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3Stego信息隐藏与检测方法研究

MP3Stego信息隐藏与检测方法研究

一、MP3Stego信息隐藏与检测方法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谭丁维[1](2019)在《物理隔离环境下基于音频的隐蔽通信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计算机、手机等智能设备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很多安全问题。传统的观点认为物理隔离环境下的系统相对安全,但随着技术的发展,这种防护方式也面临着新的威胁。作为信息隐藏技术的重要部分,音频隐写技术近几年发展迅速,同时声学隐蔽通道是突破物理隔离的一种重要方式,因此研究物理隔离环境下基于音频的隐蔽通信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物理隔离环境为背景,以音频隐写为主要研究对象,从隐蔽通信的实际应用角度出发,提出了具有实时性、强鲁棒性、压缩域大容量特点的三种音频隐写技术,同时设计并实现了基于不可听频率的音频隐写程序。论文的主要工作如下:(1)介绍了音频隐写通用模型、人类听觉系统、音频信号数字特征和隐写评价指标等基础理论。对已有的音频隐写算法进行梳理和总结,并分析了方法的优缺点。(2)利用频移键控易于实现的特点,对音频时域及变换域特征进行分析,在8k Hz-20k Hz频段对信号进行调制,实现了具有实时编解码的音频隐写算法。(3)利用质心的稳定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域质心的强鲁棒性自适应音频隐写技术。(4)利用MP3在压缩过程中存在哈夫曼表的选择,提出了一种基于哈夫曼编码的压缩域MP3可逆音频隐写技术。(5)利用18k Hz-20k Hz频率范围人耳不可听,但扬声器麦克风可以播放和接收的特点,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基于不可听频率的实时隐蔽通信程序。

杨婧[2](2017)在《面向AMR的基音延迟隐写及分析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些年以来,伴随着移动通讯手段的不断成熟,对语音通讯的编码质量以及网络带宽占用量的要求全面提升,AMR作为移动互联网语音通讯的语音压缩编码标准被广泛应用,同时也为隐写提供了新的载体。目前面向AMR的隐写算法已经出现,检测难度大,而相应的隐写分析算法也较少。因此,开展面向AMR语音的隐写分析算法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出隐蔽性更优的隐写算法,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重点围绕AMR自适应码本搜索阶段的基音延迟隐写和隐写分析算法进行。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如下:1、针对AMR自适应码本搜索阶段进行研究和分析,明确基音延迟与原始基音周期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通过实验对比分析基音延迟在清浊音段存在分布差异。实验结果表明,在AMR编码中,浊音段的基音延迟具有短时相对稳定性,而清音段的基音延迟抖动幅度大,随机性明显。上述的理论及实验分析是文中两个算法设计的基础,并能为后续AMR自适应码本搜索阶段的隐写及分析提供研究依据。2、针对现有自适应码本搜索阶段的隐写算法在嵌入过程中会破坏语音浊音段基音延迟短时相对稳定性的特性,设计并实现基于基音延迟相关性的隐写分析算法。本算法通过计算基音延迟子帧组组内差值和组间差值的多阶马尔可夫转移概率,提取连续子帧间基音延迟的相关性,利用特征优选构建隐写分析特征,并组合已有特征,构建特征组合实现隐写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低嵌入率情况下,与现有隐写特征相比,隐写分析性能明显提升。3、基于对AMR语音清浊音基音延迟特性的分析,发现清音段基音延迟没有短时相对稳定性且存在较大冗余,设计并实现基于清音基音延迟抖动特性的自适应隐写算法,避免对浊音段基音延迟短时相对稳定性的破坏,实现信息的隐蔽传输。本算法利用连续奇数子帧的基音延迟差值分布情况,自适应地选择清音段子帧,设计隐写规则。实验结果表明,本算法具有良好的听觉隐蔽性和统计安全性。本文围绕AMR编码自适应码本搜索阶段基音延迟的隐写和分析进行研究,对现有隐写算法提出有效的隐写分析算法。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一种隐蔽性更高,抗隐写分析能力更强的隐写算法。研究成果可广泛应用于3G移动语音通信等应用领域,提供安全的隐蔽通信信道。

