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转型是老钢铁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信息化转型是老钢铁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信息化改造是老钢铁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论文文献综述)

本刊编辑部[1](2021)在《以管理创新推动中国钢铁行业转型发展——2021年冶金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综述》文中研究表明"十三五"时期,中国钢铁行业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使中国钢铁走上可持续发展轨道,行业面貌发生根本改变,行业效益明显好转,各项工作取得突破,为行业在"十四五"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钢铁行业仍在继续以管理创新不断推动高质量发展和绿色低碳转型。在2021年申报的282项创新成果中有137项申报成果获得推荐,其中:一等成果25项,二等成果26项,三等成果86项。可以看出,现在有越来越多的钢铁企业已经站在追求高质量发展的高度上,走在绿色低碳转型发展道路上,将管理创新的价值理念贯穿于企业发展的每个环节中。

李思越[2](2021)在《钢铁工业转型升级中档案工作的新维度研究——以河北省为例》文中研究说明一、档案全程参与钢铁企业转型升级的必要性(一)满足企业数据管理需求企业档案是伴随企业一路发展所形成的有保存价值的各种形式和载体的原始记录,它不仅是企业资产的一部分,还是权益保障、决策研究、编史修志、总结经验的重要根据和可靠凭证。不论大中型企业集团亦或是小型企业,企业档案承载着企业从创立之初到现在的奋斗历程,是与企业活动相伴而生的真实记录。在企业信息化程度不断加深的今天,

李新创[3](2021)在《差别化管控促进中国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文中提出粗钢产量的科学化管控,对于中国钢铁工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详细分析了中国粗钢产量的增长方向和增长原因,探讨了粗钢产量管控的意义,重点研究了如何通过差别化管控科学调控中国粗钢产量。中国粗钢产量管控应坚持底线和全局"两种思维"。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要凝聚共识、形成合力,巩固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构建科学管控长效机制,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促进优势更优强处更强,推动供需更高水平动态平衡,促进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

刘恒文[4](2021)在《SG钢铁公司智能制造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正处在经济不断发展阶段,面对“双循环”发展格局,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是对企业提出的更高的要求,疫情过后的全球经济将踏入新的“快车道”,机遇与挑战并存,传统的钢铁行业,如何能够在国内、国际新的发展格局影响下实现“弯道超车”,抢夺先机,选择正确的发展战略,是确保钢铁企业在十四五期间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首要任务。本文基于智能制造战略管理理论,以SG钢铁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钢铁公司智能制造成熟度进行评估分析,运用PEST分析、波特五力模型等战略分析工具对SG钢铁公司内外部环境进行详细分析,运用SWOT分析法得出四种战略,同时对SG钢铁公司智能制造战略定位、目标及建设内容进行详细分析,提出了SG钢铁公司智能制造战略实施路径与保障措施。通过本文研究,SG钢铁公司需立足公司现状,着眼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面对新态势、新格局大背景下,借助良好的经济环境,实施智能制造战略,采用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积极培养高质量人才并行策略,通过创新驱动发展,并借助国家政策推动、经济形势转好和社会绿色生态需求的难得时机,以智能制造战略驱动深化改革,转型升级,以自动化补课、信息化升级、智能化创新为手段,促进“提质增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服务能力”,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行业影响力,从而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刘文仲[5](2020)在《中国钢铁工业智能制造现状及思考》文中研究指明钢铁工业智能制造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试点示范项目"给出了一些成果和经验,带动了行业的发展。钢铁工程建设企业分别推出了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新的应用场景和应用案例不断出现。各企业的实际情况不同,不可能按照完全统一的模式来进行顶层设计,要根据企业自身的发展条件和实际需求慎重决策,处理好工程项目与科研项目之间的关系,既要重视硬件建设,更要重视软件的开发与研究。钢铁制造企业、大学和科研院所、工程技术企业要分工协作,共同营造开放创新的生态环境,以便推进智能制造的发展。

