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化性胰腺炎患者血清 IgG_4 浓度升高

硬化性胰腺炎患者血清 IgG_4 浓度升高

一、硬化性胰腺炎患者血清IgG_4浓度增高(论文文献综述)

郭长存,时永全,尚玉龙,董加强,崔丽娜,郭冠亚,郑林华,尤红,陆伦根,马雄,韩英,南月敏,徐小元,段钟平,魏来,贾继东,庄辉[1](2022)在《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诊断及治疗指南(2021)》文中研究指明2015年我国第一个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的专家共识颁布。近年来PSC的临床研究提供了PSC新的研究数据和资料。为此,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自身免疫性肝病学组组织专家组对近年来的文献证据进行了评估,制定了本指南。本指南共有PSC推荐意见21条。为了利于鉴别PSC和IgG4相关硬化性胆管炎(IgG4-SC),也附有IgG4-SC的10条推荐意见。本指南的目的是为临床PSC和IgG4-SC的诊治提供参考和指导。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2](2021)在《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诊断及治疗指南(2021)》文中研究指明2015年我国第一个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的专家共识颁布。近年来PSC的临床研究提供了PSC新的研究数据和资料。为此,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自身免疫性肝病学组组织专家组对近年来的文献证据进行了评估, 制定了本指南。本指南共有PSC推荐意见21条。为了利于鉴别PSC和IgG4相关硬化性胆管炎(IgG4-SC), 也附有IgG4-SC的10条推荐意见。本指南的目的是为临床PSC和IgG4-SC的诊治提供参考和指导。

卜春艳,薛金梅,赵长青,贾惠静,王玥[3](2021)在《累及鼻腔鼻窦IgG4相关性疾病的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IgG4相关性疾病(IgG4-related disease,IgG4-RD)是近年新发现的一种罕见且复杂的临床疾病实体,是由免疫介导的慢性纤维炎性疾病。2001年日本学者Hamano等[1]首次描述这类疾病,一组硬化性胰腺炎患者血清IgG4浓度升高,于2011年统一命名为IgG4-RD[2]。其主要特征为受累器官或组织弥漫性或局灶性肿大及硬化,常伴有血清IgG4增高,病理特征表现为受累组织致密淋巴细胞和IgG4阳性浆细胞浸润,并伴有席纹状纤维化和闭塞性静脉炎[3],组织病理为其诊断关键。

高丽,王国位,张风莉,王玉兰[4](2021)在《IgG4相关性涎腺炎的临床病理学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IgG4相关性疾病(IgG4-related disease,IgG4-RD)是最近几年来逐渐被关注和认识的一种累及多器官多系统的慢性疾病,该病是与IgG4+浆细胞密切相关的慢性系统性硬化性疾病。IgG4相关性疾病以血清IgG4浓度升高、组织中大量IgG4阳性浆细胞弥漫性浸润、多个器官出现肿胀性病变、组织纤维化和硬化性改变及闭塞性脉管炎为特征,它可以累及的器官包括胆道系统、唾液腺、眶周组织、

