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36例过敏性紫癜免疫功能检测(论文文献综述)
蔡倩[1](2021)在《儿童过敏性紫癜120例中医体质辨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对120例已确诊为过敏性紫癜的患儿进行中医特色体质辨识,探讨其中医体质分布规律及体质易感性,以期运用中医体质手段为过敏性紫癜患儿的个体化治疗和预防调护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采用调查问卷方式,选取从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儿科门诊及住院部、同时符合过敏性紫癜标准的120例患儿,由具有中医背景知识的医师辅助患儿及家长填写中医体质评测量表和病例观察表,收集患儿体质资料、一般情况、证候类型等,并使用儿童体质测评系统录入体质评测量表的内容,得到体质辨识结果,并运用SPSS23.0统计处理分析,以探讨过敏性紫癜患儿的中医体质分布情况。结果:1.一般资料:(1)性别:男64例,占53.33%,女56例,占46.67%,男女比例为1.14:1;(2)年龄:学龄前期(3≤Y<7周岁)39例,占32.50%,学龄期(7≤Y<13周岁)63例,占52.50%,青春期(13≤Y<17周岁)18例,占15.00%,学龄期发病率最高;(3)过敏史:存在过敏史66例,占55.00%,无过敏史54例,占45.00%,存在过敏史的占比较大;(4)发病季节:春季35例,占29.17%,夏季19例,占15.83%,秋季25例,占20.83%,冬季41例,占34.17%,冬春季节发病率高;(5)理化检查:感染因素中病毒感染43例,占35.83%,其次是细菌感染35例,占29.16%,支原体感染9例,占7.50%;合并感染11例,占9.16%,其他22例,占18.33%;(6)中医证型分布:风热伤络证44例,占36.67%,血热妄行证42例,占35.00%,气不摄血证16例,占13.33%,阴虚火旺证18例,占15.00%。2.体质分布:偏颇体质104例,占本次调查总人数的86.67%,平和质16例,占总人数的13.33%,体质类型从高到低依次为偏阴虚质34例(28.33%)、特敏质27例(22.50%)、偏肺虚质17例(14.16%)、平和质16例(13.33%)、偏阳热质11例(9.17%)、偏脾虚质8例(6.70%)、偏肝亢质4例(3.33%)、偏肾虚质2例(1.67%)、偏怯弱质1例(0.80%)。3.体质类型分布与性别、感染因素无显着相关性,与患儿年龄、发病季节、过敏史、中医证型有显着相关性。偏阴虚质与学龄期年龄组相关,偏脾虚质与青春期年龄组相关;偏阴虚质在冬季发病率高于春季,特敏质在春季发病率高于冬季,偏阳热质夏季发病率高于冬季;特敏质与过敏史存在相关性;偏阴虚质与血热妄行证存在相关性,特敏质与风热伤络证存在相关性,偏肺虚质与气不摄血证存在相关性。结论:1.过敏性紫癜患儿男性多于女性,发病年龄段以学龄期最多,冬春季发病率高,有过敏史的占比大,感染因素中以病毒感染、细菌感染常见,中医证型分布以风热伤络证和血热妄行证居多。2.中医体质辨识结果中偏阴虚质、特敏质、偏肺虚质为主要体质类型,体质与性别、感染因素无显着相关性,与发病年龄、发病季节、过敏史、中医证型有显着相关性。
黄义[2](2021)在《中西医结合治疗75例血热型过敏性紫癜的回顾性分析》文中认为目的:通过收集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近10年中西医结合治疗血热型过敏性紫癜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归纳其患者一般资料及相关发病因素,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方案及疗效评价,进一步总结经验,以期为今后开展中西医结合治疗血热型过敏性紫癜提供更标准化的诊疗思路及参考。资料与方法:回顾性研究分析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住院部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中西医结合治疗血热型过敏性紫癜患者的住院病历资料,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最终选取75例患者,将其一般资料(病历号、年龄、性别),疾病临床资料(发病季节、诱发因素、首发症状、皮肤受累部位、消化道症状等),中西医结合治疗等进行整理,并录入Excel表格中,使用SPSS 24.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患者基本情况:本次共收集75例过敏性紫癜(HSP)患者,男女比例为1:1.41,平均发病年龄为42.31±21.23,平均病史为241.88±663.28天,且年龄越大病程长(P<0.05),春冬为高发季。2.HSP发病最常见诱因为上呼吸道感染,54例患者未发现明显诱因。3.疾病史:44例HSP患者患有一种以上疾病,常见疾病为:高血压、冠心病。4.临床表现:75例患者均出现了皮肤紫癜情况,18例患者在住院期间出现了消化道症状,22例HSP患者出现了关节疼痛。5.实验室检查:20例CRP升高,14例WBC计数异常,27例尿中有隐血,20例尿中蛋白阳性,44例HSP患者41例存在过敏反应,蛋奶类及米面坚果类过敏最多。6.治疗情况:中药使用频率排名前20味为:地黄、甘草、丹皮、白茅根、地榆炭、金银花、小蓟、侧柏炭、槐花、茜草、紫草、血余炭、仙鹤草、连翘、白术、茯苓、黄芪、丹参、当归、牛膝。20味高频药物聚类分析:C1:槐花、茜草、血余炭、仙鹤草、紫草;C2:连翘;C3:金银花、小蓟、地榆炭、侧柏炭、甘草、牡丹皮、地黄、白茅根;C4:黄芪、白术;C5:丹参、当归、茯苓、牛膝。常用西药制剂为复方甘草酸苷类、维生素类、芦丁片、钙剂。7.治疗及预后:75例HSP患者,治愈16例,好转57例,未愈2例,有效率达97.33%。结论:1.过敏性紫癜(HSP)的病因尚不明确,考虑可能与感染、食物过敏、药物过敏有关。2.HSP患者食物过敏率高达93.18%,其中米面坚果类及蛋奶类为食物过敏中最常见的两大类。3.C反应蛋白升高患者数较多,考虑本病可能与感染有关。4.血热型HSP治疗上多以清热、凉血、止血为主,以凉血止血类、清热凉血类药物最为常用。5.所有的患者均予以中西医结合治疗,有效率达97.33%。