彭志民[6](2020)在《政府补助对钢铁企业的绩效影响研究 ——以西宁特钢为例》文中研究表明2015年,李克强总理多次提出要积极推进产能过剩企业的兼并重组,深化国有企业去杠杆改革。2016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去产能是我国五大结构性改革的任务之首,强调紧抓化解产能严重过剩工作。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己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然而,随着人口红利的衰减、“中等收入陷阱”风险累积以及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我国经济发展逐渐步入“新常态”。近年来,许多国有企业依托政策优势,一味求大求全,在发展过程中走上了一条畸形的道路,暴露出产能过剩、尾大不掉等问题,严重拖累了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面对这些变化,改革已是迫在眉睫之事。深化供给侧改革,必须深入推进“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结构性改革任务。在过去的几年内,在资金、市场和环保的三重压力下,各大上市钢铁企业处境岌岌可危,钢铁企业以高增长、高产能进入市场,但却以低效益、低价格结尾。钢铁行业步入寒冬,钢铁企业的营业利润大幅亏损,破产与企业转型成为钢铁企业的生存常态。本文采用案例分析法,以西宁特钢为案例企业,结合信息不对称、利益相关者、预算软约束等理论,以制造业企业中的钢铁企业为切入点,从多个方面进行数据分析,研究获取政府补助为西宁特钢所带来的绩效影响。通过对西宁特钢获取政府补助概况与政府补助对西宁特钢财务绩效的影响进行详尽分析,本文得出以下结论:西宁特钢的政府补助绩效评价机制不完善,其未能发挥政府补助对财务绩效的促进作用,西宁特钢的创新产出能力和经营水平尚待提高。本文就政府补助对钢铁企业的绩效影响这一问题展开了研究,并结合西宁特钢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关建议,希望为类似的钢铁企业提供参考。

畅文驰,赵峰[7](2020)在《卓越环保绩效管理模式助力钢铁企业可持续绿色发展》文中指出一、引言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打赢蓝天保卫战的大政方针指引下,生态环境部会同有关部委研究发布了《关于推进实施钢铁行业超低排放的意见》,旨在深入推进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推动全国尤其是重点区域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促进钢铁行业高质量绿色发展。环保已成为未来政府压减低质过剩钢铁产能的重要考量因素。在此背景下,如何全面落实国家超低排放意见要求,全流程、全方位地实现污染物排放的稳定、持续达标,将成为钢铁企业实现可持续绿色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在对钢铁行业环保

闫宝刚[8](2020)在《低碳视角下工业遗产转型途径研究 ——以首钢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正处在城市建设快速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的新时代,社会上出现了大量的工业遗产和遗存,它的价值逐步得到全社会的广泛共识。本文从低碳视角对工业遗产的历史价值、社会价值、科技价值、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进行发掘,提炼出工业遗产的核心价值链;论述了工业遗产的核心价值链对企业产业转型有着不可替代的助推作用。挖掘了工业遗产的文化内涵,创新了工业遗产的核心价值链与新型产业链高度融合的理论模型。阐明了保护性的开发利用工业遗产是对历史完整性和人类社会创造力的尊重、是对传统工业贡献的纪念、以及对其崇高精神的传承,这是真正实现城市记忆的延续。本文将以资源型钢铁行业为代表企业——首钢集团的转型为例,对首钢搬迁后遗留的工业遗产和遗存进行探讨分析,论证了企业转型的原因、意义,以及转型过程中的政策问题、主体问题、绿色、环保、低碳问题,以及文化、精神元素的融入等多个方面。并结合首钢转型搬迁前后北京的空气、水质等污染情况的变化,探索了我国工业遗产和企业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并得出如下结论:首先是工业遗产的核心价值链助推企业产业转型升级;而产业转型升级引领工业遗产的开发利用;其次是工业遗产是企业产业转型升级的实施主体,合理的保护、开发利用是企业产业的延伸;在此时低碳、绿色、生态是确保工业遗产转型和产业转型的根本,是可持续发展保障;最后是工业遗产文化必须与新兴产业高度融合。本文根据研究结论提出改进的建议:一是要积极争取政策的支持;二是优先选择原址企业作为转型的实施主体;三是要发展低碳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四是要明确转型定位,确定产业融合方向;五是要注重工业遗产文化与新兴现代文化有机的结合,同时发挥工业遗产的教育功能。

石海刚[9](2020)在《低碳经济视角下旭阳焦化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国家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在大力推行美丽中国建设的大战略下,钢铁、焦化等传统行业的粗放型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必须进行转型发展。旭阳焦化作为国内最大的独立焦化企业,近年来,不断通过加大资金投入、引入新技术、引入核心人才,实施智能化改造等手段,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污染排放,促进企业低碳发展。本文根据企业低碳绿色发展的现状,运用战略管理理论,通过全面分析当前内外环境,从低碳经济发展的视角,为企业发展长远规划和发展提供途径和措施,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首先,本文介绍了选题背景、研究意义和国内外低碳发展战略的研究现状、取得的成果;详细介绍了企业发展战略方面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从行业角度指出焦化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指出了旭阳焦化的优劣,为该公司企业战略提供了理论基础。其次,本文结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外部竞争环境现状,以及焦化行业及煤化工上下游发展的现状,通过五力模型分析了旭阳焦化优劣势情况,介绍了旭阳公司在低碳运行方面取得的成绩,明确了当前焦化行业现阶段发展存在的主要矛盾和解决途径。再次,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制定了企业低碳发展战略方针和总体目标,制定了优化产业布局和生产链条延伸、预警监测监控、资源利用、绿色运输结构、环境风险防控等方面战略实施方案。最后,结合河北中煤旭阳焦化有限公司工作的实际情况,在组织架构保障、融资保障、技术创新和文化积累与传承等方面,制定了详细可行的保障措施,促进战略有效实施。