乔雅兰[5](2021)在《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的病例系列报告及其与慢性胰腺炎的中医体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utoimmunepancreatitis,AIP)是一种在临床上相对少见的特殊类型的慢性胰腺炎(chronicpancreatitis,CP)。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诊断比较困难,易与胰腺癌等胰腺相关疾病相混淆,且目前治疗手段相对单一。本项研究旨在通过住院病例的系统分析总结进一步认识AIP的临床特点,同时从中医的角度探寻患病人群的体质特征,启发治疗思路。研究的内容主要分为以下两个部分。一、1型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的病例系列报告目的:进一步认识1型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的临床表现特点,总结诊治规律。方法:检索中日友好医院自2011年至2020年10月31日的电子住院病历,筛选确诊病例,提炼相关信息,经统计学分析后,总结为一份病例系列报告。结果:共纳入1型AIP病例39例,常见的临床表现有体重减轻、黄疸、腹痛、食欲不佳等;可见颌下腺、胆管、淋巴结等其他器官累及;多伴血清IgG4升高,可伴CA19-9、肝酶、胆道酶等血清学指标升高,而抗核抗体等自身抗体的阳性率有限;为明确诊断,在影像学及内镜检查方面,腹部超声、腹部增强CT以及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的检查率最高,均为76.92%;13例患者完善了胰腺的病理学检查;82.05%的患者接受了初始激素治疗,12.82%曾因相关症状住院中医科室;部分患者行激素治疗后出现类固醇性糖尿病、骨质疏松、血糖控制不佳。结论:1型AIP常以消化道相关症状为主要表现,多伴IgG4升高,可伴其他器官累及,需积极完善影像学检查以辅助诊断。激素作为多数AIP患者采取的治疗方案,需警惕可能的并发症。二、自身免疫性胰腺炎与慢性胰腺炎的中医体质研究目的:为了探索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和慢性胰腺炎(CP)的中医体质特点,以探寻中医药治疗AIP的思路,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日友好医院的电子病历系统,查询自电子病历系统建立以来至2020年10月31日的AIP和CP住院患者的相关信息。对稳定期患者进行电话回访以完成中医体质问卷,参考《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对中医体质进行分类。应用Excel和SPSS进行数据统计,比较AIP和CP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情况。分析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是否合并恶性肿瘤、是否应用激素、有无疾病复发对AIP及CP患者中医体质的影响。结果:共纳入87例患者的中医体质结果,其中包括AIP的25例和CP的62例。(1)AIP与CP在整体的体质类型分布上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二者均以兼夹体质占比最高,在9种体质中最常见为平和质,次之为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AIP的常见体质类型组合有血瘀质+气郁质+湿热质、痰湿质+特禀质、气虚质+阴虚质+阳虚质;而CP的常见体质类型组合有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气虚质+痰湿质、阳虚质+阴虚质。(2)AIP患者男:女=5.25:1,CP患者男:女≈2.26:1,AIP在不同性别间的9种体质分布上整体未见显着差异,CP在男女间的体质分布上有统计学差异(P<0.05)。AIP女性的阳虚质和阴虚质的占比明显高于男性(P<0.05);CP女性阳虚质的比例明显高于男性,而男性湿热质的比例明显更高(P<0.05)。CP男性比AIP男性湿热质的占比更多(P<0.05)。(3)二者在年龄分布上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AIP男性患者明显比CP男性患者整体年龄更大。AIP患者多数在61-70岁区间,此区间以平和质相对多见;而CP患者则以51-60岁占比最多,其中阴虚质最多见。<65岁与≥65岁的AIP患者在体质分布上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65岁的CP患者在湿热质上的占比显着高于≥65岁的CP患者,而在阳虚质、气郁质和特禀质的比例上明显后者更高(P<0.05)。无论是对于<65岁或是≥65岁年龄组的患者,在AIP与CP之间均未见体质分布上的统计学差异。(4)在4个BMI组别的任何一组中,AIP与CP患者均未见体质分布上的显着差异(P>0.05)。CP肥胖患者在气郁质的占比明显比CP非肥胖者的高(P<0.05)。(5)对比AIP和CP患者是否合并恶性肿瘤对中医体质类型分布的影响,组间结果均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6)应用激素的AIP患者气虚质的比例明显比未应用激素的AIP患者更高(P<0.05)。(7)对于AIP或CP患者有无疾病复发的体质分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在复发组或非复发组的AIP与CP之间亦未见体质分布上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AIP和CP患者在9种中医体质的分布上整体差异不明显,均以平和质最为常见,次之为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可能与研究调查时患者处于疾病相对稳定期有关。(2)在体质类型的组合方面,AIP常见血瘀质+气郁质+湿热质、痰湿质+特禀质、气虚质+阴虚质+阳虚质;CP常见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气虚质+痰湿质、阳虚质+阴虚质,在临床辨证时可作为参考。(3)对于不同性别间的体质差异,在AIP患者中,女性比男性更多见阳虚质和阴虚质;CP中女性也以阳虚质更多见,男性则相对多见湿热质。CP男性患者比AIP男性患者可能更易表现为湿热质的特点。(4)在年龄方面,CP老年患者可能更易表现为阳虚质、气郁质和特禀质,而年少者则相对多见湿热质。在AIP患者中年龄大小可能对体质的影响不明显。(5)在CP患者中,肥胖可能与气郁质相关。而BMI对AIP患者的体质影响不明显。(6)对于AIP患者,行激素治疗可能与气虚质相关。(7)是否合并恶性肿瘤以及有无疾病复发,对AIP及CP患者体质的影响可能不明显。(8)在通过体质辨识进行中医药治疗时,对处于疾病稳定期的AIP患者,其方案可能与稳定期CP患者的相似。气滞血瘀、阴阳两虚可能作为二者均较常见的体质组合,对于同是气滞质+血瘀质的体质组合,AIP患者需注意合并湿热质的可能,而CP患者则更多考虑特禀质;对于同是阳虚质+阴虚质的体质组合,AIP相对易兼见气虚。女性患者应适当佐以温阳,男性患者或许需配合清热利湿。对于CP患者,年老者适当予以温阳、理气,年少者适当佐以清热化湿,肥胖者可注重理气。对于应用激素的AIP患者,可酌情行益气治疗。(9)关于本研究的方法学,采用王琦教授团队的缩短版体质量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同时结合《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和专家意见,对统计时的体质类型计数问题进行了说明。