宋贤响,尹瑞瑞,权艳秋,孙丹,马亚南[3](2020)在《咽拭子A群链球菌抗原快速检测在过敏性紫癜儿童及肾损伤检测诊断中的价值分析》文中提出目的对过敏性紫癜儿童咽拭子A群链球菌抗原快速检测结果与肾功能损害检测结果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在本院皮肤科及风湿免疫科就诊的过敏性紫癜患儿89例,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尿特定蛋白:微量白蛋白(mAlb)、尿转铁蛋白(TRF)、α1-微球蛋白(α1-MG)、尿免疫球蛋白(UIgG)四项;用胶体金法检测咽拭子A群链球菌抗原。结果通过对89例过敏性紫癜特定蛋白四项结果分析得出:有肾功能损害指标的38例(42.70%),学龄前(3~6岁)组有16例(38.10%)感染了A群链球菌,学龄(7~12岁)组中有19例(40.43%)感染了A群链球菌,两组之间A群链球菌感染率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348,P>0.05),在A群链球菌感染35例阳性组中,存在肾损害的患儿共有26例(74.29%),其明显高于链球菌感染阴性组中的12例(22.22%)肾损害病例(χ2=30.775,P<0.05)。结论过敏性紫癜儿童合并A群链球菌感染后增加了肾功能损害风险,咽拭子A群链球菌抗原快速检测,有利于快速鉴别诊断过敏性紫癜儿童是否存在A群链球菌感染。
宋均亚[4](2020)在《儿童紫癜性肾炎风险预测模型的初步构建及消风散治疗过敏性紫癜的机制研究》文中提出目的:1.分析过敏性紫癜(HSP)患儿的临床和文献资料,探讨HSP患儿发生肾损害的危险因素,初步构建预测HSP患儿发生肾损害(HSPN)风险概率的模型。2.结合网络药理学、生物信息学及实验验证的方法,探究消风散治疗HSP的分子机制。方法:1.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10月于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儿科住院的HSP患儿,制定观察表,记录患儿临床资料。根据随访尿检结果,将患儿分为肾损害组(HSPN组)和非肾损害组(NHSPN组)。对比两组患儿临床资料,分析HSP患儿发生肾损害的危险因素。2.检索中文(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和万方数据库)和外文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筛选2000年1月至2020年1月公开发表的关于儿童HSPN危险因素的文献。对符合标准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数据提取。根据纳入文献的异质性检验,分别选用固定或随机模型,对危险因素的效应量进行合并分析。用漏斗图和Egger’s检验评价发表偏倚。3.将临床研究与文献研究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根据筛选出的危险因素建立HSPN的风险预测模型,采用ROC曲线下面积(AUC)、敏感性和特异性来评价模型预测效能。4.分析HSP患儿临床用药规律,借助网络药理学方法,分别筛选消风散和HSP的相关靶点,从药物-基因-疾病的多维网络角度,探索消风散治疗HSP的作用机制。根据网络药理学结果设计动物实验,观察消风散治疗HSP大鼠的疗效,并对分析结果中的关键靶点进行验证。结果:1.本研究共227例HSP患儿完成随访。结果表明,HSP好发于寒冷季节,男性多于女性,以学龄期儿童为主,感染为主要诱因;皮肤紫癜、腹痛、关节症状、肾损害发生率依次为84.14%、49.34%、40.53%、29.52%;中医证候以风热伤络证(29.52%)和湿热痹阻证(49.78%)为主,且患儿多伴瘀血(48.02%)表现;单因素+多因素分析表明:年龄≥8岁(OR:2.396,95%CI:1.217~4.718)、皮疹反复≥4周(OR:3.387,95%CI:1.688~6.796)、ALB(OR:0.876,95%CI:0.800~0.959)、Cys-C(OR:76.450,95%CI:3.987~1466.091)和湿热夹瘀证(OR:2.309,95%CI:1.186~4.495)是影响HSPN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2.共筛选出文献39篇,均为病例对照研究,均有明确的HSP及HSPN的诊断标准和随访时间,共计6892名患儿,其中HSPN患儿2543例,文献NOS评分6~8分。在30项危险因素中,年长儿(OR:0.466,95%CI:0.329~0.602)、紫癜持续(OR:3.860,95%CI:2.713~5.493)、紫癜反复(OR:3.455,95%CI:2.665~5.268)、复发(OR:3.104,95%CI:1.648~5.847)、腹痛(OR:1.493,95%CI:1.167~1.911)、严重腹痛(OR:2.036,95%CI:1.103~3.760)、消化道出血(OR:2.025,95%CI:1.736~2.363)、神经系统受累(OR:4.694,95%CI:1.492~14.766)、肥胖(OR:3.436,95%CI:2.404~4.910)、C3降低(OR:2.251,95%CI:1.569~3.227)、ALB(OR:-0.270,95%CI:-0.406~-0.135)、TC(OR:0.597,95%CI:0.200~0.995)及ASO阳性(OR:2.651,95%CI:1.101~6.384)与HSPN相关(P<0.05)。3.根据临床和文献研究结果,以年龄≥8岁、腹痛、消化道出血、皮疹反复≥4周、复发、ALB、Cys-C和湿热夹瘀证为参数,共建立了4个预测模型。通过比较AUC发现,随着模型内参数的增加,AUC逐渐加大。最终,最精确的预测模型包含了年龄、皮疹反复≥4周、复发、ALB、Cys-C和湿热夹瘀证6个因素,其AUC为0.862(95%CI:0.809~0.916),敏感性为70.15%,特异性为89.38%。4.临床分析表明,消风散为治疗HSP的主方之一。