薄宏涛[10](2019)在《存量时代下工业遗存更新策略研究 ——以北京首钢园区为例》文中指出针对存量时代下工业遗存更新这一热点课题,本研究以国内外工业遗存更新相关理论为基础,结合工业遗存更新实践发展的沿革及现状,分析中外不同法制环境、城市能级、转型动能等背景下呈现的更新实践之异同及该领域的发展趋势。从跨学科的多维度研究视角,集成国内外工业遗存更新领域主要策略并建构我国工业遗存更新实践的实施路线。通过横向更新策略集成与纵向技术实施路线梳理,清晰建构出中国工业遗存更新实践所需要的“道”与“术”的全景认知。研究分析当今工业遗存更新策略的成因机制和解决要素,总结并集成出在工业遗存更新实践中八个维度的主要策略。顺承策略研究,以首钢工业园区更新工程实践为主要实证,阐述其更新选择的策略要点、解决的困难问题、及实施的全景流程,验证策略的落地性。对照国内遗存更新实践环节常见的问题,研究梳理了从宏观政策环境到中观评估设计再到微观实施运管的全流程线索,以前后关联、层层递进的关系阐述了工业遗存更新实施进程涉及的八个阶段的纵向技术流程,为更新实践能动者提供过程引导。结合我国工业遗存更新实践领域现状,对制度环境平台搭建、更新策略选择、产业及实施策略选择三方面主要问题提出了针对性解答思路,以期提供尽可能完善清晰、整体有效的实践指引。为寻求更加理性和恰当的更新方法建言献策。

二、信息化改造是老钢铁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信息化改造是老钢铁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论文提纲范文)

(2)钢铁工业转型升级中档案工作的新维度研究——以河北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档案全程参与钢铁企业转型升级的必要性
    (一)满足企业数据管理需求
    (二)符合经济体系优化升级的要求
    (三)维护工业记忆的使命
二、转型升级时期钢铁企业档案管理现状与发展趋势
    (一)我国钢铁企业转型升级概述
    (二)河北省转型升级时期钢铁企业档案管理现状
        1.管理特点
        2.原因分析
三、服务于钢铁企业转型升级的企业档案价值实现维度
    (一)留存企业记忆、保护国家工业遗产
        1.破产钢铁企业档案集中统一管理
        2.档案资源特色化、多元化建设
    (二)提升文件档案数据的管理与服务
        1.充实档案管理工作主体
        2.改造档案管理业务活动
    (三)丰富钢铁企业档案资源
        1.维护职工利益
        2.企业隐性知识档案化

(3)差别化管控促进中国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粗钢产量增长方向
    1.1 分企业所有制
    1.2 分省市
    1.3 分企业规模
    1.4 分企业竞争力
    1.5 粗钢产量增幅比较
2 粗钢产量增长原因
    2.1 市场需求拉动
    2.2 行业整合提升
    2.3 企业技术进步
3 中国粗钢产量管控的重要意义
    3.1 更高质量发展的需要
    3.2 更有效率发展的需要
    3.3 更加公平发展的需要
    3.4 进一步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3.5 更为安全发展的需要
4 差别化管控,科学推动中国粗钢产量同比下降
5 结论