杨超,李进,张优仪,阳波[6](2021)在《IgG4相关硬化性肿块型胰腺炎影像学表现及误诊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总结IgG4相关硬化性肿块型胰腺炎的影像特征及误诊原因、防范措施。方法对曾误诊的IgG4相关硬化性肿块型胰腺炎4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4例,临床表现为皮肤和巩膜黄染1例,口干、多饮和多尿1例,腹部不适2例。CT和MRI检查表现为单纯软组织肿块,CT平扫3例呈等或稍低密度;MRI平扫T2W信号增高、T1W信号减低,增强呈相对较弱延迟强化。2例误诊为胰头癌,1例误诊为间质瘤,1例误诊为胆总管胰腺段癌。误诊时间9~17 d。4例均行手术治疗,均经术后病理检查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确诊为IgG4相关硬化性肿块型胰腺炎,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2周后,临床症状明显好转;3个月后随访,影像学检查示肿块消失,预后良好。结论 IgG4相关硬化性肿块型胰腺炎虽具有一定影像学特征,但极易误诊,及时行血清IgG4水平检测及病理检查,有助于确诊。

王金泉[7](2020)在《IgG4相关疾病的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文中研究说明免疫球蛋白G4(IgG4)相关疾病是新近认识的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征性改变是一个或多个器官局灶弥散性炎性细胞浸润和(或)脏器肿大,血清IgG4水平升高。典型的组织病理学改变为淋巴浆细胞样细胞浸润、席纹状间质纤维化和(或)闭塞性静脉炎。本病发生率低,极具异质性,且与其他多种疾病在临床、病理及实验室检查上存在相似性,因而延迟诊断及误诊十分常见。该文综述了IgG4相关疾病,尤其是IgG4相关肝胆管疾病、IgG4相关皮肤疾病、米库利奇病及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思路,以减少误诊的发生。

