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学田径课中运动损伤原因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李文武[1](2021)在《少儿趣味田径项目在江西省小学推广的可行性研究》文中认为少儿趣味田径作为一种新兴的运动项目,形式多样,趣味性高,器材更加安全环保,更能增强少儿参与运动的积极性。跟传统田径教学比较,少儿趣味田径能对小学生某些生理指标上产生更积极的影响。尤其是在学习焦虑、自责倾向、身体症状、恐惧症状等维度上,更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SWOT分析法等方法,通过对江西省小学田径项目的开展现状进行调查,结合少儿趣味田径项目在我国其他地区的发展经验,分析少儿趣味田径项目在江西省小学推广的优势、劣势、机遇以及挑战,从而总结出适用于少儿趣味田径在江西省小学的推广策略。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少儿趣味田径项目形式新颖,结构完整,相较于传统田径项目竞技性稍弱,趣味性更强,适合在小学阶段开展,在江西省小学推广具有一定的可行性。(2)江西省小学的场地器材、田径教学环境以及课外体育活动可以满足少儿趣味田径项目的推广需要。(3)江西省小学传统田径课的开展受场地器材、趣味性普适性低等诸多问题的制约,亟待改革。(4)少儿趣味田径从2001年开始在全国推广,但江西省的推广情况不容乐观,可向该项目发展较好的地区在宣传推广、师资培养、实验学校开展以及教学模式等方面学习借鉴。(5)少儿趣味田径在江西省小学推广优势:相关法规政策大力支持;对场地要求低;形式新颖,器材专有化;符合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有利于终身体育思想的培养;学生对少儿趣味田径项目认可度较高。(6)少儿趣味田径在江西省小学推广劣势:相关赛事的缺乏、成本偏高;缺乏专业人才;缺乏宣传。(7)少儿趣味田径在江西省小学推广的机遇:符合新课程教育理念;得到一线体育教师认可;强大互联网的宣传;顺应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开展要求。(8)少儿趣味田径在江西省小学推广的挑战:其他新型项目的兴起;与传统田径教学理念的融合;应试教育思想的转变。根据以上结论,针对少儿趣味田径在江西省的推广提出以下建议:(1)建立试点学校,以点带面进行推广。(2)加强师资培训,培养专业人才。(3)融合传统田径课,加强少儿趣味田径项目课程化的研究。(4)积极组织或参与相关比赛。(5)改进器材的研究开发,购买替代器材。
张圣杰[2](2021)在《运城市区高级中学田径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田径运动教学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处于不可替代的位置,同时也是学校体育教学的重点教学内容。田径运动对于提升学生的速度、耐力、力量等素质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本研究旨在发现运城市区高级中学田径教学过程当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期望能了解运城市区高级中学田径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相应对策,为本地区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田径教学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撑。本研究以山西省运城市区高级中学田径教学为研究对象,以运城市区高级中学的体育教师和学生为调查对象。研究主要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进行调查分析,针对运城市区内五所高级中学的相关领导、体育教师、学生进行了走访调查,并对调查结果分析处理。研究结果显示:(1)运城市区高级中学体育教学师队伍中,体育教师大多以本科为主,研究生学历占比不多,学校对于体育教师的一些专业培训较少,影响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职称结构层面,体育教师参差不齐;男女教师性别比例不均衡;(2)运城市区高级中学体育教师田径教学内容过于简单和重复性大,教学方法和手段不够丰富,田径教学模式、教学组织形式、考核形式单一,田径教学计划准备不够充分,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学习田径的兴趣,学校的体育课时设置不足,经常有其他学科教师占课现象,授课中时常出现“放羊式”的教学模式,课外体育活动相对较少;(3)学生对于田径课的认知和态度并不是很理想,大多喜欢一些风险系数较高的田径项目,这和学校所教授的田径内容也相悖。了解田径知识的途径非常匮乏;(4)运城市区高级中学田径教学环境差异性较大,田径教学场地、配置水平参差不齐,体育场地和器材满足不了快速增长的学生数量,由于经费来源较少和学校相关负责的领导层重视程度不足,学校场地的维修和器材的购入情况严重不足,需要进一步加大财力和物力以保证体育教学的正常运行。在此基础之上,为使运城市区高级中学田径教学更加趋向合理化,针对研究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加大田径场地设施器材的投入经费;(2)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高教师田径教学能力;(3)改变田径教学内容,以学生兴趣为出发点,突显学生主体性;(4)改进田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5)加大田径场地设施器材的投入经费。
谢玲玲[3](2020)在《初中田径课程融合教学的实验研究 ——以耐力跑为例》文中指出如今,科学领域越来越呈现综合化趋势,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学校越来越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强调学科交叉融合,以期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在田径课堂教学中融合物理、艺术、心理学等学科,利用各科知识指导学生田径锻炼,丰富教学手段,提升体育课堂效果。耐力跑是体育中考测试项目,但却因枯燥而不太受到学生的欢迎。因此,本研究以耐力跑为研究案例,积极探索融合教学的方法与有效途径,拓展田径课程教学的新思路。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问卷法、专家访谈法、实验法等研究方法。自编教师卷和学生卷分别从初中田径课程融合教学的现状、价值、可行性等对87名初中体育教师、967名初中学生展开调查,从初中田径课程融合教学的路径与可操作性等维度对7位专家进行访谈。选取上海市奉贤区汇贤中学八年级4个班共计170名学生作为实验研究对象,进行为期12周的融合教学实验,通过实验前后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水平、耐力跑成绩和技评成绩的对比,分析初中田径课程融合教学的实际成效,研究结果如下:1.初中田径课程对融合教学的应用不成熟,可通过开发田径融合教材、开展融合教学师资培训、构建资源交流平台等途径展开融合教学,具有可行性。2.田径课程融合教学降低了田径项目的枯燥性,有效提升了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更加积极地提高了学生体育参与程度。3.田径课程教学运用不同学科知识进行辅助融合教学能够有效提高耐力跑呼吸、步频、步幅、体能分配等动作技术水平。4.田径课程融合教学在耐力跑成绩的影响上有一定积极作用,但由于干预时间较短尚未完全凸显。