(4)SG钢铁公司智能制造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1.1 国外智能制造发展趋势
        1.1.2 国内智能制造发展趋势
        1.1.3 钢铁行业智能制造未来发展趋势
    1.2 研究意义
        1.2.1 科学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5 创新点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依据
    2.1 战略管理理论
        2.1.1 战略管理定义
        2.1.2 竞争战略理论
        2.1.3 发展战略理论
        2.1.4 战略分析工具
    2.2 智能制造战略理论
        2.2.1 智能制造定义
        2.2.2 主要国家智能制造战略理念与分析
        2.2.3 实施智能制造的意义
第3章 SG钢铁公司智能制造发展现状
    3.1 SG钢铁公司简介
    3.2 SG钢铁公司智能制造发展现状与分析
        3.2.1 信息化现状分析
        3.2.2 自动化现状分析
        3.2.3 产线设备现状分析
    3.3 SG钢铁公司智能制造成熟度分析
        3.3.1 智能制造成熟度评估模型
        3.3.2 SG钢铁公司智能制造成熟度评估
第4章 SG钢铁公司战略环境分析
    4.1 外部环境分析
        4.1.1 宏观环境分析
        4.1.2 行业环境分析
    4.2 内部环境分析
    4.3 SG钢铁公司SWOT分析
第5章 SG钢铁公司智能制造战略选择
    5.1 SG钢铁公司智能制造战略定位
    5.2 智能制造战略目标
        5.2.1 总体目标
        5.2.2 各业务方向目标分解
第6章 SG钢铁公司智能制造战略举措
    6.1 智能制造战略总体架构
    6.2 智能制造战略建设内容
    6.3 SG钢铁公司智能制造战略实施阶段
    6.4 SG钢铁公司智能制造战略风险分析
    6.5 SG钢铁公司智能制造战略保障措施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论文结论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5)中国钢铁工业智能制造现状及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中国钢铁工业智能制造现状
    1.1 试点示范项目所展示的应用场景和取得的成绩
        (1)集中管控。
        (2)新建智慧钢厂。
        (3)数据应用。
        (4)5G应用。
    1.2 关键技术的探索和应用
    1.3 实施路线和步骤
        (1)做规划。
        (2)建平台。
        (3)补短板。
        (4)推样板。
        第一,夯实基础阶段。
        第二,重点突破阶段。
        第三,全面提升阶段。
    1.4 各种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和应用系统的推出
    1.5 智能制造背景下的系统架构
        1.5.1 典型的5级计算机系统
        1.5.2 为适应智能制造需求新建L3.5级的系统
        1.5.3 整合业务流程和信息化系统功能的系统
        1.5.4 重新划分业务层级的系统
        1.5.5 德国西马克公司规划的学习型钢铁工厂信息化架构
2 几点认识和思考
    2.1 企业根据自身发展状况和实际需求慎重决策
    2.2 避开投入较大且价值较小的项目
    2.3 处理好工程项目与科研项目之间的关系
    2.4 硬件建设和软件研发并重
    2.5 产学研单位分工协作
3 结语

(6)政府补助对钢铁企业的绩效影响研究 ——以西宁特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目的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图
    1.4 研究创新与不足
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理论基础
        2.1.1 信息不对称理论
        2.1.2 利益相关者理论
        2.1.3 预算软约束理论
    2.2 文献综述
        2.2.1 政府补助的动机及影响因素
        2.2.2 政府补助的效果
        2.2.3 钢铁行业的发展
3 案例介绍
    3.1 行业概况
    3.2 公司简介
4 案例分析
    4.1 西宁特钢获取政府补助概况
        4.1.1 西宁特钢获取政府补助的方式
        4.1.2 西宁特钢获取政府补助的规模
    4.2 政府补助对西宁特钢财务绩效的影响分析
        4.2.1 分析指标
        4.2.2 对盈利能力的影响
        4.2.3 对营运能力的影响
        4.2.4 对偿债能力的影响
        4.2.5 对成长能力的影响
    4.3 西宁特钢运用政府补助中存在的问题
        4.3.1 政府补助资金使用效率低下
        4.3.2 企业过于依赖政府补助,忽视财务风险
        4.3.3 企业创新能力发展缓慢
    4.4 西宁特钢运用政府补助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4.4.1 政府补助绩效评价机制不完善
        4.4.2 西宁特钢未能发挥政府补助对财务绩效的促进作用
        4.4.3 西宁特钢对研发创新不够重视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5.2.1 提升政府补助资金使用效率
        5.2.2 地方政府减少不当的市场干预,调整补助政策
        5.2.3 增强创新产出能力,提升自身经营水平
参考文献
致谢