徐佳佳[8](2020)在《1型自身免疫性胰腺炎患者肠道菌群特征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背景/目的: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utoimmune Pancreatitis,AIP)是一类特殊类型的胰腺炎,常表现为梗阻性黄疸或腹部不适,目前病因不明确。AIP患者与胰头癌(Pancreatic Head Cancer,PCH)患者往往临床症状相似,两者鉴别诊断困难。相较于AIP,PCH预后较差、进展快且常需手术切除治疗,为了提高PCH患者预后及减少AIP患者不必要的手术,找到鉴别两者的方法至关重要。目前,临床上关于AIP患者的肠道菌群变化研究较少,AIP与PCH及慢性胰腺炎(Chronic Pancreatitis,CP)之间菌群差异也尚不清楚。本研究试图初步阐明AIP患者肠道菌群变化特征及其与PCH、CP等疾病的肠道菌群差异。方法:纳入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期间在长海医院消化内科住院治疗的23例1型AIP患者(AIP组)、30例CP患者(CP组)、17例PCH患者(PCH组),并于附近社区募集30名健康对照者为HC组(Health Controls,HCs)。分别收集患者粪便样本进行16S rRNA测序分析菌群的构成。收集AIP组及PCH组患者血清,使用Quantibody(?)阵列玻璃芯片20种细胞因子。通过高通量测序分析AIP组与HC组、PCH组及CP组间肠道微生态多样性、丰富性及构成差异,并对菌群代谢通路变化进行预测,最后对肠道菌群丰度和血清细胞因子浓度进行Spearman关联性分析。结果:以上纳入四组人群在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IP组与HC组、PCH组及CP组之间α多样性均无显着差异(P>0.05)。β多样性中,PCoA分析(Principal Co-ordinates Analysis)结果显示AIP患者与健康对照相比表现出明显的肠道菌群结构变化(PCoA分析:R=0.3353,P=0.001,weightedunifrac test;R=0.2720,P=0.001,unweighted unifrac test)。PCoA 分析提示 AIP 与 CP 患者相比,肠道菌群结构有显着差异(R=0.0690,P=0.025,weightedunifractest;R=0.1100,P=0.008,unweighted unifrac test)。而AIP组与PCH组之间则未表现出明显差异(R=0.0216,P=0.260,weighted unifrac test;R=0.0454,P=0.124,unweighted unifrac test)。与HC组相比,门水平上,AIP组拟杆菌门(pBacteroidetes)的丰度明显低于HC组,而变形菌门(pProteobacteria)丰度显着高于HC组。属水平上,AIP组gEscherichia-Shigella、gStreptococcus、gVeillonella、gPrevotella7 的丰度显着增加,而gBacteroides、gEubacteriumrectalegroup、gRoseburia 的丰度显着减少。与PCH组患者相比,AIP组gStreptococcus丰度显着增加,而gPhascolarctobacterium属丰度水平显着减少。与CP组相比,AIP组患者gStreptococcus、gVeillonella、gPrevotella7 及 gLactobacillus 丰度显着增加,而gLachnoclostridium 属丰度水平显着减少。AIP患者gStreptococcus与血清巨噬细胞炎性蛋白-3α(Macrophage Inflammatory Proteins,MIP-3α)相关(r=0.56)。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1型AIP患者肠道菌群在多样性、丰富度上与PCH患者、CP患者、健康对照相比无显着差异。但是AIP患者在肠道菌群结构上存在失调,其肠道菌群结构与PCH患者无显着差异,而与CP患者、健康对照有显着差异。本研究同时发现gStreptococcus在AIP患者明显富集,且与PCH、CP、健康对照者相比有显着差异,提示了其作为AIP诊断或鉴别诊断的生物学标志物的可能性。