金超[3](2016)在《数字音频被动取证关键技术研究》文中提出数字音频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容易获得数字媒体之一。除了以购买、下载的方式获得音频文件外,还可以通过实时录制的方式生成音频/语音文件。然而,音频编辑和处理软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使得对音频的编辑和修改变得更加简单和廉价。同时,人耳也很难察觉这种修改留下的痕迹。因此,如何有效验证数字音频的原始性、完整性和真实性,就成为了数字音频被动取证技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对数字音频被动取证中的关键问题和技术进行研究和探索,主要在取证音频数据库构建、音频来源取证、音频压缩历史检测、音频内容篡改检测及音频隐写分析这五个方面开展了研究工作:1.针对目前数字音频取证领域基准音频/语音库缺乏的问题,本文分别以CD音频抓轨和现场语音录制的方式,构建了一个基础音频数据库(CKC-AD)和一个基础语音数据库(CKC-SD)。前者包含2种类型,以及超过5种时长、10种音乐流派、4种语言的音频文件,共11172个;后者使用38种不同型号录音设备、对31个(21男10女)说话人分别录制了朗读和口语两部分语音。另外,本文在CKC-SD的基础上,依据具体研究内容,进一步构建了TIMIT翻录语音库、二次翻录音频库和设备本底噪声数据库。2.本文音频来源取证方面的工作由二次翻录音频检测和录音来源设备识别两部分组成:针对目前二次翻录音频检测方法仅涉及单一偷录或回放设备的问题,本文深入分析了音频回放翻录过程中不同偷录和回放设备对二次翻录音频的影响,并根据二次翻录音频和原始录制音频在高频信息量分布上的差异构建了特征向量。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区分原始录制音频和二次翻录音频,综合分类准确率达到了98.47%。另外,将该方法集成到GMM-UBM说话人识别系统中,可大幅提高其抵抗音频回放攻击的能力,使其等错误概率(EER)降低了47.06%。针对目前大多数录音来源设备识别方法均是基于美尔倒谱系数(MFCC)特征或其他声学特征的思路,本文从录音设备本身的特性切入,提出了两种录音来源识别的方法。方法一是利用不同型号设备在音频编码过程中对各编码参数使用特点的不同,构建相关的统计量特征实现录音来源设备的识别。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CKC-SD中10款录制MP3音频设备的平均识别率为99.97%,对14款录制AAC/M4A音频设备的平均正确检测率为96.53%。另一个方法对方法一受录音格式限制的局限性进行了改进。在深入研究不同录音设备本底噪声的基础上,提出了设备本底噪声的估计方法,并针对估计的本底噪声构建了频谱形状特征和频谱分布特征来表征各设备。该方法实现了对CKC-SD库中34款设备较为准确的区分,其平均分类准确率为95.53%。3.针对目前涉及较少的AAC音频双压缩检测,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Huffman码表索引的双压缩检测方法。通过分析双压缩操作对码表索引分布的改变,统计了码表索引的直方图和Markov单步转移概率作为分类特征。对低转高码率的双压缩音频(FAAC/FAAD2编解码器),检测准确率达到了99%以上;但在相同码率情况下,分类准确率仅为79.56%。与该领域典型方法的对比结果表明,本方法整体上检测准确更高。另外,对MP3音频的压缩历史检测(不超过3次)和码率估计进行了探索,本文研究了Huffman码表索引和比例因子在多次压缩情况下的渐进式变化,有针对性地构建了均差、概率分布和互相关性统计量组成特征向量。实验结果表明:本方法对双压缩MP3音频的检测准确率较目前该领域的几种典型方法,整体上有所提升;在三次压缩检测方面,对低转高、相同码率及高转低码率的情况(前提条件:BR2=BR3),分类准确率分别为97.73%、94.56%和80.28%,另外,在第三次码率高于128kbps时,能较为有效地从一、二、三次压缩音频混合集中区分三者。4.针对常见的篡改操作,本文提出了两种篡改定位的方法。方法一受帧偏移方法的启发,利用篡改前后音频量化特性的不一致性,将量化前后小值频率系数的转化率作为检测变量实现篡改定位。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192kbps(原始未篡改MP3音频的码率)及以下音频的篡改定位准确率达到了98%。但该方法仅对篡改后以非压缩格式保存的音频有效。方法二基于重压缩对帧结构被破坏部分的音频具有校正功能的原理,发现了篡改前后的音频片段在估计的压缩次数上的不一致性,从而将这种不一致性用于篡改定位。虽然从实验结果来看,由于受限于双压缩检测方法的精度,该方法的定位准确率暂无法令人满意,但为研究压缩音频的篡改检测开辟了一种新的思路。另外,该方法实用性更强,可检测篡改后的双压缩音频。5.针对MP3Stego低嵌入率情况下检测准确率不高的问题,通过分析MP3Stego隐写操作对MP3音频量化频谱系数的影响,有针对性地对量化频谱系数幅值的差值构建了块内和块间的Markov单步转移概率特征,实现了对低嵌入率下MP3Stego的有效检测。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嵌入强度为10.6%的MP3音频,平均检测准确率能达到90.74%。随着码率的降低,检测性能会有所下降,但仍优于现有的典型方法。另一方面,本文还对另一个MP3隐写工具——Under MP3Cover的隐写原理进行了深入剖析,发现其嵌入方法的核心是连续的LSB替换,但嵌入的位置间隔是通过参数Bit Spacing控制。依据其隐写原理,对RS分析法进行了改进,成功实现了对Under MP3Cover的检测,并能有效估计嵌入秘密信息的长度。另外,对改进方法中最佳翻转算子的选择、是否重叠分组以及参数Bit Spacing对嵌入强度估计准确性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讨论与分析。

