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活动中的欣赏效应

教育活动中的欣赏效应

一、教育活动中的赞赏效果(论文文献综述)

李丹宁[1](2021)在《质量视域下提升数学教育活动中儿童参与的行动研究》文中指出

范雪铃[2](2021)在《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中教师教学行为研究》文中提出美术教育活动是幼儿自己表达对于美的事物的感受、体验和操作的一种形式,幼儿通过参与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表现自己心里的想法和想象的事物,从这些活动中可以观察到幼儿对于事物的理解和建构,以及幼儿对于外界事物的情绪情感,美术教育活动的目标是让幼儿能够从周围的环境、日常的生活、常见的艺术中感受到美的存在,并且能够自愿的、充满热情的表现出来,因此,美术教育对于幼儿感受美、体验美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教师作为活动的引导者和参与者,其自身的行为对幼儿产生深远的影响,教师行为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达到教学目的而使用的外显的或内隐的行为,在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中,教学活动的质量以及活动的效果,受到教师教学行为的影响,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幼儿园开展了不同类型的美术活动,但是在实践观察中发现,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更注重知识的讲授,缺少在活动过程中引导幼儿和倾听幼儿,在活动结果的评价上过于简单笼统,在本研究中研究者根据活动开展的实际情况进行观察记录并配合访谈教师的方式,对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中教师教学行为进行更深入的剖析,探讨影响教师教学行为的原因并提出改善教师教学行为的建议。本研究中绪论部分主要阐述研究者选题的原因,其次是文献综述部分,探究目前X幼儿园开展美术教育活动的状态,接着是本研究开展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第二部分主要是阐述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中教师教学行为的含义以及在研究中的理论基础,为建议部分的内容提供理论依据;第三部分的内容则是理清整个研究的设计思路;第四部分是阐述研究者从实践观察中获得的研究结果;第五部分是围绕研究的结果进行分析讨论美术教育活动中教师行为的差异;最后部分则是总结全文并根据讨论和分析部分得出的结论提出改善教师教学行为的建议,建议主要有提高幼儿主体性地位、重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体验、提高教师的评价反思能力。

赵月[3](2021)在《农村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中新手与熟手教师师幼互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学前教育发展的过程当中,教师和幼儿之间的互动始终是核心的课题之一,师幼互动水平是衡量最终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情况是衡量幼儿园教育整体发展水平的必不可以少的因素。那么,在数学教育活动中形成良好的师幼互动关系,不仅有助于发展幼儿的思维,而且为幼儿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研究数学教学活动中的师幼互动十分必要。在研究的过程当中,本文将大庆市三所幼儿园中的新手教师与熟手教师作为主要的分析对象和研究群体。首先,了解农村幼儿园中新手型教师与熟手型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的师幼互动情况;其次,通过录课的形式,结合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来分析新手型与熟手型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师幼互动的差异情况;最后,根据研究结果,分析新手型教师与熟手型教师之间差异存在的原因,针对新手与熟手教师之间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促进新手教师与熟手教师的专业发展。本研究将用四个章节阐述研究内容。第一章是研究设计,从目的、工具等角度出发进行研究。第二章是研究结果与分析,揭示新手教师与熟手教师在言语结构、教学风格、情感氛围以及提问类型中存在差异。第三章是新手教师与熟手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师幼互动中差异的归因分析,主观原因主要有新手与熟手教师对于师幼互动观念的理解、数学专业知识以及数学教育能力的不同;客观原因主要包括农村幼儿园的培训不足以及班容量过大,影响师幼互动的水平。第四章是提出相应的改善建议,幼儿园主要通过提供针对新手教师的职前培训与针对熟手教师的职后培训以及开展数学教学互听互评活动,促进新手教师与熟手教师互相进步。新手教师主要通过发挥幼儿在师幼互动中的主体地位、提高数学专业知识、增强数学教育能力、学会自我反思四个方面提出建议。

王龙[4](2020)在《中学新手数学教师情绪测量的实证研究》文中指出尽管情绪体验在教师的专业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作为教师情感受事物作用的外在表现,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情感、教学行为、师生交际以及教师对自身专业身份的认知等教师专业发展的诸多方面,但相关学者除了对数学教师的专业身份、数学焦虑、职业倦怠等进行一般性的研究之外,极少关注数学教师的情绪,特别是数学教师的即时情绪。此外,目前对数学教师的专业身份的研究也多是理论性的,或者通过问卷的方式从专业知识技能的视角展开的,鲜有研究者从情绪的视角进行研究。本研究采用定性的案例研究方法,对新手数学教师的日常情绪进行即时采集,通过完成以下目标,尝试填补这一空白:(1)科学有效地对教师的情绪进行测量;(2)识别情绪类型——即时地识别中学新手数学教师课堂上的日常情绪体验;(3)识别情绪激发条件——识别与中学新手数学教师课堂上的日常情绪体验相对应的情绪激发条件;(4)讨论收集到的不同新手数学教师的情绪和情绪激发条件的共同点和差异。本研究通过收集15位样本新手数学教师的自述报告录音的方式进行数学教师情绪和情绪激发条件。受访教师被要求在为期2个星期的时间内,在每天下课之后按照笔者提供的半结构化自述报告提纲汇报自己当天所经历的情绪经验并提交报告录音。此后笔者在本土数据的支持下,沿用前人修正OCC理论的原则,修正了OCCr理论提出OCCrr情绪层次结构理论,使之更具逻辑性和易用性,该理论包括一个情绪层次结构模型(本研究中称之为情绪树)和与之对应的情绪分类标准。此后,笔者通过OCCrr情绪层次结构模型对受访教师的情绪数据进行读取,并在完成所有的自述报告的情绪读取工作之后对受访教师有一次访谈,对读取的数据进行校正,最后对所采集到的相关数据汇总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参与研究的新手数学教师有不同的情绪体验,如:满意、欣赏、期许、惊喜、喜爱、懊恼、生气、担忧、惊吓和恨恶等,并且主要表现为两组情绪对——“欣赏/生气”和“满意/懊恼”。(2)受访教师在每节课上普遍具有较高的情绪波动水平,平均每节课4次以上的情绪体验,也即新手数学教师每节课平均体验2次积极情绪和2次消极情绪。(3)此外,性别、学历、任教性质(正式教师、顶岗教师、代课教师)等因素对新手数学教师的情绪体验影响不大,然而教师的任教区域(学校所处地域)、任教学校是否新建以及任教年限对新手数学教师的情绪体验有较大影响。(4)教师的情绪主要受到教师自身和学生的影响,表现在教师的专业知识技能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包括但不限于课堂状态、作业完成情况、知识掌握情况等)等方面。(5)性别、任教性质等因素对新手数学教师的情绪激发条件影响不大,学历、任教区域、任教年限和任教学校是否新建对数学教师的情绪激发条件影响较大。(6)新建学校内任教的新手数学教师,具有较高水平的消极情绪体验,且多是由学校相关的诸因素激发的。