么艳茹[9](2020)在《IgG4相关性疾病临床特征分析及血清IgG2、IgG4在该病诊断中的应用》文中提出第1部分临床研究——IgG4相关性疾病临床特征分析目的:总结分析IgG4相关性疾病(IgG4-related disease,IgG4-RD)临床表现、实验室、影像及病理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至2019年12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47例IgG4-RD患者的一般信息、临床表现、实验室、影像、病理检查结果及治疗预后等,对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描述与分析。结果:1.共纳入47例IgG4-RD,其中男性37例,女性10例,发病男女比3.7:1,平均发病年龄为59.60±10.57岁,其中有8例合并过敏性疾病,5例合并恶性肿瘤。2.29例IgG4-RD为多器官受累,常见的受累器官包括胰腺(20例)、淋巴结(13例)、腹膜后纤维化(12例)、泪腺(11例)及颌下腺(11例)等。3.47例IGg4-RD均有受累脏器肿大及其进一步引起的压迫或梗阻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40例伴血清IgG4升高,自身抗体阴性,肿瘤标志物水平正常;19例患者有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化的检查结果,其中10例有IgG4+淋巴浆细胞浸润、席纹状纤维化、IgG4+/IgG+浆细胞比例增高等典型IgG4-RD表现。4.47例IgG4-RD,有3例未治疗,7例为单药糖皮质激素治疗,余37例为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最常应用的免疫抑制剂有环磷酰胺、来氟米特及环孢素等。随访发现,4例(57.14%)单药糖皮质激素治疗者治疗无反应或复发,而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患者,仅有3例(8.12%)治疗无反应。结论:1.IgG4-RD多见于中老年男性,可合并过敏性疾病及恶性肿瘤。2.IgG4-RD常表现为多器官受累,以胰腺、淋巴结、腹膜后、泪腺及唾液腺等多见。3.IgG4-RD患者血清IgG4升高,自身抗体阴性,肿瘤标志物水平正常,不同器官受累时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复杂多样,但病理学表现相似。4.多数IgG4-RD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有效。第2部分实验研究——血清IgG2、IgG4在IgG4相关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目的:探讨血清IgG2、IgG4水平在IgG4-RD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及价值,确定最佳诊断临界值,为IgG4-RD的诊断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IgG4-RD 14例、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autoimmune disease,AID)80例及健康对照40例,其中AID组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2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20例,干燥综合征(Sjogren’s syndrome,SS)12例,皮肌炎(dermatomyositis,DM)11例,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 hepatitis,AIH)17例。收集上述患者血样,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清IgG2及IgG4水平。结果:1.14例IgG4-RD患者血清IgG2水平为(5.13±2.74)g/L,其水平与RA(3.99±1.12)、SLE(4.79±1.63)、SS(5.25±1.32)、DM(4.49±1.19)、AIH(5.50±1.60)及健康对照组(3.89±0.79)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14例IgG4-RD血清IgG4水平为(10.21±11.28)g/L,与其作比较,RA(0.50±0.32)、SLE(0.59±0.39)、SS(0.59±0.28)、DM(0.44±0.33)、AIH(0.71±0.55)及健康对照组(0.41±0.26)的血清IgG4水平均低于IgG4-R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根据血清IgG4诊断IgG4-RD的ROC曲线,当取血清IgG4为2.055g/L时,Youden指数最大,此诊断临界值的敏感度为85.7%,特异度为100%,曲线下面积(the area under the curve,ROC)为0.964。结论:1.依据血清IgG2诊断IgG4-RD尚不可靠。2.血清IgG4作为IgG4-RD诊断依据,有较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3.根据ROC曲线,血清IgG4>2.055g/L可作为IgG4-RD的诊断界值。