李友勇,潘峰,申军伟[4](2015)在《针对MP3Stego的一种边信息作为特征的改进分析算法》文中认为针对利用MP3边信息中主数据起始位置值作为特征的隐写分析方法存在嵌入少量秘密信息时检测率低的问题进行了改进,将MP3Stego隐写前后的数据帧主数据起始位置差扩大,以减小特征提取时重压缩估计方法带来的误差,从而提高了音频隐写分析检测率.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对MP3Stego音频隐写可进行有效的隐写分析与检测,尤其是在嵌入少量秘密信息时检测率较现有算法有明显提高.

孙斌[5](2014)在《面向网络媒体内容监管的音频隐写检测》文中提出伴随着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以及国际形势的变化,信息安全越来越受到重视。信息隐藏技术为信息安全提供了全新的手段,它既可用于商业领域中的秘密通信,同时也可被犯罪分子利用作为犯罪工具。隐写检测技术作为信息隐写的对抗技术,能够有效监控隐写术的非法滥用,同时也不断促进了隐写术的发展。隐写检测技术旨在检测网络传播媒体中是否有不良隐藏信息。数字音频作为一种广泛使用的网络传播媒体,已经成为隐藏信息首选的载体,对音频隐写检测技术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针对失真补偿量化嵌入隐秘信息的检测问题开展研究。失真补偿量化嵌入隐写方法具有较好的隐蔽性和鲁棒性,本文借鉴传统量化索引调制(Quantization Index Modulation,QIM)隐写检测算法,分析音频嵌入隐秘信息前后特征变化,并绘制其频域系数的直方图,依据不同音频段经过离散小波变换前后系数差值变化的特征,给出一种针对失真补偿量化嵌入的专用隐写检测方法。实验分析与仿真结果表明,该检测算法不仅对失真补偿量化索引嵌入方法有很好的检测效果,对传统的量化索引嵌入同样有较高的检测率。其次,从通用隐写检测角度出发,通过几种特征融合的方法来实现通用隐写的检测。特征融合检测方法对隐藏信息的检测,在现有的研究中通常假设为一种确定性问题,忽略了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这将导致隐写检测性能的下降。本文通过对通用隐写检测中的不确定性因素进行分析,构建了基于不确定性推理的隐写检测模型,设计了一种基于证据推理的通用隐写检测算法。实验分析与仿真结果也表明,使用证据推理方法可以有效解决隐写嵌入问题,具有较高的检测率,最后,针对网络媒体特别是音频的内容管理及其需求,提出一种基于音频隐写检测技术的网络媒体内容管理方法。网络媒体内容管理包括对网络媒体内容问题的全面分析,利用音频隐写检测技术构建媒体内容监管机制。对不安全的音频媒体,通过采用内容过滤,阻断隔离等方法,构造绿色的网络环境。对阻断隔离的媒体进行审计分析,得出分析报告,从而保障网络安全可靠的通信。

羊开云,王让定,严迪群,金超[6](2014)在《MP3Stego嵌入密文长度估计》文中研究表明一种针对MP3Stego音频隐写工具的隐写分析算法被提出。它是一种主动隐写分析算法,结合突变点检测技术和排列组合方法对嵌入密文长度进行估计。其中,突变点检测技术是一种精确的数据分析方法,能精确检测出一组数值中的突变点,而排列组合方法的提出则与MP3Stego的嵌入算法紧密相关。实验证明,该方法能有效估计出嵌入MP3Stego的密文长度,估计的与实际的密文长度平均偏差仅为1.443%。

郭洪刚,严迪群,王让定,王张琰,王琳,屠林强[7](2015)在《基于差分统计量的MP3Stego隐写分析算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通过深入剖析MP3Stego隐写原理,提出了针对MP3Stego隐写检测的新方法。该方法对MP3Stego隐写操作后与隐写之前的量化步长进行对比研究,发现相邻颗粒之间量化步长会比未隐写时有更大的波动,其方差值明显的增大。利用此变化提取检测特征,经重压缩校正后通过模式分类进行隐写分析,实现了对MP3Stego的隐写检测。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隐写分析方法具有较好的检测准确率和检测性能。