(8)低碳视角下工业遗产转型途径研究 ——以首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概念界定与内容
        1.1.1 工业遗产
        1.1.2 中国工业遗产的特征
        1.1.3 低碳经济的内容和特征
    1.2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2.1 选题背景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
        1.3.1 工业遗产转型现状
        1.3.2 工业遗产转型中的低碳发展模式
        1.3.3 存在问题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主要工作量和成果认识
        1.5.1 主要工作量
        1.5.2 成果认识
第2章 工业遗产保护和利用的机理分析
    2.1 工业遗产保护和利用的机理分析
        2.1.1 工业遗产保护和利用的方式
        2.1.2 工业遗产进行分层次评价
        2.1.3 北京工业遗产的基本特点
        2.1.4 北京工业遗产利用存在的问题
        2.1.5 工业遗产保护的原则
        2.1.6 评价方法
    2.2 .工业遗产的核心价值链
        2.2.1 工业遗产综合价值
        2.2.2 工业遗产的核心价值助推企业产业绿色转型
第3章 首钢工业遗产转型途径
    3.1 中国钢铁行业的发展现状
        3.1.1 低碳发展的意义
        3.1.2 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特征
        3.1.3 能源相关碳排放现状
    3.2 首钢搬迁、转型及升级的理论分析
        3.2.1 首钢转型的是适应市场、民生的需要
        3.2.2 首钢转型搬迁原因
    3.3 首钢转型升级的意义
        3.3.1 首钢转型升级对中国工业化的战略作用
        3.3.2 首钢转型升级对京津冀一体化的有力推动
        3.3.3 首钢工业遗址转型对首钢企业转型的历史意义
    3.4 企业搬迁后的旧址升级转型
    3.5 首钢旧厂区转型升级中的政策因素
    3.6 工业遗产转型的实施主体的选择
    3.7 以绿色低碳发展为前提的工业遗产转型升级
        3.7.1 首钢规划与绿色转型的有机结合
        3.7.2 首钢工业遗产绿色低碳转型中的安全问题
        3.7.3 首钢工业遗产转型中规划的绿色转型思路
    3.8 以环保作为目标的工业遗产转型升级
        3.8.1 首钢工业遗产转型前后北京地区废水情况
        3.8.2 首钢工业遗产转型前后北京地区废气情况
        3.8.3 首钢工业遗产转型前后北京地区固体废物情况
    3.9 工业遗产转型升级中要融入文化要素
    3.10 工业遗产的转型要体现精神文明建设
第4章 工业遗产转型与产业融合的关系
    4.1 工业遗产转型中的产业融合
        4.1.1 创新工业遗产复兴的途径
        4.1.2 首钢工业遗产的审美体验
    4.2 首钢工业遗产转型中的经济效益
    4.3 首钢工业遗产开发利用对首钢企业转型的重要意义
        4.3.1 首钢的特殊性
        4.3.2 首钢工业遗产开发利用的路径分析
第5章 国内外工业遗产转型实例比较
    5.1 日本丰田产业基地工业遗产
    5.2 德国西部的鲁尔工业区
    5.3 南京晨光1865 创意产业园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9)低碳经济视角下旭阳焦化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本文相关理论基础
    2.1 低碳经济的一般理论
        2.1.1 低碳经济产生背景及必要性
        2.1.2 低碳经济特征
        2.1.3 低碳经济发展状况
    2.2 发展战略相关理论
        2.2.1 战略概念与构成要素
        2.2.2 战略理论的演进
        2.2.3 企业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
    2.3 战略管理分析方法
        2.3.1 PEST方法
        2.3.2 SWOT分析法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低碳经济视角下旭阳焦化经营环境分析
    3.1 宏观环境分析
        3.1.1 政治法律环境分析
        3.1.2 经济环境分析
        3.1.3 社会环境分析
        3.1.4 技术环境分析
    3.2 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3.2.1 全国焦化行基本情况
        3.2.2 河北炼焦行业发展概况
        3.2.3 焦化行业清洁生产取得的进步
        3.2.4 行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3.3 行业竞争力分析
        3.3.1 现有竞争强度分析
        3.3.2 潜在进入者分析
        3.3.3 替代服务分析
        3.3.4 供应商议价能力分析
        3.3.5 客户议价能力分析
    3.4 内部环境分析
        3.4.1 旭阳焦化企业概况
        3.4.2 旭阳焦化低碳发展概况
        3.4.3 旭阳焦化低碳视角下主要经济运行指标
        3.4.4 旭阳焦化低碳发展的SWOT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经济视角下旭阳焦化发展战略方案制定
    4.1 低碳经济战略方针和目标
        4.1.1 基本方针
        4.1.2 战略目标
    4.2 低碳发展战略规划
        4.2.1 优化产业布局实施产业延伸
        4.2.2 完善监测监控体系
        4.2.3 创建绿色运输体系
        4.2.4 完善环境风险评价体系
        4.2.5 打造低碳绿色文化体系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旭阳焦化发展战略的实施保障措施
    5.1 组织保障
    5.2 人力资源保障
    5.3 融资运营保障
    5.4 技术研发与创新保障
    5.5 持续推进清洁生产和产业链延伸
