的工程建设项目质量管理综合评价》文中研究指明目前,我国的经济一直处于快速平稳的增长速度,工程建设项目的范围和领域不断增加,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城市居民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对于住宅、工厂、交通站点等工程建设项目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而随着工程建设项目的增加,工程质量问题也日益突出。工程建设项目一般工期较长,现场施工要求多,施工技术过程复杂,质量的要求较高。所以,研究工程建设项目质量管理评价的体系和方法,对提高工程建设项目的质量保障和优化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和方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文先对工程质量管理的相关综合评价理论进行系统阐述,对工程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管理理论进行概述,并介绍了几种目前常用的现代综合评价方法,例如层次分析法、网络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等。其次,将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按照工程建设的全寿命周期可以分成以下几个过程:决策过程的质量管理、施工准备过程的质量管理、施工过程的质量管理、竣工过程的质量管理以及使用和维修过程的质量管理。通过深入分析工程质量管理的特点,结合评估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进行评估指标的设计和选取,并构建工程建设项目质量管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最后,运用ANP-FUZZY法构建工程建设项目质量管理综合评价模型,主要通过ANP法构建指标体系权重,建立工程建设项目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运用ANP-FUZZY法对五个工程质量管理进行模糊综合评价,评价结果按综合得分排序为:E>B>C>D>A。针对各工程质量管理的综合评价,提出了目标性强的质量管理建议,例如工程质量管理的计划准备工作,强化工程质量信息资料的归集和整理,施工中关键控制点的选取和控制,完善施工质量检查制度等。通过一系列的量化指标确定下一步工作的重点和方向,为工程建设项目的质量管理提供依据。图[17]表[23]参[55]
杨宇帆[10](2019)在《高速铁路建设工程施工质量管控系统的分析与设计》文中指出随着高铁建设在全国范围内的普及,高铁工程质量也亟待推进标准化管控。工程质量是国家高铁建设发展的基本保证,涉及人民根本利益。其中,施工质量是标准化管控的重点,影响整个高铁项目是否达到验收标准。本文旨在实现高铁施工质量信息化管控,分析施工质量的影响因素,研究工序质量的控制流程和质量控制点的设置标准,通过系统分析设计,构建一个施工质量管控信息化系统,完成从项目施工到验收的全过程管控。本文主要内容如下:对施工质量管控需求的分析。构建检验批工程概念:以现场记录为基准,以检验批数据为中心,以现场多媒体数据为辅助,全面再现检验批工程的建设和验收流程,辐射其它相关功能。按“事前管控”、“事中管控”、“事后管控”对整个质量管控进行分析。“事前管控”包括分析工程管理的划分方式以及工程属性的类别并构建实体树模板,以及对检验批工程内的模板数据管理以及其他模板管理的分析。“事中管控”包括对施工中产生的所有工程数据管理的分析,包括对检验批工程数据的管理和其他数据的管理。“事后管控”对质量验收流程进行分析:检验批工程内的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验收流程和现场记录表验收流程,以及单位分部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表验收流程。系统功能中用户角色管理和权限分配的分析。对施工质量管控系统的设计。首先对系统整体架构和技术架构进行设计,对业务逻辑层、数据层等进行设计。然后是各个业务功能的设计,模板数据的管理设计,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按特征管理,现场记录表按文件管理,其他表按结构管理;工程数据的管理设计;质量验收流程,所有记录表的验收流程的设计;系统权限的分配,给角色分配菜单权限,给用户分配角色数据权限等。最后对各个功能用到的数据库表进行了设计。系统实现与测试,对系统的实现进行了简单的介绍,系统采用B/S架构,利用Spring Boot框架并整合了MyBatis技术以及Activiti工作流引擎等。完成了从模板的预制到施工质量的验收全过程的功能实现,实现了施工全过程的管控。从系统的功能和性能上分别进行了系统测试,功能上的测试通过写测试用例验证是否满足需要设计,性能上的测试通过JMeter设置1000个用户访问网站进行压力测试,测试结果表明符合设计要求。
二、浅谈施工工序质量控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施工工序质量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1)建设项目原生电子文件档案化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创新之处 |