余先敏[8](2013)在《压缩域音频隐写分析技术研究》文中提出数字隐写技术是信息隐藏的一个重要分支,是实现隐秘通信的主要技术手段。隐写分析,也可称为隐写检测,它是对隐写技术的攻击,主要目的是为了检测秘密消息的存在从而破坏隐秘通信。压缩域音频MP3极易成为隐写载体,目前已出现多种基于MP3音频载体的隐写工具,典型的有MP3Stego和UnderMP3Cover。为了维护网络通信安全,开展针对MP3音频的隐写分析方法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学位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深入剖析了压缩域音频编码原理,重点分析了与隐写及隐写分析密切相关的量化、熵编码以及比特封装等编码环节;总结归纳了压缩域音频隐写方法的基本思路,并对压缩域音频隐写分析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2、针对MP3Stego隐写方法,深入剖析其隐写原理,通过分析隐写操作对原始音频载体产生的变化,提出了两种适用于MP3Stego的隐写分析方法,实现了对MP3Stego的隐写检测。第一种方法是利用隐写前后编码参数“主数据起始值”的统计特性的变化,提取相关统计量作为检测特征进行隐写分析;第二种方法是利用隐写前后量化MDCT系数稀疏性的变化来提取检测特征进行隐写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隐写分析方法在嵌入强度较低时仍具有较好的检测性能,同时检测特征经重压缩校正后能提高检测准确率。3、针对UnderMP3Cover隐写方法,在深入剖析其隐写本质的基础上,受RS检测方法的启迪,提出了针对UnderMP3Cover的隐写分析方法,实现了对UnderMP3Cover的隐写检测,并给出了具体嵌入比率估计算法以及分析了RS检测方法应用于UnderMP3Cover检测上的不足。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较为准确的估计UnderMP3Cover的嵌入强度,同时给出了相关参数如分组长度、掩模算子与检测性能之间的关系。

严迪群[9](2012)在《压缩域音频隐写与隐写分析中若干问题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信息隐藏作为信息安全中的一项重要技术,近年来已引起国内外学术界、业界和政府相关部门的广泛重视。数字隐写与隐写分析技术是信息隐藏中的两个重要分支。所谓数字隐写,是指以多媒体作品(如图像、音视频以及文本等)为掩蔽载体,把敏感或隐私数据通过指定算法嵌入到载体中,以不引起人类感知注意的方式通过公开信道(如互联网、公用电话网等)进行传输的过程。而隐写分析,则是与数字隐写相对抗的一种技术,其目的是通过对可疑的多媒体作品进行统计分析和检测,揭示其中秘密信息的存在。数字隐写与隐写分析技术两者之间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本学位论文研究的内容是以压缩音频为载体的数字隐写与隐写分析技术。在对目前本研究方向的主要理论问题和具体技术问题研究的基础上,围绕如何在保证隐写操作与编码标准兼容性的条件下,提高嵌入速率、不可感知性及不可检测性,提出了多种有效的压缩域音频数字隐写算法;围绕两种特定的压缩域隐写工具,提出了若干隐写分析算法;最后对论文工作作了总结,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本学位论文的研究工作,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压缩域音频数字隐写及隐写分析综述。对国内外该方向的主要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和归纳,给出了压缩域音频数字隐写的基本思路,剖析了目前典型压缩域隐写及隐写分析方法的基本思路、原理以及特点。2、压缩域音频数字隐写算法研究。通过挖掘编码器和编码数据的冗余,提出了两大类压缩域音频数字隐写算法:在分析主要模块编码参数的基础上,提出了三种压缩域音频数字隐写算法。第一种方法在秘密信息比特与时频转换模块中的窗口类型之间建立了映射关系,通过调整窗口切换机制,实现了秘密信息的嵌入;第二种方法借助了量化编码模块中循环的结束条件,成功地解决了MP3Stego隐写算法的缺陷,而且在保证嵌入速率的同时,算法的不可感知性和不可检测性得到了提高;第三种方法则是挖掘了编码器在选择哈夫曼码表时的灵活性,在秘密信息比特与哈夫曼码表索引之间建立了对应关系,实现了有效隐写。除了编码模块的参数之外,还利用编码数据本身实现了两种压缩域音频大容量数字隐写算法。第一种方法利用了人耳心理声学模型中的掩蔽效应,通过调整量化后MDCT系数的幅值,使得由编码器自身量化引入的失真与由隐写操作引入的失真之和始终保持在人耳听觉掩蔽阈值以下。仿真实验表明,该方法在保持不可感知性的同时,可获得很高的嵌入速率;第二种方法通过对哈夫曼码字空间进行配对扩展,结合混合进制系统,实现了大容量秘密信息的隐写。3、特定压缩域音频隐写算法的隐写分析研究。针对压缩域音频隐写领域中最典型的两种隐写工具,展开了被动和主动隐写分析算法的研究。首先,针对MP3Stego隐写方法,在隐写行为发生的编码环节提取量化步长和比特池长度的相关统计量,作为检测特征,实现了对MP3Stego的隐写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相邻颗粒的编码参数进行差分操作可从一定程度上提高检测准确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MP3Stego嵌入比例的估计问题,提出了基于重压缩的原始载体估计方法,结合三种典型的突变点检测技术,实现了对MP3Stego嵌入比例的准确估计。其次,针对UnderMP3Cover隐写方法,利用RS检测方法实现了对其进行了隐写分析的研究,并给出了具体的嵌入比例估计算法。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较为准确地估计UnderMP3Cover隐写的嵌入比例,同时验证了相关参数与检测算法性能之间的相互关系。