李春梅[4](2020)在《趣味田径教学促进高职学生体质健康的实验研究》文中指出研究目的:本研究目的是通过观察16周的趣味田径教学对高职学生体质健康的促进作用。从而为趣味田径教学法在高职院校体育课教学中的运用提供实证经验。研究方法:本文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个案分析法、教学实验法等研究方法,选取江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18级4个班学生作为实验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体育课教学中引入趣味田径教学法,对照组按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一学期后对两组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指标进行比较。研究结果:(1)经过16周的趣味田径教学,实验前后组内比较,实验组同学身体形态指标(身高、体重)未见显着性差异;身体机能指标(肺活量)具有非常显着性提高(P<0.01);身体素质指标中50米跑、立定跳远、引体向上、坐位体前屈以及1000米跑成绩具有非常显着性提高(P<0.01)。(2)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立定跳远和引体向上成绩有显着性提高(P<0.05);50米跑成绩呈有非常显着性提高(P<0.01)。(3)实验后,对照组和实验组的体质健康评分与实验前相比均有非常显着提高,其中实验组提高幅度更大。(4)实验组的体质健康评分达标率明显提高,从79.5%提高到97.3%。(5)实验后,实验组的的体育乐趣调查量表的得分显着提高,平均分从42.89提高到53.97。研究结论:(1)十六周的趣味田径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2)十六周的趣味田径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对田径的乐趣。(3)趣味田径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张爱平[5](2019)在《新课标下包头市昆区初中田径教学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包头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在本地区处于相对较好的水平。在从事体育教育的5年时间里,对包头市昆区初中田径教学的现状加以分析,针对当前包头市昆区初中田径教学的基本情况,了解相关问题,促进了包头市昆区初中田径教学的有效实施。本文运用了文献综述法、问卷调查法以及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包头市昆区初中进行具体的调查研究,了解了包头市昆区初中田径教学的基本情况,促进了调查的有效性。在了解包头市昆区初中田径课堂教学、包头市昆区初中田径教师以及学生的基本情况基础上,发现了影响包头市田径教学的因素,并找到了具体行之有效的对策。本文的研究结论:1.包头市昆区初中体育教师的教学内容仍然偏向于竞技类项目,田径教学组织形式为语言讲授教学,授课情况基本达到每周一节,教学项目开设多样教学内容选择缺乏时代性和规范性,教学考核不够全面;男女教师比例相差较大,教师年龄结构年轻化,学历与先进地区存在差距,新课标培训中针对专业技能和科研能力培训较多;学生喜欢的运动项目中田径并不位于前列学生对田径项目认知较为积极,学习田径学习动机较强;田径场地可以满足要求,田径设备达标率不高。2.影响包头市昆区初中田径教学的因素包括初中田径教学的自身因素、体育教师的业务水平、敬业精神、田径教学初中生表现出的问题以及田径场地器材情况与分析四个方面。3.针对包头市昆区初中田径教学提出具体对策,研读课程标准,改变教学现状,优化教学策略,完善教学设计,加强教师培训,提高师资力量,引导学生观念。
莫红艳[6](2019)在《农村初中田径教学的困境与出路 ——以永州市为例》文中研究指明习近平主席在诸多报告中反复提出,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田径是运动之母,因其有多种功能和价值被流传至今,但田径特别是田径教学因为发展不平衡而出现了许多困境。本论文以永州市农村初中为调查对象进行研究,旨在发现农村初中田径教学存在的困境,探讨出适合农村初中田径教学与时俱进、持续发展的对策,为农村初中田径教学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依据和实践参考。本论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通过对永州市15所农村初中的体育教师和学生进行调查,发现目前农村初中田径教学存在的困境主要有:(1)田径教学条件的困境:农村初中田径教学场地不完善;农村初中田径教学器材配备质量不高;农村初中田径教学师资力量不足。(2)田径教学内容的困境:农村初中田径教学内容单一;农村初中田径教学内容缺乏趣味性。(3)田径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困境:农村初中田径教学方法传统;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不足。(4)田径教学过程的困境:农村初中教师教学的创新不够;农村初中学生对田径教学认知表浅,参与积极性不够。(5)田径教学评价的困境:农村初中田径教学评价内容体系不全面,评价内容不具有可选择性;过分注重田径教学的终结性评价,轻视了过程性评价。针对存在的困境,提出相应的建议主要有:(1)体育教育主管部门:进一步完善农村初中田径教学的条件;加大优秀田径专项人才引进力度,壮大师资队伍。(2)农村初中学校:积极开展与田径内容相关的主题活动;加大趣味田径课程资源的开发力度;增强田径文化的宣传,营造浓厚田径教学氛围。(3)农村初中教师:改进田径教学模式;对田径教学内容进行健身性、娱乐性、实用性的教学设计;采用多元化的田径教学评价方式。(4)农村初中学生:树立田径教学的主体意识观念;自主获取田径教学相关知识、技能和技巧;积极参与田径课程的学习,提升内需意识。