2 建设项目原生电子文件档案化管理理论框架的构建 |
2.1 理论基础 |
2.1.1 档案化管理 |
2.1.2 法规遵从理念 |
2.1.3 协同理论 |
2.2 建设项目原生电子文件档案化管理的意义 |
2.2.1 有助于维护建设项目电子文件的真实完整 |
2.2.2 有助于提高档案工作治理水平 |
2.3 建设项目原生电子文件档案化管理理论框架的构建 |
2.3.1 建设项目工序质量节点理念的提出 |
2.3.2 建设项目原生电子文件档案化管理要素分析 |
2.3.3 建设项目原生电子文件档案化管理理论框架的构建 |
3 建设项目原生电子文件档案化管理组织体系构建 |
3.1 建设项目原生电子文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
3.1.1 管理主体职责不清 |
3.1.2 电子文件管理机制不协调 |
3.2 建设项目原生电子文件管理主体责任分析 |
3.3 建设项目原生电子文件档案化管理组织体系构建 |
4 建设项目原生电子文件档案化管理标准体系构建 |
4.1 相关标准现状及问题 |
4.1.1 标准尚有空白领域 |
4.1.2 现有标准的不适用 |
4.2 建设项目原生电子文件档案化管理标准体系框架的构建 |
4.3 建设项目原生电子文件档案化管理的三大核心标准 |
4.3.1 工序质量节点标准 |
4.3.2 电子文件元数据标准 |
4.3.3 电子文件分类标准 |
5 建设项目原生电子文件档案化管理平台构建 |
5.1 相关系统存在的问题分析 |
5.1.1 系统功能需求问题 |
5.1.2 系统兼容问题 |
5.2 建设项目原生电子文件档案化管理的关键技术分析 |
5.2.1 Web GIS技术 |
5.2.2 区块链技术 |
5.2.3 数据溯源技术 |
5.3 建设项目原生电子文件档案化管理平台构建 |
5.3.1 平台系统架构 |
5.3.2 建设项目电子文件档案化管理流程 |
6 实证研究——以河南省公路建设项目电子文件管理为例 |
6.1 河南省公路建设项目电子文件的组织体系 |
6.2 河南省公路建设项目电子文件档案化管理的标准体系 |
6.3 河南省公路建设项目电子文件档案化管理的技术平台搭建 |
7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2)基于BIM-PSO的建设项目施工阶段隐性质量成本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 |
1.1.1 研究背景 |
1.1.2 问题提出 |
1.2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
1.2.1 建筑施工阶段质量成本的概念及其分类 |
1.2.2 建筑施工阶段质量成本控制研究现状 |
1.2.3 建筑施工阶段的隐性质量成本的构成 |
1.2.4 建筑施工阶段隐性质量成本控制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4 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1.4.3 论文的创新点 |
1.5 论文框架 |
2 论文的相关概念及理论方法 |
2.1 论文的相关概念 |
2.1.1 建筑施工项目 |
2.1.2 建筑施工质量 |
2.1.3 建筑施工项目成本 |
2.1.4 建筑施工项目质量成本 |
2.1.5 建筑施工项目隐性质量成本 |
2.2 理论方法 |
2.2.1 最优化理论 |
2.2.2 多属性效用理论 |
2.3 本章小结 |
3 隐性质量成本的动因分析及控制体系 |
3.1 隐性质量成本的动因分析 |
3.1.1 隐性质量成本的现状分析 |
3.1.2 隐性质量成本的构成分析 |
3.1.3 隐性质量成本的产生动因 |
3.2 隐性质量成本控制方法 |
3.2.1 隐性质量成本控制体系分析 |
3.2.2 隐性质量成本控制体系建立 |
3.2.3 隐性质量成本控制方法 |
3.3 本章小结 |
4 隐性质量成本控制模型构建 |
4.1 BIM施工资源信息模型 |
4.1.1 BIM施工信息模型的定义 |
4.1.2 BIM施工信息模型的创建 |
4.2 粒子群优化模型 |
4.2.1 粒子群算法原理 |
4.2.2 粒子群算法的计算步骤 |
4.2.3 粒子群优化模型的创建 |
4.3 基于BIM-PSO的隐性质量成本优化控制模型 |
4.4 本章小结 |
5 实例分析及控制对策建议 |
5.1 工程概况 |
5.2 基于BIM-PSO算法的隐性质量成本实例控制 |
5.2.1 事前控制 |
5.2.2 事中控制 |
5.2.3 事后控制 |
5.3 结果分析及建议 |
5.3.1 结果分析 |
5.3.2 控制对策及建议 |
5.4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施工企业隐性质量成本控制要素调查问卷 |
附录 B 工序质量专家打分表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 |
致谢 |
(3)S公司质量管理体系重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本文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质量管理体系发展动向 |
1.2.1 国外质量管理体系发展状态 |