万威,赵险峰,黄炜,盛任农[10](2012)在《基于码表分布特征和重编码的MP3Stego隐写分析》文中研究表明提出一种基于Huffman码表分布特征和重编码的MP3Stego隐写分析方法.该方法通过Huffman码表分布特征有效地反映了MP3Stego隐写造成的块间量化不均现象.利用重编码得到校准的载体音频,减少不同载体造成的差异,从而提高检测率.实验证明,该方法对MP3Stego有很好的检测效果,在极低的嵌入率下效果仍稳定.

二、MP3Stego信息隐藏与检测方法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MP3Stego信息隐藏与检测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物理隔离环境下基于音频的隐蔽通信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音频隐写基础理论
        1.2.1 隐写通用模型
        1.2.2 人类听觉系统特性
        1.2.3 音频信号的数字特征
        1.2.4 音频隐写的评价指标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音频隐写研究现状
        1.3.2 物理隔离环境下隐蔽通信技术研究现状
    1.4 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其关系
第二章 基于实时编码的音频隐蔽通信技术
    2.1 技术背景
        2.1.1 环境噪声
        2.1.2 调制方法
        2.1.3 快速傅里叶变换的物理意义
    2.2 基于实时编码的信息嵌入及提取技术
        2.2.1 信息的嵌入
        2.2.2 信息的提取
    2.3 实验结果及分析
        2.3.1 鲁棒性分析
        2.3.2 传输容量
        2.3.3 传输距离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小波域质心的强鲁棒性自适应音频隐写技术
    3.1 相关知识
        3.1.1 小波变换
        3.1.2 质心
    3.2 信息嵌入与提取过程
        3.2.1 信息嵌入过程
        3.2.2 信息提取过程
    3.3 实验结果及比较
        3.3.1 不可感知性
        3.3.2 鲁棒性
        3.3.3 容量
        3.3.4 与其他方法的比较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Huffman编码的压缩域MP3可逆音频隐写技术
    4.1 MP3编码
    4.2 隐写和提取算法
        4.2.1 Huffman表交换
        4.2.2 信息嵌入与提取流程
    4.3 实验结果与分析
        4.3.1 隐写容量
        4.3.2 不可感知性
        4.3.3 不可检测性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不可听频率的实时隐蔽通信技术设计与实现
    5.1 预备知识
        5.1.1 麦克风和扬声器
        5.1.2 不可听声音
    5.2 基于不可听频率的通信程序设计与实现
    5.3 实验与评估
        5.3.1 主观感知评估
        5.3.2 通信指标
        5.3.3 其他实际应用因素
        5.3.4 比较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及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2)面向AMR的基音延迟隐写及分析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语音压缩域隐写算法研究现状
        1.2.2 语音压缩域隐写分析算法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工作与结构
第2章 AMR编码原理及隐写相关算法
    2.1 AMR-NB语音压缩编码原理
        2.1.1 预处理
        2.1.2 线性预测
        2.1.3 自适应码本搜索
        2.1.4 固定码本调制
    2.2 面向AMR自适应码本搜索阶段的隐写算法
    2.3 面向AMR自适应码本搜索阶段的隐写分析算法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AMR清浊音基音延迟统计分布特性分析
    3.1 基音延迟与基音周期的关系
        3.1.1 基音周期
        3.1.2 基音周期预测的难点
        3.1.3 基音延迟与基音周期的关系
    3.2 清浊音基音延迟分布特性
        3.2.1 清浊音划分
        3.2.2 清浊音基音延迟统计分布特性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基音延迟相关性的AMR隐写分析算法
    4.1 基音延迟隐写分析特性
        4.1.1 基音延迟隐写
        4.1.2 隐写对基音延迟的影响
    4.2 基于基音延迟差值分布的隐写分析算法
        4.2.1 稳定性衡量指标
        4.2.2 隐写分析特征构建
        4.2.3 基于基音延迟相关性的隐写分析算法框架
    4.3 实验结果及分析
        4.3.1 语音样本库
        4.3.2 实验设置
        4.3.3 实验结果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清音基音延迟抖动特性的AMR自适应隐写算法
    5.1 自适应隐写算法原理
    5.2 嵌入位置判定
    5.3 隐写规则
        5.3.1 隐写规则
        5.3.2 秘密信息的提取
    5.4 基于清音基音延迟抖动特性的自适应隐写算法
        5.4.1 基于清音基音延迟抖动特性的自适应隐写算法流程
        5.4.2 基于清音基音延迟抖动特性的自适应隐写算法提取流程
    5.5 实验结果及分析
        5.5.1 语音样本库
        5.5.2 实验设置