赵伟娜[5](2020)在《幼儿园创意美术教育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及改进建议》文中提出幼儿园创意美术教育活动在培养幼儿观察、想象、表现和创造力方面有很重要的价值。研究幼儿园创意美术教育活动不仅能够丰富相关的理论研究,还能对实践中教师如何更好的开展创意美术教育活动提供参考。本文以幼儿园创意美术教育活动为研究主题,运用文献法、观察法和文本分析法的研究方法,观察了呼和浩特市M幼儿园36次创意美术教育活动,并对其中的8篇教案和90个幼儿作品进行文本分析,发现M幼儿园创意美术教育活动存在如下问题:第一,教育目标制定偏向行为目标;第二,教育内容选择的适宜性水平不高,包括教育内容倾向中大组幼儿和教育内容选择脱离生活经验;第三,教育活动实施过程忽视幼儿的自主性,包括教师指令主导教育过程和过程中师幼互动不足,忽视幼儿内在体验;第四,教育评价注重结果忽视过程,包括评价过于注重幼儿作品与范画的相似度和评价在幼儿之间横向对比,忽视个体差异;第五,教师的美术鉴赏力和艺术表现力对教育活动的影响。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主要有:第一,教师自身对创意美术教育活动不够重视;第二,教师对创意美术教育活动中“创意”理解不够全面;第三,由于M幼儿园是混龄班,师幼比高,教育过程中教师不能顾及到每个幼儿;第四,教师对幼儿的认知水平考虑不足;第五,教师介入过多影响幼儿创作的结果。最后本研究认为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提出改进幼儿园创意美术教育活动的建议:第一,教师深入理解创意的特点,包括创意不受时间、空间和条件的限制和活动主题贴近生活,创作形式丰富多样;第二,教育组织实施过程中教师多站在幼儿的角度思考,包括教育组织实施过程中多进行分组活动,教师适当个别指导,帮助幼儿表达创意;第三,师幼儿互动充足;第四,鼓励幼儿大胆表现和抓住幼儿兴趣丰富教学方法;第五,幼儿对作品畅所欲言,教师和幼儿共同评价;第六,教师肯定幼儿是创意的主体,包括幼儿的创意是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的和幼儿在行动中体现创意。

李昕[6](2020)在《中班绘画教育活动中教师言语指导的现状研究》文中认为幼儿绘画教育活动是幼儿园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对幼儿的身心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幼儿绘画教育活动中教师的言语指导是教师教学行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幼儿绘画行为最重要的因素。然而,教师的言语指导却一直没有成为幼儿园教育研究中的重点。因此,本研究采用观察法和访谈法,以保定市两所省级示范园为例,对中班绘画教育活动中教师的言语指导进行了深入探究。首先,本研究采用事件取样观察法和非参与式观察法对10名中班教师在绘画教育活动中的言语指导进行了研究,共收集到30个绘画教育活动,整理出了716个言语指导事件。本研究通过对教师言语指导的频次、对象、内容、方式、时机以及结果等六个维度的分析,得出了中班绘画教育活动中教师言语指导的总体情况。并通过对教师言语指导的差异性检验发现,有美术基础与无美术基础教师在言语指导对象、内容、方式、时机和结果上存在显着性差异,有五年以内和有六年以上教龄教师在言语指导频次、对象、内容和方式上存在显着性差异。然后,本研究分析了教师言语指导中的问题,包括教师言语指导频次偏多、缺乏多样化的言语指导对象、教师过于注重对幼儿绘画技能的言语指导、教师的控制性言语过多、教师的言语指导过于强调其自身主观意识以及教师的言语指导不规范等。其次,本研究分别从幼儿教师、幼儿、幼儿园管理者和幼儿家长等方面进行了影响因素的探析。最后,本研究分别从幼儿教师、幼儿园管理者以及幼儿家长三个角度提出了可行性建议。例如:营造一个轻松自由的绘画环境、提升教师的美术素养、提高教师的口语水平、提高教师的反思质量、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促进幼儿园管理者的全力支持以及幼儿家长的积极配合等。