网络药理学分析表明,消风散的64个活性成分作用于25个靶基因,关键靶点包括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A)、环氧合酶-2(PTGS2)、趋化因子2(CCL2)和白介素1B(IL-1B)等;GO功能富集分析得到GO条目193个(P<0.05),KEGG通路富集分析得到11条信号通路(P<0.05,FDR<0.05),与HSPN相关的主要涉及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NOD样受体信号通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和NF-k B信号通路等。5.动物实验表明,消风散能够减少HSP大鼠蛋白尿,减轻大鼠肾脏病理改变,减少血清IL-6和IL-1B的表达。结论:1.临床分析表明,年龄≥8岁、皮疹反复≥4周、ALB、Cys-C和湿热夹瘀证是HSPN的独立危险因素。2.文献分析结果表明,对于年长儿,出现紫癜持续、紫癜反复、复发、腹痛、严重腹痛、消化道出血、神经系统受累、肥胖、C3降低、ALB、TC及ASO阳性等表现者,应注意肾损害的发生。3.基于临床和文献研究结果,本次研究初步构建了一个预测HSP发生肾脏受累风险概率的模型,该模型纳入了年龄、皮疹反复≥4周、复发、ALB、Cys-C和湿热夹瘀证共6个因素,以列线图的形式表现出来。4.消风散以多组分、多靶点和多环节的方式,有效治疗HSP。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NOD2介导的MAPK和/或NF-k B信号通路,调控IL-6、TNF、IL-1B、CCX2等炎性因子的表达,从而发挥治疗作用。
李晓文[5](2020)在《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真实世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基于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的电子病历数据,探索过敏性紫癜真实临床环境下的辨病、辨证及用药规律。方法:收集2016年1月1日~2020年1月1日在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儿科病房以过敏性紫癜为第一诊断的患儿,从HIS病历系统中提取患儿的基本信息、诊断辨证、症状体征及治疗用药等数据真实、维度丰富、结构完整的信息,录入EXCEL表,采用描述性统计、聚类分析、复杂网络分析等统计方法,研究分析辨证分型、选方及用药规律,评价真实临床中的治疗疗效,探究中医治疗过敏性紫癜核心药物组合。结果:1.一般情况共纳入343例过敏性紫癜患儿,2016年74例,2017年81例,2018年82例,2019年106例,男女比例1.35:1,以学龄期高发。2.合并有病原学感染者127例,感染常见的病原学为EB病毒、肺炎支原体、溶血性链球菌、幽门螺杆菌、白色念珠菌、巨细胞病毒、柯萨奇病毒。合并过敏性紫癜性肾炎42例,消化道出血9例,27例患儿发生并发症,按照排序依次为心肌损害、肝功损害、附睾炎。3.中医辨证选方后两年较前两年增加了银翘散类方、大柴胡汤类方、桂枝茯苓丸类方的应用。并有效减少了激素在皮肤型+腹痛、皮肤型+关节症状方面的应用(P<0.05);有效改善了患儿出院证候积分(P<0.05)。4.核心药物苍术、牛膝、薏苡仁、甘草、黄芩、连翘、紫草、牡丹皮、黄柏、赤芍、白芍、防风。结论:1.HSP以学龄期高发,常见的并发症为心肌损害。2.中医辨证思路的演变和证型方剂的添加减少了激素在皮肤紫癜伴有腹痛或关节症状方面的应用,有效改善了患儿出院证候积分。3.中药用药规律体现了过敏性紫癜“祛湿清热、凉血化瘀”的治疗原则。
崔庆科[6](2020)在《小儿紫癜疹消颗粒治疗过敏性紫癜的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小儿紫癜疹消颗粒治疗过敏性紫癜(HSP)的机理及发挥作用的机制。方法:1.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小儿紫癜疹消颗粒治疗过敏性紫癜作用机制:依托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和中药分子机理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Batman-TCM)检索小儿紫癜疹消颗粒治的化学成分、作用靶点,利用Genecard收集过敏性紫癜作用靶点,随后整合数据获得小儿紫癜疹消颗粒治病靶点。通过Cytoscape3.2.1构建小儿紫癜疹消颗粒-活性化合物-治病靶点网络图,使用String构建小儿紫癜疹消颗粒治病靶点PPI网络,研究小儿紫癜疹消颗粒治疗过敏性紫癜作用机制。2.运用UPLC-Q-Orbitrap-MS法分析小儿紫癜疹消颗粒化学成分:选用安捷伦SB C18超高效液相色谱柱(3.0 mm×50 mm,1.8μm),采用梯度洗脱,以0.1%甲酸水(A)-乙腈(B)为流动相;电喷雾离子源,质量分析器为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3.采用基于LC-MS技术的代谢组学研究方法对HSP患儿和健康儿童的尿液进行分析,通过UPLC-Q-TOF/MS分析观察小儿过敏性紫癜对儿童尿液代谢物变化的影响,寻求过敏性紫癜的生物标志物。4.(1)对171例HSP患儿的相关检验指标进行了回顾性分析,调查HSP患儿一般情况、发病月份、发病情况、伴随病症、一般炎症指标、肺炎支原体及衣原体感染情况、免疫球蛋白和补体C3水平、呼吸道病毒感染情况等相关指标。(2)收集HSP患儿晨起空腹血清,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方法检测患儿治疗前后IL-6、IL-8、TNF-α、IgA1、IgA/FcαRI(CD89)数值。(3)用含有HSP患儿血清的F12k培养基培养HUVECs细胞并用小儿紫癜疹消颗粒进行干预,用ELISA法检测IL-6、IL-8、TNF-α、IgA/FcαRI(CD89)数值,Western blot检测Syk、p-Syk、PI3K、p-PI3K蛋白表达。结果:1.小儿紫癜疹消颗粒-活性化合物-治病靶点网络图包含9个单味药,206个活性化合物,以及40个治病靶点。PPI网络包含39个靶点蛋白,关键蛋白涉及IL6、INS、VEGFA等。基因本体(GO)条目14个,涉及脂多糖的反应、缺氧的反应、药物的反应等。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4条,涉及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2.