1.2.2 国内质量管理体系发展状态 |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1.4 本文的研究方法 |
1.5 本文研究的思路 |
1.6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质量管理体系的理论基础 |
2.1 质量管理和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概念 |
2.2 质量管理的基本思想 |
2.3 质量管理的根本原则 |
2.4 质量管理的相关理论 |
2.4.1 朱兰三部曲 |
2.4.2 PDCA循环 |
2.5 ISO9000 族标准的核心内容和认证过程 |
2.5.1 ISO9000 的核心内容 |
2.5.2 企业的ISO9000 认证过程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S公司质量管理现状分析 |
3.1 S公司简介 |
3.2 S公司质量管理现状 |
3.2.1 S公司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
3.2.2 S公司质量保证组织机构 |
3.2.3 S公司主要质量保证组织人员岗位职责 |
3.2.4 S公司质量保证体系管理机构 |
3.2.5 S公司质量文件和记录控制程序 |
3.2.6 S公司材料采购质量控制程序 |
3.2.7 S公司检验与试验质量控制程序 |
3.2.8 S公司不合格品的质量控制程序 |
3.2.9 S公司人员培训考核控制程序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S公司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及产生原因 |
4.1 S公司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
4.1.1 S公司质量管理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 |
4.1.2 S公司质量控制程序方面存在的问题 |
4.2 S公司质量管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
4.2.1 在质量管理层面上的原因 |
4.2.2 在质量过程控制层面的原因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S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重构 |
5.1 重构质量管理体系的目标 |
5.2 重构质量管理体系的原则 |
5.3 重构质量管理体系的流程及注意事项 |
5.3.1 重构质量管理体系的流程 |
5.3.2 重构质量管理体系注意事项 |
5.4 重构S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框架 |
5.4.1 细化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过程 |
5.4.2 增设工程项目质量环的控制环节 |
5.4.3 增加公司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所包涵的内容 |
5.4.4 简化公司的质量管理组织机构 |
5.4.5 强化项目部的质量管理功能 |
5.4.6 增设质量体系管理员等参与体系建设和维护 |
5.4.7 增强质量管理体系基本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 |
5.4.8 突显质量管理体系文件间的层级关系 |
5.4.9 规范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编写流程 |
5.4.10 标准化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格式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S公司质量管理体系实施保障措施 |
6.1 严格遵照质量体系文件的管理规定执行 |
6.2 按时对质量体系文件进行修订、改版 |
6.3 严格按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原则执行 |
6.4 按时进行质量管理体系审核与评审 |
6.5 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
6.6 加强设计工序的质量控制 |
6.7 加强焊接工序的质量控制 |
6.8 严格执行材料采购领用制度规定 |
6.9 加强施工检验工序的质量控制 |
6.10 重视施工项目不合格品的分析和处理 |
6.11 因地制宜建立质量管理激励机制 |
6.12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S公司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案例分析 |
7.1 项目简介 |
7.2 环已酮项目压力管道安装质量策划 |
7.2.1 构建环己酮项目部质量管理组织机构 |
7.2.2 构建环己酮项目压力管道安装质量控制目标 |
7.2.3 压力管道安装施工方案的编制 |
7.2.4 材料和零部件领用和发放的控制 |
7.2.5 压力管道焊接质量控制 |