黄万智[7](2019)在《菏泽市高级中学田径课程资源现状与开发利用》文中提出2007年5月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指出广大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充满活力,是一个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方面。要高度重视青少年体育工作;认真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各项措施;加强领导,齐抓共管,形成全社会支持青少年体育工作的合力。田径一直被称为运动之母,在我国学校的体育教学中,无论是小学、初中、高中还是大学,田径项目一直贯穿于学校体育教学的整个过程,也是具有非常重要作用的主体内容。田径课是学生进行身体锻炼,增强体质的最好途径,田径课程资源为田径课程的实施提供了必要的保障和支持,加强学校田径课程的开发与利用就显得特别重要。菏泽市位于山东西南部,经济发展水平较为落后,导致菏泽市的教学环境设施较差。通过对菏泽市被评为省级示范高中的十所高级中学的田径课程资源现状的调查,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等,对菏泽市十所高级中学的田径课程人力资源、田径课程内容资源、田径课程环境资源、课外和校外田径课程资源、田径信息资源、田径隐性课程资源以及田径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进行调查和分析,得出相应结论,为菏泽市高级中学的田径课程资源的完善及改进提出相应的对策,力求充分开发和利用菏泽市高级中学的田径课程资源。
张扬[8](2018)在《“趣味田径”在高校公共体育课的应用研究 ——以内蒙古师范大学为例》文中研究表明田径运动一直以来都被誉为“运动之母”,是人类最基本的运动项目之一,田径运动课程对于发展学生体质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近几年我国高校大学生身体素质下降,对公共体育田径课兴趣度和选项率逐渐降低已是不可忽视的问题。传统田径课单一、枯燥的内容难以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缺乏对课程热情,素质锻炼也就随之下降,达不到体育教育的目标。所以,高校公共体育田径课不仅需要发展,同时需要课程内容本身的创新,吸引大学生重新回到田径场。2000年国际田联为推动田径运动发展,设计了趣味田径项目,趣味田径创新了项目内容,丰富了教学方式,是以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学生身体素质为目标的田径课程。目前已在我国中、小学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广受好评。但目前在高校的应用较少。本研究旨在高校公共体育课中应用趣味田径的可行性,以内蒙古师范大学公共体育田径选修课为研究对象,选取两个班级学生为教学实验对象,其中对照班进行传统田径课内容授课,实验班进行趣味田径内容授课。运用教学实验法、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其研究,并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与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通过对实验校基本情况调查研究可知,学生对课程开展场地与器材较为满意;通过考察与访谈后也总结出在田径课选课制度、内容、教学方法还是存在不足的地方,未能达到学生满意,今后尚需完善。2、通过对实验班进行趣味田径教学,利用多变的形式和丰富的内容,让学生有新的课程体验。根据学生对趣味田径项目内容、教学方式、田径技术培养、课外生活影响的调查结果中,均表现出很高的满意度与兴趣度。其中对趣味田径项目内容兴趣度89%,田径技术培养满意度89%。学生对趣味田径内容的喜爱,也体现出趣味田径教学的良好效果。3、对实验班与对照班实验前、后进行课堂兴趣体验的研究。实验前两班在新颖性、挑战性、注意力、探索性、愉悦感、总体兴趣六个维度总分的T检验结果P值均大于0.05无显着性差异;实验后两班学生六个维度T检验结果P值均小于0.01故具有非常显着差异。趣味田径以新颖的器材、多样的项目、丰富的内容与教学形式激发着学生的兴趣,所以,对学生课堂体验的兴趣度要明显高于对照班。4、通过调查结果得知,在参与趣味田径内容过程中,学生不论是组长、裁判还是普通队员,都能够对学生自身组织管理、合作交流、担当、以及自信力起到很好的锻炼与提高作用。5、教学实验前对两班学生进行测量,两班学生在身体素质与形态上T检验结果P值均大于0.05故无显着性差异。教学实验后,对实验班与对照班五个项目身体素质测试,T检验结果表明,在立定跳远、实心球、50米跑三个项目P值均小于0.01故具有非常显着性差异,实验班高于对照班。所以证明趣味田径对学生在立定跳远、50米跑、实心球三个项目素质提高相比传统田径教学有显着提高作用。6、通过上述研究证明趣味田径课程教学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积极促进作用,同时也暴露出传统田径课程的不足之处,希望今后高校发展与改进传统田径课可借鉴趣味田径优秀之处,最终为大学生创造一个富有乐趣的体育教育环境。
谭天[9](2018)在《北京体育大学公共必修田径课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的实验研究》文中指出本文针对目前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中田径课程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北京体育大学2016-2017春季学期选修田径课程的两个班级学生为调查对象,对其公共体育课程中实验组田径课程内容进行了增加与优化。以原有的教学大纲为基础,增加了与田径运动中跑、跳、投三项有关的身体素质练习和体育游戏,旨在探寻与当代大学生体育运动锻炼需求相一致的课程目标和内容体系,使学生重新认识田径锻炼的重要价值,改变学生以前对田径课的厌烦态度和传统看法。同时,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更好的激发学生参与田径运动的兴趣,以更好的发挥出田径课程在高校公共体育课中应有的功能。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北京体育大学公共体育田径选项课的教学进行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在调查中发现,越来越多的体育项目被列为高校体育课程中,学生自主选择田径的人数较少,更多的愿意选择更具有趣味性的体育项目,对田径课的了解仍处于有偏见的阶段。2.