吴文文[10](2020)在《自身免疫性胰腺炎与胰腺癌临床对比分析》文中指出研究背景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utoimmune pancreatitis,AIP)是一种少见的慢性纤维炎性疾病,由自身免疫介导,以阻塞性黄疸、轻度腹痛为常见临床症状,并且通常对糖皮质激素或其他免疫抑制剂反应良好。基于临床症状、血清学指标及组织学特征,AIP被分为1型AIP和2型AIP两种类型。1型AIP称为淋巴浆细胞硬化性胰腺炎(lymphoplasmacytic sclerosing pancreatitis,LPSP),目前被胃肠病专家认为是IgG4相关疾病的胰腺受累,在东方国家是最常见的亚型,常累及胆管、唾液腺、肾脏、肺脏等其他部位。2型AIP称为特发性导管中心性胰腺炎(idiopathic duct-centricpancreatitis,IDCP),是一种胰腺特异性疾病。根据国际共识诊断标准(international consensus diagnostic criteria,ICDC),可以通过结合胰腺实质和导管影像学、血清IgG4浓度、组织学、其他器官受累和对糖皮质激素的反应性做出诊断。AIP与胰腺癌(pancreatic cancer,PC)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相似,临床上常有误诊的报道,导致不必要的手术,给患者带来巨大的创伤。由于AIP发病率较低,我国对其的报道多集中在病例分析上,与PC临床特点对比的相关报道较少。目的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3年01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27例AIP患者及40例PC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AIP的临床特点,对比分析AIP与PC的相关临床指标,提高临床医生对AIP的认识及其与PC的鉴别能力。方法收集本院2013年01月~2019年10月收治的27例AIP患者,随机选择同期收治的40例PC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血清学指标、影像学、病理学、治疗等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一般资料:AIP患者27例,其中男性25例,女性2例,男女比例12.5:1,年龄32~78岁,平均年龄55.78± 12.11岁。PC患者40例,其中男性27例,女性13例,男女比例2.07:1,年龄31~88岁,平均年龄57.95±10.46岁。AIP组与PC组相比,AlP更常发生于男性,两组在性别构成比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年龄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IP组与PC组在吸烟史与饮酒史例数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临床表现:AIP患者常见症状为黄疸、腹痛、体重下降,出现频率分别为55.56%(15/27)、33.33%(9/27)、18.52%(5/27)。PC 患者常见的症状为腹痛、黄疸、体重下降,发生频率分别为72.50%(29/40)、27.50%(11/40)、15.00%(6/40)。AIP组与PC组相比,腹痛更常发生于PC组,黄疸更常发生于AI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重下降在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例数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器官受累是AIP独有的表现,AIP患者中44.44%(12例)合并其他器官受累,其中多发淋巴结肿大6例、胆总管近端狭窄2例、涎腺炎2例(1例颌下腺、1例唇腺)、腹膜后纤维化1例、胃及十二指肠受累1例。3.实验室指标:AIP以IgG4升高为特征,其在球蛋白、嗜酸性粒细胞、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谷氨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总胆红素水平上明显高于PC组(P<0.05),而在CA19-9、CA125水平上明显低于PC组(P<0.05)。4.影像学检查:在CT成像上,AIP更易出现胰腺弥漫性肿大、胆总管壁增厚/下段狭窄和被膜样边缘,而PC更易出现胰腺局灶性肿大、血管受到侵犯和多发淋巴结增大(P<0.05),在胰管不规则狭窄/扩张上,两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病理学:AIP的组织学特征为胰腺或受累器官间质慢性炎症,伴较多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IgG4/IgG比例增高、间质纤维化;PC以发现肿瘤细胞为依据。6.治疗:糖皮质激素是AIP的首选治疗,13.33%的患者在2年内复发;PC患者依据病情的严重程度行根治手术+术后辅助化疗或行姑息性手术/化疗。结论1.AIP患者和PC患者均易影响中老年人,AIP患者比PC患者更易发生于男性,多以黄疸及其他器官受累为主要临床表现。2.IgG4升高为AIP的特征,肝功能异常较PC多见,而PC则以CA19-9、CA125水平显着升高为主。3.影像学上,AIP更易出现胰腺弥漫性肿大、胆总管壁增厚/下段狭窄和被膜样边缘,而PC更易出现胰腺局灶性肿大、血管受到侵犯和多发淋巴结增大。4.AIP与PC的组织学显着不同,当两者鉴别诊断困难时,可考虑行胰腺穿刺活检,治疗上AIP以口服糖皮质激素为主,PC则综合多方面因素,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二、硬化性胰腺炎患者血清IgG_4浓度增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硬化性胰腺炎患者血清IgG_4浓度增高(论文提纲范文)

(1)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诊断及治疗指南(2021)(论文提纲范文)