结合文献报道和质谱数据,通过串联质谱对小儿紫癜疹消颗粒中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结构鉴定,共鉴定了21个化合物,包括10个黄酮类成分,4个蒽醌类成分,2个萜类成分,2个紫草呋喃类成分,1个甾醇苷类成分,1个多酚类成分,1个木脂素类成分。3.筛选出92个尿液中的代谢物作为小儿过敏性紫癜疾病的生物标志物,共鉴定出其中15个代谢物,可能是过敏性紫癜患儿与健康儿童尿液代谢标记物的区别。4.(1)急性期HSP患儿一般炎症指标均有所上升,提示细菌、病毒、肺炎支原体等感染可能是过敏性紫癜发病的诱因;HSP患儿急性期血清免疫球蛋白IgM、IgG、IgA、补体C3水平存在紊乱,其血清IgA、补体C3水平HSP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HSP患儿呼吸道病毒感染主要以腺病毒、人呼吸道合胞病毒、人副流感病毒、柯萨奇病毒为主。(2)急性期HSP患儿血清炎症细胞因子IL-6、IL-8、TNF-α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所降低,IgA1、IgA/FcαRI(CD89)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HSP患儿血清刺激后HUVECs上清液IL-6、IL-8、TNF-α、IgA/FcαRI(CD89)水平表达升高(P<0.05),运用小儿紫癜疹消颗粒干预后其表达水平下降(P<0.05)。结论:1.通过网络药理学手段初步预测了小儿紫癜疹消颗粒的药理作用和分子机制,为小儿紫癜疹消颗粒治疗过敏性紫癜药理作用和分子机制深入研究奠定理论基础。2.UPLC-Q-Orbitrap-MS方法快速、简便、可靠地鉴别小儿紫癜疹消颗粒的化学成分,有助于揭示其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物质。3.过敏性紫癜患儿与健康儿童尿液存在代谢标记物的区别,可为疾病鉴别、证型诊断、疾病治疗中提供方法。4.小儿紫癜疹消颗粒发挥治疗过敏性紫癜的作用机制可能与靶向调控IgA/FcαRI抗过敏性紫癜血管内皮细胞炎症有关。
刁尹[7](2020)在《益气和营组方治疗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益气和营组方,治疗过敏性紫癜(Allergic purpura,AP)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参照1997年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症候部分》、丁樱主编的“过敏性紫癜中医诊疗指南”、张之南主编的第三版《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共纳入2019.03~2019.12就诊于江苏省中医院血液科门诊的过敏性紫癜患者30例。在原有治疗的基础上联用益气和营组方,4周为1治疗周期,治疗结束后连续随访8周。比较治疗前后过敏性紫癜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尿液检测指标、西药撤减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发生程度的变化,综合分析益气和营组方治疗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数据分析采用SPSS 22.0软件,P<0.05时有统计学差异。结果1.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8.10±3.73,治疗后下降为3.13±2.96,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各亚型之间差异不明显(P>0.05),各年龄段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2.中医疗效评价:临床缓解11/30例,显效4/30例,有效12/30例,总有效率90%。各亚型及各年龄段中医疗效评价无明显差异(P>0.05)。3.西药撤减:共4名患者治疗期间联合西药治疗,均在4周内完全撤减西药。4周内西药撤药率为100%。4.尿常规异常:6/30例患者尿液检测出现异常;治疗后4周4名患者尿液检测指标恢复正常,1名患者尿隐血指标改善,1名患者尿蛋白指标未改善;治疗后8周,5名患者尿液检测指标正常,1名患者尿蛋白仍+;治疗后12周,1名患者尿蛋白+,余患者尿液检测指标均正常。5.西医疗效标准评价:显效11/30例,有效19/30例,总有效率为100%。不同亚型之间西医疗效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年龄段之间西医疗效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6.不良反应:本组患者对本方治疗的总体耐受性及依从性良好,无1例患者因不良反应中断治疗。仅2例患者出现轻微腹泻,发生率为6.67%(2/30例)。结论益气和营组方治疗肺卫不固型、营卫不和型过敏性紫癜患者的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在改善皮肤紫癜、尿隐血、中医证候积分、西药撤减、不良反应及依从性等方面具有优势。