7.2.6 管道压力检验质量控制 |
7.2.7 压力管道不合格品的质量控制 |
7.3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结论 |
8.1 结论 |
8.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4)ZM公司EPC项目质量控制流程改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EPC模式及其质量控制理论研究现状 |
1.2.2 EPC模式下项目质量控制要点研究现状 |
1.2.3 流程优化理论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框架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框架 |
2 ZM公司EPC项目质量控制现状与问题分析 |
2.1 ZM公司简介 |
2.2 ZM公司EPC项目质量控制现状调查分析 |
2.2.1 ZM公司EPC项目质量控制现状调查 |
2.2.2 ZM公司EPC项目质量控制现状分析 |
2.3 ZM公司EPC项目质量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原因分析 |
2.3.1 ZM公司EPC项目质量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
2.3.2 ZM公司EPC项目质量控制问题产生原因分析 |
3 ZM公司EPC项目质量控制关键点辨识 |
3.1 EPC项目质量控制关键点识别 |
3.1.1 基于文献分析的EPC项目质量控制关键点识别 |
3.1.2 ZM公司EPC项目质量控制关键点确认 |
3.2 ZM公司EPC项目质量控制关键点权重 |
3.2.1 问卷调查与信效度检验 |
3.2.2 ZM公司EPC项目质量控制关键点主成分分析 |
3.2.3 ZM公司EPC项目质量控制关键点权重计算 |
3.3 ZM公司EPC项目质量控制关键点分析 |
3.3.1 策划过程质量控制关键点分析 |
3.3.2 设计过程质量控制关键点分析 |
3.3.3 采购过程质量控制关键点分析 |
3.3.4 施工过程质量控制关键点分析 |
3.3.5 收尾过程质量控制关键点分析 |
4 ZM公司EPC项目质量控制流程改进设计 |
4.1 策划过程质量控制流程改进设计 |
4.1.1 业主需求分析流程改进 |
4.1.2 项目沟通协调管理流程改进 |
4.1.3 项目质量策划流程改进 |
4.2 设计过程质量控制流程改进设计 |
4.2.1 设计准备流程改进 |
4.2.2 施工图设计流程改进 |
4.2.3 设计变更流程改进 |
4.3 采购过程质量控制流程改进设计 |
4.3.1 供应商选择流程改进 |
4.3.2 供应商质量跟踪检验流程改进 |
4.3.3 物资现场接收流程改进 |
4.4 施工过程质量控制流程改进设计 |
4.4.1 设计交底与施工现场准备流程改进 |
4.4.2 工序质量控制点检验流程改进 |
4.4.3 施工质量监视与测量流程改进 |
4.5 收尾过程质量控制流程改进设计 |
4.5.1 项目验收控制流程改进 |
4.5.2 试运行质量控制流程改进 |
5 ZM公司EPC项目质量控制流程改进方案实施保障措施 |
5.1 强化组织建设保障力度 |
5.2 完善多方沟通与信息管理体系 |
5.3 提升质量控制技术与方法利用能力 |
5.4 健全质量管理绩效考核机制 |
6 结论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5)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进度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技术路线 |
第2章 施工进度计划优化相关理论与方法 |
2.1 施工进度计划与优化 |
2.1.1 项目施工进度计划 |
2.1.2 施工进度计划优化 |
2.1.3 施工进度优化的方法 |
2.1.4 施工进度优化影响因素 |
2.2 施工工期与成本 |
2.2.1 工期与成本的关系 |
2.2.2 正确处理工期与成本的关系 |
2.3 施工工期与质量 |
2.3.1 工期与质量的关系 |
2.3.2 正确处理工期与质量的关系 |
2.4 施工成本与质量 |
2.4.1 成本和质量的关系 |
2.4.2 正确处理成本和质量的关系 |
2.5 施工工期、成本与质量 |
2.5.1 工期、成本和质量的关系 |
2.5.2 工期、成本和质量控制的理想状态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施工进度综合优化模型建立 |
3.1 工期优化 |
3.1.1 工期优化原理 |
3.1.2 工期优化步骤 |
3.2 成本优化 |
3.2.1 工期与成本优化的原理 |
3.2.2 成本优化模型 |
3.3 质量优化 |
3.3.1 质量优化原理 |
3.3.2 质量优化模型 |
3.4 施工进度多目标综合优化模型的建立 |
3.4.1 建模思路 |
3.4.2 多目标综合优化模型构建 |
3.5 综合优化模型求解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资源优化 |
4.1 工期与资源优化的关系 |
4.1.1 施工资源配置的作用 |
4.1.2 进度计划与资源配置的关系 |
4.2 工期与资源优化的原理 |
4.2.1 “资源有限,工期最短”的优化原理 |
