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遵义会议前后的三个“三人团”(论文文献综述)
王建国[1](2021)在《猴场会议若干问题考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1934年12月31日15时至1935年1月1日2时左右,中共中央政治局在猴场召开会议。李德当时的主张是在乌江南岸消灭黔军,而不再是与二、六军团会合。正因为如此,猴场会议并没有在是否渡过乌江的问题上发生激烈争论。休会期间,朱德先参加群众集会接着就主力红军渡江进行军事部署。猴场会议下半场曾发生激烈争论,其焦点是红军作战指挥体制的调整问题。会议解除了三人团的指挥权,在中央层面重新构建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原则和制度。猴场会议本质上是遵义会议的前奏与预演,遵义会议实际上是猴场会议的巩固与提升。
蒋建农[2](2021)在《深入挖掘长征史资源 更好地弘扬长征精神——长征史研究中的10个问题》文中指出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5周年,而关于长征的宣传和研究,在长征胜利的前一年,即1935年10月,随着陈云《随军西行见闻录》和《英勇的西征》的发表,已经开始了。随后,几乎与三大主力红军胜利会师同步,毛泽东与美国记者斯诺关于长征的谈话和他亲自发起组织的长征征文活动,使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旷世壮举,冲破国民党当局的严密封锁成为全世界瞩目的英雄传奇。
陈成[3](2021)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视域下贵州长征文化研究》文中提出红军长征过贵州的历史,记录了长征史、中国共产党史、中国革命史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中的光辉篇章。贵州长征文化,是红军长征过贵州历史的真实写照,是长征精神在贵州孕育和升华的生动实践。挖掘和阐释贵州长征文化,对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演进历程,揭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规律、基本经验和时代价值具有重要意义。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视域下,对贵州长征文化的内涵和内在机理的探究是题中应有之义。首先,分析贵州长征文化形成的渊源,在此基础上采取“点—线—面”相结合的路径梳理其依托载体,挖掘其蕴含的精神内涵。其次,探究贵州长征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关联,主要从贵州长征文化透视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来揭示立足具体实际、紧紧依靠群众、坚持地域性与人民性相统一的规律。最后,根据贵州长征文化揭示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规律,总结贵州长征文化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提供的具体经验,结合“四个自信”探讨贵州长征文化的现实启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需要凝聚全国各族人民的磅礴力量,牢记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从党的奋斗历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是十分必要,正当其时的。深化和拓展对贵州长征文化的认识和系统研究,有其特定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因此,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视域下研究贵州长征文化,能够从广度和深度上丰富贵州长征文化蕴涵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涵认识,进一步延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理论和实践三维逻辑的认知。
楚艳辉[4](2021)在《苟坝会议与苟坝会议精神简论》文中提出苟坝会议上毛泽东使中央红军避免了可能遭受的重大损失;苟坝会议进一步确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从这个意义上说苟坝会议是遵义会议的继续和完善。苟坝会议所蕴含的追求真理、坚持真理、服从真理的品格,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勇于担当、积极作为的价值取向凝结成苟坝会议精神。苟坝会议精神也是长征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长征精神初步形成后进一步丰富了长征精神。苟坝会议精神提供给我们的启示主要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才能更好进行伟大斗争;追求真理、坚持真理、服从真理才能更好建设伟大工程;勇于担当、积极作为才能更好推进伟大事业。
王建国[5](2021)在《四渡赤水研究中的几个问题辨析与思考》文中研究表明"四渡赤水"概念的首次使用是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而不是长征时期。四渡赤水期间,中共中央和红军领导人对毛泽东的战略指挥曾经有不同看法。渡过金沙江,即便博古、李德也对毛泽东的指挥予以高度认同。在代表中共中央向共产国际汇报时,陈云更是将四渡赤水作为经典战例予以高度肯定。新中国成立后,四渡赤水作战也一直受到军界和学术界的一致推崇。毛泽东说过四渡赤水是自己的得意之笔,但他的评价并不为外界所知晓。"毛主席用兵真如神"的说法最初是艺术表达,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这一评价才逐渐为学术界所接受。所谓四渡赤水在毛泽东"亲自导演"下走上神坛的说法毫无事实根据。党史工作者必须依据客观史实进行学术创新,否则,很容易陷入历史虚无主义的泥潭。