易艳超[8](2020)在《肺炎支原体感染对过敏性紫癜患儿临床特征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通过对比分析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阳性与阴性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 purpura,HSP)患儿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对过敏性紫癜患儿的影响,为临床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提供理论依据,从而减少过敏性紫癜的迁延反复、降低肾脏损害的几率。方法:选取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月1日随州市中心医院儿科收治的临床资料完整并确诊为过敏性紫癜的97例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孩为63例,女孩34例,男女之比为1.85:1,发病年龄5~9岁,平均年龄为6.66±2.79岁。根据HSP患儿是否合并MP感染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其中感染组33例,男孩19例,女孩14例,平均年龄为6.58±2.91岁;非感染组64例,男孩44例,女孩20例,平均年龄为6.70±2.76岁,对两组患儿性别、发病年龄、发病季节、临床症状(消化道、关节、肾脏症状)及相关实验室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患儿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是否具有差异性。根据HSP患儿发病次数分为初发组和复发组,其中初发组65例,MP阳性12例,MP阴性53例,MP阳性率为18.46%;复发组32例,MP阳性21例,MP阴性11例,MP阳性率为65.63%,建立两组MP阳性率的比较。根据HSP患儿入院后第1次尿常规检测结果分为尿异常组(24小时尿蛋白定量>150mg或尿红细胞≥3个)和尿正常组(24小时尿蛋白定量<150mg或尿红细胞<3个),其中尿异常组41例,MP阳性21例,MP阴性20例,MP阳性率为51.22%;尿正常组56例,MP阳性12例,MP阴性44例,MP阳性率为21.41%,建立两组MP阳性率的比较。结果:97例过敏性紫癜患儿中肺炎支原体感染阳性率为34.02%。其中男孩63例,女孩34例,男女之比为1.85:1,发病年龄多见于5~9岁。感染组与非感染组HSP均提示男性多于女性,两组HSP患儿在一年四季均有发病,感染组在冬春季节高发,非感染组在秋冬季节高发,两组患儿性别、发病年龄及发病季节在统计学上无显着差异性(P>0.05);两组患儿临床症状分布在统计学上具有显着差异性(P<0.05),其中感染组混合型紫癜发生率明显高于非感染组,二者在统计学上具有显着差异性(P<0.05);实验室结果比较中感染组外周血ESR及血β微球蛋白水平明显高于非感染组,二者在统计学上具有显着差异性(P<0.05),两组患儿外周血WBC、N、CRP水平比较,在统计学上无显着差异性(P>0.05);感染组Ig A水平明显高于非感染组,二者在统计学上具有显着差异性(P<0.05);感染组C3水平明显低于非感染组,二者在统计学上具有显着差异性(P<0.05)。复发组MP感染阳性率明显高于初发组,两组在统计学上有显着差异性(P<0.05)。尿异常组MP感染阳性率明显高于尿正常组,两组在统计学上有显着差异性(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过敏性紫癜患儿临床表现更加复杂多变,病变多累积2个及2个以上的器官;肺炎支原体感染可能是过敏性紫癜迁延反复的危险因素之一;肺炎支原体感染可能导致过敏性紫癜患儿免疫功能紊乱加重,使肾脏早期受损。
赵海宇[9](2020)在《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2009-2018年间过敏性紫癜住院患儿临床特点的回顾性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本文旨在回顾性分析2009年-2018年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过敏性紫癜726例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过敏性紫癜的诱因、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治规律及预后情况,以利于提高过敏性紫癜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效果,提升患儿的生活质量,改善患儿的预后。方法:本研究选择2009年01月-2018年12月于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住院的已明确诊断的过敏性紫癜患儿726例,其中男性373例,女性353例,年龄范围为0-17岁。收集所有住院患儿的过敏性紫癜患儿临床病历资料,包含患儿发病年龄、性别、民族、起病情况、诱发原因(如感染、食物过敏及其他因素)、既往患病史、主诉、病情演变、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预后情况,回顾研究总结分析所有患儿的资料,并使用调查表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和记录,并对这些临床资料进行系统分析,通过EXCEL及SPSS 22.0软件对录入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线性回归分析过敏性紫癜与呼吸道感染的线性相关性,计数资料采用c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配对t检验,ROC曲线评估实验室指标预测腹型HSP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意义;用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价测试指标的曲线下面积值和最佳截点。曲线下面积(AUC)按以下标准区分,AUC≤0.5:不准确;0.5<AUC≤0.7:低等精度;0.7<AUC≤0.9:中等精度;0.9<AUC<1:高精度;AUC=1为金标准。所有统计检验均采用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726例HSP患儿中男性373例,女性353例,男女比例为1.05:l,其中汉族604例,男314例,女290例,男女比例为1.08:1;蒙古族共108例,男性53例,女性55例,男女比例为1:1.04。发病年龄最小为3个月,最大为17岁,平均年龄7.6±2.1岁,主要以4-9岁的学龄前期及学龄期儿童发病最多。2.春季发病者209例,占28.79%;夏季发病者166例,占22.87%;秋季发病者143例,占19.70%;冬季发病者208例,占28.65%,以冬春季多发。