从教学方法与手段来看,缩短田径专项技术的学习时间,每节课都进行30分钟的与跑、跳、投专项技术相关的身体素质练习,不仅没有影响跑、跳、投三项技术的学习,反而提高了各项的学习效果。3.从实验组期末考核内容100米、跳远和铅球与对照组数据相比得出,虽然没有显着性差异,但在从均值上看,实验组均高于对照组,因此,在实验组教学内容中增加与跑、跳、投专项技术相关的身体素质练习,对实验组期末考核内容的成绩有一定的影响。4.经过实验组和对照组数据对比分析得出,在实验组教学内容中增加与跑、跳、投专项技术相关的身体素质练习,有效的增强了学生速度、耐力和下肢力量的素质。但对上肢力量和柔韧素质的影响不显着。5.在经过一学期对实验组增加专项身体素质练习后,实验组学生无论是从身体素质的提高、动作技能的掌握、知识技能的提升,还是课堂主观参与度方面,都比对照组有更好的表现。6.教学实验使学生学习并掌握了一些非常实用的、全面发展身体素质和基本运动能力的练习方法,使学生在课后运用相关身体素质练习进行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态度和意识的变化对学生的影响远远超过了运动能力提高的意义。
郭亚卉[10](2016)在《南昌地区高职院校田径公选课的调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田径是运动之母,是各项运动的基础,其重要性是学生、运动员、健身人员等参加其它项目基础,它教会了人类最简单的活动方式—走、跑、跳、投,是一项经过人们长期生活实践和劳动而共同形成的一项古老运动项目,是所有运动发展的基础学科,对参与者的力量、速度、耐力、爆发力、柔韧、协调性等多方面的身体素质都有提升,在人的精神品格和坚忍不拔的精神上有不可估量的作用,田径在日常生活中不仅、是减肥、塑形、增肌的最佳选择,也是教学活动中最不可能离开的有效手段。本文主要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来对南昌地区高职院校田径公共教学课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找寻南昌地区高职院校田径公共教学课中存在的优势与不足,找出其当前存在的问题并尝试性给予一些建议,为南昌地区高职院校校园体育活动发展提供理论参考。研究指出:1)南昌地区高职院校田径场地基本能满足学校田径课教学需求,标准400米塑胶跑道已经成为南昌地区高职地区的标准配置,对开展田径课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但田径场地设施设备仍需加强改善,当前南昌地区高职院校的田径场地设施设备落后,已经成为阻碍学校体育发展的硬指标,确实与本科院校存在很大的差距。2)南昌地区高职院校体育选修课制度需要进一步改革,打破学生偏向球类项目的倾向性;田径教师授课模式应根据课堂实际情况作出应变,有效利用传统集体授课制和分组授课制优势。3)南昌地区高职院校学校田径公选课中考核内容凸显了教学内容,教学评价指标相对较为全面,在考试考评中教师的要求又适中,学生田径技术能力学习与考核标准基本吻合,进而多数学生对田径课、乃至体育课地学习基本满意。4)教师的教学组织、手段、方法有待提高,理论知识传授与实践知识相脱节;家长对学生体育参与度缺乏正向引导,其对运动项目的认识程度和平时的参与程度对学生的运动有很大的影响,决定了他们是否喜欢参与体育锻炼。5)主管部门认识存在误区和偏离,校方对体育的主管领导是推动学校体育发展的主要动力。6)南昌地区高职院校体育选修课制度存在很大的不足,大班集体授课制严重影响了田径选修课的正常开设。7)南昌地区高职院校体育教师专业水平较高,本科学历和研究生学历将成为未来的主要趋势。
二、中学田径课中运动损伤原因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学田径课中运动损伤原因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少儿趣味田径项目在江西省小学推广的可行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1.1 青少年体质健康形势严峻 |
1.1.2 传统田径课程在小学开展受限 |
1.1.3 少儿趣味田径概念的提出及其价值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2.2 国外研究现状 |
2.3 国内研究现状 |
2.3.1 趣味田径文献时间分布 |
2.3.2 趣味田径知识主体分布 |
2.3.3 趣味田径研究热点、前沿分析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专家访谈法 |
3.2.3 问卷调查法 |
3.2.4 数理统计法 |
3.2.5 SWOT分析法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国际田联少儿趣味田径项目分析 |
4.1.1 国际田联少儿趣味田径项目的基本构成 |
4.1.2 少儿趣味田径与传统田径的区别 |
4.1.3 少儿趣味田径与传统田径的联系 |
4.2 江西省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田径教学现状分析 |
4.2.1 运动场地及器材情况分析 |
4.2.2 江西省小学生对田径课的态度 |
4.2.3 江西省小学体育教师现状调查 |
4.2.4 领导对田径教学态度 |
4.3 江西省小学课外田径活动现状分析 |
4.3.1 江西省小学体育社团开展情况 |
4.3.2 江西省小学课间操开展情况 |
4.3.3 田径运动会的开展情况 |
4.4 少儿趣味田径开展情况调查 |
4.4.1 少儿趣味田径在我国开展情况 |
4.4.2 少儿趣味田径项目在江西省开展情况 |
4.4.3 少儿趣味田径在其他地区发展的经验借鉴 |
4.5 少儿趣味田径在江西省小学推广的SWOT分析 |
4.5.1 少儿趣味田径在江西省小学推广的SWOT因素筛选 |
4.5.2 少儿趣味田径在江西省小学推广的优势(strength)分析 |
4.5.3 少儿趣味田径在江西省小学推广的劣势(weakness)分析 |
4.5.4 少儿趣味田径在江西省小学推广的机遇(opportunity)分析 |
4.5.5 少儿趣味田径在江西省小学推广的威胁(threat)分析 |
4.5.6 少儿趣味田径的SWOT矩阵分析 |
4.6 少儿趣味田径在江西省小学推广的策略 |
4.6.1 培养专业人才,扩大师资力量 |
4.6.2 加大器材的开发,购置替代器材 |
4.6.3 利用竞赛及其他体育活动进行推广 |
4.6.4 扩大宣传途径 |
4.6.5 设立奖励机制 |
5 研究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专家访谈提纲) |
附录2(江西省小学领导访谈提纲) |
附录3(教师调查问卷) |
附录4(学生调查问卷) |
致谢 |
(2)运城市区高级中学田径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
1.3.1 国外研究动态 |