4.2.2 “工期固定,资源均衡”的优化原理 |
4.3 工期固定条件下资源均衡利用的方法 |
4.3.1 “工期固定,资源均衡”的优化标准 |
4.3.2 工期固定条件下资源均衡方法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案例分析 |
5.1 施工项目概况 |
5.2 施工进度计划的编制 |
5.2.1 施工顺序确定 |
5.2.2 各分项工程持续时间计算 |
5.2.3 工期及费用确定 |
5.3 施工进度综合优化 |
5.3.1 工期优化计算 |
5.3.2 成本优化计算 |
5.3.3 质量优化计算 |
5.3.4 综合优化计算 |
5.4 资源均衡优化 |
5.5 优化结果分析 |
5.6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
(6)H快速路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研究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1.6 本章小结 |
2 H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体系构建 |
2.1 工程背景 |
2.2 H工程质量体系策划 |
2.3 H工程施工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 |
2.4 本章小结 |
3 基于WBS的H工程施工工序分解 |
3.1 WBS的定义、原则及作用 |
3.2 H工程施工工序分解过程 |
3.3 本章小结 |
4 H工程关键施工工序及质量影响因素识别 |
4.1 H工程关键施工工序的确定 |
4.2 H工程施工质量影响因素识别 |
4.3 本章小结 |
5 加强H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
5.1 H工程关键工序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
5.2 H工程施工质量影响因素控制措施 |
5.3 H工程质量体系落实的保证措施 |
5.4 增强H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措施的优化建议 |
5.5 基于PDCA对H工程持续改进建议 |
5.6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主要研究成果 |
6.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7)沈阳西府原着装配式建筑建造过程工序质量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
1.3.2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5 技术路线 |
2 相关理论综述 |
2.1 工程质量管理理论 |
2.1.1 建筑工程质量概念 |
2.1.2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内容 |
2.1.3 工序质量管理概念 |
2.2 装配式建筑理论综述 |
2.2.1 装配式建筑概念与特点 |
2.2.2 装配式建筑结构类型和建造过程阶段划分 |
2.2.3 装配式建筑主要应用技术及相关标准 |
2.3 质量管理方法 |
2.3.1 层次分析法 |
2.3.2 工作分解结构法—WBS |
2.3.3 两种质量诊断理论 |
2.3.4 PDCA方法概述 |
2.4 本章小结 |
3 西府原着装配式建筑建造过程施工工艺流程分析 |
3.1 西府原着项目概况 |
3.1.1 项目工程概况 |
3.1.2 项目建造过程施工重难点 |
3.2 装配式建筑建造过程施工工艺流程上质量问题分析 |
3.2.1 预制构件生产阶段施工工艺流程上质量问题分析 |
3.2.2 预制构件现场装配阶段施工工艺流程上质量问题分析 |
3.2.3 预制构件质量问题与施工工序关联性分析 |
3.3 西府原着装配式建筑建造过程施工工艺流程设计 |
3.3.1 项目建造过程施工工艺流程图构建思路 |
3.3.2 预制构件生产阶段施工工艺流程图构建 |
3.3.3 预制构件现场装配阶段施工工艺流程图构建 |
3.3.4 施工工艺与施工工序质量关联性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4 西府原着装配式建筑工序质量指标选择与确定 |
4.1 项目关键工序质量确定方法选择 |
4.2 项目工序质量指标体系建立 |
4.2.1 预制构件生产阶段工序质量指标体系建立 |
4.2.2 预制构件现场装配阶段工序质量指标体系建立 |
4.2.3 项目建造过程工序质量指标体系建立 |
4.3 西府原着项目工序质量指标确定 |
4.3.1 工序质量指标体系权重方法确定 |
4.3.2 工序质量指标权重计算 |
4.3.3 关键工序质量指标确定与耦合性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5 西府原着项目建造过程关键工序质量管理 |
5.1 项目关键工序质量管理组织保障措施(P) |
5.2 项目关键工序质量管理培训考核与技术保障措施(D) |
5.2.1 项目关键工序质量管理培训考核保障措施 |
5.2.2 项目建造过程关键工序质量管理技术保障措施 |
5.3 项目建造过程关键工序质量检查与验收(C) |