蒋建农[6](2020)在《“鸡鸣三省会议”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鸡鸣三省会议"是中共中央在长征途中召开的一次具有重要意义的会议,但因会议记录缺失,学术界对此次会议的研究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产生了许多争议。文章从遵义会议尚未解决的问题和决策中的不足入手,描述了"鸡鸣三省会议"召开的历史背景;综合分析此次会议期间的文献、电报、日记和相关回忆材料,对会议的名称、类型、召开的时间与地点、与会者、内容等进行了全面的"复原"。对应会议召开前的背景和会议的内容,文章从三个方面阐述了该会议在红军长征史上的承上启下作用及在中共党史上的深远影响。
刘东升[7](2020)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推进自我革命的历程及其经验研究》文中认为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鲜明的政治品格,也是我们党最大的优势。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在自我革命中实现超越和发展的奋斗史。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带领人民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就,根本原因就在于它能够适应不同的执政环境,不断进行自我革命。从理论的维度看,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必然要求。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基本理论为中国共产党推进自我革命提供了内在驱动力。从历史的维度看,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时期奋斗历程的经验结晶。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通过纠正党内存在的各种错误倾向,完成了自我革命的最初探索,实现了自身思想理论的飞跃,最终获得了全国政权。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围绕巩固和发展新生的社会主义政权,初步回答了在全国执政条件下要不要自我革命以及如何开展自我革命。从实践的维度看,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进程中,为了应对执政考验,把自身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的现实需要。根据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不同历史时期推进自我革命任务的不同,可以将这一历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1978年至1981年,这一阶段党自我革命的任务是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恢复和重新确立党的正确路线。第二个阶段从1982年至2012年,这一阶段党自我革命的任务是应对改革开放带来的各种风险和挑战。第三个阶段从2012年至今,这一阶段党自我革命的任务是应对具有很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通过系统梳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推进自我革命的历程,总结历史经验,以期对中国共产党提高自身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有所裨益。
韩洪泉[8](2020)在《红军长征与中国共产党走向成熟——基于制度文化视角的考察》文中提出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其后十几年间,中共领导下的革命一波三折,走过了一条曲折坎坷的道路。究其主观原因,主要是因为幼年时期的党对中国革命的现实和规律的认识不够深刻,理论严重脱离实际、决策严重脱离国情的情况时有发生,其深层次原因则是幼年时期的党在政治上、组织上、思想上还很不成熟,特别是没有形成一个成熟的中央领导集体。红军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个转折点,不仅标志着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开始确立,而且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中国共产党开始脱离幼年时期和幼稚状态,更加成熟、坚强、稳健地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这决定了长征在中国革命史上的特殊历史意义,也决定了其在当代中国的特殊政治意蕴。
张家康[9](2020)在《长征途中的张闻天与毛泽东》文中指出从赣南会议到宁都会议,毛泽东受"左"倾错误路线的排挤,被剥夺了军事指挥权。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时,由于李德、博古的错误的军事指挥,反"围剿"失败,中央红军不得不战略转移,史称长征。第五次反"围剿"迭次失利,红军几乎濒于绝境,与前四次反"围剿"形成鲜明对照。湘江之战,红军虽然突破封锁线,却由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至3万余人。革命已到了生死攸关的时刻。中央政治局常委张闻天清醒