1 概述
    1.1指南涵盖的范围和目的
    1.2制定指南的人员和方法
2 流行病学和发病机制
    2.1流行病学
    2.2发病机制及分类
3 诊断
    3.1临床表现
    3.2 实验室检查
        3.2.1血清生化学
        3.2.2免疫学检查
        3.2.3影像学检查
        3.2.4肝脏病理
    3.3诊断标准
    3.4鉴别诊断
    3.5 合并症和并发症
        3.5.1 IBD
        3.5.2脂溶性维生素缺乏、代谢性骨病
        3.5.3肝胆肿瘤
4 PSC的治疗
    4.1 PSC的治疗药物
        4.1.1熊去氧胆酸(ursodeoxycholic acid,UDCA)
        4.1.2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
        4.1.3其他药物
    4.2 PSC瘙痒的治疗
    4.3胆管狭窄的内镜治疗
    4.4肝移植
5 特殊情况
    5.1小胆管PSC
    5.2 PSC-AIH重叠
    5.3儿童PSC
6 预后
    6.1 PSC的自然病史
    6.2预后风险评估
7 总结和展望
附件1 IgG4相关硬化性胆管炎的诊断治疗指南
    1 概述
    2 流行病学和分型
        2.1 流行病学
        2.2 IgG4-SC的分型
    3 临床表现和疾病进程
    4 诊断和鉴别诊断
        4.1 实验室检查
        4.2 影像学检查
        4.2.1腹部超声
        4.2.2超声内镜(EUS)
        4.2.3 CT和MRI
        4.2.4 ERCP
        4.2.5 IDUS
        4.2.6经口胆管镜(POCS)
        4.3 病理诊断
        4.3.1 胆管组织学
        4.3.2 Vater壶腹部活检
        4.3.3 肝脏组织学
        4.4 其他器官表现
        4.4.1Ⅰ型AIP
        4.4.2 IgG4相关性泪腺炎/唾液腺炎(Mikulicz病)
        4.4.3 IgG4相关的腹膜后纤维化
        4.4.4 IgG4-RKD
        4.5 诊断标准
        4.6 鉴别诊断
        4.6.1胆管癌
        4.6.2 PSC
    5 治疗
        5.1 诊断性治疗
        5.2 诱导缓解治疗
        5.3 维持治疗
        5.4 复发的治疗

(3)累及鼻腔鼻窦IgG4相关性疾病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病因与发病机制
2 临床特征
    2.1 临床表现
    2.2 实验室检查
    2.3 影像学特点
    2.4 组织病理特征
3 诊断及鉴别诊断
4 治疗
5 结语

(4)IgG4相关性涎腺炎的临床病理学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Ig G4相关性疾病的发展史
2. Ig G4相关性胰腺炎
3. Ig G4相关性涎腺炎
    3.1 Ig G4相关性涎腺炎的认识历程
    3.2 Ig G4相关性涎腺炎的临床表现
    3.3 Ig G4相关性涎腺炎的辅助检查
    3.4 Ig G4相关性涎腺炎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3.5 Ig G4相关性涎腺炎的治疗及预后
4. Ig G4相关性涎腺炎的研究现状
5. Ig G4相关性涎腺炎的前景

(5)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的病例系列报告及其与慢性胰腺炎的中医体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文献综述
    综述一、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的诊治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中医体质与自身免疫性疾病
        参考文献
前言
临床研究
    一、1型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的病例系列报告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二、自身免疫性胰腺炎与慢性胰腺炎的中医体质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录1 2011年国际专家共识中AIP的诊断标准表格翻译版
    附录2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中医体质调查表及判定表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6)IgG4相关硬化性肿块型胰腺炎影像学表现及误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临床表现
    1.3 影像学表现
    1.4 误诊情况
    1.5 确诊及治疗
2 讨论
    2.1 临床特点
    2.2 诊断及鉴别诊断
    2.3 误诊原因分析
    2.4 防范误诊措施

(7)IgG4相关疾病的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论文提纲范文)