5.4 项目关键工序质量耦合性后处理与信息化管理(A) |
5.4.1 项目关键工序质量耦合性后处理 |
5.4.2 项目关键工序质量信息化管理 |
5.5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论文创新点 |
6.3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西府原着项目建造过程工序质量指标调查问卷 |
作者简介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8)基于GA-PSO算法的绿色施工项目多目标均衡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研究述评 |
1.3 研究内容、方法、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技术路线 |
2 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 |
2.1 绿色施工项目多目标理论 |
2.1.1 可持续发展理论 |
2.1.2 绿色施工理论 |
2.1.3 绿色施工项目多目标管理 |
2.2 建筑项目多目标均衡优化理论 |
2.2.1 多准则决策内涵 |
2.2.2 多属性效用理论 |
2.2.3 德尔菲法基本原理 |
2.3 多目标研究优化方法 |
2.3.1 遗传算法 |
2.3.2 粒子群算法 |
2.3.3 GA-PSO算法 |
2.4 本章小结 |
3 绿色施工项目多目标均衡优化模型构建 |
3.1 目标量化方法 |
3.1.1 质量量化方法 |
3.1.2 安全量化方法 |
3.1.3 环境保护量化方法 |
3.1.4 OWA算子赋权计算步骤 |
3.2 绿色施工项目多目标优化模型 |
3.2.1 工期-成本优化模型 |
3.2.2 工期-质量优化模型 |
3.2.3 工期-安全优化模型 |
3.2.4 工期-环保优化模型 |
3.3 绿色施工项目多目标均衡优化模型构建 |
3.3.1 建立模型必备的定义 |
3.3.2 目标函数分析 |
3.3.3 多目标均衡优化模型构建 |
3.4 基于GA-PSO算法绿色施工项目多目标优化模型求解 |
3.5 本章小结 |
4 实证研究 |
4.1 项目概况 |
4.2 绿色施工项目多目标均衡优化模型应用 |
4.2.1 目标的量化 |
4.2.2 模型参数的确定 |
4.2.3 均衡优化模型的建立 |
4.3 绿色施工项目多目标均衡优化模型求解及结果分析 |
4.3.1 算法求解过程 |
4.3.2 结果分析及建议 |
4.4 本章小结 |
5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
附录B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9)基于ANP-FUZZY法的工程建设项目质量管理综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的内容及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研究技术路线图 |
1.4 创新点与不足 |
1.5 本章小结 |
2 工程建设项目质量管理综合评价理论研究和方法 |
2.1 工程质量管理相关理论研究 |
2.1.1 工程质量管理 |
2.1.2 工程全面质量管理 |
2.1.3 PDCA工程质量管理 |
2.1.4 工程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管理 |
2.2 综合评价的定义及方法 |
2.2.1 综合评价定义 |
2.2.2 综合评价方法 |
2.3 本章小结 |
3 工程质量管理评价指标体系选取和构建 |
3.1 工程质量管理的特点 |
3.2 评估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
3.3 评估指标的选取 |
3.4 工程质量管理指标体系的构建 |
3.5 本章小结 |
4 工程建设项目质量管理综合评价的(ANP-FUZZY)模型原理 |
4.1 网络层次分析法(ANP法)的原理和步骤 |
4.1.1 网络层次分析法简介 |
4.1.2 ANP算法步骤 |
4.1.3 ANP法的计算软件——SD软件,SuperDecision |
4.2 模糊综合评价法(FUZZY)法的原理和步骤 |
4.3 本章小结 |
5 淮南市工程建设项目质量管理综合评价实证研究 |
5.1 淮南市工程项目质量管理评价研究思路 |
5.2 淮南市工程建设项目综合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
5.3 淮南市工程建设项目质量管理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建立 |
5.4 淮南市A工程项目网络层次模糊综合评价 |
5.4.1 淮南市A工程项目概况简介 |
5.4.2 淮南市A工程项目模糊综合评价 |
5.5 淮南市B工程项目网络层次模糊综合评价 |
5.5.1 淮南市B工程项目概况简介 |
5.5.2 淮南市B工程项目模糊综合评价 |
5.6 淮南市C工程项目网络层次模糊综合评价 |
5.6.1 淮南市C工程项目概况简介 |
5.6.2 淮南市C工程项目模糊综合评价 |
5.7 淮南市D工程项目目络层次模糊综合评价 |
5.7.1 淮南市D工程项目概况简介 |
5.7.2 淮南市D工程项目模糊综合评价 |