王艺桥[7](2020)在《教育美的本质及其价值研究》文中提出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人的生命历程是一次美的历程,教育需要创造审美化的情境让个体身心获得愉悦的体验和享受。个体成长乃是以自我身心体验与周围事物的相遇,在审美性的活动过程中,教育美以直接的方式给予个体,因此,教育美成为个体生命成长的基础性视域,并成为个体发展的基础与背景。对教育美的本质及其价值问题进行研究,揭示教育美的本质,构建教育美的理论基础,有助于教育美学学科的发展,同时,本论文也是对目前的美育研究进行的前提性的理论探讨,试图在美育的基础上向前再走一步,为教育美学的发展尽绵薄之力。第一部分讨论教育美的本质,在实践美学的研究背景下,教育作为人类针对自身的社会实践,与实践美学的根源具有内在一致性。将教育美定义为人的本质力量在教育中的对象化,简言之就是个体情感的人化,也就是健全人格的塑造。培养健全人格是情感的人化之结果,教育美为个体成长提供滋养生命的源头活水。人类的社会实践推动整个社会或人类发展使个体的身心发展与社会处于和谐统一的状态,教育美是人之美与社会美的和谐统一,需要不断地回到中西方历史文化的境遇中,去理解教育美思想的内在规律。第二部分讨论教育美的属性。学校要在创造愉悦的情境引导个体认识世界和感悟世界的过程中,使学生臻于人格的完善,实现自由创造。教育美是真和善的统一,也是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的实践过程。教育美通过真和善在不同层面的统一来实现,具有形象显现、情感体验、人性教化和自由超越等特点。第三部分讨论教育美的价值,教育美是社会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现个人审美的社会化方面具有净化人心、净化社会的价值。教育美还对个人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能实现社会审美的个人化,在德、智、体、劳诸方面的育人价值。教育美最终指向教育与社会的审美化辩证统一。最后,论文通过对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现实观照,分析批判了缺乏美的教育现实,通过精神和物质环境确立了教育美的文化心理结构,构建美的教师队伍和学校文化。教育美是教育美学的研究对象,教育美学是教育美之学。教育美是人的本质力量在教育中的对象化。教育美是人类文化成果的内化和外显的实践过程。教育美最终目的就是实现个体情感的人化,人格更加健全,心灵更加美好,我们的教育和社会才能向美向善。

尹丹[8](2020)在《以古诗词为主题活动的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实践研究》文中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发扬优秀传统文化要坚持全民行动,从娃娃抓起。要求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古诗文经典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成了我们的基因。我们现在一说话就蹦出来的那些东西,都是小时候记下的。应该学古诗文经典,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断传承下去。”学前阶段是人一生身心发展最快、可塑性最强的阶段,对人的身心健康、习惯养成等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影响。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发挥主题教育活动的优势,深入挖掘古诗文的德育价值,激发古诗文经典的生机与活力,让幼儿在发扬和传承古诗文经典中习得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幼儿教学的重要内容。本研究在梳理行为心理学、幼儿园主题活动设计与实施的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开展了以“古诗词”为主题活动的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实践研究,运用文献法、调查法、行动研究法、实验观察法等多种研究方法,以H园的中一班和大三班的幼儿为实验对象,与其4位教学老师和保育员教师合作,设计并分阶段实施了为期4个月的主题教育活动。通过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幼儿在古诗词主题活动实施前后幼儿行为习惯水平发展的变化,从量的方面来检验此次古诗词主题教育活动对中大班幼儿行为习惯发展水平的有效性。本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幼儿行为习惯发展的水平存在显着性差异,且实验组的幼儿在古诗词主题活动中习得的文明礼仪、生活卫生、学习及安全行为习惯的发展水平方面得到了明显的提升,而对照组幼儿的行为习惯前后无变化。为进一步分析古诗词主题活动对幼儿行为习惯发展水平的影响,从不同人口学变量上分析得出幼儿行为习惯在不同幼儿和教师身上存在显着性差异,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班级的幼儿在古诗词主题教育活动中习得的行为习惯存在显着差异;不同职业性质、不同文化程度家庭的幼儿参与古诗词主题活动对其行为习惯的影响存在显着差异;不同年龄、不同教龄、不同专业技术职务、不同学历的幼儿教师在古诗词主题教育活动中对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存在显着差异。古诗词主题教育活动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教育主管部门、幼儿园、教师和家长需增强认识,各司其职,积极致力于古诗词主题活动的开展,促使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钟读敏[9](2020)在《高中学校仪式教育研究 ——以安徽省六安市L中学为例》文中提出中国是礼仪之邦,自古以来便重视仪式教育。仪式具有特定的文化内涵,程序化的展演模式。学校仪式教育是传递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信息的重要载体,仪式教育所蕴含的的爱国主义情怀、道德情操、责任意识、奉献精神等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有效利用仪式教育有利于规范学生言行举止、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提高情感认同、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从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但在实际生活中,高中阶段的学校仪式教育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仪式教育的功能并没有充分的发挥。如何在高中这一至关重要的学习期内,优化仪式教育,发挥仪式教育的最大功能,是当前学校教育工作者必然要思考并推动解决的一个问题。本研究选取了安徽省六安市L中学为研究对象。笔者以一个参与者的身份,通过对L中学的三年观察,以及对大量教师和学生的访谈,借助文献分析的方法,对L中学高中阶段的仪式教育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对于学校在特殊日子里举行的重大仪式教育以及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发生的日常仪式教育发挥的不同功能进行分析。笔者认为在高中阶段的学习生活中,学校仪式教育对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具有导向与规范功能;在班级建设中具有凝聚与激励功能;教育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学校仪式教育具有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功能;在繁忙而紧张的高中生活中,学校仪式教育又能够给学生情绪释放提供一个出口,具有宣泄与疏导功能。在研究学校仪式教育具有积极功能的同时,也正视当前学校仪式教育在主体、过程设计、反馈评价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本研究在分析高中学校仪式教育现状和文献分析的基础上还尝试提出了解决当前高中学校仪式教育困境的策略。