        5.5.3 实验指标
        5.5.4 实验结果
    5.6 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本文工作的总结
    6.2 后续工作的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3)数字音频被动取证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数字音频来源取证
        1.2.2 数字音频压缩历史检测
        1.2.3 数字音频内容篡改取证
        1.2.4 数字音频隐写分析
    1.3 本文主要工作与结构安排
2 预备知识与前期工作
    2.1 数字音频被动取证框架
    2.2 MP3、AAC编码原理概述
        2.2.1 MP3编码原理
        2.2.2 AAC编码原理
    2.3 数据库的构建
        2.3.1 基础音频数据库
        2.3.2 基础语音数据库
        2.3.3 TIMIT翻录语音数据库
        2.3.4 二次翻录数据库
        2.3.5 设备本底噪声数据库
    2.4 本章小节
3 数字音频来源取证
    3.1 基于频域信息量分布的二次翻录音频检测算法
        3.1.1 二次翻录音频的生成机理分析
        3.1.2 信息量特征构造
        3.1.3 实验结果及分析
    3.2 基于编码特性的音频来源设备辨识算法
        3.2.1 录音文件码流结构及参数解析
        3.2.2 编码参数使用特点分析及特征构造
        3.2.3 特征选择
        3.2.4 实验结果及分析
    3.3 基于设备本底噪声的音频来源设备辨识算法
        3.3.1 设备本底噪声
        3.3.2 本底噪声估计
        3.3.3 特征提取
        3.3.4 实验结果与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数字音频压缩历史检测
    4.1 基于码表索引统计特性的AAC音频双压缩检测算法
        4.1.1 AAC标准中的Huffman编码
        4.1.2 双压缩AAC音频码表分布的变化分析
        4.1.3 特征构造
        4.1.4 实验结果及分析
    4.2 基于两种编码参数的MP3音频压缩历史检测算法
        4.2.1 检测算法思路
        4.2.2 特征构造
        4.2.3 实验结果及分析
    4.3 本章小节
5 数字音频内容篡改取证
    5.1 基于量化特性的音频篡改定位算法
        5.1.1 帧偏移对量化特性的影响
        5.1.2 篡改操作对量化特性的影响
        5.1.3 篡改定位算法步骤
        5.1.4 实验结果及分析
    5.2 基于重压缩校正原理的音频篡改定位算法
        5.2.1 帧结构破坏对压缩历史的影响
        5.2.2 重压缩校正原理在篡改检测中的应用
        5.2.3 实验结果与分析
    5.3 本章小节
6 数字音频隐写分析
    6.1 针对低嵌入率下MP3Stego的隐写分析算法
        6.1.0 MP3Stego隐写原理及对量化系数的影响
        6.1.1 特征构造
        6.1.2 隐写分析算法步骤
        6.1.3 实验结果及分析
    6.2 针对UnderMP3Cover的隐秘信息长度估计方法
        6.2.1 UnderMP3Cover隐写原理
        6.2.2 RS分析方法
        6.2.3 改进的RS分析方法
        6.2.4 实验结果及分析
    6.3 本章小节
7 总结与展望
    7.1 本文工作总结
    7.2 未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5)面向网络媒体内容监管的音频隐写检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专用术语注释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工作和结构安排
第二章 音频隐写与检测技术
    2.1 音频隐写方法分析
        2.1.1 音频隐写模型
        2.1.2 常用音频隐写方法
    2.2 音频隐写检测分析
        2.2.1 音频隐写检测模型
        2.2.2 常用音频隐写检测方法
    2.3 音频检测性能标准分析
        2.3.1 音频隐写检测技术分类
        2.3.2 性能评估标准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一种针对失真补偿量化嵌入的音频隐写检测方法
    3.1 相关研究工作与问题描述
    3.2 失真补偿量化的 QIM 隐写分析
        3.2.1 基于失真补偿的量化隐写过程
        3.2.2 失真补偿量化隐写特征变化分析
    3.3 针对失真补偿量化的隐写检测
    3.4 性能仿真及结果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一种基于证据推理的隐写检测方法
    4.1 相关研究工作与问题描述
    4.2 MP3 压缩域隐写分析
        4.2.1 MP3 隐写过程
        4.2.2 MP3 隐写检测特征变化分析
    4.3 基于证据推理的隐写检测算法
        4.3.1 基于证据推理隐写检测模型
        4.3.2 隐写检测过程分析
    4.4 性能仿真及结果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隐写检测技术在网络监管中的应用
    5.1 相关研究工作
    5.2 网络媒体内容过滤技术
    5.3 基于隐写检测的网络媒体安全监控模型
    5.4 音频信息隐藏检测系统设计
        5.4.1 音频检测系统模型
        5.4.2 系统检测流程
    5.5 实验结果与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申请的专利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致谢