    5.6 低碳绿色文化传承和发扬
    5.7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10)存量时代下工业遗存更新策略研究 ——以北京首钢园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缘起
    1.2 研究背景
        1.2.1 我国城市化发展
        1.2.2 我国城市更新发展
        1.2.3 工业遗存更新的必要性
    1.3 研究概念界定
        1.3.1 城市更新
        1.3.2 工业遗存
        1.3.3 工业遗存更新
    1.4 研究范围、目的和意义
        1.4.1 研究范围界定
        1.4.2 研究目的
        1.4.3 研究意义
    1.5 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框架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框架
    1.6 研究的未尽事宜
        1.6.1 研究对象的时空局限性
        1.6.2 更新实践案例的局限性
        1.6.3 研究方法手段的局限性
第2章 国内外工业遗存更新研究
    2.1 工业革命推动的城市化进程与更新
    2.2 国外工业遗存更新研究发展与实践
        2.2.1 国外工业遗存更新研究综述
        2.2.2 国外工业遗存相关法规政策
        2.2.3 国外工业遗存更新发展脉络
        2.2.4 国外工业遗存更新实践
        2.2.4.1 静态保护和博物馆式更新
        2.2.4.2 适应更新与有机更新
        2.2.4.3 城市复兴
    2.3 国内工业遗存更新研究发展与实践
        2.3.1 国内工业遗存更新研究综述
        2.3.2 国内工业遗存更新发展脉络
        2.3.2.1 中国工业遗存更新的探索阶段(1995-2005)
        2.3.2.2 中国工业遗存更新的发展阶段(2006-2015)
        2.3.2.3 中国工业遗存更新的繁荣阶段(2016年至今)
        2.3.3 国内工业遗存更新实践
        2.3.3.1 静态保护和博物馆式更新
        2.3.3.2 适应更新与有机更新并存
        2.3.3.3 从有机更新迈向城市复兴
    2.4 小结
第3章 工业遗存更新策略研究
    3.1 工业遗存价值评估与信息采集
        3.1.1 工业遗存价值评估
        3.1.2 工业遗存信息采集
        3.1.2.1 特征数据采集
        3.1.2.2 详尽掌握资料
        3.1.2.3 充分踏勘基地
        3.1.2.4 精细测绘现状
        3.1.2.5 准确鉴定结构
    3.2 工业遗存更新的引擎
        3.2.1 工业遗存的空间生产模式转型
        3.2.2 工业遗存更新的差异化引擎
        3.2.2.1 以大事件为导向的工业遗存更新
        3.2.2.2 以文化为导向的工业遗存更新
        3.2.2.3 以邻里为导向的工业遗存
    3.3 工业遗存更新的空间再生
        3.3.1 城市尺度下的空间再生
        3.3.1.1 都市针灸,点状更新
        3.3.1.2 都市链接,线状更新
        3.3.1.3 都市织补,面状更新
        3.3.2 单体尺度下的空间再生
        3.3.2.1 缝合与叠置
        3.3.2.2 内置与包络
        3.3.2.3 并置与对偶
        3.3.2.4 嵌固与植入
        3.3.2.5 封存与再现
    3.4 工业遗存更新的空间公共性再造
        3.4.1 工业遗存更新与城市空间转型的关系
        3.4.2 工业遗存更新的区域空间开放化
        3.4.3 工业遗存更新的城市结构邻里化
        3.4.4 工业遗存更新的公共空间公平化
        3.4.5 工业遗存更新的城市记忆空间化
    3.5 工业遗存更新的产业活化
        3.5.1 产业活化的“工业+”模式
        3.5.1.1 产业升级还是植入
        3.5.1.2 智力储备和政策支持
        3.5.1.3 产业孵化的平台建设
        3.5.2 产业活化的“文化+”模式
        3.5.2.1 以传统历史文化为锚点的产业活化模式
        3.5.2.2 以符号文化嫁接为手段的产业复制模式
        3.5.3 产业活化的“产业+”模式
        3.5.3.1 原发性升级的传统产业模式
        3.5.3.2 渐进迭代的传统产业模式
        3.5.3.3 颠覆传统地缘经济的新产业模式
    3.6 工业遗存更新的社会融合
        3.6.1 传统工业化进程中的产居共同体
        3.6.2 工业遗存更新的再城市化进程
        3.6.3 工业遗存更新的空间正义修复
    3.7 工业遗存更新的可持续发展
        3.7.1 工业遗存更新的生态可持续
        3.7.2 工业遗存更新的空间可持续
        3.7.2.1 保持空间风貌
        3.7.2.2 优化基础设施
        3.7.2.3 制定适宜目标
        3.7.3 工业遗存更新的经济可持续
    3.8 工业遗存更新的法律制度环境
        3.8.1 工业遗存更新中的法律制度环境构建
        3.8.2 工业遗存更新制度的指向性实践推动
        3.8.3 工业遗存更新中的相关制度环境创新
    3.9 小结
第4章 以北京首钢园区更新为典型代表的策略实证
    4.1 首钢工业遗存价值评估与信息采集
        4.1.1 首钢工业遗存价值评估
        4.1.1.1 历史价值(历史代表性、历史重要性)
        4.1.1.2 社会价值(城市综合贡献、文化情感认同)
        4.1.1.3 工艺价值(技术先进性、工艺完整性)
        4.1.1.4 艺术价值(厂区保存状况、建构筑物特征)
        4.1.1.5 实用价值(空间保持状态、再利用可行性)
        4.1.1.6 溢出价值(景观交通条件、级差地价状态)
        4.1.2 首钢工业遗存信息采集
        4.1.2.1 特征信息采集
        4.1.2.2 详尽掌握资料
        4.1.2.3 充分踏勘基地
        4.1.2.4 精细测绘现状
        4.1.2.5 准确鉴定结构
    4.2 首钢园区的更新引擎