陈菲[10](2020)在《社会组织参与教育治理的研究 ——以慈济基金会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治理是政府、社会组织、利益群体和公民个体等多元主体,为了增进公共利益在既定的范围内运用一定的权威来共同管理公共事务和公共资源的方式,是多元主体为了实现社会公共利益最大化进行的持续协调和互动的过程。教育治理是治理理论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发展,是政府、学校、社会等多元主体在一定的规则体系下通过平等协商、合作互动等方式共同应对教育中存在的冲突和问题的过程,其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教育的发展。社会组织在集结社会资源、提供灵活多样的社会服务方面的优势使得其能够通过公益性的筹资、捐赠、办学等多种手段为弱势群体争取到更多的教育资源和发展机会,能够有效缓解政府在教育投入上的巨大压力,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在政府职能转变和国家治理的大背景下,社会组织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治理、教育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社会组织将在国家推进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中获得新的发展机遇。本文在推进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和多元主体参与教育治理的大背景下,以慈济基金会为个案,通过参与式观察和访谈探究慈济基金会参与教育治理的实践经验,分析社会组织参与教育治理的特点、价值和面临的困境,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社会组织参与教育治理的策略。慈济基金会针对教师、大学生、中小学生、学龄前儿童以及社区居民等不同主体开展人文教育交流营、教育助学、亲子营、课业辅导、健康书屋、社区课程推广等教育项目,以推动教育公共事业发展为目的不自觉地参与到教育治理中。从慈济基金会与政府、其他社会组织、企业、学校、个体等主体合作开展的不同类型的教育助学项目的运行模式来看,慈济基金会参与教育治理主要以参与政府项目为主要渠道,通过对体制的依附获得参与的合法性和渠道,其参与教育治理的内在机制主要是对弱势群体实施针对性的教育补偿,在提供物质援助的基础上通过志愿者的陪伴和教育完善补偿形式,提高补偿的针对性。慈济基金会在筹集资金、招募和培训志愿者、整合教师资源以及在与政府、企业、学校、其他社会组织等互动方面充分体现其在广泛动员社会资源提供公共服务方面的优势,通过整合社会资源,加强对志愿者的培训,提高组织参与教育治理的能力。《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方面强调要“培育专业教育服务机构,完善教育中介组织的准入、资助、监管和行业自律制度。积极发挥行业协会、专业学会、基金会等各类社会组织在教育公共治理中的作用。”行业协会、专业学会、基金会等不同类型的社会组织在专业特长、组织发展目标、资源优势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由专家学者组成的教育咨询组织能及时捕捉到社会运行中的现实问题,又能科学预见社会发展中的潜在问题,进行问题分析和政策评估,为教育政策制定的科学性提供保障,在教育治理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数量众多、类型多样的行业协会组织在传递社会呼声、影响政府教育政策制定、提供教育评估、制定行业标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参与教育治理的程度较深。但对于主要利用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捐赠的财产从事公益事业的基金会类型的社会组织来说,其主要优势在于对社会资源的整合和丰富多元、赋有奉献精神的志愿者资源。虽然相比于行业协会、专业学会等社会组织,基金会主要以补偿式参与为主要参与形式,参与深度受到一定的限制,但教育治理的典型特征在于多元主体的协助和互动,其最终目的在于促进教育公共利益的最大化,作为重要的社会组织和教育治理的重要主体,其在教育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应该得到承认和重视。针对社会组织在参与教育治理中面临的参与的偶然性、参与的不稳定性、参与渠道单一以及参与的专业性不强等实践困境,结合现有关于治理、教育治理、政府购买公共服务、项目制等理论研究,进一步思考完善社会组织参与教育治理机制的策略,提出重点培育一批教育领域的社会组织、以政府购买服务支持社会组织参与、以项目制拓宽社会组织参与教育治理的渠道、重视社会组织参与教育治理的能力建设等策略完善社会组织参与教育治理。

二、教育活动中的赞赏效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教育活动中的赞赏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2)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中教师教学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1.优化的教学行为有利于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
        2.美术教育活动促进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3.当前美术教育活动中教师教学行为研究较少
    (二)文献综述
        1.关于幼儿教师教学行为的研究
        2.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的相关研究
        3.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中教师教学行为的相关研究
        4.对已有研究的评述
    (三)研究目的及意义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一、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中教师教学行为概述
    (一)概念界定
        1.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
        2.幼儿教师教学行为
    (二)理论基础
        1.建构主义理论
        2.发现学习理论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结果
    (一)教授行为
        1.不同年龄段中教师教授行为的比较
        2.不同美术教育活动中教师教授行为的比较
    (二)引导/要求实践行为
        1.不同年龄段中教师引导/要求实践行为的比较
        2.不同活动中教师引导/要求实践行为的比较
    (三)对美术活动结果的评价/反馈行为
        1.不同年龄段中教师对美术活动结果的评价/反馈行为的比较
        2.不同活动中教师对美术活动结果的评价/反馈行为的比较
四、讨论与分析
    (一)讨论
        1.教师的教授行为最多,以讲授美术知识为主
        2.教师的引导行为以教师直接帮助为主
        3.教师在美术活动的评价行为上过于笼统表面
    (二)原因分析
        1.教师主导性过强
        2.教师教育目标以结果为导向
        3.教师缺乏评价与反思的能力
五、研究结论和建议
    (一)研究结论
    (二)建议
        1.提升幼儿主体性地位
        2.重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体验
        3.提高教师的评价反思能力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教师教学行为访谈提纲
附录B 教师行为观察表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主要科研成果