李佑新,沈俊楠[10](2019)在《有关毛泽东与湘江战役关系的几个问题——与《史说长征》作者商榷》文中指出毛泽东与湘江战役的关系问题,不时引起学术界的关注与研究。在《史说长征》一书的第三章中,作者夏宇立持这样的看法:毛泽东错误指责湘江战役前后的领导决策是"逃跑主义";湘江战役时红军行军缓慢是毛泽东造成的;湘江战役是历史给毛泽东的"契机"。这些看法是错误的,不可不辩。
二、遵义会议前后的三个“三人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遵义会议前后的三个“三人团”(论文提纲范文)
(1)猴场会议若干问题考辨(论文提纲范文)
一、猴场会议召开的时间 |
二、猴场会议的参加人员 |
三、猴场会议时李德的主张 |
四、《新的行动方针》的主要内容 |
五、《政治工作训令》的颁布 |
六、《新的行动方针》的全面贯彻落实 |
余论 |
(2)深入挖掘长征史资源 更好地弘扬长征精神——长征史研究中的10个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长征的定义与长征史研究的范围 |
长征的背景与任务 |
长征是否经过精心准备 |
长征中实现伟大转折的历史必然性 |
长征中毛泽东领导地位的确立 |
长征中的战略配合 |
长征中的群众工作 |
长征的线路与长征道路 |
长征的落脚点 |
长征胜利的意义 |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视域下贵州长征文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一)国内背景 |
(二)国际背景 |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三、研究现状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述评 |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第一章 贵州长征文化的形成 |
一、红军长征过贵州的背景与历程 |
(一)红军长征过贵州的背景 |
(二)红军长征过贵州的历程 |
二、历史积淀下的贵州长征文化 |
(一)红军长征过贵州的历史见证 |
(二)中国共产党革命实践的结晶 |
三、时代赓续下的贵州长征文化 |
(一)长征精神的时代传承 |
(二)长征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 |
第二章 贵州长征文化的主要载体及精神内涵 |
一、贵州长征文化的主要载体 |
(一)长征遗址遗迹 |
(二)长征纪念设施 |
(三)长征标语口号 |
(四)长征故事与文艺作品 |
二、贵州长征文化的精神内涵 |
(一)长征精神的孕育与升华 |
(二)遵义会议精神的形成和延续 |
(三)中国共产党革命传统和优良作风的生动再现 |
第三章 贵州长征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关联 |
一、贵州长征文化透视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 |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演进历程的表征 |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核心内涵的提升 |
二、贵州长征文化揭示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规律 |
(一)中国革命道路应立足具体实际 |
(二)党的政策应始终坚持群众路线 |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需要紧紧依靠群众 |
(四)中国革命事业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
第四章 贵州长征文化彰显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经验和启示 |
一、贵州长征文化彰显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经验 |
(一)党的领导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前提 |
(二)独立自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原则 |
(三)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方法 |
(四)政策宣传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途径 |
二、贵州长征文化对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启示 |
(一)铭记历史坚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制度自信 |
(二)坚持真理赋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自信 |
(三)坚定核心意识给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自信 |
(四)承续长征精神坚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文化自信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4)苟坝会议与苟坝会议精神简论(论文提纲范文)
一、苟坝会议的历史作用与历史地位 |
(一)苟坝会议上毛泽东使中央红军避免了可能遭受的重大损失 |
(二)苟坝会议进一步确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 |
二、苟坝会议精神的内涵、历史地位及现实启示 |
(一)苟坝会议精神的内涵与历史地位 |
(二)苟坝会议精神的现实启示 |
1.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才能更好进行伟大斗争 |
2. 追求真理、坚持真理、服从真理才能更好建设伟大工程 |
3. 勇于担当、积极作为才能更好推进伟大事业 |