5.8 淮南市E工程项目网络层次模糊综合评价 |
5.8.1 淮南市E工程项目概况简介 |
5.8.2 淮南市E工程项目模糊综合评价 |
5.9 淮南市五个工程项目网络层次模糊综合评价结果分析 |
5.10 本章小结 |
6 结论和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科研成果 |
(10)高速铁路建设工程施工质量管控系统的分析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 |
1.2 高速铁路建设工程施工质量管控国内外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论文研究目的及意义 |
1.4 论文主要内容及组织结构 |
1.4.1 论文主要内容 |
1.4.2 论文组织结构 |
第2章 相关理论及技术介绍 |
2.1 高铁建设工程施工质量管控理论基础 |
2.1.1 相关概念 |
2.1.2 影响因素 |
2.2 高铁施工质量管控 |
2.2.1 主要内容 |
2.2.2 工序质量 |
2.2.3 工作质量 |
2.3 技术理论基础 |
2.3.1 前端技术 |
2.3.2 Spring Boot框架 |
2.3.3 MyBatis技术 |
2.3.4 Activiti工作流引擎 |
2.4 章节小结 |
第3章 基于检验批工程的系统需求分析 |
3.1 业务需求概述 |
3.2 构建检验批工程 |
3.2.1 检验批工程概述 |
3.2.2 划分原则 |
3.2.3 相关存储信息 |
3.3 事前管控分析 |
3.3.1 建设工程管理分析 |
3.3.2 记录表模板管理分析 |
3.4 事中管控分析 |
3.4.1 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管理 |
3.4.2 现场记录表管理 |
3.5 事后管控分析 |
3.5.1 检验批工程工序流程分析 |
3.5.2 单位工程工序流程分析 |
3.5.3 分部工程工序流程分析 |
3.5.4 分项工程工序流程分析 |
3.6 系统管理分析 |
3.6.1 角色管理 |
3.6.2 用户管理 |
3.7 非功能性需求 |
3.7.1 系统安全性 |
3.7.2 系统可扩展性 |
3.7.3 系统可维护性 |
3.8 本章小结 |
第4章 高速铁路建设工程施工质量管控系统设计 |
4.1 系统架构设计 |
4.1.1 整体架构 |
4.1.2 技术架构 |
4.2 系统功能设计 |
4.2.1 工程管理 |
4.2.2 模板管理 |
4.2.3 工程数据管理 |
4.2.4 流程管理 |
4.2.5 系统管理 |
4.3 数据库表设计 |
4.3.1 业务表设计 |
4.3.2 工作流表设计 |
4.3.3 系统数据表设计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系统实现效果展示 |
5.1 系统开发环境 |
5.2 事前管控实现效果展示 |
5.2.1 实体树管理 |
5.2.2 检验批工程管理 |
5.2.3 模板管理 |
5.3 事中管控实现效果展示 |
5.3.1 现场记录表数据管理 |
5.3.2 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管理 |
5.4 事后管控实现效果展示 |
5.4.1 工作流设计 |
5.4.2 现场记录表工作流 |
5.4.3 质量验收记录表工作流 |
5.5 系统权限实现效果展示 |
5.6 本章小结 |
第6章 系统测试 |
6.1 功能测试 |
6.2 性能测试 |
6.3 章节小结 |
总结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四、浅谈施工工序质量控制(论文参考文献)
- [1]建设项目原生电子文件档案化管理研究[D]. 常倩.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2021(12)
- [2]基于BIM-PSO的建设项目施工阶段隐性质量成本控制研究[D]. 于佳宁. 西华大学, 2021(02)
- [3]S公司质量管理体系重构研究[D]. 姚江. 太原理工大学, 2020(01)
- [4]ZM公司EPC项目质量控制流程改进研究[D]. 赵冬梅. 西安理工大学, 2020(01)
- [5]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进度优化研究[D]. 乐大威. 华北理工大学, 2020(02)
- [6]H快速路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研究与实践[D]. 孙红雨.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4)
- [7]沈阳西府原着装配式建筑建造过程工序质量管理研究[D]. 郭文龙. 沈阳建筑大学, 2020(04)
- [8]基于GA-PSO算法的绿色施工项目多目标均衡优化研究[D]. 陈玉梅. 扬州大学, 2019(02)
- [9]基于ANP-FUZZY法的工程建设项目质量管理综合评价[D]. 孙恩来. 安徽理工大学, 2019(01)
- [10]高速铁路建设工程施工质量管控系统的分析与设计[D]. 杨宇帆. 西南交通大学, 2019(03)
标签:质量管理论文; 企业流程管理论文; 企业档案工作规范论文; 装配式建筑论文; 质量控制方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