(6)MP3Stego嵌入密文长度估计(论文提纲范文)

1 MP3Stego
2 嵌入密文长度估计
    2.1 CPA估计嵌入密文长度范围
    2.2 排列组合法估计嵌入密文长度
    2.3 嵌入密文比特长度估计算法
3 实验分析
    3.1 实验样本
    3.2 实验结果及分析
4 结论

(8)压缩域音频隐写分析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隐写分析概述
        1.2.1 隐写分析原理
        1.2.2 隐写分析技术分类
        1.2.3 隐写分析算法性能评价指标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及组织结构
2 压缩域音频编码原理
    2.1 MP3 编码原理概述
    2.2 MP3 编码层次
    2.3 变换域层
        2.3.1 子带滤波器组
        2.3.1.1 基本原理
        2.3.1.2 MP3 标准中的子带滤波器组
        2.3.2 MDCT 变换
        2.3.2.1 MDCT 定义
        2.3.2.2 MP3 标准中的 MDCT 变换
    2.4 功能模块层
        2.4.1 心理声学模型
        2.4.1.1 听觉掩蔽效应
        2.4.1.2 听觉临界频带
        2.4.2 MP3 量化
        2.4.3 MP3 熵编码
    2.5 MP3 结构层
        2.5.1 MP3 码流结构
        2.5.2 MP3 边信息
    2.6 本章小结
3 压缩域音频隐写常见思路及隐写分析研究现状
    3.1 压缩域音频隐写常见思路
        3.1.1 基于时频域的隐写方法
        3.1.2 基于量化和编码的隐写方法
        3.1.3 基于比特流的隐写方法
    3.2 压缩域音频隐写分析研究现状
    3.3 本章小结
4 针对 MP3Stego 的隐写分析算法研究
    4.1 基于主数据起始值(main_data_begin)的 MP3Stego 隐写分析算法
        4.1.1 MP3 标准中的 main_data_begin
        4.1.2 MP3Stego 隐写操作对 main_data_begin 的影响
        4.1.3 所提出的隐写分析方法
        4.1.3.1 特征提取
        4.1.3.2 检测步骤
        4.1.4 实验结果分析
        4.1.4.1 实验环境设置
        4.1.4.2 检测准确率
        4.1.4.3 检测可靠率
    4.2 基于量化后 MDCT(QMDCT)系数稀疏性的 MP3Stego 隐写分析
        4.2.1 MP3 编码标准中的 big_values
        4.2.2 MP3Stego 隐写操作对 big_values 的影响
        4.2.3 所提出的隐写分析方法
        4.2.3.1 特征提取
        4.2.3.2 检测步骤
        4.2.4 实验结果分析
        4.2.4.1 实验环境设置
        4.2.4.2 检测准确率
        4.2.4.3 检测可靠率
    4.3 本章小结
5 针对 UnderMP3Cover 的隐写分析方法
    5.1 UnderMP3Cover 隐写原理
    5.2 RS 检测方法原理
    5.3 所提出的隐写分析算法
    5.4 实验结果与分析
        5.4.1 实验设置
        5.4.2 掩模算子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5.4.3 分组方式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5.4.4 检测结果
    5.5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本文工作总结
    6.2 研究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9)压缩域音频隐写与隐写分析中若干问题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数字隐写系统模型及评价标准
        1.2.1 数字隐写系统模型
        1.2.2 数字隐写的统计安全性理论
        1.2.3 数字隐写算法性能的评价标准
    1.3 隐写分析系统模型及评价标准
        1.3.1 隐写分析系统模型
        1.3.2 隐写分析算法性能的评价标准
    1.4 本文主要工作及组织结构
2 压缩域音频数字隐写与隐写分析研究进展
    2.1 数字隐写与隐写分析
    2.2 压缩域音频数字隐写技术
        2.2.1 前置式隐写方案
        2.2.2 内嵌式隐写方案
        2.2.3 后置式隐写方案
    2.3 压缩域音频隐写分析技术
    2.4 本章小结
3 基于编码参数的 MP3 数字隐写算法研究
    3.1 基于窗口类型转换的 MP3 数字隐写算法
        3.1.1 MP3 编码标准中的窗口类型转换逻辑
        3.1.2 基于窗口类型转换的 MP3 数字隐写算法
    3.2 基于量化步长奇偶性的 MP3 数字隐写算法
        3.2.1 MP3 标准中的量化
        3.2.2 MP3Stego 隐写原理及缺陷分析
        3.2.3 所提出的隐写算法
    3.3 基于哈夫曼码表索引的 MP3 数字隐写算法
        3.3.1 MP3 标准中的码表选择策略
        3.3.2 所提出的隐写算法
    3.4 实验结果分析
        3.4.1 实验环境
        3.4.2 最大嵌入速率
        3.4.3 不可感知性
        3.4.4 不可检测性
    3.5 本章小结
4 基于编码数据的 MP3 数字隐写算法研究
    4.1 基于量化系数调整的 MP3 隐写算法
        4.1.1 MP3 编码标准中的频域掩蔽效应
        4.1.2 所提出的隐写算法
    4.2 基于哈夫曼码字映射的 MP3 隐写算法
        4.2.1 MP3 编码标准中的哈夫曼编码
        4.2.2 码字映射与扩展
        4.2.3 所提出的隐写算法
    4.3 实验结果分析
        4.3.1 嵌入速率
        4.3.2 不可感知性
    4.4 本章小结
5 针对 MP3Stego 的隐写分析算法
    5.1 基于量化步长差分统计量的 MP3Stego 隐写分析算法
        5.1.1 MP3Stego 隐写操作对量化步长的影响
        5.1.2 所提出的隐写分析算法
    5.2 基于比特池长度的 MP3Stego 隐写分析算法
        5.2.1 MP3 标准中的比特池
        5.2.2 MP3Stego 隐写操作对比特池的影响
        5.2.3 所提出的隐写分析算法
    5.3 实验结果分析
        5.3.1 检测准确率
        5.3.2 检测可靠率
    5.4 本章小结
6 MP3Stego 嵌入比例估计
    6.1 嵌入比例估计
    6.2 原始载体近似估计
    6.3 突变点检测
        6.3.1 基于滑动窗 F 统计量的突变点检测
        6.3.2 基于 CUSUM 和 Bootstrap 的突变点检测
        6.3.3 基于惩罚代价函数的突变点检测
    6.4 嵌入比例估计算法
    6.5 实验结果分析
    6.6 本章小结
7 针对 UnderMP3Cover 的隐写分析算法
    7.1 UnderMP3Cover 隐写机制
    7.2 RS 检测方法
    7.3 所提出的隐写检测算法
    7.4 实验结果分析
    7.5 本章小结
8 总结与展望
    8.1 本文工作总结
    8.2 后续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10)基于码表分布特征和重编码的MP3Stego隐写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MP3编码及MP3Stego隐写原理
    1.1 MP3编码简介
    1.2 MP3 Stego隐写原理
    1.3 已有的块长度方差分析方法
2 基于码表分布特征和重编码的MP3Stego分析
    2.1 MP3 Stego码表分布特征分析
    2.2 识别MP3 Stego编码器
3 实验
4 结论