1 IgG4-RD的命名及历史沿革
2 IgG4-RD延误诊断的原因
    2.1 发病率低
    2.2 疾病表现多种多样
    2.3 特异性诊断指标并不特异
    2.4 病变分布的局限性
    2.5 对激素反应的不均一性
    2.6 合并症多
3 对IgG4-RD认识的渐进过程
    3.1 嗜酸性血管中心性纤维化
    3.2 Rosai-Dorfman病
4 如何早期正确诊断IgG4-RD
    4.1 对疾病提高警惕性
    4.2 综合性的诊断策略
5 IgG4-RD的鉴别诊断
    5.1 结节病
    5.2 多中心型Castleman病(Multicentric Castleman's disease,MCD)
    5.3 木村病
6 特殊类型的IgG4-RD
7 总 结

(8)1型自身免疫性胰腺炎患者肠道菌群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一、选题背景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课题设计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研究结果
    第一部分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患者肠道微生态特征
        一、分组和基线信息
        二、OTU分析
        三、α多样性分析
        四、β多样性分析
        五、两组间物种差异分析
        六、肠道微生态变化与临床指标的关联分析
    第二部分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与胰头癌肠道微生态差别
        一、分组和基线信息
        二、OTU分析
        三、α多样性分析
        四、β多样性分析
        五、两组间物种差异分析
        六、肠道微生态变化与临床指标的关联分析
    第三部分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与慢性胰腺炎肠道微生态差别
        一、分组和基线信息
        二、OTU分析
        三、α多样性分析
        四、β多样性分析
        五、两组间物种差异分析
讨论
结论
综述 1型自身免疫性胰腺炎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工作情况说明
致谢

(9)IgG4相关性疾病临床特征分析及血清IgG2、IgG4在该病诊断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IgG4相关性疾病临床特征分析
    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3.统计学处理
    结果
        1.一般资料
        2.合并疾病
        3.受累器官情况及临床表现
        4.实验室检查
        5.影像学表现
        6.组织病理学检查
        7.治疗
    讨论
    结论
第二部分:血清IgG2、IgG4在IgG4 相关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2.实验准备
        3.实验方法
        4.统计学分析
    结果
        1.各组样本IgG2、IgG4 水平比较
        2.血清IgG4 诊断IgG4-RD的 ROC曲线绘制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录
缩略词表
致谢

(10)自身免疫性胰腺炎与胰腺癌临床对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及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四、硬化性胰腺炎患者血清IgG_4浓度增高(论文参考文献)

  • [1]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诊断及治疗指南(2021)[J]. 郭长存,时永全,尚玉龙,董加强,崔丽娜,郭冠亚,郑林华,尤红,陆伦根,马雄,韩英,南月敏,徐小元,段钟平,魏来,贾继东,庄辉.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22(01)
  • [2]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诊断及治疗指南(2021)[J].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 中华内科杂志, 2021(12)
  • [3]累及鼻腔鼻窦IgG4相关性疾病的研究进展[J]. 卜春艳,薛金梅,赵长青,贾惠静,王玥.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21(11)
  • [4]IgG4相关性涎腺炎的临床病理学研究进展[J]. 高丽,王国位,张风莉,王玉兰. 新疆医学, 2021(07)
  • [5]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的病例系列报告及其与慢性胰腺炎的中医体质研究[D]. 乔雅兰.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6]IgG4相关硬化性肿块型胰腺炎影像学表现及误诊分析[J]. 杨超,李进,张优仪,阳波. 临床误诊误治, 2021(01)
  • [7]IgG4相关疾病的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J]. 王金泉. 解放军医学杂志, 2020(07)
  • [8]1型自身免疫性胰腺炎患者肠道菌群特征研究[D]. 徐佳佳.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2020(03)
  • [9]IgG4相关性疾病临床特征分析及血清IgG2、IgG4在该病诊断中的应用[D]. 么艳茹. 青岛大学, 2020(01)
  • [10]自身免疫性胰腺炎与胰腺癌临床对比分析[D]. 吴文文. 郑州大学, 2020(02)

标签:;  ;  ;  ;  ;  

硬化性胰腺炎患者血清 IgG_4 浓度升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