        4.2.1 首钢园区的空间生产模式
        4.2.1.1 北京城市化及差异化城市过程
        4.2.1.2 首钢园区空间生产模式变迁
        4.2.2 首钢园区更新引擎的选择
        4.2.2.1 以大事件为导向的首钢园区更新引擎
        4.2.2.2 以文化为导向的首钢园区更新引擎
        4.2.2.3 以邻里为导向的首钢园区更新引擎
    4.3 首钢园区空间再生策略
        4.3.1 城市尺度下的园区空间再生
        4.3.1.1 都市针灸,局部点状更新
        4.3.1.2 都市链接,区域跳跃式更新
        4.3.1.3 都市织补,面状区域更新
        4.3.2 单体尺度下的建筑空间再生
        4.3.2.1 缝合与叠置(水平织补和垂直织补)
        4.3.2.2 内嵌与包络(结构加固和风貌保持)
        4.3.2.3 并置与对偶(新旧并置和新旧对比)
        4.3.2.4 嵌固与植入(局部加建和地下更新)
        4.3.2.5 封存与再现(面层涂装和旧材保持)
        4.3.2.6 利用与统筹(遗存利用和设备综合)
    4.4 首钢园区的公共性再造
        4.4.1 首钢园区更新与城市空间转型关系
        4.4.2 首钢园区更新的区域空间开放化
        4.4.3 首钢园区更新的空间结构邻里化
        4.4.4 首钢园区更新的公共空间公平化
        4.4.5 首钢园区更新的城市记忆空间化
    4.5 首钢园区更新产业活化
        4.5.1 城市能级与产业活化的关系
        4.5.2 首钢业态再生的“工业+”模式
        4.5.2.1 首钢产业活化的城市背景
        4.5.2.2 首钢的“钢铁”产业升级
        4.5.2.3 首钢的“非钢”产业升级
        4.5.3 首钢业态再生的“文化+”模式
        4.5.3.1 以传统文化为锚固点的产业活化模式
        4.5.3.2 以符号文化嫁接为手段的产业复制模式
        4.5.4 首钢业态再生的“产业+”模式
        4.5.4.1 原发性植入的传统产业模式
        4.5.4.2 颠覆传统地缘经济的新产业模式
    4.6 首钢园区更新的社会融合
        4.6.1 首钢园区的“产居共同体”瓦解
        4.6.2 首钢园区的“再城市化”进程
        4.6.3 首钢园区的“空间正义”修复
    4.7 首钢园区工业遗存更新的可持续性
        4.7.1 首钢遗存更新中的生态可持续
        4.7.1.1 首钢园区生态策略
        4.7.1.2 首钢园区生态系统
        4.7.1.3 首钢园区污染治理
        4.7.1.4 首钢能源综合利用
        4.7.2 首钢遗存更新中的空间可持续
        4.7.2.1 保持园区工业特色风貌
        4.7.2.2 保持园区景观开放特征
        4.7.2.3 优化交通基础设施系统
        4.7.3 首钢遗存更新中的经济可持续
    4.8 首钢园区更新的规划与政策环境
        4.8.1 首钢转型更新的多维度诉求
        4.8.2 首钢转型更新的重要政策依据
        4.8.3 首钢转型更新的制度环境创新
        4.8.4 首钢转型更新的规划实现路线
    4.9 小结
第5章 建构中国工业遗存更新技术路线
    5.1 工业遗存更新的土地获取
        5.1.1 政府主导推进一级开发
        5.1.2 政企合作推进一二联动
        5.1.3 企业自主区域统筹升级
        5.1.4 不同模式存在的问题
    5.2 工业遗存更新的政策支持
        5.2.1 契合国家政策导向
        5.2.2 契合地方政策导向
        5.2.3 契合城市公共诉求
    5.3 工业遗存更新的价值评定
        5.3.1 上位风貌保护规划
        5.3.2 相关专家论证评定
        5.3.3 企业自荐遗存名录
    5.4 工业遗存更新的经济评估
        5.4.1 改变土地性质的自持土地经济评估
        5.4.2 不改变土地性质的自持土地经济评估
        5.4.3 不改变土地性质的出租土地经济评估
    5.5 工业遗存更新的规划调整
        5.5.1 明确城市设计优先
        5.5.2 设定城市更新单元
        5.5.3 推进综合交通评估
        5.5.4 确认土地用地性质
        5.5.5 明确上位规划边界
        5.5.6 开展更新城市设计
        5.5.7 落实控制规划调整
    5.6 工业遗存更新的操作主体
        5.6.1 主体与过程的关系
        5.6.2 兼容经营与公众参与
    5.7 工业遗存更新的设计进程
        5.7.1 梳理上位条件
        5.7.2 编制建设方案
        5.7.3 推进更新产策
    5.8 工业遗存更新的实施运管
        5.8.1 操作资金构成
        5.8.2 运管团队构成
        5.8.3 工作机制创建
    5.9 小结
第6章 结论与讨论
    6.1 主要研究结论
        6.1.1 建立适当的制度与环境平台
        6.1.1.1 加快建设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
        6.1.1.2 统筹工业遗存价值评定机构标准
        6.1.1.3 建立工业遗存弹性再利用评定机制
        6.1.1.4 逐步转变土地治理模式和政策
        6.1.1.5 搭建跨部门协同的管控治理平台
        6.1.1.6 建构适用存量更新的规划审批模式
        6.1.2 选择适当的工业遗存更新模式
        6.1.2.1 选择技术经济和艺术适合的更新手段
        6.1.2.2 鼓励公共空间及场所精神的再造
        6.1.2.3 建立全面的可持续观
        6.1.3 选择适当的产业及实施策略
        6.1.3.1 探索匹配城市能级的更新之路
        6.1.3.2 寻求恰当的引导产业
        6.1.3.3 建构再城市化的融合之路
    6.2 主要创新点
        6.2.1 梳理并集成基于城市过程的多维度协同的工业遗存更新策略
        6.2.2 梳理基于中国国情的全流程工业遗存更新的技术路线
    6.3 需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致谢
参考文献
图表索引
作者简介及成果