四、MP3Stego信息隐藏与检测方法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物理隔离环境下基于音频的隐蔽通信关键技术研究[D]. 谭丁维. 国防科技大学, 2019(02)
  • [2]面向AMR的基音延迟隐写及分析技术研究[D]. 杨婧. 武汉大学, 2017(06)
  • [3]数字音频被动取证关键技术研究[D]. 金超. 宁波大学, 2016(01)
  • [4]针对MP3Stego的一种边信息作为特征的改进分析算法[J]. 李友勇,潘峰,申军伟.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2015(03)
  • [5]面向网络媒体内容监管的音频隐写检测[D]. 孙斌. 南京邮电大学, 2014(05)
  • [6]MP3Stego嵌入密文长度估计[J]. 羊开云,王让定,严迪群,金超. 中国科技论文, 2014(04)
  • [7]基于差分统计量的MP3Stego隐写分析算法[J]. 郭洪刚,严迪群,王让定,王张琰,王琳,屠林强.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15(07)
  • [8]压缩域音频隐写分析技术研究[D]. 余先敏. 宁波大学, 2013(03)
  • [9]压缩域音频隐写与隐写分析中若干问题的研究[D]. 严迪群. 宁波大学, 2012(06)
  • [10]基于码表分布特征和重编码的MP3Stego隐写分析[J]. 万威,赵险峰,黄炜,盛任农.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2012(01)

标签:;  ;  ;  ;  ;  

MP3Stego信息隐藏与检测方法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