(3)农村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中新手与熟手教师师幼互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一)农村幼儿园数学教育相对薄弱
        (二)师幼互动是影响数学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
        (三)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师幼互动的过程中占据主要地位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三、研究目的
    四、研究方法
        (一)文献法
        (二)观察法
        (三)访谈法
    五、核心概念界定
        (一) 农村幼儿园
        (二)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
        (三)师幼互动
        (四)幼儿园新手型教师
        (五)幼儿园熟手型教师
    六、相关文献综述
        (一)有关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的研究
        (二)有关幼儿园师幼互动的研究
        (三)有关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新手教师与熟手教师比较研究
        (四)有关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的研究
    七、已有研究的启示及不足
        (一)已有研究的启示
        (二)已有研究的不足
第一章 研究设计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工具
        (一)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简介
        (二)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在本研究中的应用
第二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新手与熟手教师数学教学活动分析
        (一)新手与熟手教师数学教学活动结构分析
        (二)新手与熟手教师数学教学风格特征分析
        (三)新手与熟手教师师幼互动中情感氛围分析
        (四)新手与熟手教师师幼互动中提问类型分析
    二、新手与熟手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师幼互动差异分析
        (一)熟手教师师幼互动情感氛围较新手教师融洽
        (二)熟手教师师幼互动中幼儿参与度高于新手教师
        (三)熟手教师在师幼互动中的提问方式较新手教师有效
第三章 新手与熟手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师幼互动差异的归因分析
    一、主观原因
        (一)师幼互动观念的差异
        (二)数学专业知识的差异
        (三)教学能力的差异
    二、客观原因
        (一)农村幼儿园缺少相关培训
        (二)农村幼儿园班容量较大
第四章 改善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师幼互动现状的建议
    一、提供相应的职前培训与职后培训
        (一)提供给新手教师关于MPCK的职前培训
        (二)提供给熟手教师分层的职后培训
    二、开展数学教学互听互评活动,促进新手与熟手教师互相进步
    三、新手教师应发挥幼儿在师幼互动中的主体地位
    四、提高新手教师数学专业知识
        (一)注重数学领域核心经验
        (二)利用学习故事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五、加强新手教师的数学教学能力
        (一)把握数学教学原则
        (二)运用正确的教学语言
        (三)提高整合教育的能力
    六、教师学会自我反思
结论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不足
    三、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访谈提纲
    附录2 观察记录表
    附录3 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4)中学新手数学教师情绪测量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数学教育研究的学界关注
        1.1.2 数学教育研究的实践需要
        1.1.3 选择新手数学教师的缘由
    1.2 研究目的与问题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内容
        1.2.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3 研究意义与价值
    1.4 论文结构——研究开展流程
    1.5 创新点
2 研究现状
    2.1 核心概念阐释
        2.1.1 教师专业身份
        2.1.2 教师情绪
        2.1.3 数学教师情绪
    2.2 国外研究综述
        2.2.1 教师的专业身份
        2.2.2 数学教师的专业身份
        2.2.3 教师的情绪
    2.3 国内研究综述
        2.3.1 教师专业身份
        2.3.2 数学教师专业身份
        2.3.3 教师情绪
3 方法论
    3.1 OCCrr理论框架
        3.1.1 OCCrr理论框架及相关概念界定
        3.1.2 OCCrr理论方法
    3.2 OOP思想方法-继承方法
    3.3 经验采样方法(ESM)-事件取样法
    3.4 半结构化访谈调查方法
    3.5 半结构化问卷调查方法
4 数据采集框架与数据采集
    4.1 第一轮研究对象选择
    4.2 第一轮数学教师情绪采集框架及数据采集
        4.2.1 第一轮数学教师情绪采集框架
        4.2.2 数据采集及第一轮数学教师结构化访谈
    4.3 教师情绪层次结构理论和情绪采集框架修正
        4.3.1 OCCrr情绪层次结构理论
        4.3.2 情绪读取流程
        4.3.3 新的数学教师情绪采集提纲
    4.4 第二轮研究对象的选择及数据采集
5 正式数学教师情绪数据(第二轮)结果及分析
    5.1 第二轮受访数学教师
    5.2 采访录音转码和编码和对编码进行分析
    5.3 数学教师情绪采集结果
        5.3.1 情绪数据原始整体报告
        5.3.2 情绪数据精简化整体报告
        5.3.3 数学教师情绪激发条件报告
        5.3.4 个体教师情绪数据报告
    5.4 小结
6 结论
    6.1 问题解决
        6.1.1 如何即时测量数学教师情绪——测量框架?
        6.1.2 不同身份组成的新手数学教师情绪是否表现出差异?
        6.1.3 不同身份组成的新手数学教师激发情绪的条件是否表现出差异?
    6.2 建议与讨论
        6.2.1 建议
        6.2.2 讨论
7 研究局限与展望
    7.1 研究局限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情绪树
致谢
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