1.3.2 国内研究动态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专家访谈法 |
2.2.3 问卷调查法 |
2.2.4 数理统计法 |
3 结果与分析 |
3.1 运城市区高级中学田径项目开课情况 |
3.2 运城市区高级中学体育教师队伍基本情况调查 |
3.2.1 运城市区高级中学体育教师性别、年龄分布情况 |
3.2.2 运城市区高级中学体育教师学历、职称情况 |
3.2.3 运城市区高级中学体育教师所学专项分布情况 |
3.2.4 运城市区高级中学体育教师工作量 |
3.2.5 运城市区高级中学体育教师工作环境满意度调查 |
3.2.6 运城市区高级中学体育教师职后培训现状调查 |
3.3 运城市区高级中学田径教学基本情况 |
3.3.1 运城市区高级中学体育教师对田径教学的认知和态度 |
3.3.2 运城市区高级中学体育教学大纲执行情况 |
3.3.3 运城市区高级中学田径教学计划的制定情况 |
3.3.4 运城市区高级中学体育教师编写教案的情况 |
3.3.5 运城市区高级中学田径教学内容调查分析 |
3.3.6 运城市区高级中学田径教学方法调查分析 |
3.3.7 运城市区高级中学田径教学考核调查分析 |
3.3.8 运城市区高级中学体育教学模式调查分析 |
3.3.9 运城市区高级中学田径教学组织形式调查分析 |
3.4 运城市区高级中学学生田径学习的基本情况 |
3.4.1 学生对田径项目的学习动机 |
3.4.2 学生喜欢的田径项目 |
3.4.3 学生对田径课学习的认识及态度情况 |
3.4.4 学生学习田径知识的途径 |
3.4.5 学生在田径教学中的学习方式 |
3.5 运城市区高级中学田径场地、器材设施的现状 |
3.5.1 学校场地现状 |
3.5.2 田径教学器材设施现状 |
4 运城市区高级中学田径教学存在的问题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5.2.1 加强《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提高对田径教学的重视程度 |
5.2.2 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高教师田径教学能力 |
5.2.3 改变田径教学内容,以学生兴趣为出发点,突显学生主体性 |
5.2.4 改进田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
5.2.5 加大田径场地设施器材的投入经费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情况及简介 |
(3)初中田径课程融合教学的实验研究 ——以耐力跑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一、研究背景 |
(一)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发展战略需求 |
(二)基于上海市初中体育“多样化”改革的需要 |
(三)田径课程教学发展的迫切需要 |
二、研究意义 |
(一)提出田径教学新思路,为其他运动项目融合教学提供借鉴 |
(二)丰富初中田径教学手段与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田径兴趣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一、何谓融合教学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内外田径课程教学的研究现状 |
(二)国内外融合教学的研究现状 |
(三)小结 |
第二部分 实证研究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
(一)研究对象 |
(二)研究方法 |
三、研究设计 |
(一)调查研究设计 |
(二)实验研究设计 |
四、研究结果 |
(一)调查研究结果 |
1.初中田径课程开展融合教学的现状调查结果 |
2.初中田径课程融合教学的价值调查结果 |
3.初中开展融合教学的可行性调查结果 |
(二)实验研究结果 |
1.实验前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与技能测评结果 |
2.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与技能测评结果 |
五、分析与讨论 |
(一)融合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田径学习兴趣 |
(二)融合教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耐力跑技能素质 |
(三)融合教学对耐力跑成绩的促进作用需要一定时间的训练保证 |
(四)重视挖掘融合教学应用的有效途径 |
六、结论与建议 |
(一)结论 |
(二)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初中生体育学习兴趣水平评价量表 |
附录2 :专家访谈提纲 |
附录3 :初中田径课程融合教学调查问卷(教师卷) |
附录4 :初中田径课程融合教学调查问卷(学生卷) |
致谢 |
(4)趣味田径教学促进高职学生体质健康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核心概念的界定 |
2.1.1 趣味田径的概念 |
2.1.2 趣味田径教学的概念 |
2.1.3 趣味田径教学与传统田径教学的区别 |
2.1.4 体质的概念 |
2.1.5 健康的概念 |
2.1.6 体质健康测试相关指标的概念和意义 |
2.2 关于田径教学的相关研究 |
2.2.1 田径教学环境研究 |
2.2.2 高职院校田径课程开展情况的现状研究 |
2.3 关于田径运动促进健康的相关研究 |
2.4 关于高校田径教学改革与对策的研究 |
2.5 关于高职院校学生体质的研究 |
2.6 关于趣味田径教学的相关原则 |
2.6.1 趣味田径教学内容的创编原则 |
2.6.2 趣味田径教学内容的创编方法 |
2.6.3 趣味田径教学实施原则 |
2.7 国内趣味田径教学的研究 |
2.7.1 趣味田径教学在我国中小学运用的相关研究 |
2.7.2 趣味田径教学在我国高校运用的研究 |
2.8 国外趣味田径教学的研究 |
第三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问卷调查法 |
3.2.3 访谈法 |
3.2.4 数理统计法 |
3.2.5 个案分析法 |
3.2.6 教学实验法 |
第四章 结果与分析 |
4.1 对照组实验前后各指标对比分析 |
4.1.1 身体形态和机能指标的比较分析 |
4.1.2 身体素质指标的比较分析 |
4.2 实验组实验前后各指标对比分析 |
4.2.1 身体形态和机能指标的比较分析 |
4.2.2 身体素质指标的比较分析 |
4.3 实验前对照组与实验组各指标对比分析 |
4.3.1 身体形态和机能指标的比较分析 |
4.3.2 身体素质指标的比较分析 |
4.4 实验后对照组与实验组各指标对比分析 |