通过对本院儿童过敏性紫癜病例统计发现过敏性紫癜发病率逐年降低。3.过敏性紫癜患儿起病前及病程中存在呼吸道感染患儿有506例(69.70%),消化道感染患儿有31例(4.26%),泌尿系感染6例(0.08%),皮肤感染4例(0.05%);发病前进特殊食物(蛋类、乳类、豆类等)患儿18例(1.10%),无明显诱因患儿151例(21.25%)。各月份过敏性紫癜患病数与同时存在呼吸道感染患病数之间存在正向线性相关(r=0.885,p<0.01)。4.关节型HSP患儿受累关节主要为膝关节和踝关节,腕关节、肘关节受累较少。5.NLR、PLT在肾脏受累与非肾脏受累组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而WBC、CRP的分组在肾脏损害组与非肾脏损害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EU、NLR、WBC的AUC值为0.954、0.884、0.830,三者均>0.7,对腹型过敏性紫癜合并消化道出血有预测价值。6.HSP患儿病情好转及治愈710例(97.80%),未愈出院13例(1.79%),未愈转院3例(0.41%)。结论:1.过敏性紫癜发病年龄最小为3个月,过敏性紫癜发病高峰为4-9岁,蒙古族和汉族HSP发病率无性别差异,汉族和蒙古族HSP患儿发生肾脏损害无统计学差异(p>0.05);2.我院儿童过敏性紫癜发病呈逐年降低趋势;3.呼吸道感染是过敏性紫癜发病最常见病因,HSP发病率与呼吸道感染存在正向线性关系;4.NLR、PLT升高可能是肾脏受累的预测指标;5.NEU、NLR、WBC对腹型过敏性紫癜合并消化道出血有预测价值;6.过敏性紫癜患儿预后良好,仅有小部分患儿因累及重要脏器而影响预后。
刘娜娜[10](2020)在《过敏性紫癜患儿皮质激素应用前后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意义》文中提出目的:研究过敏性紫癜患儿应用皮质激素前后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探讨本病的免疫失调情况及发病机制。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20年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过敏性紫癜患儿的病例资料,包括基本信息、临床症状、入院后的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经过及预后等资料;分别收集患儿入院治疗前及经甲基强的松龙治疗后的血液标本,运用FACSCalibur流式细胞仪检测患儿外周血NK细胞、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以自身为对照,观察过敏性紫癜患儿治疗前后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以及不同类型过敏性紫癜患儿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和补体的特点;应用SPSS2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探讨过敏性紫癜的免疫学发病机制及特点。结果:1.共纳入80例HSP患儿,其中男性患儿49例(61.25%),女性患儿31例(38.75%),年龄在115岁之间,中位年龄为6.76岁,高发年龄为58岁(第2575百分位),按入院首发症状分为混合型HSP组19例(23.75%),关节型HSP组25例(31.25%),腹型HSP组19例(23.75%),肾型HSP组17例(21.25%)。按尿常规检测结果分为肾型组共25例(31.25%),非肾型组共55例(68.75%)。2.HSP患儿CD3+T、CD8+T、NK细胞和B细胞的值在治疗后较治疗前有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T、CD4+/CD8+的值在治疗后较治疗前有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按入院首发症状或按入院时尿检结果分组比较,两种分组的各组病例CD3+T、CD8+T、NK细胞、B细胞、CD4+T及CD4+/CD8+的值在治疗前后的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4.多元回归分析发现NK细胞会对B细胞有显着的正向影响关系(B=0.438,P<0.05)。5.按入院时尿检结果分组,肾型组患儿的血清IgG平均值及血清IgA平均值高于非肾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儿的IgM、补体C3及补体C4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按年龄阶段划分,HSP患儿急性期各年龄阶段IgG和IgA值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各年龄阶段的IgM、补体C3及补体C4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缓解期HSP患儿CD4+T和CD4+/CD8+的值较急性期明显升高,CD3+T、CD8+T、NK细胞、B细胞的值在缓解期均下降,过敏性紫癜患儿经过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后淋巴细胞亚群功能紊乱有所好转。2.NK细胞与B细胞有正向影响关系,HSP患儿既有体液免疫紊乱及又有细胞免疫功能紊乱,且二者还会相互影响。3.淋巴细胞亚群对于鉴别HSP患儿有无早期肾脏损害没有意义。4.有肾脏损害表现的HSP患儿的血清IgG和IgA值明显升高,血清IgG和IgA值的升高可能是HSP患儿进展为HSPN的危险因素,血清IgG和IgA可作为鉴别HSP患儿是否存在早期肾脏损害的参考指标。
二、36例过敏性紫癜免疫功能检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36例过敏性紫癜免疫功能检测(论文提纲范文)
(1)儿童过敏性紫癜120例中医体质辨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引言 |
文献综述 |