(5)幼儿园创意美术教育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及改进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一、引言
    (一)研究缘起
        1.幼儿园创意美术教育活动过程观摩及思考
        2.对落实纲要、指南关于发展幼儿创造力的思考
        3.教学理念以幼儿为本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三)核心概念界定
        1.创意
        2.幼儿创意美术
        3.幼儿园创意美术教育
    (四)文献综述
        1.国外和国内幼儿园创意美术教育内容的相关研究
        2.国外和国内幼儿园创意美术教育价值的相关研究
        3.国外幼儿园创意美术教育目标的相关研究
        4.国内幼儿园创意美术教育实施过程的相关研究
        5.国内幼儿园创意美术教育评价的相关研究
    (五)研究方法
        1.文献法
        2.文本分析法
        3.观察法
二、幼儿园创意美术教育活动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目标制定偏向行为目标
    (二)教育内容选择的适宜性水平不高
        1.教育内容倾向中大组幼儿
        2.教育内容选择脱离生活经验
    (三)教育活动实施过程忽视幼儿的自主性
        1.教师指令主导教育过程
        2.过程中师幼互动不足,忽视幼儿内在体验
    (四)教育评价注重结果忽视过程
        1.评价过于注重幼儿作品与范画的相似度
        2.评价在幼儿之间横向对比,忽视个体差异
    (五)教师的美术鉴赏力和艺术表现力对教育活动的影响
三、影响幼儿园创意美术教育活动开展的原因分析
    (一)教师对创意美术教育活动不够重视
    (二)教师对创意美术教育活动中“创意”理解不够全面
    (三)师幼比高,教育过程中教师不能顾及到每个幼儿
    (四)教师对幼儿的认知水平考虑不足
    (五)教师介入过多影响幼儿创作结果
四、改进幼儿园创意美术教育活动开展的建议
    (一)教师深入理解创意的特点
        1.创意不受时间、空间和材料的限制
        2.活动主题贴近生活,创作形式丰富多样
    (二)教育组织实施过程中教师多站在幼儿的角度思考
        1.教育组织实施过程中多进行分组活动
        2.教师适当个别指导,帮助幼儿表达创意
    (三)师幼充分互动,鼓励幼儿大胆表现
    (四)抓住幼儿兴趣,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五)幼儿对作品畅所欲言,教师和幼儿共同评价
    (六)教师肯定幼儿是创意的主体
        1.幼儿的创意是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的
        2.幼儿在行动中体现创意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6)中班绘画教育活动中教师言语指导的现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
        1.1.1 幼儿绘画与幼儿绘画教育活动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
        1.1.2 幼儿绘画教育活动中教师的言语指导存在诸多问题
        1.1.3 个人的研究兴趣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外文献综述
        1.3.2 国内文献综述
        1.3.3 对已有文献的评析
    1.4 相关概念界定
        1.4.1 幼儿绘画教育活动
        1.4.2 幼儿教师言语指导
        1.4.3 具体操作性定义
    1.5 研究设计
        1.5.1 研究对象
        1.5.2 研究方法
        1.5.3 研究内容
        1.5.4 研究思路
        1.5.5 创新点
第2章 中班绘画教育活动中教师言语指导情况的统计分析
    2.1 教师言语指导的频次
        2.1.1 教师言语指导频次的总体分布
        2.1.2 有美术基础和无美术基础教师在言语指导频次上的差异
        2.1.3 有五年以内和有六年以上教龄教师在言语指导频次上的差异
    2.2 教师言语指导的对象
        2.2.1 教师言语指导对象的总体分布
        2.2.2 有美术基础和无美术基础教师在言语指导对象上的差异
        2.2.3 有五年以内和有六年以上教龄教师在言语指导对象上的差异
    2.3 教师言语指导的内容
        2.3.1 教师言语指导内容的总体分布
        2.3.2 有美术基础和无美术基础教师在言语指导内容上的差异
        2.3.3 有五年以内和有六年以上教龄教师在言语指导内容上的差异
    2.4 教师言语指导的方式
        2.4.1 教师言语指导方式的总体分布
        2.4.2 有美术基础和无美术基础教师在言语指导方式上的差异
        2.4.3 有五年以内和有六年以上教龄教师在言语指导方式上的差异
    2.5 教师言语指导时机
        2.5.1 教师言语指导时机的总体分布
        2.5.2 有美术基础和无美术基础教师在言语指导时机上的差异
        2.5.3 有五年以内和有六年以上教龄教师在言语指导时机上的差异
    2.6 教师言语指导的结果
        2.6.1 教师言语指导结果的总体分布
        2.6.2 有美术基础和无美术基础教师在言语指导结果上的差异
        2.6.3 有五年以内和有六年以上教龄教师在言语指导结果上的差异
第3章 中班绘画教育活动中教师言语指导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
    3.1 中班绘画教育活动中教师言语指导存在的问题
        3.1.1 教师言语指导的频次偏多
        3.1.2 缺乏多样化的言语指导对象
        3.1.3 教师过于注重对幼儿绘画技能的言语指导
        3.1.4 教师的控制性言语过多
        3.1.5 教师的言语指导过于强调其自身主观意识
        3.1.6 教师的言语指导不规范
    3.2 影响中班绘画教育活动中教师言语指导的因素
        3.2.1 幼儿教师方面的因素
        3.2.2 幼儿方面的因素
        3.2.3 幼儿园管理者方面的因素
        3.2.4 幼儿家长方面的因素
第4章 改善中班绘画教育活动中教师言语指导的建议
    4.1 幼儿教师自身的努力
        4.1.1 营造一个轻松自由的绘画环境
        4.1.2 提升教师的美术素养
        4.1.3 提高教师的口语水平
        4.1.4 提高教师的反思质量
        4.1.5 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
    4.2 幼儿园管理者的全力支持
    4.3 幼儿家长的积极配合
结论及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教育美的本质及其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 问题缘起
        1. 学校美育的重要意义
        2. 教育美学的现实问题
    (二) 研究问题
    (三) 核心概念
        1. 美的内涵
        2. 教育的内涵
        3. 教育美的内涵
        4. 美育的内涵
    (四) 文献综述
        1. 有关教育美的特征、形态和价值的研究
        2. 有关教育美学的学科研究
        3. 对已有成果的评价
    (五) 研究方法
    (六) 研究意义
        1. 理论意义
        2. 现实意义
一、 教育美的本质:人的本质力量在教育中的对象化
    (一) 实践美学观下的教育美
        1. 教育中人的本质
        2. 教育活动中人的本质力量
        3. 教育活动中的对象化
    (二) 教育美是人之美与社会美的辩证统一
        1. 教育美的本质
        2. 人之美是教育美的灵魂
        3. 教育美是社会美的重要部分
    (三) 教育美思想的历史流变
        1. 古代时期教育美的思想
        2. 近现代时期教育美的思想
        3. 西方教育美的思想
    (四) 教育美、教育美学和美育
        1. 教育美学与教育美的关系
        2. 教育美与美育的关系
二、 教育美的属性: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相统一
    (一) 教育美的形象显现
        1. 教育内容与形式相统一
        2. 蕴含着理性的感性显现
    (二) 教育美的情感体验
        1. 以情育人,以情感人
        2. 教师乐教,学生乐学
    (三) 教育美的人性教化
        1. 培养健全人格的人
        2. 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
    (四) 教育美的自由超越
        1. 尽显人的本质特征的自由品格
        2. 展现人生命力的创造性
三、 教育美的价值:以美育美
    (一) 教育美促进个体审美社会化
        1. 社会美为教育美提供条件
        2. 教育美纯化人的情感,净化心灵,净化社会
        3. 教育美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创造和谐的社会文化
    (二) 教育美实现社会审美的个人化
        1. 以美储善,美善相济
        2. 以美启真,寓教于乐
        3. 以美健体,身心和谐
        4. 以美促劳,知行合一
四、 走向美的教育:教育美的现实观照
    (一) 教育现实的美学批判
        1. 学校教育与社会文化相脱离
        2. 学校教育中教师道德失范
        3. 重理性轻情感的教学活动
    (二) 建设美的教师队伍
        1. 塑造美的教师形象
        2. 加强教师内在美的培养
    (三) 建构美的学校文化
        1. 建设社会的审美化的学校文化
        2. 创造美的课堂文化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8)以古诗词为主题活动的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一)学前教育备受社会的关注和重视
        (二)良好行为习惯是幼儿健康成长最重要的保障
        (三)在主题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优势
        (四)古诗词是幼儿好习惯养成的最佳蒙读素材
        (五)个人工作经历和研究兴趣
    二、文献综述
        (一)有关幼儿行为习惯的研究概况
        (二)关于幼儿主题活动的相关研究
        (三)幼儿学习古诗词的相关研究
        (四)已有研究不足
    三、核心概念界定
        (一)幼儿
        (二)古诗词
        (三)主题活动
        (四)行为习惯
    四、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五、研究方法
        (一)文献法
        (二)行动研究法
        (三)问卷法
        (四)自然实验法
    六、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依据
        (二)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理论
        (三)行为心理学
        (四)克伯屈的同时学习原则
        (五)多元智力理论
第二章 以古诗词为主题活动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行动方案及实施
    一、古诗词主题活动方案的设计
        (一)方案设计的依据
        (二)方案目标的制定
        (三)方案内容的选择
        (四)古诗词与主题活动有效的结合
        (五)古诗词主题活动架构
    二、古诗词主题活动方案的实施
        (一)方案实施遵循的原则
        (二)方案实施时间进度计划表
        (三)方案实施的策略
        (四)方案实施的步骤及案例
        (五)第一轮行动研究的实施
        (六)第二轮行动研究的实施
        (七)第三轮行动研究的实施
        (八)第四轮行动研究的实施
第三章 古诗词主题教育活动培养幼儿行为习惯的效果分析
    一、实验组与对照组幼儿行为习惯培养前测结果差异分析
    二、实验组与对照组幼儿行为习惯培养后测结果差异分析
    三、实验组、对照组幼儿行为习惯培养前测与后测结果的差异分析
    四、主题教育活动中幼儿行为习惯培养的差异分析
        (一)主题教育活动中不同幼儿行为习惯培养的差异分析
        (二)主题教育活动中不同教师对幼儿行为习惯培养的差异分析
第四章 古诗词主题教育活动中幼儿行为习惯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古诗词主题教育活动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古诗词内容选择的问题
        (二)教师素养与能力的问题
        (三)幼儿接受教育的环境和自身差异的问题
    二、古诗词主题教育活动中幼儿行为习惯培养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古诗词主题活动中古诗词内容选择问题的原因分析
        (二)古诗词主题活动中教师专业素养和能力问题的原因分析
        (三)古诗词主题活动中幼儿的教育环境和自身行为问题的原因分析
第五章 古诗词主题活动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对策及建议
    一、家长方面
        (一)树立科学教育价值观
        (二)注重言传与身教相结合
    二、教师方面
        (一)自觉提升专业的素养和能力
        (二)具备沟通协调能力
        (三)较强的师德修养
    三、幼儿园方面
        (一)整合古诗词资源,编制幼儿好习惯养成的园本课程
        (二)古诗词文化育人环境的打造,营造幼儿好习惯的氛围
        (三)强化园本培训,多方位锤炼“引路人”素养
        (四)提供古诗词主题活动的设施设备
        (五)建立评价奖励机制
        (六)合理利用教育资源,促家园共育
        (七)收集整理主题活动资料,形成完整的古诗词主题活动方案
    四、教育主管部门
        (一)严把幼儿教师入口关,提升保教质量
        (二)邀请行业领域的专家,增援指导教师专业发展
        (三)依法保障和提高幼儿教师地位和待遇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的科研情况