4.5 实验组体质测试成绩提高的原因及分析 |
4.6 实验前后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总评成绩的统计与分析 |
4.7 实验前后学生体质健康测试达标率的统计与分析 |
4.8 实验前后实验组、对照组学生体育乐趣量表测试结果对比 |
4.9 对教师和学生的访谈及学生个案分析 |
4.9.1 班主任对趣味田径教学模式的观点 |
4.9.2 体育老师对趣味田径教学模式的观点 |
4.9.3 对照组学生访谈及个案分析 |
4.9.4 实验组学生访谈及个案分析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期间的上课内容 |
附录二 :体育乐趣调查量表 |
附录三 :体育乐趣调查量表评分标准 |
个人简历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5)新课标下包头市昆区初中田径教学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文献综述 |
1.2.1 初中田径教学相关理论研究综述 |
1.2.2 田径教学现状及策略研究综述 |
1.2.3 新课标相关概念的研究综述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2. 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问卷调查法 |
2.2.3 数理统计法 |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
3.1 新课标下包头市昆区初中田径课堂教学情况分析 |
3.1.1 新课标下初中田径课教学内容情况 |
3.1.2 新课标下初中田径课教学目标实现情况 |
3.1.3 新课标下初中田径课教学组织形式情况 |
3.1.4 新课标下初中田径课教学授课情况 |
3.1.5 新课标下初中田径教学考核情况 |
3.2 新课标下包头市昆区初中田径教学体育教师情况 |
3.2.1 新课标下包头市昆区初中田径男女教师比例及教师年龄结构情况 |
3.2.2 新课标下包头市昆区初中田径教师学历和职称情况 |
3.3 新课标下包头市昆区初中生的基本情况 |
3.3.1 学生喜欢的运动项目调查结果 |
3.3.2 学生对田径项目的认知调查 |
3.3.3 学生学习田径的动机调查 |
3.4 新课标下包头市昆区初中田径场地及器材情况 |
3.5 影响新课标下包头市昆区初中田径课教学的主要因素 |
3.5.1 初中田径教学自身因素 |
3.5.2 体育教师的业务水平、敬业精神 |
3.5.3 田径教学初中生表现出的问题 |
3.5.4 田径场地器材情况与分析 |
3.6 新课标下包头市昆区初中田径教学的对策分析 |
3.6.1 研读课程标准,改变教学现状 |
3.6.2 优化教学策略,完善教学设计 |
3.6.3 加强教师培训,提高师资力量 |
3.6.4 引导学生观念,培养学生兴趣 |
3.6.5 加大资金投入,改善设施条件 |
4. 结论与建议 |
4.1 结论 |
4.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6)农村初中田径教学的困境与出路 ——以永州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研究缘起 |
1.1.1 逻辑起点:顺应体育课程改革形势的应然选择 |
1.1.2 客观需求:推动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客观需求 |
1.1.3 现实动因:学生对田径课程兴趣不高的现实困境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核心概念界定 |
1.3.1 农村初中 |
1.3.2 田径教学 |
1.3.3 困境 |
1.3.4 田径教学困境 |
1.4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
1.4.1 国内研究综述 |
1.4.2 国外研究综述 |
1.4.3 国内外研究评述 |
1.5 研究思路与创新之处 |
1.5.1 研究思路 |
1.5.2 创新之处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访谈法 |
2.2.3 问卷调查法 |
2.2.4 数理统计法 |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
3.1 农村初中田径教学研究的理论解读 |
3.1.1 农村初中田径教学研究的必要性 |
3.1.2 农村初中田径教学困境的类型 |
3.1.3 农村初中田径教学研究的意义与作用 |
3.2 农村初中田径教学的现状审视 |
3.2.1 田径教学条件的现状 |
3.2.2 田径教学内容的现状 |
3.2.3 田径教学方法与手段的现状 |
3.2.4 田径教学过程的现状 |
3.2.5 田径教学评价的现状 |
3.3 农村初中田径教学存在的困境 |
3.3.1 田径教学条件的困境 |
3.3.2 田径教学内容的困境 |
3.3.3 田径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困境 |
3.3.4 田径教学过程的困境 |
3.3.5 田径教学评价的困境 |
3.4 影响农村初中田径教学困境的因素分析 |
3.4.1 教育政策影响因素 |
3.4.2 学校环境影响因素 |
3.4.3 教师影响因素 |
3.4.4 学生影响因素 |
3.5 摆脱农村初中田径教学困境的出路 |
3.5.1 体育教育主管部门 |
3.5.2 农村初中学校 |
3.5.3 农村初中教师 |
3.5.4 农村初中学生 |
4 结论与建议 |
4.1 结论 |
4.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件一 |
附件二 |
附件三 |
附件四 |
致谢 |
(7)菏泽市高级中学田径课程资源现状与开发利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选题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课程资源的概念 |
2.1.2 田径课程的概念 |
2.2 现阶段田径教学现状的研究现状 |
2.2.1 对田径教学重要性的研究 |
2.2.2 对田径教学存在问题的研究 |
2.2.3 对改进田径教学问题的策略的研究 |
2.3 现阶段田径课程资源的研究现状 |
2.3.1 田径课程资源的内涵 |
2.3.2 对田径课程资源分类的研究 |
2.3.3 对田径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途径的研究 |
3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访谈法 |
3.2.3 问卷调查法 |
3.2.4 数理统计法 |
3.2.5 逻辑分析法 |
4 结果与分析 |
4.1 菏泽市高级中学田径课程人力资源 |