(5)四渡赤水研究中的几个问题辨析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公开使用“四渡赤水”概念始于何时 |
二、“大跃进”前,对“四渡赤水”作战的评价是否“争议纷呈” |
三、“‘大跃进’年代出现后”,毛泽东有没有导演“四渡赤水”“神话” |
四、改革开放以来,学术界对“四渡赤水”评价的总体趋势是什么 |
五、不能以演义方法和历史虚无主义的态度对待历史研究 |
结语 |
(7)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推进自我革命的历程及其经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引言 |
(一)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
(三)研究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
(四)研究方法 |
(五)“自我革命”概念解析与界定 |
一、中国共产党推进自我革命的内在驱动力 |
(一)远大理想是中国共产党推进自我革命的精神动力 |
(二)先进性是中国共产党推进自我革命的目标指向 |
(三)纯洁性是中国共产党推进自我革命的必然追求 |
(四)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推进自我革命的根本立场 |
(五)敢于承认错误勇于自我批评是中国共产党推进自我革命的基本方法 |
二、改革开放前中国共产党推进自我革命的历史回眸 |
(一)民主革命时期:围绕纠正党内各种错误倾向而开展自我革命 |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围绕建设新生政权而开展自我革命 |
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推进自我革命的历史进程 |
(一)党的自我革命与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开启 |
(二)改革开放整体推进时期:围绕应对改革开放带来的挑战而开展自我革命 |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围绕进行伟大斗争而开展自我革命 |
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推进自我革命的历史经验 |
(一)推进自我革命必须要坚定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 |
(二)推进自我革命必须要有强烈的忧患意识 |
(三)推进自我革命必须坚持以人民利益为中心 |
(四)推进自我革命必须公正客观地评价党的领袖和党的历史 |
(五)推进自我革命必须不断解放思想,在继承和实践中推动理论创新 |
(六)推进自我革命必须加强党的政治建设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红军长征与中国共产党走向成熟——基于制度文化视角的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一、长征与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确立 |
1.长征是第一代中共中央领导集体确立的契机 |
2.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与长征胜利进程 |
3.长征与毛泽东领导核心地位的最终确立 |
二、长征与中国共产党政治制度演进 |
1.从长征出发,选择了正确的革命道路 |
2.从长征出发,发展了正确的革命理论 |
3.从长征出发,形成了正确的革命策略 |
三、长征与中国共产党军事制度发展 |
1.长征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 |
2.长征酝酿军事指导理论飞跃 |
3.长征创造军事指挥艺术典范 |
4.长征推动人民军队建设发展 |
(9)长征途中的张闻天与毛泽东(论文提纲范文)
洛甫博古的意见分歧 |
毛泽东失势连走麦城 |
张毛相识相知在瑞金 |
通道猴场会议的决策 |
毛泽东重返领导岗位 |
(10)有关毛泽东与湘江战役关系的几个问题——与《史说长征》作者商榷(论文提纲范文)
一毛泽东对湘江战役前后领导决策的“逃跑主义”批评是错误的吗? |
二湘江战役期间红军行军缓慢是毛泽东造成的吗? |
三湘江战役后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领导地位的确立是偶然的吗? |
四、遵义会议前后的三个“三人团”(论文参考文献)
- [1]猴场会议若干问题考辨[J]. 王建国.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 2021(05)
- [2]深入挖掘长征史资源 更好地弘扬长征精神——长征史研究中的10个问题[J]. 蒋建农. 军事史林, 2021(08)
-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视域下贵州长征文化研究[D]. 陈成. 大理大学, 2021(09)
- [4]苟坝会议与苟坝会议精神简论[J]. 楚艳辉.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21(02)
- [5]四渡赤水研究中的几个问题辨析与思考[J]. 王建国. 军事历史研究, 2021(01)
- [6]“鸡鸣三省会议”研究[J]. 蒋建农. 苏区研究, 2020(06)
- [7]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推进自我革命的历程及其经验研究[D]. 刘东升. 东北师范大学, 2020(06)
- [8]红军长征与中国共产党走向成熟——基于制度文化视角的考察[J]. 韩洪泉. 毛泽东思想研究, 2020(01)
- [9]长征途中的张闻天与毛泽东[J]. 张家康. 党史文苑, 2020(01)
- [10]有关毛泽东与湘江战役关系的几个问题——与《史说长征》作者商榷[J]. 李佑新,沈俊楠.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