(9)高中学校仪式教育研究 ——以安徽省六安市L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现实意义
    二、国内外关于这一研究课题的现状及趋势
        (一)国内研究现状
        1、关于仪式的研究
        2、关于学校仪式教育的研究
        (二)国外研究现状
        1、国外关于仪式的研究
        2、国外关于学校仪式教育的研究
    三、研究思路及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2、访谈法
        3、案例分析法
        4、问卷调查法
        (三)创新之处
第一章 高中学校仪式教育概述
    一、相关概念阐述
        (一)仪式
        (二)仪式教育
        (三)高中学校仪式教育
    二、高中学校仪式教育的分类
        (一)日常仪式教育
        (二)重大仪式教育
    三、高中学校仪式教育的功能
        (一)导向及规范功能
        (二)凝聚与动员功能
        (三)宣泄与疏导功能
        (四)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功能
第二章 高中学校仪式教育的现状调查-以安徽省六安市L中学为例
    一、调查设计
        (一)调查目的
        (二)调查对象
        (三)调查方法
    二、调查过程与结果分析
        (一)问卷调查结果的统计与分析
        (二)关于高中学校仪式教育的案例分析
第三章 高中学校仪式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高中学校仪式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高中学校仪式教育未处理好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二)高中学校仪式教育对主体在场感的忽视,效果欠佳
        (三)高中学校仪式教育创新不足,学校特色文化未充分表达
    二、高中学校仪式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学校仪式教育未能充分调动参与主体的积极性
        (二)高中学校仪式教育的评价反馈机制构建难度大
第四章 高中学校仪式教育的优化策略
    一、深化高中学校仪式教育的文化意蕴,增加其文化氛围
    二、关注高中学校仪式教育对象,发挥主体作用
        (一)学校要关注学生主体,增加学生的体验
        (二)学生要增强规则意识,积极参与学校仪式教育
    三、提高反思能力,完善高中学校仪式教育的评价反馈机制
    四、加强培训学习,提高教师实施仪式教育能力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1 高中阶段学校仪式教育实施情况访谈记录(教师卷)
附录 2 高中阶段学校仪式教育实施情况访谈记录(学生卷)
附录 3 高中学校仪式教育现状调查问卷(学生卷)