1 现代医学对过敏性紫癜的研究 |
2 中医学对小儿HSP的认识 |
3 小儿体质辨识研究进展 |
实验研究 |
1 研究目的 |
2 临床资料 |
3 研究内容 |
4 数据分析 |
5 结果 |
6 讨论 |
结论 |
本文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个人简介 |
(2)中西医结合治疗75例血热型过敏性紫癜的回顾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研究结果 |
讨论 |
结论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综述 过敏性紫癜的中西医认识及治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
致谢 |
(3)咽拭子A群链球菌抗原快速检测在过敏性紫癜儿童及肾损伤检测诊断中的价值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材料和方法 |
1 一般资料 |
2 仪器与试剂 |
3 方法 |
4 统计学处理 |
结 果 |
1 过敏性紫癜尿微量特定蛋白四项检测结果 |
2 A群链球菌感染 |
3 链球菌感染与肾损害的关系 |
讨 论 |
(4)儿童紫癜性肾炎风险预测模型的初步构建及消风散治疗过敏性紫癜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儿童过敏性紫癜发生肾损害的危险因素分析和紫癜性肾炎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 |
1 儿童过敏性紫癜发生肾损害的危险因素分析 |
1.1 资料与方法 |
1.2 结果 |
2 儿童过敏性紫癜发生肾损害危险因素的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 |
2.1 资料与方法 |
2.2 结果 |
3 HSP发生肾损害风险的预测模型的初步建立 |
3.1 基于不同参数的预测模型的建立及筛选 |
3.2 预测模型的呈现 |
4 讨论 |
4.1 中医对过敏性紫癜的认识 |
4.2 HSP发生肾损害的危险因素分析 |
4.3 HSPN风险预测模型的初步建立 |
4.4 创新性与局限性 |
第二部分 消风散治疗过敏性紫癜的分子机制研究 |
1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消风散治疗HSP的分子机制研究 |
1.1 方法 |
1.2 结果 |
2 消风散治疗过敏性紫癜的药效学研究及关键靶点的实验验证 |
2.1 材料与方法 |
2.2 结果 |
3 讨论 |
3.1 消风散的组方思路 |
3.2 消风散能有效治疗HSP,其机制可能与调控NF-k B等信号通路介导的炎症反应相关 |
3.3 创新性与局限性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中医药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临床观察表 |
附录2 各危险因素与HSPN相关性的森林图 |
附录3 亚组分析森林图 |
附录4 发表偏倚的漏斗图 |
致谢 |
查新报告 |
论文着作 |
(5)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真实世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临床研究 |
一、病例来源 |
二、诊断标准 |
(一)西医诊断标准 |
(二)中医诊断标准 |
三、中医治疗方案 |
(一)辨证内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治疗方案(2016、2017 年) |
(二)辨证内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治疗方案(2018、2019 年) |
四、纳入及排除标准 |
(一)纳入标准 |
(二)病例剔除标准 |
五、研究方法 |
(一)数据收集 |
(二)观察指标 |
六、统计方法 |
(一)数据整理 |
(二)数据分析 |
研究结果 |
一、一般情况 |
(一)发病人数统计 |
(二)性别分布 |
(三)年龄分布 |
(四)住院天数分布 |
(五)发病季节 |
(六)发病节气 |
(七)发病病因 |
(八)病原学统计 |
(九)并发症统计 |
(十)中成药 |
(十一)西药分布 |
(十二)抗生素 |
二、中医辨证选方 |
(一)中医证型分布 |
(二)中医证型—方剂类方 |
(三)中医证型—方剂类方与诊疗方案符合情况 |
(四)不同症状紫癜中医证型分布 |
(五)各症状紫癜激素使用情况 |
(六)住院天数对比 |
(七)中医证候积分对比 |
(八)总疗效对比 |
三、中药用药规律分析 |
(一)中药频次分析 |
(二)药物功效分类 |
(三)药物关联规则分析 |
(四)复杂网络分析 |
讨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儿童过敏性紫癜及真实世界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论文着作 |
(6)小儿紫癜疹消颗粒治疗过敏性紫癜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引言 |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小儿过敏性紫癜中医学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儿童过敏性紫癜西医学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实验研究 |
第一章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小儿紫癜疹消颗粒治疗过敏性紫癜作用机制 |
1 材料与方法 |
2 实验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基于UPLC-Q-Orbitrap-MS法分析小儿紫癜疹消颗粒化学成分 |