4.1.1 菏泽市高级中学田径课程教师资源 |
4.1.2 菏泽市高级中学田径课程学生资源 |
4.2 菏泽市高级中学田径课程内容资源 |
4.2.1 菏泽市高级中学田径课程目标 |
4.2.2 菏泽市高级中学田径课程内容开设情况 |
4.2.3 菏泽市高级中学田径课程内容的学习时间 |
4.2.4 菏泽市高级中学田径课程班级教学规模 |
4.2.5 菏泽市高级中学田径多媒体教学情况 |
4.3 菏泽市高级中学田径课程环境资源 |
4.3.1 菏泽市高级中学田径教学场地设施资源 |
4.3.2 菏泽市高级中学田径教学的器材设备资源 |
4.3.3 菏泽市高级中学田径教师们关系情况 |
4.3.4 菏泽市高级中学田径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情况 |
4.4 菏泽市高级中学课外和校外田径课程资源 |
4.4.1 菏泽市高级中学课外田径资源 |
4.4.2 菏泽市高级中学校外田径资源 |
4.5 菏泽市高级中学田径信息资源 |
4.5.1 菏泽市高级中学田径教师利用田径信息情况 |
4.5.2 菏泽市高级中学田径教师获取田径信息途径的情况 |
4.6 菏泽市高级中学田径隐性课程资源 |
4.6.1 菏泽市高级中学学校领导对学校田径发展水平的重视程度调查 |
4.6.2 菏泽市高级中学学生家长对学生在学校学习田径课程的支持程度调查 |
4.7 菏泽市高级中学田径课程资源开发利用 |
4.7.1 菏泽市高级中学田径课程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 |
4.7.2 菏泽市高级中学田径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
4.7.3 田径课程环境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
4.7.4 菏泽市高级中学课外和校外田径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
4.7.5 菏泽市高级中学田径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
4.7.6 菏泽市高级中学田径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件一 |
附件二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8)“趣味田径”在高校公共体育课的应用研究 ——以内蒙古师范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1.1 推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 |
1.1.2 促进高校田径课程发展 |
1.1.3 满足大学生体制健康的需要 |
1.1.4 满足学生运动和乐趣的需求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2 相关概念的界定 |
2.1 国际田联少儿趣味田径的界定 |
2.2 趣味田径的界定 |
3 文献综述 |
3.1 国内研究情况 |
3.1.1 我国高校田径课程开展情况相关研究 |
3.1.2 我国高校田径课面临的困境与发展方向的研究 |
3.1.3 趣味田径在我国开展情况的相关研究 |
3.1.4 趣味田径课程在我国高校应用的相关研究 |
3.2 国外的研究情况 |
3.2.1 “趣味田径”在国外的研究概况 |
3.2.2 国外高校体育课程的情况 |
4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4.1 研究对象 |
4.2 研究方法 |
4.2.1 文献资料法 |
4.2.2 问卷调查法 |
4.2.3 实地考察法 |
4.2.4 数理统计法 |
4.2.5 实验研究法 |
4.2.5.1 实验目的 |
4.2.5.2 实验对象 |
4.2.5.3 实验时间 |
4.2.5.4 实验步骤 |
4.2.5.5 实验控制 |
4.2.5.6 实验预期 |
4.2.5.7 实验前后身体素质测试 |
4.3 实验内容与设计 |
4.3.1 教学内容与安排 |
4.3.2 所用器材 |
4.3.3 教学组织方法 |
5 研究结果与分析 |
5.1 实验校基本情况的调查研究 |
5.1.1 学生对田径课了解与认知情况的调查分析 |
5.1.2 实验校传统田径课设置情况的研究 |
5.1.2.1 田径课程内容与时间的分析研究 |
5.1.2.2 开展田径课程场地和器械的研究 |
5.1.2.3 公共体育管理与选课制度设置的分析研究 |
5.1.2.4 教师在田径课所用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探讨 |
5.1.2.5 田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的分析 |
5.2 趣味田径教学应用效果的研究 |
5.2.1 学生对趣味田径项目内容兴趣度的研究分析 |
5.2.2 趣味田径课教学方式效果的研究分析 |
5.2.3 趣味田径对学生田径技术培养效果研究分析 |
5.2.4 趣味田径对学生课外生活影响的调查与探讨 |
5.2.5 趣味田径教学应用中存在的不足 |
5.3 学生在课堂兴趣体验的对比分析 |
5.3.1 实验前学生对田径课程体验的对比 |
5.3.2 实验后学生对田径课程体验的对比 |
5.3.2.1 实验后课堂情境体验的新颖性 |
5.3.2.2 实验后课堂情境体验的挑战性 |
5.3.2.3 实验后课堂情境体验的注意力 |
5.3.2.4 实验后课堂情境体验的探索性 |
5.3.2.5 实验后课堂情境体验的愉悦感 |
5.3.2.6 实验后课堂情境体验的总体兴趣 |
5.4 趣味田径对大学生个体能力影响的研究 |
5.4.1 趣味田径对大学生组织能力影响的探讨 |
5.4.2 趣味田径对大学生合作能力影响的探讨 |
5.4.3 趣味田径对大学生语言表达与担当能力影响的探讨 |
5.4.4 趣味田径对大学生收获自信与成就感的探讨 |
5.5 教学实验对学生身体素质指标影响的研究 |
5.5.1 实验前学生身体指标测试结果 |
5.5.1.1 实验前身体形态的测量结果 |
5.5.1.2 实验前身体素质的测试结果 |
5.5.2 实验后学生身体素质的测试结果 |
5.5.3 教学实验前后学生身体素质指标变化的分析 |
5.5.3.1 立定跳远 |
5.5.3.2 实心球 |
5.5.3.3 坐位体前屈 |
5.5.3.4 50米跑 |
5.5.3.5 800/1000米跑 |
6.结论与建议 |
6.1 结论 |
6.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 1 |
附录 2 |
附录 3 |
致谢 |
在校期间发表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9)北京体育大学公共必修田径课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田径运动的概念 |