四、信息化改造是老钢铁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论文参考文献)

  • [1]以管理创新推动中国钢铁行业转型发展——2021年冶金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综述[J]. 本刊编辑部. 冶金管理, 2021(24)
  • [2]钢铁工业转型升级中档案工作的新维度研究——以河北省为例[J]. 李思越. 档案天地, 2021(12)
  • [3]差别化管控促进中国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J]. 李新创. 钢铁, 2021(11)
  • [4]SG钢铁公司智能制造战略研究[D]. 刘恒文. 山东大学, 2021(02)
  • [5]中国钢铁工业智能制造现状及思考[J]. 刘文仲. 中国冶金, 2020(06)
  • [6]政府补助对钢铁企业的绩效影响研究 ——以西宁特钢为例[D]. 彭志民. 暨南大学, 2020(04)
  • [7]卓越环保绩效管理模式助力钢铁企业可持续绿色发展[J]. 畅文驰,赵峰. 中国钢铁业, 2020(05)
  • [8]低碳视角下工业遗产转型途径研究 ——以首钢为例[D]. 闫宝刚.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20(10)
  • [9]低碳经济视角下旭阳焦化发展战略研究[D]. 石海刚. 燕山大学, 2020(01)
  • [10]存量时代下工业遗存更新策略研究 ——以北京首钢园区为例[D]. 薄宏涛. 东南大学, 2019(01)

标签:;  ;  ;  ;  

信息化转型是老钢铁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