(10)社会组织参与教育治理的研究 ——以慈济基金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一)社会组织在教育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二)社会组织在国家治理体系的建构下获得新的发展机遇
        (三)社会组织参与教育治理获得政策支持
        (四)个人困扰与社会问题的结合是研究的出发点
    二、研究意义
        (一)丰富多元主体参与教育治理的理论
        (二)以现实案例充实现有理论
        (三)为社会组织更好地参与教育治理提供可行性建议
    三、文献述评
        (一)关于治理的研究
        (二)关于教育治理的研究
        (三)关于社会组织的研究
        (四)关于慈济基金会的研究
    四、研究方法
        (一)个案研究法
        (二)参与式观察
        (三)访谈法
    五、论文结构
第一章 慈济基金会及其主要慈善项目
    一、慈济基金会的产生与发展
    二、慈济基金会的组织结构
        (一)“四合一”的组织架构
        (二)明确的功能分组
    三、慈济基金会的管理制度
        (一)管理制度的核心
        (二)非正式制度下的团体监督
    四、慈济基金会的主要公益项目
        (一)慈善项目——教富济贫、济贫教富
        (二)医疗项目——以人为本,以病为师
        (三)教育项目——教之以德,育之以礼
        (四)人文项目——人品典范,文史流芳
        (五)环保项目——环保实作,教育宣讲
第二章 从物资到人力——慈济基金会参与教育治理的资源及其整合
    一、设立教育专项资金为参与教育治理提供保障
        (一)教育专项资金的主要来源
        (二)教育专项资金的整合概况
    二、建立教师联谊会为参与教育治理提供专业指导
        (一)慈济基金会教师联谊会的产生
        (二)教师联谊会中教师资源的整合
    三、加强志愿者培训提高参与教育治理的整体能力
        (一)注册志愿者的系统培训
        (二)功能组的定期培训
        (三)围绕具体活动的临时培训
        (四)志愿者的搭配和培养
第三章 补偿式参与:慈济基金会参与教育治理的实践
    一、与多元主体合作参与教育治理的实践经验
        (一)与政府合作——以江西宜春助学项目为例
        (二)与其他社会组织合作——以江苏宿迁春蕾助学项目为例
        (三)与学校合作——以河北易县“一月一家书”项目为例
        (四)与企业合作——以泉峰集团“爱跑”项目为例
        (五)与个体合作——个案关怀与陪伴
    二、慈济基金会参与教育治理的主要特征
        (一)以参与政府项目为主要渠道
        (二)对弱势群体实施针对性的教育补偿
        (三)以奖助学金制度形成稳定的参与机制
        (四)由志愿者承担主要的组织及教学工作
第四章 慈济基金会的实践困境与社会组织参与教育治理的改进策略
    一、慈济基金会参与教育治理的实践困境
        (一)依靠关键人物推动——社会组织参与的偶然性
        (二)政策变动的影响——社会组织参与的不稳定性
        (三)依托体制补偿式参与——参与渠道单一
        (四)以志愿者的自主参与为主——参与的专业性不强
    二、完善社会组织参与教育治理机制的策略
        (一)重点培育一批教育领域的社会组织
        (二)重视社会组织参与教育治理的能力建设
        (三)以政府购买服务支持社会组织参与
        (四)以项目制拓宽社会组织参与教育治理的渠道
参考文献
附录 访谈提纲
致谢

四、教育活动中的赞赏效果(论文参考文献)

  • [1]质量视域下提升数学教育活动中儿童参与的行动研究[D]. 李丹宁. 西北师范大学, 2021
  • [2]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中教师教学行为研究[D]. 范雪铃. 吉林外国语大学, 2021
  • [3]农村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中新手与熟手教师师幼互动研究[D]. 赵月.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9)
  • [4]中学新手数学教师情绪测量的实证研究[D]. 王龙. 四川师范大学, 2020(01)
  • [5]幼儿园创意美术教育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及改进建议[D]. 赵伟娜.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0(08)
  • [6]中班绘画教育活动中教师言语指导的现状研究[D]. 李昕. 河北大学, 2020(08)
  • [7]教育美的本质及其价值研究[D]. 王艺桥. 东北师范大学, 2020(06)
  • [8]以古诗词为主题活动的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实践研究[D]. 尹丹. 西华师范大学, 2020(01)
  • [9]高中学校仪式教育研究 ——以安徽省六安市L中学为例[D]. 钟读敏.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4)
  • [10]社会组织参与教育治理的研究 ——以慈济基金会为例[D]. 陈菲.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4)

标签:;  ;  ;  ;  ;  

教育活动中的欣赏效应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