2.2 田径运动的重要意义 |
2.3 我国普通高校公共体育田径选项课的研究现状 |
2.3.1 我国普通高校公共体育田径选项课的开展情况 |
2.3.2 我国普通高校公共体育田径选项课教学现状 |
2.3.3 我国普通高校公共体育田径选项课中存在的问题 |
3 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观察法 |
3.2.3 访谈法 |
3.2.4 问卷调查法 |
3.2.5 实验法 |
3.2.6 数理统计法 |
4 结果与分析 |
4.1 北京体育大学公共体育田径选项课开设现状分析 |
4.1.1 北京体育大学非体育专业学生自主选修田径选项课的基本情况 |
4.1.2 北京体育大学田径选项课教学大纲分析 |
4.2 教学实验前后学生身体素质指标对比 |
4.2.1 实验前后两组学生速度差值变化的比较分析 |
4.2.2 实验前后两组学生耐力差值变化的比较分析 |
4.2.3 实验前后两组学生柔韧差值变化的比较分析 |
4.2.4 实验前后两组学生力量差值变化的比较分析 |
4.3 教学实验后学生考试成绩比较分析 |
4.4 教学实验前后学生对田径选项课的态度分析 |
4.4.1 实验前两组学生对田径选项课的态度对比分析 |
4.4.2 实验后两组学生对田径选项课的态度对比分析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10)南昌地区高职院校田径公选课的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1.1 我国田径事业的发展现状 |
1.1.2 我国田径人才的培养模式 |
1.1.3 田径教学训练与高职院校中田径课脱轨的原因 |
1.2 研究目的与任务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任务 |
1.3 研究意义 |
1.3.1 理论意义 |
1.3.2 实践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国内研究现状 |
2.1.1 高职院校田径公选课的课程设置 |
2.1.2 高职院校田径公选课教学价值的探究 |
2.1.3 高职院校田径课教学现状的弊端 |
2.1.4 高职院校田径课发展困境及对策研究 |
2.1.5 高职院校田径课程边缘化的制因 |
2.2 国外研究现状 |
2.3 小结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问卷调查法 |
3.2.3 访谈法 |
3.2.4 数理统计法 |
3.2.5 逻辑分析法 |
4 结果与分析 |
4.1 南昌地区高职院校田径课开展基本情况调查 |
4.1.1 高职院校运动项目的开展情况 |
4.1.2 高职院校田径课教学的组织模式 |
4.1.3 高职院校田径教学设施设备场地的基本情况 |
4.1.4 高职院校田径教学评价标准及指标 |
4.2 南昌地区高职院校田径师资的基本情况调查 |
4.2.1 师资性别差异 |
4.2.2 师资年龄、教龄调查 |
4.2.3 师资学历、职称情况调查 |
4.2.4 田径教师对教学计划制定情况调查 |
4.2.5 教师对田径课实施情况的满意度调查 |
4.2.6 南昌地区高职院校田径教师师资来源 |
4.3 南昌地区高职院校学生参与田径公选课的基本情况调查 |
4.3.1 高职院校学生对田径项目认知度 |
4.3.2 高职院校学生对田径项目参与态度 |
4.3.3 高职院校学生对田径教师技能认可程度 |
4.3.4 学生对田径课运动负荷的情况调查 |
4.3.5 学生对田径课技能掌握的情况调查 |
4.4 南昌地区高职院校校领导及家长对田径项目认知情况 |
4.4.1 家长对学生田径参与认知情况 |
4.4.2 领导对本校开展田径课程认知与投入情况 |
4.4.3 领导对本校开展田径课程的人文关怀 |
4.5 南昌地区高职院校田径公选课的开设对策研究 |
4.5.1 加强南昌地区高职学校田径设施设备的投入力度 |
4.5.2 加强师生对田径教学价值的再认识 |
4.5.3 建立有效的田径教学评价体系 |
4.5.4 更新田径教师的知识结构、提高业务水平 |
4.5.5 改善高职院校田径公选课的选课制度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1.1 南昌地区高职院校田径设施设备较完善 |
5.1.2 南昌地区高职院校体育选修课大班集体授课制严重影响了田径选修课的正常开设 |
5.1.3 田径公选课考核要求适中,利于刺激学生对田径课的关注度 |
5.1.4 教学组织、手段、方法比较陈旧、落后 |
5.1.5 主管部门对田径公选课的认识存在误区和偏离 |
5.1.6 家长对学生体育参与度缺乏正向引导 |
5.1.7 南昌地区高职院校教师田径专业化程度较高,学历将有上升趋势 |
5.2 建议 |
5.2.1 加快体育设施设备更新、加强管理 |
5.2.2 减小班级规模、提倡分组教学 |
5.2.3 多途径地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
5.2.4 转变学生和家长对田径的价值认识 |
5.2.5 建立合理的学科考核标准和评价体系 |
5.2.6 加强主管部门对田径发展的干预 |
参考文献 |
附录 1 |
附录 2 |
致谢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着)及科研情况 |
四、中学田径课中运动损伤原因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少儿趣味田径项目在江西省小学推广的可行性研究[D]. 李文武. 江西师范大学, 2021(12)
- [2]运城市区高级中学田径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D]. 张圣杰. 山西大学, 2021
- [3]初中田径课程融合教学的实验研究 ——以耐力跑为例[D]. 谢玲玲. 华东师范大学, 2020(03)
- [4]趣味田径教学促进高职学生体质健康的实验研究[D]. 李春梅. 华东交通大学, 2020(04)
- [5]新课标下包头市昆区初中田径教学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 张爱平. 华中师范大学, 2019(02)
- [6]农村初中田径教学的困境与出路 ——以永州市为例[D]. 莫红艳. 湖南师范大学, 2019(01)
- [7]菏泽市高级中学田径课程资源现状与开发利用[D]. 黄万智. 吉林体育学院, 2019(09)
- [8]“趣味田径”在高校公共体育课的应用研究 ——以内蒙古师范大学为例[D]. 张扬.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8(10)
- [9]北京体育大学公共必修田径课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的实验研究[D]. 谭天. 北京体育大学, 2018(05)
- [10]南昌地区高职院校田径公选课的调查研究[D]. 郭亚卉. 江西师范大学, 2016(03)