1 材料与试剂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小儿过敏性紫癜的代谢组学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与讨论 |
3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小儿紫癜疹消颗粒靶向调控IgA/FcαRI抗过敏性紫癜血管内皮细胞炎症的研究 |
第一节 171 例过敏性紫癜患儿回顾性分析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结论 |
第二节 小儿紫癜疹消颗粒靶向调控HSP患儿IgA/FcαRI及相关细胞因子的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结论 |
第三节 小儿紫癜疹消颗粒靶向调控HUVECs细胞IgA/FcαRI抗过敏性紫癜血管内皮细胞炎症的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结论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结论 |
本文创新点 |
附录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个人简介 |
(7)益气和营组方治疗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1. 现代医学对过敏性紫癜的认识 |
2. 祖国医学对过敏性紫癜的认识 |
3. 从卫气营血辨治过敏性紫癜的理论依据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病例选择 |
2. 治疗方法 |
3. 研究结果 |
第三部分 讨论 |
1. 研究结果讨论 |
2. 益气和营组方治疗过敏性紫癜的认识 |
3. 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中医证候积分表 |
附录2 尿液检测记录表 |
附录3 一般情况登记表 |
硕士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8)肺炎支原体感染对过敏性紫癜患儿临床特征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主要英文缩略词表 |
一、引言 |
二、材料与方法 |
三、结果 |
四、讨论 |
五、结论 |
六、参考文献 |
七、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八、致谢 |
(9)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2009-2018年间过敏性紫癜住院患儿临床特点的回顾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研究内容与方法 |
2.结果 |
3.实验室检查 |
4.治疗及结局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过敏性紫癜遗传易感性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缩略语表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个人简历 |
致谢 |
(10)过敏性紫癜患儿皮质激素应用前后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引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A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附录 B 个人简历 |
附录 C 论文发表情况 |
附录 D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四、36例过敏性紫癜免疫功能检测(论文参考文献)
- [1]儿童过敏性紫癜120例中医体质辨识研究[D]. 蔡倩.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中西医结合治疗75例血热型过敏性紫癜的回顾性分析[D]. 黄义.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1(02)
- [3]咽拭子A群链球菌抗原快速检测在过敏性紫癜儿童及肾损伤检测诊断中的价值分析[J]. 宋贤响,尹瑞瑞,权艳秋,孙丹,马亚南.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2020(07)
- [4]儿童紫癜性肾炎风险预测模型的初步构建及消风散治疗过敏性紫癜的机制研究[D]. 宋均亚.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5]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真实世界研究[D]. 李晓文.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6]小儿紫癜疹消颗粒治疗过敏性紫癜的机制研究[D]. 崔庆科.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0(08)
- [7]益气和营组方治疗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研究[D]. 刁尹.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1)
- [8]肺炎支原体感染对过敏性紫癜患儿临床特征的影响[D]. 易艳超. 湖北医药学院, 2020(05)
- [9]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2009-2018年间过敏性紫癜住院患儿临床特点的回顾性研究[D]. 赵海宇. 内蒙古医科大学, 2020(03)
- [10]过敏性紫癜患儿皮质激素应用前后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意义[D]. 刘娜娜. 蚌埠医学院, 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